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68333U - 电子显示模块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显示模块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68333U
CN205068333U CN201520760119.9U CN201520760119U CN205068333U CN 205068333 U CN205068333 U CN 205068333U CN 201520760119 U CN201520760119 U CN 201520760119U CN 205068333 U CN205068333 U CN 205068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module
circuit board
electronic display
touch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6011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诺特曼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lu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Displa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68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68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2Component assemblies
    • G04G17/04Mounting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2Component assemblies
    • G04G17/06Electric connectors, e.g. conductive elastomer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21/00Input or output devices integrated in time-pieces
    • G04G21/08Touch 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ime-pie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显示模块及电子装置。电子显示模块包括一触控组件、一第一电路板、及一第二电路板。触控组件具有一底边缘以及一顶边缘分别位于触控组件的二侧。第一电路板连结触控组件的底边缘。第二电路板连结触控组件的顶边缘。顶边缘与显示区的距离相异于底边缘与显示区的距离。

Description

电子显示模块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其元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显示模块及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电子显示模块是一可将电子信号转换为可见光以供人观看电子信号所传递信息的一种光电装置。近年来对于可提供触控感测功能的电子装置的需求逐渐增加。具体而言,将触控感测功能整合至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及平板电脑等)因具有操作简便及多方面的应用潜力而逐渐风行。这些装置可称作触控荧幕或触控感测结构。数种类型的触控荧幕已被提出,例如外挂式(out-celltype)触控荧幕及内嵌式(in-celltypeandon-celltype)触控荧幕。
使用者可通过手指、触控笔或其他物体触摸荧幕(或触控感测区域、主动区)以在触控荧幕上执行各种功能。一般而言,触控荧幕边缘为不具触控感测功能的不透明边框区域。由于边框区域的尺寸会限制使用者可用的荧幕空间,因此对于固定的触控荧幕尺寸而言,希望将边框区域最小化以得到最大的荧幕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创新结构的电子显示模块及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显示模块包括一触控显示组件、一第一电路板、及一第二电路板。触控显示组件包括:一主基板、及一上基板。主基板具有一显示区及一沿一第一方向朝外延伸的第一延伸区。上基板具有一沿一第二方向朝外的第二延伸区。第一方向不同于该第二方向。第一电路板连结至该第一延伸区。第二电路板连结至该第二延伸区。自显示区的边缘至第一延伸区的边缘在第一方向上的投影距离,大于自显示区的边缘至第二延伸区的边缘在第二方向上的投影距离。
该电子显示模块包括:触控显示组件,包括:主基板,具有一显示区及一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区;以及上基板,具有一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区;第一电路板,连接该第一延伸区;以及第二电路板,连接该第二延伸区;其中该第一方向不同于该第二方向;其中自该显示区的边缘至该第一延伸区的边缘在该第一方向上的投影距离,大于自该显示区的边缘至该第二延伸区的边缘在该第二方向上的投影距离。
在部分实施例中,触控显示组件包括多个晶体管、一密封材料、及一液晶层。晶体管形成于主基板的显示区上。密封材料设置于在主基板与上基板之间。液晶层设置在主基板与上基板之间且与密封材料相邻。
在部分实施例中,上基板暴露第一延伸区。
在部分实施例中,该第一电路板的长度大于该第二电路板的长度。
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一方向相反于第二方向。
在部分实施例中,电子显示模块还包括一保护基板及触控感应单元。上基板设置于主基板与保护基板之间。触控感应单元设置于上基板与保护基板之间。
在部分实施例中,电子显示模块还包括一第一驱动芯片设置于主基板上、及一第二驱动芯片设置于第二电路板上
在部分实施例中,包括多个晶体管、一密封材料、及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层。晶体管形成于主基板的显示区上。密封材料设置于在主基板与上基板之间。有机发光二极管层设置在主基板与上基板之间且与密封材料相邻。
在部分实施例中,电子显示模块还包括一背光组件及一第三电路板。背光组件相邻触控显示组件并配置用于提供触控显示组件背光。第三电路板电连接背光组件。第一电路板叠设第三电路板,且第一电路板具有一穿孔,部分第三电路板暴露于穿孔。
该第一延伸区的该边缘包括一直线,且该第二延伸区的该边缘包括一直线。
该第一延伸区的该直线平行于该第二延伸区的该直线。
该显示区为圆形。
该第一电路板及该第二电路板在该触控显示组件的后方彼此连结。
该电子显示模块还包括一连接器设置于该第一电路板,其中该第二电路板通过该连接器连结该第一电路板。
该电子显示模块还包括:背光组件,相邻该触控显示组件并配置用于提供该触控显示组件背光;以及第三电路板,电连接该背光组件,其中该第一电路板叠设该第三电路板,且该第一电路板具有一穿孔,部分该第三电路板暴露于该穿孔。
在部分实施例中,电子显示模块还包括一背光组件及一第三电路板。背光组件相邻触控显示组件并配置用于提供触控显示组件背光。第三电路板电连接背光组件。第三电路板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其中第一电路板叠设第一部分之上,且第二部分叠设第一电路板之上。第三电路板经由第二部分电连接第一电路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电子装置包括一圆形壳件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组件。在部分实施例中,底边缘与触控显示组件的实质中心相隔一第一间距,且顶边缘与触控显示组件的实质中心相隔一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大于第二间距但小于壳件的半径。另外,底边缘及顶边缘为彼此平行的直线。
该电子装置包括:圆形壳件;触控显示组件,具有一底边缘及一顶边缘分别位于该触控显示组件的中心的二侧;第一电路板,连接该底边缘;以及第二电路板,连接该顶边缘;其中该底边缘与该触控显示组件的中心相隔一第一间距,且该顶边缘与该触控显示组件的中心相隔一第二间距,该第一间距大于该第二间距但小于该壳件的半径。
该底边缘及该顶边缘为彼此平行的直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将边框区域最小化,以得到最大的荧幕空间,并且在应用电子显示模块的终端产品面积既定的情况下,终端产品显示区的比例得以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的电子显示模块设置于一壳件内的示意图;
图3为图2A-A’截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2B-B’截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的第一基板的电路单元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的一电子显示模块的后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的一电子显示模块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的一电子显示模块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的一电子显示模块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的一电子显示模块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的一电子显示模块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的一电子显示模块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电子装置
3、3’、3a、3b、3c、3d、3f~电子显示模块
4~触控显示组件
4d~显示面板
5、5’~第一电路板
501~穿孔
55~第一驱动芯片
6~第二电路板
65~第二驱动芯片
7~背光模块
71~背光组件
72~第三电路板
721~第一部分
723~第二部分
73~背板
731~后表面
8~保护基板
81~光学胶
82~顶边缘
10、10a、10b、10c、10d、10f~主基板
11、11a、11b、11c、11d、11f~第一外边缘(底边缘)
14~电路单元
141~数据线
142~栅极线
143~数据驱动电路
144~扫描驱动电路
145~半导体晶体管
15~下偏光板
16、16a、16b、16c、16d、16f~
17~密封材料
20、20a、20c、20d、20f~上基板
20b、20d~上基板(包覆层)
21~第二外边缘(顶边缘)
22a、22b、22c、22d~第二外边缘(顶边缘)
25~光阻挡元件
251~内边缘
30、30a、30b~触控感测层
31c、31d~第一触控感测层
30c、30d、30f~第二触控感测层
40、40a、40b、40c、40d、40f~光学元件层
91~连接器
92~导电材料
200~壳件
210~本体
211~开口
230~固定元件
AA1、AA2~显示区
BA1~边缘区
C~中心(中央线)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EA1、EA2~延伸区
Y1~第一距离
Y2~第二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详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显示模块及电子装置。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做详细说明。其中,实施例中的各元件的配置为说明之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且实施例中附图标号的部分重复,为了简化说明,并非意指不同实施例之间的关联性。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必需了解的是,为特别描述或附图的元件可以此技术人士所熟知的各种形式存在。此外,当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时,有可能是指“直接”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其它层或基板之间夹设其它层。
此外,实施例中可能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较低”或“底部”及“较高”或“顶部”,以描述附图的一个元件对于另一元件的相对关系。能理解的是,如果将附图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较低”侧的元件将会成为在“较高”侧的元件。
在此,“约”、“大约”的用语通常表示在一给定值或范围的20%之内,较佳是10%之内,且更佳是5%之内。在此给定的数量为大约的数量,意即在没有特定说明的情况下,仍可隐含“约”、“大约”的含义。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电子装置1为一可穿戴式装置,例如一具有触控感应功能的手表。电子装置1包括一壳件200及一电子显示模块3。壳件200包括本体210及一固定元件230。通过固定元件230穿戴者可以固定电子装置在身体上合适的位置。本体210定义一具有开口211的容置空间,开口211形成于本体210的上表面,且开口具有一圆形的边缘。电子显示模块3相对开口211设置于本体210上。
参照图2~图4,图2显示电子显示模块3的示意图,图3显示图2A-A’截线的剖视图,且图4显示图2B-B’截线的剖视图。在部分实施例中,电子显示模块3包括一触控显示组件4、一第一电路板5、一第二电路板6、一第一驱动芯片55、一第二驱动芯片65(图4)、一背光模块7(图3)、及一保护基板8(图3)。电子显示模块3的元件可进行增加或减少,本实用新型并不仅此实施例为限。
在部分实施例中,触控显示组件4为一具有触控感测功能的液晶显示器且包括一主基板10、一下偏光板15、一上偏光板16、一上基板20、一触控感测层30、及一光学元件层40(图3)。在部分实施例中,触控显示组件4为一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且具有一主基板10、一上偏光板、一触控感测层30、及一光学元件层40(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阵列)。
如图3所示,主基板10及上基板20由密封材料17所分隔。主基板10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TFT)、像素、及驱动电路。在此实施例中,上基板20为一彩色滤光片基板,且包括多个彩色滤光元件、黑色矩阵、及电极。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为上基板20的实施例中,上基板包括多个电极,该多个电极具有用以显示及感测的图案。光学元件层40(例如:一液晶层)设置在主基板10与上基板20之间。密封材料17设置在主基板10与上基板20之间并且围绕光学元件层40设置。在图3所显示的实施例当中,主基板10的部分区域受上基板20所覆盖,且主基板10的其余区域未受上基板20所覆盖。举例而言,主基板10具有一显示区AA1、一边缘区BA1、及一延伸区EA1。上基板20覆盖主基板10相对显示区AA1及边缘区BA1的区域,并暴露延伸区EA1。显示区AA1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像素、及电路。边缘区BA1及延伸区EA1包括多个驱动电路以连结显示区AA1内的薄膜晶体管、像素、及电路。
在部分实施例中,主基板10的显示区AA1是由形成在上基板20最外侧的光阻挡元件25的内边缘251所定义。光阻挡元件25可以设置在上基板20面向主基板10的内侧表面。或者,光阻挡元件25可以设置在上基板20远离主基板10的外侧表面。显示区AA1可以为圆形且具有一中心C(图2),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仅此为限。
边缘区BA1位于显示区AA1与延伸区EA1之间。驱动电路的走线(fan-outwiring)形成于边缘区BA1上。延伸区EA1自边缘区BA1朝一第一方向D1朝外延伸并终结于一第一外边缘11。由于第一外边缘11为电子显示模块3在第一方向D1上的最外缘,为方便说明,在以下内容中,第一外边缘11称作电子显示模块3的底边缘。
在部分实施例中,主基板10为一薄膜晶体管基板且包括多个半导体晶体管用于控制电子显示模块3每一像素的光线。举例而言,如图5所示,电路单元14形成于主基板10上且包括多个数据线141以及多个栅极线142。数据线141电连接于数据驱动电路143并且彼此平行延伸。栅极线142电连接于扫描驱动电路144并且彼此平行延伸。数据线141与栅极线142交会,且由二个栅极线142与二个数据线141所构成的区域定义为一像素区域P。多个半导体晶体管145设置于像素区域P当中。半导体晶体管145连结于像素电极(图未示)以配置用于控制光学元件层40。
参照图3,具有触控感应功能的触控感测层30设置在上偏光板16与上基板20之间。在部分实施例中,触控感测层30包括一感测阵列,其包括多个传导电极(图未示)以及多个接收电极(图未示)。通过侦测传导电极与接收电极间的电场变化,以决定触控位置。
如图4所示,上基板20具有一显示区AA2及一延伸区EA2。在部分实施例中,显示区AA2为上基板20受上偏光板16所覆盖的区域。延伸区EA2自显示区AA2朝一第二方向D2朝外延伸并终结于一第二外边缘21。由于第二外边缘21为电子显示模块3在第二方向D2上的最外缘,为方便说明,在以下内容中,第二外边缘21称作电子显示模块3的顶边缘。
在部分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方向D2相反第一方向D1,电子显示模块3的底边缘11及顶边缘21为直线且彼此平行,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仅此为限。在部分实施例中,底边缘11与顶边缘21位于电子显示模块3的底边缘11与顶边缘21子显示模块3实质中心C的二不同侧。在部分实施例中,底边缘11与顶边缘21位于电子显示模块3的实质中心C的二相反侧。上述实质中心C为显示区AA1的中心。在部分实施例中,由底边缘11至主基板10的显示区AA1的第一距离Y1,相异于顶边缘21的投影至主基板10的显示区AA1的第二距离Y2。
参照图3,在部分实施例中,背光模块7相邻触控显示组件4设置。背光模块7包括一背光组件71、一第三电路板72、及一后背板73。背光组件71设置于在后背板73内,以提供触控显示组件4背光。第三电路板72连结背光组件71。第三电路板72可为软性电路板。部分第三电路板72设置在后背板73的后表面731。在部分实施例中,保护基板8通过OCA(OpticalClearAdhesive)光学胶81设置在上偏光板16,以保护触控显示组件4免于受到破坏。
在部分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电路板5连结至电子显示模块3的底边缘11,并通过排列于主基板10的走线电连接于半导体晶体管145(图5)。第一电路板5可为软性电路板。部分第一电路板5设置在触控显示组件4之前,且第一电路板5其余部分设置在触控显示组件4的之后并连结至后背板73的后表面731。第一驱动芯片55通过COG(ChiponGlass)或COF(chiponfilm)技术设置在主基板10的延伸区EA1上,并电连接于第一电路板5。
在部分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电路板6连结至电子显示模块3的顶边缘21,并通过排列于上基板20的走线电连接于触控感测层30。第二电路板6可为软性电路板。部分第二电路板6设置在触控显示组件4之前,且第二电路板6其余部分设置在触控显示组件4的之后并连结至后背板73的后表面731。第二驱动芯片6通过COF(ChiponFlexiblePrintedCircuit)或COF(chiponfilm)技术连结至设置于电子显示模块3后方的第二电路板6。
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6以及第三电路板72电连接于第一电路板5并通过第一电路板5接收信号。第二电路板6较第一电路板5长。在部分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电子显示模块3还包括一连接器91电连接位于电子显示模块3后方的第一电路板5。第二电路板6通过连接器91电连接于第一电路板5。在部分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三电路板72包括一第一部分721及一第二部分723。第一电路板5叠设第一部分721之上,且第二部分723叠设第一电路板5之上。第三电路板72的第二部分723通过适当的导电材料92电连接于第一电路板5。导电材料92可为焊接材料(weldingmaterial),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此为限。
图7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的一电子显示模块3’的示意图。在图7中与电子显示模块3中相似的元件将施予相同的标号,且其特征将不再重复,以简化说明。电子显示模块3与电子显示模块3’的差异包括,第一电路板5以第一电路板5’取代。
在部分实施例中,连结至后背板73的后表面731的第一电路板5’具有一或多个穿孔501。第一电路板5’叠设第三电路板72之上并通过在穿孔501内的适当的导电材料电连接于第三电路板72。上述导电材料可为软焊材料(solderingmaterial)。
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电子显示模块3具有一圆形显示区用以显示影像,因此电子显示模块3与具有圆形开口211(图1)的壳件200间具有高的兼容性(compatibility)。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5以及第二电路板6各自连结至位于触控显示组件4两侧的底边缘11以及顶边缘21。是以,在与其他将二个电路板设置于相同边缘的显示模块相比,显示区与电子显示模块3最外缘间所保留的周围区的宽度(图2所示的距离Y1及Y2)较窄。因此,在应用电子显示模块3的终端产品面积既定的情况下,终端产品显示区的比例得以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显示模块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型态。具有触控感测功能的触控感测层30可为外挂式(add-ontype)触控面板或者为内嵌式(integratedtype)触控面板。以下说明中提出部分电子显示模块3的示范性实施方法。
参照图8,电子显示模块3a配备有on-cell形式的液晶显示面板。根据部分实施例,电子显示模块3a包括一主基板10a、一上偏光板16a、一上基板20a、一触控感测层30a、一光学元件层40a、一第一电路板5、一第二电路板6、及一保护基板8。
在部分实施例中,上基板20a覆盖部分主基板10a。光学元件层40a设置在主基板10a与上基板20a之间。触控感测层30a以光显影技术(photolithographyprocess)一体成形至上基板20a上。上偏光板16a设置在触控感测层30a上方。第一电路板5设置于主基板10a的底边缘11a。第二电路板6设置于上基板20a的顶边缘22a。在部分实施例中,顶边缘在保护基板8沿相反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朝外延伸的部分。顶边缘22a与底边缘11a位于中央线C的相对二侧,其中中央线C通过主基板10a的显示区的中心。
参照图9,电子显示模块3b配备有on-cell形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根据部分实施例,电子显示模块3b包括一主基板10b、一上偏光板16b、一上基板(包覆层)20b、一触控感测层30b、一光学元件层40b、一第一电路板5、一第二电路板6、及一保护基板8。
在部分实施例中,包覆层20b(例如:一玻璃基板)覆盖一部分的主基板10b。光学元件层40b(例如:一有机发光二极管层)设置于包覆层20b与触控感测层30b之间。触控感测层30b以光显影技术一体成形至包覆层20b上。上偏光板16b设置在触控感测层30b上方。第一电路板5搭接(bonding)设置于主基板10b的底边缘11b。第二电路板6设置于保护基板8的顶边缘22b。
参照图10,电子显示模块3c配备有混合in-cell形式的液晶显示面板。根据部分实施例,电子显示模块3c包括一主基板10c、一上偏光板16c、一上基板20c、一第一触控感测层31c、一第二触控感测层30c、一光学元件层40c、一第一电路板5、一第二电路板6、及一保护基板8。
在部分实施例中,上基板20c覆盖一部分的主基板10c。光学元件层40c设置于主基板10c与上基板20c之间。第一触控感测层31c设置于主基板10c与光学元件层40c之间。第二触控感测层30c以光显影技术一体成形至上基板20c上。上偏光板16c设置于第二触控感测层30c上方。第一电路板5设置于主基板10c的底边缘11c。第二电路板6设置于上基板20c的顶边缘22c。顶边缘22c与底边缘11c位于中央线C的相对二侧,其中中央线C通过主基板10c的显示区的中心。
参照图11,电子显示模块3d包括有一显示面板4d、一第一触控感测层31d、一第二触控感测层30d、一第一电路板5、一第二电路板6、及一保护基板8。
在部分实施例中,显示面板4d包括一主基板10d、一上偏光板16d、一上基板(包覆层)20d、及一光学元件层40d。上基板20d覆盖一部分的主基板10d。光学元件层40d(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层)设置于主基板10d与包覆层20d之间。第一触控感测层31d设置于主基板10d与光学元件层40d之间。第二触控感测层30d以光显影技术一体成形至包覆层20d上。上偏光板16d设置于第二触控感测层30d上方。第一电路板5设置于主基板10c的底边缘11c。第二电路板6设置于包覆层20d的顶边缘22c。在部分实施例中,顶边缘在保护基板8沿相反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朝外延伸的部分。顶边缘22d与底边缘11d位于中央线C的相对二侧,其中中央线C通过主基板10c的显示区的中心。
参照图12,根据部分实施例,电子显示模块3f包括一主基板10f、一上偏光板16f、一上基板20f、一触控感测层30f、一光学元件层40f、一第一电路板5、一第二电路板6、及一保护基板8。
在部分实施例中,上基板20f覆盖一部分的主基板10f。光学元件层40f设置于主基板10f与上基板20f之间。第一触控感测层31f设置于主基板10f与光学元件层40f之间。第二触控感测层30f以光显影技术一体成形至保护基板8上。上偏光板16f设置于第二触控感测层30f上方。第一电路板5设置于主基板10f的底边缘11f。第二电路板6设置于保护基板8的顶边缘82。顶边缘82与底边缘11f位于中央线C的相对二侧,其中中央线C通过主基板10f的显示区的中心。

Claims (18)

1.一种电子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子显示模块包括:
触控显示组件,包括:
主基板,具有显示区及沿一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区;以及
上基板,具有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区;
第一电路板,连接该第一延伸区;以及
第二电路板,连接该第二延伸区;
其中该第一方向不同于该第二方向;
其中自该显示区的边缘至该第一延伸区的边缘在该第一方向上的投影距离,大于自该显示区的边缘至该第二延伸区的边缘在该第二方向上的投影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显示组件包括:
多个晶体管,形成于该主基板的该显示区上;
密封材料,设置于在该主基板与该上基板之间;以及
液晶层,设置在该主基板与该上基板之间且与该密封材料相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上基板暴露该第一延伸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路板的长度大于该第二电路板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方向相反于该第二方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子显示模块还包括一保护基板,且该上基板设置于该主基板与该保护基板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子显示模块还包括触控感应单元,设置于该上基板与该保护基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子显示模块还包括第一驱动芯片设置于该主基板上、及第二驱动芯片设置于该第二电路板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显示组件包括:
多个晶体管,形成于该主基板的该显示区上;
密封材料,设置于在该主基板与该上基板之间;以及
有机发光二极管层,设置于该主基板与该上基板之间且与该密封材料相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区的该边缘包括一直线,且该第二延伸区的该边缘包括一直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区的该直线平行于该第二延伸区的该直线。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区为圆形。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路板及该第二电路板在该触控显示组件的后方彼此连结。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子显示模块还包括连接器,设置于该第一电路板,其中该第二电路板通过该连接器连结该第一电路板。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子显示模块还包括:
背光组件,相邻该触控显示组件并配置用于提供该触控显示组件背光;以及
第三电路板,电连接该背光组件,其中该第一电路板叠设该第三电路板,且该第一电路板具有穿孔,部分该第三电路板暴露于该穿孔。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显示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电子显示模块还包括:
背光组件,相邻该触控显示组件并配置用于提供该触控显示组件背光;
第三电路板,电连接该背光组件,且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其中该第一电路板叠设该第一部分,且该第二部分叠设该第一电路板;
其中该第三电路板经由该第二部分电连接该第一电路板。
17.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括:
圆形壳件;
触控显示组件,具有底边缘及顶边缘,分别位于该触控显示组件的中心的二侧;
第一电路板,连接该底边缘;以及
第二电路板,连接该顶边缘;
其中该底边缘与该触控显示组件的中心相隔一第一间距,且该顶边缘与该触控显示组件的中心相隔一第二间距,该第一间距大于该第二间距但小于该壳件的半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边缘及该顶边缘为彼此平行的直线。
CN201520760119.9U 2014-12-12 2015-09-29 电子显示模块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20506833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568,586 2014-12-12
US14/568,586 US9600106B2 (en) 2014-12-12 2014-12-12 Electronic display module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68333U true CN205068333U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948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60119.9U Active CN205068333U (zh) 2014-12-12 2015-09-29 电子显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1510629482.1A Active CN105700728B (zh) 2014-12-12 2015-09-29 电子显示模块及电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29482.1A Active CN105700728B (zh) 2014-12-12 2015-09-29 电子显示模块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00106B2 (zh)
JP (1) JP6665994B2 (zh)
KR (1) KR102419530B1 (zh)
CN (2) CN205068333U (zh)
TW (1) TWM52119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0728A (zh) * 2014-12-12 2016-06-22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显示模块及电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57931B1 (ko) * 2015-02-02 2022-02-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원형 표시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312783B1 (ko) * 2015-04-06 2021-10-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TWI740908B (zh) * 2016-03-11 2021-10-01 南韓商三星顯示器有限公司 顯示設備
US10756119B2 (en) * 2016-04-20 2020-08-2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EP3605206A4 (en) 2017-04-17 2020-03-0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A DISPLAY DEVICE
CN108241457B (zh) * 2018-02-08 2022-04-08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控感测模组以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面板及智能手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27711B1 (en) * 1999-10-18 2003-03-04 Bodymedia, Inc. Wearable human physiological data sensors and reporting system therefor
US20040252451A1 (en) * 2003-06-10 2004-12-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ternal peripheral connection interface
JP2005024751A (ja) * 2003-06-30 2005-01-27 Sony Corp 電子機器及び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の入出力接合方法
US7888604B2 (en) * 2005-04-11 2011-02-1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nnection method of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two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electric or electronic component with parts connected by the connection method
WO2008090722A1 (ja) * 2007-01-23 2008-07-31 Panasonic Corporation 液晶表示装置
CN201110838Y (zh) * 2007-12-13 2008-09-03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瓦斯抽放类敏感元件
KR100953655B1 (ko) * 2008-07-08 2010-04-20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01339314B (zh) * 2008-08-13 2010-08-18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式显示面板、光电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564332B1 (ko) * 2008-10-28 2015-10-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에 일체화된 터치 스크린 패널과 그 제조 방법 및 터치 센싱 방법
CN101571635B (zh) * 2009-06-04 2011-06-0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显示器与触控显示装置
US20110001706A1 (en) * 2009-07-02 2011-01-06 Emery Sanford Electronic device touch screen display module
US7995334B2 (en) * 2010-01-06 2011-08-09 Apple Inc. Printed circuit board
KR101085089B1 (ko) * 2010-09-04 2011-11-18 이성호 레벨시프트를 이용한 정전식 터치 검출수단, 검출방법 및 터치스크린패널과, 그러한 정전식 터치스크린패널을 내장한 표시장치
TW201317960A (zh) * 2011-10-28 2013-05-01 Au Optronics Corp 立體影像切換裝置及影像顯示裝置
KR101950833B1 (ko) * 2011-12-30 2019-02-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TWI462069B (zh) * 2011-12-30 2014-11-2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顯示面板
US8933468B2 (en) * 2012-03-16 2015-01-13 Princeton University Office of Technology and Trademark Licensing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educed non-device edge area
KR102136192B1 (ko) * 2012-09-03 2020-07-21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US8994827B2 (en) * 2012-11-20 2015-03-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WO2014192336A1 (ja) * 2013-05-29 2014-12-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基板
US9001082B1 (en) * 2013-09-27 2015-04-07 Sensel, Inc. Touch sensor detector system and method
KR102175563B1 (ko) * 2013-11-13 2020-11-0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KR102133452B1 (ko) * 2013-12-11 2020-07-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220152B1 (ko) * 2014-03-13 2021-02-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US9600106B2 (en) * 2014-12-12 2017-03-21 Innolux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isplay module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0728A (zh) * 2014-12-12 2016-06-22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显示模块及电子装置
CN105700728B (zh) * 2014-12-12 2018-09-2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显示模块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21193U (zh) 2016-05-01
US9600106B2 (en) 2017-03-21
JP6665994B2 (ja) 2020-03-13
KR102419530B1 (ko) 2022-07-08
JP2016115339A (ja) 2016-06-23
US20160170509A1 (en) 2016-06-16
KR20160072043A (ko) 2016-06-22
CN105700728B (zh) 2018-09-21
CN105700728A (zh) 2016-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68333U (zh) 电子显示模块及电子装置
US10459554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7102762B (zh) 触摸屏面板和包括其的移动终端
US9383845B2 (en) Electrooptic device having input function
KR20220066231A (ko) 표시 장치
CN102193678B (zh) 触摸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TWI585629B (zh) 觸控顯示裝置與手持式電子裝置
CN114464662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US20140313439A1 (en) Display device
TW201421306A (zh) 觸控面板及其觸控顯示模組
US11237683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1918950B1 (ko) 터치형 액정표시장치
TWM473561U (zh) 觸控顯示裝置
US20120050190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5543122A (zh) 电子装置
KR20180085423A (ko) 표시 장치
CN106935620B (zh) 显示装置和便携式终端
KR102632927B1 (ko) 표시 장치
CN113126344A (zh) 电子装置
JP2018059997A (ja) 表示パネル、表示装置、入出力装置、情報処理装置
KR20200131384A (ko) 입력 감지 유닛,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US20190354219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307692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099439B2 (en) Display device assembly having a spacer layer surrounding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N219642225U (zh) 显示设备和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