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35553U - 簇式滑套 - Google Patents

簇式滑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35553U
CN205135553U CN201520832268.1U CN201520832268U CN205135553U CN 205135553 U CN205135553 U CN 205135553U CN 201520832268 U CN201520832268 U CN 201520832268U CN 205135553 U CN205135553 U CN 2051355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sleeve
bunch
formula
card lobe
d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3226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军
张胜鹏
王飞跃
张军锋
邹江美
张昕
李富强
张辉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CNPC Xibu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NPC Xibu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NPC Xibu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NPC Xibu Drilling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3226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355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355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355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b>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滑套技术领域,是一种簇式滑套;其本体、内套体、下接头和簇式卡瓣;在本体的下部内壁上设置有下环形槽,本体的下端内侧和下接头的上部外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在本体的上部沿圆周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本体的内腔相通的循环孔,在本体的内侧通过剪切销钉固定连接有能堵住循环孔的内套体,在内套体的下部沿圆周间隔设置有至少三个上下方向的长孔,簇式卡瓣的外端通过本体安装在长孔内,簇式卡瓣套装在本体的中部。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本体、内套体、下接头和簇式卡瓣的配合使用,实现多级压裂的目的,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方便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b>

Description

簇式滑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滑套技术领域,是一种簇式滑套。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多级滑套分段压裂技术和泵送桥塞分段压裂技术已成为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的重要手段,主要应用于低渗透油气藏和页岩气的压裂增产改造。然而多级滑套分段压裂工艺技术和泵送桥塞分段压裂工艺技术各自都存在应用局限:常规多级压裂滑套每次投球只能打开一个滑套,由于级差的存在,使压裂级数受到限制;单一滑套开启时施工排量有限,不能满足体积压裂中大排量的技术要求;泵送桥塞分段压裂方式虽能进行大排量施工,但其存在压裂作业时间长,施工过程繁琐,使用配合装备较多等缺点,已不能满足现有工艺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簇式滑套,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多级滑套分段压裂工艺技术和泵送桥塞分段压裂工艺技术都存在应用局限,已不能满足现有工艺生产要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簇式滑套,包括本体、内套体、下接头和簇式卡瓣;在本体的下部内壁上设置有下环形槽,本体的下端内侧和下接头的上部外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在本体的上部沿圆周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本体的内腔相通的循环孔,在本体的内侧通过剪切销钉固定连接有能堵住循环孔的内套体,在内套体的下部沿圆周间隔设置有至少三个上下方向的长孔,簇式卡瓣的外端通过本体安装在长孔内,簇式卡瓣套装在本体的中部,簇式卡瓣的上部内侧面为外高内低的斜面。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在本体的上部和中部内壁上设置有上环形槽,上环形槽的内径小于下环形槽的内径,内套体通过剪切销钉固定连接在本体的上环形槽内。
上述在内套体的内侧有上大下小的塑形锥筒,塑形锥筒座在簇式卡瓣的上部内侧面上。
上述内套体包括滑套和卡座;在上环形槽的上部通过剪切销钉固定连接有能堵住循环孔的滑套,在滑套的下部外侧设置有外环槽,在卡座的上部外侧设置有内环槽,滑套的下部外侧和卡座的上部内侧固定连接在一起,卡座位于上环形槽的下部,在卡座的中部沿圆周间隔设置有至少三个上下方向的长孔,簇式卡瓣的外端通过本体安装在长孔内;在塑形锥筒的上端外侧固定有环形卡台,塑形锥筒上的环形卡台通过滑套固定安装在内环槽内。
上述长孔为内小外大的台阶孔,在簇式卡瓣的外端固定有环台,簇式卡瓣上的环台通过本体安装在长孔的外端。
上述在本体的上部有内螺纹或外螺纹;在下接头的下部有内螺纹或外螺纹。
上述滑套和卡座通过至少一个的锁紧钉固定连接在一起,本体和下接头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或/和,在循环孔上方和下方的本体和滑套之间分别安装有密封圈,下接头和本体之间安装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本体、内套体、下接头和簇式卡瓣的配合使用,实现多级压裂的目的,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方便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半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本体,2为下接头,3为下环形槽,4为循环孔,5为剪切销钉,6为簇式卡瓣,7为塑形锥筒,8为滑套,9为卡座,10为环形卡台,11为环台,12为锁紧钉,13为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该簇式滑套包括本体1、内套体、下接头2和簇式卡瓣6;在本体1的下部内壁上设置有下环形槽3,本体1的下端内侧和下接头2的上部外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在本体1的上部沿圆周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本体1的内腔相通的循环孔4,在本体1的内侧通过剪切销钉5固定连接有能堵住循环孔4的内套体,在内套体的下部沿圆周间隔设置有至少三个上下方向的长孔,簇式卡瓣6的外端通过本体1安装在长孔内,簇式卡瓣6套装在本体1的中部,簇式卡瓣6的上部内侧面为外高内低的斜面。这样,通过本体1、内套体、下接头2和簇式卡瓣6,投球憋压使剪切销钉5剪断,内套体相对本体1向下移动,本体1上的循环孔4打开,压裂通道建立;内套体移动至下环形槽3处,簇式卡瓣6失去径向支撑被憋压球撑开,孔径变大,憋压球顺利通过,继续打开下一组簇式滑套,当打开所有簇式滑套后憋压球坐封在压裂滑套球座处,憋压打开该压裂滑套,实现多组压裂点的开启,从而实现多组压裂;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方便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簇式卡瓣6为现有公知公用的设备,簇式卡瓣6可为铸铁材料,簇式卡瓣6的内端和本体1的中心线有间距。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簇式滑套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所示,在本体1的上部和中部内壁上设置有上环形槽,上环形槽的内径小于下环形槽3的内径,内套体通过剪切销钉5固定连接在本体1的上环形槽内。这样,上环形槽便于对内套体进行限位。
如附图1所示,在内套体的内侧有上大下小的塑形锥筒7,塑形锥筒7座在簇式卡瓣6的上部内侧面上。这样,塑形锥筒7便于起到很好的密封效果。
如附图1所示,内套体包括滑套8和卡座9;在上环形槽的上部通过剪切销钉5固定连接有能堵住循环孔4的滑套8,在滑套8的下部外侧设置有外环槽,在卡座9的上部外侧设置有内环槽,滑套8的下部外侧和卡座9的上部内侧固定连接在一起,卡座9位于上环形槽的下部,在卡座9的中部沿圆周间隔设置有至少三个上下方向的长孔,簇式卡瓣6的外端通过本体1安装在长孔内;在塑形锥筒7的上端外侧固定有环形卡台10,塑形锥筒7上的环形卡台10通过滑套8固定安装在内环槽内。
如附图1所示,长孔为内小外大的台阶孔,在簇式卡瓣6的外端固定有环台11,簇式卡瓣6上的环台11通过本体1安装在长孔的外端。这样,便于簇式卡瓣6的外端卡装在长孔内。
如附图1所示,在本体1的上部有内螺纹或外螺纹;在下接头2的下部有内螺纹或外螺纹。这样,本体1上的内螺纹或外螺纹便于本体1的安装和拆卸,下接头2的内螺纹或外螺纹便于下接头2的安装和拆卸。
如附图1所示,滑套8和卡座9通过至少一个的锁紧钉12固定连接在一起,本体1和下接头2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或/和,在循环孔4上方和下方的本体1和滑套8之间分别安装有密封圈13,下接头2和本体1之间安装有密封圈13。这样,滑套8和卡座9通过锁紧钉12固定连接在一起,便于安装和拆卸;本体1和下接头2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便于安装和拆卸;密封圈13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使用时,将至少两个的本实用新型串联固定安装在压裂滑套上,压裂时投球运行至塑形锥筒7底部和簇式卡瓣6处,投球憋压使剪切销钉5剪断,滑套8、卡座9和塑形锥筒7相对本体1向下移动,本体1上的循环孔4打开,压裂通道建立;当滑套8、卡座9和塑形锥筒7移动至下环形槽3处,塑形锥筒7和簇式卡瓣6失去径向支撑被憋压球撑开,孔径变大,憋压球顺利通过,继续打开下一组簇式滑套,当打开所有簇式滑套后憋压球坐封在压裂滑套球座处,憋压打开该压裂滑套,实现多组压裂点的开启,从而实现多组压裂。

Claims (10)

1.一种簇式滑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内套体、下接头和簇式卡瓣;在本体的下部内壁上设置有下环形槽,本体的下端内侧和下接头的上部外侧固定安装在一起,在本体的上部沿圆周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本体的内腔相通的循环孔,在本体的内侧通过剪切销钉固定连接有能堵住循环孔的内套体,在内套体的下部沿圆周间隔设置有至少三个上下方向的长孔,簇式卡瓣的外端通过本体安装在长孔内,簇式卡瓣套装在本体的中部,簇式卡瓣的上部内侧面为外高内低的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簇式滑套,其特征在于本体的上部和中部内壁上设置有上环形槽,上环形槽的内径小于下环形槽的内径,内套体通过剪切销钉固定连接在本体的上环形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簇式滑套,其特征在于内套体的内侧有上大下小的塑形锥筒,塑形锥筒座在簇式卡瓣的上部内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簇式滑套,其特征在于内套体包括滑套和卡座;在上环形槽的上部通过剪切销钉固定连接有能堵住循环孔的滑套,在滑套的下部外侧设置有外环槽,在卡座的上部外侧设置有内环槽,滑套的下部外侧和卡座的上部内侧固定连接在一起,卡座位于上环形槽的下部,在卡座的中部沿圆周间隔设置有至少三个上下方向的长孔,簇式卡瓣的外端通过本体安装在长孔内;在塑形锥筒的上端外侧固定有环形卡台,塑形锥筒上的环形卡台通过滑套固定安装在内环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簇式滑套,其特征在于长孔为内小外大的台阶孔,在簇式卡瓣的外端固定有环台,簇式卡瓣上的环台通过本体安装在长孔的外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簇式滑套,其特征在于长孔为内小外大的台阶孔,在簇式卡瓣的外端固定有环台,簇式卡瓣上的环台通过本体安装在长孔的外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6所述的簇式滑套,其特征在于本体的上部有内螺纹或外螺纹;在下接头的下部有内螺纹或外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簇式滑套,其特征在于本体的上部有内螺纹或外螺纹;在下接头的下部有内螺纹或外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4或6或8所述的簇式滑套,其特征在于滑套和卡座通过至少一个的锁紧钉固定连接在一起,本体和下接头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或/和,在循环孔上方和下方的本体和滑套之间分别安装有密封圈,下接头和本体之间安装有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簇式滑套,其特征在于滑套和卡座通过至少一个的锁紧钉固定连接在一起,本体和下接头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或/和,在循环孔上方和下方的本体和滑套之间分别安装有密封圈,下接头和本体之间安装有密封圈。
CN201520832268.1U 2015-10-26 2015-10-26 簇式滑套 Active CN2051355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32268.1U CN205135553U (zh) 2015-10-26 2015-10-26 簇式滑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32268.1U CN205135553U (zh) 2015-10-26 2015-10-26 簇式滑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35553U true CN205135553U (zh) 2016-04-06

Family

ID=55621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32268.1U Active CN205135553U (zh) 2015-10-26 2015-10-26 簇式滑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355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7246A (zh) * 2015-10-26 2016-01-20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簇式滑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7246A (zh) * 2015-10-26 2016-01-20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簇式滑套
CN105257246B (zh) * 2015-10-26 2018-03-27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簇式滑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25847U (zh) 固井滑套
CN205135553U (zh) 簇式滑套
CN205278474U (zh) 一种溢流阀的增压结构
CN105257246A (zh) 簇式滑套
CN205371160U (zh) 一种增压溢流阀
CN203374552U (zh) 倍力气缸
CN207568543U (zh) 一种方便插接油管的采油井井口固定座
CN203742526U (zh) 水泥充填式封隔器
CN208348550U (zh) 一种滑阀式零泄漏换向阀
CN203476359U (zh) 一种新型小流量换向阀
CN202811596U (zh) 抗衡阀用液控装置
CN204327045U (zh) 开关工具
CN203412562U (zh) 座封短接装置
CN202946130U (zh) 压差式滑套
CN201412330Y (zh) 一种叶片泵/马达
CN201714359U (zh) 射孔枪快速连接头
CN108757974A (zh) 一种滑阀式零泄漏换向阀
CN217130664U (zh) 一种防脱落接头
CN205854117U (zh) 一种装载机制动阀
CN202834187U (zh) 自切换稳压三通分流器
CN204183496U (zh) 撑杆式筒爪拔拉工具
CN202756234U (zh) 插销式吸排浆阀套
CN202850940U (zh) 可控单流阀浮箍
CN204225841U (zh) 液压往复式易钻分级箍
CN210977842U (zh) 一种钻井泵阀盖防松机械密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2

Address after: 100120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six laying Kang

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atentee after: CNPC Xibu Drilling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830026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division, West drilling and Drilling Engineering Institute, No. 326 South Central Road, Urumq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Patentee before: CNPC Xibu Drilling Enginee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