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42225U - 显示设备和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和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42225U
CN219642225U CN202320263741.3U CN202320263741U CN219642225U CN 219642225 U CN219642225 U CN 219642225U CN 202320263741 U CN202320263741 U CN 202320263741U CN 219642225 U CN219642225 U CN 2196422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display
type
area
touch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6374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6374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422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422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422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显示设备和显示面板,所述显示设备包括:触控显示模组、第一类触控电极以及触控芯片;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包括:第二类触控电极;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朝向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显示面内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其中,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分别与所述触控芯片连接,用于检测触控操作。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和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触控显示设备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用户可以通过与设备配套的触控笔实现类似与在纸张上书写的效果,使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学习或工作场合。
现有的触控技术在触控显示模组上划线或者点击操作不灵敏,尤其是在触控显示模组的边缘位置,操作更加不灵敏甚至无法操作。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和显示面板。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触控显示模组、第一类触控电极以及触控芯片;
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包括:第二类触控电极;
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朝向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显示面内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
其中,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分别与所述触控芯片连接,用于检测触控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内具有像素阵列,其中,所述第二区域覆盖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显示区;
所述第一区域围设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外侧;
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区域;
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显示面板以及透明盖板;
所述透明盖板覆盖在所述显示面板上;
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位于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所述非显示区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设备包括:触控显示屏和显示边框;
所述显示边框覆盖在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非显示区;
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显示边框和所述触控显示屏之间的非显示区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
显示芯片;
所述显示芯片和所述触控芯片集成设置于一个电路板上;或者,所述显示芯片和所述触控芯片独立封装在不同的电路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复用于检测手指的触控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边缘;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类触控电极;
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二类触控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分别与触控芯片连接,用于检测触控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像素阵列;所述像素阵列所在区域构成所述显示区;所述基板上像素阵列以外的区域构成所述非显示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上还具有信号线;
所述信号线包括:
第一类信号线,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芯片;
第二类信号线,用于电连接所述二类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芯片。
在一些实施中,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为条状触控电极。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设置有第一类触控电极,并且第一类触控电极向触控显示模组的显示面内的投影,位于触控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如此,在触控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也设置有检测触控的电极,扩大了触控电极的辐射的激励信号的范围,如此相当于扩大了检测触控的范围,从而提高了在显示屏边缘的触控操作灵敏性,另外,当触控操作位于触控显示模组的边缘位置时,在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的作用下,仍然能够很快的被触控芯片侦测到,从而在触控显示模组的边缘位置也能够进行灵敏的操作并提升了触控屏的响应速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包含有触控笔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有触控笔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电极及电极走线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电极及电极走线的放大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设备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类触控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提供的一种基于图5的触控笔从左向右划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图5的触控笔从右向左划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说明,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以便区分构成元素,而不应被理解为表示顺序。除非另有明确的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应被理解为广义的含义,包括但不限于直接地、间接地、可拆卸地“连接”、“固定”等。
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触控显示模组10、第一类触控电极1以及触控芯片3;
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包括:第二类触控电极2;
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朝向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的显示面内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的非显示区;
其中,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和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2,分别与所述触控芯片3连接,用于检测触控操作。
所述显示设备为设置有显示模组的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设备或者可穿戴式电子设备。所述移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平板电脑等。所述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为具有触控操作功能的触控显示模组10。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是一种可以接收触头(例如,触控笔)等输入信号的感应式显示屏。
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例如可以是电容式触控显示模组、电阻式触控显示模组或者电磁式触控显示模组等。
所述显示区为所述触控显示模组显示信息图像的区域。所述显示区例如可以为显示像素的区域。
所述非显示区为所述显示区周围的黑边区域。所述非显示区例如可以为所述显示区周围边缘的用于所述显示区的组件粘合装配的区域。在所述非显示区内可能存在为所述显示区内的显示像素提供显示所需的各种信号的电路。
所述触控芯片3被配置为提供触控信号,并且接收感测信号。
对于连接触控笔的显示设备来说,用户在使用触控笔进行触控操作时,显示设备的触控显示模组需要与触控笔进行通信,通信完成后触控显示模组才能完整定位触控笔的位置。而通信建立完成需要时间,在此时间内触控笔操作不能及时被显示屏响应。由此,就会导致用户使用触控笔在触控显示模组上划线或点击操作不灵敏。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对于连接触控笔的显示设备来说,触控笔20和触控显示模组10通过电磁信号建立通信连接,以通过触控显示模组10中的控制器(例如,触控芯片3)对触控笔20的坐标进行计算和定位。
所述触控芯片3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2反馈的电磁信号,并且根据反馈的电磁信号分析确定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被触控的点位的坐标。
示例性地,所述触控笔20的笔尖位置处可以设置有电极,并且能够通过电极辐射激励信号,所述触控显示模组内的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2同样能够辐射激励信号,所述触控笔20靠近所述触控显示模组时,所述触控笔20辐射的激励信号和所述触控显示模组中的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2辐射的激励信号相互作用,从而使得所述触控芯片3检测到的对应位置处的电参数不同,此处的电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电流、电压和/或电容值等。
上述触控笔20和触控显示模组10之间的通信信号属于电磁场信号,其扩散高度、面积范围受到第二类触控电极2排布等物理因素影响。
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2通常在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的显示区内呈阵列式排布,例如,按照矩阵阵列呈方块状排布。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2还可以在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的显示区内呈菱格状排布或者一些其他排布方式。
然而,无论排布方式如何,所述显示设备仅在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的显示区内具有触控电极,因此,在对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的边缘进行触控操作时,由于边缘区域靠近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的非显示区,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2的数量相对较少,在进行触控操作时,可能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建立通信,因此,会造成响应不及时或者无法响应的情况。
另外,在整个通信过程中,第二类触控电极2的工作原理为:在显示阶段,第二类触控电极2作为公共电极使用,被输入公共电极信号(Vcom),以实现显示屏10的显示功能。在触控阶段,第二类触控电极2被输入触控信号,接收触控笔20输入的触控操作。
在此过程中,由于触控阶段仅占第二类触控电极2的整个工作周期的很少的时长,因此,在第二类触控电极2的一个工作周期内,触控笔20和触控显示模组10进行通信的时长相对较短,这就使得触控笔20和触控显示模组10需要多个工作周期去建立和完成通信,由此造成触控笔20操作不能及时被触控显示模组10响应,从而导致触控笔20操作不灵敏。尤其是对于安卓系统中大量的操作界面菜单是在屏幕边缘选择按键(例如,关闭界面的按键),或者下拉唤出菜单的情况,均会出现触控笔20操作响应不及时或者无法响应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芯片,检测所述触控笔的触控轨迹;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显示芯片,根据所述触控轨迹控制显示面板在所述触控笔的触控位置显示与所述触控轨迹匹配的轨迹线条。
如图2所示,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在包括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2的基础上,还设置有第一类触控电极1,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向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的显示面内的投影,并且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位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的非显示区。
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同样与所述触控芯片3连接,如此,增加了整体触控电极的面积,从而有效的增加了触控笔20和触控显示模组10之间的有效电磁场范围,由此,可以增强触控笔20和触控显示模组10之间的电磁感应的强度和范围,从而可以快速使触控笔20和触控显示模组10之间建立通信连接,进而能够提高触控显示模组10对触控笔20操作的响应速度,提高触控笔301操作时的灵敏性。
由于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位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的非显示区。当所述触控笔20在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的边缘位置进行触控操作时,在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的作用下,仍然能够很快的被所述触控芯片3侦测到,从而在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的边缘位置也能够进行灵敏的操作。
与此同时,考虑到触控笔20的笔尖相对于一般手指较小,更可能从显示模组的边缘位置就开始作用,在非显示区设置第一类触控电极可以灵敏的检测到面积较小的笔尖的触控操作,故对基于触控笔的触控灵敏度和精确度的提升,更加明显。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通过在显示设备的边缘采用铜箔等金属箔作为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进行划线测试,得到测试结果如图6和图7所示。
在图6和图7中,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的左侧边缘对应图5中所述显示设备的下边缘,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的右侧边缘对应图5中的所述显示设备的上边缘(即,设置有铜箔的边缘)。
如图6和图7所示,在触控笔20从显示屏10边缘向中心划线时,从左向右进行划线,初段轨迹无法从触控显示模组10的边缘开始,从右向左进行划线,划线轨迹能够从触控显示模组10的边缘开始。
由此可见,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增加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从而增大所述触控笔20和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之间的有效电磁场范围,可以有效提高所述触控笔20的操作灵敏性,尤其是所述触控笔20在边缘位置的灵敏性。
由于第一类触控电极1设置在显示设备边缘的非显示区,可以增大触控笔20和触控显示模组10边缘的电磁感应强度,从而能够使触控笔20更靠近触控显示模组10边缘进行操作,并能够大幅提升触控笔20在触控显示模组10边缘操作时的触控成功率,例如,可以使触控笔20在触控显示模组10边缘下拉菜单、点击按键时更有利于得到触控显示模组10的响应,实现相应的触控功能。
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可以由任何具有导电作用的材料制成,例如,氧化铟锡或者非透明金属等导体材料。
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2由于位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的显示区,因此,通常由透明电极(例如,氧化铟锡)制成。
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包括: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所述第二区域102内具有像素阵列,其中,所述第二区域102覆盖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显示区;
所述第一区域围设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外侧;
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位于所述第一区域101;
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2位于所述第二区域102。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可以是LCD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面板),其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中放置液晶盒,下基板玻璃上设置有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上基板玻璃上设置CF(Color Filter,彩色滤光片),通过TFT上的信号与电压的改变来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动方向,从而达到控制每个像素点偏振光的出射来达到显示的目的。
LCD显示面板为被动发光式显示面板,即,显示面板不能自发光。因此,需要通过背光组件中的光源来提供光线,实现显示面板的发光。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所述第二区域102覆盖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的显示区,所述第一区域101围设于所述第二区域102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二区域102内具有像素阵列。
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2呈阵列状位于所述第二区域102,并且作为公共电极,与所述第二区域内的像素阵列共同形成电场驱动液晶进行显示。
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位于所述第二区域102外侧的所述第一区域101,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类电极1实现了触控电极的外扩,提高了触控笔的操作灵敏性。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可以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上玻璃基板或所述下玻璃基板的外边缘,利用电极走线的空白区域,新增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可以是OLED显示面板(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显示面板为主动发光式显示面板,即,显示面板具有发光二极管阵列,无需光源即可实现发光。
在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2可以形成在OLED面板的表面上,或者集成在OLED显示面板中。
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还包括:显示面板以及透明盖板;
所述透明盖板覆盖在所述显示面板上;
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位于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所述非显示区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包括显示面板和透明盖板。
所述显示面板可以是被动发光式的LCD显示面板或者主动发光式的OLED显示面板。
所述透明盖板的中心区域覆盖在所述显示面板上,起到保护所述显示面板的作用。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图像画面可以透过透明盖板被观察到,所述透明盖板不影响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所述透明盖板是玻璃盖板或者塑料盖板。例如,所述透明盖板是超白钢化玻璃盖板,超白钢化玻璃盖板的透明度更高,可以减少对画质的影响。
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具有光学胶。所述透明盖板通过所述光学胶与所述显示面板无缝隙的完全贴合在一起,即,所述透明盖板与所述显示面板全贴合。全贴合能够抑制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显示层之间的空气,降低光线反射,减少透出光线的损耗,从而能够提升亮度,提高显示效果。
所述光学胶例如可以是OCA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OCA光学胶的透光率好,粘合强度高,不会对显示面板的画质造成影响。另外,长时间使用也不会造成黄化、剥离和变质等问题。
所述光学胶通常为透明层,一方面通过胶层的粘合作用实现显示面板和透明盖板之间的固定,另一方面由于采用光学胶,尽可能减少胶层对显示面板的光线的吸收,减少显示面板显示所需的功耗。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可以不具有光学胶,可以采用任何其他方式来实现透明盖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贴合,例如,熔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所述非显示区内增加了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此时,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位于所述透明盖板的下方,并且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与所述触控芯片3相连,有效的扩大了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的电极有效范围,提高了所述触控笔的操作灵敏性。另外,当所述触控笔20位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的边缘靠近所述非显示区的位置时,在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的作用下,仍然能够很快的被所述触控芯片3侦测到,从而在所述触控显示模组10的边缘位置也能够进行灵敏的操作。
所述显示设备包括:触控显示屏和显示边框;
所述显示边框覆盖在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非显示区;
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显示边框和所述触控显示屏之间的非显示区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设备包括触控显示屏和显示边框。
所述触控显示屏用于显示图像信息。
所述触控显示屏至少包括:显示面板和背板。
所述显示面板可以是被动发光式的LCD显示面板或者主动发光式的OLED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板为LCD显示面板时,所述显示面板不能自主发光,因此,所述触控显示屏还具有用于提供光线的背光组件,来实现显示面板的发光。
可选地,背光组件包括多个点光源或多个线光源。多个点光源例如可以是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多个线光源例如可以是CCFL(Cold CathodeFluorescent Lamp,阴极荧光灯管)。
光源可以是侧光式光源或者直射式光源,其中,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等主要采用测光式光源,而电视主要采用直射式光源。
若触控显示屏包含背光组件,则背光组件除了光源外,还可以包括反射板、导光板、增亮膜和扩散片等。
反射板的主要作用是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完全送入导光板,尽可能地减少无益的耗损。导光板的主要作用是将侧面光源发出的光线导向面板的正面。增亮膜的主要作用是将各散射光线通过该膜片层的折射和全反射,集中于一定的角度再从背光源发射出去,起到增亮的显示效果。对于侧光式背光组件而言,扩散片的主要作用是把背侧光式光线修正为均匀的面光源,以达到光学扩散的效果。背光组件为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影像提供了充足的亮度和分布均匀的光线。
所述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时,每个OLED的显示单元都能受控制地产生三种不同颜色的光。因此,该触控显示屏无需设置背光组件,即,无需光源即可实现发光。
背板用于承载所述背光组件。背板由金属材料制成。可选地,背板为铁塑板或铝塑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屏通过在所述显示设备的中框内进行点胶,以粘合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显示设备的中框上。
而当显示设备的显示屏为柔性显示屏时,则不能使用粘合的方式固定所述触控显示屏。因此,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屏通过显示边框以压合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显示设备的所述中框上。
所述显示边框具有柔性或者弹性,如此,当触控显示屏进行折叠时,也不会影响到所述触控显示屏与所述显示设备中框的固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所述显示边框和所述触控显示屏之间的非显示区内增加了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并且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与所述触控芯片3相连,有效的扩大了触控显示模组10的电极有效范围,提高了触控笔的操作灵敏性。
所述显示设备还包括:
显示芯片;
所述显示芯片和所述触控芯片3集成设置于一个电路板上;或者,所述显示芯片和所述触控芯片3独立封装在不同的电路板上。
所述显示芯片是提供显示功能的芯片,能够实现对显示设备中显示内容的控制。
所述电路板例如可以是柔性电路板。通过柔性电路板的可弯折的特性,能够将柔性电路板灵活的设置在所述显示设备内,能够提高所述显示设备内器件布局的灵活性。
所述显示芯片和所述触控芯片3可以集成设置于一个电路板上,如此,可以减少显示设备中的器件个数,实现显示设备的小型化和轻薄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芯片和所述触控芯片3也可以独立封装在不同的电路板上。
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2,复用于检测手指的触控操作。
在本公开实施中,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2可以作为公共电极进行使用,在触控阶段,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2被输入触控信号,接收触控笔20输入的触控操作,并且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2还可以复用于检测手指的触控操作。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2和非显示区101,所述非显示区101位于所述显示区102的边缘;
所述非显示区101包括:第一类触控电极1;
所述显示区102包括:第二类触控电极2;
其中,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和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2,分别与触控芯片3连接,用于检测触控操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可以是LCD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面板),其构造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中放置液晶盒,下基板玻璃上设置有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上基板玻璃上设置CF(Color Filter,彩色滤光片),通过TFT上的信号与电压的改变来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动方向,从而达到控制每个像素点偏振光的出射来达到显示的目的。
LCD显示面板为被动发光式显示面板,即,显示面板不能自发光。因此,需要通过背光组件中的光源来提供光线,实现显示面板的发光。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非显示区101和显示区102,所述非显示区101位于所述显示区102的边缘。
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2呈阵列状位于所述显示区102。
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位于所述显示区102边缘的所述非显示区101,实现了触控电极的外扩,提高了触控笔的操作灵敏性。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可以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上玻璃基板或所述下玻璃基板的外边缘,利用电极走线的空白区域,新增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
示例性地,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也可以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上的所述非显示区。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可以是OLED显示面板(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显示面板为主动发光式显示面板,即,显示面板具有发光二极管阵列,无需光源即可实现发光。
在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2可以形成在OLED面板的所述显示区的外表面上,或者集成在OLED显示面板中。
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和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2与所述触控芯片3连接,并且在接收到触控笔20发出的激励信号后,将激励信号发送给所述触控芯片3,进而完成和所述触控芯片3之间的信息交互。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增加第一类触控电极1,从而增大触控电极的有效电磁场范围,可以有效提高触控笔20的操作灵敏性。
并且,由于第一类触控电极1设置在显示面板边缘的非显示区,可以增大触控笔20和边缘非显示区的电磁感应强度,从而能够使触控笔20更靠近边缘进行操作,并能够大幅提升触控笔20在边缘操作时的触控成功率。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像素阵列;所述像素阵列所在区域构成所述显示区;所述基板上像素阵列以外的区域构成所述非显示区。
基板是所述显示面板的基底,所述显示面板的各种功能器件或者功能膜层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基板的形状决定了显示面板的形状,例如,所述基板可以是矩形、正方形、圆形或者任何其他形状。
所述基板可以为柔性基板,柔性基板主要由PI(Polyimide,聚酰亚胺)材料制成,所述显示面板根据基板采用的柔性材料的性质能够实现柔性弯折显示。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基板也可以是刚性衬底,刚性衬底的材料例如可以是玻璃、金属或塑料等。
所述基底上设置有像素阵列,所述像素阵列所在的区域构成显示区,所述像素阵列以外的区域构成非显示区。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在像素阵列以外的构成非显示区的区域内增加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从而增大触控电极的有效电磁场范围。
所述基板上还具有信号线;
所述信号线包括:
第一类信号线11,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和所述触控芯片3;
第二类信号线21,用于电连接所述二类触控电极2和所述触控芯片3。
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通过所述第一类信号线11与所述触控芯片3电连接,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2通过所述第二类信号线21与所述触控芯片3电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和第二类触控电极2与触控芯片3之间的信号传输。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每一类触控电极可以通过同一信号线与所述触控芯片3连接,如此,可以极大的减少信号线的布置数量,从而缩减信号线所占据的区域,如此,可以布置更多数量的触控电极,以提升触控灵敏度。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多个条信号线可以与多个第一类触控电极1和多个第二类触控电极2一一对应,每条信号线的一端均与相应的一个第一类触控电极1或一个第二类触控电极2电连接。
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为条状触控电极。
由于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位于所述显示设备的非显示区,条状结构的第一类触控电极1占用空间小,能够充分利用显示设备的非显示区的空白空间,实现外扩屏幕电极的目的,有效的增强了触控笔的灵敏度,尤其在触控显示模组边缘地区的灵敏度。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1也可以是任何其他合适的形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显示模组、第一类触控电极以及触控芯片;
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包括:第二类触控电极;
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朝向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显示面内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非显示区;
其中,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分别与所述触控芯片连接,用于检测触控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内具有像素阵列,所述第二区域对应于所述显示区;
所述第一区域围设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外侧;
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区域;
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域内包括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的信号线;
所述信号线复用为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显示面板以及透明盖板;
所述透明盖板覆盖在所述显示面板上;
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位于所述透明盖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所述非显示区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包括:触控显示屏和显示边框;
所述显示边框覆盖在所述触控显示屏的非显示区;
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显示边框和所述触控显示屏之间的非显示区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模组还包括:
显示芯片,用于控制所述触控显示模组的显示;
所述显示芯片和所述触控芯片集成设置于一个电路板上;或者,所述显示芯片和所述触控芯片独立封装在不同的电路板上。
7.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边缘;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第一类触控电极;
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二类触控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类触控电极,分别与触控芯片连接,用于检测触控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像素阵列;所述像素阵列所在区域构成所述显示区;所述基板上像素阵列以外的区域构成所述非显示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还具有信号线;
所述信号线包括:
第一类信号线,用于电连接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芯片;
第二类信号线,用于电连接所述二类触控电极和所述触控芯片。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类触控电极为条状触控电极。
CN202320263741.3U 2023-02-08 2023-02-08 显示设备和显示面板 Active CN2196422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3741.3U CN219642225U (zh) 2023-02-08 2023-02-08 显示设备和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63741.3U CN219642225U (zh) 2023-02-08 2023-02-08 显示设备和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42225U true CN219642225U (zh) 2023-09-05

Family

ID=87808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63741.3U Active CN219642225U (zh) 2023-02-08 2023-02-08 显示设备和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422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9342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US8427448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2385182B (zh) 具有内置触摸屏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3902126B (zh) 具有电容式触控感测器的电子设备
EP2527962B1 (en) Integrated digitizer display
US20090096762A1 (en) Input device, display device with input funct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7958193A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US7205909B2 (en) Touch panel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1004553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457704B1 (ko) 표시 장치
US6812974B1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JP2007500389A (ja) ディスプレイ及び入力装置
CN109947297A (zh) 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CN109284026B (zh) 触摸型显示设备和用于感测触摸的方法
US9712162B2 (en) Input device,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KR20160036712A (ko) 표시 장치
CN208654681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TW484027B (en) Touch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205405010U (zh) 一种包含按键背光模组的显示屏
CN107958650A (zh) 生物感测模组及其驱动电路、电子设备
CN219642225U (zh) 显示设备和显示面板
CN219303004U (zh) 触控显示模组、显示设备和触控显示系统
CN209708138U (zh) 生物感测模组及其驱动电路、电子设备
KR20130126761A (ko) 터치윈도우 및 상기 터치윈도우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47636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에 일체된 터치패널의 신호선 형성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