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66377U - 一种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66377U
CN205166377U CN201520925771.1U CN201520925771U CN205166377U CN 205166377 U CN205166377 U CN 205166377U CN 201520925771 U CN201520925771 U CN 201520925771U CN 205166377 U CN205166377 U CN 2051663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ap
base
screw
diaphragm
axis displa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2577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涛
覃雪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yi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yi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yi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yi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2577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663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663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6637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行业监控摄像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通过底座输送组件和底座抓取组件完成底座的输送和移位,并通过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和活动片组立组件完成活动片的移位,以及活动片与底座的组立;通过镜头盖分向抓取组件、镜头盖输送组件和镜头盖贴膜合盖组件相互配合,完成对镜头盖进行分向、输送、贴膜及与底座合盖配合;通过螺钉排序送切组件对螺钉进行排序输送,并通过螺钉锁附组立组件完成合盖后的底座和镜头盖的锁附固定;通过底座贴膜出料组件实现组立后IR-CUT组件的底座贴膜、夹取和移位,还能够对贴好膜的最终成品进行出料;本实用新型能够可靠地完成IR-CUT组件的组立,其自动化程度高,也大大提高了装置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行业监控摄像头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特别涉及一种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中国安防产业在建设平安城市的目标下,实现了连续高成长,中国安防产值连续5年保持15%以上的增速,安防产品从标清走向高清,从模拟走向数字,从手动走向智能。IR-CUT双滤光片切换器则是高清摄像头内的核心组件,在白天的光线充分时,红外截止滤光片工作,CCD还原出真实彩色。当夜间光线不足时,红外截止/吸收滤光片自动移开,全透光谱滤光片开始工作,使CCD充分利用到所有光线,从而大大提高了低照性能。
现有针对IR-CUT组件的组立都是以人工手动作业为主或以简单治具来辅助作业,其效率较低,Cpk值漂移,并会存在工序之间的衔接搬运等非增值工序。随着安防行业的发展及安防产品品质需求的提升,过多依赖员工的人海手动作业的企业也面临着很多现实的困难,如无法保证产品品质、人力成本增加、过多依赖熟手员工以及增加员工的技能培训等,这样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推行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用于生产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首要选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能够可靠地完成IR-CUT组件的组立,其自动化程度高,也大大提高了装置的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包括基台、主体工作台、底座输送组件、底座抓取组件、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活动片组立组件、镜头盖分向抓取组件、镜头盖输送组件、镜头盖贴膜合盖组件、螺钉排序送切组件、螺钉锁附组立组件和底座贴膜出料组件;
所述主体工作台包括工位转盘、底座治具和安装盘,其中安装盘固定在基台上,工位转盘设置在安装盘的下方;所述工位转盘能够转动,其上沿周向设置有安装治具,所述安装治具上加工有盛放底座的安装工位;
所述底座输送组件设置在基台上并位于主体工作台的一侧,用于对底座进行输送;
所述底座抓取组件设置在安装盘上,用于抓取底座输送组件上的底座并放置在安装治具的安装工位内;
所述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也设置在基台上并位于主体工作台的一侧,用于抓取活动片并移位至工位转盘上方,与对应的底座配合;
所述活动片组立组件用于对活动片和底座进行组立,其设置在安装盘上并与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镜头盖分向抓取组件设置在基台上并位于主体工作台的一侧,用于对镜头盖进行分向;
所述镜头盖输送组件用于对分向后的镜头盖进行输送,其设置在基台上并位于镜头盖分向抓取组件和主体工作台之间;
所述镜头盖贴膜合盖组件设置在镜头盖输送组件的一侧,用于对分向后的镜头盖进行贴膜,并将其移位至与工位转盘上的底座进行合盖配合;
所述螺钉排序送切组件设置在基台上并位于主体工作台的一侧,用于对螺钉进行排序并输送螺钉;
所述螺钉锁附组立组件设置在基台上并位于螺钉排序送切组件和主体工作台之间,用于锁附螺钉即完成合盖后的镜头盖和底座之间的固定,得到组立后IR-CUT组件;
所述底座贴膜出料组件设置在基台上并位于主体工作台的一侧,用于对组立后IR-CUT组件的底座进行贴膜,得到最终成品并对其进行出料。
所述底座输送组件包括底座输送带、底座光钎、底座定位块、底座固定架,其中底座固定架安装在基台上,底座固定架上设置有用于输送底座的底座输送带,底座输送带通过电机进行驱动;底座固定架上并沿底座输送方向的末端依次设置有底座定位块和底座光纤,所述底座定位块与工位转盘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底座抓取组件包括底座Z轴移位气缸、底座手指夹、底座Y轴移位气缸、底座抓取架、连接块,其中底座抓取架安装在安装盘上,底座抓取架上安装有底座Y轴移位气缸;底座Z轴移位气缸通过连接块安装在底座Y轴移位气缸,并连接有底座手指夹;所述底座手指夹位于工位转盘的上方,并与底座定位块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包括活动片Y轴移位马达、活动片旋转气缸、活动片Z轴移位气缸、活动片手指夹、活动片X轴移位马达、活动片吸塑盒、活动片抓取移位架;
所述活动片抓取移位架安装在基台上,其下端设置有活动片吸塑盒,所述活动片吸塑盒内盛放有活动片并连接活动片X轴移位马达;其上端安装有活动片Y轴移位马达,活动片旋转气缸安装在连接活动片Y轴移位马达上;所述活动片Z轴移位气缸上安装有活动片手指夹,两者整体安装在活动片旋转气缸上,所述活动片手指夹位于活动片吸塑盒上方;
所述活动片组立组件包括摇臂旋转定位块、定位弹针、弹针气缸、组立架、滑台、定位杆、手指气缸,其中组立架安装在安装盘上,弹针气缸通过滑台安装在组立架上,弹针气缸上安装有进行定位的定位弹针;所述手指气缸也安装在组立架上,手指气缸上对称安装两个摇臂旋转定位块;所述摇臂旋转定位块的底端垂直安装有与工位转盘位置相对应的定位杆;
所述组立架上并位于两个摇臂旋转定位块的侧面还分别安装有组立定位板,用于对活动片进行X方向定位及对底座进行Z方向定位。
所述镜头盖分向抓取组件包括镜头盖Y轴移位气缸、镜头盖Z轴移位气缸、镜头盖旋转气缸、镜头盖手指夹、镜头盖定位块、镜头盖安装架和镜头盖震盘;
所述镜头盖安装架安装在基台上,其上端安装有镜头盖Y轴移位气缸,镜头盖Z轴移位气缸安装在镜头盖Y轴移位气缸上;镜头盖Z轴移位气缸上安装有镜头盖旋转气缸,镜头盖旋转气缸上安装用于夹取镜头盖的镜头盖手指夹;镜头盖定位块安装在镜头盖安装架上,并位于镜头盖手指夹下方;所述镜头盖定位块与镜头盖震盘相连通;
所述镜头盖定位块上还设置有镜头盖检测光纤,用于检测镜头盖上的槽口方向。
所述镜头盖输送组件包括镜头盖X轴移位气缸、镜头盖料架、镜头盖定位治具、镜头盖定位推尺、镜头盖到位光纤、镜头盖推块、镜头盖输送架;
所述镜头盖输送架安装在基台上,镜头盖输送架上端安装有用于盛放分向后的镜头盖的镜头盖料架;所述镜头盖输送架的一端安装有镜头盖X轴移位气缸,镜头盖X轴移位气缸连接镜头盖推块;所述镜头盖推块位于镜头盖料架上,用于对分向的镜头盖进行推动;镜头盖输送架的另一端安装有对分向的镜头盖进行定位的镜头盖定位治具;所述镜头盖定位治具相邻的两侧面上分别安装有镜头盖定位推尺和镜头盖到位光纤;
所述镜头盖到位光纤用于检测分向后的镜头盖是否到达镜头盖定位治具上,所述镜头盖定位推尺用于推动镜头盖定位治具上分向后的镜头盖。
所述镜头盖贴膜合盖组件包括卷装圆膜、步进电机、圆膜分离刀、圆膜吸块、圆膜Y轴移位气缸、贴圆膜Z轴移位气缸、合盖Z轴移位气缸、圆膜镜头盖手指夹、合盖Y轴移位气缸、合盖架、圆膜固定架、圆膜主动轴、圆膜从动轴、圆膜上导向轮组、圆膜下导向轮组;
所述圆膜固定架安装在基台上,圆膜主动轴和圆膜从动轴由上至下平行安装在圆膜固定架的侧面上;所述步进电机安装在圆膜固定架的另一侧面上,并连接圆膜主动轴;所述圆膜分离刀也水平安装在圆膜固定架的侧面上,在圆膜固定架的侧面上并位于圆膜分离刀的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圆膜上导向轮组和圆膜下导向轮组;所述圆膜上导向轮组和圆膜从动轴之间还设置有张紧轮,所述张紧轮通过导轨滑块安装在圆膜固定架上;所述卷装圆膜安装在圆膜从动轴上,其端部绕过张紧轮后,依次穿过圆膜上导向轮组,绕过圆膜分离刀后再依次穿过圆膜下导向轮组,并缠绕在圆膜主动轴上;
所述合盖架也安装在基台上并位于镜头盖输送组件和圆膜固定架之间,圆膜Y轴移位气缸和合盖Y轴移位气缸分别安装在合盖架的上端;贴膜Z轴移位气缸安装在圆膜Y轴移位气缸上,合盖Z轴移位气缸安装在盒盖Y轴移位气缸上;所述贴膜Z轴移位气缸上安装圆膜吸块,所述合盖Z轴移位气缸上安装圆膜镜头盖手指夹;
所述圆膜固定架的侧面并位于圆膜分离刀上方还设置有圆膜感应块,用于感应经过圆膜分离刀的卷装圆膜上是否有圆保护膜。
所述螺钉排序送切组件包括螺钉震盘、螺钉切料气缸、螺钉切料块、螺钉排序送切架、螺钉送料块、螺钉滑道;
所述螺钉震盘和螺钉排序送切架均安装在基台上,螺钉排序送切架上安装有螺钉滑道,螺钉滑道上平行加工有与螺钉震盘内侧连通的螺钉料槽;所述螺钉切料气缸也安装在螺钉排序送切架上,并连接有螺钉切料块,所述螺钉切料块的侧面加工有与螺钉大小匹配的切料口,所述切料口的位置与螺钉料槽的位置不相对应,通过切料口将螺钉送入下一道工序;
所述螺钉排序送切架上并位于螺钉切料块的下方还安装有螺钉送料块,用于将螺钉送入下一道工序内;所述螺钉送料块上端形成台阶面,其顶面加工有与螺钉料槽位置相对应且相连通的滑槽,台阶面上加工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螺钉切料块的切料口下方;所述螺钉切料块上还设置有螺钉光纤,用于检测螺钉送料块的滑槽端部是否有螺钉;所述螺钉送料块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与其通孔相连通的螺钉吹气管。
所述螺钉滑道的上方还设置有螺钉刷子,用于对螺钉料槽内的螺钉进行排序;所述螺钉刷子通过螺钉刷连接块安装在螺钉排序送切架,并通过螺钉排序气缸进行驱动,其运动方向与螺钉的输送方向垂直。
所述螺钉锁附组立组件包括电批、夹持头Z轴移位气缸、电批万向轴系、电批Z轴移位气缸、螺钉夹持头、螺钉输出管道、螺钉锁附架;
所述螺钉锁附架安装在基台上,夹持头Z轴移位气缸和电批Z轴移位气缸均安装在螺钉锁附架的侧面上;电批Z轴移位气缸连接用于输出扭力信号的电批,夹持头Z轴移位气缸连接螺钉夹持头;所述螺钉夹持头位于电批下方及工位转盘上方,并通过电批万向轴系与电批连接;
所述螺钉夹持头加工有螺钉入口,并通过螺钉输出管道与螺钉送料块上的通孔相连通;所述螺钉夹持头采用左弹性夹和右弹性夹通过弹簧连接。
所述底座贴膜出料组件包括出料Z轴移位气缸、出料手指夹、贴方膜Z轴移位气缸、贴方膜X轴移位气缸、出料步进电机、方膜分离刀、卷装方膜、方膜步进电机、出料Y轴移位电机、方膜固定架、方膜从动轴、方膜主动轴、方膜上导向轮组、方膜下导向轮组、出料架;
所述出料架安装在基台上,出料架的上端安装有通过出料Y轴移位电机驱动的皮带带轮;出料Z轴移位气缸安装在皮带上,并连接有出料手指夹;所述出料手指夹位于工作转盘的上方,用于夹取组立后IR-CUT组件;
所述方膜固定架也安装在基台上,其侧面由上至下安装有方膜主动轴和方膜从动轴,方膜步进电机安装在方膜固定架的另一侧面上并连接方膜主动轴;方膜分离刀也水平安装在方膜固定架的侧面上,在方膜固定架的侧面上并位于方膜分离刀两侧还安装有方膜上导向轮组和方膜下导向轮组,卷装方膜安装在方膜从动轴上,其端部依次穿过方膜下导向轮组,绕过方膜分离刀后再依次穿过方膜上导向轮组,并缠绕在方膜主动轴上;
所述出料架的侧面上还设置有方膜吸盘,所述方膜吸盘位于方膜分离刀和出料手指夹下方,并通过贴方膜Z轴移位气缸和贴方膜X轴移位气缸进行驱动;
所述方膜固定架的侧面并位于方膜分离刀的一侧还设置有方膜感应块,用于感应经过方膜分离刀的卷装方膜上是否有方保护膜;
所述方膜分离刀下方并位于方膜吸盘的一侧还水平设置有用于盛放最终成品的出料吸塑盒,其通过出料步进电机进行驱动。
所述组立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坏品进行输出的坏品输出组件,所述坏品包括底座与活动片安装不到位、以及底座与镜头盖合盖锁附不到位的产品;
所述坏品输出组件包括顶升块、坏品推块、坏品收集盒、坏品推动气缸、顶升气缸;所述坏品推动气缸安装在安装盘上,并连接有坏品推块,所述坏品推块位于工位转盘上方;所述顶升气缸安装在外部的基台上,并连接与坏品推块位置相对应的顶升块,顶升块位于工位转盘下方;所述坏品收集盒设置在外部的基台上,其位于顶升气缸的一侧并与坏品推块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坏品输出组件通过坏品检测器和螺钉排序送切组件检测坏品,所述坏品检测器也安装在安装盘上;
所述组立装置还包括底座除尘组件,其安装在活动片抓取移位架的侧面并位于工作转盘的上方,用于在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将活动片移位至对应的底座上方之前,对底座进行吹气除尘;所述底座除尘组件通过离子风枪座安装在活动片抓取移位架的侧面,离子风枪座上垂直安装有离子风枪,离子风枪位于工位转盘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底座输送组件和底座抓取组件能够可靠地完成底座的输送和移位,并通过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和活动片组立组件能够可靠地完成活动片的移位,以及活动片与底座的组立;
通过镜头盖分向抓取组件、镜头盖输送组件和镜头盖贴膜合盖组件相互配合,完成对镜头盖进行分向、输送、贴膜及与底座合盖配合;
通过螺钉排序送切组件对螺钉进行排序输送,并通过螺钉锁附组立组件完成合盖后的底座和镜头盖的锁附固定;此外,螺钉锁附组立组件还能检测出坏品,即合盖后的底座和镜头盖之间是否锁附到位,方法可靠,也更直接有效;
通过底座贴膜出料组件实现组立后IR-CUT组件的底座贴膜、夹取和移位,还能够对贴好膜的最终成品进行出料;此外,还通过坏品输出组件对坏品进行自动输出,能够减少工位衔接及搬运等非增值工序,当检测到坏品后,则后续工序就不需要进行,也能节约资源,其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可靠;
即本实用新型通过各个组件的配合能够可靠地完成IR-CUT组件的组立,整体结构简单、功能可靠也易于实现,各个工序之间的连续性强,其可操作性也好,生产效率也大幅提高,从而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并能节省场地空间,减少工位衔接及搬运等非增值工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体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座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座抓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底座除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活动片组立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活动片组立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镜头盖分向抓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镜头盖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镜头盖分向抓取组件和镜头盖输送组件的位置关系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镜头盖贴膜合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螺钉排序送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螺钉锁附组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螺钉排序送切组件和螺钉锁附组立组件的位置关系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底座贴膜出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底座贴膜出料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坏品输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IR-CUT组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基台、1-主体工作台、2-底座输送组件、3-底座抓取组件、4-底座除尘组件、5-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6-活动片组立组件、7-镜头盖分向抓取组件、8-镜头盖输送组件、9-镜头盖贴膜合盖组件、10-螺钉排序送切组件、11-螺钉锁附组立组件、12-底座贴膜出料组件、13-坏品输出组件、15-工位转盘、16-底座治具、18-安装盘、19-减重孔、110-凸轮分割器、21-底座输送带、22-底座、23-底座光钎、24-底座定位块、25-底座固定架、31-底座Z轴移位气缸、32-底座手指夹、33-底座Y轴移位气缸、34-底座抓取架、35-连接块、41-离子风枪座、42-离子风枪、51-活动片Y轴移位马达、52-活动片旋转气缸、53-活动片Z轴移位气缸、54-活动片手指夹、55-活动片X轴移位马达、56-活动片吸塑盒、57-活动片抓取移位架、61-摇臂旋转定位块、62-定位弹针、63-弹针气缸、64-组立架、65-组立定位板、66-滑台、67-定位杆、68-手指气缸、71-镜头盖Y轴移位气缸、72-镜头盖Z轴移位气缸、73-镜头盖旋转气缸、74-镜头盖手指夹、75-镜头盖定位块、76-镜头盖安装架、77-镜头盖、81-镜头盖X轴移位气缸、82-镜头盖料架、83-镜头盖定位治具、84-镜头盖定位推尺、85-镜头盖到位光纤、86-镜头盖推块、87-镜头盖输送架、91-卷装圆膜、92-步进电机、94-圆膜分离刀、96-圆膜吸块、97-圆膜Y轴移位气缸、98-贴圆膜Z轴移位气缸、99-合盖Z轴移位气缸、910-圆膜镜头盖手指夹、911-合盖Y轴移位气缸、912-合盖架、913-圆膜固定架、914-圆膜主动轴、915-圆膜从动轴、916-圆膜上导向轮组、918-圆膜下导向轮组、101-螺钉震盘、104-螺钉切料块、105-螺钉切料气缸、106-螺钉排序送切架、109-螺钉送料块、1010-螺钉滑道、111-电批、112-夹持头Z轴移位气缸、113-电批万向轴系、114-电批Z轴移位气缸、116-螺钉夹持头、115-螺钉输出管道、117-螺钉吹气管、118-螺钉锁附架、121-出料Z轴移位气缸、122-出料手指夹、124-贴方膜Z轴移位气缸、125-贴方膜X轴移位气缸、126-出料步进电机、127-方膜分离刀、128-方膜感应块、129-卷装方膜、1210-方膜步进电机、1211-出料Y轴移位电机、1213-方膜固定架、1214-方膜从动轴、1215-方膜主动轴、1216-方膜上导向轮组、1217-方膜下导向轮组、1218-出料架、1219-方膜吸盘、131-顶升块、132-坏品、133-坏品推块、134-坏品收集盒、135-坏品推动气缸、136-顶升气缸、137-坏品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该IR-CUT组件(参阅图19所示)包括活动片、镜头盖、上保护膜、紧固螺钉、下保护膜和底座,其中镜头盖和底座两者通过紧固螺钉进行固连,两者之间设置有活动片,镜头盖上设置有上保护膜(即圆保护膜),底座上设置有下保护膜(即方保护膜)。
所述组立装置包括基台100、主体工作台1、底座输送组件2、底座抓取组件3、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5、活动片组立组件6、镜头盖分向抓取组件7、镜头盖输送组件8、镜头盖贴膜合盖组件9、螺钉排序送切组件10、螺钉锁附组立组件11和底座贴膜出料组件12。
如附图2所示,所述主体工作台1包括工位转盘15、底座治具16和安装盘18,其中安装盘18固定在基台100上,工位转盘15平行设置在安装盘18的下方且直径大于安装盘18,这样可以给工位转盘15留有安装空间。所述工位转盘15上沿周向设置有安装治具16,安装治具16上加工有盛放底座22的安装工位。所述工位转盘15能够带动安装治具16转动,这样方便实现不同加工工序之间的切换。
上述中,安装治具16的数量及其上安装工位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加或减少,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并保证工作的可靠性及可行性,共设置有12个安装治具16,每个安装治具16上共加工两个安装工位,这样可以保证不同安装工位的一致性。
上述中,工位转盘15上沿周向还均匀分布有减重孔19,可以减轻主体工作台1的重量。
上述中,工位转盘15采用凸轮分割器110进行驱动,可以保证工位转盘15的转动精度。
如附图3所示,所述底座输送组件2设置在基台100上并位于主体工作台1的一侧,用于对底座22进行输送。其包括底座输送带21、底座光钎23、底座定位块24、底座固定架25,其中底座固定架25安装在基台100,底座固定架25上设置有用于输送底座22的底座输送带21,底座输送带21通过电机进行驱动实现传送。底座固定架25上并沿底座22输送方向的末端依次设置有底座定位块24和底座光纤23,所述底座定位块24与工位转盘15的位置相对应。
当底座光纤23检测到底座22被输送至底座定位块24上时,则表示底座22输送到位,底座输送带21停止工作,等待下一个动作。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底座定位块24上可放置两个底座22。底座22通过人工依次排放在底座输送带21上。整个底座输送组件2的结构简单、输送可靠且输送精度高。
如附图4所示,所述底座抓取组件3设置在安装盘18上,用于将底座22从底座输送组件2上抓取并放置在安装治具16的安装工位内,即将底座22从底座定位块24上抓取并放置在底座治具16的安装工位内。其包括底座Z轴移位气缸31、底座手指夹32、底座Y轴移位气缸33、底座抓取架34、连接块35,其中底座抓取架34安装在安装盘18上,底座抓取架34上安装有底座Y轴移位气缸33,底座Y轴移位气缸33上设置有连接块35。连接块35上安装底座Z轴移位气缸31,底座Z轴移位气缸31连接底座手指夹32。所述底座手指夹32与底座定位块24的位置相对应。
上述中,通过底座Y轴移位气缸33和底座Z轴移位气缸31的作用,带动底座手指夹32沿Y轴和Z轴方向移动,底座手指夹32位于工位转盘15的上方,用于将底座22从底座定位块24上抓取并放入底座治具16的安装工位内。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底座手指夹32可以同时抓取两个底座22。整个底座抓取组件3的结构简单、抓取可靠,通过各个气缸的配合保证重复性抓取的精度。
如附图5所示,所述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5也设置在基台100上并位于主体工作台1的一侧,用于抓取活动片58并将活动片58移位至工位转盘15上方,与对应的底座22配合。其包括活动片Y轴移位马达51、活动片旋转气缸52、活动片Z轴移位气缸53、活动片手指夹54、活动片X轴移位马达55、活动片吸塑盒56、活动片抓取移位架57。
所述活动片抓取移位架57安装在基台100上,活动片抓取移位架57的下端设置有活动片吸塑盒56,活动片吸塑盒56内盛放有活动片58并连接活动片X轴移位马达55,即通过活动片X轴移位马达55驱动实现其X轴方向的移动,这样可以方便从活动片吸塑盒56的一端依次顺序地抓取活动片58。活动片抓取移位架57的上端安装有活动片Y轴移位马达51,活动片旋转气缸52通过安装块连接活动片Y轴移位马达51,即活动片旋转气缸52能够实现Y轴方向的移动。活动片Z轴移位气缸53上安装有活动片手指夹54,两者整体安装在活动片旋转气缸52上。活动片手指夹54位于活动片吸塑盒56上方,用于夹取活动片吸塑盒56内的活动片58,并在活动片Y轴移位马达51、活动片旋转气缸52和活动片Z轴移位气缸53的作用下,可以沿Y轴、Z轴方向移动及旋转运动。整个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5通过各个气缸的配合,保证其抓取移位可靠性及精度,结构简单切易于实现。
如附图7和图8所示,所述活动片组立组件6用于对活动片58和底座22进行组立,其安装在安装盘18上并与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5的位置相对应。其包括摇臂旋转定位块61、定位弹针62、弹针气缸63、组立架64、组立定位板65、滑台66、定位杆67、手指气缸68,其中组立架64安装在安装盘18上,弹针气缸63通过滑台66安装在组立架64上,弹针气缸63上安装有对活动片58和底座22进行定位的定位弹针62,通过滑台66作用使得定位弹针62能够实现Y方向移动。手指气缸68也安装在组立架64上,手指气缸68上对称安装两个摇臂旋转定位块61。所述摇臂旋转定位块61的底端垂直安装有定位杆67,并与工位转盘15即待安装的底座22位置相对应。组立架64上并位于两个摇臂旋转定位块61的侧面分别安装有组立定位板65,用于对活动片58进行X方向定位及对底座22进行Z方向定位,这样方便使两者上的定位孔位置相对应。整个活动片组立组件6能够保证其重复性精度,能够精确组立活动片58和底座22,结构简单且方便操作。
上述中,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5抓取活动片58至工位转盘15的底座22上方,即位于第一位置处。在两块组立定位板65的作用下,活动片58和底座22的侧面位置相对齐。在手指气缸68的作用下,摇臂旋转定位块61能够实现Z方向旋转运动,通过两根定位杆67的作用将底座22上的摇臂居中。这时,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5继续运动至第二位置处,底座22上的摇臂插入活动片58中部的安装槽内,即活动片58完全达到其待安装位置处,这时活动片58与底座22的定位孔位置也相对应。弹针气缸63工作,带动定位弹针62沿Y方向运动,作用在活动片58与底座22的定位孔上,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5松开活动片58并回到初始状态,从而可靠地将两者组立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5和活动片组立组件6共采用两组依次设置,这样可以同时安装两组活动片58与底座22,从而提高整个装置的工作效率。
上述中,所述活动片抓取移位架57的侧面还安装有底座除尘组件4,所述底座除尘组件4位于工作转盘15的上方,用于在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5将活动片58移位至对应的底座22上方之前,对底座22进行吹气除尘。如附图6所示,所述底座除尘组件4通过离子风枪座41安装在活动片抓取移位架57的侧面,离子风枪座41上垂直安装有离子风枪42,离子风枪42位于工位转盘15的上方。
如附图9所示,所述镜头盖分向抓取组件7安装在基台100上并位于主体工作台1的一侧,用于对镜头盖77进行分向,使其位于合适位置便于后续与底座22进行安装。其包括镜头盖Y轴移位气缸71、镜头盖Z轴移位气缸72、镜头盖旋转气缸73、镜头盖手指夹74、镜头盖定位块75、镜头盖安装架76、镜头盖77,其中镜头盖安装架76安装在基台100上,其上端安装有镜头盖Y轴移位气缸71,镜头盖Z轴移位气缸72通过连接板与镜头盖Y轴移位气缸71连接。镜头盖Z轴移位气缸72上安装有镜头盖旋转气缸73,镜头盖旋转气缸73上安装镜头盖手指夹74,用于夹取镜头盖77。镜头盖定位块75安装在镜头盖安装架76上,并位于镜头盖手指夹74下方。所述镜头盖定位块75通过输送通道与镜头盖震盘78(参阅图1所示)相连通。
所述镜头盖定位块75上还设置有与镜头盖77位置相对应的镜头盖检测光纤(图上未显示),通过检测镜头盖77上的槽口方向,来判断其是否需要进行分向。
上述中,镜头盖77通过镜头盖震盘78被输送至镜头盖定位块75上,通过镜头盖检测光纤检测到与镜头盖77上的槽口位置相对应,则表示镜头盖77的位置合适,说明镜头盖77不需要换向。当两者位置不相对应时,则需要对镜头盖77进行换向。通过镜头盖Y轴移位气缸71和镜头盖Z轴移位气缸72工作,带动镜头盖手指夹74沿Y轴和Z轴方向移动,使镜头盖手指夹74夹取镜头盖定位块75上的镜头盖77,这时镜头盖旋转气缸73工作,带动镜头盖手指夹74及镜头盖77旋转,使镜头盖77旋转至合适方向。整个镜头盖分向抓取组件7的结构简单、功能可靠,通过对镜头盖77进行分向后,方便后续的安装,保证了工序之间的连续性。
如附图10和11所示,所述镜头盖输送组件8用于对分向后的镜头盖77进行输送,其设置在基台100上并位于镜头盖分向抓取组件7和主体工作台1之间。其包括镜头盖X轴移位气缸81、镜头盖料架82、镜头盖定位治具83、镜头盖定位推尺84、镜头盖到位光纤85、镜头盖推块86、镜头盖输送架87,其中镜头盖输送架87安装在基台100上,镜头盖输送架87上端水平安装有用于盛放分向后的镜头盖77的镜头盖料架82。镜头盖输送架87的一端安装有镜头盖X轴移位气缸81,镜头盖X轴移位气缸81连接镜头盖推块86。所述镜头盖推块86位于镜头盖料架82上,用于对分向的镜头盖77进行推动。镜头盖输送架87的另一端安装有对分向的镜头盖77进行定位的镜头盖定位治具83,镜头盖定位治具83相邻的两侧面上分别安装有镜头盖定位推尺84和镜头盖到位光纤85。
上述中,镜头盖分向抓取组件7对镜头盖77进行分向后,镜头盖手指夹74继续移位将分向后的镜头盖77依次放置在镜头盖料架82上。镜头盖X轴移位气缸81工作,通过镜头盖推块86推动分向后的镜头盖77往镜头盖定位治具83方向运动。当镜头盖到位光纤85检测到分向后的镜头盖77到达镜头盖定位治具83上时,镜头盖X轴移位气缸81停止工作,镜头盖定位推尺84向前推动镜头盖定位治具83上分向后的镜头盖77,并等待下一道工序。镜头盖定位推尺84的推动方向与镜头盖推块86的推动方向垂直。所述镜头盖输送组件8能够可靠地对分向后的镜头盖77进行输送,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如附图12所示,所述镜头盖贴膜合盖组件9设置在基台100上并位于镜头盖输送组件8的一侧,用于对分向后的镜头盖77进行贴膜,并将其移位至与工位转盘15上的底座22进行合盖配合。其包括卷装圆膜91、步进电机92、圆膜分离刀94、圆膜吸块96、圆膜Y轴移位气缸97、贴圆膜Z轴移位气缸98、合盖Z轴移位气缸99、圆膜镜头盖手指夹910、合盖Y轴移位气缸911、合盖架912、圆膜固定架913、圆膜主动轴914、圆膜从动轴915、圆膜上导向轮组916、圆膜下导向轮组918。
所述圆膜固定架913安装在基台100上并位于镜头盖输送组件8的一侧,圆膜主动轴914和圆膜从动轴915由上至下平行安装在圆膜固定架913的侧面上,圆膜从动轴915位于圆膜主动轴914上方。步进电机92安装在圆膜固定架913的另一侧面上,并连接圆膜主动轴914即提供驱动动力。圆膜分离刀94也水平安装在圆膜固定架913的侧面上,用于分离圆保护膜95(上保护膜)和底材。圆膜固定架913的侧面上并位于圆膜分离刀94的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圆膜上导向轮组916和圆膜下导向轮组918,卷装圆膜91安装在圆膜从动轴915上,其端部依次穿过圆膜上导向轮组916,绕过圆膜分离刀94后再依次穿过圆膜下导向轮组918,并缠绕在圆膜主动轴914上。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导向的可靠性,两个导向轮组分别采用两个导向轮对卷装圆膜91进行导向作用。
上述中,圆膜上导向轮组916和圆膜从动轴915之间还设置有张紧轮917,所述张紧轮917通过导轨滑块安装在圆膜固定架913上。卷装圆膜91的端部先绕过张紧轮917后,再依次穿过圆膜上导向轮组916,这样可以保证卷装圆膜91一直处于拉伸张紧状态,便于将其上的圆保护膜95吸起来。
上述中,圆膜固定架913的侧面并位于圆膜分离刀94上方还设置有圆膜感应块93,用于感应经过圆膜分离刀94的卷装圆膜91上是否有圆保护膜95,这样便于可靠进行后续地吸膜和贴膜工序,从而保证工序之间的连续性。
所述合盖架912也安装在基台100上并位于镜头盖输送组件8和圆膜固定架913之间,圆膜Y轴移位气缸97和合盖Y轴移位气缸911分别安装在合盖架912的上端。贴膜Z轴移位气缸98安装在圆膜Y轴移位气缸97上,合盖Z轴移位气缸99安装在合盖Y轴移位气缸911上。贴膜Z轴移位气缸98上安装圆膜吸块96,用于吸圆保护膜95并将其贴在镜头盖77上。合盖Z轴移位气缸99上安装圆膜镜头盖手指夹910,用于夹取贴好保护膜95的镜头盖77并将其移位至组立好且带有活动片58的底座22上。
所述圆膜吸块96和圆膜镜头盖手指夹910位于镜头盖定位治具83的上方,并与圆膜分离刀94的位置相对应,圆膜镜头盖手指夹910位于工作转盘15的上方。
上述贴膜合盖的工作过程如下:
步进电机92工作,带动圆膜主动轴914转动,即圆膜从动轴915也跟着转动,开始释放卷装圆膜91。在圆膜上导向轮组916、张紧轮917和圆膜下导向轮组918的作用下处于拉伸张紧状态,并在经过圆膜分离刀94时,其上的圆保护膜95和底材相分离。这时,圆膜Y轴移位气缸97和贴膜Z轴移位气缸98工作,带动圆膜吸块96沿Y轴和Z轴方向运动,并移动至圆保护膜95上方将其吸起来后,圆膜吸块96继续沿Y轴和Z轴方向运动,将圆保护膜95贴在镜头盖定位治具83上的镜头盖77上后,并回到初始位置。
当镜头盖77贴好圆保护膜95后,合盖Z轴移位气缸99和合盖Y轴移位气缸911开始工作,带动圆膜镜头盖手指夹910沿Y轴和Z轴方向运动,将镜头盖定位治具83上贴好保护膜95的镜头盖77夹取,并将其移动至工作转盘15上组立好的底座22上。
上述中,由于镜头盖77已经过检测并进行分向,因此将其移位至组立好的底座22上时,两者的配合方向是合适的,避免了不必要的工序并保证了工序之间的连续性。整个镜头盖贴膜合盖组件9能够精确实现保护膜与底材相分离,并通过各个气缸的配合作用,能够可靠完成对镜头盖77进行贴膜、移位及与底座22配合,其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且易于实现。
如附图13所示,所述螺钉排序送切组件10安装在基台100上并位于主体工作台1的一侧,用于对螺钉进行排序并输送螺钉。由于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对两组合盖后的底座22和镜头盖77进行锁附安装,因此采用两组螺钉排序送切组件10平行设置。其包括螺钉震盘101、螺钉切料气缸105、螺钉切料块104、螺钉排序送切架106、螺钉送料块109、螺钉滑道1010。
所述螺钉震盘101和螺钉排序送切架106均安装在基台100上,螺钉排序送切架106上安装有螺钉滑道1010,螺钉滑道1010上平行加工有与螺钉震盘101内侧连通的螺钉料槽103,用于输送螺钉震盘101内的螺钉。本实施例中,合盖后的底座22和镜头盖77之间需要通过三颗螺钉固定,因此平行加工有三道螺钉料槽103。螺钉切料气缸105也安装在螺钉排序送切架106上,并连接有螺钉切料块104,所述螺钉切料块104的侧面加工有与螺钉大小匹配的切料口,切料口的位置与螺钉料槽103的位置不相对应。
所述螺钉排序送切架106上并位于螺钉切料块104的下方还安装有螺钉送料块109,用于将螺钉送入下一道工序内。所述螺钉送料块109上端形成台阶面,其顶面加工有与螺钉料槽103位置相对应且相连通的滑槽,台阶面上加工有通孔,其位于螺钉切料块104的切料口下方。
上述中,所述螺钉切料块104上还设置有螺钉光纤,用于检测螺钉送料块109的滑槽端部是否有螺钉,便于进行切料动作。
上述中,所述螺钉滑道1010的上方还设置有螺钉刷子102,用于对螺钉料槽103内的螺钉进行排序,并将螺钉料槽103内多余重叠的螺钉刷掉。所述螺钉刷子102通过螺钉刷连接块108安装在螺钉排序送切架106,并通过螺钉排序气缸107进行驱动实现水平运动,即螺钉刷子102依次经过螺钉滑道1010上的三道螺钉料槽103。
上述螺钉排序送切过程如下:
螺钉震盘101不停震动,将其内的螺钉送入螺钉滑道1010的螺钉料槽103内。当螺钉料槽103内的螺钉发生堆叠时,则螺钉排序气缸107工作,带动螺钉刷子102运动对螺钉进行排序。螺钉沿着螺钉料槽103向前运动,并进入螺钉送料块109的滑槽内。当螺钉光纤检测到螺钉送料块109滑槽的端部有螺钉时,螺钉继续向前运动,这时螺钉切料气缸105工作带动螺钉切料块104运动,通过螺钉切料块104上切料口的作用,使滑槽端部的螺钉掉入螺钉送料块109的通孔内。
如附图14和15所示,所述螺钉锁附组立组件11安装在基台100上并位于螺钉排序送切组件10和主体工作台1之间,用于锁附螺钉即完成镜头盖77和底座22的固定。其包括电批111、夹持头Z轴移位气缸112、电批万向轴系113、电批Z轴移位气缸114、螺钉夹持头116、螺钉输出管道115、螺钉吹气管117、螺钉锁附架118。
所述螺钉锁附架118安装在基台100上,夹持头Z轴移位气缸112和电批Z轴移位气缸114均安装在螺钉锁附架118的侧面上。电批Z轴移位气缸114连接用于输出扭力信号的电批111,夹持头Z轴移位气缸112连接螺钉夹持头116。所述螺钉夹持头116位于电批111下方及工位转盘15上方,并通过电批万向轴系113与电批111连接。
所述螺钉夹持头116上加工有三个螺钉入口,所述螺钉入口通过螺钉输出管道115与螺钉送料块109上的通孔相连通。所述螺钉夹持头116采用左弹性夹119和右弹性夹120通过弹簧连接,这样方便等工位转盘15上合盖后的底座和镜头盖转动到位后,螺钉再将两者顶开并掉入安装孔内。
上述中,螺钉送料块109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与其通孔相连通的螺钉吹气管117,用于吹气使螺钉能够可靠地掉入螺钉夹持头116的螺钉入口内。
上述锁附组立的过程如下:
在螺钉吹气管117的吹气作用下,螺钉从螺钉送料块109的通孔经过螺钉输出管道115,并掉入螺钉夹持头116的螺钉入口内,与电批万向轴系113端部的电批头位置相对应。这时,夹持头Z轴移位气缸112工作,使螺钉夹持头116沿Z轴方向移动且其底部与镜头盖77上部平面保持合适距离。同时电批111开始旋转工作并通过电批万向轴系113带动电批头转动,电批Z轴移位气缸114工作,电批111工作和电批Z轴移位气缸114工作后动力作用在螺钉上,使螺钉旋转并带动螺钉沿Z轴方向移动,螺钉挤压在左弹性夹119和右弹性夹120使两者的端部张开,并紧紧锁附在镜头盖77和底座22的安装孔上,完成两者的安装。
上述中,由于可以同时锁附三颗螺钉,采用电批111输出扭力调节更方便,电批111与螺钉夹持头116之间采用三套电批万向轴系113连接,这样可以调节螺钉的位置防止相互间产生干涉。三颗螺钉同时完成锁附,这样可以保证其一致性。此外,电批111还连接外部的控制系统,通过其输出的扭力信号,可以检测螺钉夹持头116内有无螺钉、螺钉是否锁附到指定位置及判断有无组立滑牙现象,相比传统的通过感应检测,其更直接有效也更可靠。
如附图16和17所示,所述底座贴膜出料组件12设置在基台100并位于主体工作台1的一侧,用于对组立后IR-CUT组件的底座进行贴膜,并对最终成品进行出料。其包括出料Z轴移位气缸121、出料手指夹122、贴方膜Z轴移位气缸124、贴方膜X轴移位气缸125、出料步进电机126、方膜分离刀127、方膜感应块128、卷装方膜129、方膜步进电机1210、出料Y轴移位电机1211、出料吸塑盒1212、方膜固定架1213、方膜从动轴1214、方膜主动轴1215、方膜上导向轮组1216、方膜下导向轮组1217、出料架1218。
所述出料架1218安装在基台100上,出料架1218的上端安装皮带带轮,皮带带轮通过出料Y轴移位电机1211进行驱动。出料Z轴移位气缸121安装在皮带上,即能够实现Y方向的移动,并连接有出料手指夹122。所述出料手指夹122位于工作转盘15的上方,并用于夹取锁附组立后IR-CUT组件。
所述方膜固定架1213也安装在基台100上,其侧面由上至下平行安装有方膜主动轴1215和方膜从动轴1214,方膜步进电机1210安装在方膜固定架1213的另一侧面上并连接方膜主动轴1215。方膜分离刀127也水平安装在方膜固定架1213的侧面上,用于分离方保护膜和底材。方膜固定架1213的侧面上并位于方膜分离刀127两侧还安装有方膜上导向轮组1216和方膜下导向轮组1217,卷装方膜129安装在方膜从动轴1214上,其端部依次穿过方膜下导向轮组1217,绕过方膜分离刀127后再依次穿过方膜上导向轮组1216,并缠绕在方膜主动轴1215上。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导向的可靠性,两者分别采用两个导向轮对卷装方膜进行导向作用。
上述中,方膜固定架1213的侧面并位于方膜分离刀127的一侧还设置有方膜感应块128,用于感应经过方膜分离刀127的卷装方膜129上是否有方保护膜,这样便于可靠进行后续地吸膜和贴膜工序。
所述出料架1218的侧面上还设置有方膜吸盘1219,用于吸方保护膜并将其贴在组立后IR-CUT组件的底座上。所述方膜吸盘1219位于方膜分离刀127和出料手指夹122下方,并通过贴方膜Z轴移位气缸124和贴方膜X轴移位气缸125进行驱动,能够实现Z轴和X轴方向的运动。
所述方膜分离刀127下方并位于方膜吸盘1219的一侧还设置有出料吸塑盒1212,用于盛放贴好膜的IR-CUT组件,其通过出料步进电机126进行驱动,能够实现X方向移动。
上述底座贴膜出料的工作过程如下:
方膜步进电机1210工作,带动方膜主动轴1215转动,即方膜从动轴1214也跟着转动,开始释放卷装方膜129。在方膜上导向轮组1216和方膜下导向轮组1217的作用下处于拉伸张紧状态,并在经过方膜分离刀127时,卷装方膜129上的方保护膜和底材相分离。
当方膜感应块128感应到有方保护膜时,出料Y轴移位电机1211和Z轴移位气缸121工作,带动出料手指夹122运动并夹取主体工作台1上锁附组立好的IR-CUT组件,并将其移动至方膜吸盘1219的正上方。贴方膜Z轴移位气缸124和贴方膜X轴移位气缸125工作,带动方膜吸盘1219移动,将卷装方膜129上的方保护膜吸起并贴在锁附组立好IR-CUT组件的底座上。出料步进电机126工作调整出料吸塑盒1212的位置,出料手指夹122继续移动并将最终成品放置在出料吸塑盒1212内,即贴好膜的IR-CUT组件。
上述中,通过各个气缸配合能够可靠地完成组立后IR-CUT组件中底座的贴膜工序,方保护膜和底材也能精确地进行分离,其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且易于实现。此外,出料吸塑盒1212通过步进电机调整其位置,这样方便出料手指夹122将贴好膜的IR-CUT组件从一端至另一端依次有序放入出料吸塑盒1212内,其方便可靠。
如附图18所示,所述组立装置还包括坏品输出组件13,用于将坏品输出,所述坏品包括底座与活动片安装不到位、及底座与镜头盖合盖锁附不到位的产品。其包括顶升块131、坏品推块133、坏品收集盒134、坏品推动气缸135、顶升气缸136、坏品检测器137(如图2)。
所述坏品推动气缸135安装在安装盘18上,并连接有坏品推块133,所述坏品推块133位于工位转盘15上方。所述顶升气缸136安装在基台100上,并连接与坏品推块133位置相对应的顶升块131,顶升块131位于工位转盘15下方。所述坏品收集盒134也安装在外部的基台上,位于顶升气缸136的一侧并与坏品推块133的位置相对应,通过坏品推块133的作用于将工位治具16上的坏品132推入坏品收集盒134内。
所述坏品检测器137也安装在工位转盘15上,当坏品检测器137检测到坏品132即活动片58与底座22安装不到位时,或者螺钉排序送切组件11检测到底座22和镜头盖77锁附不到位时,则待工作转盘15带动坏品132转动至顶升块131正上方,顶升气缸136工作,带动顶升块131穿过工位转盘15将底座治具16内的坏品132顶起。这时,坏品推动气缸135工作,将被顶起的坏品132推入顶升气缸136坏品收集盒134内。
上述中,通过坏品输出组件13能够提前将坏品132即安装不到位的产品输出,则后续工序就可以停止不需要进行,这样可以节约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其操作方便、简单、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工作过程如下:
(1)底座输送组件2工作,通过底座输送带21作用将底座22输送至底座定位块24后,则停止工作。主体工作台1上的工位转盘15转动,带动其上的底座治具16旋转。当底座治具16转动到与底座定位块24位置即与底座22的位置相对应时,则停止。
(2)底座抓取组件3工作,通过底座手指夹32移动,将底座定位块24上的底座22夹取,并继续移动放置在底座治具16的安装工位内。工位转盘15继续转动,使得带有底座22的底座治具16转动到与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5的位置相对应处,则停止。
(3)底座除尘组件的离子风枪42工作,对底座22进行吹气除尘。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5开始工作,通过活动片手指夹54移位,将活动片58从活动片吸塑盒56中抓取,并继续移位至对应底座22上的端部,则停止。
(4)活动片组立组件6工作,摇臂旋转定位块61旋转带动两根定位杆67运动将底座22上的摇臂居中。这时活动片手指夹54继续移位,使活动片58完全至于底座22上,摇臂也位于活动片58中部的安装槽内,并在组立定位板65的作用下,活动片58和底座22上的定位孔位置也相对应,则活动片手指夹54松开活动片58并回到初始状态。
(5)弹针气缸63工作,带动定位弹针62沿Y方向运动,作用在活动片58与底座22的定位孔上,即将两者可靠地组立在一起。
(6)镜头盖77在镜头盖震盘78内排序,并被输送至镜头盖分向抓取组件7的镜头盖定位块75上,通过镜头盖检测光纤检测其槽口方向,并对其进行分向,保证其槽口方向的一致性。
(7)对镜头盖77进行分向后,镜头盖分向抓取组件7继续工作,将其抓取并放置在镜头盖输送组件8的镜头盖料架82。
(8)镜头盖输送组件8的镜头盖X轴移位气缸81工作,通过镜头盖推块86输送镜头盖77至镜头盖定位治具83上,并通过镜头盖定位推尺84向镜头盖贴膜合盖组件9方向推动两个镜头盖,这样便于后续进行贴膜。
(9)镜头盖贴膜合盖组件9工作,对分向后的镜头盖77进行贴膜。同时工位转盘15转动,带动底座22转动至与镜头盖贴膜合盖组件9位置相对应处。镜头盖贴膜合盖组件9将贴好膜的镜头盖77移位至与底座22进行合盖配合,得到合盖后的镜头盖77与底座22。
(10)工位转盘15带动其上合盖后的底座22和镜头盖77转动至与螺钉锁附组立组件11的位置相对应处,即两者的安装孔位于螺钉夹持头116的正下方。
(11)螺钉排序送切组件10工作,将螺钉由螺钉震盘101,依次经过螺钉料槽103、螺钉送料块109的滑槽,并通过螺钉切料块104上切料口的作用,由其通孔掉入螺钉输出管道115。
(12)螺钉经过螺钉输出管道115后,作用在螺钉夹持头116的左弹性夹119和右弹性夹120上,顶开两者的端部并与合盖后的底座22和镜头盖77上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
(13)螺钉锁附组立组件11的电批111旋转工作,输出扭力通过电批万向轴系113带动电批头转动,使螺钉紧紧地锁附在合盖后底座22和镜头盖77上,即可靠地完成两者的固定安装。
(14)工位转盘15带动其上锁附组立后的IR-CUT组件转动至与底座贴膜出料组件12的位置相对应处,通过底座贴膜出料组件12对其底座进行贴膜得到最终成品,并将最终成品进行出料。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台(100)、主体工作台(1)、底座输送组件(2)、底座抓取组件(3)、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5)、活动片组立组件(6)、镜头盖分向抓取组件(7)、镜头盖输送组件(8)、镜头盖贴膜合盖组件(9)、螺钉排序送切组件(10)、螺钉锁附组立组件(11)和底座贴膜出料组件(12);
所述主体工作台(1)包括工位转盘(15)、底座治具(16)和安装盘(18),其中安装盘(18)固定在基台(100)上,工位转盘(15)设置在安装盘(18)的下方;所述工位转盘(15)能够转动,其上沿周向设置有安装治具(16),所述安装治具(16)上加工有盛放底座(22)的安装工位;
所述底座输送组件(2)设置在基台(100)上并位于主体工作台(1)的一侧,用于对底座(22)进行输送;
所述底座抓取组件(3)设置在安装盘(18)上,用于抓取底座输送组件(2)上的底座(22)并放置在安装治具(16)的安装工位内;
所述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5)也设置在基台(100)上并位于主体工作台(1)的一侧,用于抓取活动片(58)并移位至工位转盘(15)上方,与对应的底座(22)配合;
所述活动片组立组件(6)用于对活动片(58)和底座(22)进行组立,其设置在安装盘(18)上并与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5)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镜头盖分向抓取组件(7)设置在基台(100)上并位于主体工作台(1)的一侧,用于对镜头盖(77)进行分向;
所述镜头盖输送组件(8)用于对分向后的镜头盖(77)进行输送,其设置在基台(100)上并位于镜头盖分向抓取组件(7)和主体工作台(1)之间;
所述镜头盖贴膜合盖组件(9)设置在镜头盖输送组件(8)的一侧,用于对分向后的镜头盖(77)进行贴膜,并将其移位至与工位转盘(15)上的底座(22)进行合盖配合;
所述螺钉排序送切组件(10)设置在基台(100)上并位于主体工作台(1)的一侧,用于对螺钉进行排序并输送螺钉;
所述螺钉锁附组立组件(11)设置在基台(100)上并位于螺钉排序送切组件(10)和主体工作台(1)之间,用于锁附螺钉即完成合盖后的镜头盖(77)和底座(22)之间的固定,得到组立后IR-CUT组件;
所述底座贴膜出料组件(12)设置在基台(100)上并位于主体工作台(1)的一侧,用于对组立后IR-CUT组件的底座进行贴膜,得到最终成品并对其进行出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输送组件(2)包括底座输送带(21)、底座光钎(23)、底座定位块(24)、底座固定架(25),其中底座固定架(25)安装在基台(100)上,底座固定架(25)上设置有用于输送底座(22)的底座输送带(21),底座输送带(21)通过电机进行驱动;底座固定架(25)上并沿底座(22)输送方向的末端依次设置有底座定位块(24)和底座光纤(23),所述底座定位块(24)与工位转盘(15)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底座抓取组件(3)包括底座Z轴移位气缸(31)、底座手指夹(32)、底座Y轴移位气缸(33)、底座抓取架(34)、连接块(35),其中底座抓取架(34)安装在安装盘(18)上,底座抓取架(34)上安装有底座Y轴移位气缸(33);底座Z轴移位气缸(31)通过连接块(35)安装在底座Y轴移位气缸(33),并连接有底座手指夹(32);所述底座手指夹(32)位于工位转盘(15)的上方,并与底座定位块(24)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5)包括活动片Y轴移位马达(51)、活动片旋转气缸(52)、活动片Z轴移位气缸(53)、活动片手指夹(54)、活动片X轴移位马达(55)、活动片吸塑盒(56)、活动片抓取移位架(57);
所述活动片抓取移位架(57)安装在基台(100)上,其下端设置有活动片吸塑盒(56),所述活动片吸塑盒(56)内盛放有活动片(58)并连接活动片X轴移位马达(55);其上端安装有活动片Y轴移位马达(51),活动片旋转气缸(52)安装在连接活动片Y轴移位马达(51)上;所述活动片Z轴移位气缸(53)上安装有活动片手指夹(54),两者整体安装在活动片旋转气缸(52)上,所述活动片手指夹(54)位于活动片吸塑盒(56)上方;
所述活动片组立组件(6)包括摇臂旋转定位块(61)、定位弹针(62)、弹针气缸(63)、组立架(64)、滑台(66)、定位杆(67)、手指气缸(68),其中组立架(64)安装在安装盘(18)上,弹针气缸(63)通过滑台(66)安装在组立架(64)上,弹针气缸(63)上安装有进行定位的定位弹针(62);所述手指气缸(68)也安装在组立架(64)上,手指气缸(68)上对称安装两个摇臂旋转定位块(61);所述摇臂旋转定位块(61)的底端垂直安装有与工位转盘(15)位置相对应的定位杆(67);
所述组立架(64)上并位于两个摇臂旋转定位块(61)的侧面还分别安装有组立定位板(65),用于对活动片(58)进行X方向定位及对底座(22)进行Z方向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盖分向抓取组件(7)包括镜头盖Y轴移位气缸(71)、镜头盖Z轴移位气缸(72)、镜头盖旋转气缸(73)、镜头盖手指夹(74)、镜头盖定位块(75)、镜头盖安装架(76)和镜头盖震盘(78);
所述镜头盖安装架(76)安装在基台(100)上,其上端安装有镜头盖Y轴移位气缸(71),镜头盖Z轴移位气缸(72)安装在镜头盖Y轴移位气缸(71)上;镜头盖Z轴移位气缸(72)上安装有镜头盖旋转气缸(73),镜头盖旋转气缸(73)上安装用于夹取镜头盖(77)的镜头盖手指夹(74);镜头盖定位块(75)安装在镜头盖安装架(76)上,并位于镜头盖手指夹(74)下方;所述镜头盖定位块(75)与镜头盖震盘(78)相连通;
所述镜头盖定位块(75)上还设置有镜头盖检测光纤,用于检测镜头盖(77)上的槽口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盖输送组件(8)包括镜头盖X轴移位气缸(81)、镜头盖料架(82)、镜头盖定位治具(83)、镜头盖定位推尺(84)、镜头盖到位光纤(85)、镜头盖推块(86)、镜头盖输送架(87);
所述镜头盖输送架(87)安装在基台(100)上,镜头盖输送架(87)上端安装有用于盛放分向后的镜头盖(77)的镜头盖料架(82);所述镜头盖输送架(87)的一端安装有镜头盖X轴移位气缸(81),镜头盖X轴移位气缸(81)连接镜头盖推块(86);所述镜头盖推块(86)位于镜头盖料架(82)上,用于对分向的镜头盖(77)进行推动;镜头盖输送架(87)的另一端安装有对分向的镜头盖(77)进行定位的镜头盖定位治具(83);所述镜头盖定位治具(83)相邻的两侧面上分别安装有镜头盖定位推尺(84)和镜头盖到位光纤(85);
所述镜头盖到位光纤(85)用于检测分向后的镜头盖(77)是否到达镜头盖定位治具(83)上,所述镜头盖定位推尺(84)用于推动镜头盖定位治具(83)上分向后的镜头盖(7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盖贴膜合盖组件(9)包括卷装圆膜(91)、步进电机(92)、圆膜分离刀(94)、圆膜吸块(96)、圆膜Y轴移位气缸(97)、贴圆膜Z轴移位气缸(98)、合盖Z轴移位气缸(99)、圆膜镜头盖手指夹(910)、合盖Y轴移位气缸(911)、合盖架(912)、圆膜固定架(913)、圆膜主动轴(914)、圆膜从动轴(915)、圆膜上导向轮组(916)、圆膜下导向轮组(918);
所述圆膜固定架(913)安装在基台(100)上,圆膜主动轴(914)和圆膜从动轴(915)由上至下平行安装在圆膜固定架(913)的侧面上;所述步进电机(92)安装在圆膜固定架(913)的另一侧面上,并连接圆膜主动轴(914);所述圆膜分离刀(94)也水平安装在圆膜固定架(913)的侧面上,在圆膜固定架(913)的侧面上并位于圆膜分离刀(94)的上下两侧分别安装有圆膜上导向轮组(916)和圆膜下导向轮组(918);所述圆膜上导向轮组(916)和圆膜从动轴(915)之间还设置有张紧轮(917),所述张紧轮(917)通过导轨滑块安装在圆膜固定架(913)上;所述卷装圆膜(91)安装在圆膜从动轴(915)上,其端部绕过张紧轮(917)后,依次穿过圆膜上导向轮组(916),绕过圆膜分离刀(94)后再依次穿过圆膜下导向轮组(918),并缠绕在圆膜主动轴(914)上;
所述合盖架(912)也安装在基台(100)上并位于镜头盖输送组件(8)和圆膜固定架(913)之间,圆膜Y轴移位气缸(97)和合盖Y轴移位气缸(911)分别安装在合盖架(912)的上端;贴膜Z轴移位气缸(98)安装在圆膜Y轴移位气缸(97)上,合盖Z轴移位气缸(99)安装在盒盖Y轴移位气缸(911)上;所述贴膜Z轴移位气缸(98)上安装圆膜吸块(96),所述合盖Z轴移位气缸(99)上安装圆膜镜头盖手指夹(910);
所述圆膜固定架(913)的侧面并位于圆膜分离刀(94)上方还设置有圆膜感应块(93),用于感应经过圆膜分离刀(94)的卷装圆膜(91)上是否有圆保护膜(9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排序送切组件(10)包括螺钉震盘(101)、螺钉切料气缸(105)、螺钉切料块(104)、螺钉排序送切架(106)、螺钉送料块(109)、螺钉滑道(1010);
所述螺钉震盘(101)和螺钉排序送切架(106)均安装在基台(100)上,螺钉排序送切架(106)上安装有螺钉滑道(1010),螺钉滑道(1010)上平行加工有与螺钉震盘(101)内侧连通的螺钉料槽(103);所述螺钉切料气缸(105)也安装在螺钉排序送切架(106)上,并连接有螺钉切料块(104),所述螺钉切料块(104)的侧面加工有与螺钉大小匹配的切料口,所述切料口的位置与螺钉料槽(103)的位置不相对应,通过切料口将螺钉送入下一道工序;
所述螺钉排序送切架(106)上并位于螺钉切料块(104)的下方还安装有螺钉送料块(109),用于将螺钉送入下一道工序内;所述螺钉送料块(109)上端形成台阶面,其顶面加工有与螺钉料槽(103)位置相对应且相连通的滑槽,台阶面上加工有通孔,所述通孔位于螺钉切料块(104)的切料口下方;所述螺钉切料块(104)上还设置有螺钉光纤,用于检测螺钉送料块(109)的滑槽端部是否有螺钉;所述螺钉送料块(109)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与其通孔相连通的螺钉吹气管(117);
所述螺钉滑道(1010)的上方还设置有螺钉刷子(102),用于对螺钉料槽(103)内的螺钉进行排序;所述螺钉刷子(102)通过螺钉刷连接块(108)安装在螺钉排序送切架(106),并通过螺钉排序气缸(107)进行驱动,其运动方向与螺钉的输送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锁附组立组件(11)包括电批(111)、夹持头Z轴移位气缸(112)、电批万向轴系(113)、电批Z轴移位气缸(114)、螺钉夹持头(116)、螺钉输出管道(115)、螺钉锁附架(118);
所述螺钉锁附架(118)安装在基台(100)上,夹持头Z轴移位气缸(112)和电批Z轴移位气缸(114)均安装在螺钉锁附架(118)的侧面上;电批Z轴移位气缸(114)连接用于输出扭力信号的电批(111),夹持头Z轴移位气缸(112)连接螺钉夹持头(116);所述螺钉夹持头(116)位于电批(111)下方及工位转盘(15)上方,并通过电批万向轴系(113)与电批(111)连接;
所述螺钉夹持头(116)加工有螺钉入口,并通过螺钉输出管道(115)与螺钉送料块(109)上的通孔相连通;所述螺钉夹持头(116)采用左弹性夹(119)和右弹性夹(120)通过弹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贴膜出料组件(12)包括出料Z轴移位气缸(121)、出料手指夹(122)、贴方膜Z轴移位气缸(124)、贴方膜X轴移位气缸(125)、出料步进电机(126)、方膜分离刀(127)、卷装方膜(129)、方膜步进电机(1210)、出料Y轴移位电机(1211)、方膜固定架(1213)、方膜从动轴(1214)、方膜主动轴(1215)、方膜上导向轮组(1216)、方膜下导向轮组(1217)、出料架(1218);
所述出料架(1218)安装在基台(100)上,出料架(1218)的上端安装有通过出料Y轴移位电机(1211)驱动的皮带带轮;出料Z轴移位气缸(121)安装在皮带上,并连接有出料手指夹(122);所述出料手指夹(122)位于工作转盘(15)的上方,用于夹取组立后IR-CUT组件;
所述方膜固定架(1213)也安装在基台(100)上,其侧面由上至下安装有方膜主动轴(1215)和方膜从动轴(1214),方膜步进电机(1210)安装在方膜固定架(1213)的另一侧面上并连接方膜主动轴(1215);方膜分离刀(127)也水平安装在方膜固定架(1213)的侧面上,在方膜固定架(1213)的侧面上并位于方膜分离刀(127)两侧还安装有方膜上导向轮组(1216)和方膜下导向轮组(1217),卷装方膜(129)安装在方膜从动轴(1214)上,其端部依次穿过方膜下导向轮组(1217),绕过方膜分离刀(127)后再依次穿过方膜上导向轮组(1216),并缠绕在方膜主动轴(1215)上;
所述出料架(1218)的侧面上还设置有方膜吸盘(1219),所述方膜吸盘(1219)位于方膜分离刀(127)和出料手指夹(122)下方,并通过贴方膜Z轴移位气缸(124)和贴方膜X轴移位气缸(125)进行驱动;
所述方膜固定架(1213)的侧面并位于方膜分离刀(127)的一侧还设置有方膜感应块(128),用于感应经过方膜分离刀(127)的卷装方膜(129)上是否有方保护膜;
所述方膜分离刀(127)下方并位于方膜吸盘(1219)的一侧还水平设置有用于盛放最终成品的出料吸塑盒(1212),其通过出料步进电机(126)进行驱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立装置还包括用于将坏品进行输出的坏品输出组件(13),所述坏品包括底座与活动片安装不到位、以及底座与镜头盖合盖锁附不到位的产品;
所述坏品输出组件(13)包括顶升块(131)、坏品推块(133)、坏品收集盒(134)、坏品推动气缸(135)、顶升气缸(136);所述坏品推动气缸(135)安装在安装盘(18)上,并连接有坏品推块(133),所述坏品推块(133)位于工位转盘(15)上方;所述顶升气缸(136)安装在外部的基台上,并连接与坏品推块(133)位置相对应的顶升块(131),顶升块(131)位于工位转盘(15)下方;所述坏品收集盒(134)设置在外部的基台上,其位于顶升气缸(136)的一侧并与坏品推块(13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坏品输出组件(13)通过坏品检测器(137)和螺钉排序送切组件(11)检测坏品(132),所述坏品检测器(137)也安装在安装盘(18)上;
所述组立装置还包括底座除尘组件(4),其安装在活动片抓取移位架(57)的侧面并位于工作转盘(15)的上方,用于在活动片抓取移位组件(5)将活动片(58)移位至对应的底座(22)上方之前,对底座(22)进行吹气除尘;所述底座除尘组件(4)通过离子风枪座(41)安装在活动片抓取移位架(57)的侧面,离子风枪座(41)上垂直安装有离子风枪(42),离子风枪(42)位于工位转盘(15)的上方。
CN201520925771.1U 2015-08-03 2015-11-19 一种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663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25771.1U CN205166377U (zh) 2015-08-03 2015-11-19 一种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949785 2015-08-03
CN201520594978 2015-08-03
CN201520925771.1U CN205166377U (zh) 2015-08-03 2015-11-19 一种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66377U true CN205166377U (zh) 2016-04-20

Family

ID=55730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2577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66377U (zh) 2015-08-03 2015-11-19 一种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663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8244A (zh) * 2017-08-29 2017-11-24 珠海市博杰电子有限公司 Led灯串全自动组装设备及其焊接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78244A (zh) * 2017-08-29 2017-11-24 珠海市博杰电子有限公司 Led灯串全自动组装设备及其焊接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92615A (zh) 一种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
CN107175506B (zh) 一种车载镜头生产组装线
CN104768362A (zh) 多功能全自动插件机
CN103658282B (zh) 不锈钢锅自动卷边装置
CN205771919U (zh) 一种光学镜片的高效自动整理装置
CN104399675A (zh) 一种用于电能表自动分拣系统及方法
CN111993055B (zh) 电池正极焊接自动化生产设备及电池
CN204721786U (zh) 多功能全自动插件机
CN204171545U (zh) 一种多工位高效圆周激光焊接机
CN203752405U (zh) 一种嵌件注塑产品的自动化生产、检测设备
CN109433631A (zh) 多规格螺栓损伤程度自动检测和分类的一体式装置
CN109245460A (zh) 一种定子磁瓦的冲压转送机构
CN203993059U (zh) 一种锁螺丝及螺丝对位检测机构
CN205166377U (zh) 一种ir-cut组件自动化组立装置
CN107776955A (zh) 眼膜包装机
CN203695441U (zh) 一种cob光组件自动测试分选机的上料机构
CN207593214U (zh) 一种牙箱自动组装机
CN205008828U (zh) 一种ir-cut 组件的螺钉送切锁附装置
CN205008248U (zh) 一种灯检设备
CN203615898U (zh) 自动化通孔尺寸检测装置
CN206877971U (zh) 四工位板式自动叠片机
CN105107748A (zh) 一种灯检设备
CN205157891U (zh) 一种ir-cut组件的镜头盖贴膜合盖装置
CN205010526U (zh) 一种ir-cut组件的底座贴膜出料装置
CN106405858A (zh) 一种ir-cut组件的镜头盖贴膜合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

Termination date: 2017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