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24089U - 地下室防水侧墙 - Google Patents

地下室防水侧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24089U
CN205224089U CN201520935617.2U CN201520935617U CN205224089U CN 205224089 U CN205224089 U CN 205224089U CN 201520935617 U CN201520935617 U CN 201520935617U CN 205224089 U CN205224089 U CN 2052240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waterproofing
course
basement
water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3561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 Guidong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iyingli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iyingli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iyingli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3561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240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240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240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室防水侧墙,其包括:回填土层、第一防水层和侧墙基层;所述回填土层和所述第一防水层由外至内依次设置于所述侧墙基层上;其中,所述第一防水层的材质为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融合式”防水,使得第一防水层与侧墙基层(即结构层)紧密结合,从而降低了渗透率,可达传统“雨衣式”防水渗漏率的千分之一。

Description

地下室防水侧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室防水侧墙。
背景技术
地下室侧墙作为结构主体,是地下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支撑和防护作用,因此地下侧墙的防水尤为关键。
现有技术中,地下室侧墙的防水方案是:在钢筋混凝土侧墙基层上由内向外依次设置冷底油、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20mm厚水泥砂浆保护层、2:8灰土回填层。由于SBS与基层结合不紧密,造成空鼓分离,导致窜水;由于SBS对基层要求高,基层需平整且含水率低于9%,因此造成施工慢,工期长;SBS明火施工,易燃易爆,安全隐患大,对环境有污染;SBS窜水、渗漏后难以找到漏点,彻底修复困难,且维修费用逐年增加;SBS延伸率低,抗变形能力低;SBS防水卷材易老化,5~7年防水材料出现老化现象,影响防水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地下室防水侧墙渗漏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防水侧墙,其包括:回填土层、第一防水层和侧墙基层;所述回填土层和所述第一防水层由外至内依次设置于所述侧墙基层上;其中,所述第一防水层的材质为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
在如上所述的地下室防水侧墙中,优选,所述地下室防水侧墙还包括:硬泡聚氨酯保温层,所述硬泡聚氨酯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回填土层和所述第一防水层之间。
在如上所述的地下室防水侧墙中,优选,所述地下室防水侧墙还包括:挤塑板保护层和第二防水层,所述挤塑板保护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由外至内依次设置于所述回填土层和所述第一防水层之间。
在如上所述的地下室防水侧墙中,优选,所述第二防水层的材质为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在如上所述的地下室防水侧墙中,优选,所述第二防水层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隔离层和防水基层;所述隔离层的材质为聚乙烯丙纶防水片材;所述防水基层的材质为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在如上所述的地下室防水侧墙中,优选,所述第一防水层的厚度为1.5mm。
在如上所述的地下室防水侧墙中,优选,所述第一防水层的厚度为1.0mm。
在如上所述的地下室防水侧墙中,优选,所述侧墙基层的外表面为经高压水枪清洗后的表面。
在如上所述的地下室防水侧墙中,优选,所述侧墙基层上的拉筋洞填满有高标号水泥砂浆,在最外层的高标号水泥砂浆外涂刷有聚合物防水灰浆。
在如上所述的地下室防水侧墙中,优选,所述侧墙基层上的残缺不平整部位填平有高标号水泥砂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实现了“融合式”防水,使得第一防水层与侧墙基层(即结构层)紧密结合,从而降低了渗透率,可达传统“雨衣式”防水渗漏率的千分之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下室防水侧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地下室防水侧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地下室防水侧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地下室防水侧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如下:
1回填土层、2第一防水层、3侧墙基层、4硬泡聚氨酯保温层、5挤塑板保护层、6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防水层、7隔离层、8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防水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防水侧墙,其包括:回填土层1、第一防水层2和侧墙基层3;回填土层1和第一防水层2由外至内依次设置于侧墙基层3上。
具体而言,回填土层1优选由回填2:8的灰土(即灰和土的比例为2:8)形成,侧墙基层3优选为钢筋混凝土侧墙基层,即其材质为钢筋混凝土。第一防水层2的材质为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换言之,第一防水层2为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防水层。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是以水泥、石英粉等为主要基材,并掺入多种活性化学物质的粉状材料,经与水拌和调配而成的具有一定渗透功能的无机型防水材料。其具有如下优点:1)具有极强的耐水压能力、极强的渗透能力、长久的自我修复能力;2)具有独特的呼吸、防腐、耐老化、保护钢筋能力;3)环保、无毒、无公害;4)与混凝土结构表面兼容性极好;5)施工方法简单、节省劳力。第一防水层2的厚度可以为1.5mm,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为其他值,本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定。
参见图2,为了增强地下室防水侧墙的保温性能,地下室防水侧墙可以还包括:硬泡聚氨酯保温层4,其设置于回填土层1和第一防水层2之间,硬泡聚氨酯保温层4的材质为聚氨酯硬泡。在本实施例中保温层采用硬泡聚氨酯,实现了保温防水一体。聚氨酯硬泡密度55kg/m3,导热系数0.017-0.024W/(m.K),闭孔率95%。聚氨酯硬泡自粘能力强,通过“微孔渗入”发泡,可与第一防水层100%满粘,不存在空腔,即使出现物理损坏漏水,从漏水点垂直找漏,修补简单。聚氨酯硬泡由于具有封闭的泡孔结构,闭孔率超过95%,吸水率≤1%,进而能有效阻碍水汽的渗透,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其优异的保温隔热性能,保证硬泡聚氨酯保温层4的正常使用寿命,所以聚氨酯硬泡保温层4具有防水保温一体化功能,即聚氨酯硬泡材料兼具有保温与防水功能,因此,使得硬泡聚氨酯保温层4的防水保温效果更佳,而且节省施工材料费用,因此,通过采用硬泡聚氨酯保温层4实现了保温隔热无缝隙,降低了渗透率,同时不易形成积水。硬泡聚氨酯保温层4的厚度优选为30mm,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其他值。由于聚氨酯硬泡保温层4的设置,此时地下室防水侧墙的第一防水层的厚度可以比不设置聚氨酯硬泡保温层的地下室防水侧墙的第一防水层的厚度小,例如小0.5mm,一个为1.0mm,另一个为1.5mm。
聚氨酯硬泡还具有如下特点:1)属于热固型树脂,在低达-100℃不会脆裂,高至+150℃不会发生流淌、粘连的现象,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并且聚氨酯硬泡在燃烧过程中表面形成焦化保护层,能有效地阻止火焰蔓延;2)属于热固性材料,遇火碳化形成保护层,有效抑制火势蔓延。在受到火或高温作用时碳化,无熔滴。受热尺寸稳定;3)更适合异型部位施工;4)更高的施工效率,机械化喷涂施工,施工速度快,效率约400-500㎡/(天.人)。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为了增强对地下室防水侧墙的保护性能和对地下室防水侧墙的防水效果,地下室防水侧墙可以还包括:挤塑板保护层5和第二防水层,挤塑板保护层5和第二防水层由外至内依次设置于回填土层1和第一防水层2之间。挤塑板保护层5由挤塑板拼接而成,挤塑板可以通过砂浆粘贴方式固定。挤塑板保护层5的厚度可以为50mm,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为其他值,本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定。由于挤塑板保护层5和第二防水层的设置,此时地下室防水侧墙的第一防水层的厚度可以比不设置挤塑板保护层5和第二防水层的地下室防水侧墙的第一防水层的厚度小,例如小0.5mm,一个为1.0mm,另一个为1.5mm。
参见图3,第二防水层可以为单层结构,其材质为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也就是说,第二防水层为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防水层6,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防水层是通过对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采用喷涂的施工方式而形成的。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材料是具有迅速初凝固结特征的双组分系统,其由2种以上高性能改性乳化橡胶沥青和化学促凝催化剂组成,能与第一防水层良好结合,实现整体完美包覆,从而实现真正的“融合式”防水。
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具有的特点如下:1)、采用喷涂技术,效率高,实现无缝连接,不窜水,对异形结构或形状复杂的物体有独到之处,施工非常简洁方便;2)、对基层适应能力强,可用于钢筋混凝土、压型钢板、塑料以及各种砌体材料等基层材料上;3)、喷涂表面处理简便,无特殊要求可以不做找平层,在潮湿度低于80%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施工;4)、施工过程中,可以连续作业,不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毒无味,无废气排放,不污染环境,可以适用于密闭的空间中;5)、涂层耐候、耐酸碱性、耐老化性能优越、无需面层保护层,可有效降低工程成本;6)、使用寿命长达50年以上,在不低于5℃环境下均可使用,有比较优越出色的抗剥离,抗穿刺能力;7)、喷涂后,3~5秒内即可成型,可以踩踏,且有超越15倍延展性和95%复原性及有效的隔音性能;8)、采用喷涂施工方式,灵活简便,可以满足排水口、女儿墙、阴阳角、开裂部位等各种环境的作用要求;9)、超高伸长率,可以解决因为应力变形而出现的渗漏;10)、抗穿刺性强,有很好的延展性;11)、耐化学性优异、耐温性好,对于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材料来说,具有了橡胶的特性,因此有非常好的延展性和弹性,所以耐高温性就非常好,就弥补了沥青的缺陷;12)、可在潮湿表面施工。
参见图4,第二防水层还可以为双层结构,其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隔离层7和防水基层;隔离层7的材质为聚乙烯丙纶防水片材,也就是说,隔离层7为聚乙烯丙纶防水片材隔离层,防水基层的材质为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也就是说防水基层为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防水基层8。
由于非固化橡胶沥青轻松渗入基层微孔和缝隙中,具有自行封闭能力,可自行修复第一防水层的破损部分(即在破损部位周围的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会自动流动并填充到受损部位),因此可以阻断第一防水层与侧墙基层3外表面间的漏水及渗流,从而实现“融合式”防水。
非固化橡胶沥青还具有如下特点:(1)永不固化,固化物含量大于99%,几乎没有挥发物,施工后始终保持胶状的原有状态;(2)耐久、耐腐、耐高低温、延伸性能优秀;无毒、不燃于火;(3)粘结性强,可在潮湿基面施工,且能与任何异物粘结;(4)柔韧性好,延伸率高,适于基层变形;(5)自愈性强,施工时即使出现防水层破损也能自行修复,维持完整的防水层;(6)施工简单,既可刮抹施工,也可喷涂施工。同时一次喷涂即可达到要求厚度;(7)能阻止水在防水层流窜,易维护管理;(8)可与其他防水材料同时使用,形成复合式防水层,提高防水效果;(9)施工时材料不会分离,可形成稳定、整体无缝的防水层。由上可知,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层可直接在侧墙基层上喷涂或刮涂,增强侧墙基层抗渗性能;还具有超强蠕变性能,能够渗透、灌注到混凝土表层的凹隙、微细缝隙、孔隙中从而达到防渗漏、防窜水的效果;还具有优异的基层适应性,当结构变形,基层开裂、拉伸防水层时,由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层吸收应力,封闭基层的裂缝,使得整个防水系统长期保持完整性。
地下室侧墙在浇筑过程中,因施工流程和工程需要,会产生很多的防水薄弱节点,为了提高防水效果,需对这些节点进行基层精细化处理。基层精细化处理包括:基面高压水枪清洗处理、残缺不平整缺陷处修理、填堵拉筋洞处理、施工缝细部处理,还可以包括:后浇带处理和穿墙管处理。
基面高压水枪清洗处理:因工地施工现场的环境及交叉作业的影响,浇筑的混凝土外墙在拆模后会出现很多不平整或者有浮浆的地方,这些地方处理不到位,会影响第一防水层与混凝土侧墙的结合强度,从而第一防水层与混凝土侧墙形成不了“融合式”防水,因此对侧墙基层外表面采用高压水枪进行彻底清洗,也就是说,侧墙基层的外表面为经高压水枪清洗后的表面。
残缺不平整缺陷处修理:现浇混凝土外墙在拆模后可能因为人为破坏造成混凝土侧墙有部分地方墙体残缺不平整,即侧墙基层存在残缺不平整部位,这样直接施工第一防水层就造成了第一防水层的空鼓,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式”防水,因此,在残缺不平整部位采用高标号的水泥砂浆进行修补,至该部位平整以保证修补部位的强度,也就是说采用了局部修补的方式进行侧墙基层的修补,以保证基层的平整度,修补时采用高标号的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填堵拉筋洞处理:侧墙混凝土拆模后,拉筋洞部位是防水薄弱环节,多数漏水、渗水现象都发生在这些环节,因此在侧墙基层上的拉筋洞内填满有高标号水泥砂浆,在最外层的高标号水泥砂浆外涂刷有聚合物防水灰浆。也就是说,先用混凝土专用角磨机将拉筋附近的混凝土切出20mm深凹槽,再用钢筋专用角磨机将拉筋沿凹槽底部切断,最后用高标号水泥砂浆或聚合物防水灰将凹槽填平。
施工缝细部处理分为水平施工缝处理和垂直施工缝处理,水平施工缝处理:按规范施工要求,距离底板上表面300mm的墙体上会有一条水平施工缝,因新旧混凝土的交汇,造成了墙体的不整体,此处易是渗漏水的隐患之处,对此水平施工缝的处理方式是沿水平施工缝剔凿出宽20mm,深20mm的凹槽,在该凹槽内填满有高标号水泥砂浆,沿凹槽刷300mm宽聚合物防水灰浆,也就是说沿水平施工缝剔凿出宽20mm,深20mm的凹槽,然后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填平,最后沿槽刷300mm宽聚合物防水灰浆。垂直施工缝的处理:垂直施工缝是新旧混凝土的交汇部位,属于渗漏水的隐患之处,对此垂直施工缝的处理方式是沿垂直施工缝剔凿出宽20mm,深20mm的凹槽,在该凹槽内填满有高标号水泥砂浆,沿凹槽刷300mm宽聚合物防水灰浆,也就是说,沿垂直施工缝剔凿出宽20mm,深20mm的凹槽,然后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填平,最后沿槽刷300mm宽聚合物防水灰浆。
后浇带处理:后浇带两侧与原结构的接茬部位是新旧混凝土的交汇部位,属于渗漏水的隐患之处,对此部位的处理方式是沿接茬部位剔凿出宽20mm,深20mm的凹槽,然后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填平,最后沿槽刷300mm宽聚合物防水灰浆。
穿墙管处理:穿墙管处理同拉筋洞的处理,先将穿墙管周围切出20mm深的凹槽,然后用高标号水泥砂浆或聚合物防水灰浆将凹槽填平。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高标号水泥砂浆的标号可以为M20、M3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实现了“融合式”防水,使得第一防水层与侧墙基层(即结构层)紧密结合,从而降低了渗透率,可达传统“雨衣式”防水渗漏率的千分之一。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Claims (10)

1.一种地下室防水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防水侧墙包括:回填土层、第一防水层和侧墙基层;
所述回填土层和所述第一防水层由外至内依次设置于所述侧墙基层上;
其中,所述第一防水层的材质为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防水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防水侧墙还包括:硬泡聚氨酯保温层,所述硬泡聚氨酯保温层设置于所述回填土层和所述第一防水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防水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防水侧墙还包括:挤塑板保护层和第二防水层,所述挤塑板保护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层由外至内依次设置于所述回填土层和所述第一防水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室防水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层的材质为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室防水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层由外至内依次包括隔离层和防水基层;
所述隔离层的材质为聚乙烯丙纶防水片材;
所述防水基层的材质为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防水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的厚度为1.5mm。
7.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所述的地下室防水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的厚度为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防水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基层的外表面为经高压水枪清洗后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下室防水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基层上的拉筋洞填满有高标号水泥砂浆,在最外层的高标号水泥砂浆外涂刷有聚合物防水灰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下室防水侧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基层上的残缺不平整部位填平有高标号水泥砂浆。
CN201520935617.2U 2015-11-20 2015-11-20 地下室防水侧墙 Active CN2052240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5617.2U CN205224089U (zh) 2015-11-20 2015-11-20 地下室防水侧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5617.2U CN205224089U (zh) 2015-11-20 2015-11-20 地下室防水侧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24089U true CN205224089U (zh) 2016-05-11

Family

ID=55899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35617.2U Active CN205224089U (zh) 2015-11-20 2015-11-20 地下室防水侧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2408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0783A (zh) * 2017-06-06 2017-09-22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9056811A (zh) * 2018-09-27 2018-12-21 大连美宸特环保节能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明挖车站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方法
CN113417410A (zh) * 2021-05-17 2021-09-21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屋面、地下室外墙、地下室顶板防水施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90783A (zh) * 2017-06-06 2017-09-22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及其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9056811A (zh) * 2018-09-27 2018-12-21 大连美宸特环保节能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地铁明挖车站主体结构防水施工方法
CN113417410A (zh) * 2021-05-17 2021-09-21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屋面、地下室外墙、地下室顶板防水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77733U (zh) 平屋面防水屋面板
CN101694114B (zh) 与混凝土进行化学交联和物理卯榫协同粘结的防水卷材
CN205077739U (zh) 种植屋面防水屋面板
CN110128946A (zh) 双组分橡胶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KR101219636B1 (ko) 방수시트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자착식 아스팔트 방수시트 제조 및 삼중 복합방수 시공방법
CN111042348A (zh) 一种针对各种复杂形式的基层防水施工工艺
CN205077694U (zh) 地下车库种植防水顶板
CN205224089U (zh) 地下室防水侧墙
CN103572916A (zh) 喷涂速凝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施工方法
KR102088103B1 (ko) 복합 방수층
CN108086684B (zh) 利用非固化橡胶沥青的建筑防水施工方法及其应用
CN105002794A (zh) 复合材料及采用复合材料进行无砟轨道防水维修的方法
KR101804476B1 (ko)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수밀성 복합 보수공법
KR20160125654A (ko)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균열 보수 방법
CN103452081B (zh) 一种高拱坝上游面柔性复合防渗层的施工方法
CN108086603A (zh) 一种既有屋面防止水系统以及防止水屋面
CN206529789U (zh) 海上风机基础砼承台防水密封结构
CN112343185A (zh) 一种零渗漏防水系统的施工工艺
CN108086490A (zh) 一种地下防止水系统以及地面、顶面和立面施工方法
CN205077740U (zh) 斜屋面防水屋面板
CN204531198U (zh) 一种复合防水保温一体化系统
CN101586367B (zh) 一种防止厕浴间瓷砖饰面渗漏水的方法
CN215630186U (zh) 一种地下室高水位预制桩桩头防水结构
CN205637360U (zh) 地下车库种植防水顶板
CN207376387U (zh) 一种具有高耐久性能的轻质混凝土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g Guidong

Inventor before: An Shaohua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23

Address after: 100024, G1-1, R & D center, No. 1, building 1, five Li Jie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Yingli waterpro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24, Beijing, Chaoyang District, Five Mile Bridge Street, non center building, Room 201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UIYINGLI WATERPROOF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608

Address after: 050000, room 4, unit 18, building 345, Zhonghua North Street, 602 Xinhua District, Hebei, Shijiazhuang

Patentee after: Cheng Guidong

Address before: 100024, G1-1, R & D center, No. 1, building 1, five Li Jie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Yingli waterpro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