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54023U - 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54023U
CN205054023U CN201520732295.1U CN201520732295U CN205054023U CN 205054023 U CN205054023 U CN 205054023U CN 201520732295 U CN201520732295 U CN 201520732295U CN 205054023 U CN205054023 U CN 205054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up
dirt
gas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3229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苏忠
刘云鹏
杨曾峥
陈先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Haipeng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Haipeng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Haipeng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Haipeng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3229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54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54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5402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公开了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包括尘杯和设置在尘杯中的气尘分离器,尘杯包括外杯和设置在外杯中的内杯,气尘分离器包括第一旋风组件和集尘漏斗,第一旋风组件套设在集尘漏斗的外部,第一旋风组件设置在内杯中,外杯、内杯和第一旋风组件依次形成气流通路,内杯的侧壁设有用于将粗尘甩出的开口,第一旋风组件用于分离流经第一旋风组件的气流中的尘体,集尘漏斗用于收集与气体分离的尘体。本实用新型的气尘分离装置采用了内杯侧壁开口甩尘的结构,有效防止粗尘对过滤孔的堵塞,并将多级旋风过滤结构与集尘漏斗同轴设置,实现了气流的无障碍高速静音旋转;气尘分离装置整体采用无死区结构,解决了卫生清洁难题。

Description

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的一种小家用电器,吸尘器电机高速旋转,从吸入口吸入空气,使尘箱产生一定的真空,灰尘通过地刷、接管、手柄、软管、主吸管进入尘箱中的滤尘袋,灰尘被留在滤尘袋内,过滤后的空气再经过一层过滤片进入电机,这层过滤片是防止尘袋破裂灰尘吸入电机的一道保护屏障,经过过滤的空气进入电机后再次排入室内。
因此,尘箱中的过滤结构决定了吸尘器的吸尘效果和透气度,若尘箱中的过滤结构过于简疏,使吸入尘箱中的空气带着大量的尘体又回到室内,夹杂着尘体的空气经过电机时,不仅对电机产生的冷却效果有限,而且容易对电机造成阻塞而损毁电机,更严重的是,靠近地表的灰尘夹杂着滋生的细菌通过吸尘器排入室内,大大降低了室内的空气环境,影响人们的呼吸道健康,严重违背了吸尘器清洁空气的初衷;若仅仅为了增强过滤灰尘的效果,而增设影响空气流通的过滤片,那么随着大量的灰尘堆积在过滤片上,灰尘对过滤片造成阻塞,则会大大影响吸尘器的透气度,导致气流难以经电机流通到吸尘器外,一方面减弱了吸尘的驱动力,另一方面降低了对电机产生的冷却效果,降低电机的受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虽然有在尘箱中设置旋风过滤结构,但是被过滤装置过滤的颗粒较大的粗尘始终在尘箱中旋转,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粗尘堵塞过滤孔,影响过滤装置的过滤性能,除此,市面上的吸尘器尘箱中的过滤装置设置在中心位置,集尘管设置在边缘位置,集尘管在尘箱内对气流的旋风式转动造成了阻碍,不仅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还产生很大的噪音污染。
现有技术中的吸尘器尘箱还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尘箱难以清洁,市面上所有的吸尘器尘箱都是带有封闭区的,除了使用拆卸工具对尘箱进行分解,使用者很难对尘箱内部结构进行清洁,一旦尘箱内的封闭死区堆积了灰尘,将会对尘箱排出的空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目前的吸尘器尘箱的清洁是一个普遍存在而亟需解决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采用了内杯侧壁开口甩尘的结构,有效防止粗尘对过滤孔的堵塞,并采用多级旋风过滤结构,高效过滤分离气流中夹带的细尘;集尘漏斗突破性地采用与过滤栅同心设置,实现了气流的无障碍高速静音旋转;气尘分离装置整体采用无死区结构,解决了卫生清洁难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包括尘杯和气尘分离器,所述气尘分离器设置在尘杯中,所述尘杯包括具有空腔的外杯和内杯,所述内杯设置在外杯内,
所述气尘分离器包括第一旋风组件和集尘漏斗,其中,所述第一旋风组件套设在集尘漏斗的外部,所述第一旋风组件设置在内杯中,
所述外杯、内杯和第一旋风组件依次形成气流通路,所述内杯的侧壁设有开口,内杯内旋转的气流中的尘体通过所述开口离开内杯,所述第一旋风组件分离流经第一旋风组件的气流中的尘体,所述集尘漏斗收集与气体分离的尘体。
具体地,所述第一旋风组件包括导流板和过滤部件,所述过滤部件表面开设有过滤孔,所述过滤部件套设在集尘漏斗的下方,所述导流板盖设在集尘漏斗上边沿,
所述过滤部件与集尘漏斗的外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为导风通道,所述导流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导风通道连通的导流孔。
优选地,所述气尘分离器还包括第二旋风组件,所述第二旋风组件设置在第一旋风组件的上方,第二旋风组件包括旋风板和集风板,所述旋风板向下伸出至少一个旋风管,每个旋风管上开设有旋风进孔,所述导流板通过所述导流孔将气流导入旋风进孔;
所述导流板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集尘漏斗连通的漏尘孔,所述旋风管与所述漏尘孔一一对应,所述旋风管的下端与漏尘孔对接;
所述集风板向下伸出集风管,所述集风管与旋风管一一对应,所述集风管插入所述旋风管中,所述集风板盖住旋风管的上端开口。
具体地,所述外杯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所述内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外杯和内杯之间设置有密封体,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密封体内,所述密封体限定进入第一进风口的气流流向;
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进风旋转方向相同;
所述第二进风口贴近内杯的底部,所述内杯的开口贴近内杯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集尘漏斗的内侧面为上宽下窄的锥面结构,所述集尘漏斗向下伸出集尘管,所述集尘管位于所述内杯内的中轴线位置,所述集尘管的下端伸到外杯底部。
优选地,所述旋风管为中空锥管,所述旋风管的上端内径大于下端内径;所述集风管为中空锥管,所述集风管的上端内径大于下端内径;所述集风管的长度小于旋风管的长度,所述集风管与旋风管同心,所述集风管内设有扰流板。
优选地,所述集尘漏斗的上边沿设有若干个向集尘漏斗的中心线凸出的凸面,所述过滤部件包括过滤部和柱部,所述过滤部为上宽下窄的锥面或底部开孔的桶状,所述过滤孔设置在过滤部表面,所述柱部为圆柱侧面,所述柱部的下边沿与过滤部的上边沿连接,每个凸面与所述柱部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导风通道;
每个旋风管的上端设置有两个旋风进孔,所述旋风进孔的进风方向与旋风管上边沿相切,且两个旋风进孔的进风旋转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边沿设置有柔性密封圈,所述导流板盖设在内杯的上边沿,所述柔性密封圈与所述外杯的侧壁内表面贴合,所述柔性密封圈高于所述第一进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气尘分离装置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盖设在第二旋风组件上方,所述上盖上设有出风口;
所述上盖枢设在所述尘杯的侧壁上,所述尘杯的底部枢设在尘杯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气尘分离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①通过外杯的第一进风口的气流直接进入内杯侧壁上的第二进风口,并在内杯中高速旋转,第二进风口靠近内杯的底部,颗粒较大的粗尘在离心力作用下沿着内杯杯壁向上旋转直至到达从内杯的开口甩出,使得粗尘不会对过滤部件的过滤孔造成堵塞;②气流在内杯中向上旋转,穿过过滤板时,过滤孔过滤一部分尘体;③通过过滤孔、导流孔和旋风进口进入到多个旋风管中,气流在旋风管中沿着集风管外壁向下高速旋转,这是二级旋风过滤;④集风管中设有扰流板,气流从集风管下端进入集风管,并停止旋转,阻止尘体随着气流上升,而是尘体向下掉落到集尘漏斗中;⑤过滤栅与集尘漏斗同心设置,都设于杯体的中轴线处,即集尘管不会对内杯中的旋风产生阻碍而生成附加噪音;⑥旋风组件以非封闭的暴露结构架设在导流板上,尘杯结构整体无封闭死区,杯体全身水洗便能够实现整体清洁,不仅能够清洗气流通道内壁,还可以清洗第一旋风组件和第二旋风组件的外表面。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气尘分离装置采用了内杯侧壁开口甩尘的结构,有效防止粗尘对过滤孔的堵塞,并采用多级旋风过滤结构,高效过滤分离气流中夹带的细尘;集尘漏斗突破性地采用与过滤栅同心设置,实现了气流的无障碍高速静音旋转;气尘分离装置整体采用无死区结构,解决了卫生清洁难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外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内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内部的部件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过滤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集尘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过滤部件和集尘漏斗的组装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导流板的组装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导流板与内杯的组装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旋风板和集风板的爆炸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外杯,11-第一进风口,12-密封槽,2-内杯,21-第二进风口,22-开口,23-密封体,24-凸块,3-过滤部件,31-过滤孔,32-柱部,33-过滤部,4-集尘漏斗,42-集尘管,43-凸面,44-限位条,5-导流板,51-导流孔,52-漏尘孔,53-柔性圈,54-卡条,6-第二旋风组件,61-旋风板,611-旋风管,612-旋风进孔,62-集风板,621-集风管,7-上盖,71-出风口,8-棉层,81-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内部的部件示意图,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包括尘杯和气尘分离器,所述气尘分离器设置在尘杯中,所述尘杯包括具有空腔的外杯1和内杯2,所述内杯2设置在外杯1内,
所述气尘分离器包括第一旋风组件、集尘漏斗4和第二旋风组件6,其中,所述第一旋风组件套设在集尘漏斗4的外部,所述第一旋风组件设置在内杯2中,所述第二旋风组件6设置在第一旋风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二旋风组件6的下端与所述集尘漏斗4的上端连通,
所述外杯1、内杯2、第一旋风组件和第二旋风组件6依次形成气流通路,所述内杯2的侧壁设有开口22,所述开口22用于将内杯2内旋转的气流中的尘体分离到内杯2外部,所述第一旋风组件用于分离流经第一旋风组件的气流中的尘体,所述第二旋风组件6用于分离流经第二旋风组件6的气体中的尘体,在第二旋风组件6中被分离的尘体落入所述集尘漏斗4,与尘体分离的气体通过第二旋风组件6排出所述气尘分离装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风组件具体包括过滤部件3和导流板5,所述过滤部件3套设在集尘漏斗4的侧壁外部,所述导流板5盖设在集尘漏斗4、过滤部件3及内杯2的上边沿,所述气尘分离装置还包括上盖7,所述上盖7盖设在第二旋风组件6上。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过滤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过滤部件3为漏斗状,显然,所述过滤部件3也可以为底部设有开口的桶状,所述过滤部件3包括柱部32和过滤部33,所述柱部32为空心圆柱面,所述过滤部33为上宽下窄的中空锥面状,所述过滤部33的上端边沿与柱部32的下端边沿连接,所述过滤部33上设置有过滤孔31,所述过滤孔31以栅状或孔状分布在过滤部33的表面;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集尘漏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集尘漏斗4向下伸出集尘管42,所述集尘管42的下端穿过所述过滤部件3的底部,进而伸到尘杯底部;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过滤部件和集尘漏斗的组装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集尘管42上设有限位条44,所述过滤部件3套设在所述集尘漏斗4的下方,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侧面贴近所述集尘漏斗4的外侧面,所述过滤部件3的下端边沿与所述限位条44接触,所述限位条44托载所述过滤部件3,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定于利用限位条安装过滤部件的方式,也可以其他安装方式,比如卡扣、螺纹等等,所述集尘漏斗4的锥面上端设有若干个向集尘漏斗4的中心凸出的凸面43,所述柱部32的上端边沿与所述集尘漏斗4的上端边沿齐平,每个凸面43与所述柱部3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导风通道,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所述导流板5上开设有与所述导风通道连通的导流孔51,优选地,所述导流孔51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导风面43和柱部32围成的单个导风通道的形状和大小一致;所述导流板5上还开设有多个与所述集尘管42连通的漏尘孔52,所述漏尘孔52错落分布,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导流板的组装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导流板5与所述集尘漏斗4通过螺钉固定,所述导流板5的面积大于所述集尘漏斗4和过滤部件3的上端端面面积,所述导流板5同时盖住集尘漏斗4和过滤部件3的上端面。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导流板与内杯的组装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所述导流板5的下表面边沿设有卡条54,所述卡条54上设有卡口,所述内杯2的侧壁外表面上边沿设有与所述卡口配合的凸块24,优选地,所述卡条54和凸块24的数量为均为两个,优选地所述凸块24在内杯2的圆周边沿上相差180°,当所述凸块24卡入相应的卡口中,实现所述内杯2和导流板5的固定,所述集尘漏斗4的集尘管42的下端与所述内杯2底部相抵;所述导流板5的边沿设置有柔性圈53,将所述导流板5和内杯2放入所述外杯1中时,所述柔性圈53与所述外杯1的侧壁内表面贴合,所述导流板5将外杯1上下分隔,使外杯1内导流板5下方的气体只能通过过滤孔31进一步进入到所述导流板5上方的区域内。
由图11可以看出,所述第二旋风组件6包括旋风板61和集风板62,在组装所述旋风板61和集风板62时,在两者之间夹设一棉层8,所述棉层8上设有若干个棉孔81,所述旋风板61向下伸出旋风管611,所述旋风管611的上端边沿即为旋风板61的开孔边沿,所述旋风管611与所述漏尘孔52一一对应,所述旋风管611的下端与漏尘孔52对接,为了方便旋风板61与所述导流板5的固定,在所述导流板5的上表面设有一个或多个竖杆,相应地,所述旋风板61上设有与所述竖杆配合的固定孔,当所述旋风管611的下端与漏尘孔52对接时,所述竖杆插入相应的固定孔中,利用螺钉实现导流板5和旋风板61的固定;每个旋风管611上开设有旋风进孔612,所述集风板62向下伸出集风管621,所述集风管621的上端边沿即为集风板62的开孔边沿,所述集风管621与所述棉孔81一一对应,所述棉孔81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集风管621上端的形状和大小一致,所述集风管621下端插入所述旋风管611中,所述集风板62利用棉层8密封盖住旋风管611的上端开口。
所述上盖7设置在集风板62上方,所述上盖7上设有出风口71,所述出风口71与抽气动力装置的入口连通,由图2可以看出,所述外杯1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1,所述内杯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21,所述第一进风口11、第二进风口21、过滤部件3、导流孔51、旋风进孔612形成气流通路,所述气流通路与集风管621、出风口71连通形成气流分路,所述通路与旋风管611、漏尘孔52、集尘管42连通形成尘体分路。
在吸尘器工作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气尘分离装置中气流具体流向为:在抽气动力装置的驱动下,所述气尘分离装置中为低压状态,室内夹带着尘体的空气由第一进风口11被吸入外杯1,然后进入到内杯2中,具体地,所述内杯2侧壁上靠近顶部的区域设有开口22,优选为在内杯2的上端边沿开设缺口,这样,气流在内杯2内旋转过程中,较大颗粒的尘体就从所述开口22甩出而落入外杯1中,然后旋风气流通过过滤部件3的过滤孔31进入到导风通道,然后由导流孔51和旋风进孔612进入到旋风管611中,所述旋风进孔612优选地设置在靠近所述旋风管611的上端,由于集风管621插在所述旋风管611中,所述集风管621的长度小于旋风管611的长度,这样,气流沿着旋风管61的侧壁向下旋转,由于气体的密度小于尘体的密度,因此在每一级的旋风离心转动过程中,气流往上运动,尘体往下运动,都能达到气尘分离的效果,尤其是经过多个旋风管内旋风过滤后,气体到达集风管621的下端边沿,会产生气尘分离的显著效果:集风管621内设置有扰流板,阻止气流在集风管621中旋转,气体在低压状态下升入所述集风管621,最终从上盖7的出风口71排出,然后过滤后的干净空气从所述气尘分离装置中排出,进入到抽气动力装置中对电机进行降温,最终排入到室内,即净化了室内的气体;而灰尘的重量远远大于空气的重量,由于气流在集风管621中停止旋转,因此尘体无法跟随气流上升而向下掉落,尘体有效地通过旋风管611底端的漏尘孔52而进入到集尘管42中。为了增强内杯中旋风过滤的效果,将所述第二进风口21设置在内杯2的侧壁底部。
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更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所述集尘漏斗4的集尘管42的下端与所述内杯2底部相抵”不同的是,所述内杯2的底部开设有中心孔,所述外杯1的底部上表面设置有密封槽12,所述集尘管42的下端穿过所述中心孔并卡置在所述密封槽12的槽壁之间,所述内杯2底部中心孔的内壁与所述集尘管的外壁贴合。
这样,不仅大大增大了集尘管42的容尘体积,且拉大了容置的尘体与集风管621的距离,防止容置的尘体再次被吸入集风管621而进入电机,采用密封槽12的结构对集尘管42的下端边沿进行密封,可以防止紊流,以免其他气流从集尘管42的底部进入到集尘管42中。
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集尘漏斗4与集尘管42同心,所述集尘漏斗4的边缘向集尘管42方向向下倾斜,即所述集尘漏斗4的内侧面为上宽下窄的锥面,从漏尘孔52掉落的尘体在倾斜的锥面上自动向所述集尘管42管体内滑动。所述集尘管42设置在内杯2的中轴线位置,及集尘管42为内杯2中气流旋转的中轴,集尘管42不会对旋转气流造成阻碍。
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每个旋风管611为锥面结构,所述旋风管611上靠近旋风板61的一端内径大于旋风管611上远离旋风板61的一端内径,即向下收缩;所述集风管621同样为锥面结构,所述集风管621上靠近集风板62的一端内径大于集风管621上远离集风板62的一端内径,即向下收缩;所述集风管621与旋风管611同心,这样有利于尘体保持高速向下旋转的状态直到掉落进入集尘管42。
除此,每个旋风管611若采用上圆柱面加下倒锥面的结构,则为更优实施例,能更好地实现气尘旋转分离。
优选地,所述旋风管611对应于漏尘孔52错落分布,每个旋风管611上设置有两个旋风进孔612,所述旋风进孔612靠近旋风板61,两个旋风进孔612相差180°,一个旋风进孔612靠近所述旋风板61中心,另一个旋风进孔612靠近所述旋风板的外边缘,为了保证进风速度,所述旋风进孔612的进风方向与旋风管611上边沿相切,且两个旋风进孔612的进风旋转方向相同。
实施例5:为了加快外杯1的第一进风口11吸入的气体能够高速旋转进入内杯中,首先,需要所述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21的进风旋转方向相同,其次,需要在外杯1和内杯2之间设置密封体23,所述密封体23可以是具有一定宽度的圈状结构,一侧紧贴外杯1的内侧壁,另一侧紧贴内杯2的外侧壁,所述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21位于密封体23内,具体实施方式为:所述内杯2的侧壁外表面固定设置有凸出的第一密封圈,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边沿与所述外杯1的侧壁内表面贴合,密封圈结构包括但不限定于设置在内杯2上,采用以下方式同样可以实现:所述外杯1的侧壁内表面设置有凸出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边沿与所述内杯2的侧壁外表面贴合,所述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21位于第二密封圈内。
除了圈状结构,所述密封体23也可以是管状结构,所述密封体23的一端与第一进风口11密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进风口12密封连接,总之,所述密封体23用于限定进入第一进风口11的气流只能直接流向第二进风口21,而不会通过外杯1和内杯2之间的腔体而分散气流的流向。
实施例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上盖7设有双层侧壁,所述外壁上设有通气孔,与所述通气孔对应的内壁内表面上设置有空气阀,所述空气阀靠近出风口71,所述通气孔用于在空气阀脱离内壁后向出风口71提供进气,具体地,所述空气阀为弹簧式机械空气阀,当本实用新型中的气尘分离装置中的结构发生堵塞时,若抽气动力装置在高速运转的工作状态下,室内的空气无法通过所述气尘分离装置而进入电机给电机进行冷却的话,则电机的寿命将会缩短甚至导致电机发热过度而损毁。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本实施例中添加了空气阀的结构,当气尘分离装置发生气流堵塞时,上盖7中压强低到一定程度,所述空气阀被冲开,所述上盖7外壁上的通气孔与所述上盖7的出风口71连通,室内的空气由通气孔进入上盖7内,再由出风口71进入电机为电机降温。
实施例7:为了方便打开上盖7,将所述上盖7枢设在所述外杯1的侧壁上,上盖7与外杯1通过卡扣结构实现上盖7的打开和关闭;为了方便地讲集尘管42中的积灰倒出所述外杯,将所述外杯1的底部枢设在外杯1的侧壁上,所述外杯1的底部与外杯1的侧壁通过卡扣结构实现所述外杯1的底部的打开和关闭,所述卡扣结构处还可以设置推动件,所述推动件推动所述外杯1的上盖7或底部,方便打开上盖7或底部。
实施例8:基于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7所述的气尘分离装置,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包括电机壳体、气尘分离装置及地刷,其中,所述电机壳体内设置有抽气动力装置,所述电机壳体上设有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所述气尘分离装置的上盖7的出风口71与所述电机壳体的气体入口连通,所述地刷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气尘分离装置的尘杯上的进风口连接。
在使用吸尘器时,将所述抽气动力装置与电源连接,人手手持所述地刷,抽气动力装置高速旋转,使地刷和气尘分离装置中形成低压环境,室内地面的空气通过地刷被吸入气尘分离装置,而较大的尘体则附在地刷上,进入到气尘分离装置尘杯中的气体进一步在外杯1、内杯2中旋转,然后经过第一旋风组件和第二旋风组件6的旋转过滤,经过多重旋转,实现气尘多次分离,最后干净的空气进入电机壳体内,流经电机给电机降温,最后从电机壳体的气体出口排出重新回到室内。
本实用新型的气尘分离装置采用了内杯侧壁开口甩尘的结构,有效防止粗尘对过滤孔的堵塞,并采用多级旋风过滤结构,高效过滤分离气流中夹带的细尘;集尘漏斗突破性地采用与过滤栅同心设置,实现了气流的无障碍高速静音旋转;气尘分离装置整体采用无死区结构,解决了卫生清洁难题。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包括尘杯和气尘分离器,所述气尘分离器设置在尘杯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尘杯包括具有空腔的外杯(1)和内杯(2),所述内杯(2)设置在外杯(1)内,
所述气尘分离器包括第一旋风组件和集尘漏斗(4),其中,所述第一旋风组件套设在集尘漏斗(4)的外部,所述第一旋风组件设置在内杯(2)中,
所述外杯(1)、内杯(2)和第一旋风组件依次形成气流通路,所述内杯(2)的侧壁设有开口(22),内杯(2)内旋转的气流中的尘体从所述开口(22)离开内杯(2),所述第一旋风组件分离流经第一旋风组件的气流中的尘体,所述集尘漏斗(4)收集与气体分离的尘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尘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风组件包括导流板(5)和过滤部件(3),所述过滤部件(3)表面开设有过滤孔(31),所述过滤部件(3)套设在集尘漏斗(4)的下方,所述导流板(5)盖设在集尘漏斗(4)上边沿,
所述过滤部件(3)与集尘漏斗(4)的外壁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为导风通道,所述导流板(5)上开设有与所述导风通道连通的导流孔(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尘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尘分离器还包括第二旋风组件(6),所述第二旋风组件(6)设置在第一旋风组件的上方,第二旋风组件(6)包括旋风板(61)和集风板(62),所述旋风板(61)向下伸出至少一个旋风管(611),每个旋风管(611)上开设有旋风进孔(612),所述导流板(5)通过所述导流孔(51)将气流导入旋风进孔(612);
所述导流板(5)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集尘漏斗(4)连通的漏尘孔(52),所述旋风管(611)与所述漏尘孔(52)一一对应,所述旋风管(611)的下端与漏尘孔(52)对接;
所述集风板(62)向下伸出集风管(621),所述集风管(621)与旋风管(611)一一对应,所述集风管(621)插入所述旋风管(611)中,所述集风板(62)盖住旋风管(611)的上端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尘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杯(1)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1),所述内杯(2)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进风口(21),所述外杯(1)和内杯(2)之间设置有密封体(23),所述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21)设置在所述密封体(23)内,所述密封体(23)限定进入第一进风口(11)的气流流向;
所述第一进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21)的进风旋转方向相同;
所述第二进风口(21)贴近内杯(2)的底部,所述内杯(2)的开口(22)贴近内杯(2)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尘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漏斗(4)的内侧面为上宽下窄的锥面结构,所述集尘漏斗(4)向下伸出集尘管(42),所述集尘管(42)位于所述内杯(2)内的中轴线位置,所述集尘管(42)的下端伸到外杯(1)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尘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管(611)为中空锥管,所述旋风管(611)的上端内径大于下端内径;所述集风管(621)为中空锥管,所述集风管(621)的上端内径大于下端内径;所述集风管(621)的长度小于旋风管(611)的长度,所述集风管(621)与旋风管(611)同心,所述集风管(621)内设有扰流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尘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漏斗(4)的上边沿设有若干个向集尘漏斗(4)的中心线凸出的凸面(43),所述过滤部件(3)包括过滤部(33)和柱部(32),所述过滤部(33)为上宽下窄的锥面或底部开孔的桶状,所述过滤孔(31)设置在过滤部(33)表面,所述柱部(32)为圆柱侧面,所述柱部(32)的下边沿与过滤部(33)的上边沿连接,每个凸面(43)与所述柱部(3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导风通道;
每个旋风管(611)的上端设置有两个旋风进孔(612),所述旋风进孔(612)的进风方向与旋风管(611)上边沿相切,且两个旋风进孔(612)的进风旋转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尘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5)边沿设置有柔性密封圈(53),所述导流板(5)盖设在内杯(2)的上边沿,所述柔性密封圈(53)与所述外杯(1)的侧壁内表面贴合,所述柔性密封圈(53)高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
9.根据权利要求3、6或7所述的气尘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盖(7),所述上盖(7)盖设在第二旋风组件(6)上方,所述上盖(7)上设有出风口(71);
所述上盖(7)枢设在所述尘杯的侧壁上,所述尘杯的底部枢设在尘杯的侧壁上。
10.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尘分离装置。
CN201520732295.1U 2015-09-21 2015-09-21 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54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32295.1U CN205054023U (zh) 2015-09-21 2015-09-21 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32295.1U CN205054023U (zh) 2015-09-21 2015-09-21 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54023U true CN205054023U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80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32295.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54023U (zh) 2015-09-21 2015-09-21 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5402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5687A (zh) * 2015-09-21 2015-12-02 苏州市海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109106279A (zh) * 2017-06-23 2019-01-01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脏物分离器和真空吸尘器
CN108903773B (zh) * 2018-07-19 2020-09-18 宁波海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内双进口式多级分离型吸尘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5687A (zh) * 2015-09-21 2015-12-02 苏州市海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109106279A (zh) * 2017-06-23 2019-01-01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脏物分离器和真空吸尘器
CN108903773B (zh) * 2018-07-19 2020-09-18 宁波海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内双进口式多级分离型吸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05687A (zh) 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203724037U (zh) 一种吸尘装置
CN104840152A (zh) 一种具有螺旋式二级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的手持式吸尘器
CN203841612U (zh) 吸尘器
CN105011857B (zh) 吸尘器
KR102116662B1 (ko) 사이클론과 백필터 일체형 집진기
CN102125407A (zh) 自动清洁过滤器的吸尘器集尘桶
CN103284658A (zh) 集尘筒内中央型旋风分离结构
CN205054023U (zh) 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102078161A (zh) 吸尘器刷头
CN102319043A (zh)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CN205338830U (zh) 一种干湿两用灰尘分离装置
CN206285053U (zh) 一种吸尘装置
CN106308681A (zh) 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CN101530307B (zh) 旋风结构的吸尘器集尘桶
CN204698456U (zh) 一种具有螺旋式二级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的手持式吸尘器
CN205107561U (zh) 真空吸尘器用集尘装置及真空吸尘器
CN204520530U (zh) 吸尘器尘杯
CN205286243U (zh) 一种吸尘器螺旋进风装置
CN204306758U (zh) 一种旋风卧式水过滤吸尘器
CN202198537U (zh)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CN206044523U (zh) 吸尘器的主机及吸尘器
CN203074572U (zh) 一种旋风分离装置
CN210697465U (zh) 吸尘器旋风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CN101623184A (zh) 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Termination date: 201609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