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64718U - 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64718U
CN205064718U CN201520857770.8U CN201520857770U CN205064718U CN 205064718 U CN205064718 U CN 205064718U CN 201520857770 U CN201520857770 U CN 201520857770U CN 205064718 U CN205064718 U CN 205064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main shaft
pinion
countershaft
pull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577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E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E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E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E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5777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64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64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6471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该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将输出的末级链轮套设在主轴上,当动力通过在主轴和副轴上的齿轮组的传动换挡后,传动到达末级链轮时可以保证末级链轮和主轴为相同的旋转方向,这样输出的旋转方向可以与车轮方向相同,便于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各部分的设置;与原来主轴输入副轴输出的结构相比更加简单,减少了零件的设置,使动力传输更快;减少了故障点,零部件磨损更小有利于传动变速结构的长期使用;减小了整体传动变速结构的空间占用,使摩托车外观更加紧凑。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尤其是涉及一种使用在摩托车上的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摩托车各种各样,与摩托车发动机配合的传动变速结构也是种类繁多。现有的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都是采用两根轴配合不同大小的齿轮,实现挡位即转速的变化,但是其都是通过一轴输入一轴输出的模式,其结构更复杂,占用的空间更大,这对于追求结构紧凑的摩托车来说无疑是一种累赘,而且一轴输入一轴输出的结构增加了故障点,不容易保障传动变速结构的长期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轴上输入输出,减少零件和空间,整体紧凑耐用的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包括传动箱和变速箱,传动箱包括传动链条,变速箱包括主轴、挡位主齿轮组、末级链轮、副轴、挡位副齿轮组、拨动组件和换挡凸轮;发动机通过传动链条与主轴相连,挡位主齿轮组和末级链轮套设在主轴上,挡位副齿轮组套设在副轴上,挡位主齿轮组和挡位副齿轮组一一对应啮合,挡位主齿轮组和挡位副齿轮组中对应的齿轮一个随轴转动一个空转,拨动组件设置在主轴或/和副轴上与主轴或/和副轴联动,并与挡位主齿轮组或/和挡位副齿轮组配合,拨动组件向外连接换挡凸轮;当操作换挡凸轮改变拨动组件的位置进行换挡时,拨动组件卡入与其配合的挡位主齿轮组或挡位副齿轮组,主轴和副轴配合传动,通过挡位主齿轮组和挡位副齿轮组中齿轮大小的不同变换速率并传动至末级链轮输出。
作为一种改进,挡位主齿轮组包括第五挡位主齿轮,第五挡主齿轮与末级链轮连接并联动,拨动组件包括第一拨件;换挡时第一拨件卡入第五挡位主齿轮,主轴直接带动第五挡位主齿轮和末级链轮传动输出。
作为一种改进,挡位副齿轮组包括副轴输出齿轮,副轴输出齿轮与第五挡位主齿轮啮合,当挡位位于第五挡主齿轮之外的其他挡位时,主轴将动力传至副轴,由副轴带动副轴输出齿轮向第五挡位主齿轮传动。
作为一种改进,挡位主齿轮组还包括有第六挡位主齿轮、第二挡位主齿轮、第一挡位主齿轮、第三挡位主齿轮和第四挡位主齿轮,相对应的挡位副齿轮组还包括有第六挡位副齿轮、第二挡位副齿轮、第一挡位副齿轮、第三挡位副齿轮和第四挡位副齿轮,拨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拨件和第三拨件,六个挡位的齿轮两两设置成为三对,由第一拨件、第二拨件和第三拨件分别与其中一对配合。
作为一种改进,挡位主齿轮组在主轴上的排列顺序为第五挡位主齿轮、第六挡位主齿轮、第二挡位主齿轮、第一挡位主齿轮、第三挡位主齿轮和第四挡位主齿轮,挡位副齿轮组在副轴上的排列顺序为副轴输出齿轮、第六挡位副齿轮、第二挡位副齿轮、第一挡位副齿轮、第三挡位副齿轮和第四挡位副齿轮;第一拨件设置在第五挡位主齿轮和第六挡位主齿轮之间的主轴上,第三拨件设置在第三挡位主齿轮和第四挡位主齿轮之间主轴上,第五挡位主齿轮、第六挡位主齿轮、第三挡位主齿轮和第四挡位主齿轮为空转齿轮;第二拨件设置在第二挡位副齿轮和第一挡位副齿轮之间的副轴上,第二挡位副齿轮和第一挡位副齿轮为空转齿轮。
作为一种改进,第一拨件、第二拨件和第三拨件均包括有拨叉和拨环,拨叉与换挡凸轮配合换挡,拨叉具有拨抓,拨环具有凹环和凸爪,拨环与主轴和副轴联动,拨抓卡入凹环可带动拨抓轴向移动,拨抓移动时凸爪卡入挡位主齿轮组或挡位副齿轮组的一个齿轮带动其转动。
作为一种改进,传动箱还包括传动箱体、设置在发动机轴上的主动链轮和设置在主轴上的从动链轮,主动链轮、从动链轮、传动链条均设置在传动箱体中,传动链条将主动链轮、从动链轮相连接传动。
作为一种改进,变速箱还包括下箱体和上箱体,下箱体和上箱体相邻设置,换挡凸轮位于上箱体中,主轴、挡位主齿轮组、副轴、挡位副齿轮组、拨动组件位于下箱体中,拨动组件的部分伸入上箱体与换挡凸轮配合;主轴的一端伸出下箱体,伸入传动箱,主轴下箱体和传动箱之间的伸出部分设置末级链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输出的末级链轮套设在主轴上,当动力通过在主轴和副轴上的齿轮组的传动换挡后,传动到达末级链轮时可以保证末级链轮和主轴为相同的旋转方向,这样输出的旋转方向可以与车轮方向相同,便于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各部分的设置;与原来主轴输入副轴输出的结构相比更加简单,减少了零件的设置,使动力传输更快;减少了故障点,零部件磨损更小有利于传动变速结构的长期使用;减小了整体传动变速结构的空间占用,使摩托车外观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的外形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除去部分外壳后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除去全部外壳的仰视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的变速部分的结构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的拨动组件的零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2、3、4、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传动箱1和变速箱2,传动箱1包括传动链条11,变速箱2包括主轴21、挡位主齿轮组22、末级链轮23、副轴24、挡位副齿轮组25、拨动组件26和换挡凸轮27;发动机通过传动链条11与主轴21相连,挡位主齿轮组22和末级链轮23套设在主轴21上,挡位副齿轮组25套设在副轴24上,挡位主齿轮组22和挡位副齿轮组25一一对应啮合,挡位主齿轮组22和挡位副齿轮组25中对应的齿轮一个随轴转动一个空转,拨动组件26设置在主轴21或/和副轴24上与主轴21或/和副轴24联动,并与挡位主齿轮组22或/和挡位副齿轮组25配合,拨动组件26向外连接换挡凸轮27;当操作换挡凸轮27改变拨动组件26的位置进行换挡时,拨动组件26卡入与其配合的挡位主齿轮组22或挡位副齿轮组25,主轴21和副轴24配合传动,通过挡位主齿轮组22和挡位副齿轮组25中齿轮大小的不同变换速率并传动至末级链轮23输出。本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为:发动机将动力输出至传动箱1,传动箱1的传动链条11连接至变速箱2,动力传输至主轴21;由驾驶者操作换挡机构,换挡机构连接至换挡凸轮27,换挡凸轮27旋转带动拨动组件26的平移,移动的拨动组件26与挡位主齿轮组22或挡位副齿轮组25中的某一齿轮相卡配合,而使动力从主轴21传至齿轮上,经过主轴21和副轴24上齿轮的变速,由副轴24将动力传回主轴21上的末级链轮23上,由末级链轮23向外连接输出具体挡位的动力。挡位主齿轮组22和挡位副齿轮组25中对应的齿轮一个随轴转动一个空转完成换挡功能,当拨动组件26位于主轴21时卡住空转的主齿轮,实现挡位的换入空转的主齿轮随主轴21转动,另一侧的副齿轮带动其副轴24转动;当拨动组件26位于副轴24时卡住空转的副齿轮,随主轴21转动的主齿轮与副齿轮进而带动副轴24转动。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挡位主齿轮组22包括第五挡位主齿轮22e,第五挡主齿轮22e与末级链轮23连接并联动,拨动组件26包括第一拨件26a;换挡时第一拨件26a卡入第五挡位主齿轮22e,主轴21直接带动第五挡位主齿轮22e和末级链轮23传动输出。因末级链轮23设置在主轴21处,设计一个挡位不需要经过主副轴的转换,挂入该挡直接实现动力向末级链轮23的传动,结构简单,减少结构间的配合损耗,实现第五挡在变速结构中本级的速比等于1;选择高挡位处于以上结构状态有利于保证传动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挡位副齿轮组25包括副轴输出齿轮25e,副轴输出齿轮25e与第五挡位主齿轮22e啮合,当挡位位于第五挡主齿轮22e之外的其他挡位时,主轴21将动力传至副轴24,由副轴24带动副轴输出齿轮25e向第五挡位主齿轮22e传动。副轴24上通过副轴输出齿轮25e与第五挡位主齿轮22e配合,其他挡位经过主轴21至副轴24的传动之后,均由副轴输出齿轮25e传动至第五挡位主齿轮22e,并由第五挡位主齿轮22e传动至末级链轮23输出。该结构稳定可靠,并实现了第五挡位主齿轮22e与末级链轮23联动之后动力均经由第五挡位主齿轮22e输出,结构紧凑,节省零部件,减小传动变速结构的整体尺寸,便于多齿轮结构的布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挡位主齿轮组22还包括有第六挡位主齿轮22f、第二挡位主齿轮22b、第一挡位主齿轮22a、第三挡位主齿轮22c和第四挡位主齿轮22d,相对应的挡位副齿轮组25还包括有第六挡位副齿轮25f、第二挡位副齿轮25b、第一挡位副齿轮25a、第三挡位副齿轮25c和第四挡位副齿轮25d,拨动组件26还包括第二拨件26b和第三拨件26c,六个挡位的齿轮两两设置成为三对,由第一拨件26a、第二拨件26b和第三拨件26c分别与其中一对配合。通过设置六对齿轮,实现摩托车的六挡变速;为适应六对齿轮的变速要求,相匹配的设置三个拨件,一个拨件向左或向右活动,可以分别和一个齿轮相卡配合,从而实现了一个拨件控制两对齿轮,三个拨件一共控制六对齿轮,结构简单合理且紧凑,可以减小传动变速结构的整体尺寸。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挡位主齿轮组22在主轴21上的排列顺序为第五挡位主齿轮22e、第六挡位主齿轮22f、第二挡位主齿轮22b、第一挡位主齿轮22a、第三挡位主齿轮22c和第四挡位主齿轮22d,挡位副齿轮组25在副轴24上的排列顺序为副轴输出齿轮25e、第六挡位副齿轮25f、第二挡位副齿轮25b、第一挡位副齿轮25a、第三挡位副齿轮25c和第四挡位副齿轮25d;为了换挡的顺畅和零部件减少磨损,将挡位相近的齿轮设置成一组由一个拨件控制;第一拨件26a设置在第五挡位主齿轮22e和第六挡位主齿轮22f之间的主轴21上,第三拨件26c设置在第三挡位主齿轮22c和第四挡位主齿轮22d之间主轴21上,第五挡位主齿轮22e、第六挡位主齿轮22f、第三挡位主齿轮22c和第四挡位主齿轮22d为空转齿轮;第二拨件26b设置在第二挡位副齿轮25b和第一挡位副齿轮25a之间的副轴24上,第二挡位副齿轮25b和第一挡位副齿轮25a为空转齿轮。将三个拨件合理的分设在主轴21和副轴24,合理的分配了主轴21和副轴24上的空间,挡位主齿轮组22和挡位副齿轮组25的排列更紧凑;一二挡位作为低挡位,第二拨件26b在副轴24上卡入第二挡位副齿轮25b或第一挡位副齿轮25a换挡磨损较小,有利于副轴24的稳定。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拨件26a、第二拨件26b和第三拨件26c均包括有拨叉31和拨环32,拨叉31与换挡凸轮27配合换挡,拨叉31具有拨抓31a,拨环32具有凹环32a和凸爪32b,拨环32与主轴21和副轴24联动,拨抓31a卡入凹环32a可带动拨抓31a轴向移动,拨抓31a移动时凸爪32b卡入挡位主齿轮组22或挡位副齿轮组25的一个齿轮带动其转动。一方面拨环32与主轴21或副轴24联动,通过凹环32a和拨抓31a的配合,拨环32在圆周方向上的转动并不会带动拨叉31活动,而拨叉31的轴向活动又能够带动拨环32在轴向上的位移实现换挡,拨环32上的凸爪32b卡入齿轮从而完成挂挡,轴可与齿轮联动。以上结构精巧,实现拨件轴向位移换挡和圆周方向旋转联动。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传动箱1还包括传动箱体14、设置在发动机轴上的主动链轮12和设置在主轴21上的从动链轮13,主动链轮12、从动链轮13、传动链条11均设置在传动箱体14中,传动链条11将主动链轮12、从动链轮13相连接传动。两组链轮即从动链轮13和主动链轮12配合传动链条11传动,结构简单,动力传输稳定,通过三者的配合设置可以使发动机和变速结构分离设置,更有利于合理的设置摩托车的整体结构;将三者设置在传动箱体14中进行保护,进一步提高传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变速箱2还包括下箱体28和上箱体29,下箱体28和上箱体29相邻设置,换挡凸轮27位于上箱体29中,主轴21、挡位主齿轮组22、副轴24、挡位副齿轮组25、拨动组件26位于下箱体28中,拨动组件26的部分伸入上箱体29与换挡凸轮27配合;主轴21的一端伸出下箱体28,伸入传动箱1,主轴21下箱体28和传动箱1之间的伸出部分设置末级链轮23。设置上箱体29容纳换挡凸轮27便于单独连接换挡机构至上箱体29与换挡凸轮27配合,也有利于下箱体28中各零部件的包裹整体性;由主轴21向外连接配合,保证了副轴24隐藏在下箱体28中不与外界配合,与原来的副轴输出的结构相比,更有利于对副轴24的保护,避免副轴24的磨损,且降低了副轴24的加工难度;将末级链轮23设置在下箱体28和传动箱1之间的空间中,空间利用率高,结构稳定末级链轮23传动效果好,且周边的包围有利于对末级链轮23进行保护。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包括传动箱(1)和变速箱(2),所述传动箱(1)包括传动链条(11),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2)包括主轴(21)、挡位主齿轮组(22)、末级链轮(23)、副轴(24)、挡位副齿轮组(25)、拨动组件(26)和换挡凸轮(27);发动机通过所述传动链条(11)与主轴(21)相连,所述挡位主齿轮组(22)和末级链轮(23)套设在主轴(21)上,所述挡位副齿轮组(25)套设在副轴(24)上,所述挡位主齿轮组(22)和挡位副齿轮组(25)一一对应啮合,所述挡位主齿轮组(22)和挡位副齿轮组(25)中对应的齿轮一个随轴转动一个空转,所述拨动组件(26)设置在主轴(21)或/和副轴(24)上与主轴(21)或/和副轴(24)联动,并与挡位主齿轮组(22)或/和挡位副齿轮组(25)配合,所述拨动组件(26)向外连接换挡凸轮(27);当操作换挡凸轮(27)改变拨动组件(26)的位置进行换挡时,拨动组件(26)卡入与其配合的挡位主齿轮组(22)或挡位副齿轮组(25),主轴(21)和副轴(24)配合传动,通过挡位主齿轮组(22)和挡位副齿轮组(25)中齿轮大小的不同变换速率并传动至末级链轮(23)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主齿轮组(22)包括第五挡位主齿轮(22e),所述第五挡主齿轮(22e)与末级链轮(23)连接并联动,所述拨动组件(26)包括第一拨件(26a);换挡时所述第一拨件(26a)卡入第五挡位主齿轮(22e),主轴(21)直接带动第五挡位主齿轮(22e)和末级链轮(23)传动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副齿轮组(25)包括副轴输出齿轮(25e),所述副轴输出齿轮(25e)与第五挡位主齿轮(22e)啮合,当挡位位于第五挡主齿轮(22e)之外的其他挡位时,主轴(21)将动力传至副轴(24),由副轴(24)带动副轴输出齿轮(25e)向第五挡位主齿轮(22e)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主齿轮组(22)还包括有第六挡位主齿轮(22f)、第二挡位主齿轮(22b)、第一挡位主齿轮(22a)、第三挡位主齿轮(22c)和第四挡位主齿轮(22d),相对应的所述挡位副齿轮组(25)还包括有第六挡位副齿轮(25f)、第二挡位副齿轮(25b)、第一挡位副齿轮(25a)、第三挡位副齿轮(25c)和第四挡位副齿轮(25d),所述拨动组件(26)还包括第二拨件(26b)和第三拨件(26c),六个挡位的齿轮两两设置成为三对,由第一拨件(26a)、第二拨件(26b)和第三拨件(26c)分别与其中一对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主齿轮组(22)在主轴(21)上的排列顺序为第五挡位主齿轮(22e)、第六挡位主齿轮(22f)、第二挡位主齿轮(22b)、第一挡位主齿轮(22a)、第三挡位主齿轮(22c)和第四挡位主齿轮(22d),所述挡位副齿轮组(25)在副轴(24)上的排列顺序为副轴输出齿轮(25e)、第六挡位副齿轮(25f)、第二挡位副齿轮(25b)、第一挡位副齿轮(25a)、第三挡位副齿轮(25c)和第四挡位副齿轮(25d);所述第一拨件(26a)设置在第五挡位主齿轮(22e)和第六挡位主齿轮(22f)之间的主轴(21)上,所述第三拨件(26c)设置在第三挡位主齿轮(22c)和第四挡位主齿轮(22d)之间主轴(21)上,所述第五挡位主齿轮(22e)、第六挡位主齿轮(22f)、第三挡位主齿轮(22c)和第四挡位主齿轮(22d)为空转齿轮;所述第二拨件(26b)设置在第二挡位副齿轮(25b)和第一挡位副齿轮(25a)之间的副轴(24)上,所述第二挡位副齿轮(25b)和第一挡位副齿轮(25a)为空转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拨件(26a)、第二拨件(26b)和第三拨件(26c)均包括有拨叉(31)和拨环(32),所述拨叉(31)与换挡凸轮(27)配合换挡,所述拨叉(31)具有拨抓(31a),所述拨环(32)具有凹环(32a)和凸爪(32b),所述拨环(32)与主轴(21)和副轴(24)联动,所述拨抓(31a)卡入凹环(32a)可带动拨抓(31a)轴向移动,所述拨抓(31a)移动时凸爪(32b)卡入挡位主齿轮组(22)或挡位副齿轮组(25)的一个齿轮带动其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1)还包括传动箱体(14)、设置在发动机轴上的主动链轮(12)和设置在主轴(21)上的从动链轮(13),所述主动链轮(12)、从动链轮(13)、传动链条(11)均设置在传动箱体(14)中,所述传动链条(11)将主动链轮(12)、从动链轮(13)相连接传动。
8.根据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1)还包括传动箱体(14)、设置在发动机轴上的主动链轮(12)和设置在主轴(21)上的从动链轮(13),所述主动链轮(12)、从动链轮(13)、传动链条(11)均设置在传动箱体(14)中,所述传动链条(11)将主动链轮(12)、从动链轮(13)相连接传动。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2)还包括下箱体(28)和上箱体(29),所述下箱体(28)和上箱体(29)相邻设置,所述换挡凸轮(27)位于上箱体(29)中,所述主轴(21)、挡位主齿轮组(22)、副轴(24)、挡位副齿轮组(25)、拨动组件(26)位于下箱体(28)中,所述拨动组件(26)的部分伸入上箱体(29)与换挡凸轮(27)配合;所述主轴(21)的一端伸出下箱体(28),伸入传动箱(1),所述主轴(21)下箱体(28)和传动箱(1)之间的伸出部分设置末级链轮(23)。
10.根据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2)还包括下箱体(28)和上箱体(29),所述下箱体(28)和上箱体(29)相邻设置,所述换挡凸轮(27)位于上箱体(29)中,所述主轴(21)、挡位主齿轮组(22)、副轴(24)、挡位副齿轮组(25)、拨动组件(26)位于下箱体(28)中,所述拨动组件(26)的部分伸入上箱体(29)与换挡凸轮(27)配合;所述主轴(21)的一端伸出下箱体(28),伸入传动箱(1),所述主轴(21)下箱体(28)和传动箱(1)之间的伸出部分设置末级链轮(23)。
CN201520857770.8U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64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57770.8U CN205064718U (zh)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57770.8U CN205064718U (zh)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64718U true CN205064718U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91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57770.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64718U (zh)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647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1679A (zh) * 2015-10-30 2016-01-06 立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
CN111156308A (zh) * 2020-03-03 2020-05-15 重庆华陵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卡接式摩托车主副轴传动组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1679A (zh) * 2015-10-30 2016-01-06 立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
CN105221679B (zh) * 2015-10-30 2017-10-31 立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
CN111156308A (zh) * 2020-03-03 2020-05-15 重庆华陵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卡接式摩托车主副轴传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33019B (zh) 用于机动车的变速器以及用于运行变速器的方法
CN103939536B (zh) 多档位拖拉机变速箱
CN102996746B (zh) 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3703938B (zh) 一种差速器式履带联合收割机变速箱
CN203661633U (zh) 一种差速器式履带联合收割机变速箱
CN105221679A (zh) 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
CN205064718U (zh) 一种发动机传动变速结构
CN104482136A (zh) 一种电动车的变速机构
CN111271427B (zh) 整体式双hst行星差速转向变速箱
CN203544288U (zh) 一种自行车内变速器
CN210566059U (zh) 拖拉机空间并联双离合动力换挡总成
CN205559702U (zh) 多级倒挡变速器
CN206694510U (zh) 一种双轴多挡位正反转变速装置
CN207539276U (zh) 一种连续变速电动变速器
CN206802213U (zh) 一种双轮驱动棘爪移动式换挡三挡变速装置
CN105156608B (zh) 一种组合式自动变速器
CN204114030U (zh) 一种三轮车倒挡增力变速机
CN203548733U (zh) 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分时四驱分动箱
CN202790350U (zh) 蓄力换向变速箱
CN205075980U (zh) 一种带拖车的摩托车
CN203686011U (zh) 一种变速器总成
CN206797619U (zh) 一种双前轮直驱棘爪移动换挡变速装置
CN206889597U (zh) 一种多输出轴变速箱
CN104265845B (zh) 一种三轮车倒挡增力变速机
CN204592234U (zh) 集成式田园管理机变速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