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89653U - 一种蜗壳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蜗壳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89653U
CN205089653U CN201520704958.9U CN201520704958U CN205089653U CN 205089653 U CN205089653 U CN 205089653U CN 201520704958 U CN201520704958 U CN 201520704958U CN 205089653 U CN205089653 U CN 205089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ral case
motor
half shell
impeller
blower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0495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俊华
王朝新
潘龙腾
吴舸
李德清
金海元
丘晓宏
孟宪运
张永成
曾庆和
温骊
陈圣文
杨杰
臧允舒
林裕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52070495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89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89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896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维护便捷的蜗壳风机,主要解决现有的蜗壳风机电机不能安装于蜗壳的问题。蜗壳风机包括蜗壳、电机、叶轮;所述叶轮容纳在所述蜗壳内;其中,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蜗壳的一个侧板,并与所述蜗壳内部的所述叶轮相连接,以带动所述叶轮转动;所述蜗壳上与所述电机安装侧相对的另一侧设有蜗壳进风口。本实用新型的蜗壳风机将电机和叶轮直接安装在蜗壳上,电机和叶轮可以与蜗壳同步的拆装,便于安装和维护。

Description

一种蜗壳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风机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蜗壳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蜗壳风机,如图1所示,包括电机91、安装板92、叶轮93、蜗壳94,蜗壳94整体构成,电机91安装于安装板92的一侧,叶轮93和蜗壳94安装在安装板的另一侧,电机轴穿过安装板92后与叶轮93相连接以带动叶轮93转动,蜗壳94靠近安装板92的一侧敞开,远离安装板92的一侧形成空气吸入口,蜗壳套设在叶轮93的外部并与安装板92一起形成容纳叶轮93的空间。这种结构在安装时的步骤如下:首先将电机91安装至安装板92,然后将叶轮与电机相连接,最后将蜗壳94安装到安装板。这种结构下如果蜗壳风机发生了故障需要对风机进行检修和更换,必须先将蜗壳94拆掉,然后再将电机91和叶轮93从安装板92上拆掉,如果电机91固定在安装板92的后方,需要检查电机91的话,还需要拆掉安装板92,工序非常复杂,可维护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安装维护便捷的蜗壳风机。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蜗壳风机,包括蜗壳、电机、叶轮;所述叶轮容纳在所述蜗壳内;其中,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蜗壳的一个侧板,并与所述蜗壳内部的所述叶轮相连接,以带动所述叶轮转动;所述蜗壳上与所述电机安装侧相对的另一侧设有蜗壳进风口。
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还包括支撑盘,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撑盘上,所述支撑盘固定在所述蜗壳上。
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所述蜗壳从包含电机轴线的轴向截面看,在所述电机轴线方向,靠近蜗壳中线的蜗壳周壁上各点到所述电机轴线的距离,大于位于两侧的蜗壳周壁上各点到所述电机轴线的距离。
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在电机的外壳上设置凸缘,凸缘被固定到支撑盘上,在凸缘与支撑盘之间设有第一减振结构。
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所述凸缘为片状,所述第一减振结构为第一减振垫圈,第一减振垫圈设置有凹槽,所述凸缘插入凹槽。
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所述第一减振垫圈上设有与凸缘的安装孔连通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用于连接固定电机的连接件。
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所述蜗壳上设有电机安装口,所述蜗壳在所述电机安装口处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筒状支座,所述筒状支座上设有用于与电机配合的第二减振结构。
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所述第二减振结构为设于筒状支座的端部或者内壁上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用于与所述电机的外周壁密封配合。
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沿所述轴线方向,所述蜗壳包括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所述第一半壳包括第一半壳周壁和第一半壳侧壁,所述第二半壳包括第二半壳周壁和第二半壳侧壁,所述第一半壳周壁与所述第二半壳周壁连接。
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所述第一半壳周壁和所述第二半壳周壁以围绕所述轴线旋转的方式弯曲;所述第一半壳周壁包括与所述第一半壳侧壁的边缘部相连接的固定端和远离所述第一半壳侧壁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半壳周壁包括与所述第二半壳侧壁的边缘部相连接的固定端和远离所述第二半壳侧壁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连接。
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所述第一半壳周壁从所述固定端到所述连接端在径向方向上朝远离所述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半壳周壁从所述固定端到所述第二连接端在径向方向上朝远离所述轴线的方向延伸。
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在所述第一半壳与所述第二半壳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结构。
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凸筋,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凹槽;或者,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凸筋,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凸筋;当所述第一半壳与所述第二半壳相连接时,所述凸筋嵌入所述凹槽内。
优选的,在前述的蜗壳风机中,所述叶轮包括幅板和幅板外缘的叶片;所述第一半壳上设有电机安装口,所述电机的旋转轴穿过电机安装口与叶轮的幅板相连接;蜗壳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半壳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电机安装在蜗壳上,需要对蜗壳风机进行维护时,仅需拆卸第一半壳,提高了蜗壳风机的维护便利性。
2、在蜗壳上设置金属的支撑盘,电机安装在支撑盘上,电机的负荷由支撑盘所承受,可降低蜗壳的负荷减少蜗壳变形和损坏的可能。
3、位于中部的蜗壳的外周壁相比位于两侧的蜗壳外周壁朝远离电机轴线的方向突出,使得蜗壳具有比普通蜗壳更大的容积,可以提高送风效率。
4、将蜗壳制造成两个半壳的结构,便于制造和安装。
5、蜗壳风机的装配方法相比较现有的安装方式步骤更简单,可以将叶轮、电机安装在蜗壳上后由蜗壳整体安装,简化了安装工序。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蜗壳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蜗壳风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蜗壳风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蜗壳风机的外观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蜗壳风机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的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5中的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5中的D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本蜗壳风机包括电机,在以下的说明中,轴向方向被定义为与电机轴线平行的方向,径向方向被定义为与电机轴线垂直的方向,周向方向被定义为绕电机轴线旋转的方向;侧方均是相对于电机轴线方向而言,例如图3中第一半壳13位于一侧,第二半壳15位于另一侧,叶轮14位于第一半壳13和第二半壳15的中间。
实施例一涉及一种蜗壳风机,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蜗壳用于容置叶轮,从包含所述叶轮轴线的轴向截面看,靠近蜗壳中线的蜗壳周壁上各点到所述轴线的距离,大于两侧的蜗壳周壁上各点到所述轴线144的距离。其中,前述的蜗壳中线指的是垂直于叶轮轴线144的蜗壳的中线139。优选的,所述蜗壳从包含所述叶轮的轴线144的平面切断蜗壳得到的轴向截面上看,在所述轴线144方向上靠近蜗壳中线139的蜗壳周壁内壁上各点到所述轴线144的距离大于在轴线上位于两侧的蜗壳周壁内壁上各点距离所述轴线144的距离,其最大差值为H,如图4中所示。优选的,蜗壳的周壁内壁的轴向截面是与外周壁的形状相匹配的弧形、梯形、切边的弧形或者三角形。通过将蜗壳的周壁内壁设计成中间突出的结构,可以适应不同的如具有曲线外壳的立式空调结构。此外,可增大蜗壳内部的容积,提高蜗壳风机的送风能力。
为了便于制造,可将蜗壳设置成分体的结构。如图3-5中所示。蜗壳包括第一半壳13和第二半壳15,第一半壳13包括第一半壳周壁131和第一半壳侧壁132,第二半壳包括第二半壳周壁151和第二半壳侧壁152,所述第一半壳周壁(131)与所述第二半壳周壁(151)连接,第一半壳周壁131和第二半壳周壁151以包围叶轮14的外周的方式弯曲。第一半壳周壁131包括与第一半壳侧壁132的边缘部相连接的固定端和远离第一半壳侧壁132的第一连接端1311,第二半壳周壁151包括与第二半壳侧壁152的边缘部相连接的固定端和远离第二半壳侧壁152的第二连接端1511,第一半壳周壁131的第一连接端1311与第二半壳周壁151的第二连接端1511相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半壳13和第二半壳15的内部形成容置腔,其用于容纳该叶轮14,并形成为相对于电机轴线111而言的半径沿叶轮14的旋转方向变大的筒状。
电机11包括电机本体117和旋转轴112。所述叶轮14安装在容置腔内,其成为在电机轴线111的轴向上细长地形成的多张叶片141相对于电机轴线111呈放射状且以规定间隔配置而成的圆筒形状。叶片141的一端安装于大致圆形的幅板142的外缘部分,叶片141的另一端安装于环状的支承环143并在内部形成叶轮进风口。幅板142在中央固定于电机的旋转轴112,在电机11的驱动下,叶轮14以旋转轴112为中心进行旋转。第一半壳13上设有电机安装口133,所述叶轮的幅板142靠近所述电机安装口133设置,电机11的旋转轴112穿过电机安装口与叶轮14的幅板142相连接,进而带动幅板142转动,所述第二半壳15上设有蜗壳进风口153,蜗壳进风口153与叶轮进风口位置相对应用于向叶轮14内侧引导空气。电机本体117由第一半壳13所支撑。在电机本体117与第一半壳13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装置,第一减振装置的结构和具体安装方式将在下面进行详细的描述。
由于蜗壳通常采用塑料材料制作,整体强度不高,将电机本体117直接安装到第一半壳13上可能会导致第一半壳13的强度不足以支撑电机的动力导致第一半壳13变形或者损坏,为此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包括支撑盘12,所述支撑盘12由金属材料制作,所述支撑盘12固定在所述第一半壳13上,优选的固定在第一半壳13的第一半壳侧壁132的外壁上,电机本体117固定在支撑盘12上。优选的,电机本体117固定在支撑盘12的远离第一半壳13的侧面上。通过设置支撑盘12,可使得电机本体117能够设置在蜗壳上并由蜗壳支撑,同时不会对蜗壳产生变形或者损害。
当设置有支撑盘12时,可将第一减振装置设置在支撑盘12和电机本体117之间。在电机本体117的外壳上设置凸缘133,凸缘133被固定到支撑盘12上,第一减振装置设置在凸缘133与支撑盘12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减振装置优选为设置在凸缘133和支撑盘12之间的第一减振垫圈114。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如图3中所示,第一减振垫圈114设置为柱状,柱状的第一减振垫圈114的外周上设置有插槽,凸缘133为片状,凸缘133插入所述插槽,第一减振垫圈114上设有与凸缘133的安装孔连通的贯通孔,连接件如螺钉、螺柱穿过第一减振垫圈114的贯通孔和凸缘133的安装孔后与支撑盘12相连接进而固定电机本体117。第一减振垫圈114优选采用橡胶支座。当不设置支撑盘12时,电机11也可以将支撑盘12替换为第一半壳13的方式通过上述的第一减振装置与第一半壳13直接连接。
所述第一半壳周壁131从固定端到第一连接端1311在径向方向上朝远离电机轴线111的方向延伸,第二半壳周壁151从固定端到第二连接端1511在径向方向上朝远离电机轴线111的方向延伸。优选的,第一半壳周壁131的第一连接端1311与第二半壳周壁151的第二连接端1511的连接处靠近垂直于电机轴线111的蜗壳中线139或与垂直于电机轴线111的蜗壳中线139重合。
为了提升蜗壳的气密性,可在第一半壳13与第二半壳15的连接处设置密封结构。优选的,该密封结构为设置在第一半壳周壁131的第一连接端1311与第二半壳周壁151的第二连接端1511中的一个上的凸筋和设置在另一个上的凹槽,优选的,图5中所示的,在第一半壳周壁131的第一连接端1311上设有朝向第二半壳15延伸的凸筋1312,在第二半壳周壁151上与凸筋1312相对应的设有凹槽1512,第一半壳13与第二半壳15相连接时,凸筋1312嵌入所述凹槽1512内,可提高半壳的密封性,避免蜗壳的周壁漏风以降低蜗壳风机的效率。凸筋1312和凹槽1512的结构可以设置一道也可设置多道。
密封结构还可以采用密封圈的形式,通过在第一半壳13与第二半壳15中的一个上设置凸缘,另一个上设置凹槽,凸缘与凹槽抵接并将密封圈压紧在凹槽内以实现密封。密封圈可采用橡胶或其他软质的材料。密封结构设置在蜗壳的周壁的径向外侧或者径向内侧均可。
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5中所示,幅板142从边缘向着幅板142的轴心的方向朝叶轮14的内部突出的设置,幅板142呈现为大致碗形或者锥形,幅板142的径向内侧形成电机容纳空间,电机的旋转轴112穿过蜗壳进入蜗壳内,电机主体117的一部分可位于电机容纳空间内,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电机11突出于蜗壳外部的长度,减小蜗壳风机轴向方向上的安装宽度,使得蜗壳风机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此时,对应的将第一半壳13的第一半壳侧壁132的上形成内凹部1321,内凹部1321的中心设有电机安装口133,内凹部1321也设置为从边缘向着电机安装口133的轴心的方向朝叶轮14的内部突出的设置。
为了进一步的减小电机与支撑盘之间的振动,如图7中所示,优选的,在电机本体117的外周壁上设置凸缘133,凸缘133被固定到支撑盘12上,在凸缘133与支撑盘12之间设有第一减振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减振结构优选为设置在凸缘133和支撑盘12之间的第一减振垫圈114。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如图7中所示,第一减振垫圈114设置为柱状,柱状的第一减振垫圈114的外周上设置有插口,凸缘133为片状,从所述插口插入到第一减振垫圈114的内部,第一减振垫圈114上设有与凸缘133的安装孔连通的贯通孔,连接件如螺钉、螺柱穿过第一减振垫圈114的贯通孔和凸缘133的安装孔后与支撑盘12相连接进而固定电机11。第一减振垫圈114优选采用橡胶支座。
优选的,为了减小电机本体117传递到蜗壳13的振动,可在第一半壳13的电机安装口133的边缘处设置筒状支座134,筒状支座134内部具有与电机安装口133连通的通孔,如图7中所示,筒状支座134的固定端与电机安装口133边缘相连接,筒状支座134的自由端在轴线上朝远离蜗壳中心的方向延伸。电机本体117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筒状支座134内使得所述电机的旋转轴112穿过所述电机安装口133与叶轮14相连接。筒状支座134与电机本体117的外周壁之间设置第二减振结构,优选的,第二减振结构为设置在筒状支座134的端部或者内壁上的第二密封圈135,当电机11位于筒状支座134内部时,第二密封圈135与电机本体117的外周壁之间形成弹性配合,可减小电机传递到蜗壳上的振动;同时还能形成密封配合,可封闭电机安装口133,以实现电机安装口133处的密封,防止从电机安装口处跑风降低蜗壳风机的效率。第二密封圈135可安装在筒状支座134上,也可安装在电机本体117的外周。优选的,如图7中所示,第二密封圈135被设置成截面为U型的环状结构,截面为U型的环状结构的开口朝向筒状支座134的自由端并安装在筒状支座134的自由端上,第二密封圈135的内周壁所述电机本体117的外周壁相抵接。优选的,第二密封圈135的内周设有向电机延伸的密封唇部,可与电机本体117的外周壁相抵接。优选的,蜗壳13上设有安装支座136,支撑盘12与安装支座136相连接以被安装到第一半壳13上,支撑盘12的与筒状支座134相对的侧面压紧所述第二密封圈135,将第二密封圈夹持在支撑盘12和筒状支座134之间,以更好的固定第二密封圈135。
为了进一步减小电机11与叶轮14之间的振动,如图8中所示,在电机的旋转轴112与叶轮13的幅板142之间设置有第三减振结构。优选的,第三减振结构包括橡胶套115和金属套圈116;橡胶套115固定在电机的旋转轴112的外周随电机轴111同步转动,金属套圈外周与幅板142相连接,内周与橡胶套115相连接,将电机的旋转轴112的动力传递给幅板142进而带动叶轮14转动,橡胶115的存在可有效的减小电机11传递给叶轮14的振动,有效的减小噪音。
下面对实施例一的蜗壳风机的实际安装时的具体装配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使用状态下,实施例一的蜗壳风机被固定到一安装板4上,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将第二半壳15与安装板4连接。优选的,第二半壳侧壁152通过固定件与安装板4相连接,第二半壳周壁151位于第二半壳侧壁152的远离安装板4一侧。固定件可采用螺钉、铆钉等连接件。
步骤二:将电机11、叶轮14与第一半壳13相连接。具体包括两种方式:
方式1:
将支撑盘12固定到第一半壳13;
将电机11的旋转轴112穿过第一半壳13上的电机安装口133并将电机11固定在支撑盘12上从而将电机11固定到第一半壳13上;
将叶轮14的幅板142与电机11的旋转轴112相连接以将叶轮14与电机相连接。
或者,方式2:
将电机11与支撑盘12相连接;
将支撑盘12连同电机11固定到第一半壳13上,并使电机11的旋转轴112穿过第一半壳13上的电机安装口133;
将叶轮14的幅板142与电机11的旋转轴112相连接以将叶轮14与电机11相连接。
步骤三,将安装有电机11和叶轮14的第一半壳13与第二半壳15相连接,进而将蜗壳风机整体安装到安装板4上。
其中步骤一和步骤二的先后顺序可以互换也可以同时进行。
相比较现有的蜗壳风机结构,实施例一的蜗壳风机的电机11、叶轮14全部安装在第一半壳13上,安装时与第一半壳13整体安装,安装起来更加的便捷。当需要对电机11或叶轮14进行检修、维护、更换等操作时,只需将第一半壳13连同电机11、叶轮14整体与第二半壳15上拆卸下来即可。不需要拆卸第二蜗壳15,也不需要拆卸安装板4,整体的维护性更好。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涉及一种蜗壳风机,该蜗壳风机包括蜗壳84、叶轮83、电机81。蜗壳84,其用于容纳该叶轮83,包括至少一个侧壁和包围所述叶轮的周壁,并形成为相对于电机轴线的半径沿叶轮83的旋转方向变大的筒状,蜗壳84内部形成送风通路,其自所述蜗壳84的相对于电机轴线的半径较大的一侧的周壁起沿切线方向延伸设置,通过使所述叶轮83旋转,从而向所述送风通路输送空气。电机81安装在蜗壳84的一侧壁上,电机81的旋转轴112穿过蜗壳84的所述一侧壁与蜗壳84内部的叶轮83相连接并可带动叶轮83转动,在蜗壳的与安装电机的一侧壁相对的另一侧设有蜗壳进风口。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制造和安装,蜗壳84包括蜗壳罩841和蜗壳底板842,蜗壳罩841形成为相对于电机轴线的半径沿叶轮83的旋转方向变大的筒状,具有一个用于安装电机81的侧壁和设于侧壁的外缘包围叶轮的周壁,优选的所述周壁与所述侧壁一体成型,蜗壳罩841在与安装电机81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为敞开设计,这样有利于安装电机81和叶轮83。蜗壳底板842用于在另一侧封闭蜗壳罩841的敞开的一侧,蜗壳底板842上设有进风口作为前述的蜗壳进风口,蜗壳罩841在远离电机81的一侧与蜗壳底板842相连接,并使得叶轮83的进风口与蜗壳底板842的进风口相对,叶轮83的具体结构同实施例二中的叶轮结构。实施例二所述的蜗壳风机被安装到安装板(未示出)上时,通常将蜗壳底板842与蜗壳罩841相连一侧的相反侧与安装板相连接,安装板上设有安装板进风口,蜗壳底板842的进风口与安装板进风口相对。当需要对电机或叶轮进行检修或者更换时,只需要将蜗壳罩842连同电机81和叶轮83一体的拆卸下来即可,不需要拆除蜗壳底板842,也不需要拆除安装板82,提高了蜗壳风机的拆装便利性和可维护性。
由于蜗壳通常采用塑料材料制作,整体强度不高,将电机81直接安装到蜗壳84上可能会导致蜗壳84的强度不足以支撑电机的动力导致蜗壳变形或者损坏,为此,优选的,还可设置支撑盘,支撑盘由金属材料制成,电机81安装到支撑盘上,支撑盘再与蜗壳84相连接,电机的动力由支撑盘直接承受,能够减少蜗壳的负荷。
在实施例二中,也具有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第一密封结构、第一减振结构、第三减振结构和/或第二减振结构或其组合,具体结构用蜗壳罩841替换实施例一中的第一半壳13即可,不再进行详细的说明。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同时,应当理解,示例实施例被提供,以使本公开是全面的,并将其范围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多特定细节(例如特定部件、设备和方法的示例)被给出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全面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白,不需要采用特定细节,示例实施例可以以很多不同的形式被实施,并且示例实施例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一些示例实施例中,众所周知的设备结构以及众所周知的技术没有详细描述。
当一元件或层被提及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接合到”、“被连接到”或“被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被直接接合、连接或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相比之下,当一元件被提及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被接合到”、“直接被连接到”或“直接被联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可不存在中间元件或层。用于描述元件之间关系的其它词语应该以相似方式被解释(例如,“之间”与“直接在之间”,“邻近”与“直接邻近”等)。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任一或全部组合。
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此可被用于描述各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区段不应该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可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区段与另一元件、区域、层或区段区分开。诸如“第一”、“第二”的术语和其它数值术语当在此使用时不意味着次序或顺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出。因而,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区段可被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区段,而不背离示例实施例的教导。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为易于说明,诸如“内”、“外”、“之下”、“下方”、“下部”、“上方”、“上部”等等的空间相关术语在此被用于描述图中例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空间相关术语可意欲包含设备在使用或操作中的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不同的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于是将被定位为在该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而,示例术语“下方”能包含上方和下方的方位二者。设备可以以其它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处于其它方位),并且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词应该被相应地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蜗壳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蜗壳、电机、叶轮;所述叶轮容纳在所述蜗壳内;其中,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蜗壳的一个侧板,并与所述蜗壳内部的所述叶轮相连接,以带动所述叶轮转动;所述蜗壳上与所述电机安装侧相对的另一侧设有蜗壳进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盘(12),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支撑盘(12)上,所述支撑盘(12)固定在所述蜗壳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从包含电机轴线(111)的轴向截面看,在所述电机轴线(111)方向,靠近蜗壳中线的蜗壳周壁上各点到所述电机轴线(111)的距离,大于位于两侧的蜗壳周壁上各点到所述电机轴线(111)的距离。
4.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蜗壳风机,其特征在于:在电机(11)的外壳上设置凸缘(133),凸缘(133)被固定到支撑盘(12)上,在凸缘(133)与支撑盘(12)之间设有第一减振结构。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蜗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133)为片状,所述第一减振结构为第一减振垫圈(114),第一减振垫圈(114)设置有凹槽,所述凸缘(133)插入凹槽。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蜗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垫圈(114)上设有与凸缘(133)的安装孔连通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用于连接固定电机(81)的连接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13)上设有电机安装口(133),所述蜗壳(13)在所述电机安装口(133)处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筒状支座(134),所述筒状支座(134)上设有用于与电机配合的第二减振结构。
8.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蜗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结构为设于筒状支座(134)的端部或者内壁上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用于与所述电机(11)的外周壁密封配合。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蜗壳风机,其特征在于:沿轴线(144)方向,所述蜗壳包括第一半壳(13)和第二半壳(15),所述第一半壳(13)包括第一半壳周壁(131)和第一半壳侧壁(132),所述第二半壳包括第二半壳周壁(151)和第二半壳侧壁(152),所述第一半壳周壁(131)与所述第二半壳周壁(151)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蜗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壳周壁(131)和所述第二半壳周壁(151)以围绕所述轴线(144)旋转的方式弯曲;所述第一半壳周壁(131)包括与所述第一半壳侧壁(132)的边缘部相连接的固定端和远离所述第一半壳侧壁(132)的第一连接端(1311),所述第二半壳周壁(151)包括与所述第二半壳侧壁(152)的边缘部相连接的固定端和远离所述第二半壳侧壁(152)的第二连接端(1511);所述第一连接端(1311)和第二连接端(1511)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蜗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壳周壁(131)从所述固定端到所述连接端(1311)在径向方向上朝远离所述轴线(144)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半壳周壁(151)从所述固定端到所述第二连接端(1511)在径向方向上朝远离所述轴线(144)的方向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蜗壳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半壳(13)与所述第二半壳(15)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密封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蜗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端(1311)的凸筋,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端(1511)的凹槽;或者,
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端(1311)的凸筋,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端(1511)的凸筋;
当所述第一半壳(13)与所述第二半壳(15)相连接时,所述凸筋嵌入所述凹槽内。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蜗壳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14)包括幅板(142)和幅板(142)外缘的叶片(141);所述第一半壳(13)上设有电机安装口(133),所述电机(11)的旋转轴(112)穿过电机安装口(133)与叶轮(14)的幅板(142)相连接;蜗壳进风口(153)设置在所述第二半壳(15)上。
CN201520704958.9U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蜗壳风机 Active CN205089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04958.9U CN205089653U (zh)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蜗壳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04958.9U CN205089653U (zh)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蜗壳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89653U true CN205089653U (zh) 2016-03-16

Family

ID=55480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04958.9U Active CN205089653U (zh)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蜗壳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896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4342A (zh) * 2015-09-11 2015-12-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蜗壳风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14342A (zh) * 2015-09-11 2015-12-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蜗壳风机
CN105114342B (zh) * 2015-09-11 2018-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蜗壳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56344B (zh) 一种立式空调器
CN105156345A (zh) 一种蜗壳风机组合结构及立式空调器
CN205047527U (zh) 一种蜗壳结构
CN205089653U (zh) 一种蜗壳风机
CN205089654U (zh) 一种蜗壳风机组合结构及立式空调器
CN105114360A (zh) 一种蜗壳风机安装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N205047467U (zh) 一种蜗壳风机组合结构及立式空调器
CN205089686U (zh) 一种蜗壳风机安装结构
CN103306994B (zh) 离心压缩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105134657A (zh) 一种蜗壳结构
CN105114342A (zh) 一种蜗壳风机
CN105179273A (zh) 一种蜗壳风机组合结构及立式空调器
CN205047468U (zh) 一种蜗壳风机组合结构及立式空调器
CN205047469U (zh) 一种蜗壳风机及空调器
CN203856770U (zh) 压气机机匣
CN201439764U (zh) 一种外转子轴流风扇
CN201868964U (zh) 一种单相无刷直流电机
CN105324920A (zh) 绕组型旋转电机
CN101248569A (zh) 用于洗衣机的外转子式电机的转子
CN204271794U (zh) 防水电机及具有该防水电机的风扇
CN203967941U (zh) 用于压缩机的驱动电机及具有该驱动电机的压缩机
CN206834886U (zh) 用于塑封盘管电机的定子总成及塑封盘管电机
CN205195473U (zh) 一种低振动电机
CN202768490U (zh) 新型风机
CN202391817U (zh) 汽车空调鼓风机蜗壳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