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33207U - 一种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及膜浓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及膜浓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33207U
CN205133207U CN201520788988.2U CN201520788988U CN205133207U CN 205133207 U CN205133207 U CN 205133207U CN 201520788988 U CN201520788988 U CN 201520788988U CN 205133207 U CN205133207 U CN 2051332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membrane
dull
stereotyped
battery l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8898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冰
王力伟
郑贵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TIANY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TIANY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TIANY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TIANY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8898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332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332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332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其它包括池体和多个平板膜元件,其中各平板膜元件间隔设置在池体中;池体连接原水输入管和浓水输出管;平板膜元件包括钣金电极组件、渗透膜和平板框架,平板框架的前、后两面安装渗透膜,渗透膜之间设置钣金电极组件;钣金电极组件包括两片分别连接交流电源不同输出端且相互绝缘的电极板,电极板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平板框架上设置有连通两渗透膜之间产水腔的产水出口,各平板膜元件的产水出口连接一产水输出管。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的膜浓缩系统。本实用新型低成本无污染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膜浓缩系统具有分级处理,能够输出不同品级、不同用途的产水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及膜浓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及膜浓缩系统。
背景技术
渗透膜分离技术在近30年中由于其操作方便、工艺设备紧凑、分离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而迅速发展成为工业中固液分离的重要工艺方法。然而,在渗透膜过滤工艺中,膜污染这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始终存在,且已成为这项工艺于实际应用中的一个致命缺点。膜污染是由于膜表面和膜孔中由于微粒、胶体粒子、溶质分子沉积而导致的膜孔堵塞或变小,造成过膜阻力的增大,从而使膜透过量下降,减少膜的使用寿命等后果。例如,在固液分离中经常使用的超/微滤膜,其膜透过量由于膜污染会在近一个小时的工作之后减少约50%;而由于固体小颗粒的吸附和堵塞,这种污染甚至不可逆。
工业上经常用来清洗膜污染的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清洗和化学清洗,化学清洗是通过使用药剂以将不溶污染物溶解并冲洗出膜组件。然而,化学清洗不仅由于药剂的使用而增加过滤工艺的操作成本,而且由于酸性或碱性药剂的使用而对膜造成损害且造成污染。物理清洗主要包括低压高流速清洗、等压冲洗、反冲洗、负压清洗、机械刮除等方法,工业中普遍使用的是高速反冲洗和气水反冲洗工艺。然而,上述两种工艺都必须在清洗过程中停止膜过滤工艺,且需要高压和高于产水量两到三倍的水用于冲洗,耗能高,用水量大。
超声波被认为可以实现防止膜污染的一个方法。然而,由于高强度超声波对渗透膜所造成的侵蚀和破坏,以及庞大的超声波生成系统阻碍了其在工业上的应用。基于电泳原理的电子渗透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Manegold等提出,并由Henry等通过实验证实其可行性。然而,这种方法不适于用于多离子复杂性的工业条件,而且其高能耗也阻碍了它在工业上的广泛使用。除此之外,裸电极在电泳的使用也提高了短路的可能及电击的危险,以及电极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不仅会导致pH值变化,甚至于会生成有毒或污染环境的化学副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使用钣金介电电泳电极的平板膜池,及使用该平板膜池的膜浓缩系统。通过在钣金介电电泳电极上施加交流电,从而在介电电泳电极以及渗透膜的附近产生不匀称电场,从而将附着的污染物移离渗透膜表面,以延长渗透膜使用寿命和提高渗透膜的工作效率及产水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池体和多个平板膜元件,其中各所述平板膜元件间隔设置在池体中;所述池体连接原水输入管和浓水输出管;所述平板膜元件包括钣金电极组件、渗透膜和平板框架,平板框架的前、后两面安装渗透膜,所述渗透膜之间设置钣金电极组件;所述钣金电极组件包括两片分别连接交流电源不同输出端且相互绝缘的电极板,所述电极板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包括多条平形排列的电极及同时连接所有所述电极的一条或一条以上边线;两所述电极板交错叠放,使一电极板的电极置于另一电极板的两相邻电极之间;所述平板框架上设置有连通两渗透膜之间产水腔的产水出口,各平板膜元件的产水出口连接一产水输出管。
所述电极板为梳齿状电极板,包括多条平行排列的电极,及同时连接所有所述电极一端的一条边线,所述电极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一电极板的边线位于另一电极板中电极的自由端侧。
所述电极板为栅形电极板,包括多条平行排列的电极,及分别连接所述电极的两端的边线。
所述电极板为立体栅形电极板,包括多条平行排列的电极,及分别连接所述电极的两端的两条边线;所述电极的两端弯折,在交错叠放时相互避让。
两所述电极板外部均设置绝缘层;或一电极板外部设置绝缘层,另一电极板为耐腐蚀性材料制成的裸电极。
所述池体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一种使用所述平板膜池的膜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预处理装置、反渗透系统和超临界系统,预处理装置的出口连接平板膜池的原水输入管,平板膜池的产水输出管的部分或全部连接反渗透系统的入口;平板膜池的浓水输出管和反渗透系统的浓水输出管连接超临界系统的物料入口。
所述反渗透系统中反渗透膜之间为产水腔,所述产水腔中设置钣金电极组件。
所述超临界系统中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上部的超临界蒸汽输出端依次连接换热系统、压力能回收系统和气液分离系统。
所述气液分离系统的液体输出管输出纯水、所述反渗透系统的产水输出管输出直饮水、所述平板膜池的产水输出管输出生活用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平板膜池,包括池体和多个平板膜元件,其中各平板膜元件间隔设置在池体中,平板膜元件包括钣金电极组件、渗透膜和平板框架,通过在钣金式介电电泳电极组上施加交流电,从而在介电电泳电极以及渗透膜的附近产生不匀称电场,利用固体微粒与其所悬浮的连续相介电极化能力不同的原理,介电电泳力将固体微粒推离电极或者将固体微粒吸附在电极上,减少甚至消除渗透膜工艺中发生的膜污染和堵膜现象,提高渗透膜使用寿命,提高渗透膜膜透过量,达到强化渗透膜工艺。与工业中经常使用的反冲洗技术相比,无须添加额外物质例如化学药剂或大量的水,低成本无污染;在使用时无需停机即可实现对膜的去污解堵。
2、本实用新型的平板膜池,平板膜元件所使用的介电电泳电极组件中的电极板是通过冲压一体成型,其上制有多条平形排列的电极,以及连接所述电极的一条或一条以上边线,两片电极板之间交错叠放,使两片电极板的电极相互间隔对应以形成电极组;电极板通过钣金工艺一体成型,生产成本低,较圆柱形电极降低成本70%以上;任何一处位置连接电源即可使得整板得以供电,从而使电极和连接导线集成在一个钣金件上;根据钣金选材质地和厚度的不同,可具备一定柔性或刚性,可卷曲或平展使用;在安装时由于各电极之间相对位置已经设定好,可进行整个电极板的一体安装,不会造成电极排列的混乱。
3、本实用新型的平板膜池,平板膜元件所使用的电极板可设置为梳齿状电极板,当两片梳齿状电极板交错构成钣金介电电泳电极结构时,第一梳齿状电极板的电极从第二梳齿状电极板的电极之间插入,形成电极组,这样可以防止两片电极板在叠加时边线相接触,产生干涉,具有结构极为简化,制造容易,安装方便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的平板膜池,平板膜元件所使用的电极板可为栅形电极板,当两片栅形电极板间隔交错叠放构成钣金介电电泳电极结构时,电极的两端均通过边线连接在一起,因此电极在安装时位置相对固定,不需要后期调整;而且,为了避免栅形电极板的边线相接触,可使两电极板的边线折弯避让,也可在两电极板的边线之间设置绝缘片。
5、本实用新型的平板膜池,平板膜元件所使用的电极板可为立体栅形电极板,当两片立体栅形电极板交叠构成钣金介电电泳电极结构时,两片电极板的电极中部交叉,形成电极组;且由于电极的两端弯折,因此两立体栅形电极板的边线之间存在缝隙,能自动相互绝缘。
6、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平板膜池的膜浓缩系统,优点在于可实现对产水的分级处理,在同一系统中能够输出不同品级、不同用途的产水:平板膜池过滤出的产水可进行生产生活级别的应用;平板膜池输出的一部分产水进入反渗透系统中进行再次过滤,输出的产水可达到直饮的标准;超临界系统输出的超临界蒸汽通过热能回收、压力能回收和气液分离之后,液化的水是纯水,可以满足各种应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板膜池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板渗透膜元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板渗透膜元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膜浓缩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当两电极板叠加时,其中连接不同输出端的电极位置分布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场及介电电泳力矢量和等值线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电极板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钣金电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电极板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电极板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钣金电极组件的主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钣金电极组件的仰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钣金电极组件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平板膜元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池体、2-平板膜元件、3-钣金电极组件、4-渗透膜、5-平板框架、6-电源转接头、7-导流布、8-产水腔、9-产水出口、10-超临界系统、11-格栅、12-沉砂池、13-产水箱、14-保安过滤器、15-高压输送泵、16-反渗透膜堆、17-产水输出管、18-浓水输出管、19-原水输入管、20-第一电极、21-第二电极、22-梳齿状电极板、23-梳齿状电极板的电极、24-梳齿状电极板的边线、25-栅形电极板、26-栅形电极板的电极、27-栅形电极板的边线、28-立体栅形电极板、29-立体栅形电极板的电极、30-立体栅形电极板的边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包括池体1和平板膜元件2,其中池体1为能容纳污水和多个平板膜元件2的槽,可埋设在地表下以节省空间,池体1上分别连接原水输入管19和浓水输出管18。各平板膜元件2并联在一交流电源上,形成平板膜堆,之后将平板膜堆设置在池体1中,通过产水输出管17向外输出产水,浓水留在池体1中,再通过浓水输出管18输出。
如图2、3所示,平板膜元件2包括钣金电极组件3、渗透膜4、平板框架5,平板框架5的前、后两面采用压塑方式安装渗透膜4,两渗透膜4之间为产水腔8,钣金电极组件3设置在产水腔8内。两电极板外侧与两渗透膜之间分别设置导流布7;平板框架5的侧边上设置有连通产水腔8的产水出口9。所有平板膜元件2的产水出口9共同连接产水输出管19。平板框架5优选ABS材料,平板框架5与渗透膜4的安装结构为可更换渗透膜的夹层平板结构,当渗透膜4破损时可更换,结构元件重复利用。两电极板通过平板框架5上设置的电源转接头6连接交流电源的不同输出端形成电极组,在周围产生非匀称电场。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膜浓缩系统包括上述的平板膜池、预处理装置、反渗透系统和超临界系统10,预处理装置、平板膜池、反渗透系统依次连接;平板膜池的浓水输出管连接超临界系统10的物料入口,平板膜池的产水输出管19连接反渗透系统的入口;反渗透系统的产水输出管向外输出清水,反渗透系统的浓水输出管连接超临界系统10的物料入口。其中预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格栅11和沉砂池12,污水进入格栅的入口,沉砂池12的出口连接平板膜池的入口;反渗透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产水箱13、保安过滤器14、高压输送泵15和反渗透膜堆16。
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平板膜池,平板膜池使用内置钣金电极组件3的平板膜元件2。平板膜元件2的产水输出管连接反渗透系统中的产水水箱13入水口,通过保安过滤器14和高压泵15打入反渗透膜堆16进行二次浓缩,进一步提高产水质量,把平板膜元件2的产水由一级A标准提高到中水回用标准。由反渗透膜堆16和平板膜池产生的浓水进入超临界系统10中焚烧,产生超临界蒸汽和浓盐水,超临界蒸汽可进行能量化回用,浓盐水直接回收,不产生二次污染。
反渗透膜堆16也可采用介电电泳技术,在两反渗透膜之间的产水腔内设置与平板膜元件2相同的钣金电极组件,相比传统的反渗透膜,具有更高的抗污染性,可免清洗,减少膜运行和维护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在于对产水的分级处理,在同一系统中能够输出不同品级、不同用途的产水:平板膜池过滤出的产水可进行生产生活级别的应用;平板膜池输出的一部分产水进入反渗透系统中进行再次过滤,输出的产水可达到直饮的标准;超临界系统10输出的超临界蒸汽通过热能回收、压力能回收和气液分离之后,液化的水是纯水,可以满足各种应用要求。
关于钣金电极组件3的实施例1:
钣金电极组件3包括两片相互绝缘的电极板,电极板为在薄金属板材上直接切割或冲压成型的钣金件,包括多条平形排列的电极及同时连接所有电极的一条或一条以上边线;两电极板交错叠放,使一电极板的电极置于另一电极板的两相邻电极之间的空间中,两电极板通过平板框架5上设置的电源转接头6连接交流电源的不同输出端形成电极组,在周围产生非匀称电场。两电极板可均绝缘,也可一个绝缘另一个为裸电极;当有一个电极板为裸电极时,该电极板应为耐腐蚀材料,或经过耐腐蚀处理。当交流电源的两输出端之间的相位相差优选180°时,在介电电泳电极以及渗透膜的附近产生不匀称电场;且由于交流电源输入的频率不同,在不匀称电场中产生正介电电泳效应或负介电电泳效应。
如图5所示,第一电极板中的第一电极20(涂黑色)设置在第二电极板的第二电极21(涂白色)之间的空档,使第一电极20和第二电极21交错排列,构成电极组;第一边线和第二边线分别连接交流电源的不同输出端,第一边线和第二边线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图6所示,当第一边线和第二边线分别接通交流电源的两输出端时,电极相对的棱线之间形成不均匀电场,图为介电电泳电极阵列中沿电极的长度方向产生介电电泳力矢量和等值线。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两片电极板均为梳齿状电极板22,该梳齿状电极板22由多条平行排列的电极23及共同连接该电极23一端的一条边线24构成,多条平行排列的电极2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两片梳齿状电极板22交错叠放,两片梳齿状电极板22的电极23之间左右间隔对应,形成电极组。如图8所示,当两片电极板交叠构成钣金介电电泳电极结构时,第一梳齿状电极板的电极23从第二梳齿状电极板的电极之间插入,形成电极组。这样可以防止两片电极板在叠加时边线24相接触,产生干涉。梳齿状电极板22的外表面可均设置绝缘层,也可一个绝缘另一个为裸电极板;当有一个梳齿状电极22为裸电极板时,该梳齿状电极板22应为耐腐蚀材料,或经过耐腐蚀处理。
关于钣金电极组件3的实施例2:
如图9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两片电极板为栅形电极板25,该栅形电极板由多条平行排列的电极26及连接该电极的两端的两条边线27构成。两片栅形电极板间隔叠放,形成电极组。两片栅形电极板25的边线27之间采用绝缘片进行间隔叠放。当两片栅形电极板25交叠构成钣金介电电泳电极结构时,在两栅形电极板25的边线27之间设置所述绝缘片,可避免栅形电极板25的边线27相接触,可由于电极26的两端均通过边线27连接在一起,因此电极在安装时位置相对固定,不需要后期调整。
实施例3:
如图10所示,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两片电极板为立体栅形电极板28,该立体栅形电极板28由多条平行排列的电极29及连接该电极的两端的两条边线30构成,电极29的两端向同侧方向弯折后,再分别连接两条边线。优选的方式为:电极29的两端向垂直于电极的方向弯折后,再向平行于电极29的方向弯折90°,形成阶梯状,使电极29的中部相对于两端凸起。如图11、图12所示,两片立体栅形电极板28的边线部分间隔叠放,两片立体栅形电极板28的电极29之间相互交错叠放,形成电极组。如图13所示,由于电极29的两端弯折,因此两立体栅形电极板28的边线30之间存在缝隙,能相互避让自动绝缘。如图14所示,两所述电极板的相对边线之间设置固定件,将两所述电极板固定为一体。
内部设置钣金电极组件3的平板膜元件2的工作过程是: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平板渗透膜元件2浸泡于需要处理的废水中,由于相对于水而更低的介电极化能力,固体颗粒在废水中通常表现为阴性介电电泳性质;即在不匀称电场中,固体颗粒被向弱电场方向移动。如图2、图3所示,废水经过渗透膜4的表面,在渗透膜4内的钣金电极组件3提供介电电泳力所需的不匀称电场。当废水中固体颗粒靠近渗透膜4时,在介电电泳力的作用下,固体颗粒向远离渗透膜4的方向移动,如此减少甚至消除膜污染和堵膜得发生;净水通过渗透膜4进入两渗透膜4之间的产水腔8,再通过与产水腔8连通的产水出口9排出。
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池体和多个平板膜元件,其中各所述平板膜元件间隔设置在池体中;所述池体连接原水输入管和浓水输出管;所述平板膜元件包括钣金电极组件、渗透膜和平板框架,平板框架的前、后两面安装渗透膜,所述渗透膜之间设置钣金电极组件;所述钣金电极组件包括两片分别连接交流电源不同输出端且相互绝缘的电极板,所述电极板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包括多条平行排列的电极及同时连接所有所述电极的一条或一条以上边线;两所述电极板交错叠放,使一电极板的电极置于另一电极板的两相邻电极之间;所述平板框架上设置有连通两渗透膜之间产水腔的产水出口,各平板膜元件的产水出口连接一产水输出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为梳齿状电极板,包括多条平行排列的电极,及同时连接所有所述电极一端的一条边线,所述电极的另一端为自由端;一电极板的边线位于另一电极板中电极的自由端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为栅形电极板,包括多条平行排列的电极,及分别连接所述电极的两端的边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为立体栅形电极板,包括多条平行排列的电极,及分别连接所述电极的两端的两条边线;所述电极的两端弯折,在交错叠放时相互避让。
5.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一种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电极板外部均设置绝缘层;或一电极板外部设置绝缘层,另一电极板为耐腐蚀性材料制成的裸电极。
6.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一种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7.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平板膜池的膜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预处理装置、反渗透系统和超临界系统,预处理装置的出口连接平板膜池的原水输入管,平板膜池的产水输出管的部分或全部连接反渗透系统的入口;平板膜池的浓水输出管和反渗透系统的浓水输出管连接超临界系统的物料入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膜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系统中反渗透膜之间为产水腔,所述产水腔中设置钣金电极组件。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膜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系统中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上部的超临界蒸汽输出端依次连接换热系统、压力能回收系统和气液分离系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膜浓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系统的液体输出管输出纯水、所述反渗透系统的产水输出管输出直饮水、所述平板膜池的产水输出管输出生活用水。
CN201520788988.2U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及膜浓缩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332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88988.2U CN205133207U (zh)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及膜浓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88988.2U CN205133207U (zh)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及膜浓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33207U true CN205133207U (zh) 2016-04-06

Family

ID=55619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8898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33207U (zh) 2015-10-13 2015-10-13 一种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及膜浓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332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4994A (zh) * 2015-10-13 2017-04-19 内蒙古天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及膜浓缩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4994A (zh) * 2015-10-13 2017-04-19 内蒙古天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及膜浓缩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6481A (zh) 电镀漂洗废水中铜和镍的回收及废水零排放工艺
CN111573971A (zh) 一种利用全膜法对城市再生水进行回用系统及其方法
CN210481411U (zh) 用于制备木糖的分离系统
CN205133207U (zh) 一种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及膜浓缩系统
CN112679001A (zh) 一种基于等同滤芯的无膜电去离子连续制水系统
CN204911255U (zh) 一种使用新型介电电泳电极的平板渗透膜元件
CN207031148U (zh)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
CN201175649Y (zh) 1、3-丙二醇发酵液的电渗析脱盐设备
CN218810957U (zh) 一种用于高洁净度超声波清洗纯水制备系统
CN111003854A (zh) 一种利用双极膜电渗析设备电解处理芒硝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14060100U (zh) 一种新型高回收率反渗透装置
CN104609596A (zh) 一种光伏酸性清洗废水回用工艺
CN202101561U (zh) 冶炼电炉用循环纯化冷却系统
CN212864458U (zh) 一种锅炉补给水深度脱盐处理系统
CN205275379U (zh) 一种导带式数码印花机废水处理装置
CN213416590U (zh) 一种利用全膜法对城市再生水进行回用系统
CN105664720A (zh) 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平板膜池及膜浓缩系统
CN205627651U (zh) 一种使用柱状介电电泳电极的平板膜池及膜浓缩系统
CN202143819U (zh) 工业磨削废砂浆板管式膜滤器
CN215365010U (zh) 制药用水系统、纯化水制备装置及在线主动浓水回用模块
CN106564994A (zh) 一种使用新型dep电极的平板膜池及膜浓缩系统
CN219752097U (zh) 一种化抛液净化装置
CN203155094U (zh) 一种高效实用的反渗透浓水回用设备
CN220413546U (zh) 一种压裂返排液废水电解制氢装置
CN220845675U (zh) 一种基于双极膜电渗析的废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