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98796U - 握力臂力器 - Google Patents

握力臂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98796U
CN205198796U CN201390001100.5U CN201390001100U CN205198796U CN 205198796 U CN205198796 U CN 205198796U CN 201390001100 U CN201390001100 U CN 201390001100U CN 205198796 U CN205198796 U CN 205198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ing parts
moving
grip
length direction
pressure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900011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荣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98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9879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004Exercising devices moving as a whole during exercise
    • A63B21/00043Exercising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air of user interfaces connected by flexible elements, e.g. two handles connected by elastic b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63B21/04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attached to static foundation, e.g. a user
    • A63B21/0442Anchored at one end only, the other end being manipulated by the us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63B21/05Linearly-compressed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63B21/055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extension element type
    • A63B21/0552Elastic ropes or bands
    • A63B21/0555Details of the rope or band, e.g. shape or colour co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02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 A63B21/055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using resilient force-resisters extension element type
    • A63B21/0552Elastic ropes or bands
    • A63B21/0557Details of attachments, e.g. clips or cla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1/00Exercising apparatus for developing or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s or joints of the body by working against a counterforce, with or without measuring devices
    • A63B21/40Interfaces with the user related to strength training; Details thereof
    • A63B21/4027Specific exercise interfaces
    • A63B21/4033Handles, pedals, bars or platforms
    • A63B21/4035Handles, pedals, bars or platforms for operation by ha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2/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ition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aining agility or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 A63B22/2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ition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aining agility or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using rollers, wheels, castors or the like, e.g. gliding means, to be moved over the floor or other surface, e.g. guide tracks, during exercising
    • A63B22/201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itioning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for training agility or co-ordination of movements using rollers, wheels, castors or the like, e.g. gliding means, to be moved over the floor or other surface, e.g. guide tracks, during exercising for moving a support element in reciprocating translation, i.e. for sliding back and forth on a guide trac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63B23/12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for upper limbs or related muscles, e.g. chest, upper back or shoulder mus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63B23/12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for upper limbs or related muscles, e.g. chest, upper back or shoulder muscles
    • A63B23/1245Primarily by articulating the shoulder joint
    • A63B23/1254Rotation about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longitudinal axis of the body, e.g. butterfly-type exerci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ard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握力臂力器,锻炼时可连续调整运动强度,不需要另一运动强度调整机构以及调整操作,本身具有携带性、组装性及多样性,因此易于进行所希望的肌肉锻炼,从而可以得到多种健身效果。该握力臂力器包括:导向部件,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以及至少一个移动部件,具有沿着导向部件的长度方向结合对导向部件施加压力的加压部,并且沿着施加外力的第一方向移动而产生运动力,其中导向部件包括倾斜部,倾斜部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倾斜的形状并与加压部接触,加压部包括对倾斜部施加压力的至少一个旋转部,移动部件在所受外力大于移动阻力时会沿着产生运动力的第一方向移动,当外力小于移动阻力时会产生恢复力而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握力臂力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2月15日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第2013-0016572号以及于2013年4月29日申请的韩国专利申请第2013-0047128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获得多种健身效果的握力臂力器。
背景技术
通常,作为锻炼手部和臂部肌肉的健身器材使用握力器和臂力器。握力器有益于锻炼握力,而臂力器有益于通过向特定方向反复往返锻炼臂部肌肉。想锻炼肌肉的人们会直接购买各种健身器材或者在配备各种健身器材的健身中心等地方进行负重训练。
有关这些握力器和臂力器的健身器材,例如韩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第1992-0020968号(压缩放松两用臂力器,1992年12月18日公开)中有记载。韩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第1992-0020968号的压缩放松两用臂力器是具有沿着预定长度的支杆左右移动的一对手柄的健身器材。
然而,根据握力器和臂力器的形状及规格,运动自由度会受到限制。而且,为了锻炼各身体部位的肌肉,还需要另备适于该部位的健身器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发出一种增加握力器和臂力器的运动强度可调功能的可调式健身器材。这些可调式健身器材通过另一机构式调整装置可调整运动强度,因此使用起来方便。但是,即使运动强度能得到调整,如果运动强度调整不当,则反复运动时也会给肌肉带来负担,还具有无法改善健身器材本身有限的健身效果的局限性。
此外,除了所述的握力器和臂力器之外,有时还会利用固定哑铃、活动哑铃及杠铃。哑铃等配重健身器材得按使用者配备各种重量的配重物,而且因配重物沉重不便保管及搬运。这种配重健身器材不方便携带,而且可以健身的空间受到限制。另外,还存在不小心使用配重物而导致安全事故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握力臂力器,锻炼时可连续调整运动强度,不需要另一运动强度调整机构以及调整操作,本身具有携带性、组装性及多样性,因此易于进行所希望的肌肉锻炼,从而可以得到多种健身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握力臂力器包括:导向部件,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以及至少一个移动部件,其具有加压部,该加压部沿着所述导向部件的长度方向结合并对导向部件施加压力,并且在使移动部件移动的外力大于移动阻力时,移动部件会沿着产生运动力的第一方向移动,当外力小于移动阻力时,移动部件会产生恢复力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
移动部件还可包括弹性部,当外力大于移动阻力时,弹性部使得施加于导向部件的压力与外力成比例地逐渐增大,当外力小于移动阻力时,弹性部会产生恢复力。
导向部件可包括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沿着长度方向相互分合,并具有相同形状且可彼此互换。第一导向部件为斜轨,包括: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上;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件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上;以及倾斜部,其具有将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为一体的倾斜形状并与移动部件的加压部接触,其中倾斜部可包括沿着第一导向部件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下部和上部相对称的下倾斜部和上倾斜部。
第一导向部件还可包括延伸形成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卡止部,卡止部可包括卡肩,其形成为外周大于第一端部外周的形状,用于限制移动部件的脱离;以及导装部,其延伸形成于卡肩且形成为外周小于第一端部外周的形状,以在移动部件结合于第一导向部件时引导安装方向。
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形成为沿着其长度方向相对应的两端相互分合的结构,握力臂力器还包括用以保持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的连接状态的连接固定部件,连接固定部件可为夹持部件、搭扣(velcro)、弹性带、固定块、紧固部件中的任何一种或者这些的组合。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还包括延伸形成于第二端部的固接部,第一导向部件的第二端部和第二导向部件的第二端部相互连接时,固接部可彼此交叠以连接相邻的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分别形成为每两个隔开间距排齐的两列结构,握力臂力器可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加强部,分别结合于沿着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的长度方向隔开设置的多个固定槽,以分别连接相邻的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以及多个紧固部,用于将多个连接加强部分别一体地连接在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上。
移动部件包括第一移动部件和第二移动部件,第一移动部件和第二移动部件在彼此相对的位置分别结合于导向部件,根据是否有外力传递彼此接近或远离,第一移动部件和第二移动部件具有相同的形状且可彼此互换。
加压部为一对且位于隔着倾斜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以分别对倾斜部施加压力,一对加压部中间包括至少一个旋转部,旋转部可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并旋转。
旋转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旋转部,其与下倾斜部接触;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旋转部,其位于与第一旋转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并与上倾斜部接触,第一旋转部和第二旋转部可为同样形成的压辊。
第一移动部件还包括旋转部被轴接支撑的架体部,架体部包括多个导向部,位于隔着旋转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以及多个手柄部,分别一体地结合于多个导向部的两端并承受握力,多个导向部包括:第一导向部,以所述第一导向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沿着两侧分别朝长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彼此隔开配置于该第一导向部;以及第二导向部,位于与第一导向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以所述第二导向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沿着两侧分别朝长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彼此隔开地配置于该第二导向部,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在彼此对应的位置上可形成为相同形状。
第一旋转部可包括中空型第一压辊,其与下倾斜部接触;以及第一轴,其与第一压辊轴接以支撑所述第一压辊的旋转,并且两端结合在第一导槽而移动,第二旋转部可包括中空型第二压辊,其与上倾斜部接触;以及第二轴,其与第二压辊轴接以支撑第二压辊的旋转,并且与第一轴隔开距离,所述第二轴的两端结合在第二导槽而移动。
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具有多个抵接部,所述多个抵接部沿着连接于架体部的轴的长度方向关于各自的轴同心地结合,导向部件可包括对应于多个抵接部的至少一个被抵接部。
第一旋转部和第二旋转部沿着导向部件的长度方向分别形成为多列,而且还包括将多个第一旋转部和多个第二旋转部分别连接为一体的多个板状连接部,多个连接部可包括第一连接部,分别连接在多个第一旋转部的两侧,并且在长度方向中心部形成有铰轴用以铰接;以及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在多个第二旋转部的两侧,并且在长度方向中心部形成有铰轴用以铰接。
加压部还可包括:第一压杆,其一侧形成有与第一连接部的铰轴结合的连接凸起,另一侧具有圆筒形的壳体形状;第二压杆,其一侧形成有与第二连接部的铰轴结合的连接凸起,另一侧具有圆筒形的壳体形状;以及轴承,其结合于各连接凸起。弹性部包括:第一弹性部,其一端顶抵于第一压杆,另一端顶抵于第一导槽;以及第二弹性部,其一端顶抵于第二压杆,另一端顶抵于第二导槽,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可根据在倾斜部旋转移动的多个旋转部之间的间距调整施加于倾斜部的压力。加压部还可包括:磁铁部件,其分别结合于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用于保持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分别结合于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的状态;以及保护盖,其以一面开口的半圆筒形状延伸形成,在所述保护盖的长度方向两端具有卡孔并结合于架体部的凸起部,所述保护盖用于分别保护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
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中心部为凹陷的曲面形状,下倾斜部和上倾斜部的垂直于导向部件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凸曲面,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凹面曲率分别与下倾斜部和上倾斜部的凸面曲率相同或者更大,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材质相对于下倾斜部和上倾斜部的材质,分别相互接触的部分的材质可由相同或者更软的物质形成。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分别有两个抵接部,所述两个抵接部隔开间距一体形成,各抵接部沿着长度方向以凹面曲率的中心为基准内径和外径不相同,各抵接部沿着长度方向以凹面曲率的中心为基准内径小于外径,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外径部分里侧结合有轴承并分别可结合于第一轴和第二轴。
还可包括张力部件,其两端分别结合于移动部件和导向部件,用于向移动部件提供张力。
握力臂力器是握力器和臂力器的组装结构,使用者可按所需形式组装健身器材,不仅可以作为握力器和臂力器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各种形式的复合结构予以应用,因此可以量身定制健身器材,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种健身效果。
而且,握力臂力器不需要另一运动强度调整机构,仅凭使用者自己的力量就能调整握力及臂力的强度,任意连续改变握力和臂力强弱级别,从而通过各种级别的强度可以获得多种健身效果,包括握力和臂力锻炼效果。
此外,握力臂力器能实现健身器材本身重量的轻量化,因而易于保管和携带,通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分解和组装,从而具有不受健身场地限制自由地进行各种形式健身运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握力臂力器的组装立体图。
图2示出图1中移动部件沿着导向部件的长度方向移动到中心部的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移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4所示移动部件的正视图。
图7及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握力臂力器的锻炼形式。
图9及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握力臂力器的另一锻炼形式。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握力臂力器的组装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只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除非上下文中另给出明显相反的含义,否则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例如,在左右对称或者上下对称的结合关系中,没有另提及的表述可为一对。还应该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和“包含”不是具体指某些特性、领域、整数、步骤、动作、要素及/或成分,而排除其他特性、领域、整数、步骤、动作、要素、成分及/或组的存在或附加。
虽然没有另行定义,但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还应该理解的是,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定义,否则术语(诸如那些在通用辞典里定义的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文献和本文中公开的内容一致的意思,而不应该以理想化或者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它们的意思。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以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实施。然而,本实用新型能以各种不同方式实施,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握力臂力器的组装立体图,而图2示出图1中移动部件沿着导向部件的长度方向移动到中心部的状态。
请参见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握力臂力器10包括导向部件100、移动部件200。
导向部件100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形状。导向部件100包括沿着长度方向相互分合的第一导向部件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第一导向部件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可以是具有相同形状且可彼此互换的斜轨。
移动部件200具有加压部210,加压部210沿着导向部件100的长度方向结合并对导向部件100施加压力,移动部件200沿着被施加外力的第一方向移动并产生运动力,可形成至少一个或者多个移动部件。在使移动部件200移动的外力大于移动阻力时,移动部件200会沿着产生运动力的第一方向移动,当外力小于移动阻力时会产生恢复力而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其中,外力包括使移动部件200移动的所有力量,当然包括握力和臂力,而移动阻力包括移动部件200和导向部件100的表面摩擦阻力以及所有阻碍移动部件200移动的力量。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请参见图3,第一导向部件100a包括:第一端部102,位于长度方向的一端上;第二端部104,位于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上;以及倾斜部106,其具有将第一端部102和第二端部104连接为一体的倾斜形状并与第一移动部件200a的加压部210接触。第一导向部件100a长度可为80cm,第二端部104的高度可为5cm,第一端部102的高度可为2cm。
倾斜部106包括沿着第一导向部件100a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下部和上部相对称的下倾斜部106a和上倾斜部106b。
第一导向部件100a还包括延伸形成于第一端部102的卡止部120。卡止部120包括卡肩124和导装部122且具有三角形状。卡肩124形成为外周大于第一端部102外周的形状,具有限制第一移动部件200a脱离的功能。导装部122延伸形成于卡肩124且形成为外周小于第一端部102外周的形状,以在第一移动部件200a结合于第一导向部件100a时引导安装方向。
第一导向部件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可为沿着长度方向相对应的两端相互分合的结构。还可以包括连接固定部件300,用以保持第一导向部件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的连接状态。连接固定部件300可为夹持部件140、搭扣、弹性带、固定块、紧固部件中的任何一种或者这些的组合。夹持部件140具有第一导向部件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被连接的状态下将相邻的连接加强部130固定为一体的固定夹持功能。
第一导向部件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还包括延伸形成于第二端部104的固接部110。第一导向部件100a的第二端部104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的第二端部104相互连接时,固接部110彼此交叠以连接相邻的第一导向部件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
第一导向部件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可分别为每两个隔开间距排齐的两列结构。若第一导向部件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为两列结构,则抖动相对少于一列结构,而且随着与移动部件200的接触面积增加,可以更加稳定地进行锻炼。
第一导向部件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为两列结构时,需要用于连接第一导向部件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的构件。为此,包括连接加强部130和紧固部134。
连接加强部130分别结合于沿着第一导向部件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的长度方向隔开设置的固定槽132,以分别连接相邻的第一导向部件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连接加强部130由至少一个或者多个组成。连接加强部130根据第一导向部件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的形状及固定槽132的形状,可对应地形成为不同形状。紧固部134包括螺栓,其用于将连接加强部130分别一体地连接在第一导向部件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上。
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部件100,以第一导向部件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的分合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必要时第一导向部件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也可以形成为一体型。
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部件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移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图4所示移动部件的正视图。
请参见图4至图6,移动部件200包括第一移动部件200a和第二移动部件200b,第一移动部件200a和第二移动部件200b在彼此相对的位置分别结合于导向部件100,根据是否有外力传递彼此接近或远离。第一移动部件200a和第二移动部件200b具有相同形状且可彼此互换。
移动部件200的加压部210为一对且位于隔着导向部件100的倾斜部106彼此相对的位置上,以分别对倾斜部106施加压力。一对加压部210中间包括至少一个旋转部,旋转部沿着第一方向移动并旋转。
加压部21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旋转部210a,其与下倾斜部106a接触;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旋转部210b,其位于与第一旋转部210a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并与上倾斜部106b接触。第一旋转部210a和第二旋转部210b为同样形成的压辊。
第一移动部件200a还包括加压部210被轴接支撑的架体部220。第一移动部件200a具有与第二移动部件200b相同的形状,两者可彼此互换,因此省略对第二移动部件200b的具体说明。
架体部220包括:多个导向部,其位于隔着加压部210彼此相对的位置上;以及多个手柄部240,分别一体地结合于多个导向部的两端并承受握力。
多个导向部包括:第一导向部220a,以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沿着两侧分别朝长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槽222和第二导槽224彼此隔开地配置于所述第一导向部220a;以及第二导向部220b,位于与第一导向部220a彼此相对的位置上,以第二导向部220b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沿着两侧分别朝长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槽222和第二导槽224彼此隔开地配置于所述第二导向部220b。第一导向部220a和第二导向部220b在彼此对应的位置上具有相同形状。
第一旋转部210a包括:中空型第一压辊212a,其与下倾斜部106a接触;以及第一轴214a,其与第一压辊212a轴接以支撑第一压辊212a的旋转,并且两端结合在第一导槽222而移动。
第二旋转部210b包括:中空型第二压辊212b,其与上倾斜部106b接触;以及第二轴214b,其与第二压辊212b轴接以支撑第二压辊212b的旋转,并且与第一轴214a隔开距离,该第二轴的两端结合在第二导槽224而移动。
第一压辊212a和第二压辊212b具有多个抵接部20,其沿着连接于架体部220的轴的长度方向关于各自的轴同心地结合,导向部件100具有对应于多个抵接部20的至少一个被抵接部。导向部件100的被抵接部实质上包括分别与第一压辊212a和第二压辊212b接触的下倾斜部106a和上倾斜部106b。
第一旋转部210a和第二旋转部210b沿着导向部件100的长度方向分别可形成为多列。第一旋转部210a和第二旋转部210b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样分别可形成为两列,而且还包括将这些第一旋转部和第二旋转部分别连接为一体的多个板状连接部。这些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225a,分别连接在这些第一旋转部的两侧,并且在长度方向中心部形成有铰轴217a用以铰接;以及第二连接部225b,分别连接在这些第二旋转部的两侧,长度方向中心部形成有铰轴217b用以铰接。
加压部210还包括:第一压杆218a,其一侧形成有与第一连接部225a的铰轴217a结合的连接凸起215a,另一侧具有圆筒形的壳体形状;第二压杆218b,其一侧形成有与第二连接部225b的铰轴217b结合的连接凸起215b,另一侧具有圆筒形的壳体形状;以及轴承213,其结合于各连接凸起215a、215b。轴承213具有加压部210滑移时减少摩擦力的功能。通过轴承213的结合构造,可以更加灵活地保持第一压杆218a和第二压杆218b的移动。
加压部210包括弹性部,当外力大于移动阻力时,所述弹性部使得施加于倾斜部106的压力与沿着第一方向施加的外力成比例地逐渐增大,当沿着第一方向施加的外力被解除导致外力小于移动阻力时,所述弹性部件产生恢复力使得移动部件沿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弹性部包括:第一弹性部226,其一端顶抵于第一压杆218a,另一端顶抵于第一导槽222;以及第二弹性部228,其一端顶抵于第二压杆218b,另一端顶抵于第二导槽224。第一弹性部226和第二弹性部228可为模具弹簧,其根据在倾斜部106旋转移动的多个旋转部之间的间距调整施加于倾斜部106的压力。第一弹性部226和第二弹性部228可用具有各种形状及强度的弹性体来替代,以此可调整握力臂力器的运动强度。必要时,还可以另外结合使用可调整第一弹性部226和第二弹性部228强度的强度调整部。
加压部210还可包括:磁铁部件223,其分别结合于第一导槽222和第二导槽224,用于保持第一弹性部226和第二弹性部228分别结合于第一导槽222和第二导槽224的状态;以及保护盖230,其以一面开口的半圆筒形状延伸形成,在长度方向两端具有卡孔232并结合于架体部220的凸起部242,用于分别保护第一弹性部226和第二弹性部228。将第一弹性部226和第二弹性部228分别结合在第一导槽222和第二导槽224时,磁铁部件223引导第一弹性部226和第二弹性部228准确地安装到正确位置。保护盖230防止杂质进入第一弹性部226和第二弹性部228,以更加稳定的状态确保第一弹性部226和第二弹性部228的动作。而且,保护盖230防止第一弹性部226和第二弹性部228从分别安装于第一导槽222和第二导槽224的状态脱离,可将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
第一压辊212a和第二压辊212b其中心部为凹陷的曲面形状,下倾斜部106a和上倾斜部106b其垂直于导向部件100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凸曲面,第一压辊212a和第二压辊212b的凹面曲率可分别与下倾斜部106a和上倾斜部106b的凸面曲率相同或者更大。因此,第一压辊212a和第二压辊212b可相对更小地保持分别接触下倾斜部106a和上倾斜部106b的面积,第一压辊212a和第二压辊212b的凹曲面接触部抵接下倾斜部106a和上倾斜部106b的凸曲面接触部而移动,由此可更安全地确保第一压辊212a和第二压辊212b分别抵接下倾斜部106a和上倾斜部106b而移动。
此外,第一压辊212a和第二压辊212b的材质相对于下倾斜部106a和上倾斜部106b的材质,分别相互接触的部分其材质可由相同或者更软的物质形成。例如,第一压辊212a和第二压辊212b可采用具有耐磨性的材质或者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fiberglassreinforcedplastic)。即,第一压辊212a和第二压辊212b其接触部由耐磨性材质形成或者通过耐磨性材质进行涂覆处理可提高旋转摩擦效率、滑动效率及耐久性。
第一压辊212a和第二压辊212b分别有两个抵接部20隔开间距一体形成,各抵接部20沿着长度方向以凹面曲率的中心22为基准内径24和外径26不相同,各抵接部20沿着长度方向以凹面曲率中心22为基准内径24小于外径26,从而可以增加强度以更加稳定的状态对导向部件施加压力。第一压辊212a和第二压辊212b的外径26部分里侧结合有轴承250,可分别结合于第一轴214a和第二轴214b。轴承250具有第一压辊212a和第二压辊212b旋转及滑移时减少摩擦力的功能。通过轴承250的结合构造,可以更加灵活地保持第一压辊212a和第二压辊212b的旋转移动。
请参见图6,第一压辊212a和第二压辊212b根据彼此相对的配置结构形成对导向部件100施加压力的空间。第一压辊212a和第二压辊212b的间距为内侧间距d3大于外侧间距d2。内侧间距d3比外侧间距d2大于d1的两倍左右。因此,当移动部件200沿着导向部件100的长度方向移动时,可从第一压辊212a和第二压辊212b的外侧方向朝内侧中心方向传递更多的力量,从而能够进行更稳定的锻炼。
请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部件100由具有相同形状的第一导向部件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结合为一组,这种结合构造配置为两列并相互结合。此外,组成移动部件200的多个加压部210具有分别与导向部件100接触而旋转的结构,分别形成两个接触部的两个压辊具有通过连接部形成两个为一对的水平配置结构并具有一体旋转的形状。通过这种构成,移动部件200的加压部210具有以导向部件100为中心上下对称配置并对导向部件100从上下左右四处施加压力的结构。
握力臂力器10通过一次臂力移动可使与加压部210相对应的导向部件100的接触面积变得更大。而且,通过形成为两列的导向部件100与对导向部件100产生上下方向压力并旋转的加压部210的结合来保持更加稳定的状态,加压部210可分别与导向部件100抵接而移动。因此,握力臂力器10能够更加安全地确保加压部210和导向部件100的抵接移动。
图7及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握力臂力器的锻炼形式,图9及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握力臂力器的另一锻炼形式。
请参见图7至图10,移动部件200包括第一移动部件200a和第二移动部件200b。组成移动部件200的多个加压部210具有分别与导向部件100接触而旋转的结构,而且具有形成各接触部的两个压辊一体旋转的形状。导向部件100由具有相同形状的第一导向部件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相互结合成两个一组,这种结构配置成两列。
导向部件100沿着长度方向可具有不同形状。例如,导向部件100可形成为一端大于或者小于另一端。因此,导向部件100以长度方向中心线为基准可保持倾斜状态。如图7和图8所示,导向部件100其大于第一端部102的第二端部104可相互对应地结合在一起。相反地,如图9和图10所示,导向部件100其第一端部102以连接固定部件300为媒介可相互对应地结合在一起。
首先,如图7所示,导向部件100的第二端部104处于相互结合的状态时,导向部件100沿着长度方向中间部分的尺寸(高度)大,越往两端尺寸越小。因此,在锻炼握力、臂力时,若将移动部件200朝导向部件100的长度方向中心部移动,就会沿着上斜坡的方向移动,从而产生移动阻力。这种移动阻力的作用与使用者握紧移动部件200的握力类似,而且会限制移动部件200的移动。因此,锻炼握力、臂力更需要用力,从而可进一步得到锻炼握力、臂力的效果。即,在导向部件100的第二端部104相互结合的状态下,将移动部件200朝导向部件100的中心部沿着上斜坡的方向移动以锻炼握力、臂力时,移动阻力会逐渐变大,因此收胸运动效果变得更大。
如上所述,使用者可以实施第一移动部件200a和第二移动部件200b上斜坡的运动,从第一移动部件200a和第二移动部件200b展开于导向部件100两侧的初始状态,使第一移动部件200a和第二移动部件200b朝导向部件100的中心分别沿着倾斜部106往上移动。由此,第一移动部件200a和第二移动部件200b以导向部件100的长度方向中心为基准从两侧以与相互对称的倾斜部106旋转接触的状态沿着上斜坡的方向移动。因此,对倾斜部106的移动阻力相互对称且均等地作用于第一移动部件200a和第二移动部件200b,从而可以防止左右侧力量的偏倾现象。即,能够更均等地保持第一移动部件200a和第二移动部件200b的左右侧平衡。因此,即使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握力臂力器10不熟悉的初学者,也不需要为了保持第一移动部件200a和第二移动部件200b的左右侧平衡而另进行练习,具有能够以更稳定地状态保持左右侧平衡且易于进行锻炼的效果。实际上,代替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倾斜导向部件100,在平行管状导轨上安装移动部件200后进行了同样的锻炼,其结果是由于没有移动阻力之差,第一移动部件200a和第二移动部件200b的左右侧移动出现不均衡的状态。因此,难以保持第一移动部件200a和第二移动部件200b的左右侧平衡。
如上所述,移动部件200移动至导向部件100的长度方向中心的状态下,解除施加于移动部件200的外力时,如图8所示移动部件200沿着导向部件100的倾斜部106顺着下斜坡方向移动。此时,在组成第一移动部件200a和第二移动部件200b的加压部210的第一弹性部226和第二弹性部228的恢复力的作用下,能够更均等地保持第一移动部件200a和第二移动部件200b沿着导向部件100的倾斜部106下斜坡的移动。而且,第一移动部件200a和第二移动部件200b沿着导向部件100的倾斜部106顺着下斜坡的方向移动时,由于第一弹性部226和第二弹性部228的恢复力的作用不需要太大的力量。
请参见图8,第一导向部件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的第二端部104上形成有卡止凸起104a。卡止凸起104a自第一导向部件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00b的第二端部104分别往上凸出而形成,用于限制第一移动部件200a和第二移动部件200b的脱离。
此外,如图9及图10所示,还能以导向部件100的第一端部102相互结合的状态锻炼握力、臂力。此时,导向部件100沿着长度方向中间部分的尺寸小,越往两端尺寸越大。因此,在锻炼握力、臂力时,若将移动部件200朝导向部件100的两端移动,就会沿着上斜坡的方向移动,从而产生移动阻力。即,在导向部件100的第一端部102相互结合的状态下,锻炼握力、臂力时,扩胸运动(背部运动)的效果变大。
如上所述,导向部件100的尺寸沿长度方向不同的倾斜结构,不仅可以应用于多个导向部件100相结合的情形,也可以应用于一体型结构。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握力臂力器10a的组装立体图。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握力臂力器10a其导向部件1100是未倾斜的管状,除了部分构件之外,大部分构件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握力臂力器10相同。但,导向部件1100为水平状态,因此与倾斜的形状相比,施加压力的运动力和恢复力相对较弱。为了改善这一点,增加了张力部件1300,因此两者稍有区别。
请参见图11,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握力臂力器还可包括张力部件1300,其两端分别结合于移动部件1200和导向部件1100,用于向移动部件1200提供张力。张力部件1300可由弹性带组成,也可以使用将导向部件1100和移动部件1200相互连接并在移动部件1200移动时能够提供张力的其他部件。例如,张力部件1300可使用松紧弹簧。此外,张力部件1300也可以形成为钢丝或缆绳(wireorcable)卷绕于卷簧并从卷簧拉出的结构。
另外,为了张力部件1300的安全连接,在第一导向部件1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100b的两端分别结合张力连接部1400。张力连接部1400其两侧具有固定孔1420。为了将张力连接部1400分别固接于第一导向部件1100a和第二导向部件1100b的两端,可以另备紧固部1410。而且,导向部件1100的长度方向中心部可具备限制移动部件1200移动的挡件15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握力臂力器10为组装型,因此不仅可以基本形式加以利用,而且可以量身定制形式加以利用。现有的握力器在手柄部安装直接产生握力的弹性部,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与手柄部240分离的部分具备弹性部并间接产生握力,两者在结构上存在差异。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部件200需要能克服弹性部加压力的握力。因此,可以像利用握力器和臂力器一样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握力器和臂力器相融合的复合结构健身器材使用,如图1所示。此外,握力臂力器10可通过握力及臂力调整功能可具有连续无级变速的健身效果。即,握力臂力器10无需操作另一调整机构,仅凭使用者的力量就能同时调整握力和臂力的强弱,因此可保持连续锻炼,而且锻炼时可省去不必要的强度调整步骤,从而具有更能集中锻炼的效果。
此外,手柄部240在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手柄部240a和第二手柄部240b,因此可以两人一组进行锻炼。例如,夫妇或者恋人们分别握持移动部件200的第一手柄部240a和第二手柄部240b的状态下,可一起进行锻炼。而且,运动能力不同的使用者们也可以作为辅助健身器材加以利用,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组成一对进行锻炼。另外,不仅可以作为健身器材,而且也可以作为康复器材供医院等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使用。
如上所述,握力臂力器10是多用途全身健身器材,使用者可通过搭配握力及臂力适当地调整速度来锻炼想要锻炼的部位。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握力臂力器10进行说明时,省略了与另一实施例的握力臂力器10a重复的说明。握力臂力器10通过搭配握力和臂力,可获得多种健身效果,而且通过对需要锻炼的部位连续进行刺激,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健身效果。另外,握力臂力器10可制作成便于携带的携带式握力臂力器,还可根据需要组装成各种形式,从而可以获得配备多种健身器材的效果。通过将握力臂力器10制作成携带式及组装式,不受时间、场地、空间噪音、重量的限制,可以进行使用者所希望的各种形式的锻炼,因此具有配备多种健身器材的效果。握力臂力器10不仅适于专业运动员使用,也适于长时间驾驶或者需要久坐的上班族、学生、以及因其他各种理由不便运动的人们使用,是一种多用途健身器材。此外,握力臂力器10可通过缆绳(或者钢丝)连接于另一支架(cradle)上或者分别结合于拆分式杠铃、哑铃及壶铃结合部并应用各种动作,可以达到所希望的健身效果。
例如,通过握力臂力器10可以进行健身中心最多见的缆绳胸前交叉运动。该运动不仅对男性有好处,对女性更有好处。但是,女性在健身中心做缆绳胸前交叉运动不得不顾及周围的视线。缆绳胸前交叉运动非常热门很难找到空位需要排队等待。由于握力臂力器10可携带,因此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各式各样的运动,包括缆绳胸前交叉运动。
此外,现有的臂力器由于运动起点一概固定或者受到臂力器本身形状的限制,实际上运动范围较窄。与此不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握力臂力器10使用者可自行调整运动起点找出适合点,从而可更强劲且具体地进行握力运动。例如,从展开两臂的状态收紧胸肌,因此在相同的时间内,可以达到相对高的健身效果。而且,握力臂力器10不是只进行简单的举重动作,而是施加握力沿着导向部件100使旋转部滚动,并根据需要拉拽缆绳,富有多种乐趣,可以愉快地进行负重锻炼。另外,握力臂力器10本身重量轻便于携带,不会给使用者的手腕带来负担,可以进行长时间的负重锻炼。通常,现有的健身器材重量为5kg~15kg左右,难以随身携带,锻炼时也会给手腕带来负担。因此,需要戴护腕、绷带、护踝及其他保护装备非常不便,但是使用握力臂力器10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附图范围内,能够以多种方式变形实施。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揭示了移动部件200在对导向部件100施加压力的状态下,沿着导向部件100的长度方向旋转部旋转(滚动;rolling)移动或者滑移(sliding)的结构。然而,移动部件200和导向部件100的移动结合构造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移动部件200和导向部件100也能以齿轮连接结构(未图示)相结合。移动部件200和导向部件100可以采用齿条和小齿轮结合的结构。可在移动部件200的旋转部上形成小齿轮的齿形,而在导向部件100上形成与小齿轮啮合的齿条齿轮。当移动部件200和导向部件100采用齿轮连接结构时,可防止移动部件200的急速滑移,而且可以降低滑移时产生的不必要的摩擦,从而可以防止移动部件200和导向部件100的损坏。
此外,旋转部和导向部件100可根据各自的接触部相互接触的形状,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将导向部件100的接触部的截面形状描述为凸曲面,但导向部件100的接触部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多边形结构,包括四边形结构。而且,导向部件100的接触部截面形状也可以是H型梁(或者I型梁)结构。此时,旋转部的接触部形状也可以对应于导向部件100的接触部截面形状采用各种形状。例如,导向部件100的接触部截面形状为H型梁及多边形结构时,旋转部的接触部其与导向部件100的接触部接触的部分起码可以采用与导向部件100的接触部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而且,导向部件100根据需要也可以采用对应于移动部件200尺寸的较短的长度。此时,移动部件200在与导向部件100结合的状态下可用作握力器。当然,这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附图标记说明
100:导向部件100a:第一导向部件
100b:第二导向部件106:倾斜部
200:移动部件200a:第一移动部件
200b:第二移动部件210:加压部。

Claims (20)

1.一种握力臂力器,包括:
导向部件,沿着其长度方向延伸;以及
至少一个移动部件,其具有加压部,所述加压部对所述导向部件施加压力并沿着所述导向部件的长度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导向部件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具有沿着长度方向倾斜的形状并与所述移动部件的加压部接触,所述加压部包括对所述倾斜部施加压力的至少一个旋转部,所述移动部件在所受外力大于移动阻力时会沿着产生运动力的第一方向移动,当所述外力小于所述移动阻力时会产生恢复力而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力臂力器,其中,
所述移动部件还包括弹性部,当所述外力大于所述移动阻力时,所述弹性部使得施加于所述导向部件的压力与所述外力成比例地逐渐增大,当所述外力小于所述移动阻力时,所述弹性部会产生所述恢复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握力臂力器,其中,
所述导向部件包括第一导向部件和第二导向部件,所述第一导向部件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件沿着其长度方向相互分合,并具有相同形状且可彼此互换,所述第一导向部件为斜轨,包括:第一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件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上;第二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件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上;以及倾斜部,其具有将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连接为一体的倾斜形状并与所述移动部件的加压部接触,其中所述倾斜部包括沿着所述第一导向部件的长度方向中心线下部和上部相对称的下倾斜部和上倾斜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握力臂力器,其中,
所述第一导向部件还包括延伸形成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卡止部,所述卡止部包括:卡肩,其形成为外周大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周的形状,用于限制所述移动部件的脱离;以及导装部,其延伸形成于所述卡肩且形成为外周小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周的形状,以在所述移动部件结合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件时引导安装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握力臂力器,其中,
所述第一导向部件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件形成为沿着其长度方向相对应的两端相互分合的结构,所述握力臂力器还包括用以保持所述第一导向部件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件的连接状态的连接固定部件,所述连接固定部件为夹持部件、搭扣、弹性带、固定块和紧固部件中的任何一种或者这些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握力臂力器,其中,
所述第一导向部件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件还包括延伸形成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固接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件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件的第二端部相互连接时,所述固接部彼此交叠以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导向部件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握力臂力器,其中,
所述第一导向部件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件分别形成为每两个隔开间距排齐的两列结构,所述握力臂力器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加强部,分别结合于沿着所述第一导向部件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件的长度方向隔开设置的多个固定槽,以分别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导向部件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件;以及多个紧固部,用于将多个所述连接加强部分别一体地连接在所述第一导向部件和所述第二导向部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握力臂力器,其中,
所述移动部件包括第一移动部件和第二移动部件,所述第一移动部件和所述第二移动部件在彼此相对的位置分别结合于所述导向部件,根据是否有外力传递彼此接近或远离,所述第一移动部件和所述第二移动部件具有相同的形状且可彼此互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握力臂力器,其中,
所述加压部为一对且位于隔着所述倾斜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以分别对所述倾斜部施加压力,一对所述加压部中间包括至少一个旋转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握力臂力器,其中,
所述旋转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旋转部,其与所述下倾斜部接触;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旋转部,其位于与所述第一旋转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并与所述上倾斜部接触,所述第一旋转部和所述第二旋转部为同样形成的压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握力臂力器,其中,
所述第一移动部件还包括所述旋转部被轴接支撑的架体部,所述架体部包括:多个导向部,位于隔着所述旋转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以及多个手柄部,分别一体地结合于所述多个导向部的两端并承受握力,所述多个导向部包括:第一导向部,以所述第一导向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沿着两侧分别朝长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彼此隔开配置于所述第一导向部;以及第二导向部,位于与所述第一导向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以所述第二导向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基准沿着两侧分别朝长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彼此隔开地配置于所述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在彼此对应的位置上具有相同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握力臂力器,其中,
所述第一旋转部包括:中空型第一压辊,其与所述下倾斜部接触;以及第一轴,其与所述第一压辊轴接以支撑所述第一压辊的旋转,并且两端结合在所述第一导槽而移动,所述第二旋转部包括中空型第二压辊,其与所述上倾斜部接触;以及第二轴,其与所述第二压辊轴接以支撑所述第二压辊的旋转,并且与所述第一轴隔开距离,所述第二轴的两端结合在第二导槽而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握力臂力器,其中,
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具有多个抵接部,所述多个抵接部沿着连接于所述架体部的轴的长度方向关于各自的轴同心地结合,所述导向部件包括对应于所述多个抵接部的至少一个被抵接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握力臂力器,其中,
所述第一旋转部和所述第二旋转部沿着所述导向部件的长度方向分别形成为多列,而且还包括将多个所述第一旋转部和多个所述第二旋转部分别连接为一体的板状的多个连接部,所述多个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分别连接在多个所述第一旋转部的两侧,并且在长度方向中心部形成有铰轴用以铰接;以及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在多个所述第二旋转部的两侧,并且在长度方向中心部形成有铰轴用以铰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握力臂力器,其中,
所述加压部还包括:第一压杆,其一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铰轴结合的连接凸起,另一侧具有圆筒形的壳体形状;第二压杆,其一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铰轴结合的连接凸起,另一侧具有圆筒形的壳体形状;以及轴承,其结合于各所述连接凸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握力臂力器,其中,
所述弹性部包括:第一弹性部,其一端顶抵于所述第一压杆,另一端顶抵于所述第一导槽;以及第二弹性部,其一端顶抵于所述第二压杆,另一端顶抵于所述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根据在所述倾斜部旋转移动的多个旋转部之间的间距调整施加于所述倾斜部的压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握力臂力器,其中,
所述加压部还包括:磁铁部件,其分别结合于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分别结合于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的状态;以及保护盖,其以一面开口的半圆筒形状延伸形成,在所述保护盖的长度方向两端具有卡孔并结合于所述架体部的凸起部,所述保护盖用于分别保护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握力臂力器,其中,
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的中心部为凹陷的曲面形状,所述下倾斜部和所述上倾斜部的垂直于所述导向部件的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凸曲面,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的凹面曲率分别与所述下倾斜部和所述上倾斜部的凸面曲率相同或者更大,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的材质相对于所述下倾斜部和所述上倾斜部的材质,分别相互接触的部分的材质由相同或者更软的物质形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握力臂力器,其中,
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分别有两个抵接部,所述两个抵接部隔开间距一体形成,各所述抵接部沿着其长度方向以凹面曲率的中心为基准内径和外径不相同,各所述抵接部沿着其长度方向以凹面曲率的中心为基准内径小于外径,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的外径部分里侧结合有轴承并分别结合于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力臂力器,还包括:
张力部件,其两端分别结合于所述移动部件和所述导向部件,用于向所述移动部件提供张力。
CN201390001100.5U 2013-02-15 2013-09-10 握力臂力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9879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30016572 2013-02-15
KR10-2013-0016572 2013-02-15
KR10-2013-0047128 2013-04-29
KR1020130047128A KR101292937B1 (ko) 2013-02-15 2013-04-29 악력완력기
PCT/KR2013/008327 WO2014126316A1 (ko) 2013-02-15 2013-09-10 악력완력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98796U true CN205198796U (zh) 2016-05-04

Family

ID=49219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9000110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98796U (zh) 2013-02-15 2013-09-10 握力臂力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3) KR101292937B1 (zh)
CN (1) CN205198796U (zh)
WO (1) WO201412631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5303A (zh) * 2021-12-30 2022-03-25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上肢锻炼健身设备及使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26221B1 (ko) 2014-11-27 2016-05-31 이영철 멀티 헬스 머신
KR101964353B1 (ko) * 2018-05-25 2019-04-01 엠비텍 주식회사 다목적 운동기구
CN114849139B (zh) * 2022-06-15 2023-12-26 西安航空学院 一种体育专业用安全性能好的臂力训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10725A (ja) 2003-10-02 2005-04-28 Fumio Suai トレーニング装置
US7695413B1 (en) * 2007-05-10 2010-04-13 Christian Cruz Pre-tensioned resistance exercise band
KR101076847B1 (ko) 2009-02-03 2011-10-25 김의근 전신운동기구
KR101239994B1 (ko) * 2011-06-10 2013-03-11 배수원 운동기구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5303A (zh) * 2021-12-30 2022-03-25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上肢锻炼健身设备及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26316A1 (ko) 2014-08-21
KR20140103073A (ko) 2014-08-25
KR20140103024A (ko) 2014-08-25
KR101292937B1 (ko) 2013-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05295B2 (en) Exercise device
US10029140B2 (en) Wrist and forearm exercise device
US8888668B2 (en) Exercise apparatus for accommodating push-ups
US9101790B2 (en) Special upper body exercise device
US918653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length of a cord
US9950211B2 (en) Weight stack pushup exercise device
CN205198796U (zh) 握力臂力器
WO2012006317A1 (en) Core-strengthening exercise apparatus
US8100816B2 (en) Training device for an ambulatory user
US20190336387A1 (en) Exercise Device Having Telescoping Elements
EP3019249B1 (en) Training device
KR20140060130A (ko) 악력완력기
US20110287914A1 (en) Tri-circular exercise device with variable rotation resistance
CN203264197U (zh) 一种健身器械
US20160151657A1 (en) Dynamic weight training apparatus
US9968817B2 (en) Unibody fitness system
US10130839B2 (en) Impact plyometric expander (variants)
CN212262334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健身器材
NO146264B (no) Gymnastikk/mosjonsutstyr.
CN207722295U (zh) 一种多功能动感单车
CZ2020472A3 (cs) Posilovací a rehabilitační pomůcka
RU223966U1 (ru) Спортивная штанга
CN220656293U (zh) 一种便携式扭力器
KR101396084B1 (ko) 악력완력기
US10272283B2 (en) Hand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

Termination date: 201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