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95062U - 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 - Google Patents

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95062U
CN205095062U CN201520784586.5U CN201520784586U CN205095062U CN 205095062 U CN205095062 U CN 205095062U CN 201520784586 U CN201520784586 U CN 201520784586U CN 205095062 U CN205095062 U CN 2050950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ozone
intelligent
valv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8458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引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NGJU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闫引明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闫引明 filed Critical 闫引明
Priority to CN20152078458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950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950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950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由臭氧发生器、高效混流器、智能喷射器组成,臭氧发生器以空气作原料,将空气中的氧气分离、纯化并经高压电离转化为高纯度臭氧气体,高效混流器用于将臭氧气体与自来水加压、充分混合成高纯度的臭氧水溶液,智能喷射器用于对恶臭产生的源头进行实时监测,瞬时响应将高纯度的臭氧水溶液以气态和液态两种形式喷射至形成恶臭的垃圾污染源和被恶臭所污染的空气中,并根据恶臭的状况智能化调控气态和液态两种形式臭氧水溶液的浓度、喷洒与喷射方式、反应持续的时间、周期等,达到最佳反应状态,其特点是: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源,标、本同步治理,方便实施、运行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

Description

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城镇居民生活垃圾转运站的除臭、消毒、杀菌、净化,特别是涉及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
背景技术
城镇居民生活垃圾转运站的功能是将居民社区内分布的生活垃圾收集点的垃圾,集中在一起,压缩至垃圾转运箱,转运到垃圾填埋场,因垃圾腐烂产生的恶臭污染空气,形成恶臭扰民,生活垃圾及其污水还会在收集、压缩、装载、转运过程中,直接污染周围环境设施。
目前,现行垃圾转运站基本以敞开和半敞开为主要结构,没有配备专门的除臭、消毒、杀菌、净化设施,只用自来水对被垃圾所污染的场地及设施进行简单的冲洗,垃圾恶臭既来自于垃圾自身所产生,又来自于被垃圾所污染的场地及设施,垃圾自身产生的污水和冲洗所形成的污水,也是恶臭产生的重要的来源。
一些居民社区比较集中的垃圾转运站,为防止臭气溢散,将垃圾转运站做成密闭室,在室内悬挂风机并连接吸风口,使室内形成负压状态,在门口安装风幕机吹风将臭气封闭在室内,使室内恶臭与空气混合气体由吸风口吸入,且不影响工作车辆和操作者的进出,臭气经管道收集到净化机箱中以紫外线光束照射或者通入臭氧气体分解恶臭物质,然后将气体通过排风管道排出室外;另有将单纯的臭氧气体、臭氧水溶液或气味遮蔽剂等化学药剂按一定比例溶入水中,利用流量泵将混合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喷头,以雾化形式喷洒在室内以遮蔽恶臭气味。
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是:以被动的方式为目的,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产生恶臭气体的污染源头,设备投资大,需要专人操作和连续运行,维护复杂,建设与运行成本高昂;有些使用化学药剂的方式,药剂用量大,气味遮蔽剂自身的安全性和剂量受操作人员的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甚至带来二次污染,达不到治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城镇居民生活垃圾转运站消除恶臭兼具消毒、杀菌、净化研制一种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由臭氧发生器、高效混流器、智能喷射器组成,臭氧发生器以空气作原料,将空气中的氧气分离、纯化并经高压电离转化为高纯度臭氧气体,高效混流器用于将臭氧气体与自来水加压、充分混合成高纯度的臭氧水溶液,智能喷射器用于对恶臭产生的源头进行实时监测,瞬时响应将高纯度的臭氧水溶液以气态和液态两种形式喷射至形成恶臭的垃圾污染源和被恶臭所污染的空气中,并以预设的程序,根据恶臭的状况智能化调控气态和液态两种形式臭氧水溶液的浓度、喷洒与喷射方式、反应持续的时间、周期等,达到最佳反应状态。
本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其功能的:
空气经加压、净化和提纯后,进入分子筛过滤出纯净的氧气,经过高压电离室产生出高纯度臭氧气体,与自来水一起进入高效混流器进行气、水加压与循环式充分混合,形成纯净的臭氧水溶液,再进入智能喷射器,智能喷射器中的恶臭物质传感器对周围空气进行实时侦测,当测出空气有恶臭物质存在时,启动气化喷头,将臭氧水溶液以气态喷向被污染的空气中,直到恶臭物质被完全反应消除,同时,智能喷射器中的智能调控阀向冲洗喷枪提供高压臭氧水溶液束,用于对垃圾和被垃圾所污染的设备设施以及垃圾所产生的污水的部位喷射液态臭氧水溶液,同步完成空气、污水和固体垃圾污染源的除臭、消毒、杀菌、净化;在智能喷射器中的控制系统,预设有智能控制程序,维持整个系统既可以无人值守的状态智能化运行,又能够以手动的操作模式进行人工的控制操作。
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针对恶臭物质产生的根源进行智能化的实时跟踪、监测,根据所监测到恶臭物质的的状态,将臭氧水溶液以气态和液态二种形式喷射至空气、污水和固体垃圾所产生恶臭污染物质的源点,解决了单纯的臭氧气体和臭氧水溶液的不足,操作现场不必隔离,不密封空间,达到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源,标、本同步治理的目的。
臭氧水溶液中单原子氧离子与羟基离子混合形成与恶臭物质分子相溶的介质,比单纯臭氧气体具有更强的快速氧化还原反应的能力,对去除恶臭物质和杀菌消毒的双重效果有强烈倍增作用,反应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反应不产生有害物质残留,没有二次污染;气态臭氧水溶液比单纯的臭氧水溶液具有更大的接触与混合反应比表面积,大比表面活性氧原子与氢氧根离子协同作用,与恶臭物质分子充分混合、相溶,反应速度更快,除臭、消毒、杀菌、净化同步进行,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总体外部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总体外部左前方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内部各部分对应位置的组成关系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内部各部分对应位置的组成关系左前方轴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总体外部右后方轴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内部各部分对应位置的组成关系左视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内部各部分对应位置的组成关系右视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总体内部左前方下部仰视轴测图。
图中:1是臭氧发生器,2是高效混流器,3是智能喷射器,4是空气侧面入口,5是空气底面入口,6是空气压缩机,7是空气压缩机的进气口,8是压缩空气输送管,9是冷凝干燥器,10是冷凝干燥器的冷凝气体传输管,11是气、水分离器,12是高压气体压缩管,13是排水管,14是选择式分子筛,15是纯氧压缩管,16是气体调压阀,17是高压电离室,18是高压臭氧管,19是反逆流储压器,20是止逆电磁阀,21是臭氧气体导流管,22是气、液混合阀,23是自来水接入口,24是自来水输送管,25是进水常闭电磁阀,26是储水箱,27是混流水管,28是臭氧水溶液导流管,29是气、液混合泵,30是三通电磁阀,31是喷枪输水管,32是喷枪,33是臭氧水溶液回流管,34是液体调压阀,35是智能换向阀,36是回流循环管,37是喷头压力管,38是喷头,39是主体,40是控制系统,41是主控制面板,42是数码显示屏,43是显示窗,44是带指示灯按键,45是上面板,46是下面板,47是排渣阀,48是排水阀,49是脚轮,50是机箱底板,51是空气压缩机的散热器,52是冷凝干燥器散热器,53是外置监测器,54是语音应答器,55是恶臭气体传感器,56是红外传感器,57是数据电缆线,58是总电源进线及其插头,59是交流熔断器,60是漏电保护器,61是交流接触器,62是智能液位控制器,63是主控线路板,64是高压包线路板,65是开关电源,66是液位传感器,67是内置监测器,68是冷却水箱,69是冷却水导流管,70是冷却水回流管,71是冷却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1至图8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图1和图2表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构成由臭氧发生器1、高效混流器2、智能喷射器3组成,其中:
臭氧发生器1由空气侧面入口4、空气底面入口5、空气压缩机6、压缩空气输送管8、冷凝干燥器9、冷凝气体传输管10、气、水分离器11、高压气体压缩管12、排水管13、选择式分子筛14、纯氧压缩管15、气体调压阀16、高压电离室17、高压臭氧管18、反逆流储压器19、止逆电磁阀20组成,其中,空气压缩机6、冷凝干燥器9、气、水分离器11、选择式分子筛14、高压电离室17、反逆流储压器19、止逆电磁阀20是臭氧发生器1的功能单元。
高效混流器2由臭氧气体导流管21、气、液混合阀22、自来水接入口23、自来水输送管24、常闭电磁阀25、储水箱26、混流水管27、臭氧水溶液导流管28、气、液混合泵29、三通电磁阀30、臭氧水溶液回流管33、液体调压阀34组成,其中,气、液混合阀22、常闭电磁阀25、储水箱26、气、液混合泵29、三通电磁阀30是高效混流器2的功能单元。
智能喷射器3由喷枪输水管31、喷枪32、智能换向阀35、回流循环管36、喷头压力管37、喷头38、主体39和控制系统40组成,其中,主体39由机箱、上而板45、下面板46、排渣阀47、排水阀48、脚轮49、机箱底板50、空气压缩机的散热器51、冷凝干燥器散热器52、上底盖和下底盖组成。
控制系统40由主控制面板41、数码显示屏42、显示窗43、带指示灯按键44、外置监测器53、语音应答器54、恶臭气体传感器55、红外传感器56、数据电缆线57、总电源进线及其插头58、交流熔断器59、漏电保护器60、交流接触器61、智能液位控制器62、主控线路板63,高压包线路板64、开关电源65、液位传感器66、内置监测器67、操控线路板、主控芯片、语音模块、近、远程接口和程序模组组成。
其中,喷枪32、智能换向阀35、喷头38是智能喷射器3的功能单元。
如图3至图8表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组成部分运行的工艺流程,其中,臭氧发生器1运行的工艺流程是:
空气由空气侧面入口4和空气底面入口5进入机器内部,空气压缩机6经过空气压缩机的进气口7将空气吸入其内进行压缩,为空气提供动力,将空气转换成高压高温气体,经过压缩空气输送管8进入到冷凝干燥器9的内部,经过冷凝干燥器散热器52降温后,由冷凝气体传输管10输送到气、水分离器11中,过滤掉其中所含的水分,成为干燥的、带有一定压力的含氧气体,经过高压气体压缩管12输送到选择式分子筛14中,经过选择式分子筛14的吸附与过滤,提纯出纯净的氧气,空气中所含的水分和除氧气以外的其他杂质气体,通过排水管13和分子筛泄压管排放掉;纯净的氧气具有一定的压力,经过纯氧压缩管15、气体调压阀16进入到高压电离室17中被辉光放电所电离,形成高能级的臭氧气体,储存在高压臭氧管18、反逆流储压器19和止逆电磁阀20中。
其中,在臭氧发生器1中,空气侧面入口4和空气底面入口5设置初级粗过滤滤网或过滤屏障,用于截留空气中较大的杂质,同时又能起到防止昆虫进入机器中,图中虽然没有标示出来,但不影响本技术方案的核心。
空气压缩机6既可以是活塞式压缩机,也可以是螺杆式压缩机或电磁脉冲式压缩机以及轴流式压力风机,本实例所表示的是活塞式压缩机。
冷凝干燥器9既可以是风机与冷却管组合的形式,也可以是用制冷剂的压缩机,本实例所表示的是风机与冷却管组合的形式。
气、水分离器11既可以是独立的一级的形式,也可以是两级或者多级串联的形式,本实例所表示的是两级串联的形式。
选择式分子筛14既可以是独立的两柱交替的单组式,也可以是多柱、多组交替式,本实例所表示的是独立的两柱交替的单组式。
气体调压阀16既可以是独立的具有刻度显示的调压阀门,又可以是可调流量的流量计,还可以是数字显示的调压流量阀,本实例所表示的是可调流量的流量计。
高压电离室17既可以是陶瓷片风冷或水冷式,也可以是管式水冷式,本实例所表示的是管式水冷式。
反逆流储压器19和止逆电磁阀20既可以只设置其中之一,也可以同时设置,本实例所表示的是同时设置。
冷凝干燥器9、气、水分离器11、选择式分子筛14、气体调压阀16与选择式分子筛14既可以各自独立设置,通过管道连接起来,又可以组合成一个整体,成为制氧单元,本实例所表示的是各自独立设置,通过管道连接起来的设置。
臭氧发生器1的各组成部分,既可设置成各自独立的单元,又可以将以上所有的组件全部组合在一起,成为独立的臭氧发生器,本实例所表示的是各组件各自独立的单元的设置。
需重点说明的是:将空气作为原料,提纯、净化后产生出纯净的臭氧气体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臭氧发生器1的工艺流程的核心,因各组成单元的独立设置或将各自独立设置的单元组合在一起,从而导致具体形状的不同,与本实施例的技术核心是相同的,是本实用新型中臭氧发生器1的等同替换。
图6,图7和图8表示出了高效混流器2的工艺流程,其运行过程是:
由臭氧发生器1所产生的臭氧气体经过臭氧气体导流管21进入到气、液混合阀22中,同步的,在机器外面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自来水接入口23,自来水由自来水接入口23进入到自来水输送管24中,经过常闭电磁阀25进入储水箱26中,由混流水管27导入到气液混合阀22中,经过气液混合阀22对臭氧气体和自来水进行混流,形成臭氧与水混合的初级臭氧水溶液,再经过臭氧水溶液导流管28进入到气、液混合泵29中进行进一步的加压与充分混合后,经过三通电磁阀30,由臭氧水溶液回流管33和液体调压阀34回输到储水箱26中,进行循环,完成一个混流周期,从而,形成高浓度的臭氧水溶液,储水箱26既作为自来水的储存容器,又是将臭氧气体和自来水进行进一步混合的混流容器。
在高效混流器2中,气、液混合阀22、储水箱26、气、液混合泵29和臭氧水溶液回流管33以及液体调压阀34均是各自相互独立的设置,通过管道连接一起;气、液混合阀22与气、液混合泵29都是独立的设置在储水箱26之外,储水箱26设置成非承压的开放式。
另外两种方案,一种是气、液混合阀22、储水箱26、气、液混合泵29和臭氧水溶液回流管33以及液体调压阀34均是各自相互独立的设置,通过管道连接一起;气、液混合阀22与气、液混合泵29都是独立的设置在储水箱26之外,将储水箱26设置成封闭式的承压容器,产生出气、水混合的效率更高与更高浓度的臭氧水溶液。
另一种方案是将气、液混合阀22、储水箱26、气、液混合泵29和臭氧水溶液回流管33以及液体调压阀34组合成一体,成为独立的高效混流器,储水箱26既可以设置成非承压的开放式,又可以设置成封闭式的承压容器。
需重点说明的是:气与水的高效混合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效混流器2的工艺流程的核心,无论是各组成单元的独立设置方案,或者是组合在一起的设置方案,还是因各组成单元的独立设置或将各自独立设置的单元组合在一起,导致高效混流器2具体形状的不同,与本实施例的技术核心是相同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高效混流器2的等同替换。
如图1至图3表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喷射器3的工艺流程,其运行过程是:
一方面,臭氧水溶液由喷枪输水管31进入到喷枪32,在喷枪32上设置有自动常闭开关,使喷枪32一直处在常闭状态,当需要对目标进行强力冲洗时,将喷枪32对准目标,按下喷枪32上的常闭开关,具有一定压力的高浓度臭氧水溶液以水束状从喷枪32喷向目标,按操作者所需,完成对目标的强力冲洗和同步除臭、消毒、杀菌的化学反应。
另一方面,智能换向阀35设置成一进二出的结构,进端与臭氧水溶液回流管33以及液体调压阀34相通,二个出端中,其中一个与回流循环管36相连,另一个与喷头压力管37相连,在智能换向阀35的内部,设置有压力平衡传感器,能够根据进端和两个出端的不同压力,智能的切换液流方向,当需要对目标进行除臭、消毒、杀菌时,与喷头压力管37相连的一端打开,具有一定压力的高浓度臭氧水溶液经过喷头压力管37进入到喷头38,经过喷头38增压,以气态喷出,与回流循环管36相连的一端此时处于关闭状态;当不当需要对目标进行除臭、消毒、杀菌时,与回流循环管36相连的一端打开,高浓度臭氧水溶液经过回流循环管36进入储水箱26中,参与下一周期的气、液混流循环,此时,与喷头压力管37相连的一端处于关闭状态。
智能喷射器3中,对喷枪32和喷头38的喷射状态的另一种调控方案是喷枪32与喷头压力管37相连接,对应地,喷头38与喷枪输水管31相连接,同样能够实现智能换向,将高浓度臭氧水溶液以气态和液态两种方式喷洒与喷射的目的,无论是哪一种方案,都做到喷枪32、喷头38、回流循环管36这三者之间各自相互独立开启与关闭。
喷枪32的功能是产生高压和高速臭氧水溶液射流束,形成对目标强力冲洗的动能,其口部正压强为250帕以上,射流束初速度为30米/秒以上,流量小于8升/分钟,自动常闭开关开启的力矩小于1牛米。
喷头38的功能是产生负高压,用于气化高浓度臭氧水溶液,在多重射流作用下高浓度臭氧水溶液进一步获得动能,与空气及恶臭物质发生剧烈冲击,成为粒径在1um~10um高能级粒子,比表面积按几何级膨胀,形成对目标空间的有效扩散,与恶臭物质分子充分相溶和反应,其口部负压强为500帕以上,流量小于0.6升/分钟。
喷头38的数量、位置,根据垃圾转运站点的具体情况确定,在250立方的空间内,布置4~5组,高度在2米左右,一个标准的垃圾转运站包含两个250立方的空间,布置8~10组。
在智能喷射器3中,主体39和控制系统40构成本机器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主体39中的机箱、上面板45、下面板46、排渣阀47、排水阀48、脚轮49、机箱底板50、空气压缩机的散热器51、冷凝干燥器散热器52、上底盖和下底盖组有机的组合,形成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主体结构;控制系统40中主控制面板41、数码显示屏42、显示窗43、带指示灯按键44、外置监测器53、语音应答器54、恶臭气体传感器55、红外传感器56、数据电缆线57、总电源进线及其插头58、交流熔断器59、漏电保护器60、交流接触器61、智能液位控制器62、主控线路板63,高压包线路板64、开关电源65、液位传感器66、内置监测器67、操控线路板、主控芯片、语音模块、近、远程接口和程序模组的有机组合,形成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主要控制系统。
同时,智能喷射器3中,主体39和控制系统40各组成部分与臭氧发生器1和高效混流阀2的有机组合,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核心,所有视图中所表明的情形,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一种,在此思路的基础上,对局部形状的简单改变和数量的简单累加,不能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及其保护范围的突破。
需重点说明的是:智能喷射器3与臭氧发生器1和高效混流器2三者在结构上的组合是本着路线最短、压力损失最小、节省材料、流程最精简的设计思路进行优化组合,因此,对整个机器或其中局部组成单元形状的简单改变和数量的简单加减,同样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在图6、图7和图8中,冷却水箱68和储水箱26组合成一体式,液位传感器66对储水箱26中液位的状况,向控制系统40瞬时发送信号,由控制系统40向进水常闭电磁阀25发出开启与关闭的指令,自来水首先作为对高压电离室17的冷却水,由自来水接入口23、通过自来水输送管24进入到冷却水箱68中,由冷却水泵71将自来水泵入冷却水导流管69中,进入高压电离室17,再由冷却水回流管70返回到冷却水箱68中,完成一个循环冷却周期。
冷却水箱68和储水箱26以及液位传感器66三者之间相互组合的关键,是储水箱26处于外围,冷却水箱68处于储水箱26内部,且冷却水箱68的液位低于储水箱26的口部,高于储水箱26的液面一定的位置,形成让冷却水箱68以溢流形式向储水箱26进行智能化的补水,又保证两种不同性质的液流相互独立,不致于产生相混,这种方案比设置成两个单独水箱的方案,节省成本一倍以上。
另外,冷却水箱68和储水箱26以及液位传感器66各自的几何形状、组合后的形状的改变并不能影响本技术方案的基本技术路线,图示的冷却水箱68和储水箱26外形是规则矩形,底部是倾斜成一定角度的,以方便后续用户清理、维护时,从排渣阀47、排水阀48排出废渣和废液,脚轮49是为了方便不同用户很方便地搬运在不同场合,因此,即使将水箱设置成其他可能的形状,也不能超出本技术方案的范围。
控制系统40除硬件外,在主控芯片中预设有主控程序模组,配备相应语音模块和近、远程数据端口,主控芯片设置于主控板63上;主控制面板41、带指示灯按键44、外置监测器53、智能液位控制器62、液位传感器66、内置监测器67用于接收信息,数码显示屏42、显示窗43、语音应答器54同步作状态提示,外置监测器53、内置监测器67分别由恶臭气体传感器55、红外传感器56组成;总电源进线及其插头58、交流熔断器59、漏电保护器60、交流接触器61向系统提供电力输入与过压保护,开关电源65向主控板63提供弱电压输入,高压包线路板64向高压电离室17提供高压电场。
臭氧发生器1和高效混流器2中的功能单元,都是主控程序中的执行单元,接收运行和停止运行指令并反馈相应信号。
主控程序模组预设了默认模式是智能模式,在智能模式下,每待机一定时长,启动运行一个延时段,在这个时段内,喷头38喷出气态臭氧水溶液,完成一个周期。
在某个周期的待机阶段,当外置监测器53或内置监测器67侦测出空气中有恶臭物质存在时,瞬时发送信息至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发出待机状态终止的指令,臭氧发生器1与高效混流器2得到运行指令,同步启动运行,喷头38喷出气态臭氧水溶液与恶臭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直到恶臭物质分子消失,外置监测器53或内置监测器67瞬时反馈相应信号,控制系统向臭氧发生器1与高效混流器2发出停止运行的指令,各功能单元停止运行,恢复到待机状态,整个系统进入预设默认模式状态,此时,重新开始一个新的待机阶段,如果在这个待机阶段的全部时长内,没有恶臭物质出现,亦即外置监测器53或内置监测器67侦测到现场一直没有恶臭物质存在,此时,整个系统按预设默认模式自动启动运行一个延时段,完成一个预设默认模式的周期,进入下一个周期的待机阶段,循环往复,直到外置监测器53或内置监测器67侦测出现场有恶臭物质时,预设默认模式周期中的待机阶段才会终止。
在某个周期的运行阶段,当外置监测器53或内置监测器67侦测出有恶臭物质时,瞬时发送信息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发出累加运行指令,臭氧发生器1与高效混流器2各功能单元继续运行,喷头38喷出气态臭氧水溶液与恶臭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直到恶臭物质分子消失,外置监测器53或内置监测器67瞬时反馈相应信号,控制系统向臭氧发生器1与高效混流器2发出停止运行的指令,各功能单元停止运行,恢复到待机状态,整个系统进入预设默认模式状态,此时,重新开始一个新的待机阶段,如果在这个待机阶段的全部时长内,没有恶臭物质出现,亦即外置监测器53或内置监测器67侦测到现场一直没有恶臭物质存在,此时,整个系统按预设默认模式自动启动运行一个延时段,完成一个预设默认模式的周期,进入下一个周期的待机阶段,循环往复,直到外置监测器53或内置监测器67侦测出现场有恶臭物质时,预设默认模式周期中的待机阶段才会终止。
主控制而板41、带指示灯按键44组成模式转换界面,用于实现人机交换,使系统在智能模式与手动模式之间任意切换和设置不同模式的周期长短以及在智能模式下待机时长和运行延时调节。数码显示屏42、显示窗43同步显示系统状态参数,语音应答器54同步提示系统所处状态。
如上所述,待机和启动运行是喷头38的喷洒与喷洒停止,喷枪32一直处于常闭状态,当需要对目标进行冲洗操作时,按下喷枪32上的常闭开关,喷枪32才会启动,喷射出高压高浓度臭氧水溶液束,此时,喷头38的状态有两种选择,一是喷头38按预设的智能模式状态待机和启动运行,二是喷头38进入手动模式状态,与喷枪32同步运行或在喷枪32运行阶段处于待机状态;这两种模式在模式转换界面任意切换和设置。
另外,在外置监测器53和内置监测器67中,分别设置有红外传感器56,在3米以内的范围,侦测有人体存在时,在智能模式下,待机状态会累加延时至人体离开,启动运行状态会瞬时自动转换至待机状态,直到人体离开后,自动恢复到智能模式下;喷枪32运行状态设置为第一优先,喷头38转换至待机状态设置为第二优先,当喷枪32处于运行阶段,红外传感器56侦测到3米以内的范围有人体出现,喷头38按智能模式待机或运行的状态不会改变,不会自动转换至待机状态,喷头38待机状态也不会累加延时,直到喷枪32运行结束后,整个控制系统才会自动恢复到智能模式下。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一种形式,是为了表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路之用,不能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对本技术方案三大构成部分局部形状的简单改变或是数量的简单增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以本实施例进行了小批量生产,并对小批量生产的样机在垃圾转运站实体安装现场进行了实地测试,单台机运行10分钟,恶臭物质去除率在90%以上,安装现场内、外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标《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整机无人值守连续工作,最大峰值功率1.1千瓦/时,正常运行功率0.8千瓦/时,每24小时耗电量0.65千瓦,耗水量232升,耗电量和耗水量两项指标是普通高压冲洗机的1/2~1/3,整机一次性投资额是密闭室方式的1/5~1/10,验证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方便实施、运行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由臭氧发生器、高效混流器、智能喷射器组成,臭氧发生器以空气作原料,将空气中的氧气分离、纯化并经高压电离转化为高纯度臭氧气体,高效混流器用于将臭氧气体与自来水加压、充分混合成高纯度的臭氧水溶液,智能喷射器用于对恶臭产生的源头进行实时监测,瞬时响应将高纯度的臭氧水溶液以气态和液态两种形式喷射至形成恶臭的垃圾污染源和被恶臭所污染的空气中,并根据恶臭的状况智能化调控气态和液态两种形式臭氧水溶液的浓度、喷洒与喷射方式、反应持续的时间、周期等,达到最佳反应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其特征在于:臭氧发生器由空气压缩机、冷凝干燥器、气、水分离器、选择式分子筛、高压电离室、反逆流储压器、止逆电磁阀组成,各组成部分,既可设置成各自独立的单元,又可以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体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其特征在于:高效混流器由气、液混合阀、常闭电磁阀、储水箱、气、液混合泵、三通电磁阀组成,各组成单元既可独立设置,也可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体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智能喷射器由喷枪、智能换向阀、喷头、主体和控制系统组成,其与臭氧发生器和高效混流器三者之间,既可设置成各自独立的单元,又可以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其特征在于:臭氧发生器中的空气入口既可以设置滤网或过滤屏障,用于截留空气中的杂质,防止昆虫进入机器内部,也可以不用设置;空气压缩机既可以是活塞式压缩机,也可以是螺杆式压缩机或电磁脉冲式压缩机以及轴流式压力风机;冷凝干燥器既可以是风机与冷却管组合的形式,也可以是用制冷剂的压缩机;气、水分离器既可以是独立的一级的形式,也可以是两级或者多级串联的形式;选择式分子筛既可以是独立的两柱交替的单组式,也可以是多柱、多组交替式;气体调压阀既可以是独立的具有刻度显示的调压阀门,又可以是可调流量的流量计,还可以是数字显示的调压流量阀;高压电离室既可以是陶瓷片风冷或水冷式,也可以是管式水冷式;反逆流储压器和止逆电磁阀既可以只设置其中之一,也可以同时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其特征在于:臭氧发生器中的冷凝干燥器、气、水分离器、选择式分子筛、气体调压阀既可以各自独立设置,通过管道连接,又可以组合成一个整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其特征在于:高效混流器中的气、液混合阀、储水箱、气、液混合泵和臭氧水溶液回流管以及液体调压阀既可组合成一体,又可各自独立设置;储水箱既可以设置成非承压的开放式,又可以设置成封闭式的承压容器;冷却水箱和储水箱既可以设置成两个单独的水箱,又可以将冷却水箱处于储水箱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智能喷射器中的智能换向阀既可以与喷枪相连接,又可以与喷头相连接;喷枪上设有常闭开关使喷枪总是处于常闭状态;喷枪、喷头、回流循环管三者之间通过智能换向阀调控液流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智能喷射器中的控制系统预设有主控程序模组,配备相应语音模块和近、远程数据端口;控制面板、按键、外置监测器、智能液位控制器、液位传感器、内置监测器用于接收信息,数码显示屏、显示窗、语音应答器同步作状态提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其特征在于:智能喷射器中预设 的程序模组预设了默认模式是智能模式,在智能模式下,启动运行和待机是喷头的喷洒与喷洒停止,喷枪一直处于常闭状态,当需要对目标进行冲洗操作时,按下喷枪上的常闭开关,喷枪才会启动,喷头进入手动模式状态,喷枪运行状态设置为第一优先,喷头转换至待机状态设置为第二优先,两种模式可以任意切换和设置。
CN201520784586.5U 2015-10-09 2015-10-09 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 Active CN2050950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84586.5U CN205095062U (zh) 2015-10-09 2015-10-09 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84586.5U CN205095062U (zh) 2015-10-09 2015-10-09 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95062U true CN205095062U (zh) 2016-03-23

Family

ID=55510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84586.5U Active CN205095062U (zh) 2015-10-09 2015-10-09 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9506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17619A (zh) * 2017-01-03 2017-03-22 吉林师范大学 一种声、光、臭氧耦合处理有机废水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6563144A (zh) * 2015-10-09 2017-04-19 闫引明 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
CN107177861A (zh) * 2017-05-12 2017-09-19 广州市德百顺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臭氧发生器喷头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3144A (zh) * 2015-10-09 2017-04-19 闫引明 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
CN106517619A (zh) * 2017-01-03 2017-03-22 吉林师范大学 一种声、光、臭氧耦合处理有机废水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7177861A (zh) * 2017-05-12 2017-09-19 广州市德百顺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臭氧发生器喷头
CN107177861B (zh) * 2017-05-12 2020-04-17 广州市德百顺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臭氧发生器喷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63144A (zh) 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
CN107774107B (zh) 垃圾中转站恶臭净化系统
CN205095062U (zh) 智能式垃圾转运站除臭净化机
CN204456297U (zh) 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供水高低压补偿设备
CN209165638U (zh) 一种建筑环境中空气净化装置
CN106115627A (zh) 一种机柜式板式臭氧发生器
CN109464893A (zh) 木塑造粒废气环保处理系统
CN201166427Y (zh)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空气净化消毒除味装置
CN102527180B (zh) 工业粉尘及恶臭气体的一体化净化装置
CN214345504U (zh) 垃圾转运站组合式除臭系统
CN108653786A (zh) 一种垃圾中转站除臭系统
CN107763731A (zh) 一种挂壁式智能空气检测净化设备
CN104594452B (zh) 一种具有自清洗功能的自来水高低压补偿设备
CN100516673C (zh) 用于中央集中空调中的二氧化氯消毒净化系统
CN102489092B (zh) 垃圾转运或处理站智能除尘除臭系统
CN207827894U (zh) 用于格栅井的臭气处理系统
CN206168219U (zh) 循环净气喷雾除臭装置
CN205849858U (zh) 一种大气污染恶臭天然植物液处理系统
CN201519319U (zh) 垃圾压缩站高效除臭装置
CN210206406U (zh) 一种城镇污水处理厂复合式恶臭处理设备
CN212507771U (zh) 一种雾化消毒门禁
CN205649673U (zh) 一种智能化一体扰流喷淋除臭设备
CN211864430U (zh) 一种uv高效光解联合活性炭除臭设备
CN211799952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蒸汽处理系统
CN204814975U (zh) 一种适用于液态除臭剂的喷雾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831

Address after: 518102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Xixiang Bao 335 Building No. 1 208 Tian Yi Lu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RONGJUYUA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2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Baoan District Xixiang Bao 335 Building No. 1 208 Tian Yi Lu

Patentee before: Yan Yin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