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46360U - 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46360U CN205246360U CN201521042498.4U CN201521042498U CN205246360U CN 205246360 U CN205246360 U CN 205246360U CN 201521042498 U CN201521042498 U CN 201521042498U CN 205246360 U CN205246360 U CN 2052463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y
- bearing
- bearing block
- axle
-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接地引流试验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该试验台包括试验设备装配体、散热风机装配体和试验装置防护罩装配体;其中所述的试验装置防护罩装配体固定在试验设备装配体上方;所述的散热风机装配体固定在试验装置防护罩装配体的上方,试验设备装配体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和电机及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所述的电机及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和两个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分别通过传动皮带总成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双试验轴传动试验装置,可以精确的模拟动车组在实际轨道中的转速和电流工况,为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损耗试验提供了很好地测试基础,保证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接地引流试验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
背景技术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准和交通运输能力的重要标志。高速动车组是高速铁路的核心技术之一,在保证运营安全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营质量,提升动车组的整体技术水平已经刻不容缓,而优化动车组轴端接地装置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
接地装置是动车组接地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电流通过动车组轴承产生电蚀而危及行车安全。高速动车组通过受电弓从接触网接受电流,电流流过过载电气设备后经动车组接地系统流入钢轨,并通过综合贯通地线入地,将电流回流至牵引变电所。高速动车组齿轮箱接地装置将车轴上的漏电电流收集起来并接地,对保护轴承和齿轮,防止其发生电蚀起着关键作用。碳刷是接地装置的关键零部件,碳刷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接地装置性能的好坏。
在动车组实际运行时,碳刷性能直接关系到接地装置性能的好坏,一方面如果碳刷磨损过快,会影响碳刷的导电性能;同时碳刷磨损的粉末有可能跟随摩擦盘到达动车组轴箱轴承处,割裂轴承,影响轴承使用,严重时甚至发生切轴危险。在动车组的实际运行中,动车组轴端接地装置故障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多种失效方式的叠加,所以在使用接地装置之前需要先对接地装置进行检测,才能有效地分析接地装置的性能。但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属于破坏性试验,只有当动车组接地装置在高速工况下才能诊断其破坏情况及原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模拟轨道车辆接地装置在实际路试时转速以及电流工况条件,从而能够保证提供的数据更具有正确性和真实性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克服了动车组不能在实际运行中做动车组接地装置磨损试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一种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该试验台包括试验设备装配体1、散热风机装配体2和试验装置防护罩装配体3;其中所述的试验装置防护罩装配体3固定在试验设备装配体1上方;所述的散热风机装配体2固定在试验装置防护罩装配体3的上方,其中所述的试验设备装配体1包括对称设置的1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8、2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9、电机及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7、1号传动皮带总成5、2号传动皮带总成6,所述的电机及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7设置在1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8和2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9的中间;所述的电机及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7和1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8通过1号传动皮带总成5传动连接;电机及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7和2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9通过2号传动皮带总成6传动连接。
所述的试验设备装配体1还包括基础安装框架装配体4、1号接线端子保护罩10、2号接线端子保护罩11、3号接线端子保护罩和4号接线端子保护罩;其中所述的1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8和2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9结构相同,固定在基础安装框架装配体4的两端;所述的1号传动皮带总成5和2号传动皮带总成6结构相同;所述的1号接线端子保护罩10、2号接线端子保护罩11、3号接线端子保护罩和4号接线端子保护罩结构相同;1号接线端子保护罩10、2号接线端子保护罩11固定在基础安装框架装配体4一侧的两端;3号接线端子保护罩和4号接线端子保护罩固定在基础安装框架装配体4的另一侧的两端。
所述的基础安装框架装配体4包括1号吊环14、2号吊环15、3号吊环16、4号吊环17、1号转速传感器支撑架18、2号转速传感器支撑架19、1号接线端子装配体20、2号接线端子装配体21、3号接线端子装配体、4号接线端子装配体和基础安装框架24;所述的1号吊环14、2号吊环15、3号吊环16、4号吊环17结构相同对称固定在基础安装框架24的四个角的外侧;所述的1号转速传感器支撑架18和2号转速传感器支撑架19结构相同,对称固定在基础安装框架24的两端中间位置;所述的1号接线端子装配体20、2号接线端子装配体21、3号接线端子装配体、4号接线端子装配体结构相同,对称固定在基础安装框架24的两侧。
所述的基础安装框架24包括支撑底框25、1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6、2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7、3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8、4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9和电机支撑座安装板30;1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6、2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7、3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8、4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9对称设置在基础安装框架24的四个角与支撑底框25焊接;所述的电机支撑座安装板30焊接在支撑底框25上。
所述的电机及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7包括电机装配体34和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35;所述的电机装配体34固定在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35上。
所述的1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8包括1号电刷盖装配体41、1号轴承压盖42、1号轴承座装配体43、试验轴总成装配体44、2号轴承座装配体45、2号轴承压盖46和2号电刷盖装配体47;所述的1号电刷盖装配体41和2号电刷盖装配体47结构相同,1号轴承压盖42和2号轴承压盖46结构相同,1号轴承座装配体43和2号轴承座装配体45结构相同;所述的1号电刷盖装配体41和2号电刷盖装配体47对称设置在1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8的两端;所述的1号轴承压盖42和2号轴承压盖46分别与1号电刷盖装配体41和2号电刷盖装配体47固定连接;所述的1号轴承座装配体43与2号轴承座装配体45分别与1号轴承压盖42和2号轴承压盖46固定连接。
所述的试验轴总成装配体44包括1号接地接触盘48、1号接触盘安装垫块49、1号轴承端盖50、1号轴箱轴承51、1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2、皮带轮与胀紧套装配体53、试验用轴54、2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5、2号轴箱轴承56、2号轴承端盖57、2号接触盘安装垫块58和2号接地接触盘59;所述的1号接地接触盘48与2号接地接触盘59结构相同;所述的1号接触盘安装垫块49与2号接触盘安装垫块58结构相同;所述的1号轴承端盖50和2号轴承端盖57结构相同;所述的1号轴箱轴承51和2号轴箱轴承56结构相同;所述的1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2和2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5结构相同;所述的试验用轴54为一根左右对称的阶梯轴,两端为两个轴承安装轴,中间轴和两个轴承安装轴之间设置有轴肩,在试验用轴54的左、右端面上设置有安装轴承端盖的螺纹孔;所述的1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2和2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5的内侧面和试验用轴54的两个轴肩面接触;1号轴箱轴承51安装在左轴承安装轴上,轴承内环与左轴承安装轴过盈配合,1号轴箱轴承51轴承内环右端面与1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2的外侧面接触;2号轴箱轴承56安装在试验用轴54的右轴承安装轴上,2号轴箱轴承56轴承内环与右轴承安装轴过盈配合,2号轴箱轴承56内环左端面与2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5的外侧面接触;1号轴承端盖50的右端面与1号轴箱轴承51轴承内环的左端面接触,并通过螺栓把1号轴承端盖50固定在试验用轴54的左端面上;2号轴承端盖57的左端面与2号轴箱轴承56轴承内环的右端面接触,并通过螺栓把2号轴承端盖57固定在试验用轴54的右端面上;1号接触盘安装垫块49的右端面与1号轴承端盖50的左端面接触,并通过螺栓把1号接触盘安装垫块49固定在1号轴承端盖50上;2号接触盘安装垫块58的左端面与2号轴承端盖57的右端面接触,并通过螺栓把2号接触盘安装垫块58固定在2号轴承端盖57上;1号接地接触盘48通过螺栓固定在1号接触盘安装垫块49上,2号接地接触盘59通过螺栓固定在2号接触盘安装垫块58上。
所述的1号轴承座装配体43包括轴承座顶盖62、轴承座底座63、轴承座定位板64和轴承座顶盖吊环65;其中所述的轴承座顶盖62设置在轴承座底座63的上方;所述的轴承座顶盖62是一个两端为带有半圆凹槽的长方形钢板中间为半圆管的焊接件,在轴承座顶盖62的四个角处设置有供螺栓通过的圆形通孔,在轴承座顶盖62的顶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的轴承座顶盖吊环65设置在轴承座顶盖62的顶端并且与其螺纹连接;所述的轴承座定位板64有四个,对称固定在轴承座顶盖62和轴承座底座63上。
所述的散热风机装配体2包括散热风机66、风机减震总成67和风机连接过渡法兰68;所述的散热风机66下表面与风机连接过渡法兰68连接环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的风机连接过渡法兰68是一个设置有连接环和导风环的焊接件,并且在连接环上均匀设置有6个供螺栓通过的圆形通孔;风机减震总成67包括上减震胶垫69、下减震胶垫70和减震垫连接螺栓总成71;上减震胶垫69设置在下减震胶垫70的上方且中心处均设置有供螺栓通过的圆形通孔;所述的上减震胶垫69和下减震胶垫70夹紧后通过减震垫连接螺栓总成71将散热风机66和风机连接过渡法兰68固定。
所述的试验装置防护罩装配体3包括防护罩透视玻璃窗装配体72和防护罩73;所述的防护罩透视玻璃窗装配体72有四个,分别设置在防护罩73的四个面上与防护罩73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护罩透视玻璃窗装配体72包括玻璃窗压条74和透视玻璃75,玻璃窗压条74是一个框型焊接件,设置有安装边框和玻璃连接框,透视玻璃75通过玻璃胶连接到玻璃窗压条74上,玻璃窗压条74上的安装边框上设置有供螺栓穿过的圆形通孔;所述的防护罩73顶端设置有供散热风通过的圆形通孔,并且在通孔的圆周均匀设置有6个供散热风机装配体2安装使用的圆形通孔;所述的防护罩73的顶端的4个角处设置有4个吊环,防护罩73两侧的底端连接板上均设置有5个供防护罩73安装到基础安装框架24上使用的圆形通孔;防护罩73的四个侧面上设置有供四个防护罩透视玻璃窗装配体72安装的长方形通孔和通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可以模拟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在实际电流和转速情况下的损耗测试,与已经存在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试验台进行对比,本试验台能够模拟轨道车辆接地装置在实际路试时转速以及电流工况条件,从而能够保证提供的数据更具有正确性和真实性。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解决了现存的在动车实际运行工况下进行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损耗试验的不可行问题。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所包括的双试验轴传动试验装置,可以精确的模拟动车组在实际轨道中的转速和电流工况,为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损耗试验提供了很好地测试基础,保证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可以实现很大范围车速内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的测量,测量车速最大可达3500r/min,在正常50hz下可达3000r/min,完全可以满足我国已经运行或正在开发的动车组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的检测,对提高动车组的安全运行以及加快动车组技术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所包括的双试验轴传动试验装置,不仅可以精确测量在预测定转速下轴端接地装置的磨损试验,同时因为采用双试验轴,对其中一侧试验轴通高电流,可以比较两侧试验轴即两套接地装置在有无电流通过时的表现,增加了数据对比,对于分析动车组接地装置提供了很好地对比试验并保证了试验的说服力。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结构设计合理,采用螺栓紧固的方式将各零部件安装到基础框架上,若某一零部件发生故障,可以方便的检修或更换,大大提高了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的试验效率。
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采用安装环装配体与轴箱接地过渡接盘连接,不仅完成对接地装置的磨损试验,同时可以将接地装置结构中碳刷磨损的粉末进行收集,确定从碳刷室里经过迷宫油封之后到达轴承的粉末,对前后粉末进行收集,并通过前后质量的对比确定对轴承的污染程度,为接地装置中碳刷的去向分析提供了试验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的轴测投影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中试验设备装配体的轴测投影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中基础安装框架装配体的轴测投影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中基础安装框架的轴测投影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中接线端子转配体的轴测投影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中电机及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的轴测投影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中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的轴测投影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中电机装配体的轴测投影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中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的轴测投影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中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的剖视投影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中电刷盖装配体的轴测投影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中试验轴总成装配体的轴测投影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中试验用轴的轴测投影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中皮带轮与胀紧套装配体的轴测投影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中轴承座的轴测投影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中轴承座的剖视投影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中散热风机装配体的轴测投影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中风机减震总成的轴测投影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中试验装置防护罩装配体的轴测投影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中防护罩透视玻璃窗装配体的轴测投影图。
图中,1、试验设备装配体;2、散热风机装配体;3、试验装置防护罩装配体;4、基础安装框架装配体;5、1号传动皮带总成;6、2号传动皮带总成;7、电机及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8、1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9、2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10、1号接线端子保护罩;11、2号接线端子保护罩;14、1号吊环;15、2号吊环;16、3号吊环;17、4号吊环;18、1号转速传感器支撑架;19、2号转速传感器支撑架;20、1号接线端子装配体;21、2号接线端子装配体;24、基础安装框架;25、支撑底框;26、1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7、2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8、3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9、4号轴承座安装底板;30、电机支撑座安装板;31、接线端子连接板;32、1号绝缘子;33、2号绝缘子;34、电机装配体;35、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36、电机高度调整螺栓;37、电机支撑立柱;38、电机皮带轮;39、皮带轮轴向定位环;40、驱动电机;41、1号电刷盖装配体;42、1号轴承压盖;43、1号轴承座装配体;44、试验轴总成装配体;45、2号轴承座装配体;46、2号轴承压盖;47、2号电刷盖装配体;48、1号接地接触盘;49、1号接触盘安装垫块;50、1号轴承端盖;51、1号轴箱轴承;52、1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3、皮带轮与胀紧套装配体;54、试验用轴;55、2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6、2号轴箱轴承;57、2号轴承端盖;58、2号接触盘安装垫块;59、2号接地接触盘;60、胀紧套联接齿轮;61、胀紧套装配体;62、轴承座顶盖;63、轴承座底座;64、轴承座定位板;65、轴承座顶盖吊环;66、散热风机;67、风机减震总成;68、风机连接过渡法兰;69、上减震胶垫;70、下减震胶垫;71、减震垫连接螺栓总成;72、防护罩透视玻璃窗装配体;73、防护罩;74、玻璃窗压条;75、透视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一种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该试验台包括试验设备装配体1、散热风机装配体2和试验装置防护罩装配体3;其中所述的试验装置防护罩装配体3通过螺栓固定在试验设备装配体1上方;所述的散热风机装配体2通过风机减震总成67中的减震垫连接螺栓总成71连接在试验装置防护罩装配体3的上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所包括的双试验轴传动试验装置分别为1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8和2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9的双试验轴传动试验装置,可以精确的模拟动车组在实际轨道中的转速和电流工况,为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损耗试验提供了很好地测试基础,保证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参阅图2—图4,所述的试验设备装配体1还包括基础安装框架装配体4、1号传动皮带总成5、2号传动皮带总成6、电机及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7、1号接线端子保护罩10、2号接线端子保护罩11、3号接线端子保护罩和4号接线端子保护罩;
其中所述的1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8和2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9结构相同,均通过螺栓固定在基础安装框架装配体4的两端;
所述的1号传动皮带总成5和2号传动皮带总成6机构相同,均由两根型号相同的V型皮带组成;
所述的电机及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7通过螺栓安装到基础安装框架24中的电机支撑座安装板30上。
所述的电机及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7和1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8通过1号传动皮带总成5传动连接;
电机及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7和2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9通过2号传动皮带总成6传动连接;
所述的1号接线端子保护罩10、2号接线端子保护罩11、3号接线端子保护罩和4号接线端子保护罩结构相同,均是一个两端带有安装耳环体的箱体类结构件,由钢板焊接而成,两端的耳环体均有供螺栓通过的圆形通孔。
1号接线端子保护罩10、2号接线端子保护罩11通过螺栓分别安装在基础安装框架装配体4一侧的两端;3号接线端子保护罩和4号接线端子保护罩对称安装在基础安装框架装配体4的另一侧的两端。
参阅图3—图5,所述的基础安装框架装配体4包括1号吊环14、2号吊环15、3号吊环16、4号吊环17、1号转速传感器支撑架18、2号转速传感器支撑架19、1号接线端子装配体20、2号接线端子装配体21、3号接线端子装配体、4号接线端子装配体和基础安装框架24;
所述的1号吊环14、2号吊环15、3号吊环16、4号吊环17结构相同,均为标准件,均通过吊环自身所带的螺栓连接到基础安装框架24四个角外侧所设置的吊环安装螺纹孔上。
所述的1号转速传感器支撑架18和2号转速传感器支撑架19结构相同,均为钢板折弯而成,其上均设置有两个供与基础安装框架24连接使用的圆形通孔和2个供转速传感器安装的圆形通孔,转速传感器通过自身所带的螺栓固定在供转速传感器安装的圆形通孔上,1号转速传感器支撑架18和2号转速传感器支撑架19均通过螺栓固定在基础安装框架24两端的中间位置上。
所述的1号接线端子装配体20、2号接线端子装配体21、3号接线端子装配体、4号接线端子装配体结构相同,均由接线端子连接板31、1号绝缘子32和2号绝缘子33组成,其中1号绝缘子32和2号绝缘子33结构完全相同,为标准件,接线端子连接板31由一个长方形钢板和螺柱垂直焊接而成,在接线端子连接板3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供1号绝缘子32和2号绝缘子33安装的圆形通孔。1号绝缘子32和2号绝缘子33通过螺栓连接到接线端子连接板31上。1号接线端子装配体20、2号接线端子装配体21、3号接线端子装配体和4号接线端子装配体均通过1号绝缘子32和2号绝缘子33另一侧的螺柱与基础安装框架24连接,3号接线端子装配体2和4号接线端子装配体的安装位置与1号接线端子装配体20和2号接线端子装配体21的安装位置对称。
所述的基础安装框架24包括支撑底框25、1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6、2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7、3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8、4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9和电机支撑座安装板30;1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6、2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7、3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8、4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9对称设置在基础安装框架24的四个角与支撑底框25焊接;
其中支撑底框25由5根方形钢管和两个条形钢板焊接而成,两根条形钢板上分别设置有5个供试验台固定螺栓穿过的圆形通孔,并在条形钢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供调平螺栓安装的螺纹孔。在支撑底框25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焊接有两个方板,并在方板的中心设置有供吊环安装的螺纹孔。在支撑底框25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4个供接线端子保护罩和4个接线端子装配体安装的螺纹通孔,支撑底框25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供试验装置防护罩装配体3、1号转速传感器支撑架18和2号转速传感器支撑架19安装的螺纹孔。
所述的电机支撑座安装板30为正方形钢板,并在钢板的四个角处设置有4个供电机及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7安装的螺纹孔,电机支撑座安装板30焊接在支撑底框25上。
参阅图6—图8,所述的电机及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7包括电机装配体34和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35;所述的电机装配体34固定在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35上。
所述的电机装配体34由电机皮带轮38、皮带轮轴向定位环39和驱动电机40组成。电机皮带轮38是一个具有4个皮带槽的圆盘类结构件,在皮带轮的中心轮毂处设置有与驱动电机40连接的键槽。皮带轮轴向定位环39是一个圆环状结构件,在圆环上设置有沿圆环径向的螺纹通孔,供紧固螺丝固定电机皮带轮38和皮带轮轴向定位环39在驱动电机40上的位置使用。
电机皮带轮38和驱动电机40通过键连接,驱动电机40通过键把扭矩传到电机皮带轮38上,皮带轮轴向定位环39的内环和电机旋转轴的外表面接触连接并通过紧固螺丝把皮带轮轴向定位环39固定在驱动电机40的旋转轴上,皮带轮轴向定位环39的侧面和电机皮带轮38中心轮毂的外侧面面接触连接。
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35由电机高度调整螺栓36和电机支撑立柱37组成,电机高度调整螺栓36是后面加工有螺纹孔的螺栓六角螺栓;电机支撑立柱37由固定底板、中间支撑方管和电机高度调整螺栓安装板焊接而成。电机支撑立柱37下端的固定底板上四个角设置有4个长通孔,供电机支撑立柱37与基础安装框架24中的电机支撑座安装板30连接使用。电机支撑立柱37上端的电机高度调整螺栓安装板上设置有4个供电机高度调整螺栓36安装的螺纹通孔。电机高度调整螺栓36通过螺纹连接与电机支撑立柱37连接,当电机高度调整螺栓36到达指定位置时通过锁紧螺母把机高度调整螺栓36在电机支撑立柱37上的位置固定。
电机装配体34通过4个螺栓与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35中的4个电机高度调整螺栓36固定连接。可以通过调整4个电机高度调整螺栓36旋进电机高度调整螺栓安装板上设置的螺纹孔的长度调整电机装配体34的高度和水平度,从而调整1号传动皮带总成5和2号传动皮带总成6的张紧度。
参阅图9—图16,所述的1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8和2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9,结构组成相同,均包括1号电刷盖装配体41、1号轴承压盖42、1号轴承座装配体43、试验轴总成装配体44、2号轴承座装配体45、2号轴承压盖46和2号电刷盖装配体47;
所述的1号电刷盖装配体41和2号电刷盖装配体47结构相同,均采用动车组转向架上实际在用的电刷盖装配体。
所述的1号轴承压盖42和2号轴承压盖46结构相同,均采用动车组转向架实际在用轴承压盖,以确保试验的准确性。
所述的1号轴承座装配体43和2号轴承座装配体45结构相同。
所述的1号电刷盖装配体41和2号电刷盖装配体47对称设置在1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8的两端;所述的1号轴承压盖42和2号轴承压盖46分别与1号电刷盖装配体41和2号电刷盖装配体47固定连接;所述的1号轴承座装配体43与2号轴承座装配体45分别与1号轴承压盖42和2号轴承压盖46固定连接;所述的试验轴总成装配体44的两端分别与1号轴承座装配体43和2号轴承座装配体45固定连接。
参阅图12,所述的试验轴总成装配体44由1号接地接触盘48、1号接触盘安装垫块49、1号轴承端盖50、1号轴箱轴承51、1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2、皮带轮与胀紧套装配体53、试验用轴54、2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5、2号轴箱轴承56、2号轴承端盖57、2号接触盘安装垫块58和2号接地接触盘59组成。
其中,所述的1号接地接触盘48和2号接地接触盘59结构相同,为被试验件,采用动车组转向架上实际在用接地接触盘。
所述的1号接触盘安装垫块49和2号接触盘安装垫块58结构相同,采用动车组转向架上实际在用接触盘安装垫块。
所述的1号轴承端盖50和2号轴承端盖57结构相同,采用动车组转向架上实际在用轴承端盖。
所述的1号轴箱轴承51和2号轴箱轴承56结构相同,采用动车组转向架上实际在用轴箱轴承。
所述的1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2和2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5结构相同,采用动车组转向架上实际在用轴承内侧迷宫油封。
参阅图14,皮带轮与胀紧套装配体53包括胀紧套联接齿轮60和胀紧套装配体61,胀紧套联接齿轮60是一个具有两个皮带槽的圆环类结构件,在皮带槽的一侧沿圆周均匀设置有10个供转速传感器识别的凹槽。胀紧套装配体61为标准件,根据胀紧套联接齿轮60的内径和试验用轴54中间轴的外径选择,胀紧套装配体61的外环和胀紧套联接齿轮60的内环表面面接触。
参阅图12、图13,所述的试验用轴54是一根左右对称的阶梯轴,两端为两个轴承安装轴,中间轴和两个轴承安装轴之间设置有轴肩,在试验用轴54的左、右端面上设置有安装轴承端盖的螺纹孔。1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2和2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5的内侧面和两个轴肩面接触连接,1号轴箱轴承51安装在左轴承安装轴上,轴承内环与轴过盈配合,轴承内环右端面与1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2的外侧面接触连接,2号轴箱轴承56安装在右轴承安装轴上,轴承内环与轴过盈配合,轴承内环左端面与2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5的外侧面接触连接。1号轴承端盖50的右端面与1号轴箱轴承51轴承内环的左端面接触连接,并通过螺栓把1号轴承端盖50固定在试验用轴54的左端面上,2号轴承端盖57的左端面与2号轴箱轴承56轴承内环的右端面接触连接,并通过螺栓把2号轴承端盖57固定在试验用轴54的右端面上。1号接触盘安装垫块49的右端面与1号轴承端盖50的左端面接触连接,并通过螺栓把1号接触盘安装垫块49固定在1号轴承端盖50上,2号接触盘安装垫块58的左端面与2号轴承端盖57的右端面接触连接,并通过螺栓把2号接触盘安装垫块58固定在2号轴承端盖57上。1号接地接触盘48通过螺栓固定在1号接触盘安装垫块49上,2号接地接触盘59通过螺栓固定在2号接触盘安装垫块58上。
皮带轮与胀紧套装配体53可以在试验用轴54上中间轴上轴向移动,当位置调整合适时把胀紧套装配体61的螺栓拧紧,把皮带轮与胀紧套装配体53固定在试验用轴54上。
参阅图9、图15,所述的1号轴承座装配体43和2号轴承座装配体45结构完全相同,均包括轴承座顶盖62、轴承座底座63、轴承座定位板64和轴承座顶盖吊环65。
轴承座顶盖62是一个两端为带有半圆凹槽的长方形钢板中间为半圆管的焊接件,在轴承座顶盖62的四个角处设置有供螺栓通过的圆形通孔,在顶端设置有供轴承座顶盖吊环65安装的螺纹孔,轴承座顶盖吊环65通过自身所具有的螺纹与轴承座顶盖62连接,在一侧面设置有2个供定位板安装的螺纹孔,在另一侧面设置有供轴承压盖安装的螺纹孔。
轴承座底座63是一个两端为带有半圆凹槽的长方形钢板中间为半圆管的焊接件,在轴承座底座63的底端设置有4个供轴承座装配体安装的圆形通孔,在侧面设置有4个供定位板安装的螺纹孔,在另一侧面设置有供轴承压盖安装的螺纹孔。
轴承座定位板64是一个设置有3个圆形通孔的长方形钢板。
所述的1号轴承座装配体43和2号轴承座装配体45还设置有供轴承内侧迷宫油封安装的油封槽。在轴承座顶盖62安装到轴承座底座63后通过轴承座定位板64将轴承座顶盖62和轴承座底座63的相对位置固定。
所述的试验轴总成装配体44中的1号轴箱轴承51的轴承外环与1号轴承座装配体43中的轴箱轴承安装孔面接触,1号轴箱轴承51轴承外环右端面与1号轴承座装配体43左侧内端面接触,1号轴承压盖42右侧端面与1号轴箱轴承51轴承外环左端面接触,1号轴承压盖42通过螺栓连接到1号轴承座装配体43上,1号电刷盖装配体41通过螺栓连接到1号轴承压盖上42上。试验轴总成装配体44中的2号轴箱轴承56的轴承外环与2号轴承座装配体45中的轴箱轴承安装孔面接触连接,2号轴箱轴承56轴承外环左端面与2号轴承座装配体45右侧内端面接触,2号轴承压盖46左侧端面与2号轴箱轴承56轴承外环右端面接触连接,2号轴承压盖46通过螺栓连接到2号轴承座装配体45上,2号电刷盖装配体47通过螺栓连接到2号轴承压盖上46上。
参阅图17、图18,所述的散热风机装配体2包括散热风机66、风机减震总成67和风机连接过渡法兰68。其中散热风机66为标准轴流风机。风机连接过渡法兰68是一个设置有连接环和导风环的焊接件,并且在连接环上均匀设置有6个供螺栓通过的圆形通孔。
风机减震总成67由上减震胶垫69、下减震胶垫70和减震垫连接螺栓总成71组成。其中上减震胶垫69和下减震胶垫70均为标准减震胶垫,上减震胶垫69和下减震胶垫70的中心处设置有供螺栓通过的圆形通孔,减震垫连接螺栓总成71由螺栓和螺母组成。上减震胶垫69和下减震胶垫70通过减震垫连接螺栓总成71连接在一起。
散热风机66下表面与风机连接过渡法兰68连接环的上表面接触连接,在风机减震总成67中的上减震胶垫69和下减震胶垫70夹紧后通过减震垫连接螺栓总成71将散热风机66和风机连接过渡法兰68固定。
参阅图19,图20,所述的试验装置防护罩装配体3包括防护罩透视玻璃窗装配体72和防护罩73。其中,防护罩透视玻璃窗装配体72包括玻璃窗压条74和透视玻璃75,玻璃窗压条74是一个框型焊接件,设置有安装边框和玻璃连接框,透视玻璃75通过玻璃胶连接到透视玻璃75上,玻璃窗压条74上的安装边框上设置有供螺栓穿过的圆形通孔。防护罩透视玻璃窗装配体72通过螺栓安装到防护罩73上。
防护罩73是罩类焊接体,顶端设置有供散热风通过的圆形通孔,并在通孔的圆周均匀设置有6个供散热风机装配体2安装使用的圆形通孔。在防护罩73的顶端的4个角处设置有4个吊环,以便防护罩的安装和移动。在防护罩73两侧的底端连接板上均设置有5个供防护罩73安装到基础安装框架24上使用的圆形通孔。防护罩73的四个侧面上设置有供四个防护罩透视玻璃窗装配体72安装的长方形通孔和通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驱动电机40带动1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8和2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9转动,通过调整驱动电机40的转速实现对1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8和2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9的调速,从而可以实现对不同转速下的试验,通过1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8和2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9在不同转速下的转动对1号接地接触盘48和2号接地接触盘59进行考核,从而确定1号接地接触盘48和2号接地接触盘59的磨损特性和使用寿命。
Claims (10)
1.一种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该试验台包括试验设备装配体(1)、散热风机装配体(2)和试验装置防护罩装配体(3);其中所述的试验装置防护罩装配体(3)固定在试验设备装配体(1)上方;所述的散热风机装配体(2)固定在试验装置防护罩装配体(3)的上方,其中所述的试验设备装配体(1)包括对称设置的1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8)、2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9)、电机及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7)、1号传动皮带总成(5)、2号传动皮带总成(6),所述的电机及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7)设置在1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8)和2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9)的中间;所述的电机及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7)和1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8)通过1号传动皮带总成(5)传动连接;电机及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7)和2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9)通过2号传动皮带总成(6)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设备装配体(1)还包括基础安装框架装配体(4)、1号接线端子保护罩(10)、2号接线端子保护罩(11)、3号接线端子保护罩和4号接线端子保护罩;其中所述的1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8)和2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9)结构相同,固定在基础安装框架装配体(4)的两端;所述的1号传动皮带总成(5)和2号传动皮带总成(6)结构相同;所述的1号接线端子保护罩(10)、2号接线端子保护罩(11)、3号接线端子保护罩和4号接线端子保护罩结构相同;1号接线端子保护罩(10)、2号接线端子保护罩(11)固定在基础安装框架装配体(4)一侧的两端;3号接线端子保护罩和4号接线端子保护罩固定在基础安装框架装配体(4)的另一侧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础安装框架装配体(4)包括1号吊环(14)、2号吊环(15)、3号吊环(16)、4号吊环(17)、1号转速传感器支撑架(18)、2号转速传感器支撑架(19)、1号接线端子装配体(21)、2号接线端子装配体(21)、3号接线端子装配体、4号接线端子装配体和基础安装框架(24);所述的1号吊环(14)、2号吊环(15)、3号吊环(16)、4号吊环(17)结构相同对称固定在基础安装框架(24)的四个角的外侧;所述的1号转速传感器支撑架(18)和2号转速传感器支撑架(19)结构相同,对称固定在基础安装框架(24)的两端中间位置;所述的1号接线端子装配体(21)、2号接线端子装配体(21)、3号接线端子装配体、4号接线端子装配体结构相同,对称固定在基础安装框架(24)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础安装框架(24)包括支撑底框(25)、1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6)、2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7)、3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8)、4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9)和电机支撑座安装板(30);1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6)、2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7)、3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8)、4号轴承座安装底板(29)对称设置在基础安装框架(24)的四个角与支撑底框(25)焊接;所述的电机支撑座安装板(30)焊接在支撑底框(2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及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7)包括电机装配体(34)和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35);所述的电机装配体(34)固定在电机支撑立柱装配体(35)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8)包括1号电刷盖装配体(41)、1号轴承压盖(42)、1号轴承座装配体(43)、试验轴总成装配体(44)、2号轴承座装配体(45)、2号轴承压盖(46)和2号电刷盖装配体(47);所述的1号电刷盖装配体(41)和2号电刷盖装配体(47)结构相同,1号轴承压盖(42)和2号轴承压盖(46)结构相同,1号轴承座装配体(43)和2号轴承座装配体(45)结构相同;所述的1号电刷盖装配体(41)和2号电刷盖装配体47对称设置在1号试验轴总成和轴承座装配体(8)的两端;所述的1号轴承压盖(42)和2号轴承压盖(46)分别与1号电刷盖装配体(41)和2号电刷盖装配体(47)固定连接;所述的1号轴承座装配体(43)与2号轴承座装配体(45)分别与1号轴承压盖(42)和2号轴承压盖(46)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轴总成装配体(44)包括1号接地接触盘(48)、1号接触盘安装垫块(49)、1号轴承端盖(50)、1号轴箱轴承(51)、1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2)、皮带轮与胀紧套装配体(53)、试验用轴(54)、2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5)、2号轴箱轴承(56)、2号轴承端盖(57)、2号接触盘安装垫块(58)和2号接地接触盘(59);所述的1号接地接触盘(48)与2号接地接触盘(59)结构相同;所述的1号接触盘安装垫块(49)与2号接触盘安装垫块(58)结构相同;所述的1号轴承端盖(50)和2号轴承端盖(57)结构相同;所述的1号轴箱轴承(51)和2号轴箱轴承(56)结构相同;所述的1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2)和2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5)结构相同;所述的试验用轴(54)为一根左右对称的阶梯轴,两端为两个轴承安装轴,中间轴和两个轴承安装轴之间设置有轴肩,在试验用轴(54)的左、右端面上设置有安装轴承端盖的螺纹孔;所述的1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2)和2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5)的内侧面和试验用轴(54)的两个轴肩面接触;1号轴箱轴承(51)安装在左轴承安装轴上,轴承内环与左轴承安装轴过盈配合,1号轴箱轴承(51)轴承内环右端面与1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2)的外侧面接触;2号轴箱轴承(56)安装在试验用轴(54)的右轴承安装轴上,2号轴箱轴承(56)轴承内环与右轴承安装轴过盈配合,2号轴箱轴承(56)内环左端面与2号轴承内侧迷宫油封(55)的外侧面接触;1号轴承端盖(50)的右端面与1号轴箱轴承(51)轴承内环的左端面接触,并通过螺栓把1号轴承端盖(50)固定在试验用轴(54)的左端面上;2号轴承端盖(57)的左端面与2号轴箱轴承(56)轴承内环的右端面接触,并通过螺栓把2号轴承端盖(57)固定在试验用轴(54)的右端面上;1号接触盘安装垫块(49)的右端面与1号轴承端盖(50)的左端面接触,并通过螺栓把1号接触盘安装垫块(49)固定在1号轴承端盖(50)上;2号接触盘安装垫块(58)的左端面与2号轴承端盖(57)的右端面接触,并通过螺栓把2号接触盘安装垫块(58)固定在2号轴承端盖(57)上;1号接地接触盘(48)通过螺栓固定在1号接触盘安装垫块(49)上,2号接地接触盘(59)通过螺栓固定在2号接触盘安装垫块(58)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号轴承座装配体(43)包括轴承座顶盖(62)、轴承座底座(63)、轴承座定位板(64)和轴承座顶盖吊环(65);其中所述的轴承座顶盖(62)设置在轴承座底座(63)的上方;所述的轴承座顶盖(62)是一个两端为带有半圆凹槽的长方形钢板中间为半圆管的焊接件,在轴承座顶盖(62)的四个角处设置有供螺栓通过的圆形通孔,在轴承座顶盖(62)的顶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的轴承座顶盖吊环(65)设置在轴承座顶盖(62)的顶端并且与其螺纹连接;所述的轴承座定位板(64)有四个,对称固定在轴承座顶盖(62)和轴承座底座(63)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风机装配体(2)包括散热风机(66)、风机减震总成(67)和风机连接过渡法兰(68);所述的散热风机(66)下表面与风机连接过渡法兰(68)连接环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的风机连接过渡法兰(68)是一个设置有连接环和导风环的焊接件,并且在连接环上均匀设置有6个供螺栓通过的圆形通孔;风机减震总成(67)包括上减震胶垫(69)、下减震胶垫(70)和减震垫连接螺栓总成(71);上减震胶垫(69)设置在下减震胶垫(70)的上方且中心处均设置有供螺栓通过的圆形通孔;所述的上减震胶垫(69)和下减震胶垫(70)夹紧后通过减震垫连接螺栓总成(71)将散热风机(66)和风机连接过渡法兰(68)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验装置防护罩装配体(3)包括防护罩透视玻璃窗装配体(72)和防护罩(73);所述的防护罩透视玻璃窗装配体(72)有四个,分别设置在防护罩(73)的四个面上与防护罩(73)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护罩透视玻璃窗装配体(72)包括玻璃窗压条(74)和透视玻璃(75),玻璃窗压条(74)是一个框型焊接件,设置有安装边框和玻璃连接框,透视玻璃(75)通过玻璃胶连接到玻璃窗压条(74)上,玻璃窗压条(74)上的安装边框上设置有供螺栓穿过的圆形通孔;所述的防护罩(73)顶端设置有供散热风通过的圆形通孔,并且在通孔的圆周均匀设置有6个供散热风机装配体(2)安装使用的圆形通孔;所述的防护罩(73)的顶端的4个角处设置有4个吊环,防护罩(73)两侧的底端连接板上均设置有5个供防护罩(73)安装到基础安装框架(24)上使用的圆形通孔;防护罩(73)的四个侧面上设置有供四个防护罩透视玻璃窗装配体(72)安装的长方形通孔和通风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42498.4U CN205246360U (zh) | 2015-12-15 | 2015-12-15 | 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42498.4U CN205246360U (zh) | 2015-12-15 | 2015-12-15 | 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46360U true CN205246360U (zh) | 2016-05-18 |
Family
ID=55945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042498.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246360U (zh) | 2015-12-15 | 2015-12-15 | 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4636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03417A (zh) * | 2015-12-15 | 2016-03-16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 |
-
2015
- 2015-12-15 CN CN201521042498.4U patent/CN205246360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03417A (zh) * | 2015-12-15 | 2016-03-16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 |
CN105403417B (zh) * | 2015-12-15 | 2017-09-29 |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03417A (zh) | 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 | |
CN105424523B (zh) | 高速动车组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 | |
CN102095579B (zh) | 高速动车组传动系齿轮箱可靠性试验台 | |
CN105403418B (zh) | 动车组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 | |
CN105784367A (zh) | 轨道车辆轴箱轴承综合性能与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 | |
CN109975151B (zh) | 用于水轮机组电刷与集电环的立式载流摩擦磨损试验台 | |
CN206132392U (zh) | 一种风机故障实验模拟平台 | |
CN105699081A (zh) | 轴承轴电流损伤综合性能实验装置 | |
CN107433959B (zh) | 一种智能巡检机器人 | |
CN205246360U (zh) | 轨道车辆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 | |
CN107328591B (zh) | 轨道车辆轴箱轴承及接地装置可靠性试验台 | |
CN201903445U (zh) | 高速动车组传动系齿轮箱可靠性试验台 | |
CN205246465U (zh) | 高速动车组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 | |
CN109946073A (zh) | 高速动车轴承稳态加载与轴端接地通电性能与寿命试验台 | |
CN209214820U (zh) | 隔离开关分合闸转矩测试仪 | |
CN207280765U (zh) | 曲轴激励颠簸短轴式接地装置试验台 | |
CN205642836U (zh) | 轨道车辆轴箱轴承综合性能与轴端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 | |
CN107576467A (zh) | 双曲轴激励连杆导向式接地装置磨损试验台 | |
CN104792513B (zh) | 六自由度模拟接触网装置 | |
CN109946078B (zh) | 位置可调式变载荷高频激振轴端接地装置试验台 | |
CN107300470A (zh) | 轴箱轴承综合性能试验台 | |
CN203479461U (zh) | 一种轮毂静平衡检测装置 | |
CN209656281U (zh) | 高速动车轴承稳态加载与轴端接地通电性能与寿命试验台 | |
CN209656283U (zh) | 位置可调式变载荷高频激振轴端接地装置试验台 | |
CN111289895B (zh) | 盘式电机定子盘性能相位测试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