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27024U -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27024U
CN205227024U CN201520646313.4U CN201520646313U CN205227024U CN 205227024 U CN205227024 U CN 205227024U CN 201520646313 U CN201520646313 U CN 201520646313U CN 205227024 U CN205227024 U CN 2052270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light guide
lampshade
backlight module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4631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晓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4631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270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270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270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位于导光板至少一侧的灯罩和设置于所述灯罩内的光源;其中所述灯罩具有平行于所述导光板上表面的第一侧边和平行于所述导光板下表面的第二侧边,以及连接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第三侧边;所述灯罩第一侧边和/或第二侧边的靠近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弧形凸起,所述导光板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对应所述弧形凸起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的凹槽,所述灯罩通过所述弧形凸起与所述弧形的凹槽卡持装配,以将所示灯罩固定在所述导光板上,解决了光源与导光板之间对位不准确,以及出现缝隙引起的亮度变小以及亮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实现了提高光源与导光板的耦合效率以及背光模组的亮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已广泛应用于电视、电脑、手机、电子纸和数码相框等显示装置中。由于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此需要背光模组提供充足且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显示器能够正常显示影响。背光模组一般包括光源、导光板和灯罩。光源发出的光经导光板转换成均匀分布的面光源,然后再入射到液晶显示器的内部。灯罩将光源和导光板紧密结合,以保证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耦合效率。
但在生产组装过程中,由于作业人员的差异,导光板和光源之间容易会出现较大的缝隙,并且导光板和光源之间是组装位置准确性不高,将会导致背光模组的亮度下降以及亮度分布不均等问题。并且背光模组在组装之后需要进行老化试验,在老化试验中导光板的热胀冷缩也会引起导光板和光源之间出现缝隙,同样也会引起背光模组的亮度下降以及亮度分布不均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以避免光源与导光板之间出现缝隙,实现提高背光模组的发光亮度以及保证发光亮度分布均匀的效果。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导光板、位于导光板至少一侧的灯罩和设置于所述灯罩内的光源;
其中所述灯罩具有平行于所述导光板上表面的第一侧边和平行于所述导光板下表面的第二侧边,以及连接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第三侧边;
所述灯罩第一侧边和/或第二侧边的靠近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弧形凸起,所述导光板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对应所述弧形凸起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的凹槽,所述灯罩通过所述弧形凸起与所述弧形的凹槽卡持装配,以将所示灯罩固定在所述导光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灯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边的长度小于第二侧边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灯罩的内表面设置有反射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距离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灯罩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凸起为半球形凸起,和/或,所述弧形凹槽为半球形凹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灯罩第一侧边和/或第二侧边的靠近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弧形凸起,以及在所述导光板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对应所述弧形凸起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的凹槽,使所述灯罩通过所述弧形凸起与所述弧形的凹槽卡持装配,以将所示灯罩固定在所述导光板上,从而避免光源与导光板之间对位不准确,以及出现缝隙引起的亮度变小以及亮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实现了提高光源与导光板的耦合效率以及背光模组的亮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沿图1a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弧形凸起与弧形凹槽卡持装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b为沿图1a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a和图1b所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1、位于导光板11一侧的灯罩12和设置于所述灯罩12内的光源13;其中所述灯罩12具有平行于所述导光板11上表面的第一侧边121和平行于所述导光板11下表面的第二侧边122,以及连接第一侧边121和第二侧边122的第三侧边123;所述灯罩12第一侧边121靠近所述导光板11的表面上设置有一个弧形凸起124,所述导光板11上表面对应所述弧形凸起124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的凹槽111,所述灯罩12通过所述弧形凸起124与所述弧形的凹槽111卡持装配,将所示灯罩12固定在所述导光板11上。参见图1,由于灯罩12通过弧形凸起124与所述弧形的凹槽111卡持装配,固定在所述导光板11上,因此在后续组装过程中,沿光源排布延伸方向(图中X方向),能够使光源与导光板之间实现精准的对位,并且可以防止老化试验中导光板热胀冷缩引起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错位,避免由于在光源排布延伸方向上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错位引起的萤火虫现象。此外,灯罩12通过弧形凸起124与所述弧形的凹槽111卡持装配,固定在所述导光板11上,还可以保证在导光板长度方向(图中Y方向)上,实现光源与导光板之间实现精准的对位,避免光源与导光板出现过大的缝隙所引起的亮度变小以及亮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光源与导光板的耦合效率以及背光模组的亮度。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弧形凸起与弧形凹槽卡持装配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背光模组的装配过程中,只要灯罩的弧形凸起21的一个点落入弧形凹槽22内,与弧形凸起21相切的力F会促使整个弧形凸起21自动滑入弧形凹槽22内,从而实现精确组装,因此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解决装配过程中由于用力过度引起灯罩变形的问题。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31、位于导光板31一侧的灯罩32和设置于所述灯罩32内的光源33;其中所述灯罩32具有平行于所述导光板31上表面的第一侧边321和平行于所述导光板31下表面的第二侧边322,以及连接第一侧边321和第二侧边322的第三侧边323;所述灯罩32第二侧边322靠近所述导光板31的表面上设置有一个弧形凸起324,所述导光板31下表面对应所述弧形凸起324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的凹槽311,所述灯罩32通过所述弧形凸起324与所述弧形的凹槽311卡持装配,将所示灯罩32固定在所述导光板31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人员装配或者老化测试引起的光源与导光板之间的错位引起的亮度降低、分布不均,以及萤火虫现象,实现提高光源与导光板的耦合效率以及背光模组的亮度的技术效果。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41、位于导光板41一侧的灯罩42和设置于所述灯罩42内的光源43;其中所述灯罩42具有平行于所述导光板41上表面的第一侧边421和平行于所述导光板41下表面的第二侧边422,以及连接第一侧边421和第二侧边422的第三侧边423;所述灯罩42第一侧边421靠近所述导光板41的表面上设置有一个弧形凸起424,所述灯罩42第二侧边422靠近所述导光板41的表面上设置有一个弧形凸起425,所述导光板41上表面对应所述弧形凸起424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的凹槽411,所述导光板41下表面对应所述弧形凸起425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的凹槽412,所述灯罩42通过所述弧形凸起324与所述弧形的凹槽411卡持装配,以及通过所述弧形凸起425与所述弧形的凹槽412卡持装配,将所示灯罩42固定在所述导光板41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灯罩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均设置弧形凸起,进一步提高了装配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1a、图1b、图3和图4示例性的在灯罩的一个侧边上设置一个弧形凸起,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对弧形凸起的数量不作限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第一侧边和/或第二侧边上设置多个弧形凸起,相应的,在所述导光板上对应所述弧形凸起的位置设置弧形的凹槽,实现提高装配的准确度,避免一个弧形凸起与弧形凹槽卡持装配失效。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两侧均设置有光源、以及灯罩。如图5所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51、位于导光板51两侧的灯罩52、53,和设置于所述灯罩52内的光源54,设置于所述灯罩53内的光源55;灯罩52包括平行于所述导光板51上表面的第一侧边521和平行于所述导光板51下表面的第二侧边522,以及连接第一侧边521和第二侧边522的第三侧边523。灯罩53包括平行于所述导光板51上表面的第一侧边531和平行于所述导光板51下表面的第二侧边532,以及连接第一侧边531和第二侧边532的第三侧边533。灯罩52的第一侧边521靠近所述导光板51的表面上设置有弧形凸起524,灯罩53的第一侧边531靠近所述导光板51的表面上设置有弧形凸起534,所述导光板51上表面对应所述弧形凸起524、534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的凹槽511、512,所述灯罩52通过所述弧形凸起524与所述弧形的凹槽511卡持装配,所述灯罩53通过所述弧形凸起534与所述弧形的凹槽512卡持装配,从而固定在所述导光板51上。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各实施例不同的是,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灯罩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长度相同,所述灯罩的剖面图类似一个“U”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灯罩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长度不同。如图6所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61、位于导光板61一侧的灯罩62和设置于所述灯罩62内的光源63;其中所述灯罩62具有平行于所述导光板61上表面的第一侧边621和平行于所述导光板61下表面的第二侧边622,以及连接第一侧边621和第二侧边622的第三侧边623;所述灯罩62的第一侧边621靠近所述导光板61的表面上设置有一个弧形凸起624,所述导光板61上表面对应所述弧形凸起624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的凹槽611,所述灯罩62通过所述弧形凸起624与所述弧形的凹槽611卡持装配,以将所示灯罩62固定在所述导光板61上。所述灯罩的第一侧边621和第二侧边622的长度不同,第一侧边621的长度小于第二侧边622的长度。这样设置的好处是,第二侧边可以作为整个背光模组的背板,无需单独设置背板,节省了装配组件,减少了成本。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模组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与图6所述的背光模组不同的是,所述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两侧均设置有光源。如图7所示,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71、位于导光板71两侧的灯罩72,设置于所述灯罩72内的光源73和74。其中所述灯罩72具有平行于所述导光板71上表面的第一侧边721和722、平行于所述导光板71下表面的第二侧边723,以及连接第一侧边721、722和第二侧边723的第三侧边724、725;所述灯罩72的第一侧边721、722靠近所述导光板71的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弧形凸起726、727,所述导光板71上表面对应所述弧形凸起726、727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的凹槽711、712,所述灯罩72通过所述弧形凸起726、727与所述弧形的凹槽711、712卡持装配,以将所示灯罩72固定在所述导光板71上。本实施例同样可以使用第二侧边作为整个背光模组的背板,在保证背光模组机械强度的同时,可以节省装配组件,减少了成本。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灯条,以实现背光模组的高亮度和低功耗的效果。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灯罩的内表面设置有反射层。设置在灯罩的内表面的反射层可以将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反射,使光线均匀的入射到导光板内,提高发光效率,增强背光模组的亮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距离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相同。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导光板与灯罩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紧密接触,防止导光板晃动。
进一步的,所述灯罩为一体结构,可以通过一次加工成型实现。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弧形凸起为半球形凸起,和/或,所述弧形凹槽为半球形凹槽。这样设置的好处是,组装过程中半球形凸起和半球形凹槽相互更方便卡持配合,装配起来更省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显示装置80包括背光模组81,还包括其他用于支持显示装置正常工作的电路及器件,其中,所述背光模组81为上述各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装置例如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纸、电子相框中的一种。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各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因此显示装置具有与所述背光模组同样的有益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8)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光板、位于导光板至少一侧的灯罩和设置于所述灯罩内的光源;
其中所述灯罩具有平行于所述导光板上表面的第一侧边和平行于所述导光板下表面的第二侧边,以及连接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第三侧边;
所述灯罩第一侧边和/或第二侧边的靠近所述导光板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弧形凸起,所述导光板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对应所述弧形凸起的位置设置有弧形的凹槽,所述灯罩通过所述弧形凸起与所述弧形的凹槽卡持装配,以将所示灯罩固定在所述导光板上;
所述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的长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灯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的长度小于第二侧边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的内表面设置有反射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的距离与所述导光板的厚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为一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凸起为半球形凸起,和/或,所述弧形凹槽为半球形凹槽。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
CN201520646313.4U 2015-08-25 2015-08-25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2052270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46313.4U CN205227024U (zh) 2015-08-25 2015-08-25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46313.4U CN205227024U (zh) 2015-08-25 2015-08-25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27024U true CN205227024U (zh) 2016-05-11

Family

ID=55902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46313.4U Active CN205227024U (zh) 2015-08-25 2015-08-25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2702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31786A (zh) * 2018-08-31 2018-12-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的背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CN109915784B (zh) * 2017-12-13 2021-08-10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光源单元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5784B (zh) * 2017-12-13 2021-08-10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光源单元
CN109031786A (zh) * 2018-08-31 2018-12-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的背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CN109031786B (zh) * 2018-08-31 2022-03-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的背板、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6480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2152969U (zh) 一种下扩散片及其侧光源led背光模块
CN202056691U (zh) 一种显示器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02216081U (zh) 一种局部调光的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CN102705744A (zh) Led灯条及使用该灯条的侧入式背光模组
CN101725908B (zh) 背光模块及其导光板
CN205227024U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4460112B (zh) 一种背光源、发光二极管灯条、显示装置
CN202813043U (zh) 一种led背光源
CN201540425U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模组装置
CN106896576A (zh) 一种超薄直下式背光结构
CN103511991B (zh) 一种led背光模组中反射片的固定结构
CN205450511U (zh) 一种led液晶模组
CN101725902A (zh) 平面光源装置
CN103527966A (zh) 一种led灯条、侧光式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277744B (zh) 侧光式led背光模组调试治具
CN203131623U (zh) 一种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
CN203927600U (zh) 背光模组
CN203533455U (zh) 直下式led背光灯模组灯条固定结构
CN204717619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3486503B (zh) 导光装置
CN207074328U (zh) 一种可解决全面屏倒角暗问题的背光源
CN206725805U (zh) 具有光源和导光板一体化机构的背光模组
CN206258654U (zh) 一种新型的led背光模组
CN205619125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01,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after: Kunshan Longteng Au Optronics Co

Address before: 215301,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Suzhou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Longteng Optronics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