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85990U - 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后视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85990U
CN205185990U CN201520769793.3U CN201520769793U CN205185990U CN 205185990 U CN205185990 U CN 205185990U CN 201520769793 U CN201520769793 U CN 201520769793U CN 205185990 U CN205185990 U CN 205185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component
engaging portion
locking pawl
main part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6979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堀江宽明
川端照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kam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urakam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kami Corp filed Critical Murakami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85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859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视镜,该后视镜能够提高外观性并且防止产生缩痕等,而且,能够简化爪形状并且能够确保适当的保持力。该后视镜构成为包括主体部(20)和组装于该主体部(20)的罩构件(30),在主体部(20)的比主体部(20)的缘部(20a)靠内侧的位置突出设置有卡定爪(22a~22f),在罩构件(30)的内表面的比罩构件(30)的缘部靠内侧的位置突出设置有卡定于卡定爪(22a~22f)的被卡定部(32a~32f),主体部(20)在卡定爪(22b、22c、22d)的周围突出设置有用于防止被卡定部(32b、32c、32d)发生变形的突出部(23b、23c、23d)。

Description

后视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等所使用的后视镜。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对于后视镜,已知有包括主体部和组装于该主体部的罩构件的后视镜。
在专利文献1中的后视镜的情况下,通过将设于罩构件的缘部的爪插入并卡合于在主体部的缘部形成的爪孔中,从而将罩构件固定于主体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7-417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的卡合构造中,爪孔形成于主体部的缘部,爪设于罩构件的缘部,因此在后视镜的缘部需要卡合用空间。因此,存在后视镜的缘部周围的设计受到限制这样的问题。
在该情况下,还考虑了避开后视镜的缘部周围,在比缘部靠内侧的位置设置爪孔和爪。然而,这样一来,有可能在组装时爪发生挠曲而导致罩构件的外观面发生走形。另外,在想要使爪具有强度而将爪增厚时,可能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成形罩构件时会在爪的根部产生缩痕(日文:ヒケ)、使爪的构造复杂化等。并且,还有可能因爪的构造复杂化而引起爪的成形不良。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所述问题点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外观性并且防止产生缩痕等,而且能够简化爪形状并且能够确保适当的保持力的后视镜。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做成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后视镜,该后视镜包括主体部和组装于该主体部的罩构件,该后视镜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的比所述主体部的缘部靠内侧的位置突出设置有卡定爪,在所述罩构件的内表面且是在比所述罩构件的缘部靠内侧的位置突出设置有卡定于所述卡定爪的被卡定部,所述主体部在所述卡定爪的周围突出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被卡定部发生变形的突出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时,当罩构件的被卡定部与主体部的卡定爪抵接时,卡定爪被被卡定部推压而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容许被卡定部相对于卡定爪的安装,能够将卡定爪卡定于被卡定部。在此期间,由于突出部的存在而能够防止被卡定部发生变形,因此罩构件的外观面不会发生走形。并且,不需要过度地增厚被卡定部,因此在成形罩构件时在被卡定部的根部不易产生缩痕。并且,卡定爪设于主体部,因此,与卡定爪设于罩构件的情况相比,设计的自由度提高,能够简化爪形状并且能够容易地确保针对被卡定部的适当的保持力。
并且,优选的是,所述主体部包括与所述主体部的缘部相比朝向所述罩构件隆起的隆起部,将所述卡定爪和所述突出部设于所述隆起部。如此一来,能够将卡定爪靠近罩构件地配置,因此能够与此相应地缩小罩构件的被卡定部的突出量。
由此,能够更适当地防止被卡定部发生变形。因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罩构件的外观面发生走形、在被卡定部的根部产生缩痕。
并且,优选的是,所述被卡定部被所述卡定爪和所述突出部夹持。如此一来,能够更适当地防止被卡定部发生变形。因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罩构件的外观面发生走形、在被卡定部的根部产生缩痕。
在此,“被卡定部被卡定爪和突出部夹持”包括突出部与被卡定部没有间隙地抵接的状态以及突出部与被卡定部以隔开少许间隙的方式相对的状态。
并且,优选的是,所述主体部在所述卡定爪的侧方设有用于保持所述卡定爪与所述被卡定部之间的卡定状态的保持部,所述保持部通过限制所述被卡定部在与所述卡定爪的卡定方向正交且与所述卡定爪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移,从而保持卡定状态。如此一来,能够限制被卡定部在所述方向上的位移,因此能够适当地保持卡定爪与被卡定部之间的卡定状态,能够适当地维持罩构件相对于主体部的固定。
实用新型的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得到这样的后视镜:能够提高外观性并且防止产生缩痕等,而且,能够简化爪形状并且能够确保适当的保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后视镜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主体部的主视图。
图4是主体部的立体图(主要部分放大)。
图5是图3中的A-A线剖面图(主要部分放大)。
图6(a)是图3中的B-B线剖面图,图6(b)是图3中的C-C线剖面图。
图7是从后面观察罩构件而得到的立体图。
图8(a)、图8(b)是表示罩构件的图,其中,图8(a)是后视图,图8(b)是仰视图。
图9(a)~图9(c)是表示卡定的样子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基部;20、主体部;20a、缘部;21、隆起部;22a~22f、卡定爪;23b~23d、肋;24b、24c、保持部;30、罩构件;30d、后缘部(缘部);30e、下缘部(缘部);32a~32f、被卡定部;H、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中,在说明内容中,“前后”、“左右”、“上下”以后视镜安装于汽车的车身的状态为基准。
本实施方式的后视镜是附设于未图示的汽车的车身左侧的侧门等上的所谓的车门后视镜。如图1所示,后视镜包括基部10、壳体H和观察后方用镜M。基部10被安装为自侧门等的侧面向该侧面的侧方突出。壳体H安装于基部10。壳体H是包括主体部20、罩构件30和下罩构件40的3片构造(日文:3ピース構造)。镜M隔着未图示的镜驱动装置收纳于壳体H的后面开口部。其中,本实施方式的后视镜是电动收纳式,壳体H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固定于基部10的未图示的轴转动。
以下,详细地说明各部分。
基部10是合成树脂制品,被固定于在未图示的侧门等的前端部形成的未图示的安装座等。
壳体H是合成树脂制品,如所述那样包括主体部20、安装在主体部20的前表面上侧的罩构件30以及安装在主体部20的前表面下侧的下罩构件40。
如图3、图4所示,主体部20包括主体部20的缘部20a以及自该缘部20a朝向罩构件30和下罩构件40(参照图1)隆起的隆起部21。缘部20a是成为主体部20的周缘的部位,是未被罩构件30覆盖而暴露的部分。缘部20a是外观面。隆起部21是被罩构件30覆盖的部分,自主体部20的比缘部20a靠内侧的位置(主体部20的靠中央的位置)朝向罩构件30隆起(相对于缘部20a而言向前侧鼓出)。在隆起部21形成有多个贯通孔21a~21f。如图3所示,在贯通孔21a~21f的孔缘突出设置有卡定爪22a~22f。卡定爪22a~22f被配置为在从前表面进行观察时呈向贯通孔21a~21f内突出的位置关系。这些卡定爪22a~22f能够弹性变形。其中,一个卡定爪(例如卡定爪22a)对应于一个贯通孔(例如贯通孔21a)。
卡定爪22a~22f中的卡定爪22a~22d能卡定于罩构件30的内侧面。通过该卡定将罩构件30固定于主体部20。并且,其他的卡定爪22e、22f能卡定于下罩构件40的内侧面。通过该卡定将下罩构件40固定于主体部20。
在卡定爪22a~22f中的卡定爪22b、22c、22d的周围突出设置有肋23b、23c、23d。肋23b、23c、23d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突出部”。肋23b、23c、23d的详细说明见后述。
如图6(a)所示,卡定爪22b具有朝向肋23b倾斜的延伸部22b4。并且,如图6(b)所示,卡定爪22c具有朝向肋23c倾斜的延伸部22c4。并且,如图5所示,卡定爪22d具有朝向肋23d倾斜的延伸部22d4。
接着,对肋23b、23c、23d进行说明。如图4、图6(a)所示,肋23b形成为自贯通孔21b的上侧的孔缘21b1朝向前方突出,如图3所示,在从正面进行观察时与卡定爪22b相对地配置。肋23b包括截面为舌片状的板状片,在与卡定爪22b相对的方向(在图4、图6(a)中为上下方向)上形成得较厚,不易发生变形。肋23b的顶端部形成为R形状,且被配置为与卡定爪22b的顶端部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相对(顶端部彼此在上下方向上相对、重叠)。在肋23b上形成有倾斜面23b5,该倾斜面23b5是通过对肋23b的与卡定爪22b相对的部分的角部实施倒角而成的。
如图3、图6(b)所示,肋23c形成为自贯通孔21c的下侧的孔缘21c1朝向前方突出,如图3所示,在从正面进行观察时与卡定爪22c相对地配置。肋23c包括截面为大致长方形的板状片,在与卡定爪22c相对的方向(在图3、图6(b)中为上下方向)上形成得较厚,不易发生变形。肋23c的顶端部被配置为与卡定爪22c的顶端部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相对(顶端部彼此在上下方向上相对、重叠)。在肋23c上形成有倾斜面23c5,该倾斜面23c5是通过对肋23c的与卡定爪22c相对的部分的角部实施倒角而成的。
如图4、图5所示,肋23d形成为自贯通孔21d的右侧的孔缘21d1朝向前方突出,如图3所示,在从正面进行观察时与卡定爪22d相对地配置。肋23d包括截面为大致三角形的板状片,在与卡定爪22d相对的方向(在图4、图5中为左右方向)上形成得较厚,不易发生变形。肋23d的顶端部被配置为与卡定爪22d的顶端部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地相对(顶端部彼此在左右方向上相对、重叠)。肋23d的与卡定爪22d相对的部分被做成倾斜面23d5。倾斜面23d5以与卡定爪22d之间的距离随着自后方朝向前方去而扩大的方式朝向左前方倾斜。
另外,如图4所示,在卡定爪22a~22f中的卡定爪22b的左右侧方设有保持部24b、24b,该保持部24b、24b用于限制被卡定部32b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移。保持部24b、24b包括自贯通孔21b的左右孔缘21b2、21b2朝向前方突出地形成的板状片。在此,被卡定部32b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移是指与卡定爪22b的卡定方向(上下方向)正交且与卡定爪22b的轴线方向(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移。
与此同样地,如图3所示,在卡定爪22c的左右侧方设有保持部24c、24c,该保持部24c、24c用于限制被卡定部32c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移。如图3所示,保持部24c、24c包括自贯通孔21c的左右孔缘21c2、21c2朝向前方突出地形成的板状片。在此,被卡定部32c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移是指与卡定爪22c的卡定方向(上下方向)正交且与卡定爪22c的轴线方向(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移。
另外,如图4所示,在主体部20的前部的右侧缘部设有方框状的卡合部25、25。卡合部25、25形成为自主体部20的前部的右侧缘部朝向前方突出。
如上所述那样,罩构件30安装在主体部20的前表面的上侧。如图2、图7、图8(a)、图8(b)所示,在罩构件30上自前部30a至侧部30b形成有弯曲横长孔状的开口部30c。配置在主体部20与罩构件30之间的转向灯部50的透镜部51暴露于该开口部30c(参照图2)。
如图7所示,在罩构件30的内侧面突出设置有多个被卡定部32a~32d。被卡定部32a~32d突出设置在罩构件30的比缘部(后缘部30d、下缘部30e,参照图7)靠内侧的位置,与基部20的卡定爪22a~22d相对应。
被卡定部32a包括竖立设置于内侧面的突出片32a1以及用于加强突出片32a1的一对肋片32a2、32a2。在组装罩构件30时,卡定爪22a卡定于被卡定部32a。
被卡定部32b包括竖立设置于内侧面的突出片32b1以及用于加强突出片32b1的一对肋片32b2、32b2。在突出片32b1的顶端下表面形成有突部32b3。如图6(a)所示,在组装罩构件30时,被卡定部32b被肋23b引导而插入卡定爪22b与肋23b之间,并被卡定爪22b和肋23b夹持。卡定爪22b的爪部22b3卡定于突部32b3。肋23b发挥这样的作用:防止在组装罩构件30时和组装罩构件30后被卡定部32b发生变形。
并且,被卡定部32b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被卡定爪22b的保持部24b、24b限制。由此,能够保持被卡定部32b相对于卡定爪22b的卡定状态。
被卡定部32c包括竖立设置于内侧面的突出片32c1以及用于加强突出片32c1的一对肋片32c2、32c2。在突出片32c1的顶端上表面形成有突部32c3。如图6(b)所示,在组装罩构件30时,被卡定部32c被肋23c引导而插入卡定爪22c与肋23c之间,并被卡定爪22c和肋23c夹持。卡定爪22c的爪部22c3卡定于突部32c3。肋23c发挥这样的作用:防止在组装罩构件30时和组装罩构件30后被卡定部32c发生变形。
并且,被卡定部32c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被卡定爪22c的保持部24c、24c限制。由此,能够保持被卡定部32c相对于卡定爪22c的卡定状态。
被卡定部32d包括竖立设置于内侧面的突出片32d1以及用于加强突出片32d1的一对肋片32d2、32d2。如图5所示,突出片32d1的顶端部32d3向内侧弯折。在组装罩构件30时,被卡定部32d被肋23d引导而插入卡定爪22d与肋23d之间,并被卡定爪22d和肋23d夹持。肋23d发挥这样的作用:防止在组装罩构件30时和组装罩构件30后被卡定部32d发生变形。
如图7所示,在罩构件30的后缘部30d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突片35。各突片35在不妨碍卡定爪22a~22d相对于被卡定部32a~32d的卡定的前提下限制罩构件30相对于主体部20的移动。
在罩构件30的下缘部30e设有一对呈框状的连结片34、34。一对连结片34、34形成为自罩构件30的下缘部30e朝向后方突出。一对连结片34、34能够与设于下罩构件40的连结接受部41、41连结。在连结接受部41、41设有能够卡合在连结片34的框内的卡合片42,通过该卡合将罩构件30固定于下罩构件40。
另外,在罩构件30的后缘部30d的右缘设有卡合突部36、36。卡合突部36、36能够卡合于主体部20的右侧缘部的卡合部25、25。
而且,在罩构件30的后缘部30d设有多个加强用肋37。
如图1所示,下罩构件40安装在主体部20的前表面的下侧。如图2所示,在下罩构件40的前缘部40a设有连结接受部41、41。在下罩构件40的下部内表面竖立设置有一对被卡定部32e、32f。一对被卡定部32e、32f配置在比后缘部40c靠内侧的位置。主体部20的卡定爪22e、22f(参照图3)能卡定于一对被卡定部32e、32f。在组装下罩构件40时,通过该卡定将下罩构件40固定于主体部20。
另外,在下罩构件40形成有与基部10(参照图1)连通的连通孔43。
如图2所示,转向灯部50呈能够配置在罩构件30的开口部30c的后面侧的弯曲形状。转向灯部50包括基部50a和透镜部51。透镜部51的内部具有作为发光体的LED(LightEmittingDiode)。
接着,说明向主体部20组装壳体H时的步骤。
首先,将罩构件30与下罩构件40连结起来。在该情况下,使罩构件30自下罩构件40的前方靠近下罩构件40,将罩构件30的连结片34、34安装于下罩构件40的连结接受部41、41。于是,连结接受部41、41的卡合片42、42分别卡合于连结片34、34的框内,通过该卡合将罩构件30与下罩构件40连结起来。
之后,使一体化的罩构件30和下罩构件40自主体部20的前方靠近主体部20,将主体部20的卡定爪22a~22f分别卡定于壳体H侧的被卡定部32a~32f。此时,在卡定爪22b~22d的侧部设有肋23b~23d,因此进行如下那样的组装。其中,肋23b~23d的作用相同,因此,在此如图9(a)~图9(c)所示,对肋23c的作用进行说明。图9(a)~图9(c)是表示卡定爪22c相对于被卡定部32c卡定的样子的说明图。
首先,如图9(a)所示,使被卡定部32c的顶端部靠近卡定爪22c,向卡定爪22c与肋23c之间插入顶端部。此时,卡定爪22c的延伸部22c4朝向肋23c倾斜,因此,即使被卡定部32c的顶端部向卡定爪22c侧偏移,也能够修正该偏移而将顶端部适当地引导至卡定爪22c与肋23c之间。另外,与延伸部22c4连续的爪部22c3的倾斜面22c5也朝向肋23c倾斜,因此通过该倾斜也能够将顶端部适当地引导至卡定爪22c与肋23c之间。另外,肋23c的与爪部22c3的倾斜面22c5相对的倾斜面23c5朝向卡定爪22c倾斜,因此通过该倾斜也能够将顶端部适当地引导至卡定爪22c与肋23c之间。
如图9(b)所示,在被卡定部32c的顶端部进入卡定爪22c与肋23c之间并与它们抵接时,被卡定部32c的突部32c3推压卡定爪22c的爪部22c3,从而使卡定爪22c向远离肋23c的方向弹性变形。此时,被卡定部32c的另一侧的面(与突部32c3所处那一侧相反的一侧的面)与肋23c抵接,因此能够适当地防止因卡定爪22c的反作用力而导致被卡定部32c发生变形。
之后,如图9(c)所示,在被卡定部32c的突部32c3越过卡定爪22c的爪部22c3时,卡定爪22c弹性复原而卡定于突部32c3的侧部。在卡定的状态下,被卡定部32c被卡定爪22c和肋23c夹持。
并且,在卡定的状态下,设于卡定爪22c的左右侧方的保持部24c、24c位于被卡定部32c的左右侧方。
这样,为在组装时被卡定部32b~32d不发生变形的构造,在罩构件30的外观面不会产生卡定时的拉伸应力,因此,在配置被卡定部32b~32d这一方面的限制较少。
并且,在罩构件30和下罩构件40安装于主体部20时,罩构件30的突片35卡合于主体部20的缘部,能够适当地限制罩构件30相对于主体部20的移动。
根据以上说明的后视镜,在组装时,当罩构件30的被卡定部32a~32d和下罩构件40的被卡定部32e、32f与主体部20的卡定爪22a~22f抵接时,卡定爪22a~22f被被卡定部32a~32f推压而弹性变形。由此,卡定爪22a~22f卡定于被卡定部32a~32f。在此期间,能够防止被卡定部32b~32d发生变形,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罩构件30的外观面发生走形。
另外,罩构件30的外观面不会发生走形,因此能够将被卡定部32b~32d设于外观面的任意位置。因而,后视镜的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并且,能够简化被卡定部32b~32d的形状、结构。
并且,不需要过度地增厚被卡定部32b~32d,因此在成形罩构件30时在被卡定部32b~32d的根部不易产生缩痕。并且,也不易发生充填不足。
并且,能卡定于被卡定部32a~32f的卡定爪22a~22f设于主体部20,因此,能够简化爪形状并且能够容易地确保针对被卡定部32a~32f的适当的保持力。
另外,能够简化爪形状,因此能够使成型模具简单,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并且,设有肋23b~23d,因此能持续保持对卡定后的被卡定部32b~32d的保持力。因而,能够实现罩构件30相对于主体部20的适当的组装。
并且,肋23b~23d设于主体部20,因此能够适当地实现防止被卡定部32b~32d发生变形。
并且,对于主体部20,设置卡定爪22b~22d、肋23b~23d的限制较少,因此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而且,能够增大肋23b~23d的厚度(在外观面没有肋,因此,不用考虑缩痕等情况,能够从强度等的观点出发设计厚度。),因此,在脱离方向上的力施加于被卡定部32b~32d时,在肋23b~23d不会产生剪断、裂纹。即,能够相对于基本形状变化不大(只是根据位置的不同而稍微调整)地设计卡定爪22b~22d、肋23b~23d。这对于罩构件30的被卡定部32b~32d的设计也是同样的。
另外,肋23b~23d的形成自由度提高,因此还能够容易地形成倒角等引入形状。因而,能够得到组装操作性优良且被卡定部32b~32d的插入操作也容易进行的后视镜。并且,肋23b~23d作为被卡定部32b~32d的引导构件发挥作用,因此向准确的卡定位置的组装也较容易。
另外,卡定爪22a~22f和肋23b~23d设于主体部20的隆起部21,能够将卡定爪22a~22f靠近罩构件30地配置,因此,能够与此相应地缩小被卡定部32a~32f的突出量。即,被卡定部32a~32f的长度设定能够在隆起部21侧进行。由此,能够更适当地防止被卡定部32a~32f发生变形。因而,虽然是在罩构件30的比缘部靠内侧的位置设置被卡定部32a~32f的构造,但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罩构件30的外观面发生走形、在被卡定部32a~32f的根部产生缩痕。由此,设计上的配置限制消失。
另外,被卡定部32b被卡定爪22b和肋23b夹持,被卡定部32c被卡定爪22c和肋23c夹持,并且,被卡定部32d被卡定爪22d和肋23d夹持,因此能够更适当地防止被卡定部32b~32d发生变形。因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罩构件30的外观面发生走形、在被卡定部32b~32d的根部产生缩痕。
并且,通过夹持还能够适当地防止由松动引起的脱落。
另外,能够利用保持部24b、24b限制被卡定部32b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移,并且,能够利用保持部24c、24c限制被卡定部32c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移,因此能够更适当地防止被卡定部32b、32c发生变形。因而,能够适当地保持各卡定爪22b~22d与各被卡定部32b~32d之间的卡定状态,能够适当地维持罩构件30相对于主体部20的固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肋23b、23c、23d与被卡定部32b、32c、32d没有间隙地抵接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肋23b、23c、23d与被卡定部32b、32c、32d以隔开少许间隙的方式相对。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各肋23b、23c、23d不易发生变形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以能夹持被卡定部32b、32c、32d的方式弹性变形。
另外,在卡定爪22b~22d设有肋23b、23c、23d,但也可以针对其他的卡定爪22a、22e、22f设置肋。
另外,例如,示出了卡定爪22b与肋23b以相对的位置关系配置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防止被卡定部32b发生变形,则也可以以不相对的位置关系(包括仅在自某一方向进行观察时不相对的位置关系、顶端部彼此不重叠的位置关系)配置。这对于卡定爪22c与肋23c之间的位置关系、卡定爪22d与肋23d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是同样的。
此外,主体部20也可以形成于基部10,并且,罩构件30也可以覆盖形成于基部10的主体部。
另外,肋23b、23c、23d也可以形成为相对的方向上的厚度被减薄了的平板状。
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应用于汽车等车辆的内后视镜的主体部和罩构件。

Claims (5)

1.一种后视镜,其包括主体部和组装于该主体部的罩构件,该后视镜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的比所述主体部的缘部靠内侧的位置突出设置有卡定爪,
在所述罩构件的内表面且是在比所述罩构件的缘部靠内侧的位置突出设置有卡定于所述卡定爪的被卡定部,
所述主体部在所述卡定爪的周围突出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被卡定部发生变形的突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包括与所述主体部的缘部相比朝向所述罩构件隆起的隆起部,
所述卡定爪和所述突出部设于所述隆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卡定部被所述卡定爪和所述突出部夹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卡定部被所述卡定爪和所述突出部夹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后视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在所述卡定爪的侧方设有用于保持所述卡定爪与所述被卡定部之间的卡定状态的保持部,
所述保持部通过限制所述被卡定部在与所述卡定爪的卡定方向正交且与所述卡定爪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移,从而保持卡定状态。
CN201520769793.3U 2014-10-03 2015-09-30 后视镜 Active CN20518599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5296U 2014-10-03
JP2014005296U JP3194921U (ja) 2014-10-03 2014-10-03 リアビューミラ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85990U true CN205185990U (zh) 2016-04-27

Family

ID=52145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69793.3U Active CN205185990U (zh) 2014-10-03 2015-09-30 后视镜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194921U (zh)
CN (1) CN205185990U (zh)
DE (1) DE202015006889U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1094A (zh) * 2019-05-10 2021-11-16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门后视镜装置
CN113825672A (zh) * 2019-06-05 2021-12-21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门后视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74547B1 (en) 2021-04-01 2024-01-31 Motherson Innovations Company Limited Fastening arrangement, rearview device and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36139B2 (ja) 1993-06-18 1997-07-30 有限会社タム・テック 坑口封止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1094A (zh) * 2019-05-10 2021-11-16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门后视镜装置
CN113661094B (zh) * 2019-05-10 2024-07-09 美蓓亚智连科创零件有限公司 车门后视镜装置
CN113825672A (zh) * 2019-06-05 2021-12-21 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车门后视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194921U (ja) 2014-12-18
DE202015006889U1 (de) 2016-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D921942S1 (en) Automobile headlight
USD921941S1 (en) Automobile headlight
CN205185990U (zh) 后视镜
USD896416S1 (en) Automobile headlight
USD923214S1 (en) Headlight for a vehicle
CN106463874B (zh) 连接器
USD588718S1 (en) Vehicle headlight
USD962500S1 (en) Automobile headlight lens
USD895862S1 (en) Automobile headlight
JP6678673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USD955615S1 (en) Automobile headlight lens
US20170245572A1 (en) Cap for allowing decoration with assembly block or toy
USD596081S1 (en) Assembly of elements of a road vehicle
USD527138S1 (en) Automobile headlight lens
USD889004S1 (en) Automobile headlight lens
CN101157353A (zh) 前保险杠
CN103184816B (zh) 用于车辆的电子钥匙
JP5651222B1 (ja) ワイパー
JP2015058725A (ja) キャリアバーおよびキャリアバー組付け構造
US8777468B2 (en) Fog lamp cover mounting structure
CN108025632A (zh) 发动机悬置构造
JP2009101726A (ja) バンパ取付け用リテーナ及びバンパ取付け構造
US20170349101A1 (en) Vehicle door mirror
USD979808S1 (en) Vehicle lighting module
USD539946S1 (en) Vehicle head lamp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