CN205326788U - 减震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减震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326788U CN205326788U CN201620120338.5U CN201620120338U CN205326788U CN 205326788 U CN205326788 U CN 205326788U CN 201620120338 U CN201620120338 U CN 201620120338U CN 205326788 U CN205326788 U CN 2053267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ducing structure
- shock reducing
- shock
- damping device
- outer peripher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装置和车辆,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支架(10)和由所述支架(10)弹性支撑的部件,其中,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中心管(3)和包裹于所述中心管(3)外周面上的减震体,沿所述中心管(3)的延伸方向所述减震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端面,远离所述端面的部分所述减震体的外周面向内凹陷以形成安装部(11),所述安装部(11)卡设于所述支架(10)的安装孔中,通过依次穿过所述部件的安装孔和所述中心管(3)的紧固件将所述部件固定于所述支架(10)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减震体在中心管的径向和轴向都能够与支架接触并能够吸收相应方向的振动,从而实现在多个方向为支架的振动提供减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元件,具体地,涉及一种减震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减震结构是较为常见的辅助减震元件,通常为支撑件或连接件,广泛用于各种车辆、船舶、机械、桥梁中,用以消除或减缓振动。例如发动机减震结构,发动机在工作的时候,由于活塞往复运动、气缸燃烧及其运动部件会产生运动,因此,需要采用减震结构以隔离发动机和车架之间振动的传递和吸收振动造成的冲击。
然而,现有的减震结构通常只能在单方向上提供减震,在振动方向多变的场所,不适合采用上述减震结构。另外,由于在组装减震装置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紧固件将该减震结构压紧,而压紧的程度通常是根据操作工的经验控制的,因此难以精确控制,经常会出现减震结构压缩严重的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减震结构的减震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至少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震装置,以能够在多个方向提供减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装置,该减震装置包括支架和由所述支架弹性支撑的部件,其中,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中心管和包裹于所述中心管外周面上的减震体,沿所述中心管的延伸方向所述减震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端面,远离所述端面的部分所述减震体的外周面向内凹陷以形成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卡设于所述支架的安装孔中,通过依次穿过所述部件的安装孔和所述中心管的紧固件将所述部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减震体包括第一减震体和第二减震体,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体上且所述安装部的外周面为圆筒形,所述第一减震体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安装部两侧的外周面均为圆筒形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二部的外周面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安装部的外周面的直径,所述第二减震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部匹配的中心空腔,以能够使第二部插入到所述中心空腔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减震体的外周面为圆筒形,所述第一部的外周面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减震体的外周面的直径相同。
优选地,沿所述中心管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部的结构尺寸与所述第二减震体的结构尺寸相同。
更加优选地,所述第二减震体的外周面为圆筒形,所述中心空腔同心设置于所述第二减震体上。
优选地,所述减震体的所述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减震体的所述端面匹配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
具体地,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减震体硫化一体形成,所述第二压板、所述中心管以及所述第一减震体硫化一体形成。
进一步优选地,沿所述中心管延伸的方向,所述中心管的结构尺寸不大于所述减震体的结构尺寸且所述中心管的结构尺寸大于所述安装部的结构尺寸。
具体地,沿从所述第一部向所述第二部延伸的方向,所述安装部的外径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装置。
优选地,所述部件为引擎控制模块(ECM),所述减震结构卡设于所述支架的安装孔内,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引擎控制模块的安装孔和所述中心管以将所述引擎控制模块固定于所述支架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减震体包裹于中心管的外周面上,且减震体设置为远离端面的部分外周面向内凹陷以形成安装部,将安装部卡设于支架的安装孔中,使得减震体在中心管的径向和轴向都能够与支架接触并能够吸收相应方向的振动,从而实现在多个方向为支架的振动提供减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减震结构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二减震体2第一压板
3中心管4第一部
5第二压板6空隙
7螺栓8螺母
9部件10支架
11安装部12第一减震体
13第二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顺序词如“第一、第二”通常是为了区分不同部件,并不说明部件之间具有先后主次之分。该顺序词只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装置,该减震装置包括支架10和由所述支架10弹性支撑的部件9,其中,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中心管3和包裹于所述中心管3外周面上的减震体,沿所述中心管3的延伸方向所述减震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端面,远离所述端面的部分所述减震体的外周面向内凹陷以形成安装部11,所述安装部11卡设于所述支架10的安装孔中,通过依次穿过所述部件的安装孔和所述中心管3的紧固件将所述部件固定于所述支架10上。
参考图1,减震体包裹于中心管3的外周面上,以使中心管3能够在径向上形成对部件的支撑,减震体在径向为支架10提供减震。减震体包裹于中心管3的外周面是说减震体位于中心管3的外围,减震体可以与中心管3可以固定为一体,也可以形成为可拆卸的连接。减震体设置为远离端面的部分外周面向内凹陷以形成安装部11,将安装部11卡设于支架10的安装孔中,远离端面的部分外周面向内凹陷,即沿中心管3的径向将减震体剖开,可以在中心管3的中心轴线的两侧出现呈镜像的两个凹字剖面。支架10的安装孔可以设置为与安装部11匹配,从而使安装部11两侧的减震体将形成安装孔的部分支架10包围,以使得减震体在中心管3的轴向为支架10提供减震。
综上,减震体可以分别在径向和轴向与支架10接触并能够吸收相应方向的振动,从而实现在多个方向为支架10的振动提供减震。减震体可以为一体形成,该减震体适合用在支架10对接拼合成的安装孔中,即支架10包括至少两部分,安装孔形成于不同的部分上且各个部分拼合完成后即可形成完整的安装孔。安装时可以将减震体放置于支架10的一部分上,然后将各个部分拼合以形成完整的安装孔。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11与安装孔匹配,在垂直中心管3的延伸方向安装部11的外表面的截面可以为方形、椭圆形或圆形,只要与安装孔能够匹配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再赘述。
除此,减震体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继续参考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减震体包括第一减震体12和第二减震体1,所述安装部11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体12上且所述安装部11的外周面为圆筒形,所述第一减震体12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安装部11两侧的外周面均为圆筒形的第一部4和第二部13,所述第二部13的外周面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安装部11的外周面的直径,所述第二减震体1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部13匹配的中心空腔,以能够使第二部13插入到所述中心空腔内。
第一减震体12和第二减震体1匹配以组合形成具有安装部11的减震体,例如但不限于,在第二减震体1上设置有中心空腔,第一减震体12能够插入到上述中心空腔中以匹配形成完整的减震体。与安装部11匹配的支架10上的安装孔可以为圆孔,以能够使安装孔沿径向受力更加均匀,与该安装孔匹配的安装部11的外表面为圆筒形。垂直于中心管3的延伸的方向,第一部4可以设置为各种形状,例如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等,在本技术方案中可以选用圆形,即第一部4的外周面形成为圆筒形。同理,第二部13的外周面也可以设置为各种形状,只要与第二减震体1上的中心空腔匹配,即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分体式的减震体可以适用于安装孔为一体式的支架10上。安装时,可以将第一减震体12依次插入到安装孔和位于支架10另一侧的第二减震体1的中心空腔中,从而将减震体固定于支架10的安装孔中。由上可知,安装孔与安装部11匹配,为了能够使第一减震体12更加方便地插入到安装孔中,第二部13的外周面的直径小于或者等于安装部11的外周面的直径。
继续参照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减震体2的外周面为圆筒形,所述第一部4的外周面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减震体1的外周面的直径相同。如上所述,沿垂直于中心管3延伸的方向第一部4的截面形状可以有多种选择,同理,沿垂直于中心管3延伸的方向第二减震体2的外周面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有多种选择,优选的为圆筒形,即第二减震体2的外周面为圆筒形。第一部4和第二减震体1的外周面的直径可以大小不同,为了美观,可以设置为两者相同。
继续参照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沿所述中心管3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部4的结构尺寸与所述第二减震体1的结构尺寸相同。由上可知,减震装置组装完成后,减震体可以处于压缩状态或者出于自然状态(未压缩状态),只要减震体的与支架10充分接触并能够为支架10的振动提供减震,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将减震体组装完成后,如果减震体处于压缩状态,由于第一部4和第二减震体1的结构尺寸相同,所以第一部4和第二减震体1的变形量会相同,从而使安装部11仍然处于中间位置,可以防止由于组装时减震体的压缩变形导致安装部11发生偏移的情况。因此,该减震体可以适用于对装配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继续参照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减震体1的外周面为圆筒形,所述中心空腔同心设置于所述第二减震体1上,以使减震体更加美观。
继续参照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减震体的所述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减震体的所述端面匹配的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5。为了提高减震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小减震体端面上的局部受力,可以在减震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5,以使端面受力更加均匀。第一压板2、端面以及第二压板5之间的尺寸可以不相同,但通常为了美观,可以设置为减震体的两个端面的尺寸相同,并且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5的尺寸分别与端面的尺寸相同。
第一压板2、第二压板5以及中心管3可以为相对于减震体独立的部件,也可以是中心管3与减震体形成为一体,或者中心管3与第一压板2形成为一体,或者中心管3与第二压板5形成为一体,或者第一压板2与减震体形成为一体,或者第二压板5与减震体形成为一体,继续参照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压板2与所述第二减震体1硫化一体形成,所述第二压板5、所述中心管3以及所述第一减震体12硫化一体形成。
继续参照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沿中心管3延伸的方向,所述中心管3的结构尺寸不大于所述减震体的结构尺寸且所述中心管3的结构尺寸大于所述安装部11的结构尺寸。减震结构组装完成后,为了能够使减震体在沿中心管3延伸的方向提供减震,减震体可以填充于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5之间且两端能够分别与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5充分接触。即在沿中心管3延伸的方向上,减震体的结构尺寸大于或者等于中心管3的结构尺寸,以使得支架10上的振动通过减震体传递到第一压板2或第二压板5上,而非通过中心管3传递到第一压板2或第二压板5上。
沿中心管3延伸的方向,将中心管3的结构尺寸设置为小于减震体的结构尺寸,如图1所示,在减震体处于未压缩状态时,在中心管3和第一压板2之间形成有空隙,可以在减震装置组装完成后,使减震体适当压缩预定值,以在支架10振动时,能够更加及时地提供减震。当然,这个预定值是根据工作经验和减震体的材料特性合理地计算得出的。具体地,组装减震装置时,可以将紧固件,例如但不限于螺栓7依次穿过部件和中心管3并通过螺母8将减震结构压紧,即中心管3的两端分别抵靠在相应端的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5上,以使减震体与的两个端面分别充分与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5接触,从而实现支架10能够弹性地支撑部件。在沿中心管3的延伸方向,中心管3的结构尺寸大于安装部11的结构尺寸,以能够使中心管3更好地支撑支架10。
继续参照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沿从所述第一部4向所述第二部13延伸的方向,所述安装部11的外径逐渐减小。由上可知,在垂直于中心管3延伸的方向上,可以设置为第二部13的截面尺寸小于或者等于安装部11的截面尺寸。当第二部13的截面尺寸小于安装部11的截面尺寸时,在沿第一部5向第二部延伸的方向上,可以将第二部13和/或安装部11设置为外径逐渐减小,以形成锥度,便于插入到相应的安装孔或中心空腔中。当第二部13的截面尺寸等于安装部11的截面尺寸时,在沿第一部5向第二部延伸的方向上,可以将第二部13和安装部11设置为外径逐渐减小,例如但不限于,可以设置为具有相同锥度,便于插入到相应的安装孔或中心空腔中。当然,在第二部13具有锥度时,与其匹配的中心空腔中需要设置为与第二部13的结构匹配的锥形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减震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部件为引擎控制模块(ECM),所述减震结构卡设于所述支架10的安装孔内,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引擎控制模块的安装孔和所述中心管3以将所述引擎控制模块固定于所述支架10上。具体地,第二压板5可以与第一减震体12以及中心管3硫化一体形成,第一压板2与第二减震体1硫化一体形成,并且沿中心管3延伸的方向,中心管3的结构尺寸小于减震体的结构尺寸,以在将减震装置组装完成后,使减震体压缩合理的预定值。沿中心管3延伸的方向,第一部4和第二部13的结构尺寸相同,以在将减震装置组装完成后,第一部4和第二部13的压缩量相同,从而可以使安装部11仍然处于居中的位置,避免位置偏移。在减震体的两个端面上分别设置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5,以在减震装置组装完成后,作用于减震体上的压紧力更加均匀,从而可以提高减震体的使用寿命。在支架10发生沿中心管3延伸方向的振动的情况下,支架10将振动传递给第一部4或第二部1,从而通过第一部4或第二部1吸收至少部分振动以实现减震。在支架10发生沿垂直于中心管3延伸方向的振动的情况下,支架10将振动传递给安装部11,从而通过安装部11吸收至少部分振动以实现减震。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1)
1.一种减震装置,该减震装置包括支架(10)和由所述支架(10)弹性支撑的部件(9),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包括中心管(3)和包裹于所述中心管(3)外周面上的减震体,沿所述中心管(3)的延伸方向所述减震体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端面,远离所述端面的部分所述减震体的外周面向内凹陷以形成安装部(11),所述安装部(11)卡设于所述支架(10)的安装孔中,通过依次穿过所述部件的安装孔和所述中心管(3)的紧固件将所述部件固定于所述支架(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体包括第一减震体(12)和第二减震体(1),所述安装部(11)设置于所述第一减震体(12)上且所述安装部(11)的外周面为圆筒形,所述第一减震体(12)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安装部(11)两侧的外周面均为圆筒形的第一部(4)和第二部(13),所述第二部(13)的外周面的直径不大于所述安装部(11)的外周面的直径,所述第二减震体(1)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部(13)匹配的中心空腔,以能够使第二部(13)插入到所述中心空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体(1)的外周面为圆筒形,所述第一部(4)的外周面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减震体(1)的外周面的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中心管(3)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一部(4)的结构尺寸与所述第二减震体(1)的结构尺寸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体(1)的外周面为圆筒形,所述中心空腔同心设置于所述第二减震体(1)上。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体的所述端面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减震体的所述端面匹配的第一压板(2)和第二压板(5)。
7.根据权利要求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2)与所述第二减震体(1)硫化一体形成,所述第二压板(5)、所述中心管(3)以及所述第一减震体(12)硫化一体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中心管(3)延伸的方向,所述中心管(3)的结构尺寸不大于所述减震体的结构尺寸且所述中心管(3)的结构尺寸大于所述安装部(11)的结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沿从所述第一部(4)向所述第二部(13)延伸的方向,所述安装部(11)的外径逐渐减小。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部件为引擎控制模块(ECM),所述减震结构卡设于所述支架(10)的安装孔内,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引擎控制模块的安装孔和所述中心管(3)以将所述引擎控制模块固定于所述支架(10)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20338.5U CN205326788U (zh) | 2016-02-15 | 2016-02-15 | 减震装置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20338.5U CN205326788U (zh) | 2016-02-15 | 2016-02-15 | 减震装置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326788U true CN205326788U (zh) | 2016-06-22 |
Family
ID=56313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12033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26788U (zh) | 2016-02-15 | 2016-02-15 | 减震装置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326788U (zh) |
-
2016
- 2016-02-15 CN CN201620120338.5U patent/CN20532678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831734B2 (ja) | 慣性質量ダンパー | |
EP2345827B1 (en) | Anti-Vibration Device | |
CN101240827B (zh) | 筒状振动隔离装置 | |
US11391336B2 (en) | Isolator assembly | |
CN102966691B (zh) | 筒形隔振装置 | |
US10920759B2 (en) | Refrigerant compressor | |
US9599221B2 (en) | Connecting rod/piston arrangement for alternative compressor and process for assembling connecting rod/piston arrangement for alternative compressor | |
JP2008255999A (ja) | 防振装置 | |
KR101511434B1 (ko) | 이력댐퍼와 마찰댐퍼가 부착된 실린더형 제진장치 | |
US8991548B2 (en) | Acoustic diaphragm suspending | |
JP5264400B2 (ja) | 防振装置 | |
KR102258470B1 (ko) | 엔진마운트 구조 | |
CN205326788U (zh) | 减震装置和车辆 | |
KR101524855B1 (ko) | 고감쇠 고무 댐퍼가 부착된 실린더형 제진장치 | |
US9500258B2 (en) | Pneumatic support | |
JP2016070462A (ja) |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 |
JP2010101467A (ja) | 軸継手装置 | |
JP6391482B2 (ja) | 防振装置 | |
KR101610509B1 (ko) | 듀얼 매스 플라이휠 | |
JPH0337450A (ja) | 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 |
JP2009085315A (ja) | 筒型防振装置 | |
JP6139916B2 (ja) | 防振装置 | |
CN203348367U (zh) | 一种制动器离合器用减震活塞 | |
CN203793123U (zh) | 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及其弹性垫 | |
RU2491452C2 (ru) | Амортизато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