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68687U - 一种爬杆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爬杆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68687U
CN205168687U CN201520834209.8U CN201520834209U CN205168687U CN 205168687 U CN205168687 U CN 205168687U CN 201520834209 U CN201520834209 U CN 201520834209U CN 205168687 U CN205168687 U CN 205168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tong
sliding block
top sho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342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伟停
吴涛
严曾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5208342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68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68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6868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爬杆机器人,属于工程应用领域。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板通过背板上的孔Ⅲ与背板连接,支撑杆通过支撑板前端的孔Ⅱ与支撑板配合,上夹手Ⅰ与上滑块Ⅰ连接,上夹手Ⅱ与上滑块Ⅱ连接,上滑块Ⅰ与上连杆Ⅰ连接,上滑块Ⅱ与上连杆Ⅱ连接,上夹手Ⅰ、上夹手Ⅱ通过弹簧Ⅱ连接,上连杆Ⅰ、上连杆Ⅱ与短连杆连接,短连杆与长连杆连接,且与转盘配合,转盘与电机配合长连杆分别与下连杆Ⅰ、下连杆Ⅱ连接,下连杆Ⅰ与下滑块Ⅰ连接,下连杆Ⅱ与下滑块Ⅱ连接,下滑块Ⅰ与下夹手Ⅰ连接,下滑块Ⅱ与下夹手Ⅱ连接,下夹手Ⅰ、下夹手Ⅱ通过弹簧Ⅰ连接。本实用新型代替人力,节约资源;结构原理简单,方便加工;结构设计合理,运行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爬杆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爬杆机器人,属于工程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高空维修维修问题已经开始越来越被重视,现今高空维修绝大部分是靠人力进行,然而依靠人力的高空维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也会大量的浪费人力资源。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爬杆机器人,通过机器人的智能作业,代替人工作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爬杆机器人,以解决高空维修、人力资源浪费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爬杆机器人,包括支撑板1、支撑杆2、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背板5、上滑块座6、短连杆7、转盘8、电机9、下滑块座10、长连杆11、弹簧Ⅰ12、底座13、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上滑块Ⅰ16、弹簧Ⅱ17、上连杆Ⅰ18、上滑块Ⅱ19、上连杆Ⅱ20、下连杆Ⅰ21、下滑块Ⅰ22、下连杆Ⅱ23、下滑块Ⅱ24;
所述支撑板1通过背板5上的孔Ⅲ28与背板5连接,支撑杆2通过支撑板1前端的孔Ⅱ27与支撑板1配合,支撑杆2一端穿过孔Ⅱ27,支撑杆2另一端与底座13连接,滑块座分为上滑块座6、下滑块座10,上滑块座6位于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下方,下滑块座10位于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上方,滑块座通过滑块座上的孔Ⅰ26与背板5连接并实现紧固,上夹手Ⅰ3与上滑块Ⅰ16连接,上夹手Ⅱ4与上滑块Ⅱ19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连杆Ⅰ18连接,上滑块Ⅱ19与上连杆Ⅱ20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滑块Ⅱ19能在上滑块座6上的滑移平面25内平移滑动,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通过弹簧Ⅱ17连接,上连杆Ⅰ18、上连杆Ⅱ20分别与短连杆7连接,短连杆7与长连杆11连接,且与转盘8配合,并随转盘8转动,转盘8与电机9配合并能实现随其转动,电机9通过背板5上的孔Ⅳ29与背板5连接并进行紧固,长连杆11分别与下连杆Ⅰ21、下连杆Ⅱ23连接,下连杆Ⅰ21与下滑块Ⅰ22连接,下连杆Ⅱ23与下滑块Ⅱ24连接,下滑块Ⅰ22与下夹手Ⅰ14连接,下滑块Ⅱ24与下夹手Ⅱ15连接,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通过弹簧Ⅰ12连接,下滑块Ⅰ22、下滑块Ⅱ24能在下滑块座10上的滑移平面25内平移滑动。
所述上夹手Ⅰ3与上滑块Ⅰ16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上夹手Ⅱ4与上滑块Ⅱ19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连杆Ⅰ18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上滑块Ⅱ19与上连杆Ⅱ20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上连杆Ⅰ18、上连杆Ⅱ20分别与短连杆7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长连杆11分别与下连杆Ⅰ21、下连杆Ⅱ23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下连杆Ⅰ21与下滑块Ⅰ22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下连杆Ⅱ23与下滑块Ⅱ24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下滑块Ⅰ22与下夹手Ⅰ14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下滑块Ⅱ24与下夹手Ⅱ15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Ⅰ12与弹簧Ⅱ17为大小、形状和型号完全相同的弹簧。
所述孔Ⅰ26、孔Ⅲ28、孔Ⅳ29为圆孔,所述孔Ⅱ27为方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转盘8与电机9相连,利用电机9驱动转盘8转动,转盘8与长连杆11、短连杆7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转盘8带动长连杆11、短连杆7运动,电机9与背板5固定,长连杆11与下连杆Ⅰ21、下连杆Ⅱ23连接形成转动副,且长连杆11能带动下连杆Ⅰ21、下连杆Ⅱ23运动,下连杆Ⅰ21与下夹手Ⅰ14均与下滑块Ⅰ22进行配合,下连杆Ⅱ23与下夹手Ⅱ15均与下滑块Ⅱ24进行配合,下滑块Ⅰ22、下滑块Ⅱ24与下滑块座10配合,通过在滑移平面25上水平滑动带动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进行左右滑动,弹簧Ⅰ12固定在下夹手Ⅰ14与下夹手Ⅱ15间,配合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滑动时进行收缩运动,短连杆7与上连杆Ⅰ18、上连杆Ⅱ20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短连杆7带动上连杆Ⅰ18、上连杆Ⅱ20运动,上连杆Ⅰ18与上夹手Ⅰ3均与上滑块Ⅰ16配合,上连杆Ⅱ20与上夹手Ⅱ4均与上滑块Ⅱ19配合,上滑块Ⅰ16、上滑块Ⅱ19与上滑块座6配合,通过在滑移平面25上水平滑动带动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进行左右滑动,弹簧Ⅰ22固定在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间,配合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滑动时进行收缩运动,支撑板1通过孔Ⅱ27与支撑杆2配合,实现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代替人力,节约资源;
2、结构原理简单,方便加工;
3、结构设计合理,运行稳定;
4、可通过调节电机转速,改变机器人爬行速度,以适应各种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块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滑移机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下滑移机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1-支撑板、2-支撑杆、3-上夹手Ⅰ、4-上夹手Ⅱ、5-背板、6-上滑块座、7-短连杆、8-转盘、9-电机、10-下滑块座、11-长连杆、12-弹簧Ⅰ、13-底座、14-下夹手Ⅰ、15-下夹手Ⅱ、16-上滑块Ⅰ、17-弹簧Ⅱ、18-上连杆Ⅰ、19-上滑块Ⅱ、20-上连杆Ⅱ、21-下连杆Ⅰ、22-下滑块Ⅰ、23-下连杆Ⅱ、24-下滑块Ⅱ、25-滑移平面、26-孔Ⅰ、27-孔Ⅱ、28-孔Ⅲ、29-孔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6所示,一种爬杆机器人,包括支撑板1、支撑杆2、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背板5、上滑块座6、短连杆7、转盘8、电机9、下滑块座10、长连杆11、弹簧Ⅰ12、底座13、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上滑块Ⅰ16、弹簧Ⅱ17、上连杆Ⅰ18、上滑块Ⅱ19、上连杆Ⅱ20、下连杆Ⅰ21、下滑块Ⅰ22、下连杆Ⅱ23、下滑块Ⅱ24;
所述支撑板1通过背板5上的孔Ⅲ28与背板5连接,支撑杆2通过支撑板1前端的孔Ⅱ27与支撑板1配合,支撑杆2一端穿过孔Ⅱ27,支撑杆2另一端与底座13连接,滑块座分为上滑块座6、下滑块座10,上滑块座6位于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下方,下滑块座10位于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上方,滑块座通过滑块座上的孔Ⅰ26与背板5连接并实现紧固,上夹手Ⅰ3与上滑块Ⅰ16连接,上夹手Ⅱ4与上滑块Ⅱ19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连杆Ⅰ18连接,上滑块Ⅱ19与上连杆Ⅱ20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滑块Ⅱ19能在上滑块座6上的滑移平面25内平移滑动,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通过弹簧Ⅱ17连接,上连杆Ⅰ18、上连杆Ⅱ20分别与短连杆7连接,短连杆7与长连杆11连接,且与转盘8配合,并随转盘8转动,转盘8与电机9配合并能实现随其转动,电机9通过背板5上的孔Ⅳ29与背板5连接并进行紧固,长连杆11分别与下连杆Ⅰ21、下连杆Ⅱ23连接,下连杆Ⅰ21与下滑块Ⅰ22连接,下连杆Ⅱ23与下滑块Ⅱ24连接,下滑块Ⅰ22与下夹手Ⅰ14连接,下滑块Ⅱ24与下夹手Ⅱ15连接,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通过弹簧Ⅰ12连接,下滑块Ⅰ22、下滑块Ⅱ24能在下滑块座10上的滑移平面25内平移滑动。
所述上夹手Ⅰ3与上滑块Ⅰ16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上夹手Ⅱ4与上滑块Ⅱ19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连杆Ⅰ18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上滑块Ⅱ19与上连杆Ⅱ20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上连杆Ⅰ18、上连杆Ⅱ20分别与短连杆7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长连杆11分别与下连杆Ⅰ21、下连杆Ⅱ23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下连杆Ⅰ21与下滑块Ⅰ22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下连杆Ⅱ23与下滑块Ⅱ24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下滑块Ⅰ22与下夹手Ⅰ14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下滑块Ⅱ24与下夹手Ⅱ15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Ⅰ12与弹簧Ⅱ17为大小、形状和型号完全相同的弹簧。
所述孔Ⅰ26、孔Ⅲ28、孔Ⅳ29为圆孔,所述孔Ⅱ27为方孔。
实施例2:如图1-6所示,一种爬杆机器人,包括支撑板1、支撑杆2、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背板5、上滑块座6、短连杆7、转盘8、电机9、下滑块座10、长连杆11、弹簧Ⅰ12、底座13、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上滑块Ⅰ16、弹簧Ⅱ17、上连杆Ⅰ18、上滑块Ⅱ19、上连杆Ⅱ20、下连杆Ⅰ21、下滑块Ⅰ22、下连杆Ⅱ23、下滑块Ⅱ24;
所述支撑板1通过背板5上的孔Ⅲ28与背板5连接,支撑杆2通过支撑板1前端的孔Ⅱ27与支撑板1配合,支撑杆2一端穿过孔Ⅱ27,支撑杆2另一端与底座13连接,滑块座分为上滑块座6、下滑块座10,上滑块座6位于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下方,下滑块座10位于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上方,滑块座通过滑块座上的孔Ⅰ26与背板5连接并实现紧固,上夹手Ⅰ3与上滑块Ⅰ16连接,上夹手Ⅱ4与上滑块Ⅱ19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连杆Ⅰ18连接,上滑块Ⅱ19与上连杆Ⅱ20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滑块Ⅱ19能在上滑块座6上的滑移平面25内平移滑动,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通过弹簧Ⅱ17连接,上连杆Ⅰ18、上连杆Ⅱ20分别与短连杆7连接,短连杆7与长连杆11连接,且与转盘8配合,并随转盘8转动,转盘8与电机9配合并能实现随其转动,电机9通过背板5上的孔Ⅳ29与背板5连接并进行紧固,长连杆11分别与下连杆Ⅰ21、下连杆Ⅱ23连接,下连杆Ⅰ21与下滑块Ⅰ22连接,下连杆Ⅱ23与下滑块Ⅱ24连接,下滑块Ⅰ22与下夹手Ⅰ14连接,下滑块Ⅱ24与下夹手Ⅱ15连接,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通过弹簧Ⅰ12连接,下滑块Ⅰ22、下滑块Ⅱ24能在下滑块座10上的滑移平面25内平移滑动。
所述上夹手Ⅰ3与上滑块Ⅰ16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上夹手Ⅱ4与上滑块Ⅱ19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连杆Ⅰ18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上滑块Ⅱ19与上连杆Ⅱ20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上连杆Ⅰ18、上连杆Ⅱ20分别与短连杆7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长连杆11分别与下连杆Ⅰ21、下连杆Ⅱ23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下连杆Ⅰ21与下滑块Ⅰ22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下连杆Ⅱ23与下滑块Ⅱ24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下滑块Ⅰ22与下夹手Ⅰ14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下滑块Ⅱ24与下夹手Ⅱ15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Ⅰ12与弹簧Ⅱ17为大小、形状和型号完全相同的弹簧。
实施例3:如图1-6所示,一种爬杆机器人,包括支撑板1、支撑杆2、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背板5、上滑块座6、短连杆7、转盘8、电机9、下滑块座10、长连杆11、弹簧Ⅰ12、底座13、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上滑块Ⅰ16、弹簧Ⅱ17、上连杆Ⅰ18、上滑块Ⅱ19、上连杆Ⅱ20、下连杆Ⅰ21、下滑块Ⅰ22、下连杆Ⅱ23、下滑块Ⅱ24;
所述支撑板1通过背板5上的孔Ⅲ28与背板5连接,支撑杆2通过支撑板1前端的孔Ⅱ27与支撑板1配合,支撑杆2一端穿过孔Ⅱ27,支撑杆2另一端与底座13连接,滑块座分为上滑块座6、下滑块座10,上滑块座6位于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下方,下滑块座10位于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上方,滑块座通过滑块座上的孔Ⅰ26与背板5连接并实现紧固,上夹手Ⅰ3与上滑块Ⅰ16连接,上夹手Ⅱ4与上滑块Ⅱ19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连杆Ⅰ18连接,上滑块Ⅱ19与上连杆Ⅱ20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滑块Ⅱ19能在上滑块座6上的滑移平面25内平移滑动,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通过弹簧Ⅱ17连接,上连杆Ⅰ18、上连杆Ⅱ20分别与短连杆7连接,短连杆7与长连杆11连接,且与转盘8配合,并随转盘8转动,转盘8与电机9配合并能实现随其转动,电机9通过背板5上的孔Ⅳ29与背板5连接并进行紧固,长连杆11分别与下连杆Ⅰ21、下连杆Ⅱ23连接,下连杆Ⅰ21与下滑块Ⅰ22连接,下连杆Ⅱ23与下滑块Ⅱ24连接,下滑块Ⅰ22与下夹手Ⅰ14连接,下滑块Ⅱ24与下夹手Ⅱ15连接,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通过弹簧Ⅰ12连接,下滑块Ⅰ22、下滑块Ⅱ24能在下滑块座10上的滑移平面25内平移滑动。
所述上夹手Ⅰ3与上滑块Ⅰ16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上夹手Ⅱ4与上滑块Ⅱ19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连杆Ⅰ18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上滑块Ⅱ19与上连杆Ⅱ20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上连杆Ⅰ18、上连杆Ⅱ20分别与短连杆7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长连杆11分别与下连杆Ⅰ21、下连杆Ⅱ23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下连杆Ⅰ21与下滑块Ⅰ22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下连杆Ⅱ23与下滑块Ⅱ24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下滑块Ⅰ22与下夹手Ⅰ14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下滑块Ⅱ24与下夹手Ⅱ15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
所述孔Ⅰ26、孔Ⅲ28、孔Ⅳ29为圆孔,所述孔Ⅱ27为方孔。
实施例4:如图1-6所示,一种爬杆机器人,包括支撑板1、支撑杆2、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背板5、上滑块座6、短连杆7、转盘8、电机9、下滑块座10、长连杆11、弹簧Ⅰ12、底座13、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上滑块Ⅰ16、弹簧Ⅱ17、上连杆Ⅰ18、上滑块Ⅱ19、上连杆Ⅱ20、下连杆Ⅰ21、下滑块Ⅰ22、下连杆Ⅱ23、下滑块Ⅱ24;
所述支撑板1通过背板5上的孔Ⅲ28与背板5连接,支撑杆2通过支撑板1前端的孔Ⅱ27与支撑板1配合,支撑杆2一端穿过孔Ⅱ27,支撑杆2另一端与底座13连接,滑块座分为上滑块座6、下滑块座10,上滑块座6位于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下方,下滑块座10位于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上方,滑块座通过滑块座上的孔Ⅰ26与背板5连接并实现紧固,上夹手Ⅰ3与上滑块Ⅰ16连接,上夹手Ⅱ4与上滑块Ⅱ19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连杆Ⅰ18连接,上滑块Ⅱ19与上连杆Ⅱ20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滑块Ⅱ19能在上滑块座6上的滑移平面25内平移滑动,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通过弹簧Ⅱ17连接,上连杆Ⅰ18、上连杆Ⅱ20分别与短连杆7连接,短连杆7与长连杆11连接,且与转盘8配合,并随转盘8转动,转盘8与电机9配合并能实现随其转动,电机9通过背板5上的孔Ⅳ29与背板5连接并进行紧固,长连杆11分别与下连杆Ⅰ21、下连杆Ⅱ23连接,下连杆Ⅰ21与下滑块Ⅰ22连接,下连杆Ⅱ23与下滑块Ⅱ24连接,下滑块Ⅰ22与下夹手Ⅰ14连接,下滑块Ⅱ24与下夹手Ⅱ15连接,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通过弹簧Ⅰ12连接,下滑块Ⅰ22、下滑块Ⅱ24能在下滑块座10上的滑移平面25内平移滑动。
所述上夹手Ⅰ3与上滑块Ⅰ16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上夹手Ⅱ4与上滑块Ⅱ19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连杆Ⅰ18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上滑块Ⅱ19与上连杆Ⅱ20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上连杆Ⅰ18、上连杆Ⅱ20分别与短连杆7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长连杆11分别与下连杆Ⅰ21、下连杆Ⅱ23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下连杆Ⅰ21与下滑块Ⅰ22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下连杆Ⅱ23与下滑块Ⅱ24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下滑块Ⅰ22与下夹手Ⅰ14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下滑块Ⅱ24与下夹手Ⅱ15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
实施例5:如图1-6所示,一种爬杆机器人,包括支撑板1、支撑杆2、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背板5、上滑块座6、短连杆7、转盘8、电机9、下滑块座10、长连杆11、弹簧Ⅰ12、底座13、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上滑块Ⅰ16、弹簧Ⅱ17、上连杆Ⅰ18、上滑块Ⅱ19、上连杆Ⅱ20、下连杆Ⅰ21、下滑块Ⅰ22、下连杆Ⅱ23、下滑块Ⅱ24;
所述支撑板1通过背板5上的孔Ⅲ28与背板5连接,支撑杆2通过支撑板1前端的孔Ⅱ27与支撑板1配合,支撑杆2一端穿过孔Ⅱ27,支撑杆2另一端与底座13连接,滑块座分为上滑块座6、下滑块座10,上滑块座6位于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下方,下滑块座10位于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上方,滑块座通过滑块座上的孔Ⅰ26与背板5连接并实现紧固,上夹手Ⅰ3与上滑块Ⅰ16连接,上夹手Ⅱ4与上滑块Ⅱ19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连杆Ⅰ18连接,上滑块Ⅱ19与上连杆Ⅱ20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滑块Ⅱ19能在上滑块座6上的滑移平面25内平移滑动,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通过弹簧Ⅱ17连接,上连杆Ⅰ18、上连杆Ⅱ20分别与短连杆7连接,短连杆7与长连杆11连接,且与转盘8配合,并随转盘8转动,转盘8与电机9配合并能实现随其转动,电机9通过背板5上的孔Ⅳ29与背板5连接并进行紧固,长连杆11分别与下连杆Ⅰ21、下连杆Ⅱ23连接,下连杆Ⅰ21与下滑块Ⅰ22连接,下连杆Ⅱ23与下滑块Ⅱ24连接,下滑块Ⅰ22与下夹手Ⅰ14连接,下滑块Ⅱ24与下夹手Ⅱ15连接,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通过弹簧Ⅰ12连接,下滑块Ⅰ22、下滑块Ⅱ24能在下滑块座10上的滑移平面25内平移滑动。
所述弹簧Ⅰ12与弹簧Ⅱ17为大小、形状和型号完全相同的弹簧。
所述孔Ⅰ26、孔Ⅲ28、孔Ⅳ29为圆孔,所述孔Ⅱ27为方孔。
实施例6:如图1-6所示,一种爬杆机器人,包括支撑板1、支撑杆2、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背板5、上滑块座6、短连杆7、转盘8、电机9、下滑块座10、长连杆11、弹簧Ⅰ12、底座13、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上滑块Ⅰ16、弹簧Ⅱ17、上连杆Ⅰ18、上滑块Ⅱ19、上连杆Ⅱ20、下连杆Ⅰ21、下滑块Ⅰ22、下连杆Ⅱ23、下滑块Ⅱ24;
所述支撑板1通过背板5上的孔Ⅲ28与背板5连接,支撑杆2通过支撑板1前端的孔Ⅱ27与支撑板1配合,支撑杆2一端穿过孔Ⅱ27,支撑杆2另一端与底座13连接,滑块座分为上滑块座6、下滑块座10,上滑块座6位于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下方,下滑块座10位于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上方,滑块座通过滑块座上的孔Ⅰ26与背板5连接并实现紧固,上夹手Ⅰ3与上滑块Ⅰ16连接,上夹手Ⅱ4与上滑块Ⅱ19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连杆Ⅰ18连接,上滑块Ⅱ19与上连杆Ⅱ20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滑块Ⅱ19能在上滑块座6上的滑移平面25内平移滑动,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通过弹簧Ⅱ17连接,上连杆Ⅰ18、上连杆Ⅱ20分别与短连杆7连接,短连杆7与长连杆11连接,且与转盘8配合,并随转盘8转动,转盘8与电机9配合并能实现随其转动,电机9通过背板5上的孔Ⅳ29与背板5连接并进行紧固,长连杆11分别与下连杆Ⅰ21、下连杆Ⅱ23连接,下连杆Ⅰ21与下滑块Ⅰ22连接,下连杆Ⅱ23与下滑块Ⅱ24连接,下滑块Ⅰ22与下夹手Ⅰ14连接,下滑块Ⅱ24与下夹手Ⅱ15连接,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通过弹簧Ⅰ12连接,下滑块Ⅰ22、下滑块Ⅱ24能在下滑块座10上的滑移平面25内平移滑动。
所述孔Ⅰ26、孔Ⅲ28、孔Ⅳ29为圆孔,所述孔Ⅱ27为方孔。
实施例7:如图1-6所示,一种爬杆机器人,包括支撑板1、支撑杆2、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背板5、上滑块座6、短连杆7、转盘8、电机9、下滑块座10、长连杆11、弹簧Ⅰ12、底座13、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上滑块Ⅰ16、弹簧Ⅱ17、上连杆Ⅰ18、上滑块Ⅱ19、上连杆Ⅱ20、下连杆Ⅰ21、下滑块Ⅰ22、下连杆Ⅱ23、下滑块Ⅱ24;
所述支撑板1通过背板5上的孔Ⅲ28与背板5连接,支撑杆2通过支撑板1前端的孔Ⅱ27与支撑板1配合,支撑杆2一端穿过孔Ⅱ27,支撑杆2另一端与底座13连接,滑块座分为上滑块座6、下滑块座10,上滑块座6位于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下方,下滑块座10位于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上方,滑块座通过滑块座上的孔Ⅰ26与背板5连接并实现紧固,上夹手Ⅰ3与上滑块Ⅰ16连接,上夹手Ⅱ4与上滑块Ⅱ19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连杆Ⅰ18连接,上滑块Ⅱ19与上连杆Ⅱ20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滑块Ⅱ19能在上滑块座6上的滑移平面25内平移滑动,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通过弹簧Ⅱ17连接,上连杆Ⅰ18、上连杆Ⅱ20分别与短连杆7连接,短连杆7与长连杆11连接,且与转盘8配合,并随转盘8转动,转盘8与电机9配合并能实现随其转动,电机9通过背板5上的孔Ⅳ29与背板5连接并进行紧固,长连杆11分别与下连杆Ⅰ21、下连杆Ⅱ23连接,下连杆Ⅰ21与下滑块Ⅰ22连接,下连杆Ⅱ23与下滑块Ⅱ24连接,下滑块Ⅰ22与下夹手Ⅰ14连接,下滑块Ⅱ24与下夹手Ⅱ15连接,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通过弹簧Ⅰ12连接,下滑块Ⅰ22、下滑块Ⅱ24能在下滑块座10上的滑移平面25内平移滑动。
所述弹簧Ⅰ12与弹簧Ⅱ17为大小、形状和型号完全相同的弹簧。
实施例8:如图1-6所示,一种爬杆机器人,包括支撑板1、支撑杆2、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背板5、上滑块座6、短连杆7、转盘8、电机9、下滑块座10、长连杆11、弹簧Ⅰ12、底座13、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上滑块Ⅰ16、弹簧Ⅱ17、上连杆Ⅰ18、上滑块Ⅱ19、上连杆Ⅱ20、下连杆Ⅰ21、下滑块Ⅰ22、下连杆Ⅱ23、下滑块Ⅱ24;
所述支撑板1通过背板5上的孔Ⅲ28与背板5连接,支撑杆2通过支撑板1前端的孔Ⅱ27与支撑板1配合,支撑杆2一端穿过孔Ⅱ27,支撑杆2另一端与底座13连接,滑块座分为上滑块座6、下滑块座10,上滑块座6位于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下方,下滑块座10位于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上方,滑块座通过滑块座上的孔Ⅰ26与背板5连接并实现紧固,上夹手Ⅰ3与上滑块Ⅰ16连接,上夹手Ⅱ4与上滑块Ⅱ19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连杆Ⅰ18连接,上滑块Ⅱ19与上连杆Ⅱ20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滑块Ⅱ19能在上滑块座6上的滑移平面25内平移滑动,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通过弹簧Ⅱ17连接,上连杆Ⅰ18、上连杆Ⅱ20分别与短连杆7连接,短连杆7与长连杆11连接,且与转盘8配合,并随转盘8转动,转盘8与电机9配合并能实现随其转动,电机9通过背板5上的孔Ⅳ29与背板5连接并进行紧固,长连杆11分别与下连杆Ⅰ21、下连杆Ⅱ23连接,下连杆Ⅰ21与下滑块Ⅰ22连接,下连杆Ⅱ23与下滑块Ⅱ24连接,下滑块Ⅰ22与下夹手Ⅰ14连接,下滑块Ⅱ24与下夹手Ⅱ15连接,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通过弹簧Ⅰ12连接,下滑块Ⅰ22、下滑块Ⅱ24能在下滑块座10上的滑移平面25内平移滑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4)

1.一种爬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支撑杆(2)、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背板(5)、上滑块座(6)、短连杆(7)、转盘(8)、电机(9)、下滑块座(10)、长连杆(11)、弹簧Ⅰ(12)、底座(13)、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上滑块Ⅰ(16)、弹簧Ⅱ(17)、上连杆Ⅰ(18)、上滑块Ⅱ(19)、上连杆Ⅱ(20)、下连杆Ⅰ(21)、下滑块Ⅰ(22)、下连杆Ⅱ(23)、下滑块Ⅱ(24);
所述支撑板(1)通过背板(5)上的孔Ⅲ(28)与背板(5)连接,支撑杆(2)通过支撑板(1)前端的孔Ⅱ(27)与支撑板(1)配合,支撑杆(2)一端穿过孔Ⅱ(27),支撑杆(2)另一端与底座(13)连接,滑块座分为上滑块座(6)、下滑块座(10),上滑块座(6)位于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下方,下滑块座(10)位于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上方,滑块座通过滑块座上的孔Ⅰ(26)与背板(5)连接并实现紧固,上夹手Ⅰ(3)与上滑块Ⅰ(16)连接,上夹手Ⅱ(4)与上滑块Ⅱ(19)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连杆Ⅰ(18)连接,上滑块Ⅱ(19)与上连杆Ⅱ(20)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滑块Ⅱ(19)能在上滑块座(6)上的滑移平面(25)内平移滑动,上夹手Ⅰ(3)、上夹手Ⅱ(4)通过弹簧Ⅱ(17)连接,上连杆Ⅰ(18)、上连杆Ⅱ(20)分别与短连杆(7)连接,短连杆(7)与长连杆(11)连接,且与转盘(8)配合,并随转盘(8)转动,转盘(8)与电机(9)配合并能实现随其转动,电机(9)通过背板(5)上的孔Ⅳ(29)与背板(5)连接并进行紧固,长连杆(11)分别与下连杆Ⅰ(21)、下连杆Ⅱ(23)连接,下连杆Ⅰ(21)与下滑块Ⅰ(22)连接,下连杆Ⅱ(23)与下滑块Ⅱ(24)连接,下滑块Ⅰ(22)与下夹手Ⅰ(14)连接,下滑块Ⅱ(24)与下夹手Ⅱ(15)连接,下夹手Ⅰ(14)、下夹手Ⅱ(15)通过弹簧Ⅰ(12)连接,下滑块Ⅰ(22)、下滑块Ⅱ(24)能在下滑块座(10)上的滑移平面(25)内平移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手Ⅰ(3)与上滑块Ⅰ(16)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上夹手Ⅱ(4)与上滑块Ⅱ(19)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上滑块Ⅰ(16)与上连杆Ⅰ(18)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上滑块Ⅱ(19)与上连杆Ⅱ(20)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上连杆Ⅰ(18)、上连杆Ⅱ(20)分别与短连杆(7)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长连杆(11)分别与下连杆Ⅰ(21)、下连杆Ⅱ(23)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下连杆Ⅰ(21)与下滑块Ⅰ(22)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下连杆Ⅱ(23)与下滑块Ⅱ(24)活动连接形成转动副,下滑块Ⅰ(22)与下夹手Ⅰ(14)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下滑块Ⅱ(24)与下夹手Ⅱ(15)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爬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Ⅰ(12)与弹簧Ⅱ(17)为大小、形状和型号完全相同的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爬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孔Ⅰ(26)、孔Ⅲ(28)、孔Ⅳ(29)为圆孔,所述孔Ⅱ(27)为方孔。
CN201520834209.8U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爬杆机器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68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34209.8U CN205168687U (zh)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爬杆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34209.8U CN205168687U (zh)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爬杆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68687U true CN205168687U (zh) 2016-04-20

Family

ID=55732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3420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68687U (zh) 2015-10-27 2015-10-27 一种爬杆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68687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3213A (zh) * 2015-10-27 2016-01-20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爬杆机器人
CN106890452A (zh) * 2017-02-27 2017-06-27 深圳源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颠球及爬杆的多功能机器人
CN107769075A (zh) * 2017-11-09 2018-03-06 梁瑞城 一种电力自动爬杆送线装置
CN108086151A (zh) * 2017-12-21 2018-05-29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一种变径夹持装置
CN109602528A (zh) * 2019-01-29 2019-04-12 无锡市中医医院 一种正骨用多角度柔性仿生机械手
CN109823431A (zh) * 2019-01-04 2019-05-31 山东大学 一种用于水下管道的自适应装置
CN111661189A (zh) * 2020-06-10 2020-09-15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管道爬行机器人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3213A (zh) * 2015-10-27 2016-01-20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爬杆机器人
CN106890452A (zh) * 2017-02-27 2017-06-27 深圳源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颠球及爬杆的多功能机器人
CN107769075A (zh) * 2017-11-09 2018-03-06 梁瑞城 一种电力自动爬杆送线装置
CN108086151A (zh) * 2017-12-21 2018-05-29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一种变径夹持装置
CN108086151B (zh) * 2017-12-21 2023-09-08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一种变径夹持装置
CN109823431A (zh) * 2019-01-04 2019-05-31 山东大学 一种用于水下管道的自适应装置
CN109823431B (zh) * 2019-01-04 2020-06-30 山东大学 一种用于水下管道的自适应装置
CN109602528A (zh) * 2019-01-29 2019-04-12 无锡市中医医院 一种正骨用多角度柔性仿生机械手
CN111661189A (zh) * 2020-06-10 2020-09-15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管道爬行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68687U (zh) 一种爬杆机器人
CN105253213A (zh) 一种爬杆机器人
CN204361975U (zh) 一种高效太阳能电池板
CN208793923U (zh) 一种计算机托盘
CN204867538U (zh) 一种组合钻床夹具
CN201850744U (zh) 顶板打孔支架
CN205188317U (zh) 一种皮革切割装置
CN204280690U (zh) 一种无动力自动翻料装置
CN204783859U (zh) 可旋转的悬挂式小风扇
CN204529210U (zh) 一种小型升降台
CN209665356U (zh) 一种可快速定位安装的机器人第七轴
CN207524898U (zh) 一种建筑用智能支撑架
CN206033568U (zh) 光学玻璃切割装置
CN203173474U (zh) 送料分拣机构
CN203463902U (zh) 一种升降机构
CN205111578U (zh) 一种具有支撑结构的磨削装置
CN205184454U (zh) 一种玻璃倒角机
CN105275194A (zh) 一种电动升降马凳
CN205866581U (zh) 一种新型蔬菜汁液挤压装置
CN204079362U (zh) 一种用于服装生产的快速供料装置
CN204545447U (zh) 一种摆动刀架
CN203853768U (zh) 一种集装箱绑扎用花蓝螺丝装配设备
CN204524149U (zh) 一种自动喂料拉钉机
CN202712113U (zh) 高压钠灯装头机工位头
CN204552058U (zh) 一种多功能建筑安装吊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

Termination date: 2017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