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06651U - 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06651U
CN205106651U CN201520823702.XU CN201520823702U CN205106651U CN 205106651 U CN205106651 U CN 205106651U CN 201520823702 U CN201520823702 U CN 201520823702U CN 205106651 U CN205106651 U CN 205106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pulley
pipe
umbrella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237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添成
宋顺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MINGHE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MINGH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MINGHE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MINGH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2370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06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06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06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包括一具有定滑轮的定块、一具有动滑轮的动块、一由动力源带动并设在内管下方的卷轮、一动块连接的推杆以及一连接定块、动块与卷轮的绳索,该定块是固定在内管的顶端,而动块是活动设置于内管中,动块是连接推杆的下端,推杆的上端是跨过内管顶问题而连接在中管顶部上;绳索的一端是固定在定块或动块上,另一端依次跨过动滑轮、定滑轮后固定在卷轮上。通过绳索配合由动力源达引,由动块与定块之间距离的变化实现伞具的自动展开与收合。因此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利的功效。

Description

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伞具,特别是指一种可以实现完全打开与完全收合的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因气候变化无常,使得每个人身上皆有携带雨伞的习惯,以防止突如其来的大雨被淋成落汤鸡。但是,早期的雨伞需用手将伞骨架往上推至一定位置方能将雨伞撑开,一旦骤雨急下时往往来不及将雨伞撑开便已淋湿了。因此,有人便设计出一种雨伞,在握柄处设有一按钮,按下该按钮即可自动将雨伞打开而不具有自动收伞功能,在欲乘车时仍需要两手并用将雨伞收折才能进入车内,而在此短暂时间内仍易遭雨水淋湿,如此便失去雨伞本身的方便性。
自动开收伞内部的典型结构可参阅2002年2月13日授权公告的,公告号为CN2476208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自动开收伞的控制装置”。该自动开收伞的动作原理是:当欲将伞打开时,向下按压按钮,使伞中棒失去控制装置的控制,伞中棒内部的开伞弹簧释放能量,将伞中棒向上弹伸,使伞打开;而当欲将伞收起时,再次按压按钮,使伞中棒内的扣头也失去控制装置的控制,扣头呈释放状态,在伞面骨架上的收伞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伞面呈收伞状态,扣头则由拉绳拉回到伞中棒上方;此时还处于未完全收伞状态,要达到完全收伞,还要再用力将伞面部分向握柄处推动,使伞中棒缩短,开伞弹簧重新积蓄能量,伞中棒及扣头重新受握柄内的控制装置控制,这样伞具才完全呈收折状态。
现有的自动开收伞的动作原理,基本上与上述专利前案相同,例如申请号为:01217730.X、01237609.4、01262761.5、03267824.X等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不同的大都是握柄内部的用于控制伞中棒及扣头的控制装置。因此,以上列举的自动开收伞,实质上仅为自动开伞而半自动收伞的功能,并无法将伞具完全收合至开伞的起始状态实现全自动的功能,必需要借助到二次施力方可将伞具收合至全收拢的状态。
于是本案设计人便设计了可以实现伞具的自动打开与自动完全收拢的全自动开收伞,其主要是通过设置在中棒中的开收伞控制系统与设置于伞柄及中棒中的开收伞操作系统实现,即开收伞操作系统会提供一定的驱动力配合开收伞控制系统实施伞具的自动开收功能。此开收伞控制系统主要是由驱动机构配合一丝杆结构而牵动中棒各节管件之间的展开与收合,此丝杆结构相对成本较高。因此,本案设计人认为此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仍存在未臻完善之处,本案便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利的功效。
一种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是配合伞具的伞骨架、固定于伞骨架上的伞布、由外管、中管与内管构成的中棒组、上巢、下巢、开收伞执行系统及具有动力源的伞柄而实施;其中:该开收控制机构包括一具有定滑轮的定块、一具有动滑轮的动块、一由动力源带动并设在内管下方的卷轮、一动块连接的推杆以及一连接定块、动块与卷轮的绳索,该定块是固定在内管的顶端,而动块是活动设置于内管中,动块是连接推杆的下端,推杆的上端是跨过内管顶问题而连接在中管顶部上;当定块上的定滑轮与动块上的动滑轮形成偶数时,绳索的一端是固定在定块上,另一端依次跨过动滑轮、定滑轮后固定在卷轮上;当定块上的定滑轮与动块上的动滑轮形成奇数时,则绳索的一端是固定在动块上,另一端依次各滑轮后固定在卷轮上。
所述定块上还设有第二定滑轮,即定块上设有两个滑轮,而动块上亦设置一个动滑轮,则绳索的一端是先固定在动块上,另一端先跨过定块的定滑轮,接着跨过动块上的动滑轮、再跨过第二定滑轮后固定在卷轮上。
所述定块上设置两个定滑轮,即滑轮与第二定滑轮;而动块上亦设有两个动滑轮,即动滑轮与第二动滑轮,则绳索的一端是固定在定块6,另一端是依次跨过动滑轮、定滑轮、第二动滑轮、第二定滑轮后固定在卷轮上。
所述定块可直接形成在内管顶端的顶管塞子上。
所述中棒组至少具有三节套管,自上而下依次为外管、中管及内管;该外管上端设置有一外管滑轮,外管的下端嵌固有一与中管配合的外管固定圈;所述中管的顶端固定有一设有中管滑轮的中管塞子,下端嵌固有一中管固定圈,该中管固定圈的外侧设有一中管固定圈滑轮;所述内管下端固定于伞柄上。
所述开收伞执行系统包括一下巢拉绳、一变比拉绳及一内管拉绳;其中下巢拉绳的一端固定在中管塞子上,另一端穿过外管并绕过外管滑轮后与下巢固定在一起;变比拉绳的一端固定在内管上端,另一端从中管底部穿出并绕过中管固定圈的中管固定圈滑轮后,再穿进中管,从中管上端穿出,穿进外管,并从外管上端穿出后固定在外管顶部;内管拉绳的一端固定在内管上端,另一端穿过中管,绕过中管塞子的滑轮后,穿入中管与外管之间并固定在外管下端。
所述变比拉绳与内管拉绳为同一条接绳。
所述推杆为两根对称设置的硬质杆体。
所述推杆为一个硬质管体。
所述动力源为一马达或为机械驱动配合变速齿轮组而带动卷轮。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开收控制机构通过设置具有定滑轮的定块、与具有动滑轮并通过推杆连接中管的动块、通过绳索配合由动力源达引,由动块与定块之间距离的变化实现伞具的自动展开与收合。因此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利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伞具的开伞状态示意图1;
图1B为本实用新型伞具的开伞状态示意图2;
图2A为本实用新型伞具的收伞状态示意图1;
图2B为本实用新型伞具的收伞状态示意图2;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开收控制机构实施例1开伞状态示意图1;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开收控制机构实施例1开伞状态示意图2;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开收控制机构实施例1收伞状态示意图1;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开收控制机构实施例1收伞状态示意图2;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开收控制机构实施例2开伞状态示意图1;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开收控制机构实施例2开伞状态示意图2;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开收控制机构实施例2收伞状态示意图1;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开收控制机构实施例2收伞状态示意图2;
图7A为本实用新型开收控制机构实施例3开伞状态示意图1;
图7B为本实用新型开收控制机构实施例3开伞状态示意图2;
图8A为本实用新型开收控制机构实施例3收伞状态示意图1;
图8B为本实用新型开收控制机构实施例3收伞状态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A至图8B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此全自动伞,以三折伞为例进行说明,此开收控制机构F是配合伞具的伞骨架A、固定于伞骨架上的伞布(图中未示出)、中棒组B、上巢C、下巢D、开收伞执行系统E及伞柄G而实施。
所述伞骨架A的各伞骨A1与对应的上巢C、下巢D配合在一起,同时各伞骨A1上分别设有收伞弹簧A2。
所述中棒组B具有三节套管,自上而下依次为外管B1、中管B2及内管B3;
其中在外管B1的上端内部固定有一外管塞子1,下端嵌固有一外管固定圈2;所述外管塞子1上部设置有外管滑轮11;所述外管固定圈2为一环圈体,其上部是嵌固于外管B1中,而下端形成凸沿21而凸伸于外管B1之外;
中管B2的顶端固定有一中管塞子3,下端嵌固有一中管固定圈4;所述中管塞子3的下部是嵌固于中管B2中,而中部设有中管滑轮31,该中管滑轮31可设置一个或多个,此处是设置一个;所述中管固定圈4亦一环圈体,其上部是嵌固于中管B2中,而下端形成凸缘而凸伸于中管之外,并在该凸缘的一侧设有一中管固定圈滑轮41;
内管B3的顶部固定有一内管塞子5,内管B3下端固定于伞柄G上。
上述三节套管之间是利用各自的塞子,如中管塞子3、内管塞子5,与各自相邻管件的固定圈,如外管固定圈2、中管固定圈4而实现相互的连接关系,从而构成相互伸展与收缩的中棒组B,无需额外打点实现连接限位。
所述上巢C是固定在外管B1的顶端,其下部套置于外管B1上。
所述下巢D是滑动套置于外管B1上。
开收伞执行系统E包括一下巢拉绳E1、一变比拉绳E2及一内管拉绳E3;
其中下巢拉绳E1的一端固定在中管塞子3顶部,另一端穿过外管B1并绕过外管塞子1的外管滑轮12后与下巢D固定在一起;
变比拉绳E2的一端固定在内管B1上端,此处是固定在内管塞子5上,另一端从中管B2底部穿出并绕过中管固定圈4的中管固定圈滑轮41后,再穿进中管B2,从中管B2上端穿出,穿进外管B1,并从外管B1上端穿出后固定在外管塞子1上;
内管拉绳E3的一端固定在内管B3上端,此处同样是固定在内管塞子5上,另一端穿过中管B2,绕过中管塞子3的中管滑轮31后,穿出中管B2并穿入中管B2与外管B1之间并固定在外管B1下端,此处是固定在外管固定圈2的凸沿21上。
由于变比拉绳E2的一端与内管拉绳E3的一端均是固定在内管B3上端,因此变比拉绳E2与内管拉绳E3可以采用同一条接绳。
所述伞柄G中设有动力源9,此动力源9可为一马达或机构驱动,都可通过变速齿轮组输出动力;同时在伞柄G上设有启动动力源输出正向转动力与反向转动动力的按钮G1。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
所述开收控制机构F包括一具有定滑轮61的定块6、一具有动滑轮71的动块7、一由动力源9带动并设在内管B3下方的卷轮F1、一动块7连接的推杆8以及一连接定块6、动块7与卷轮F1的绳索F2,该定块6是固定在内管B3的顶端,其可直接由内管塞子5形成此定块6,亦可将定块6与内管塞子5形成一体的结构,而动块7是活动设置于内管B3中,动块7是连接推杆8的下端,推杆8的上端是跨过内管塞子5而连接在中管B2的顶部,此处是连接在中管塞子3上;当定块6上的定滑轮61与动块7上的动滑轮71形成偶数时,绳索F2的一端是固定在定块6上,另一端依次跨过动滑轮71、定滑轮61后固定在卷轮F1上;当定块6上的定滑轮61与动块7上的动滑轮71形成奇数时,则绳索F2的一端是固定在动块7上,另一端依次各滑轮后固定在卷轮F1上。
所述卷轮F1是呈纵向放置,而动力源9是通过一换向齿轮91而配合卷轮F1。
所述推杆8为两根对称设置的硬质杆件,如钢线,当然亦可采用一个硬质管体亦可。
如图3A至图4B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其中的定块6上是设置一个定滑轮61,而动块7上亦设置一个定滑轮71,则绳索F2的一端是固定在定块6上,另一端先跨过动块7上的动滑轮71、再跨过定滑轮61后固定在卷轮F1上。
配合图4A、4B所示,当全自动伞在收合状态时,首先中棒组B的各节套管是缩套在一起,下巢D是位于外管B2的下部,此时动块7是位于内管B3的下方,而绳索F2的长度是由动块7与定块6之间的距离分担。
配合图3A、3B所示,当进行开伞操作时,按压伞柄G的按钮G1启动动力源9输出正转动力,带动卷轮F1转动,则绳索F2便会牵引动块7相对定块6向上移动,动块7在上移的同时带动推杆8推动中管塞子3连接带中管B2向上移动,推动中管B2相对内管B3向上展开,中管B2在向上移动的同时,中管塞子3与内管B3上端之间的距离加长,则内管拉绳E3会拉动外管固定圈2相对中管B2向上移动以补充该距离的变化,即同时推动外管B1相对中管B2而展开,此时的外管塞子1与中管塞子3之间的距离加长,下巢拉绳E1便会拉动下巢D相对外管B1向上移动以补充该距离的变化,下巢D上移便会推开伞骨架A,如此一系列的同步动作即可实现伞具有自动展开,待动块7移至顶靠在内管塞子5的下部,受动力源9设计档位离合功能,始终对卷轮F1具有一限位力,则展开的中管B2不会相会内管B3而下滑。
再如图4A、4B所示,当进行收伞动作时,再按压伞柄G的按钮G1启动动力源9输出反转动力或者释放对卷轮F1的限位牵引,则中棒的各节管件在自重的条件下回缩,即动块7在下移的同时,带动推杆8牵引中管塞子3会相对内管B3向下移动,拉动中管B2相对内管B3向下移动套合,同时下巢D在收伞弹簧A2的作用下,会沿外管B1具有下移的运动趋势,而中管B2在下移的同时中管固定圈4与内管B3上端的距离加长,则变比拉绳E2便会拉动外管塞子1带动外管B1相对中管B2向下移动套合,连接在中管塞子3上的下巢拉绳E1会松释对下巢D的拉动,则下巢D会沿外管B1向下移动,伞骨架A在收伞弹簧A1与伞面的作用下收拢,与此同时,如此一系列的同步动作即可将伞具收合,待动块7移至内管B3下方时,实现伞具的完全收合。
如图5A至图6B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其中的定块6上是还设有一第二定滑轮62,即定块6上设有两个滑轮,而动块7上亦设置一个动滑轮71,如此,定块6与动块7上的滑轮是形成奇数,则绳索F2的一端是先固定在动块7上,另一端先跨过定块6的定滑轮61,接着跨过动块7上的动滑轮71、再跨过第二定滑轮62后固定在卷轮F1上。
当定块6上的定滑轮与动块7上的动滑轮形成奇数时,定滑轮的个数需多于动滑轮的个数,如此方向保证绳索F2固定的方向。
如图7A至图8B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其中的定块6上是设置两个定滑轮,即滑轮61与第二定滑轮62;而动块7上亦设有两个动滑轮,即动滑轮71与第二动滑轮72,则绳索F2的一端是固定在定块6上,另一端是依次跨过动滑轮71、定滑轮61、第二动滑轮72、第二定滑轮62后固定在卷轮F1上。
此处滑轮个数多少的设定是因应动力源输出功能的大小而任意选择。
综上所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开收控制机构通过设置具有定滑轮61的定块6、与具有动滑轮71并通过推杆8连接中管B2的动块7、通过绳索F2配合由动力源9达引,由动块7与定块6之间距离的变化实现伞具的自动展开与收合。因此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利的功效。

Claims (10)

1.一种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是配合伞具的伞骨架、固定于伞骨架上的伞布、由外管、中管与内管构成的中棒组、上巢、下巢、开收伞执行系统及具有动力源的伞柄而实施;其特征在于:该开收控制机构包括一具有定滑轮的定块、一具有动滑轮的动块、一由动力源带动并设在内管下方的卷轮、一动块连接的推杆以及一连接定块、动块与卷轮的绳索,该定块是固定在内管的顶端,而动块是活动设置于内管中,动块是连接推杆的下端,推杆的上端是跨过内管顶问题而连接在中管顶部上;当定块上的定滑轮与动块上的动滑轮形成偶数时,绳索的一端是固定在定块上,另一端依次跨过动滑轮、定滑轮后固定在卷轮上;当定块上的定滑轮与动块上的动滑轮形成奇数时,则绳索的一端是固定在动块上,另一端依次各滑轮后固定在卷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块上还设有第二定滑轮,即定块上设有两个滑轮,而动块上亦设置一个动滑轮,则绳索的一端是先固定在动块上,另一端先跨过定块的定滑轮,接着跨过动块上的动滑轮、再跨过第二定滑轮后固定在卷轮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块上设置两个定滑轮,即滑轮与第二定滑轮;而动块上亦设有两个动滑轮,即动滑轮与第二动滑轮,则绳索的一端是固定在定块6,另一端是依次跨过动滑轮、定滑轮、第二动滑轮、第二定滑轮后固定在卷轮上。
4.如权利要求1、2或者3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块可直接形成在内管顶端的顶管塞子上。
5.如权利要求1、2或者3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组至少具有三节套管,自上而下依次为外管、中管及内管;该外管上端设置有一外管滑轮,外管的下端嵌固有一与中管配合的外管固定圈;所述中管的顶端固定有一设有中管滑轮的中管塞子,下端嵌固有一中管固定圈,该中管固定圈的外侧设有一中管固定圈滑轮;所述内管下端固定于伞柄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收伞执行系统包括一下巢拉绳、一变比拉绳及一内管拉绳;其中下巢拉绳的一端固定在中管塞子上,另一端穿过外管并绕过外管滑轮后与下巢固定在一起;变比拉绳的一端固定在内管上端,另一端从中管底部穿出并绕过中管固定圈的中管固定圈滑轮后,再穿进中管,从中管上端穿出,穿进外管,并从外管上端穿出后固定在外管顶部;内管拉绳的一端固定在内管上端,另一端穿过中管,绕过中管塞子的滑轮后,穿入中管与外管之间并固定在外管下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比拉绳与内管拉绳为同一条接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为两根对称设置的硬质杆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为一个硬质管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一马达或为机械驱动配合变速齿轮组而带动卷轮。
CN201520823702.XU 2015-10-23 2015-10-23 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 Active CN205106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23702.XU CN205106651U (zh) 2015-10-23 2015-10-23 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23702.XU CN205106651U (zh) 2015-10-23 2015-10-23 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06651U true CN205106651U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62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23702.XU Active CN205106651U (zh) 2015-10-23 2015-10-23 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066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3396A (zh) * 2018-11-30 2019-02-05 深圳源发雨具有限公司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03396A (zh) * 2018-11-30 2019-02-05 深圳源发雨具有限公司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CN109303396B (zh) * 2018-11-30 2024-02-13 抚州源发科技有限公司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8772B (zh) 全自动多折开收伞
CN102228332B (zh) 全自动开收伞的变比调节结构
CN206462546U (zh) 全自动开收的反收多折伞
CN204901280U (zh) 一种自动伸缩自拍杆
CN202664509U (zh) 全自动多折开收伞
CN205813811U (zh) 自动雨伞
KR101541667B1 (ko) 다단접이식 전자동 개폐 우산
WO2014134818A1 (zh) 全自动开收直骨伞
CN102599697B (zh) 全自动直骨开收伞
CN206462545U (zh) 全自动开收反折伞
CN203182193U (zh) 全自动开收直骨伞
CN206822174U (zh) 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
CN205106651U (zh) 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
CN103190750A (zh) 多折全自动伞
CN203182188U (zh) 多折全自动伞
CN202143482U (zh) 全自动开收伞的控制机构
CN105029854A (zh) 具有自动开伞功能的折叠伞骨
CN103120448A (zh) 全自动开收直骨伞
CN202603859U (zh) 全自动直骨开收伞
CN202135818U (zh) 全自动开收伞的变比调节结构
CN204048409U (zh) 全自动直骨伞开伞结构
CN105077879A (zh) 用于开收伞的控制机构
US9364058B1 (en) Telescopic stick mechanism for automatic umbrella
CN202496557U (zh) 直骨式全自动开收伞结构
CN206822164U (zh) 全自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