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91713U - 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91713U
CN205191713U CN201520978942.7U CN201520978942U CN205191713U CN 205191713 U CN205191713 U CN 205191713U CN 201520978942 U CN201520978942 U CN 201520978942U CN 205191713 U CN205191713 U CN 2051917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ng part
radiator body
heat radiator
fin
described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7894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腾鹤
杜文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7894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917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917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9171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所述散热片包括:散热本体和至少一个散热部,所述散热部设在所述散热本体的边缘,所述散热部内限定出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部上形成有与所述散热风道相通的至少一个散热孔,所述散热部与所述散热本体一体成型,或所述散热部和所述散热本体分别为单独的两个部件,所述散热部连接在所述散热本体的边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片,通过设置散热部,可以有效降低散热片边缘的温升,当散热片用于取暖器例如充油式取暖器时,可以防止散热片边缘温度太高造成烫伤。另外,散热部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使得散热片外型美观。

Description

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充油式取暖器的散热片均为薄片状或经过折弯后形成烟囱状对流。然而,对于薄片状散热片来说,此种散热片虽然加工工艺成熟,但边缘温升较高,容易烫伤用户;对于烟囱状散热片来说,此种散热片虽然表面温升较低,但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边缘温度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散热片的取暖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散热片,包括:散热本体;和至少一个散热部,所述散热部设在所述散热本体的边缘,所述散热部内限定出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部上形成有与所述散热风道相通的至少一个散热孔,所述散热部与所述散热本体一体成型,或所述散热部和所述散热本体分别为单独的两个部件,所述散热部连接在所述散热本体的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片,通过设置散热部,可以有效降低散热片边缘的温升,当散热片用于取暖器例如充油式取暖器时,可以防止散热片边缘温度太高造成烫伤。另外,散热部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使得散热片外型美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部的除邻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一侧表面之外的表面上均形成有所述散热孔或所述散热部的外周面上均形成有所述散热孔。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部的除邻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一侧表面之外的每个所述表面上形成有彼此间隔开设置的多个所述散热孔。
可选地,所述多个散热孔在所述散热部的对应的所述表面上多排多列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风道的纵向两端中的其中一端为进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其中所述进口端的邻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内壁被构造成沿气流的流向、朝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出口端的邻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内壁被构造成沿气流的流向、朝向远离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
可选地,所述进口端或所述出口端的邻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内壁面形成为斜平面或斜曲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部为两个且所述两个散热部分别位于所述散热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部为三个,所述三个散热部中的其中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散热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另一个位于所述散热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宽度方向两侧的两个所述散热部的所述散热风道与所述长度方向一侧的所述散热部的所述散热风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散热部和所述散热本体分别为单独的两个部件时,所述散热部与所述散热本体通过连接结构相连,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在所述散热部上;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在所述散热本体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配合以将所述散热部连接在所述散热本体的边缘。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设在所述散热部的邻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一侧的插接凸起,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形成在所述散热本体的边缘的插槽,所述插接凸起嵌入所述插槽内并固定在所述插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部的横截面轮廓线为直线段、曲线段、或直线段与曲线段的结合。
可选地,所述散热部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
可选地,每个所述散热孔为圆形孔、椭圆形孔、长圆形孔或多边形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取暖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散热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个散热片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多个散热片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多个散热片的主视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多个散热片的侧视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多个散热片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多个散热片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的多个散热片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散热本体;2:散热部;
11:第一连通腔;12:第二连通腔;13:第三连通腔;14:插槽;
21:散热风道;22:散热孔;23:插接凸起;
24:进口端;241:进口端的邻近散热本体中心的内壁;
25:出口端;251:出口端的邻近散热本体中心的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片。散热片可以用于取暖器例如充油式取暖器。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散热片用于充油式取暖器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散热片还可以用于其它类型的取暖器,而不限于充油式取暖器。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散热片,包括散热本体1和至少一个散热部2。
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1-图2、图4-图8,散热本体1沿竖直方向延伸,散热本体1内限定出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第一连通腔11、第二连通腔12和第三连通腔13,第一连通腔11和第三连通腔13均形成为圆柱状并凸出散热本体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第二连通腔1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连接在第一连通腔11和第三连通腔13之间。
参照图1和图2并结合图3,散热部2设在散热本体1的边缘,散热部2内限定出散热风道21,此时散热部2为中空结构。散热部2上形成有与散热风道21相通的至少一个散热孔22。由此,当散热片用于取暖器例如充油式取暖器时,在取暖器例如充油式取暖器工作过程中,外部的气流可以通过散热孔22进入散热风道21并在散热风道21内流动,这样可以降低散热片边缘处的温度,有利于空气循环及散热,从而在保证取暖器例如充油式取暖器取暖效果的同时,可以有效防止散热片边缘温度太高造成烫伤。
其中,散热部2可以与散热本体1一体成型。也就是说,散热部2与散热本体1整体加工制造,此时散热部2为散热本体1的一部分。例如,散热部2可以与散热本体1一体拉伸成型,但不限于此。由此,加工简单且成本低。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散热部2和散热本体1还可以分别为单独的两个部件,散热部2连接在散热本体1的边缘。可选地,散热部2和散热本体1可以可拆卸地相连(例如,卡扣连接或下文中的插接等),由此,使得散热部2安装拆卸方便。当然,散热部2还可以与散热本体1固定连接(例如,焊接、粘接等)。
当散热片用于取暖器例如充油式取暖器时,例如,多个散热片如图1、图5和图6中所示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并列设置,多个散热片上的第一连通腔11和第三连通腔13分别彼此连通,由于第二连通腔12与第一连通腔11和第三连通腔13均连通,因此多个散热片上的多个第一连通腔11、多个第二连通腔12和多个第三连通腔13构成一个内部连通的腔体,腔体内可以具有导热油,多个第一连通腔11构成用于放置电热管的放置腔。当工作时,电热管周围的导热油被加热,从第三连通腔13沿第二连通腔12上升到第一连通腔11,沿散热片对流循环,通过腔体内壁面将热量辐射出去,从而加热周围环境,冷却后的导热油下降到电热管周围又被加热,如此循环往复。
在此过程中,外部的气流可以通过散热部2上的散热孔22进入到散热风道21内,气流在流经散热风道21的过程中,可以与散热部2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散热部2的温度,有效地保证了用户使用的安全性,而且,换热后的气流可以再通过散热孔22进入外部环境,从而提升了取暖器例如充油式取暖器的取暖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片,通过设置散热部2,可以有效降低散热片边缘的温升,当散热片用于取暖器例如充油式取暖器时,可以防止散热片边缘温度太高造成烫伤。另外,散热部2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使得散热片外型美观。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散热片。
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片包括散热本体1和两个散热部2。散热片大体为长方形形状,散热本体1沿竖直方向(即纵向)设置,散热本体1可以包括两个子散热片,两个子散热片贴装在一起,两个子散热片之间限定出第一连通腔11、第二连通腔12和第三连通腔13。两个散热部2分别位于散热本体1的宽度方向(例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其中,两个散热部2优选沿散热片的纵向中心轴线对称。
散热部2的除邻近散热本体1中心的一侧表面之外的表面上均形成有散热孔22。其中,散热部2的横截面轮廓线为直线段、曲线段、或直线段与曲线段的结合。具体而言,参照图1-图3,散热部2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散热部2的四个侧面中的邻近散热本体1的纵向中心轴线的侧面上不具有散热孔22,而其余三个侧面上均形成有散热孔22。由此,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可以有效保证散热部2的强度。
进一步地,散热部2的除邻近散热本体1中心的一侧表面之外的每个表面上形成有彼此间隔开设置的多个散热孔22。可选地,多个散热孔22在散热部2的对应的表面上多排多列设置。参照图1和图2并结合图3,散热部2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分别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且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四列散热孔22,每相邻的两列散热孔22中的多个散热孔22在上下方向上交错分布;类似地,散热部2的远离散热本体1的纵向中心轴线的侧面上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且沿上下方向排列的三列散热孔22,每相邻的两列散热孔22中的多个散热孔22在上下方向上交错分布。每个散热孔22为圆形孔。当然,每个散热孔22还可以为椭圆形孔、长圆形孔或多边形孔等。由此,通过设置密集的散热孔22,散热风道21将形成上下左右前后多方向的混合交换,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效率,并且在保证取暖效果的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散热片边缘温升,防止散热片边缘温度太高造成烫伤。
当然,散热部2的外周面上还可以均形成有散热孔22(图未示出),即散热孔22可以形成在散热部2的横向上的每个表面上。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部2的散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散热部2的具体形状以及散热孔22在其上的排布方式等可以根据实际散热需求而适应性改变,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4所示,散热风道21的纵向两端中的其中一端为进口端24(例如,图2中的下端)、另一端为出口端25(例如,图2中的上端)。其中,散热风道21可以被构造成沿散热部2的纵向横截面积保持不变。由此,从散热部2的进口端24处的散热孔22进入到散热风道21内的气流可以沿散热风道21的延伸方向向上流动并从出口端25处的散热孔22流出。
其中进口端24的邻近散热本体1中心的内壁241被构造成沿气流的流向(例如,自下向上)、朝向散热本体1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出口端25的邻近散热本体1中心的内壁251被构造成沿气流的流向、朝向远离散热本体1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例如在图4的示例中,进口端24和出口端25的邻近散热本体1中心的内壁面均大体形成为斜平面,由此,从散热部2的进口端24处的散热孔22进入到散热风道21内的气流可以在进口端24的邻近散热本体1中心的内壁面的导向作用下流向出口端25,当气流流至出口端25时,可以在出口端25的邻近散热本体1中心的内壁面的导向作用下由出口端25处的散热孔22流出。当然,进口端24或出口端25的邻近散热本体1中心的内壁面大体形成为斜曲面(图未示出)。
当散热部2和散热本体1分别为单独的两个部件时,散热部2与散热本体1可以通过连接结构相连,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设在散热部2上,第二连接件设在散热本体1上,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配合以将散热部2连接在散热本体1的边缘。例如,参照图2并结合图3,第一连接件为设在散热部2的邻近散热本体1中心的一侧的插接凸起23,第二连接件为形成在散热本体1的边缘的插槽14,插接凸起23嵌入插槽14内并固定在插槽14内。由此,当安装散热部2时,可以方便地将散热部2安装至散热本体1,当不需要散热部2或更换散热部2时,可以方便地将散热部2从散热本体1上拆下。
下面参考图7和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散热片。
如图7和图8所示,散热片包括散热本体1和三个散热部2。三个散热部2中的其中两个分别位于散热本体1的宽度方向(例如,图7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且另一个位于散热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例如,图7中的上侧)。
由此,由于散热片的顶部和左右两侧分别具有散热部2,在降低散热片左右边缘温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散热片顶部的温升,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用户使用的安全性,而且也进一步提高了散热片的散热效率。
根据该具体实施例的散热片与参考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散热片的其它结构可以相同,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三个散热部2中的上述另一个的散热风道21与三个散热部2中的上述其中两个的散热风道21还可以连通(图未示出),例如,散热本体1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两个散热部2的散热风道21与散热本体1的长度方向一侧的散热部2的散热风道21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片,通过在散热本体1的边缘设置具有散热风道21和散热孔22的散热部2,当散热片用于取暖器例如充油式取暖器时,可以使热交换在散热片的边缘部分加速进行,有效降低散热片边缘的温升,在保证取暖器例如充油式取暖器取暖效果的同时,可以防止散热片的边缘温度太高造成烫伤。另外,散热片的结构简单,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取暖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散热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器,通过设置上述散热片,在保证用户使用安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取暖器的取暖效果,且取暖器的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暖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本体;和
至少一个散热部,所述散热部设在所述散热本体的边缘,所述散热部内限定出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部上形成有与所述散热风道相通的至少一个散热孔,
所述散热部与所述散热本体一体成型,或
所述散热部和所述散热本体分别为单独的两个部件,所述散热部连接在所述散热本体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的除邻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一侧表面之外的表面上均形成有所述散热孔或所述散热部的外周面上均形成有所述散热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的除邻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一侧表面之外的每个所述表面上形成有彼此间隔开设置的多个所述散热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散热孔在所述散热部的对应的所述表面上多排多列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的纵向两端中的其中一端为进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
其中所述进口端的邻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内壁被构造成沿气流的流向、朝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出口端的邻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内壁被构造成沿气流的流向、朝向远离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端或所述出口端的邻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内壁面形成为斜平面或斜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为两个且所述两个散热部分别位于所述散热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为三个,所述三个散热部中的其中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散热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另一个位于所述散热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度方向两侧的两个所述散热部的所述散热风道与所述长度方向一侧的所述散热部的所述散热风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散热部和所述散热本体分别为单独的两个部件时,所述散热部与所述散热本体通过连接结构相连,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在所述散热部上;和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在所述散热本体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配合以将所述散热部连接在所述散热本体的边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设在所述散热部的邻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一侧的插接凸起,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形成在所述散热本体的边缘的插槽,所述插接凸起嵌入所述插槽内并固定在所述插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的横截面轮廓线为直线段、曲线段、或直线段与曲线段的结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孔为圆形孔、椭圆形孔、长圆形孔或多边形孔。
15.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片。
CN201520978942.7U 2015-11-30 2015-11-30 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1917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8942.7U CN205191713U (zh) 2015-11-30 2015-11-30 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8942.7U CN205191713U (zh) 2015-11-30 2015-11-30 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91713U true CN205191713U (zh) 2016-04-27

Family

ID=55784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78942.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191713U (zh) 2015-11-30 2015-11-30 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91713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6660A (zh) * 2015-11-30 2016-01-27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
CN107655060A (zh) * 2017-09-30 2018-02-02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取暖器
CN111412525A (zh) * 2020-05-12 2020-07-14 宁波先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曲折散热翅片的散热单片、组件和取暖器
CN111412524A (zh) * 2020-05-12 2020-07-14 宁波先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弯折散热翅片的散热单片、组件和取暖器
CN111412526A (zh) * 2020-05-12 2020-07-14 宁波先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速热散热单片、组件和取暖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6660A (zh) * 2015-11-30 2016-01-27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
CN107655060A (zh) * 2017-09-30 2018-02-02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取暖器
CN107655060B (zh) * 2017-09-30 2020-10-30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取暖器
CN111412525A (zh) * 2020-05-12 2020-07-14 宁波先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曲折散热翅片的散热单片、组件和取暖器
CN111412524A (zh) * 2020-05-12 2020-07-14 宁波先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弯折散热翅片的散热单片、组件和取暖器
CN111412526A (zh) * 2020-05-12 2020-07-14 宁波先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速热散热单片、组件和取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91713U (zh) 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
CN105276660A (zh) 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
US8184962B2 (en) Mobile device for heating rooms
CN204534810U (zh) 散热片和具有它的取暖器
CN107684340A (zh) 电压力锅
CN204786732U (zh) 油汀散热片以及具有它的油汀电暖器
WO2018076544A1 (zh) 油汀取暖器
CN107684342A (zh) 电压力锅
US20170209019A1 (en) Heat pump and dishwasher comprising the same
KR101964781B1 (ko) 절곡 방열부를 갖는 방열 핀 및 상기 방열 핀을 사용한 전기 오일 히터
USD960336S1 (en) Heat exchanger tube with fins
CN205318309U (zh) 一种插入式计算机显示器散热底座
EP1884721B1 (en) Radiator for heating a room
CN107289612B (zh) 导风板、导风组件和空调器
CN107289611B (zh) 导风板、导风组件和空调器
CN207231270U (zh) 取暖器
CN204207608U (zh) 一种空气炸锅用空气炸篮
CN207084671U (zh) 电压力锅
CN207231271U (zh) 取暖器
CN108302608A (zh) 一种增强侧面取暖效果的取暖器
CN203609255U (zh) 用于电压力锅的盖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CN207073935U (zh) 导风板、导风组件和空调器
CN206191726U (zh) 油汀取暖器
EP2235463B1 (en) Radiating module for a heating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to make said radiating module
CN205002222U (zh) 一种改进的暖气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