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98707U - 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98707U
CN205098707U CN201520768905.3U CN201520768905U CN205098707U CN 205098707 U CN205098707 U CN 205098707U CN 201520768905 U CN201520768905 U CN 201520768905U CN 205098707 U CN205098707 U CN 205098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unit
gas storage
buffer part
plastic packaging
til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689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嘉盈
谢斐
吴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ir Paq Packa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689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98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98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98707U/zh
Priority to US15/737,740 priority patent/US10850907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6/095671 priority patent/WO2016202313A2/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一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包括至少两层气室膜形成的至少一充气缓冲体和至少两层阀膜形成的至少一充气阀,其中所述充气缓冲体包括多个储气单元,所述充气阀用于向所述储气单元充气并且在充气结束后自封闭以防止气体泄露,并且所述储气单元经一系列塑封缝的塑封以及弯折形成包装一包装物品的一立体包装袋,并且所述立体包装袋具有一斜置缓冲部,增加缓冲厚度,给所述包装物品提供缓冲效果。

Description

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包装装置,尤其涉及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很多物品都通过物流的形式进行交易,例如电子产品、化工产品、医药产品、陶瓷、玻璃以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等,在这些物品储存或运输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挤压、碰撞、跌落等情况,导致产品损坏或变形,给人们带来损失,尤其是高额价值的物品的损坏或变形导致的经济损失更大。
为了保护产品,在储存或运输前,人们会使用包装箱等来包装产品,通过给产品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来达到保护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包装箱包括纸质包装盒和充气包装袋,传统的纸质包装盒不能提供较好的缓冲效果,起不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例如运输笔记本电脑等待包装产品前,往往需要先使用泡沫、柔性塑料等将笔记本电脑等待包装产品经过多层包装,再放入包装盒中。这一种传统包装方式确实可以达到良好的抗跌抗撞性能,但是这无疑增加了运输成本,而且包装起来极不方便,不但浪费时间,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了人力成本,已经不符合现代运输业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既使用了包装箱又使用了泡沫等缓冲材料,在产品送达用户之后,包装箱及泡沫等缓冲材料会被大量丢弃,既给产品用户带来负担,也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充气包装材料是通过在薄膜中充入气体来达到缓冲效果的,其可以在包装现场充气再投入使用,所以相对于传统的包装材料具有运输成本低,易于储存的优点,而且缓冲效能更优,又有利于环保。现有的充气包装袋一般是将充气柱进行弯折形成多个充气侧壁,各个充气侧壁再围绕形成一个内部容纳空间,用于存储包装物品,例如常见的U型袋、C型袋或O型袋等。然而这些现有的包装袋通过单一的缓冲结构,即包装物品周围并与包装物品相贴合的气柱缓冲的形式,在一些抗跌防撞要求较高的场合仍然不能达到较满意的缓冲效果。例如笔记本电脑内部有大量电子元件,对于抗跌防撞的要求很高。如果采用普通的充气包装材料,笔记本电脑的与包装物品表面直接贴合接触,由于力的相互作用,虽然冲撞力达到包装物体与笔记本电脑接触的表面时由于缓冲已经有所减小,但是笔记本电脑在发生碰撞时由于和包装物体表面大面积直接接触,依然很容易直接受到较大的残存的冲撞力,所以不能达到比较满意的缓冲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提供一斜置缓冲部增加缓冲厚度,从而对被包装于所述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的一包装物品提供增强的缓冲保护作用,以防止其在受到冲击或撞击时,造成所述包装物品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包括由多个储气单元形成的多个储气侧壁和一斜置缓冲部,所述储气侧壁和所述斜置缓冲部能够给所述包装物品提供加强的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形成所述内腔的多个储气侧壁中的前后侧壁长度不等,从而其两侧壁之间形成所述斜置缓冲部,这样所述斜置缓冲部与所述包装物品之间会形成缓冲空间,从而所述斜置缓冲部增加了缓冲厚度,在所述斜置缓冲部的所述储气单元部分在受到冲击力或撞击力的作用时,并不会直接将外部的冲击力或撞击力传递至所述包装物品,从而提供加强的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来将多个储气单元塑封而形成立体包装袋的立体塑封缝使所述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包括由多个储气单元形成的一环形侧壁和一底侧加强斜置缓冲部,从而在所述立体包装袋的底侧,用以增加缓冲厚度,提供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储气单元形成的立体包装袋包括一主袋体和所述主袋体的至少一侧的一侧翼缓冲部,所述主袋体和所述侧翼缓冲部由多个所述储气单元的不同部分各自形成,这样所述主袋体提供一级缓冲效果,所述侧翼缓冲部提供另一级缓冲效果,从而加强所述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的侧面缓冲性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以用于包装一包装物品,其包括至少两层气室膜形成的至少一充气缓冲体和至少两层阀膜形成的至少一充气阀,其中所述充气缓冲体包括多个储气单元,所述充气阀用于向所述储气单元充气并且在充气结束后自封闭以防止气体泄露,并且所述储气单元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的塑封并经弯折后经一系列立体塑封缝的塑封形成包装所述包装物品的一立体包装袋,并且所述立体包装袋具有至少一斜置缓冲部,增加缓冲厚度,给所述包装物品提供缓冲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储气单元沿纵向排列并被分成多个子储气单元,其中一部分所述子储气单元形成多个侧壁,另一部分所述子储气单元形成一斜置缓冲部,所述斜置缓冲部呈倾斜状态布置于多个所述侧壁中的两个所述侧壁之间,从而增强所述立体包装袋的缓冲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各储气单元之间具有一系列分隔缝,所述立体塑封缝位于所述立体包装袋两侧的所述储气单元的分隔缝,所述各储气单元经沿弯折缝弯折后经所述立体塑封缝塑封形成所述斜置缓冲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侧壁包括位于所述弯折缝两侧的一前侧壁和一后侧壁,其中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长度不相等,所述斜置缓冲部倾斜地延伸于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之间,从而增强所述立体包装袋的缓冲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体塑封缝被设置在所述充气包装装置两侧的相邻两个所述储气单元之间,所述各储气单元经弯折缝弯折后经所述立体塑封缝塑封形成所述斜置缓冲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储气单元沿纵向排列并且沿横向围绕成环状以用于形成所述立体包装袋,并且各个所述储气单元经多列弯折缝的塑封形成可连通的多个子储气单元,其中一部分所述储气单元形成一包装主体,以用于包装所述包装物品,另一部分所述储气单元经所述立体塑封缝的塑封形成至少一侧翼缓冲部,其位于所述包装主体的外侧,从而增强所述立体包装袋的缓冲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储气单元在对应形成所述侧翼缓冲部的部分包括一个、两个、三个或以上的所述子储气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折缝包括四列呈间断热封的弯折缝,所述立体包装袋经弯折缝和塑封缝形成两个斜置缓冲部和多个侧壁,其中多个所述侧壁包括位于各所述斜置缓冲部两侧的两个前侧壁和一后侧壁,其中两个所述前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取放所述包装物品的一开口,两个所述斜置缓冲部倾斜地延伸于各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之间,从而增强所述立体包装袋的缓冲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封缝还包括一纵向的端封缝,所述端封线将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沿着纵向方向热封首尾连接,形成所述立体包装袋的一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用以包装所述包装物品,所述斜置缓冲部经所述端封线形成一底侧加强斜置缓冲部,用以增加缓冲厚度,提供缓冲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以用于包装一包装物品,其包括至少两层气室膜形成的至少一充气缓冲体和至少两层阀膜形成的至少一充气阀,其中所述充气缓冲体包括多个储气单元,所述充气阀用于向所述储气单元充气并且在充气结束后自封闭以防止气体泄露,并且所述储气单元经一系列塑封缝的塑封和弯折形成包装所述包装物品的一立体包装袋,并且所述塑封缝包括塑封连接所述两层气室膜以将所述储气单元分成可连通的多个子储气单元的至少一组弯折缝,其中所述一组弯折缝中至少包括一列前弯折缝和一列后弯折缝,其中所述充气缓冲体沿所述前弯折缝和所述后弯折缝弯折后使所述前弯折缝和所述后弯折缝互相间隔并且错位地布置,从而使所述前弯折缝和所述后弯折缝之间的所述子储气单元形成所述立体包装袋的至少一斜置缓冲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封缝包括一组所述弯折缝,并且所述前弯折缝和所述后弯折缝将充气后的所述充气缓冲体分成一前侧壁,一后侧壁以及倾斜地延伸于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的所述斜置缓冲部,其中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取放所述包装物品的一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封缝包括两组所述弯折缝,并且所述前弯折缝和所述后弯折缝将所述充气缓冲体分成两前侧壁,一后侧壁以及分别倾斜地延伸于两个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的两个所述斜置缓冲部,其中两个所述前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取放所述包装物品的一开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塑封缝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充气缓冲体左右两侧的两立体塑封缝,其中各个所述充体塑封缝将所述前后侧壁塑封连接,并且各个所述立体塑封缝与所述前后弯折缝的距离不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立体塑封缝进一步地设置在所述充气缓冲体的两侧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储气单元之间,以使左右两侧最外侧的所述储气单元分别形成一侧翼缓冲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后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包装所述包装物品的一容纳腔,所述斜置缓冲部与所述后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提供给所述斜置缓冲部形变空间的一缓冲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后侧壁沿呈环绕状地布置并且相连接以分别形成一环状外壁和一环状内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在未充气并且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用来包装物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用来包装物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在未充气并且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示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在充气后截面形状示意图。
图10是示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在未充气并且经二次塑封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在充气后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在充气后的仰视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示意所述储气单元形状和排列方式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的充气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的充气阀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的充气阀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5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具有可充气结构,以在充气后可以为各种包装物品如电子产品、食品、医药产品、化工原料、生物材料、塑料陶瓷、快速消费品等提供气体缓冲效果,而且在未使用时,可以不充气而方便存储和运输,在使用时再现场充气,从而使用非常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可以实施为空气缓冲材料,即充入的气体以空气为例,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应用中根据需要也可能是其他气体。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其在充气后可以形成一立体包装袋,从而为一包装物品提供空气缓冲效果。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一充气缓冲体10,即由一个所述充气缓冲体10形成一个立体包装袋或多个所述充气缓冲体10经塑封连接如粘接或热封形成所述立体包装袋。在本实用新型的图1至图5所示的示例中,其由一个所述充气缓冲体10形成。更具体地,参照图14,所述充气缓冲体10包括至少两层气室膜11和12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和立体塑封缝40形成包括一个或多个相连接的储气单元13的所述立体包装袋,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内形成一个可储气的储气室14。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平面塑封缝30用于将多层薄膜经塑封形成如图1所示的一个平面缓冲材料,所述立体塑封缝40用于将上述平面缓冲材料进一步塑封而使所述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形成具有空间立体构型并且能够容纳所述包装物品的所述立体包装装置,如图1中所示。所述平面塑封缝30和所述立体塑封缝40可以通过粘接或热封连接的方式将多层薄膜连接在一起,优选地,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平面塑封缝30和所述立体塑封缝40可以都实施为由热封工艺形成。
更具体地,所述平面塑封缝30包括多列分隔缝31,其将两层气室膜11和12分隔成多个所述储气单元13。即优选地,各列所述分隔缝31通过热封工艺形成,其热封连接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从而相邻两个所述储气单元13之间形成一列所述分隔缝31。所述分隔缝31可以是连续的热封线,从而使多个所述储气单元13互相独立。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中所示,顶侧和底侧的一列所述分隔缝31可以分别成为所述充气缓冲体10的顶侧边界缝和底侧边界缝。所述分隔缝31也可以是断续的热封线,从而使多个所述储气单元13互相连通。所述储气单元13可以是各种形状,如条形,圆形,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等,如图1至图5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充气缓冲体10可以包括多个并排排列的大小相同的充气柱,又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充气缓冲体10也可以包括多个并列排列的大小不同的充气气柱。此外,大小气柱的排列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可以交替排列,可以在某些区域形成小气柱等,本方明在这方面并不受到限制。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参考图14,所述充气包装装置进一步地包括由至少两层阀膜21和22形成的一充气阀20,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与所述气室膜11和12互相叠合地设置,并且在所述阀膜21和22之间形成用于向所述储气室14充气的进气通道23。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阀膜21和22的长度短于所述气室膜11和12。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23向所述储气室14中充气并且所述储气室14中的气压达到预定要求时,所述储气室14中的气压作用在所述阀膜21和22上,以使所述阀膜21和22贴合于其中一层所述气室膜,从而封闭所述进气通道23,以使所述充气阀20起到单向阀的作用。当每个所述储气单元13内形成至少一个所述进气通道23,并且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互相独立时,当其中一个所述储气单元13发生损坏漏气时,其他的所述储气单元13并不会被影响,还能起到空气缓冲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充气缓冲体10的所述气室膜11和12以及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分别可以由各种合适的薄膜材料制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复合薄膜等,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也并不受到限制,只要是合适的柔性薄膜即可。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单向密封效果,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也可以是由上述薄膜经添加化学成分而改性得到的自粘性薄膜。
所述充气缓冲体10进一步地包括一主通道单元15,其连接于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优选地,其一体地延伸于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更具体地,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通道单元15与所述储气单元1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例如,在这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沿着纵向方向延伸,所述主通道单元15沿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主通道单元15形成一主通道151,并且所述主通道151具有一充气口152,当所述充气口152的位置设置有充气嘴并且执行充气操作时,气体从所述充气口152沿着横向方向进入所述主通道151,并且再沿着纵向方向进入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并且当各个所述储气室14中达到预定气压后,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贴合于其中一层气室膜11或12,从而实现自封闭,以防止充入的气体再反渗进入所述主通道151。
值得一提的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主通道单元15可以由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形成,也可以由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形成,或者由其中一层所述气室膜11或12和其中一层所述阀膜21或22形成。
如图2中所示,所述平面塑封缝30进一步地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充气缓冲体10的左右两侧的连续密封的一边封缝32和左侧的一连续密封的主通道密封缝33,其中左侧所述边封缝32和所述主通道密封缝33之间形成所述主通道15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边封缝32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形成并且封合连接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所述主通道密封缝33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形成并且将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和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分别连接在一起,如图2中所示,例如通过一次热封工艺而形成的上下两侧的所述主通道密封缝33分别在对应所述进气通道23的位置将所述气室膜11和所述阀膜21热封连接,以及将所述气室膜12和所述阀膜22热封连接,其他位置将多层薄膜一体地热封连接,并将所述充气缓冲体10分成所述主通道单元15和所述储气单元13。
如图2中所示,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在邻近所述主通道151的位置各自包括两列互相间隔导气缝34,其由热封连接所述气室膜11和12以及所述阀膜21和22形成,所述阀膜21和22形成的所述进气通道23位于两列所述导气缝34之间。
参照图14,所述阀膜21和22进一步地通过多个连接缝35热封连接至所述气室膜11,这样在所述储气室14中达到预定的气压时,气压作用于所述阀膜21和22,并且因为所述连接缝35的设置而同时被压向所述气室膜11并最终贴合于所述气室膜11,从而关闭所述进气通道23。即所述连接缝35热封连接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以及一层所述气室膜11。另外,如图2中所示,各个所述连接缝35的形状的设计使得其还进一步地起到防止气体回流的作用,也就是说,当所述储气室14中的气体想要回流时,会被所述连接缝35所阻挡而不能轻易地反渗进入所述主通道151。
另外,在热封形成这些平面塑封缝30时,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进气通道23可以通过设置耐热阻隔装置而形成,在热封工艺之后,再取出所述耐热阻隔装置。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之间设置有一耐热层24,如图2和图14中所示,例如可以是耐热油墨,其贴附于其中一层所述阀膜21或22的内表面,这样,在热封形成所述主通道密封缝33时,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不会热封连接,从而所述进气通道23得以能够与所述主通道151相连通,而不会因热封而将其进入口关闭。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通道151由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形成,所述耐热层24和所述阀膜21和22各自有延伸段进入所述主通道151,所述平面塑封缝30还包括对应于所述耐热层24的延伸段的位置的一列互相间隔的沿纵向方向排列的接合缝36,因为所述耐热层24的设置,所述接合缝36将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和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分别连接在一起,而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没有热封连接,所述接合缝36的设置使得所述充气缓冲体10在充气时,气体进入所述主通道151后,相邻的所述阀膜21和22与对应连接的所述气室膜11和12能够一起膨胀而打开对应的所述进气通道23。
所述平面塑封缝30还包括多列呈间断热封的弯折缝37,充气后的所述充气缓冲体10适合于沿着所述弯折缝37弯折,从而使所述充气缓冲体10形成多个侧壁。更具体地,所述弯折缝37将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分成多个子储气单元131,所述弯折缝可以位于所述储气单元13的中部位置,并且两侧分别形成一连通通道132,这样相邻的所述子储气单元131得以互相连通,如图2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弯折缝37也可以位于所述储气单元13的两侧,而所述连通通道132位于所述储气单元13的中部位置。相应地,可以理解的是,各列所述弯折缝37热封连接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
进一步地,以图1至图5所示的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弯折缝37包括一列呈间断热封的前弯折缝371和一列呈间断热封的后弯折缝372,从而所述充气缓冲体10适合于沿着两列所述前弯折缝371和所述后弯折缝372形成一前侧壁101,一底部连接部102和一后侧壁103,所述底部连接部102在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为一斜置缓冲部102。相应地,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立体塑封缝40包括位于所述充气缓冲体10左侧的一左立体塑封缝41和位于右侧的一右立体塑封缝42,其将所述前侧壁101与所述后侧壁103的各左侧塑封在一起,即实现所述充气缓冲体10的左侧封合。所述右立体塑封缝42将所述前侧壁101和所述后侧壁103的各右侧塑封在一起,即实现所述充气缓冲体10的右侧的封合。
上述所述前侧壁101,后侧壁103和所述斜置缓冲部102通过弯折以及所述立体塑封缝40的二次热封形成一容纳腔1001,其顶侧具有一开口107。即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形成环形的储气柱。即如图2中所示,所述前弯折缝371左侧的部分用于形成所述前侧壁101,所述前弯折缝371和所述后弯折缝372之间形成所述斜置缓冲部102,所述后弯折缝372右侧形成所述后侧壁103。可以理解的是,每个所述侧壁101和103以及所述斜置缓冲部102各自由所述储气单元13的沿其长度方向一体地延伸的所述子储气单元131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所述前侧壁101和所述后侧壁103长度不一,导致所述斜置缓冲部102的连接部呈倾斜状态,即所述底部102与所述后侧壁103形成一个缓冲空间1002,增加缓冲厚度,从而包装物品不会触底。也就是说,所述斜置缓冲部102倾斜地延伸于所述前侧壁101和所述后侧壁103之间。
例如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所述前侧壁101的长度小于所述后侧壁103的长度,这样使所述斜置缓冲部102倾斜地延伸,并且与所述后侧壁103之间形成所述缓冲空间1002。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作为变形,也可能是所述前侧壁101的长度大于所述后侧壁103的长度。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图2所示的是经所述平面塑封缝30塑封形成的平面缓冲材料,其也进一步地示意了所述立体塑封缝40的位置,从而更方便地理解所述立体包装袋的形成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左立体塑封缝41和所述右立体塑封缝42在所述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侧翼缓冲部16。所述立体塑封缝41和42分别设置在左右侧相邻的两个所述储气单元13之间,从而分别将左右侧最外侧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储气单元13形成所述侧翼缓冲部16。例如如图3中所示,所述充气缓冲体10的左侧的一左侧翼储气单元13a经所述弯折缝37弯折以及所述左立体塑封缝41塑封后形成具有一缓冲空间的一左侧翼缓冲部16。所述充气缓冲体10的右侧的一右侧翼储气单元13a经所述弯折缝37弯折以及所述右塑封线42塑封后形成具有一缓冲空间的一右侧翼缓冲部16。因此,所述充气缓冲体10两侧的所述侧翼缓冲部16用于加强侧面缓冲效果。也就是说,所述侧翼缓冲部16在侧面提供缓冲作用。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充气缓冲体10适合于容纳所述包装物品,所述包装物品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可以与所述前侧壁101和所述后侧壁103相接触。所述前侧壁101和所述后侧壁103为所述包装物品提供缓冲作用,所述侧翼缓冲部16为所述包装物品在侧面提供缓冲作用。而所述包装物品不与所述斜置缓冲部102直接接触,即所述包装物品可以不延伸进入所述缓冲空间1002,从而所述斜置缓冲部102可以为所述包装物品提供多级缓冲效果。即外部冲击力作用于所述斜置缓冲部102的外部时,所述斜置缓冲部102的各储气单元13提供一级缓冲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空间1002提供另一缓冲效果防止作用至所述储气单元13的应力直接传递至所述包装物品。也就是说,所述斜置缓冲部102的所述储气单元13在受到外部冲击或撞击力时,所述缓冲空间1002给所述储气单元13提供形变的空间,这样,作用于所述斜置缓冲部102的外部的冲击力或撞击力不致于直接传递至所述包装物品。也即是说,所述斜置缓冲部增加了缓冲厚度,提供多级缓冲效果,从而使所述包装物品不会触底。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充气缓冲体10用于承载所述包装物品,并且所述充气缓冲体10充气后,所述前侧壁101和所述后侧壁103的内表面可以与所述包装物品的外表面相贴合,也可以不贴合如增加额外的包装袋来包装所述包装物品。优选地,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装物品以一笔记本电脑M为例,所述笔记本电脑可以被部分或者全部地放置于所述容纳腔1001内。当所述笔记本电脑M部分地即任一侧边放置于所述容纳腔1001内时,所述笔记本电脑M的所述侧边不与所述斜置缓冲部102直接接触,即所述笔记本电脑M可以不延伸进入所述缓冲空间1002,从而所述斜置缓冲部增加了缓冲厚度,可以为所述笔记本电脑M提供更好的缓冲效果。
另外,如图5所示,为了对所述笔记本M电脑进行限位,防止运输途中的滑动,所述笔记本电脑M的两侧各有一所述充气缓冲体10。也就是说,还可以通过两个所述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来以对扣的方式包装所述包装物品M。即本实用新型相当于提供一包装组件,其包括两个所述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包装物品M的两个端部分别被容纳于所述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的两个所述容纳腔1001内,然后再被置于其他的包装箱或包装盒等用来存储和运输所述笔记本电脑M。即所述笔记本电脑M的两侧均有所述缓冲空间1002,可以不延伸进入所述缓冲空间1002,从而两个所述充气缓冲体10的斜置缓冲部为所述笔记本电脑M的缓冲增加了缓冲厚度。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的结构设计能够显著地增强各个侧面的缓冲性能,防止外部冲击力或撞击力造成所述包装物品M的损坏。
相应地,当所述侧翼缓冲部16受到外部的冲击或撞击力时,外部的冲击或撞击力并不会直接通过所述侧翼缓冲部16传递至所述包装物品,即所述侧翼缓冲部16的所述侧翼储气单元13a提供了缓冲,从而实现缓冲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立体塑封缝40可以是连续的热封缝也可以是间断的热封缝。所述左右立体塑封缝41和42可以各自位于所述充气缓冲体10侧部的所述分隔缝31的位置,也可以通过一次热封同时形成所述分隔缝31和所述塑封缝41或42。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左右立体塑封缝41和42可以各自是另外的独立的热封缝并且分别形成在所述充气缓冲体10左侧和右侧的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中所示,以所述左立体塑封缝41为例,其包括一体塑封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塑封段411和412,两者长度相等并且在一次塑封工艺中同时形成在所述充气缓冲体的前后侧,在图2的展开示意图中可见,所述第一和第二塑封段411和412之间有间隔,而没有一体成形。并且,所述第一塑封段411与所述前弯折缝371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二塑封段412与所述后弯折缝372之间的距离短,从而使所述前后弯折缝371和372之间的所述子储气单元131形成所述斜置缓冲部102。也可以说,在前侧,所述左立体塑封缝41与所述前弯折缝371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D1,在后侧,所述左立体塑封缝41与所述后弯折缝372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D2,其中所述第一距离D1小于所述第二距离D2,从而所述前后弯折缝371和372之间的所述子储气单元131倾斜地延伸。类似地,所述右立体塑封缝42具有与所述左立体塑封缝42相似的结构
如图6至图8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变形实施例。类似地,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包装物品以一笔记本电脑M为例。
所述弯折缝37包括两列呈间断热封的前弯折缝371A和两列呈间断热封的后弯折缝372A,从而所述充气缓冲体10A适合于沿着两列所述前弯折缝371A和所述后弯折缝372A形成二前侧壁101A,二斜置缓冲部102A和一后侧壁103A。相应地,如图7所示,所述立体塑封缝40b包括位于左侧的左立体塑封缝41A和位于右侧的右立体塑封缝42A,其各自将所述前侧壁101A与所述后侧壁103A的各左侧端塑封在一起,即实现所述充气缓冲体10A的左侧端封合。所述右立体塑封缝42A将所述前侧壁A与所述后侧壁103A的各右侧塑封在一起,即实现所述充气缓冲体10A的右侧的封合。
上述所述前侧壁101A,所述后侧壁103A和各所述斜置缓冲部102A通过弯折以及所述立体塑封缝40A的二次热封形成一容纳腔1001A,所述容纳腔1001A具有一开口107A。即如图6中所示,两列所述前弯折缝371A左侧或右侧的部分分别形成两个所述前侧壁101A,所述前弯折缝371A和所述后弯折缝372A之间形成所述斜置缓冲部102A,两个所述后弯折缝372A之间的部分形成所述后侧壁103A。可以理解的是,每个所述侧壁101A和103A以及所述斜置缓冲部102A各自由所述诸气单元13A的沿其长度方向一体地延伸的所述子储气单元131A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两个所述前侧壁101A和所述后侧壁103A长度不一,导致所述底侧连接部的连接部呈倾斜状态,即两个所述底部120b与所述后侧壁103A分别形成两个缓冲空间1002A,增加了缓冲厚度,从而包装物品不会触底。也就是说,两个所述斜置缓冲部102A倾斜地延伸于两个所述前侧壁101A和所述后侧壁103A之间。
例如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两个所述前侧壁101A的长度之和小于所述后侧壁103b的长度,两者之间互相间隔以形成用于取放物品的所述开口107A,并且使两个所述斜置缓冲部102A倾斜地延伸,并且与所述后侧壁103A之间形成所述缓冲空间1002A。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图7所示的是经所述平面塑封缝30A塑封形成的平面缓冲材料,其也进一步地示意了所述立体塑封缝40A的位置,从而更方便地理解所述立体包装袋的形成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左立体塑封缝41A和所述右立体塑封缝42A在所述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侧翼缓冲部16A。即如图6中所示,所述充气缓冲体10A的左侧的一左侧翼储气单元13A经所述弯折缝37A弯折以及所述左塑封线41A塑封后形成具有一缓冲空间的一左侧翼缓冲部16A。所述充气缓冲体10A的右侧的一右侧翼储气单元13A经所述弯折缝37A弯折以及所述右塑封线42A塑封后形成具有一缓冲空间的一右侧翼缓冲部16A。因此,所述充气缓冲体10A两侧的所述侧翼缓冲部16A用于加强侧面缓冲效果。也就是说,所述侧翼缓冲部16A在侧面提供缓冲作用。
如图6至图8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充气缓冲体10A适合于容纳所述包装物品,所述包装物品容纳于所述容纳腔1001A内,可以与所述前侧壁101A,101A和所述后侧壁103A相接触。所述前侧壁101A和所述后侧壁103A为所述包装物品提供缓冲作用,所述侧翼缓冲部16A为所述包装物品在侧面提供缓冲作用。而所述包装物品的两端不与两个所述斜置缓冲部102A直接接触,即所述包装物品可以不延伸进入所述缓冲空间1002A,从而所述斜置缓冲部102A可以为所述包装物品提供多级缓冲效果。即外部冲击力作用于所述斜置缓冲部102A的外部时,所述斜置缓冲部102A的各储气单元13A提供一级缓冲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空间1002A提供另一缓冲效果防止作用至所述储气单元13A的应力直接传递至所述包装物品。也就是说,所述斜置缓冲部102A的所述储气单元13A在受到外部冲击或撞击力时,所述缓冲空间1002A给所述储气单元13A提供形变的空间,这样,作用于所述斜置缓冲部102A的外部的冲击力或撞击力不致于直接传递至所述包装物品。也即是说,所述斜置缓冲部增加了缓冲厚度,提供多级缓冲效果,从而使所述包装物品不会触底。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充气缓冲体10A用于承载所述包装物品,并且所述充气缓冲体10A充气后,所述前侧壁101A和所述后侧壁103A的内表面可以与所述包装物品的外表面相贴合,也可以不贴合如增加额外的包装袋来包装所述包装物品。优选地,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装物品以一笔记本电脑M为例,所述笔记本电脑可以放置于所述容纳腔1001A内。所述笔记本电脑M的正面和底部被所述前侧壁101A以及所述后侧壁103A提供缓冲效果,所述笔记本电脑M的左右两侧被所述侧翼缓冲部16A提供缓冲效果。所述笔记本电脑M的另外两个侧边不与两个所述斜置缓冲部102A直接接触,即所述笔记本电脑M可以不延伸进入所述缓冲空间1002A,从而所述斜置缓冲部增加了缓冲厚度,可以为所述笔记本电脑M的顶部和底部两侧提供更好的缓冲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立体塑封缝40A可以是连续的热封缝也可以是间断的热封缝。所述塑封缝41A和42A可以各自位于所述充气缓冲体10A侧部的所述分隔缝31A的位置,也可以通过一次热封同时形成所述分隔缝31A和所述塑封缝41A或42A。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塑封缝41A和42A可以各自是另外的独立的热封缝并且分别形成在所述充气缓冲体10A左侧和右侧的边缘。
如图9至图12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变形实施例,为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侧边首位连接形成。类似地,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包括至少一充气缓冲体10B和起到单向进气并且自密封的一充气阀20B,其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B和立体塑封缝40B形成一个或多个相连接的储气单元13B,所述储气单元13B呈环状布置并且围绕形成一环形容纳腔1001B,一底侧斜置缓冲空间1002B,以及内部的一包装腔1003B。在应用时,环形物品可以适合于被包装于所述环形容纳腔1001B,或者所述包装腔1003B也可以用来包装待包装的物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立体塑封缝40B还包括一纵向的端封缝43B,其将所述前侧壁101B和所述后侧壁103B沿着纵向方向热封连接,即将所述充气缓冲体10B呈环状布置,并且将其两端首尾连接。所述前侧壁101B和所述后侧壁103B由于首位连接各自形成一内侧壁104B和一外侧壁105B,从而形成一环侧壁102B为所述包装物品提供缓冲。这样,通过这些热封连接多层薄膜的所述横向塑封缝41B和42B以及所述端封缝43B,使得所述充气缓冲体10B得以形成具有一底侧的环形加强斜置缓冲部102B的可充气的一立体包装袋,所述包装物品适合于被包装于所述包装腔1003B。另外,当所述包装物品被包装于所述包装腔1003B时,因为其内外侧壁叠合以后再环绕并塑封成形,从而所述充气包装装置形成叠层结构,从而为所述包装物品提供加强缓冲作用。并且所述斜置缓冲部102B由外向内地倾斜,从而使所述充气包装装置的内径减小,以适合于更稳固地夹持所述包装物品。
更具体地,如图11和图12中所示,所述斜置空气缓冲部102B由于所述端封缝43B,两端首尾相连,形成所述底侧加强斜置缓冲部102B。所述底侧加强斜置缓冲部102B形成环形的所述底侧斜置缓冲空间1002B。所述底侧斜置缓冲空间1002B在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缓冲厚度。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9至图12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充气缓冲体10B适合于容纳所述包装物品,所述包装物品容纳于所述容纳腔1001B内。所述环侧壁B为所述包装物品提供缓冲作用。由于所述环侧壁B由上述第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侧壁101B和所述后侧壁103B通过所述端封缝43B塑封后连接而形成,并且分别形成环状的外侧壁105B和内侧壁104B。当外部冲击力作用于所述环侧壁时,所述外侧壁105B,所述内侧壁104B,以及所述外侧壁105B与所述内侧壁104B之间的缓冲空间为所述包装物品提供了三级缓冲效果。即所述环侧壁为所述包装物品提供缓冲作用。而所述包装物品不与所述底部斜置缓冲部102B直接接触,即所述包装物品可以不延伸进入所述底侧斜置缓冲空间1002B,从而所述底部斜置缓冲部120B可以为所述包装物品提供多级缓冲效果。即外部冲击力作用于所述底部斜置缓冲部102B的外部时,所述底部斜置缓冲部102B的各子储气单元131B提供一级缓冲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斜置缓冲空间1002B为所述储气单元提供形变空间,从而提供另一级缓冲效果防止作用至所述储气单元13B的应力直接传递至所述包装物品。也就是说,所述底部斜置缓冲部102B的所述储气单元13B在受到外部冲击或撞击力时,所述斜置缓冲空间1002B给所述储气单元13B提供形变的空间,这样,作用于所述底部斜置缓冲部102B的外部的冲击力或撞击力不致于直接传递至所述包装物品。也即是说,所述斜置缓冲部增加了缓冲厚度,从而使所述包装物品不会触底。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11中所示,当所述包装物品M被包装于所述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时,在其底侧,位于底侧的所述底部斜置缓冲部102B提供气体缓冲作用,增加了缓冲厚度。也就是说,这样的结构设计,增强了其整体缓冲性能,尤其是底侧的缓冲性能。
另外,所述立体塑封缝40B的所述端封缝43B在这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形成在对应所述塑封缝41B和42B的位置,或者可以在一次塑封工艺中同时形成所述塑封缝41B,42B和所述端封缝43B,以将所述充气缓冲体10B的两端首尾连接。类似地,端封缝43B在这个实施例中也可以形成在所述侧翼缓冲部16B的各边缘边封缝32B处。
如图14至图1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的所述充气阀2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所述充气阀20包括相对于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较短的阀膜21和22,其分别与所述气室膜11和12相叠合以用于形成向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的所述储气室14充气的进气通道23。如图15所示,所述充气阀20进一步地可以包括增加一层阀膜25,其位于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之间,以用于增强密封性能。如图16所示,所述充气阀20可以进一步地包括一层阀膜26,其位于一层所述气室膜12和所述阀膜22之间,即位于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的外侧,从而起到防止所述阀膜22和所述气室膜12的相连接处被撕裂,以起到加强其稳固连接的作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充气阀20的具体结构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例中,即所有这些实施例的特征可以适当的组合,从而用于使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包装装置提供多级缓冲效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23)

1.一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以用于包装一包装物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气室膜形成的至少一充气缓冲体和至少两层阀膜形成的至少一充气阀,其中所述充气缓冲体包括多个储气单元,所述充气阀用于向所述储气单元充气并且在充气结束后自封闭以防止气体泄露,并且所述储气单元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的塑封并经弯折后经一系列立体塑封缝的塑封形成包装所述包装物品的一立体包装袋,并且所述立体包装袋具有至少一斜置缓冲部,增加缓冲厚度,给所述包装物品提供缓冲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各个所述储气单元沿纵向排列并被分成多个子储气单元,其中一部分所述子储气单元形成多个侧壁,另一部分所述子储气单元形成一斜置缓冲部,所述斜置缓冲部呈倾斜状态布置于多个所述侧壁中的两个所述侧壁之间,从而增强所述立体包装袋的缓冲性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各储气单元之间具有一系列分隔缝,所述立体塑封缝位于所述立体包装袋两侧的所述储气单元的分隔缝,所述各储气单元经沿弯折缝弯折后经所述立体塑封缝塑封形成所述斜置缓冲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多个所述侧壁包括位于所述弯折缝两侧的一前侧壁和一后侧壁,其中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长度不相等,所述斜置缓冲部倾斜地延伸于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之间,从而增强所述立体包装袋的缓冲性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立体塑封缝被设置在所述充气包装装置两侧的相邻两个所述储气单元之间,所述各储气单元经弯折缝弯折后经所述立体塑封缝塑封形成所述斜置缓冲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多个所述侧壁包括位于所述塑封缝两侧的一前侧壁和一后侧壁,其中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长度不相等,所述斜置缓冲部倾斜地延伸于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之间,从而增强所述立体包装袋的缓冲性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各个所述储气单元沿纵向排列并且沿横向围绕成环状以用于形成所述立体包装袋,并且各个所述储气单元经多列弯折缝的塑封形成可连通的多个子储气单元,其中一部分所述储气单元形成一包装主体,以用于包装所述包装物品,另一部分所述储气单元经所述立体塑封缝的塑封形成至少一侧翼缓冲部,其位于所述包装主体的外侧,从而增强所述立体包装袋的缓冲性能。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各个所述储气单元沿纵向排列并且沿横向围绕成环状以用于形成所述立体包装袋,并且各个所述储气单元经多列弯折缝的塑封形成可连通的多个子储气单元,其中一部分所述储气单元形成一包装主体,以用于包装所述包装物品,另一部分所述储气单元经所述立体塑封缝的塑封形成至少一侧翼缓冲部,其位于所述包装主体的外侧,从而增强所述立体包装袋的缓冲性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各个所述储气单元沿纵向排列并且沿横向围绕成环状以用于形成所述立体包装袋,并且各个所述储气单元经多列弯折缝的塑封形成可连通的多个子储气单元,其中一部分所述储气单元形成一包装主体,以用于包装所述包装物品,另一部分所述储气单元经所述立体塑封缝的塑封形成至少一侧翼缓冲部,其位于所述包装主体的外侧,从而增强所述立体包装袋的缓冲性能。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所述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各个所述储气单元在对应形成所述侧翼缓冲部的部分包括一个、两个、三个或以上的所述子储气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弯折缝包括四列呈间断热封的弯折缝,所述立体包装袋经弯折缝和塑封缝形成两个斜置缓冲部和多个侧壁,其中多个所述侧壁包括位于各所述斜置缓冲部两侧的两个前侧壁和一后侧壁,其中两个所述前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取放所述包装物品的一开口,两个所述斜置缓冲部倾斜地延伸于各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之间,从而增强所述立体包装袋的缓冲性能。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弯折缝包括四列呈间断热封的弯折缝,所述立体包装袋经弯折缝和塑封缝形成两个斜置缓冲部和多个侧壁,其中多个所述侧壁包括位于各所述斜置缓冲部两侧的两个前侧壁和一后侧壁,其中两个所述前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取放所述包装物品的一开口,两个所述斜置缓冲部倾斜地延伸于各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之间,从而增强所述立体包装袋的缓冲性能。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各个所述储气单元沿纵向排列并且多个所述储气单元沿横向围绕成环状以用于形成所述立体包装袋,并且各个所述储气单元经多列弯折缝的塑封形成可连通的多个子储气单元,其中一部分所述子储气单元形成一包装主体,以用于包装所述包装物品,另一部分所述子储气单元经所述塑封缝形成至少一侧翼缓冲部,其位于所述包装主体的外侧,从而增强所述立体包装袋的缓冲性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各个所述储气单元在对应形成所述侧翼缓冲部的部分包括一个、两个、三个或以上的所述子储气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4,6,8或9所述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塑封缝还包括一纵向的端封缝,所述端封线将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沿着纵向方向热封首尾连接,形成所述立体包装袋的一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用以包装所述包装物品,所述斜置缓冲部经所述端封线形成一底侧加强斜置缓冲部,用以增加缓冲厚度,提供缓冲效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各个所述储气单元在对应形成所述侧翼缓冲部的部分包括一个、两个、三个或以上的所述子储气单元。
17.一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以用于包装一包装物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气室膜形成的至少一充气缓冲体和至少两层阀膜形成的至少一充气阀,其中所述充气缓冲体包括多个储气单元,所述充气阀用于向所述储气单元充气并且在充气结束后自封闭以防止气体泄露,并且所述储气单元经一系列塑封缝的塑封和弯折形成包装所述包装物品的一立体包装袋,并且所述塑封缝包括塑封连接所述两层气室膜以将所述储气单元分成可连通的多个子储气单元的至少一组弯折缝,其中所述一组弯折缝中至少包括一列前弯折缝和一列后弯折缝,其中所述充气缓冲体沿所述前弯折缝和所述后弯折缝弯折后使所述前弯折缝和所述后弯折缝互相间隔并且错位地布置,从而使所述前弯折缝和所述后弯折缝之间的所述子储气单元形成所述立体包装袋的至少一斜置缓冲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塑封缝包括一组所述弯折缝,并且所述前弯折缝和所述后弯折缝将充气后的所述充气缓冲体分成一前侧壁,一后侧壁以及倾斜地延伸于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的所述斜置缓冲部,其中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取放所述包装物品的一开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塑封缝包括两组所述弯折缝,并且所述前弯折缝和所述后弯折缝将所述充气缓冲体分成两前侧壁,一后侧壁以及分别倾斜地延伸于两个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的两个所述斜置缓冲部,其中两个所述前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取放所述包装物品的一开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塑封缝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充气缓冲体左右两侧的两立体塑封缝,其中各个所述充体塑封缝将所述前后侧壁塑封连接,并且各个所述立体塑封缝与所述前后弯折缝的距离不相同。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各个所述立体塑封缝进一步地设置在所述充气缓冲体的两侧的两个相邻的所述储气单元之间,以使左右两侧最外侧的所述储气单元分别形成一侧翼缓冲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前后侧壁之间形成用于包装所述包装物品的一容纳腔,所述斜置缓冲部与所述后侧壁之间形成用于提供给所述斜置缓冲部形变空间的一缓冲空间。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其中所述前后侧壁沿呈环绕状地布置并且相连接以分别形成一环状外壁和一环状内壁。
CN201520768905.3U 2015-06-17 2015-09-29 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98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68905.3U CN205098707U (zh) 2015-06-17 2015-09-29 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
US15/737,740 US10850907B2 (en) 2015-06-17 2016-08-17 Air-filling packaging apparatus
PCT/CN2016/095671 WO2016202313A2 (zh) 2015-06-17 2016-08-17 充气包装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6782 2015-06-17
CN2015103367820 2015-06-17
CN201520768905.3U CN205098707U (zh) 2015-06-17 2015-09-29 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98707U true CN205098707U (zh) 2016-03-23

Family

ID=54658010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61371.4U Active CN205060411U (zh) 2015-06-17 2015-08-28 具有侧翼缓冲部的多级缓冲充气包装装置
CN201520661372.9U Active CN205114051U (zh) 2015-06-17 2015-08-28 多级缓冲充气包装装置
CN201510540383.6A Active CN105109824B (zh) 2015-06-17 2015-08-28 多级缓冲充气包装装置
CN201510632050.6A Active CN105253467B (zh) 2015-06-17 2015-09-29 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
CN201520768905.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98707U (zh) 2015-06-17 2015-09-29 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61371.4U Active CN205060411U (zh) 2015-06-17 2015-08-28 具有侧翼缓冲部的多级缓冲充气包装装置
CN201520661372.9U Active CN205114051U (zh) 2015-06-17 2015-08-28 多级缓冲充气包装装置
CN201510540383.6A Active CN105109824B (zh) 2015-06-17 2015-08-28 多级缓冲充气包装装置
CN201510632050.6A Active CN105253467B (zh) 2015-06-17 2015-09-29 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5) CN2050604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3467A (zh) * 2015-06-17 2016-01-20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
WO2016202313A2 (zh) * 2015-06-17 2016-12-22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充气包装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23271A (zh) * 2016-05-20 2016-09-07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流体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6081359A (zh) * 2016-05-30 2016-11-09 天津定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及其应用
CN106079585A (zh) * 2016-05-30 2016-11-09 天津定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充气缓冲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充气方法
CN108146853A (zh) * 2016-12-06 2018-06-12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充气包装装置和充气阀及其制造方法
CN108327907B (zh) * 2018-04-23 2021-07-27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装备空降多级气囊协同缓冲装置的工作方法
CN109335258B (zh) * 2018-11-26 2021-04-20 昆山亚比斯环保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强化边角保护的空气密封袋
CN111516985A (zh) * 2019-02-01 2020-08-11 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气柱结构包装袋与其制造方法
CN109969611B (zh) * 2019-04-16 2021-01-01 昆山亚比斯环保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保护基座的充气袋
CN110817123B (zh) * 2019-10-15 2022-02-25 昆山亚比斯环保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角套缓冲装置
CN112498979B (zh) * 2020-12-04 2022-05-0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果蔬冷链专用气柱袋
JP2022139142A (ja) * 2021-03-11 2022-09-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輸送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66331B2 (en) * 2002-05-28 2006-06-27 Kabushiki Kaisha Kashiwara Seitai Cubic cushioning material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US7000767B2 (en) * 2004-05-26 2006-02-21 Air-Paq, Inc.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shock absorbing capability
US7422108B2 (en) * 2005-10-17 2008-09-09 Air-Paq, Inc. Structure of air-packing device
CN101367458B (zh) * 2007-08-17 2010-09-08 廖建华 吊床式空气防震套
TW200909313A (en) * 2007-08-21 2009-03-01 Chieh-Hua Liao Reversed hammock pneumatic shock-absorbing sleeve
CN201254349Y (zh) * 2008-06-24 2009-06-10 上海尼禄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空气包装装置
CN102556501B (zh) * 2010-12-27 2015-02-11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五层结构的空气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24392B (zh) * 2010-12-27 2017-11-07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五层结构的空气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72757B (zh) * 2013-01-31 2016-12-28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3865244U (zh) * 2013-12-31 2014-10-08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空气包装袋
CN205060411U (zh) * 2015-06-17 2016-03-02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具有侧翼缓冲部的多级缓冲充气包装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3467A (zh) * 2015-06-17 2016-01-20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
WO2016202313A2 (zh) * 2015-06-17 2016-12-22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充气包装装置
WO2016202313A3 (zh) * 2015-06-17 2017-02-09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充气包装装置
CN105253467B (zh) * 2015-06-17 2019-06-04 上海艾尔贝包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53467A (zh) 2016-01-20
CN105109824A (zh) 2015-12-02
CN105109824B (zh) 2020-01-24
CN205060411U (zh) 2016-03-02
CN105253467B (zh) 2019-06-04
CN205114051U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98707U (zh) 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
CN205186904U (zh) 具有侧翼加强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储气单元
CN105083757B (zh)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5087336U (zh) 封合式空气包装装置
CN105151529B (zh) 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充气阀和制造方法
CN105923271A (zh) 流体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16845A (zh) 便携式充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包装方法
CN206278472U (zh) 流体包装装置
CN204150430U (zh) 一种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
CN105644941A (zh) 充气包装装置
WO2015192707A1 (zh) 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197414A (zh) 流体包装袋及其应用
CN106672432A (zh) 电子产品包装装置
CN207346385U (zh) 充气包装装置
CN105711960A (zh) 内嵌式充气包装装置
CN207292976U (zh) 充气包装装置
CN205499795U (zh) 充气包装装置
CN205738773U (zh) 内嵌式充气包装装置
CN205998396U (zh) 方形流体包装装置
CN207292979U (zh) 物品包装装置
CN205186905U (zh) 流体包装袋
CN206345231U (zh) 无充气阀的o型缓冲包装装置
CN106144227A (zh) 方形流体包装装置
CN205499796U (zh) 具有附件容纳部的充气包装装置
CN206278478U (zh) 充气包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60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