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94328U - 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94328U CN205094328U CN201520785115.6U CN201520785115U CN205094328U CN 205094328 U CN205094328 U CN 205094328U CN 201520785115 U CN201520785115 U CN 201520785115U CN 205094328 U CN205094328 U CN 2050943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buoy
- housing
- full
- sealing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和具有其的吸尘器,所述尘满指示器包括:外壳、浮标和用于使浮标在初始位置和尘满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连通外界空气的大气接口和用于连接吸尘器的尘腔的尘腔接口;所述浮标在初始位置和尘满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外壳内并在所述外壳内间隔出连通所述尘腔接口的第一空腔和连通所述大气接口的第二空腔,在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之间压差变化时所述密封圈变形使所述浮标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尘满指示器,密封性好且噪音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尘满指示器的尘腔内部与大气连通,在使用时存在漏气现象,并因漏气导致浮标在尘满指示体内不正常浮动而产生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该尘满指示器密封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尘满指示器的吸尘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连通外界空气的大气接口和用于连接吸尘器的尘腔的尘腔接口;浮标,所述浮标在初始位置和尘满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外壳内;用于驱动所述浮标在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尘满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外壳内并在所述外壳内间隔出连通所述尘腔接口的第一空腔和连通所述大气接口的第二空腔,在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之间压差变化时所述密封圈变形使所述浮标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通过在尘满指示器中设置密封圈,并通过密封圈的变形使浮标移动,由此,提高了尘满指示器的密封性,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浮标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外壳和所述浮标相连的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密封圈配合驱动所述浮标在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尘满位置之间移动。
具体地,所述浮标设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弹簧设在所述浮标背离所述密封圈的一侧,所述弹簧处于常驱动所述浮标抵在所述密封圈上的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呈一端封闭且另一端敞开的筒体形状;端盖,所述端盖封盖所述壳体敞开的一端,其中,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配合固定所述密封圈的周缘,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壳体配合形成所述第一空腔,且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端盖配合形成所述第二空腔,所述大气接口形成在所述端盖上,且所述尘腔接口形成在所述壳体上。
可选地,所述浮标的至少一部分呈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适配的柱状,所述浮标沿所述壳体的轴线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壳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浮标上设有沿所述壳体的轴线贯通所述浮标的导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封闭端的内表面上设有沿所述壳体的轴线延伸的第一套筒,所述弹簧的一端设在所述第一套筒内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封闭端的内表面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套筒的端部设有朝所述第一套筒内侧延伸的定位凸缘,所述定位凸起设在所述定位凸缘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浮标上设有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朝向远离所述密封圈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套筒,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套在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浮标上设有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朝远离所述密封圈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套筒,在所述尘满位置所述第三套筒套在所述第一套筒的外侧以遮蔽所述第一套筒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观察所述浮标位置的透明视窗。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体,所述吸尘器主体内具有尘腔;以及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所述尘满指示器设在所述吸尘器主体上,所述尘满指示器的所述尘腔接口与所述尘腔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尘器,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由此,降低了吸尘器的噪音,从而提高了吸尘器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满指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尘满指示器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尘满指示器的剖面图,其中浮标位于初始位置;
图4是图1中所示的尘满指示器的另一个剖面图,其中浮标位于尘满位置。
附图标记:
尘满指示器100,
外壳1,壳体11,尘腔接口111,第一空腔112,第二空腔113,定位凸起114,端盖12,大气接口121,
密封圈2,
浮标3,导气孔31,第二套筒32,第三套筒33,
弹簧4,
第一套筒5,定位凸缘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满指示器100。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尘满指示器100,包括:外壳1、浮标3和用于使浮标3在初始位置和尘满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装置。
具体地,外壳1包括:壳体11和端盖12,其中壳体11为一端封闭且另一端敞开的筒体形状,端盖12封盖壳体11敞开的一端。参照图1并结合图3和图4,壳体11的左端封闭,右端敞开,端盖12封盖在壳体11的右端。其中,端盖12可以与壳体11卡扣连接。
外壳1上设有用于连通外界空气的大气接口121和用于连接吸尘器的尘腔的尘腔接口111。例如,在图1、图3和图4的示例中,大气接口121形成在端盖12上,尘腔接口111形成在壳体11上。
浮标3在初始位置和尘满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外壳1内。驱动装置包括密封圈2,密封圈2的至少一部分设在外壳1内并在外壳1内间隔出连通尘腔接口111的第一空腔112和连通大气接口121的第二空腔113,第一空腔112和第二空腔113之间的压差变化时密封圈2变形并驱使浮标3移动。
例如,在图3和图4的示例中,密封圈2的两端设在外壳1内,端盖12与壳体11配合固定密封圈2的周缘,由此,可使得壳体11内密封不漏气。密封圈2与壳体11配合形成第一空腔112,且密封圈2与端盖12配合形成第二空腔113。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空腔112位于密封圈2的左侧,第二空腔113位于密封圈2的右侧。第一空腔112内的的压力与尘腔内的压力相同,第二空腔113内的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初始位置为密封圈2未发生形变时,浮标3所在的位置,如图3所示;尘满位置为密封圈2发生形变且吸尘器的尘腔内为真空状态时,浮标3所在的位置,如图4所示。
可选地,尘满指示器100的外壳1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壳体11,由此,可便于观察尘满指示器100内浮标3的位置。此外,还可以在浮标3上喷涂醒目的颜色(例如,红色等),从而可以更加方便地观察浮标3的位置,判断尘腔中异物(例如,尘土等)的情况。
可以理解地,也可以在尘满指示器100的外壳1上设置用于观察浮标3位置的透明视窗(图未示出)。例如,在图3和图4的示例中,透明视窗可以设在外壳1的左下端,也可以设在外壳1的右下端。当透明视窗设在外壳1的左下端时,浮标3位于初始位置时,从透明视窗中看不到浮标3,也就是说,透明视窗未被浮标3遮挡,当浮标3位于初始位置和尘满位置之间时,透明视窗的一部分被浮标3遮挡,当浮标3位于尘满位置时,透明视窗完全被浮标3遮挡。当透明视窗设在外壳1的右下端时,浮标3位于初始位置时,透明视窗完全被浮标3遮挡,当浮标3位于初始位置和尘满位置之间时,透明视窗的一部分被浮标3遮挡,当浮标3位于尘满位置时,透明视窗未被浮标3遮挡,此时从透明视窗中看不到浮标3。
下面以透明视窗设在外壳1的左下端为例,描述尘满指示器100的工作过程。
参考图3并结合图4,浮标3通常位于图3中所示的初始位置,即从透明视窗中观察不到浮标3。随着吸尘器的使用,该吸尘器的尘腔内积聚异物(例如,灰尘等)。因异物的影响,尘腔内的空气流动受到阻碍,且当尘腔内的异物积聚到一定量时,尘腔的内部压力降低达到真空状态。此时,第一空腔112中的压力小于第二空腔113的压力,在大气压力的推动下,密封圈2发生形变,并推动浮标3向左移动至尘满位置,如图4所示。
当浮标3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尘满位置时,从透明视窗中可以观察到浮标3,且透明视窗被浮标3完全遮挡,从而可以提醒用户尘腔中的异物已满。此时,虽然密封圈2发生形变,但尘满指示器100的壳体11内仍然是密封的,保证了尘满指示器100不漏气。尘腔内的异物被清除后,第一空腔112与第二空腔113之间的压力差消除,密封圈2恢复形变,浮标3从尘满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此时,从透明视窗中观察不到浮标3。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满指示器100,通过在尘满指示器100中设置密封圈2,并通过密封圈2的变形使浮标3移动,由此,提高了尘满指示器100的密封性,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浮标3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浮标3与密封圈2的一部分相对固定的连接,当第一空腔112和第二空腔113之间存在压差时,在压力的作用下,密封圈2发生形变,从而带动浮标3在初始位置和尘满位置之间移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可以理解地,也可以在驱动装置上设置分别与外壳1和浮标3相连的弹簧4,弹簧4与密封圈2配合驱动浮标3在初始位置和尘满位置之间移动。例如,在图3和图4的示例中,弹簧4的左端连接尘满指示器100的外壳1,弹簧4的右端连接浮标3。由此,可使得浮标3更加灵活地在初始位置和尘满位置之间移动,从而提高了尘满指示器100的灵敏性。
例如,在图3和图4的示例中,浮标3设在第一空腔112内,弹簧4设在浮标3背离密封圈2的一侧,弹簧4处于常驱动浮标3抵在密封圈2上的状态,例如弹簧4常处于被压缩的状态。换言之,浮标3设在弹簧4与密封圈2之间。浮标3从初始位置向尘满位置移动时,在压力的作用下,密封圈2推动浮标3向左移动,使弹簧4处于压缩状态。当然,浮标3和弹簧4也可以设在第二空腔113内。此时,当第二空腔113内的压力大于第一空腔112内的压力时,密封圈2发生形变并带动浮标3向左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浮标3的至少一部分呈与壳体11的内周面适配的柱状,浮标3沿壳体11的轴线可滑动地设在壳体11内。具体而言,可以使浮标3整体呈与壳体11的内周面相适配的柱状,也可以使浮标3的一部分呈与壳体11的内周面相适配的柱状。例如,在图3和图4的示例中,浮标3的左侧部分呈与壳体11的内周面相适配的柱状。由此,可保证浮标3在壳体11内稳定移动,且可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可选地,浮标3上设有沿壳体11的轴线贯通浮标3的导气孔31,如图3所示。由此,可使第一空腔112内的气体分布均匀,且减少了浮标3的用料,降低了材料成本。此外,还减轻了尘满指示器100的重量,使得尘满指示器100更加轻巧。
进一步地,壳体11的封闭端的内表面上设有沿壳体11的轴线延伸的第一套筒5,弹簧4的一端设在第一套筒5内侧。例如,在图3和图4的示例中,第一套筒5设在壳体11的左端,弹簧4的左端设在第一套筒5的内侧。由此,可以使得弹簧4稳定地固定在壳体11内。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11的封闭端的内表面上设有定位凸起114,第一套筒5的端部设有朝第一套筒5内侧延伸的定位凸缘51,定位凸起114设在定位凸缘51的内侧。由此,可方便地将第一套筒5装配在壳体11内,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浮标3上设有沿壳体11的轴线朝向远离密封圈2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套筒32,弹簧4的另一端套在第二套筒32的外侧。由此,进一步地提高了弹簧4的稳定性,从而使得浮标3在壳体11内的移动更加稳定。
更进一步地,浮标3上设有沿壳体11的轴线朝远离密封圈2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套筒33,在尘满位置第三套筒33套在第一套筒5的外侧以遮蔽第一套筒5的至少一部分。具体而言,当浮标3从初始位置向尘满位置移动时,第一套筒5可嵌入第三套筒33内,使得第一套筒5被遮蔽。
此外,还可以在第一套筒5上喷涂与浮标3上不同的醒目的颜色,例如,绿色。即,可在浮标3上和第一套筒5上分别喷涂绿色和红色。例如,在壳体11的左下方设置透明视窗时;当从透明视窗只能观察到绿色时,表示尘腔中的异物较少或没有异物,当从透明视窗中既可以观察到绿色又能观察到红色时,表示尘腔中的异物较多,但尘腔尚未满;当从透明视窗中只能观察到红色时,表示尘腔中的异物已满,应及时清除尘腔中的异物,以保证吸尘器可以正常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结合图1-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尘满指示器100,包括:外壳1、浮标3和用于使浮标3在初始位置和尘满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装置。其中外壳1包括壳体11和端盖12,壳体11为一端封闭且另一端敞开的筒体形状,端盖12封盖壳体11敞开的一端。外壳1上设有用于连通外界空气的大气接口121和用于连接吸尘器的尘腔的尘腔接口111。外壳1的左下方设置用于观察浮标3位置的透明视窗。
驱动装置包括密封圈2和弹簧4,密封圈2的两端设在外壳1内并在外壳1内间隔出连通尘腔接口111的第一空腔112和连通大气接口121的第二空腔113,在第一空腔112和第二空腔113之间压差变化时密封圈2变形使浮标3在初始位置和尘满位置之间移动。端盖12与壳体11配合固定密封圈2的周缘,由此,可使得壳体11内密封不漏气。密封圈2与壳体11配合形成第一空腔112,且密封圈2与端盖12配合形成第二空腔113。
弹簧4的一端连接尘满指示器100的外壳1,弹簧4的另一端连接浮标3。弹簧4与密封圈2配合驱动浮标3在初始位置和尘满位置之间移动。
浮标3设在弹簧4与密封圈2之间且浮标3设在在第一空腔112内。浮标3的一部分呈与壳体11的内周面相适配的柱状,以使浮标3在壳体11内稳定地移动。其中,浮标3上喷涂有红色颜料。
壳体11的封闭端的内表面上设有沿壳体11的轴线延伸的第一套筒5,弹簧4的一端设在第一套筒5内侧。此外,壳体11的封闭端的内表面上设有定位凸起114,第一套筒5的端部设有朝第一套筒5内侧延伸的定位凸缘51,定位凸起114设在定位凸缘51的内侧。以方便第一套筒5的安装。其中,第一套筒5上喷涂有绿色颜料。
浮标3上设有沿壳体11的轴线贯通浮标3的导气孔31、沿壳体11的轴线朝向远离密封圈2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套筒32及沿壳体11的轴线朝向远离密封圈2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套筒33。弹簧4的另一端套在第二套筒32的外侧,以提高弹簧4的稳定性。当浮标3从初始位置向尘满位置移动时,第一套筒5可嵌入第三套筒33内,使得第一套筒5被遮蔽。
在使用过程中,当浮标3位于初始位置时,透明视窗显示绿色,随着吸尘器的使用,该吸尘器的尘腔内积聚异物(例如,灰尘等)。因异物的影响,尘腔内的空气流动受到阻碍,且当尘腔内的异物积聚到一定量时,尘腔的内部压力降低达到真空状态。此时,第一空腔112中的压力小于第二空腔113的压力,在大气压力的推动下,密封圈2发生形变,并推动浮标3向左移动。当透明视窗完全显示为红色时,表明尘腔内的异物已满,应及时清除尘腔中的异物,以保证吸尘器可以正常使用。
浮标3在移动过程中,虽然密封圈2发生形变,但尘满指示器100的壳体11内仍然是密封的,保证了尘满指示器100不漏气。尘腔内的异物被清除后,第一空腔112与第二空腔113之间的压力差消除,密封圈2恢复形变,浮标3从尘满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100,通过在尘满指示器100中设置密封圈2,并通过密封圈2的变形使浮标3移动,由此,提高了尘满指示器100的密封性,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浮标3在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此外,还可更清楚、方便地判断尘腔中异物的状况,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体(图未示出)以及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100,吸尘器主体内具有尘腔(图未示出),尘满指示器100设在吸尘器主体上,尘满指示器100的尘腔接口111与尘腔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吸尘器,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100,由此,降低了吸尘器的噪音,从而提高了吸尘器的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连通外界空气的大气接口和用于连接吸尘器的尘腔的尘腔接口;
浮标,所述浮标在初始位置和尘满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外壳内;
用于驱动所述浮标在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尘满位置之间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至少一部分设在所述外壳内并在所述外壳内间隔出连通所述尘腔接口的第一空腔和连通所述大气接口的第二空腔,在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之间压差变化时所述密封圈变形使所述浮标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外壳和所述浮标相连的弹簧,所述弹簧与所述密封圈配合驱动所述浮标在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尘满位置之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标设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弹簧设在所述浮标背离所述密封圈的一侧,所述弹簧处于常驱动所述浮标抵在所述密封圈上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呈一端封闭且另一端敞开的筒体形状;
端盖,所述端盖封盖所述壳体敞开的一端,
其中,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配合固定所述密封圈的周缘,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壳体配合形成所述第一空腔,且所述密封圈与所述端盖配合形成所述第二空腔,所述大气接口形成在所述端盖上,且所述尘腔接口形成在所述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标的至少一部分呈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适配的柱状,所述浮标沿所述壳体的轴线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壳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标上设有沿所述壳体的轴线贯通所述浮标的导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封闭端的内表面上设有沿所述壳体的轴线延伸的第一套筒,所述弹簧的一端设在所述第一套筒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封闭端的内表面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套筒的端部设有朝所述第一套筒内侧延伸的定位凸缘,所述定位凸起设在所述定位凸缘的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标上设有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朝向远离所述密封圈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套筒,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套在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标上设有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朝远离所述密封圈的方向延伸的第三套筒,在所述尘满位置所述第三套筒套在所述第一套筒的外侧以遮蔽所述第一套筒的至少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用于观察所述浮标位置的透明视窗。
12.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尘器主体,所述吸尘器主体内具有尘腔;
尘满指示器,所述尘满指示器设在所述吸尘器主体上,所述尘满指示器为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所述尘满指示器的所述尘腔接口与所述尘腔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85115.6U CN205094328U (zh) | 2015-10-10 | 2015-10-10 | 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85115.6U CN205094328U (zh) | 2015-10-10 | 2015-10-10 | 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94328U true CN205094328U (zh) | 2016-03-23 |
Family
ID=55510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8511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94328U (zh) | 2015-10-10 | 2015-10-10 | 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9432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01652A (zh) * | 2017-02-17 | 2017-06-30 |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指示器及吸尘器 |
CN110367884A (zh) * | 2019-09-03 | 2019-10-25 | 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扫地机器人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
2015
- 2015-10-10 CN CN201520785115.6U patent/CN20509432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01652A (zh) * | 2017-02-17 | 2017-06-30 | 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指示器及吸尘器 |
CN110367884A (zh) * | 2019-09-03 | 2019-10-25 | 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扫地机器人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094328U (zh) | 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 |
CN104709364B (zh) | 一种汽车防水、防尘充电口结构总成 | |
CN203650102U (zh) | 工具机 | |
CN210226904U (zh) | 一种防漏油电子烟雾化器 | |
CN204805577U (zh) | 一种电磁阀 | |
CN204900407U (zh) | 一种液压缸缸盖的密封结构 | |
CN201688952U (zh) | 桥壳气密试验装置 | |
CN103213635A (zh) | 摩托车燃油箱盖加油口密封结构总成 | |
CN201265675Y (zh) | 新型气门芯 | |
CN202901434U (zh) | 一种过滤轮胎气门芯 | |
CN202761032U (zh) | 易清洗豆浆机 | |
CN201407387Y (zh) | 新型淹没式脉冲阀 | |
CN204784820U (zh) | 一种取样阀 | |
CN112393915A (zh) | 一种汽车天窗水密封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 |
CN202708222U (zh) | 油箱止回阀 | |
CN208790221U (zh) | 一种润滑油桶专用防尘罩 | |
CN203005410U (zh) | 一种制动储液壶 | |
CN204520520U (zh) | 用于吸尘器的尘满指示器和具有该尘满指示器的吸尘器 | |
CN203211738U (zh) | 一种喷液瓶 | |
CN202814648U (zh) | 新型泄漏试验装置 | |
CN204192365U (zh) | 一种豆浆机 | |
CN204403386U (zh) | 一种客车变速杆防尘罩 | |
CN204437320U (zh) | 带有透光装置的高真空闸板阀 | |
CN201512169U (zh) | 组合盖 | |
CN108996018A (zh) | 一种化工液体原料小包装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23 Termination date: 2020101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