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26775U - 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326775U
CN205326775U CN201620058704.9U CN201620058704U CN205326775U CN 205326775 U CN205326775 U CN 205326775U CN 201620058704 U CN201620058704 U CN 201620058704U CN 205326775 U CN205326775 U CN 205326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r
waterproof frame
railway carriage
compartment plate
front rail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05870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ieda Fire-Protection Vehicle &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ieda Fire-Protection Vehicle &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ieda Fire-Protection Vehicle &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Jieda Fire-Protection Vehicle &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05870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3267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326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32677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属于消防车辆技术领域。消防车包括驾驶室和乘员室,在驾驶室的后背板上设驾驶室后窗口,在乘员室的乘员室前厢板上且对应于驾驶室后窗口的位置设前厢板窗口,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包括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前厢板窗口防水框和防水框密封机构,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在对应于驾驶室后窗口的位置与后背板固定,前厢板窗口防水框在对应于前厢板窗口的位置与乘员室前厢板朝向后背板的一侧固定,防水框密封机构设在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与前厢板窗口防水框之间。满足了既可由乘员室内的消防人员向驾驶室内的驾驶员以面陈方式及时直接传达相关信息又能保障对驾驶室后窗口以及前厢板窗口之间的可靠密封要求。

Description

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前述的乘驾两室是指乘员室与驾驶室。已有技术中的消防车的乘员室与驾驶室是彼此隔绝的,具体而言,乘员室的前厢板是全封闭的,而驾驶室的后背板有两种形式,一是同样全封闭,二是设置窗户。由此可知这种结构的消防车的乘驾两室是不贯通的,其长处是: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在降水、降雪之类的天气状况下,不会因密封问题对驾驶室及乘员室产生影响,并且在寒冷的冬季还具有保暖性。但是,在消防车出警特别是车辆处于疾速行驶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应急变化因素,例如需随机改变行驶线路,以选择捷径奔赴救灾现场或避开有可能存在障碍物的路段,等等,而这些指令通常以面陈方式告知消防车的驾驶员,因为如果以手机通讯方式传达驾驶员,那么不利于行驶安全,并且依据交通规章,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不允许以手执通讯工具的方式通话。毫无疑问,如果在驾驶室的后背板以及在乘员室的前厢板上各开设窗口并且在窗口上配设窗,那么前述不利因素便可消除,但是又会产生另类问题,例如如果窗户密封不可靠,那么雨水等会侵袭驾驶室及乘员室,并且在冬季还不利于保暖。于是如何使位于乘员室内的消防人员及时地将相关指令面陈驾驶员与贯通乘驾两室的贯通口的密封之间寻找合理的平衡点成了困扰消防部门的技术问题。针对该技术问题,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既可实现乘员室内的消防人员向位于驾驶室内的驾驶员面陈相关信息又能保障对开设于驾驶室的后背板上的窗口以及对开设于乘员室的前厢板上的窗口实施可靠密封的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所述的消防车包括驾驶室和乘员室,在驾驶室的后背板上开设有驾驶室后窗口,在乘员室的乘员室前厢板上并且在对应于驾驶室后窗口的位置开设有前厢板窗口,所述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包括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前厢板窗口防水框和防水框密封机构,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在对应于所述驾驶室后窗口的位置与所述后背板固定,前厢板窗口防水框在对应于所述前厢板窗口的位置与所述乘员室前厢板朝向后背板的一侧固定,防水框密封机构设置在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与前厢板窗口防水框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朝向所述后背板的驾驶室后窗口的一侧构成有一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槽,该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槽与驾驶室后窗口的四周边缘部位嵌配,并且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朝向所述前厢板窗口防水框的一侧的表面构成为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密封面;所述前厢板窗口防水框的形状呈门字形,在该前厢板窗口防水框的下部的两侧之间连接有一气囊式座圈下支承板,并且该前厢板窗口防水框构成有一前厢板窗口防水框槽,前厢板窗口防水框朝向所述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的一侧的表面构成为前厢板窗口防水框密封面,而所述气囊式座圈下支承板朝向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的一侧构成有一气囊式座圈下支承腔;所述防水框密封机构同时与所述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密封面、前厢板窗口防水框密封面以及气囊式座圈下支承腔密封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水框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座、密封翼片、嵌合翼片、气囊密封圈和气囊座圈,密封翼片由密封座朝向所述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的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密封面的一侧延伸构成并且与所述后背板朝向所述乘员室前厢板的一侧的表面接触,嵌合翼片由密封座朝向所述前厢板窗口防水框的一侧延伸构成,气囊密封圈在对应于密封翼片的内侧的位置构成于密封座朝向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的一侧并且与所述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密封面接触,气囊座圈在对应于嵌合翼片的内侧的位置构成于密封座朝向前厢板窗口防水框的一侧并且与所述前厢板窗口防水框密封面接触,气囊座圈的下部支承在所述气囊式座圈下支承腔内,在所述嵌合翼片与所述气囊座圈之间构成有一嵌槽,所述前厢板窗口防水框与嵌槽嵌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前厢板窗口防水框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嵌槽的位置构成有一镶嵌边,该镶嵌边嵌入嵌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密封座、密封翼片、嵌合翼片、气囊密封圈和气囊座圈由柔顺材料模制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柔顺材料为橡胶。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密封翼片背对所述气囊密封圈的一侧构成有一泄水沟。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乘员室前厢板背对所述后背板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前厢板窗口防水框的位置设置有一压条,该压条由压条螺钉与乘员室前厢板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压条的形状呈门字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气囊密封圈下支承板与所述乘员室前厢板之间固定有一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驾驶室的后背板的驾驶室后窗口上设置了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又由于在对应于乘员室的乘员室前厢板的前厢板窗口的位置设置了前厢板窗口防水框,还由于在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与前厢板窗口防水框之间设置了防水框密封机构,因而满足了既可由乘员室内的消防人员向驾驶室内的驾驶员以面陈方式及时直接传达相关信息又能保障对驾驶室后窗口以及前厢板窗口之间的可靠密封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结构配置于驾驶室的后背板的驾驶室后窗口与乘员室的乘员室前厢板的前厢板窗口之间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消防车的驾驶室1和乘员室2(图2示),在驾驶室1的后背板11上开设有驾驶室后窗口111,在乘员室2的乘员室前厢板21上并且在对应于驾驶室后窗口111的位置开设有前厢板窗口211。
请重点见图1,前述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包括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3、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和防水框密封机构5,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3在对应于所述驾驶室后窗口111的位置与前述后背板11固定,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在对应于前述前厢板窗口211的位置与前述乘员室前厢板21朝向后背板11的一侧固定,防水框密封机构5设置在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3与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之间。
前述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3朝向后背板11的驾驶室后窗口111的一侧构成有一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槽31,该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槽31与驾驶室后窗口111的四周边缘部位嵌配,并且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3朝向前述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的一侧的表面构成为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密封面32;前述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的形状呈门字形(也可称n字形),在该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的下部的两侧之间连接有一气囊式座圈下支承板41,并且该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构成有一前厢板窗口防水框槽42,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朝向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3的一侧的表面构成为前厢板窗口防水框密封面43,而气囊式座圈下支承板41朝向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3的一侧构成有一气囊式座圈下支承腔411;前述防水框密封机构5同时与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密封面32、前厢板窗口防水框密封面43以及气囊式座圈下支承腔411密封配合。
由图2所示,由于气囊座圈下支承板41的横截面形状呈」字形,因而该」字形的空间构成前述的气囊密封圈下支承腔411。此外,依据专业常识,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槽31的上部构成为横向排水槽,而纵向两侧的槽则构成为纵向排水槽。同样的道理,后厢板窗口防水框42的上部构成为横向排水槽,而纵向两侧的槽则构成侧向排水槽421。
请参见图3和图4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防水框密封机构5包括密封座51、密封翼片52、嵌合翼片53、气囊密封圈54和气囊座圈55,密封翼片53由密封座51朝向前述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3的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密封面32的一侧延伸构成并且与前述后背板11朝向乘员室前厢板21的一侧的表面接触,嵌合翼片53由密封座51朝向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的一侧延伸构成,气囊密封圈54在对应于密封翼片52的内侧的位置构成于密封座51朝向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3的一侧并且与前述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密封面32接触,气囊座圈55在对应于嵌合翼片53的内侧的位置构成于密封座51朝向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的一侧并且与前述前厢板窗口防水框密封面43接触,气囊座圈55的下部支承在气囊式座圈下支承腔411内,在前述嵌合翼片53与气囊座圈55之间构成有一嵌槽531,前述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与嵌槽531嵌配。
由于气囊座圈55呈口字形,而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呈门字形,因而该气囊座圈55的下部与前述的气囊式座圈下支承腔411接触,即支承在气囊式座圈下支承腔411内。
在前述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上并且在对应于嵌槽531的位置构成有一镶嵌边44,该镶嵌边44嵌入嵌槽531内,前述的气囊式座圈下支承板41的一侧同样嵌入嵌槽531内。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密封座51、密封翼片52、嵌合翼片53、气囊密封圈54和气囊座圈55由柔顺材料模制成型,这里所讲的柔顺材料为橡胶。
由图1和图3所示,前述的密封翼片52背对气囊密封圈54的一侧构成有一泄水沟521。
在前述乘员室前厢板21背对后背板1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的位置设置有一形状呈门字形的压条212,该压条212由压条螺钉2121与乘员室前厢板21固定。在图1和图3中还示出了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的固定边沿45,该固定边沿45与乘员室前厢板21固定(焊接固定)。此外由于镶嵌边44的存在,因而对应于其内侧的空间构成为座圈腔441,气囊座圈55与该座圈腔441相对应,以便确保与前厢板窗口防水框密封面43接触。
在前述的气囊密封圈下支承板41与乘员室前厢板21之间固定有一连接板412。
从后背板11朝向乘员室前厢板21的一侧流淌的雨水可由密封翼52阻挡,不会出现侵袭驾驶室后窗口111的情形;从乘员室前厢板21朝向后背板11的一侧流淌的雨水由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2排除,不会出现侵袭前厢板窗口211的情形。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不足,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所述的消防车包括驾驶室(1)和乘员室(2),在驾驶室(1)的后背板(11)上开设有驾驶室后窗口(111),在乘员室(2)的乘员室前厢板(21)上并且在对应于驾驶室后窗口(111)的位置开设有前厢板窗口(2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包括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3)、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和防水框密封机构(5),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3)在对应于所述驾驶室后窗口(111)的位置与所述后背板(11)固定,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在对应于所述前厢板窗口(211)的位置与所述乘员室前厢板(21)朝向后背板(11)的一侧固定,防水框密封机构(5)设置在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3)与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3)朝向所述后背板(11)的驾驶室后窗口(111)的一侧构成有一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槽(31),该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槽(31)与驾驶室后窗口(111)的四周边缘部位嵌配,并且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3)朝向所述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的一侧的表面构成为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密封面(32);所述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的形状呈门字形,在该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的下部的两侧之间连接有一气囊式座圈下支承板(41),并且该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构成有一前厢板窗口防水框槽(42),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朝向所述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3)的一侧的表面构成为前厢板窗口防水框密封面(43),而所述气囊式座圈下支承板(41)朝向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3)的一侧构成有一气囊式座圈下支承腔(411);所述防水框密封机构(5)同时与所述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密封面(32)、前厢板窗口防水框密封面(43)以及气囊式座圈下支承腔(411)密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水框密封机构(5)包括密封座(51)、密封翼片(52)、嵌合翼片(53)、气囊密封圈(54)和气囊座圈(55),密封翼片(53)由密封座(51)朝向所述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3)的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密封面(32)的一侧延伸构成并且与所述后背板(11)朝向所述乘员室前厢板(21)的一侧的表面接触,嵌合翼片(53)由密封座(51)朝向所述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的一侧延伸构成,气囊密封圈(54)在对应于密封翼片(52)的内侧的位置构成于密封座(51)朝向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3)的一侧并且与所述驾驶室后窗口防水框密封面(32)接触,气囊座圈(55)在对应于嵌合翼片(53)的内侧的位置构成于密封座(51)朝向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的一侧并且与所述前厢板窗口防水框密封面(43)接触,气囊座圈(55)的下部支承在所述气囊式座圈下支承腔(411)内,在所述嵌合翼片(53)与所述气囊座圈(55)之间构成有一嵌槽(531),所述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与嵌槽(531)嵌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嵌槽(531)的位置构成有一镶嵌边(44),该镶嵌边(44)嵌入嵌槽(531)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座(51)、密封翼片(52)、嵌合翼片(53)、气囊密封圈(54)和气囊座圈(55)由柔顺材料模制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顺材料为橡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翼片(52)背对所述气囊密封圈(54)的一侧构成有一泄水沟(5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乘员室前厢板(21)背对所述后背板(11)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前厢板窗口防水框(4)的位置设置有一压条(212),该压条(212)由压条螺钉(2121)与乘员室前厢板(21)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条(212)的形状呈门字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气囊密封圈下支承板(41)与所述乘员室前厢板(21)之间固定有一连接板(412)
CN201620058704.9U 2016-01-21 2016-01-21 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3267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58704.9U CN205326775U (zh) 2016-01-21 2016-01-21 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058704.9U CN205326775U (zh) 2016-01-21 2016-01-21 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326775U true CN205326775U (zh) 2016-06-22

Family

ID=56196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058704.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326775U (zh) 2016-01-21 2016-01-21 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3267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1395A (zh) * 2016-01-21 2016-06-29 苏州市捷达消防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11395A (zh) * 2016-01-21 2016-06-29 苏州市捷达消防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
CN105711395B (zh) * 2016-01-21 2017-12-08 苏州市捷达消防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11395A (zh) 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
CN205326775U (zh) 消防车的贯通式乘驾两室密封装置
CN203580569U (zh) 一种汽车逃生窗
CN204526758U (zh) 一种具有隐形纱窗的汽车天窗
CN201320945Y (zh) 无视线死角的车窗
CN205059166U (zh) 一种无止口密封方式的边舱门密封结构
CN203844587U (zh) 一种新型汽车天窗
CN203637531U (zh) 一种汽车外挡水条
CN202593233U (zh) 一种带观察孔的汽车遮阳板
CN204674347U (zh) 一种汽车天窗
CN203293995U (zh) 右方后视镜带摄像头和显示屏的小车
CN104890482A (zh) 一种汽车天窗
CN204309571U (zh) 一种汽车天窗密封条
CN203344830U (zh) 右方后视镜带摄像头的小车
CN205239095U (zh) 电动车车门外框挡雨条
CN211252160U (zh) 一种用于客运汽车的轻量化铝合金自动门
CN218400360U (zh) 汽车用的防水硬升顶卧舱
CN205706115U (zh) 一种汽车天窗
CN206983697U (zh) 一种具有搭片单向阀结构的汽车防水膜
CN204055572U (zh) 汽车侧视雷达装置
CN203198695U (zh) 无妨碍视线的汽车前挡风玻璃
CN209191804U (zh) 一种车用防雨后视镜及赛车
CN202879622U (zh) 平板拖车驾驶室
CN202152003U (zh) 汽车遮阳装置
CN208469665U (zh) 一种防止空腔噪声的前雾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20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