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78091U - 片簧接触件 - Google Patents

片簧接触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78091U
CN205178091U CN201520999412.0U CN201520999412U CN205178091U CN 205178091 U CN205178091 U CN 205178091U CN 201520999412 U CN201520999412 U CN 201520999412U CN 205178091 U CN205178091 U CN 2051780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pring
reed
matrix
leaf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994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易平
茆玉龙
胡兵波
韩言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All Bes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All Bes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All Bes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All Best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994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780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780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780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片簧接触件,其具有呈C型或环状设置的片簧基体和自片簧基体上撕破成型的若干簧片。每一所述簧片具有朝向片簧基体轴心方向突伸的至少一对接触片。前述至少一对接触片沿片簧基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每一簧片上的接触部位进行分割设置为具有朝向片簧基体轴心方向突伸的至少一对接触片,可使得本实用新型片簧接触件与对接元件的接触点数成倍数增加,从而有效实现更大电流传输,同时接触面积得以减小,进而有效降低接触界面的发热量。

Description

片簧接触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进行大电流传输的片簧接触件。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电动汽车等等上的电源传输接口,通常采用冠簧或普通的密绕线簧或片簧等接触件结构与对接插头进行电性连接。一方面,由于该种电源传输接口是均需要大电流通过,从而对其中接触件的接触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大电流传输过程中,接触件的发热情况也是该种电源传输接口需要特别考虑的另一要素。但是,现有技术中,冠簧或片簧等接触件设有簧片,簧片整体朝向对接插头方向突伸以用以与对接插头接触而形成电性导通,即采用大面积接触以实现大电流传输。然而,如此一来容易导致接触件发热情况较为严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片簧接触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发热情况且同时进行大电流传输的片簧接触件。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片簧接触件,具有呈C型或环状设置的片簧基体和自片簧基体上撕破成型的若干簧片,每一所述簧片具有朝向片簧基体轴心方向突伸的至少一对接触片,前述至少一对接触片沿片簧基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簧片沿片簧基体轴线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片簧基体相连接,所述接触片设置于簧片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所述簧片设有连接于前述至少一对接触片与片簧基体之间的连接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若干所述簧片在所述片簧基体的圆周方向上排列为一排且均匀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片上设有用以与一对接元件相抵接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所述片簧基体的轴线方向上位于片簧接触件的中间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片簧基体的轴线方向上,所述连接臂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接触片的延伸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若干所述簧片在所述片簧基体的轴线方向上设置为至少两排,每一排所述簧片在所述片簧基体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排所述簧片在所述片簧基体的轴线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所述接触片的延伸方向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片簧基体的轴线方向上,所述接触片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连接臂的延伸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片簧基体设有沿轴线方向位于两端且呈环状设置的两个端部以及连接在两个端部之间的隔栏,所述隔栏将相邻的所述簧片相互间隔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每一簧片上的接触部位进行分割设置为具有朝向片簧基体轴心方向突伸的至少一对接触片,并且至少一对接触片沿片簧基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该种设置,可使得本实用新型片簧接触件与对接元件的接触点数成倍数增加,从而有效实现更大电流传输,同时接触面积得以减小,进而有效降低接触界面的发热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片簧接触件一较佳实施例与一对接元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片簧接触件的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片簧接触件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片簧接触件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片簧接触件100的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所述片簧接触件100由矩型平板状金属片弯折形成为C型或环状,从而在中间形成用以收容对接元件200的容置腔10。所述片簧接触件100由呈C型或环状设置的片簧基体1和自片簧基体1上撕破成型的若干簧片2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片簧基体1呈环状设置,并且设有沿轴线方向位于两端且呈环状设置的两个端部11以及连接在两个端部11之间的隔栏12。所述隔栏12之间形成若干开口121,所述簧片2即是自所述开口121处撕破形成。所述隔栏12将相邻的所述簧片2相互间隔开,同时将两个端部11连接在一起,保证本实用新型片簧接触件100的强度。
所述簧片2沿片簧基体1的轴线方向延伸,并且沿片簧基体1轴线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片簧基体1相连接,另一端呈自由状态设置。每一簧片2具有与所述片簧基体1连接的连接臂21和自连接臂21延伸的接触片22,即所述接触片22设置于簧片2的自由端,以方便对接元件200的插接。所述接触片22朝向片簧基体1轴心方向突伸,并且设有用以与对接元件200相抵接的接触部221。
在本实用新型中,每一所述簧片2具有至少一对所述接触片22。每一簧片2上的至少一对接触片22均与所述连接臂21相连接,并且沿片簧基体1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即,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每一簧片上的接触部位分割设置为至少一对所述接触片22,通过该种设置,可使得本实用新型片簧接触件100与对接元件200的接触点数成倍数增加,从而有效实现更大电流传输,同时接触面积得以减小,进而有效降低接触界面的发热量。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干所述簧片2在所述片簧基体1的圆周方向上排列为一排且均匀分布,保证对接元件200在圆周方向上受力均匀。所述接触部221在所述片簧基体1的轴线方向上位于片簧接触件100的中间位置,以使得插入容置腔10内的对接元件200对接较为稳定。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片簧基体1的轴线方向上,所述连接臂21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接触片22的延伸长度,由此,一方面通过所述连接臂21可满足所述接触片22的弹性变形需求;另一方面,使得将连接臂21设置得较长,而接触片22相对较短时可保证接触片22的强度,进而保证与对接元件200的电性连接。当然,所述连接臂21的长度可根据片簧基体1的整体长度进行相应调整设置。
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若干所述簧片2’设置为在所述片簧基体1’的轴线方向上设置为至少两排,本实施例中以两排进行举例说明,每一排所述簧片2’在所述片簧基体1’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即,在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基础上,使得簧片2’实现多层次的接触,对接元件200在进行插接时不易发生偏摆,可实现更可靠搭接;另外,接触点数也进一步成倍数增加,进而可使得本实用新型片簧接触件100’可传输更大电流,并且更有效降低各接触部位的发热量。
在本实施例中,两排所述簧片2’在所述片簧基体1’的轴线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所述接触片22’的延伸方向相同。
另外,呈两排设置后,所述接触片22’在所述片簧基体1’的轴线方向上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连接臂21’的延伸长度,以保证所述接触片22’的弹性接触效果。
由以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每一簧片2、2’上的接触部位进行分割设置为具有朝向片簧基体1、1’轴心方向突伸的至少一对接触片22、22’,并且至少一对接触片22、22’沿片簧基体1、1’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该种设置,可使得本实用新型片簧接触件100、100’与对接元件的接触点数成倍数增加,从而有效实现更大电流传输,同时接触面积得以减小,进而有效降低接触界面的发热量。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片簧接触件,具有呈C型或环状设置的片簧基体和自片簧基体上撕破成型的若干簧片,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簧片具有朝向片簧基体轴心方向突伸的至少一对接触片,前述至少一对接触片沿片簧基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簧片沿片簧基体轴线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片簧基体相连接,所述接触片设置于簧片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簧片设有连接于前述至少一对接触片与片簧基体之间的连接臂。
4.根据权利要求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片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簧片在所述片簧基体的圆周方向上排列为一排且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片上设有用以与一对接元件相抵接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在所述片簧基体的轴线方向上位于片簧接触件的中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簧基体的轴线方向上,所述连接臂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接触片的延伸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片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簧片在所述片簧基体的轴线方向上设置为至少两排,每一排所述簧片在所述片簧基体的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两排所述簧片在所述片簧基体的轴线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并且所述接触片的延伸方向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片簧基体的轴线方向上,所述接触片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连接臂的延伸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片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簧基体设有沿轴线方向位于两端且呈环状设置的两个端部以及连接在两个端部之间的隔栏,所述隔栏将相邻的所述簧片相互间隔开。
CN201520999412.0U 2015-12-04 2015-12-04 片簧接触件 Active CN2051780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99412.0U CN205178091U (zh) 2015-12-04 2015-12-04 片簧接触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99412.0U CN205178091U (zh) 2015-12-04 2015-12-04 片簧接触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78091U true CN205178091U (zh) 2016-04-20

Family

ID=55742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99412.0U Active CN205178091U (zh) 2015-12-04 2015-12-04 片簧接触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7809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8866A (zh) * 2015-12-04 2016-03-23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片簧接触件
CN110690600A (zh) * 2019-10-21 2020-01-14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片簧及电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8866A (zh) * 2015-12-04 2016-03-23 昆山全方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片簧接触件
CN110690600A (zh) * 2019-10-21 2020-01-14 南京工程学院 一种片簧及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78094U (zh) 冠簧接触件
CN205178091U (zh) 片簧接触件
CN106684603A (zh) 一种具有转簧接触件的紧凑型插孔连接器
CN104335426A (zh) 插座端子
JP5579212B2 (ja) コネクタ端子用接触ばね及び雌端子、雄端子、コネクタ
WO2016029885A2 (zh) "8"字型弹性接触件及使用该接触件的电连接器
CN105428866A (zh) 片簧接触件
JP2017010703A (ja) 端子及び端子接続構造
CN104332742B (zh) 一种用于电源连接器的插针的导电簧
CN206546895U (zh) 一种具有转簧接触件的紧凑型插孔连接器
CN105390843A (zh) 片簧接触件
JP2013008511A (ja) 電気コンタクト、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CN105390844A (zh) 片簧接触件
CN206907964U (zh) 一种内置冠簧的弹簧顶针
CN205178090U (zh) 冠簧
CN205178093U (zh) 片簧接触件
CN204530009U (zh) 用于电镀装置的内盖导电结构
CN206135002U (zh) 高载流能力端子弹簧
CN204720616U (zh) 一种耐高振动稳定可靠的冲压端子
CN205178089U (zh) 片簧接触件
CN209056727U (zh) 连接器公插头、连接器、无人飞行器及电池
US20170279213A1 (en) Elastic contact spring and adapter using the contact spring
CN202759055U (zh) 插座及其一体式插套
CN209526236U (zh) 一种偏转接触簧
CN201975592U (zh) 一种连接器的改良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