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41678U - 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 - Google Patents

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41678U
CN205241678U CN201521028813.8U CN201521028813U CN205241678U CN 205241678 U CN205241678 U CN 205241678U CN 201521028813 U CN201521028813 U CN 201521028813U CN 205241678 U CN205241678 U CN 205241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chamber
large capacity
capacity single
separating bo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288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向锋
沈康
何守贵
施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Yingt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10288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41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41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41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包括瓶体,瓶体设有依次连通的上室、中室和下室,上室和下室的横截面积均大于中室的横截面积,瓶体呈哑铃状,瓶体内设有筛滤件。由此,瓶体既具有较大的容量,又因中室的直径较小,便于收集目的细胞。可一次性分离多达100ml全血,大大节约实验操作时间。

Description

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胞分离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
背景技术
肿瘤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是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法。体外培养字体免疫细胞时,需要预先采集患者50~100ml外周血,并分离外周血中具有单个核的细胞,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目前主要的分离方法是应用样本密度分离液进行密度梯度离心法,因为血液中各有形成分的比重存在差异,因此得以分离。红细胞和粒细胞密度大于分离液沉积于管底。血小板则因密度小而悬浮于血浆中,唯有与分离液密度相当的单个核细胞密集在血浆层和分离液的界面中,呈白膜状,吸取该层细胞经过洗涤离心重悬,即可用于治疗用途的免疫细胞体外扩增培养。
目前,在应用样本密度分离液进行PBMC分离时,采用的离心管最大规格为50ml,每次每管分离的外周血样本量为10~15ml,操作繁琐。如图1所示,市场上有一种Greinerbio-one的淋巴/单核细胞分离管,包含一个高质量聚乙烯的多孔筛板,该版稳固地嵌入聚丙烯材质的离心管中,通过严格控制筛板的孔径大小来分离细胞,大大缩短了样本的处理时间。该种分离管主要有两种规格:12ml和50ml,其50ml分离管每次处理样本量为15~30ml血样,虽然较传统方法增加了样本处理量,缩短了处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仍不能满足临床上快速处理100ml外周血样本量的需求,有必要进一步改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直接从全血样本中快速、大量提取单个核细胞的分离瓶。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包括瓶体,瓶体设有依次连通的上室、中室和下室,上室和下室的横截面积均大于中室的横截面积,瓶体内设有筛滤件,瓶体呈哑铃状。由此,瓶体既可具有较大的容量,又由于中室的直径较小,便于收集目的细胞。可一次性分离多达100ml全血,大大节约实验操作时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筛滤件设于中室下部或下室上部,从而使得目的细胞富集于中室内,便于收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室与中室的连接处设有倒锥形斜面,倒锥形斜面与上室侧壁的夹角为120~150°,从而使上室下部呈漏斗形,便于全血中的各种细胞成分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逐步由上室向中室集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室与下室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台,连接台与下室侧壁的夹角为90~150°。从而使下室上部呈倒置的漏斗形,既可保证加入样本分离液时,下室中的气体顺利排出下室,又可使离心初期小部分进入下室的单个核细胞逐渐随着样本分离液面的升高进入中室。而且在力学上,有助于分离瓶整体的稳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室的外壁设有加强板,使得瓶体更坚固,使用更安全。加强板呈中心对称设置,从而进一步使得瓶体坚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室和下室的容积均大于中室的容积,从而便于收集目的细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室的容积为50~150ml。下室的容积为40~90ml。中室的容积为15~35ml。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筛滤件的孔径为8-200μm,允许细胞通过,但可避免全血加入时与样本密度分离液相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瓶体顶部设有瓶盖,从而防止瓶体内液体受到污染和外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瓶体顶部开设有瓶口,所述瓶口的直径小于或等于上室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瓶体内预装有样本密度分离液,样本密度分离液位于筛滤件的下方空间,从而更加方便进行细胞分离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的瓶体呈哑铃状,具有较大的容量,可一次性分离多达100ml全血,降低细胞分离难度,大大节约实验操作时间;分离后,目的细胞将富集于中室,中室的横截面积和体积都较小,便于收集目的细胞;加强板的设置,使瓶体更坚固,使用更安全;上室的下部为锥筒形,便于在离心时细胞向中室集聚,更好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适用对象:从外周血或脐带血提取单个核细胞(MNC);与其他产品配合可以实现目的细胞如调节T细胞(Treg)、自然杀伤细胞(NK)、树突状细胞(DC)、CD4+细胞、CD8+细胞以及B细胞等快速分离。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单个核细胞分离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的轴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和图3所示,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包括瓶体1,瓶体1设有依次连通的上室11、中室12和下室13,上室11和下室13的横截面积均大于中室12的横截面积,瓶体1内设有筛滤件2。筛滤件2固定安装于中室12下部。筛滤件2为滤网或筛板。
筛滤件2的网孔为8-200μm,允许细胞通过,但可明显阻遏细胞通过的速度,避免全血加入时与样本密度分离液相混。筛滤件2可由不锈钢等金属制成,也可为尼龙材质。筛滤件2也可由具有合适孔径的塑料材质多孔筛板替换。多孔筛板由聚乙烯(PE)或聚碳酸酯(PC)或聚丙烯(PP)微粒粘合或压制而成,形成的筛孔允许细胞通过,但可明显阻遏细胞通过的速度,避免全血加入时与样本密度分离液相混。
中室12的外壁设有加强板3。本实施例中加强板3为平板状。加强板3个数为多个,在瓶体1外壁呈中心对称设置。
上室11与中室12的连接处设有倒锥形斜面14,倒锥形斜面14与上室11侧壁的夹角α为120~150°,最佳的,α为135°。中室12与下室13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台15,连接台15与下室13侧壁的夹角β为90~150°,最佳的,β为110°。
瓶体1呈哑铃状,上室11和下室13的容积均大于中室12的容积。上室11、中室12和下室13均为圆柱状。上室11的侧壁印有最大加样线。
瓶体1的底部为半球形。瓶体1顶部还加设有瓶盖4。瓶盖4与瓶体1的瓶口为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的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的各部位尺寸可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的规格,以求分别对应用于分离30~50ml、50~80ml、80~100ml样本量的外周血。
在使用时,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筛滤件2下方的下室中可预装样本密度分离液。分离瓶配有适合的圆底离心适配器,可在离心吊篮中使用。
使用本分离瓶在室温下进行单个核细胞分离操作的步骤为:
1、吸取与分离瓶筛滤件下方容积相等的样本密度分离液到分离瓶,需要说明的是,当瓶体1内预装有样本密度分离液时,则不需要进行此步骤;
2、室温1000G离心30秒,使样本密度分离液进入下室并充满筛滤件下方容积;
3、在分离瓶中倒入抗凝血样品,无需特地稀释血液,但如需要,可以直接在分离瓶中倒入平衡盐溶液进行稀释;
4、1000G离心10分钟(或800G离心15分钟);
5、离心后,分离瓶内样品分层如下:血浆-单个核细胞-分离液-筛板-分离液-红细胞;
6、可用移液管吸取单个核细胞或直接倾倒入另一管中,加入PBS,用移液管重悬清洗细胞。室温250G离心5分钟;
7、重复清洗细胞2次,用PBS或细胞培养液重悬获得单个核细胞,可直接存放于冻存管或用于培养等下一阶段使用。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的瓶体1的底部为锥形,筛滤件2设于下室13上部。
实施例3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的瓶体1的底部为半球形,筛滤件2设于下室13上部。需要说明的是,瓶体1也可以为平底。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1),所述瓶体(1)设有依次连通的上室(11)、中室(12)和下室(13),所述上室(11)和下室(13)的横截面积均大于中室(12)的横截面积,所述瓶体(1)呈哑铃状,所述瓶体(1)内设有筛滤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筛滤件(2)设于中室(12)下部或下室(13)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室(11)与中室(12)的连接处设有倒锥形斜面(14),所述倒锥形斜面(14)与上室(11)侧壁的夹角为120~15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室(12)与下室(13)的连接处设有连接台(15),所述连接台(15)与下室(13)侧壁的夹角为90~1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室(12)的外壁设有加强板(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室(11)和下室(13)的容积均大于中室(12)的容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筛滤件(2)的网孔为8-20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其特征在于,瓶体(1)顶部设有瓶盖(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顶部开设有瓶口,所述瓶口的直径小于或等于上室(11)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内预装有样本密度分离液,所述样本密度分离液位于筛滤件(2)的下方空间。
CN201521028813.8U 2015-12-11 2015-12-11 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 Active CN205241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28813.8U CN205241678U (zh) 2015-12-11 2015-12-11 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28813.8U CN205241678U (zh) 2015-12-11 2015-12-11 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41678U true CN205241678U (zh) 2016-05-18

Family

ID=55940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28813.8U Active CN205241678U (zh) 2015-12-11 2015-12-11 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416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8706A (zh) * 2015-12-11 2016-03-02 何守贵 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68706A (zh) * 2015-12-11 2016-03-02 何守贵 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61563U (zh) 一种兽药注射剂用无菌微孔膜过滤装置
CN105368706A (zh) 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
RU2018117518A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очищенных тромбоцитов
CN201933090U (zh) 细胞微载体灌注培养截留装置
CN105175564B (zh) 灵芝孢子多糖的产业化提取分离方法和分离装置
CN205241678U (zh) 大容量单个核细胞分离瓶
CN107034128B (zh) 一种单个核细胞分离管及其使用方法
CN100500825C (zh) 淋巴细胞分离管及分离血液中淋巴细胞的方法
CN204022830U (zh) 一种用于分离提取pbmc的细胞分离管
CN105132278B (zh) 带筛板分离提取pbmc的细胞分离管
CN107058221A (zh) 一种鲟鱼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方法
CN207079232U (zh) 一种单个核细胞分离管
CN202891950U (zh) 自动抽提血清或血浆真空采血管
CN204981708U (zh) 灵芝孢子多糖产业化提取的分离装置
CN104888560A (zh) 一种利用旋流作用进行气液分离的高效分离器
CN205313547U (zh) 一种适用于单个核细胞分层的离心管
CN205133475U (zh) 一次性高效过滤装置
CN106955503A (zh) 一种萃取方法和萃取装置
CN204671987U (zh) 卧式螺旋分离器
CN205275586U (zh) 单个核细胞分离筛滤件
CN204159463U (zh) 一种粉体物料灭菌干燥输送清洗一体化系统用分离装置
CN105936516A (zh) 一种餐厨分离收集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2683355U (zh) 多级纯化离心管
CN203044176U (zh) 收集低密度液体的微量离心管
CN203972161U (zh) 粒子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5

Address after: Room 356, Building 2, No. 9, Qiande Road,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Jiangning Hi tech Park)

Patentee after: Nanjing Yingt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26000 205, Building 7, Chenyuan, Chongchuan District,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 Shougu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