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22174U - 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 - Google Patents

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22174U
CN206822174U CN201720573596.3U CN201720573596U CN206822174U CN 206822174 U CN206822174 U CN 206822174U CN 201720573596 U CN201720573596 U CN 201720573596U CN 206822174 U CN206822174 U CN 206822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mbrella
screw rod
outer tube
full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7359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添成
宋顺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MINGHE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MINGH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MINGHE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MINGHE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7359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22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22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22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包括伞骨架、固定于伞骨架上的伞布、中棒组、上巢、下巢、开收伞控制系统及伞柄,其中所述中棒组至少具有三节中空的套管,所述开收伞控制系统包括伞面展收机构和中棒组伸缩机构;所述伞面展收机构包括一助力弹簧和一下巢拉线;该中棒组伸缩机构包括至少三根相互螺接的螺杆,并通过设置在伞柄内的动力源驱动上述螺杆的转动。本实用新型的各根螺杆之间发生转动会改变中棒组伸缩机构的长度,进而带动中棒组的各套管伸缩并通过伞面展收机构实现伞面打开与收合的,让多折伞具完全实现了全自动开收的功能,且单手便可以实现全自动开收功能的使用,令人们对伞具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具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因雨伞即可以挡雨又可以遮阳,且由于多折伞可以伸缩折叠,携带方便,使得每个人身上皆有携带雨伞的习惯。但是,早期的雨伞开收和收伞都需要人们双手操作,一只手握持伞柄,另一只手推动伞巢。如果人们手中有提着东西,开伞就极为不便,一旦骤雨急下时往往来不及将雨伞撑开便已淋湿了。因此,有人便设计出一种雨伞,在握柄处设有一按钮,按下该按钮即可自动将雨伞打开而不具有自动收伞功能,但是收伞的时候还是需要一定时间两手并用才能将雨伞收折,若是遇到需要乘车进入车内的时候,易遭雨水淋湿,如此便失去雨伞本身的方便性。
自动开收伞内部的典型结构可参阅2002年2月13日授权公告的,公告号为CN2476208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自动开收伞的控制装置”。该自动开收伞的动作原理是:当欲将伞打开时,向下按压按钮,使伞中棒失去控制装置的控制,伞中棒内部的开伞弹簧释放能量,将伞中棒向上弹伸,使伞打开;而当欲将伞收起时,再次按压按钮,使伞中棒内的扣头也失去控制装置的控制,扣头呈释放状态,在伞面骨架上的收伞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伞面呈收伞状态,扣头则由拉绳拉回到伞中棒上方;此时还处于未完全收伞状态,要达到完全收伞,还要再双手用力将伞面部分向握柄处推动,使伞中棒缩短,开伞弹簧重新积蓄能量,伞中棒及扣头重新受握柄内的控制装置控制,这样伞具才完全呈收折状态。
现有的自动开收伞的动作原理,基本上与上述专利前案相同,例如申请号为:01217730.X、01237609.4、01262761.5、03267824.X等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不同的大都是握柄内部的用于控制伞中棒及扣头的控制装置。
由此可见,目前的自动开收伞,实质上仅为自动开伞而半自动收伞的功能,并无法将伞具完全收合至开伞的起始状态实现全自动的功能,必需要借助到双手二次施力方可将伞具收合至全收拢的状态。如何将伞具完全依靠单手控制握柄便可实现伞具的全自动打开与完全收拢,便是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案便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结构,能通过单手操作实现多折伞具的全自动打开与完全收拢。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包括伞骨架、固定于伞骨架上的伞布、中棒组、上巢、下巢、开收伞控制系统及伞柄,其中所述中棒组至少具有三节中空的套管,自上而下依次为外管、中管及内管;所述外管、中管和内管不发生相对转动且设有防脱机构;所述外管上端设有外管滑轮,所述内管下端固定于伞柄上;所述开收伞控制系统包括伞面展收机构和中棒组伸缩机构;所述伞面展收机构包括一助力弹簧和一下巢拉线;所述助力弹簧设在上巢的下端;所述下巢拉绳的一端连接于中管上,另一端是跨过外管滑轮后穿出外管与下巢固定在一起;所述中棒组伸缩机构包括至少三根相互螺接的螺杆,自下而上依次为直径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的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三螺杆,所述第三螺杆上部与外管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下端与伞柄内的动力源固定连接,通过动力源驱动上述螺杆的转动,动力源由伞柄上的按钮控制。
所述外管、中管、内管为相互配合的六棱柱状结构。
所述外管、中管、内管为相互配合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外管、中管、内管设有沿上下方向且相互配合的滑槽和滑轨。
所述外管、中管、内管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防脱机构包括外管下端嵌固有的外管固定圈、中管顶端固定有的中管塞子、中管下端嵌固有的中管固定圈、内管顶端固定有的内管塞子;所述外管固定圈为一环圈体,并向里形成凸沿;所述中管塞子的外缘直径大于凸沿的内径,所述中管固定圈亦一环圈体,并向里形成凸缘;所述内管塞子的外缘直径大于凸缘的内径, 所述中管塞子和内管塞子具有中心通孔。
所述外管的上端内部固定有一外管塞子,在外管塞子上部设置有外管滑轮,对应该外管滑轮处的外管上形成一缺口。
所述上巢固定在外管的顶端,其下部套置于外管上,并对应外管的缺口形成一罩槽。
所述第一螺杆的外侧面具有第一外螺纹,第二螺杆的内侧面具有与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第二螺杆的外侧面具有第二外螺纹,第三螺杆的内侧面具有与第二外螺纹配合的第三内螺纹。
所述第一螺杆的外侧面具有第一外螺纹,第一螺杆顶端设有第一塞子,所述第一塞子形成突出第一螺杆外缘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螺杆的内径大于等于第一突出部的外径,所述第二螺杆的外侧面具有第二外螺纹,第二螺杆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母部,所述第二螺杆顶部设有第二塞子,所述第二塞子形成有突出第二螺杆外缘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三螺杆的内径大于等于第二突出部的外径,第三螺杆的底部设有与第二外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母部。
所述第二螺杆的外侧面的下部设有向外的凸垣。
所述动力源为正反转马达或为机械传动的变速齿轮组。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伞具的工作是这样实现的:
进行开伞动作时,按压伞柄的按钮启动动力源输出正转动力,中棒组伸缩机构中的各根螺杆各自往脱离螺接的转动方向转动,使得整个中棒组伸缩机构的长度变大,第三螺杆带动外管上升,外管升会带动中管上升,使得整个中棒组伸展。与此同时,外管塞子与中管之间的距离加长,中管会通过下巢拉绳拉动下巢相对外管向上移动,下巢上移便会推开伞骨架,如此一系列的同步动作即可实现完全开伞功能。当进行收伞动作时,按压伞柄的按钮启动动力源输出反转动力,使得各根螺杆各自往相互螺接的转动方向转动,中棒组伸缩机构的长度变小,第三螺杆带动外管相对中管向下移动套合,此时的外管塞子与中管之间的距离变短,下巢拉绳位于外管外的部分变长,下巢在助力弹簧复位力的推动下会沿外管下移,下巢下移会带动伞骨架在收伞弹簧与伞布的作用下收拢,同时外管会带动中管向下移动,使得中管相对内管向下移动套合,如此一系列的同步动作即可将伞具完全收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伞柄中的动力源给予中棒组伸缩机构中的螺杆转动的动力,使得各根螺杆之间发生转动而改变中棒组伸缩机构的长度,中棒组伸缩机构带动中棒组的各套管实现伸缩并通过伞面展收机构实现伞面的展收,让多折伞具完全实现了全自动开收的功能,且单手便可以实现全自动开收功能的使用,令人们对伞具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伞具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伞具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伞具展开);
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图5为图3的b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伞具收缩);
图7为图6的d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伞具展开);
图9为图8的e处放大图;
图10为图8的f处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伞具收缩);
图12为图11的g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的一种全自动开收伞的螺杆组结构,其以三折伞为例进行说明,该伞包括:伞骨架A、固定于伞骨架A上的伞布(图中未示出)、中棒组B、上巢C、下巢D、开收伞控制系统及伞柄G。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伞骨架A的各伞骨A1与对应的上巢C、下巢D配合在一起,同时各伞骨A1上分别设有收伞弹簧A2。
所述中棒组B至少具有三节中空的套管,自上而下依次为外管B1、中管B2及内管B3;所述外管B1、中管B2和内管B3不发生相对转动且设有防脱机构,防止中棒组B在展开之后发生套管脱离导致中棒组B损坏的现象;所述外管B1的上端内部固定有一外管塞子1,所述外管塞子具有中心通孔,同时在外管塞子1上部设置有外管滑轮12;对应该外管滑轮12处的外管B1上形成一缺口,以供下述的下巢拉绳E1穿出,所述内管B3的下端固定于伞柄上。
具体的,所述外管B1、中管B2、内管B3可以为相互配合的六棱柱状结构,可以相互卡住防止发生相对的转动,所述外管B1、中管B2、内管B3并不局限于六棱柱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多棱柱结构;当然所述外管B1、中管B2、内管B3并不局限于多棱柱结构,还可以是圆柱状结构,所述外管B1、中管B2、内管B3设有沿上下方向且相互配合的滑槽6和滑轨7,通过滑槽6和滑轨7也可以限制外管B1、中管B2、内管B3的相对转动。
所述外管B1、中管B2、内管B3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防脱机构包括外管B1下端嵌固有的外管固定圈2、中管B2顶端固定有的中管塞子3、中管B2下端嵌固有的中管固定圈4、内管B3顶端固定有的内管塞子5;所述中管塞子3和内管塞子5均具有中心通孔以供下述的中棒组伸缩机构F穿置,所述外管固定圈2为一环圈体,并向里形成凸沿;所述中管塞子3的外缘直径大于凸沿的内径,使得中管塞子3可以卡住凸沿,而所述中管固定圈4亦一环圈体,并向里形成凸缘;所述内管塞子5的外缘直径大于凸缘的内径,使得内管塞子5可以卡住凸缘。因此上述三节套管之间是利用各自的塞子实现相互的连接关系,从而构成相互伸展与收缩不脱离的中棒组B。
所述上巢C是固定在外管B1的顶端,其下部套置于外管B1上,并对应外管B1的缺口形成一罩槽C1,以供下述的下巢拉绳E1通过;
所述下巢D是滑动套置于外管B1上。
所述开收伞控制系统包括伞面展收机构E和中棒组伸缩机构F。
所述伞面展收机构E包括一助力弹簧E2和一下巢拉线E1。所述助力弹簧E1设在上巢C的下端,该助力弹簧E2在伞面处于打开状态时,助力弹簧E2受下巢D挤压而处于压缩蓄能状态。该下巢拉绳E1的一端连接于中管B2上,可以直接固定在中管塞子3上,另一端是穿入外管塞子1并跨过外管滑轮12后穿出外管B1与下巢D固定在一起;
所述中棒组伸缩机构F包括至少三根相互螺接的螺杆,自下而上依次为直径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的第一螺杆F1、第二螺杆F2、第三螺杆F3,所述第三螺杆F3上部与外管B1上部固定连接,可以直接与外管塞子1连接,所述第一螺杆F1的下端与伞柄G内的动力源G2固定连接,通过动力源G2驱动上述螺杆的转动,通过三根螺杆之间的相互转动可以改变中棒组伸缩机构F的整体长度。
所述伞柄G为一容置动力源G2的罩体,在伞柄G罩体上设有一按钮G1以启动动力源G2的正转动力与反转动力,该动力源G2可为变速齿轮组构成的机械传动,亦可采用正反转马达传动。
配合图6和图11所示,在常态收合时,首先中棒组B的各节套管是缩套在一起,第一螺杆F1、第二螺杆F2、第三螺杆F3具有较大的螺接面积。
如图3至图5或图8至图10所示,进行开伞动作时,单手握持伞柄G便可以按压伞柄G的按钮G1启动动力源G2输出正转动力,动力源G1会带动第一螺杆F1转动,因为第三螺杆F3的上端与外管B1固定连接,因此第二螺杆F2也产生转动,各根螺杆各自往脱离螺接的转动方向转动,使得整个中棒组伸缩机构F的长度变大,第三螺杆F3带动外管B1上升,外管B1上升会带动中管B2上升,使得整个中棒组B伸展。与此同时,外管塞子A与中管B2之间的距离加长,中管B2会通过下巢拉绳E1拉动下巢D相对外管B1向上移动,下巢D上移便会推开伞骨架A,如此一系列的同步动作即可实现完全开伞功能。
如图6和图7或图11和图12所示,当进行收伞动作时,单手握持伞柄G再按压伞柄G的按钮G1启动动力源G2输出反转动力,动力源G2会带动第一螺杆F1反向转动,第二螺杆F2、第三螺杆F3产生相对转动,各根螺杆各自往相互螺接的转动方向转动,中棒组伸缩机构F的长度变小,第三螺杆F3带动外管B1相对中管B2向下移动套合,此时的外管塞子1与中管B2之间的距离变短,下巢拉绳E1位于外管B1外的部分变长,下巢D在助力弹簧E2复位力的推动下会沿外管B1下移,下巢D下移会带动伞骨架A在收伞弹簧A2与伞布的作用下收拢,同时外管B1会带动中管B2向下移动,使得中管B2相对内管B3向下移动套合,如此一系列的同步动作即可将伞具完全收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如图3至图7所示,所述中棒组伸缩机构F中的第一螺杆F1的外侧面具有第一外螺纹,第二螺杆F2的内侧面具有与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第二螺杆F2的外侧面具有第二外螺纹,第三螺杆F3的内侧面具有与第二外螺纹配合的第三内螺纹,通过合理设置第一螺杆F1、第二螺杆F2、第三螺杆F3相互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实现三者之间的同时相对转动,并且通过中棒组B之间的防脱机构,使得中棒组B在展开最大长度时可以限制中棒组伸缩机构F的最大展开长度,避免第一螺杆F1、第二螺杆F2、第三螺杆F3脱离相互之间的螺接关系,造成中棒组伸缩机构F不能使用;也可以通过控制动力源G2正反转时间来控制各个螺杆转动时间进而控制中棒组伸缩机构F的最大展开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中,如图8至图12所示,所述第一螺杆F1的外侧面具有第一外螺纹,第一螺杆F1顶端设有第一塞子F11,所述第一塞子F11形成突出第一螺杆F1外缘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螺杆F2的内径大于等于第一突出部的外径,所述第二螺杆F2的外侧面具有第二外螺纹,第二螺杆F2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母部F21,所述第二螺杆F2顶部设有第二塞子F22,所述第二塞子F22形成有突出第二螺杆F2外缘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三螺杆F3的内径大于等于第二突出部的外径,第三螺杆F3的底部设有与第二外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母部F31;当中棒组伸缩机构F展开时,第一塞子F11对第一螺母部F21有阻挡作用,第二塞子F22对第二螺母部F31有阻挡作用,因此通过第一塞子F111和第一螺母部F21、第二塞子F22和第二螺母部F31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一螺杆F1、第二螺杆F2、第三螺杆F3脱离相互之间的螺接关系。
进一步,为避免由于第三螺杆F3长度大于第二螺杆F2长度,导致中棒组伸缩机构F在收缩时发生第三螺杆F3与第二螺杆F2之间的螺接关系脱离,所述第二螺杆F2的外侧面的下部设有向外的凸垣F23,所述凸垣F23对第三螺杆F3有阻挡作用,避免第三螺杆F3与第二螺杆F2之间的螺接关系脱离。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需要说明的是不需要考虑实施例一中采用控制第一螺杆F1、第二螺杆F2、第三螺杆F3之间的摩擦力来使得三者之间同时发生相对转动使得三者同时展开或是收缩来避免三者之间脱离螺接关系的方法,可以任意设置第一螺杆F1、第二螺杆F2、第三螺杆F3之间的摩擦因数,不考虑转动的顺序问题,因为实施例二中的第一塞子F11、第二塞子F22、凸缘F23以及伞柄G会起到一个螺帽的作用,使得三根螺杆之间可以锁紧,例如:第一螺杆F1先相对于第二螺杆F2转动,第二螺杆F2再相对于第三螺杆F3转动,在展开的时候第二螺杆F2先相对第一螺杆F1上升,第三螺杆F3不相对第二螺杆F2上升,当第二螺杆F2上升到最顶上时,第一螺母部F21卡住第一塞子F11使得第一螺杆F1和第二螺杆F2相互锁紧不产生转动,动力源G2继续输出正转动力,因此第二螺杆F2会相对第三螺杆F3转动,第三螺杆F3上升,使得第一螺杆F1、第二螺杆F2、第三螺杆F3可以依次展开;收缩时,第二螺杆F2先套合第一螺杆F1,伞柄G抵住第二螺杆F2下部,锁紧第一螺杆F1和第二螺杆F2,然后第二螺杆F2通过凸垣F23再锁紧第三螺杆F3,实现第一螺杆F1、第二螺杆F2、第三螺杆F3的依次收缩。
综上所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伞柄G中的动力源G2给予中棒组伸缩机构F中的螺杆转动的动力,使得各根螺杆之间发生转动而改变中棒组伸缩机构F的长度,中棒组伸缩机构F带动中棒组B的各套管实现伸缩并通过伞面展收机构E实现伞面的展收,让多折伞具完全实现了全自动开收的功能,且单手便可以实现全自动开收功能的使用,令人们对伞具的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10)

1.一种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包括伞骨架、固定于伞骨架上的伞布、中棒组、上巢、下巢、开收伞控制系统及伞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棒组至少具有三节中空的套管,自上而下依次为外管、中管及内管;所述外管、中管和内管不发生相对转动且设有防脱机构;所述外管上端设有外管滑轮,所述内管下端固定于伞柄上;
所述开收伞控制系统包括伞面展收机构和中棒组伸缩机构;
所述伞面展收机构包括一助力弹簧和一下巢拉线;所述助力弹簧设在上巢的下端;所述下巢拉绳的一端连接于中管上,另一端是跨过外管滑轮后穿出外管与下巢固定在一起;
所述中棒组伸缩机构包括至少三根相互螺接的螺杆,自下而上依次为直径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的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三螺杆,所述第三螺杆上部与外管上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下端与伞柄内的动力源固定连接,通过动力源驱动上述螺杆的转动,动力源由伞柄上的按钮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中管、内管为相互配合的六棱柱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中管、内管为相互配合的圆柱状结构,所述外管、中管、内管设有沿上下方向且相互配合的滑槽和滑轨。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中管、内管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防脱机构包括外管下端嵌固有的外管固定圈、中管顶端固定有的中管塞子、中管下端嵌固有的中管固定圈、内管顶端固定有的内管塞子;所述外管固定圈为一环圈体,并向里形成凸沿;所述中管塞子的外缘直径大于凸沿的内径,所述中管固定圈亦一环圈体,并向里形成凸缘;所述内管塞子的外缘直径大于凸缘的内径, 所述中管塞子和内管塞子具有中心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上端内部固定有一外管塞子,在外管塞子上部设置有外管滑轮,对应该外管滑轮处的外管上形成一缺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巢固定在外管的顶端,其下部套置于外管上,并对应外管的缺口形成一罩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的外侧面具有第一外螺纹,第二螺杆的内侧面具有与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二内螺纹,第二螺杆的外侧面具有第二外螺纹,第三螺杆的内侧面具有与第二外螺纹配合的第三内螺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的外侧面具有第一外螺纹,第一螺杆顶端设有第一塞子,所述第一塞子形成突出第一螺杆外缘的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二螺杆的内径大于等于第一突出部的外径,所述第二螺杆的外侧面具有第二外螺纹,第二螺杆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外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母部,所述第二螺杆顶部设有第二塞子,所述第二塞子形成有突出第二螺杆外缘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三螺杆的内径大于等于第二突出部的外径,第三螺杆的底部设有与第二外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母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杆的外侧面的下部设有向外的凸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正反转马达或为机械传动的变速齿轮组。
CN201720573596.3U 2017-05-22 2017-05-22 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 Active CN206822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73596.3U CN206822174U (zh) 2017-05-22 2017-05-22 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73596.3U CN206822174U (zh) 2017-05-22 2017-05-22 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22174U true CN206822174U (zh) 2018-01-02

Family

ID=60772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73596.3U Active CN206822174U (zh) 2017-05-22 2017-05-22 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2217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2620A (zh) * 2018-04-04 2018-08-17 韦鑫 一种翻转式照明雨伞
CN109577173A (zh) * 2019-01-03 2019-04-05 温州益德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桥梁墩座
CN110436355A (zh) * 2019-08-27 2019-11-12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劳动技师学院) 一种机械工程多功能悬挂设备
WO2020140439A1 (zh) * 2018-12-30 2020-07-09 福建舒雨伞业有限公司 一种两折中棒的三折电动伞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02620A (zh) * 2018-04-04 2018-08-17 韦鑫 一种翻转式照明雨伞
WO2020140439A1 (zh) * 2018-12-30 2020-07-09 福建舒雨伞业有限公司 一种两折中棒的三折电动伞
CN109577173A (zh) * 2019-01-03 2019-04-05 温州益德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市政桥梁墩座
CN110436355A (zh) * 2019-08-27 2019-11-12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劳动技师学院) 一种机械工程多功能悬挂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22174U (zh) 全自动电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
CN206462546U (zh) 全自动开收的反收多折伞
EP2900103B1 (en) Umbrella
CN102578772B (zh) 全自动多折开收伞
CN105942686A (zh) 自动雨伞
CN102228332B (zh) 全自动开收伞的变比调节结构
CN206932262U (zh) 自拍杆的电动伸缩杆组结构
TW201221081A (en) Automatic folding/unfolding umbrella
CN206830588U (zh) 自动伸缩杆组结构
CN202664509U (zh) 全自动多折开收伞
KR20120036766A (ko) 완전 자동 우산
CN206822164U (zh) 全自动开收伞的伸缩杆组结构
CN203182193U (zh) 全自动开收直骨伞
CN103190750A (zh) 多折全自动伞
CN203182188U (zh) 多折全自动伞
CN209908071U (zh) 一种具有自动挑檐结构的折叠帐篷
KR20210095542A (ko) 롤 방식으로 접혀지는 자동 우산
CN202143482U (zh) 全自动开收伞的控制机构
CN109505454B (zh) 一种具有自动挑檐结构的折叠帐篷
CN109393680A (zh) 一种自动收开折叠伞
CN202135820U (zh) 精简型直骨自动伞
CN205106651U (zh) 全自动开收伞的开收控制机构
CN202135818U (zh) 全自动开收伞的变比调节结构
CN104414056A (zh) 全自动开收伞
KR101255473B1 (ko) 접힘 시 펼침을 방지하는 안전형 자동우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