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68424U - 安全汽车车体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安全汽车车体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68424U
CN205168424U CN201520935635.0U CN201520935635U CN205168424U CN 205168424 U CN205168424 U CN 205168424U CN 201520935635 U CN201520935635 U CN 201520935635U CN 205168424 U CN205168424 U CN 2051684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safety
car body
gas generator
vehicle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3563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航
付翠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3563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684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684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684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汽车车体及汽车。该安全汽车车体包括:在所述安全汽车车体内设置的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气体发生器,其在车辆碰撞时触发以喷射气体;安全气囊,其设置于所述前排座椅背面,并通过接收由所述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而展开;触发器,其设置于所述安全汽车车体内,用于触发所述气体发生器为所述安全气囊充气。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汽车受到撞击时保护后排乘员安全,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安全汽车车体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汽车车体及汽车,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保护后排乘员安全的安全气囊的安全汽车车体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安全性逐渐被消费者所认知,人们对汽车安全意识也在提高,安全气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
在汽车发生碰撞后,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成为保护乘员的核心部件,前排乘员安全气囊已经发展成熟,对前排乘员已全方位保护,但对后排乘员的保护还有一些缺陷,如对后排乘的员膝部伤害,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汽车车体及汽车,用于在汽车受到撞击时保护后排乘员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安全汽车车体,包括:
在所述安全汽车车体内设置的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
气体发生器,其在车辆碰撞时触发以喷射气体;
安全气囊,其设置于所述前排座椅背面,并通过接收由所述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而展开;
触发器,其设置于所述安全汽车车体内,用于触发所述气体发生器为所述安全气囊充气。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气囊的设置高度位于所述后排座椅的椅面上方0-10cm。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气囊充气后与车体内顶部气囊形成0-20mm的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气囊通过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前排座椅背面,所述安装支架通过螺栓紧固在所述前排座椅骨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发生器与触发器通过线束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发生器设置于所述安全气囊内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扩散器,所述扩散器设置在所述气体发生器和所述安全气囊之间。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安全汽车车体。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同时在汽车受到撞击时能够有效保护后排乘员,使其避免受到二次伤害,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有安全气囊的前排座椅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安全气囊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安全气囊充气后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前排座椅
20-安全气囊
30-气体发生器
40-触发器
50-安装支架
51-螺栓
60-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有安全气囊的前排座椅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安全气囊及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安全气囊充气后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汽车车体,包括:在所述安全汽车车体内设置的前排座椅10和后排座椅;气体发生器30,其在车辆碰撞时触发以喷射气体;安全气囊20,其设置于所述前排座椅10背面,并通过接收由所述气体发生器30产生的气体而展开;触发器40,其设置于所述安全汽车车体内,用于触发所述气体发生器30为所述安全气囊20充气。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同时在汽车受到撞击时能够有效保护后排乘员,使其避免受到二次伤害,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中,该安全气囊20由能够膨胀的柔韧材质形成,折叠多次后收纳于安全气囊套中。所述安全气囊充气膨胀时,安全气囊套能够根据膨胀力裂开,从而使安全气囊能够展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安全气囊20由尼龙布制成,内表面敷有树脂。安全气囊20的容量约50-90升,做安全气囊20外表面附有干粉,以防安全气囊20粘着在一起。为了防止气体泄漏,安全气囊20内层涂有密封橡胶;同时安全气囊20设有安全阀,当充气过量或囊内压力超过设定值时会自动泄放部分气体,避免将乘员挤压受伤。通常安全气囊20中所用的气体是氮气。
为了更有效的保护后排乘客的安全,避免二次碰撞的发生,所述安全气囊20的设置高度优选位于所述后排乘员膝部位置附近,例如可设置于后排座椅的椅面上方0-10cm,以使安全气囊20充气后对后排乘员的膝部及以上位置形成有效保护。
优选地,上述安全气囊20充气后与车体内顶部气囊形成0-20mm的间隙,以避免对顶部气囊形成干扰,进一步提高了车体的安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安全气囊20通过安装支架50设置于所述前排座椅10背面,所述安装支架50通过螺栓51紧固在所述前排座椅骨架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气体发生器30设置于所述安全气囊20内部,并通过线束60与触发器40相连。气体发生器30通常呈圆柱形状,安全气囊20以折叠状态围绕气体发生器30封装。
在一些装置中,还包括扩散器,扩散器用于调整从气体发生器30喷射出的气流,其通常布置在气体发生器30和安全气囊20之间。
对于气体发生器30,存在两种类型:气体发生器催化剂密封式,以及高压气体密封式,在该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任一种类型。气体发生器30中设置点火设备和固态燃料。此外,对于气体发生器30的点火,存在电子点火式和机械点火式,并且可以使用任一种。该实施例使用电子点火式充气装置。电子点火式气体发生器30装备有点火设备(未示出)。点火设备的触发由触发器40控制。触发器40通常为安全气囊ECU,布置在例如安全气囊20的下方或靠近其下方的位置。
车辆遭受碰撞时,如果由安全气囊传感器检测出(或由预防碰撞传感器预测出)碰撞力大于预设值,则触发器40触发气体发生器30,从而使预定的电流供给到点火设备,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气体,使得气体发生器30在瞬间产生大量气体,气体从形成在气体发生器30的外周壁部中的多个气体喷射孔喷射出。喷射出的气体在经过扩散器的调整后流入到安全气囊20中。结果,安全气囊20成为如图3所示的膨胀状态。充气后的安全气囊20位于后排座椅的椅面上方0-10cm,与车体内顶部气囊形成0-20mm的间隙,以有效对后排乘员的膝部以上位置进行保护,同时避免对车体内顶部气囊造成干扰。
尽管在该实施例中,气体发生器30以插入状态布置在安全气囊20内部,但这并不是限制性的。只要使气体发生器30喷射出的气体流入安全气囊20,任何结构都是可行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安全汽车车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由于在前排座椅10背部设置了上述安全气囊20,使得车辆在撞击时后排乘员得到了有效保护,避免受到二次撞击,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安全汽车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安全汽车车体内设置的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
气体发生器,其在车辆碰撞时触发以喷射气体;
安全气囊,其设置于所述前排座椅背面,并通过接收由所述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而展开;
触发器,其设置于所述安全汽车车体内,用于触发所述气体发生器为所述安全气囊充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汽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的设置高度位于所述后排座椅的椅面上方0-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汽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充气后与车体内顶部气囊形成0-20mm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汽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气囊通过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前排座椅背面,所述安装支架通过螺栓紧固在所述前排座椅骨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汽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与触发器通过线束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汽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设置于所述安全气囊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汽车车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散器,所述扩散器设置在所述气体发生器和所述安全气囊之间。
8.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安全汽车车体。
CN201520935635.0U 2015-11-20 2015-11-20 安全汽车车体及汽车 Active CN2051684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5635.0U CN205168424U (zh) 2015-11-20 2015-11-20 安全汽车车体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35635.0U CN205168424U (zh) 2015-11-20 2015-11-20 安全汽车车体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68424U true CN205168424U (zh) 2016-04-20

Family

ID=55732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35635.0U Active CN205168424U (zh) 2015-11-20 2015-11-20 安全汽车车体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684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23483B2 (en) Bumper airbag and system
EP1358091B1 (en) Bumper airbag and system
EP1652740B1 (en) Outwardly deploying air bag system
KR102216133B1 (ko) 차량의 동승석 에어백
WO1997023367A9 (en) Inflatable seat belt system
AU2002236760A1 (en) Bumper airbag and system
US9205802B1 (en) Hybrid inflator device for a passive restraint air bag system
US6802526B2 (en) Inflatable restraint module
KR102310283B1 (ko) 차량의 커튼 에어백 장치
KR20140124231A (ko) 에어백 모듈의 승객 목 상해 방지장치
KR101542851B1 (ko) 차량의 에어백
CN203305952U (zh) 侧面帘式安全气囊
CN205168424U (zh) 安全汽车车体及汽车
US9975518B2 (en) Airbag
WO2019073826A1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KR20030032885A (ko) 자동차 안전에 사용되는 측면 에어백 팽창용 하이브리드가스 발생기 유닛
US20120187668A1 (en) Inflato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inflators for safe transport and use with inflatable airbag cushions
CN109693636A (zh) 汽车车体及汽车
KR20150054573A (ko) 차량용 에어백
KR100751297B1 (ko) 자동차용 에어백 쿠션
KR101594772B1 (ko) 에어백장치
WO2000069690A1 (en) Side impact inflator assembly with external gas cooling
KR101372547B1 (ko) 커튼에어백
US20030085558A1 (en) Micro airbag safety system
KR100651645B1 (ko) 차량의 커튼 에어백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