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520530U - 吸尘器尘杯 - Google Patents
吸尘器尘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520530U CN204520530U CN201520043256.0U CN201520043256U CN204520530U CN 204520530 U CN204520530 U CN 204520530U CN 201520043256 U CN201520043256 U CN 201520043256U CN 204520530 U CN204520530 U CN 2045205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irlwind
- dust
- chamber
- cup
- cyclone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517 strat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32809 Choris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8 cin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03 high-speed centrifu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JTJMJGYZQZDUJJ-UHFFFAOYSA-N phencyclidine Chemical group C1CCCCN1C1(C=2C=CC=CC=2)CCCCC1 JTJMJGYZQZDUJ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44 transfo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尘器尘杯,其包括:具有内腔的杯体、位于杯体底部且具有进风口的底盖、位于内腔中且具有甩灰口的旋风筒、位于旋风筒外侧且与甩灰口相连通的甩灰腔、伸入到旋风筒内的旋风网罩、位于旋风网罩下游的若干个旋风锥、以及位于相应旋风锥下方的至少一集尘室,其中旋风筒的外侧壁至少部分由底盖所组成。本实用新型简化风道结构,降低风量的损耗,降低模具成本,解决毛发及大垃圾缠绕在旋风网罩上以及垃圾残留在一级旋风器内的问题,有利于用户的清理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尘器尘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吸尘器是通过吸尘器电机高速旋转,从吸入口吸入空气,在吸尘器的前腔产生真空,外界大气压高于吸尘器内部,吸入口将地面带有灰尘的空气吸入。随着与电机轴相连的叶轮的回转,集尘室内的空气顺着机体内的空气通路向排气部流动,气压增加,吸入的灰尘被过滤器过滤,清洁的空气被排出并冷却电机。通常吸尘器包括传统的尘袋式吸尘器、和无尘袋式吸尘器两种。
传统的尘袋式吸尘器,依赖纸袋或布袋本身的过滤作用过滤空气。空气进入尘袋后由纸袋上的微小气孔排出,灰尘纸屑等则留在尘袋中。长时间使用后,灰尘会附着在尘袋内壁上堵塞气孔阻碍空气排出,导致吸尘器的吸力下降。如果吸尘后不及时更换尘袋,灰尘中的细菌,螨虫等还会在尘袋中大量繁殖,下次使用时细菌螨虫就会随着气流排出到空气中产生异味,造成二次污染,影响使用者及家人健康。
无尘袋式吸尘器又称尘杯式吸尘器,利用空气在尘杯内旋转形成的高速离心力来分离尘气,灰尘由于重力作用落入尘杯内,减少了堵塞,水平吸力持久强劲,分离的空气则经由电机保护过滤器及高效HEPA(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后排出,不含尘螨,杜绝了二次污染,而且不用经常更换尘袋,因此无尘袋式吸尘器逐步取代尘袋式吸尘器,得到了众多吸尘器用户的青睐,也促使各大吸尘器厂商对无尘袋式吸尘器进行持续性的研发。现有无尘袋吸尘器通常采用从前端的主吸口沿着进风通道到达尘杯侧面进风口,再引入到一级分离器,通过旋风网罩进行第一次分离,接着经过多个旋风锥进行二次分离,然而该结构进风风道过长,增加模具成本,能效损失大,易堵孔,毛发易缠绕在旋风网罩上,清理时需手动装取一级分离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吸尘器尘杯,以简化风道结构,降低模具成本,方便旋风网罩的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尘器尘杯,其包括:具有内腔的杯体、位于杯体底部且具有进风口的底盖、位于内腔中且具有甩灰口的旋风筒、位于旋风筒外侧且与甩灰口相连通的甩灰腔、伸入到旋风筒内的旋 风网罩、位于旋风网罩下游的若干个旋风锥、以及位于相应旋风锥下方的至少一个集尘室,其中旋风筒的外侧壁至少部分由底盖所组成。
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底盖包括与进风口相连通并构成旋风筒外侧壁一部分的下旋风部、位于下旋风部外围且与甩灰腔相连通的集尘腔、以及位于集尘腔外侧且与集尘室对应的密封槽。
所述底盖包括位于下旋风部内且与旋风网罩相对设置的凸柱、以及围绕着凸柱螺旋上升的螺旋叶片,其中内腔设置有引导部,而集尘室的个数为单个,集尘室底部与引导部之间存在高度差。优选地,引导部为弧形或螺旋形,且集尘室位于引导部首尾两端之间,集尘室底部与引导部存在高度差。
所述旋风筒包括旋风腔、围绕在旋风腔外侧且与下旋风部共同构成旋风筒外侧壁的上旋风部、设置在上旋风部上的甩灰口、位于上旋风部上方且径向向外延伸的外缘、设置在外缘上且允许旋风锥底部穿过的至少一个通孔、以及位于外缘周围且将内腔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密封隔离的包胶,所述内腔还设置有引导灰尘由通孔向对应集尘室的引导部,其中引导部在向下和径向向外两个方向延伸。
所述集尘室的个数为多个且相互独立,并间隔设置在甩灰腔的外围,内腔的截面积等于集尘室和甩灰腔的截面积之和,优选地,所述旋风网罩和旋风锥一体成型。
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密封槽内的二级密封圈、以及设置在上旋风部和下旋风部之间的旋风密封圈,其中二级密封圈一体形成有径向向内的凸部,而旋风密封圈则一体形成有位于底部的倒扣,所述内腔还设置有引导灰尘由相应通孔向对应集尘室的至少一个引导部,其中每个引导部在向下和径向向外两个方向延伸,优选地,引导部与集尘室的底部存在高度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吸尘器尘杯,其包括:具有内腔的杯体、位于杯体底部且具有进风口的底盖、位于内腔中且具有甩灰口的旋风筒、位于旋风筒外侧且与甩灰口相连通的甩灰腔、伸入到旋风筒内的旋风网罩、位于旋风网罩下游的若干个旋风锥、以及位于相应旋风锥下方的至少一个集尘室,其中旋风筒为一体式零件并包括旋风腔、围绕在旋风腔外侧的旋风部、设置在旋风部上的甩灰口、位于旋风部上方且径向向外延伸的外缘、以及设置在外缘上且允许旋风锥底部穿过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外缘将内腔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密封隔离。
在第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底盖包括与甩灰腔相连通的集尘腔、与旋风网罩相对设置的凸柱、围绕着凸柱螺旋上升的螺旋叶片、以及位于集尘腔外侧且与集尘室对应的密封槽,其中底盖与旋风筒底部密封。
所述甩灰腔上方设置有呈弧形或螺旋形的一引导部,而集尘室的个数为单个,优选地,集尘室位于引导部首尾两端之间,集尘室底部与引导部存在高度差。
所述集尘室为多个且相互独立,并间隔设置在甩灰腔的外围,内腔的截面积等于集尘室和甩灰腔的截面积之和,所述旋风网罩和旋风锥一体成型,所述内腔还设置有引导灰尘由相应通孔向对应集尘室的多个引导部、与多个引导部相连的中心部、以及设置在中心部上并允许旋风筒穿过的中心孔,其中引导部在向下和径向向外两个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简化风道结构,降低风量的损耗,降低模具成本,解决毛发及大垃圾缠绕在旋风网罩上以及垃圾残留在一级旋风器内的问题,有利于用户的清理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装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中杯体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中底盖处于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中杯体的内部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中底盖和密封圈的结构图。
其中:10、杯体;12、底盖;14、杯盖;16、旋风筒;20、旋风网罩;22、网孔;24、网孔内腔;26、过渡腔;30、旋风锥;31、二级进风口;32、出风管;34、过滤件;40、二级密封圈;42、凸部;50、旋风密封圈;52、倒扣;100、内腔;101、甩灰腔;102、集尘室;104、引导部;106、中心部;108、中心孔;120、进风口;121、集尘腔;122、下旋风部;124、凸柱;126、螺旋叶片;128、密封槽;140、出风口;160、旋风腔;161、上旋风部;162、甩灰口;164、外缘;166、通孔;168、包 胶。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尘杯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呈圆柱形且两端开口并具有内腔100的杯体10、位于杯体10底部且可开启或封闭底部开口的底盖12、位于杯体10顶部且可开启或封闭顶部开口的杯盖14、位于内腔100中且具有甩灰口162的旋风筒16、位于旋风筒16外侧且与甩灰口162相连通的甩灰腔101、伸入到旋风筒16内的旋风网罩20、位于旋风网罩20下游的若干个旋风锥30、位于相应旋风锥30下方的若干个集尘室102、以及位于旋风锥30下游的过滤件34。其中集尘室102为相互独立,且位于甩灰腔101的外围。内腔100的截面积等于集尘室102和甩灰腔101截面积之和。旋风筒16优选为一级旋风器。
底盖12包括进风口120、与进风口120相连通的下旋风部122、位于下旋风部122外围且与甩灰腔101相连通的集尘腔121、位于下旋风部122中心且与旋风网罩20相对设置的凸柱124、围绕着凸柱124螺旋上升的螺旋叶片126、以及位于集尘腔121外侧的密封槽128。
杯盖14设置有出风口140并可固定过滤件34,其中过滤件34优选为海帕或过滤棉。
旋风筒16还包括位于下旋风部122上方且共同构成旋风筒16外侧壁的上旋风部161、位于上、下旋风部161、122内部的旋风腔160、设置在上旋风部161上的甩灰口162、位于上旋风部161上方且径向向外延伸的外缘164、设置在外缘164上且允许旋风锥30底部穿过的若干个通孔166、以及位于外缘164周围且将内腔100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密封隔离的包胶168。本实施例中旋风筒16为上下分离式的两旋风部来共同组成,便于在底盖12开启之后,便于下旋风部内所缠绕的毛发进行清理,而且在底盖12的旋转打开时,灰尘及毛发在重力的作用下也便于进行清理工作。而且内腔100还设置有引导灰尘由相应通孔166向对应集尘室102的若干个引导部104、与各引导部104均相连的中心部106、设置在中心部106上且允许上旋风部161穿过的中心孔108,其中每个引导部104在向下和径向向外两个方向延伸。另外旋风网罩20上有毛发缠绕时既可打开底盖12清理也可以打开顶盖14取出二级旋风器清理,而且手无需直接接触垃圾,减少污染。
旋风网罩20包括若干个网孔22、位于网孔22内侧的网孔内腔24、以 及位于网孔内腔24上方的过渡腔26,其中过渡腔26的截面积大于网孔内腔24的截面积。
多个旋风锥30组成二级旋风器,其中每个旋风锥30上端大下端小,且包括切向进风的二级进风口31、以及用于二级出风的出风管32。其中旋风网罩20与旋风锥30优选为一体成型。
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密封槽128内的二级密封圈40、以及设置在上旋风部16和下旋风部122之间的旋风密封圈50,其中二级密封圈40一体形成有径向向内的若干个凸部42,而旋风密封圈50则一体形成有位于底部且防止松脱的若干个倒扣52。
含尘气流从底盖12的进风口120进入到旋风筒16内的旋风腔160,接着围绕凸柱124,顺着螺旋叶片126进行螺旋方向上升,利用高速旋转的离心力把粗灰尘通过甩灰口162甩到甩灰腔101并落到底盖12的集尘腔121内,然后含细灰尘的气流通过旋风网罩20的网孔22进入网孔内腔24,再通过过渡腔26进入到各旋风锥30的二级进风口31内,然后含细灰尘的气流分别以切线方向进入到各旋风锥30内部进行二次旋风分离,细灰尘以自身重力进入到引导部104,并在气流的带动下沿着引导部104进入到集尘室102,并集聚在二级密封圈40的上方,而被除掉细尘的气流通过出风管32进入到过滤件34内,经过过滤件34再次过滤,洁净空气由顶盖14的出风口140进入到电机内。
如图6-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尘器尘杯的第二实施例,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体相同,仅在杯体60、底盖70、二级密封圈80结构上进行改动,因此对不同点进行具体描述,其中杯体60包括:甩灰腔600、位于甩灰腔600一侧的集尘室602、位于甩灰腔600上方且呈弧形或螺旋形的引导部604、被引导部604所围绕的中心部606、以及设置在中心部606上且允许旋风筒16穿过的中心孔608。其中甩灰腔600和集尘室602构成内腔,引导部604在集尘室602的上方断开,使得气流带动细尘沿着引导部604前进,由于引导部604和集尘室602存在高度差,二级灰尘通过引导部604顺利进入到集尘室602内。底盖70包括进风口、与进风口相连通的下旋风部、位于下旋风部外围且与甩灰腔600相连通的集尘腔700、位于下旋风部中心且与旋风网罩相对设置的凸柱、围绕着凸柱螺旋上升的螺旋叶片、位于集尘腔700一侧且与集尘室602相连通的积灰腔702、以及位于集尘腔700外侧且分隔集尘腔700和积灰腔702并收容二级密封圈80的密封槽704。二级密封圈80大体呈环形,其包括与积灰腔702 相对应且形成一闭合形状的内边82,以保证集尘腔700和积灰腔702之间相互独立并不干涉。
同样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第三实施例,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仅在旋风筒的结构上进行改动,与第一实施例中两个零件来构成旋风筒不一样,第三实施例则采用一体式零件来形成旋风筒,且不需要在底盖上形成下旋风部。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一种吸尘器尘杯,其包括:具有内腔的杯体、位于杯体底部且具有进风口的底盖、位于内腔中且具有甩灰口的旋风筒、位于旋风筒外侧且与甩灰口相连通的甩灰腔、伸入到旋风筒内的旋风网罩、位于旋风网罩下游的若干个旋风锥、以及位于相应旋风锥下方的若干个集尘室,其中旋风筒为一体式零件并包括旋风腔、围绕在旋风腔外侧的旋风部、设置在旋风部上的甩灰口、位于旋风部上方且径向向外延伸的外缘、以及设置在外缘上且允许旋风锥底部穿过的若干个通孔,优选地外缘将内腔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密封隔离,其通过位于外缘周围的包胶来实现。
底盖包括与甩灰腔相连通的集尘腔、与旋风网罩相对设置的凸柱、围绕着凸柱螺旋上升的螺旋叶片、以及位于集尘腔外侧且与集尘室对应的密封槽。
优选地,集尘室为单个或多个,为多个时各个集尘室相互独立,且间隔设置在甩灰腔的外围,内腔的截面积等于集尘室和甩灰腔的截面积之和,旋风网罩和旋风锥一体成型。
内腔还设置有引导灰尘由相应通孔向对应集尘室的若干个引导部,其中引导部在向下和径向向外两个方向延伸。
由此第二实施例中旋风筒固定在内腔中,旋风筒底部与底盖直接密封,而底盖则与吸尘器机体直接接触,或者旋风筒底部伸出底盖并裸露在外,再与吸尘器机体直接接触均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
本实用新型简化风道结构,降低风量的损耗,解决毛发及大垃圾缠绕在旋风网罩上以及垃圾残留在一级旋风器内的问题,有利于用户的清理操作。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吸尘器尘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内腔(100)的杯体(10)、位于杯体(10)底部且具有进风口(120)的底盖(12)、位于内腔(100)中且具有甩灰口(162)的旋风筒(16)、位于旋风筒(16)外侧且与甩灰口(162)相连通的甩灰腔(101)、伸入到旋风筒(16)内的旋风网罩(20)、位于旋风网罩(20)下游的若干个旋风锥(30)、以及位于旋风锥(30)下方的至少一个集尘室(102),其中旋风筒(16)的外侧壁至少部分由底盖(12)所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尘器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12)包括与进风口(120)相连通并构成旋风筒(16)外侧壁一部分的下旋风部(122)、位于下旋风部(122)外围且与甩灰腔(101)相连通的集尘腔(121)、以及位于集尘腔(121)外侧且与集尘室(102)对应的密封槽(12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尘器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12)包括位于下旋风部(122)内且与旋风网罩(20)相对设置的凸柱(124)、以及围绕着凸柱(124)螺旋上升的螺旋叶片(126),其中内腔(100)设置有引导部,而集尘室的个数为单个。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尘器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筒(16)包括旋风腔(160)、围绕在旋风腔(160)外侧且与下旋风部(122)共同构成旋风筒(16)外侧壁的上旋风部(161)、设置在上旋风部(161)上的甩灰口(162)、位于上旋风部(161)上方且径向向外延伸的外缘(164)、设置在外缘(164)上且允许旋风锥(30)底部穿过的至少一个通孔(166)、以及位于外缘(164)周围且将内腔(100)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密封隔离的包胶(168),所述内腔(100)还设置有引导灰尘由通孔(166)向对应集尘室(102)的引导部(104),其中引导部(104)在向下和径向向外两个方向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一种吸尘器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室(102)的个数为多个且相互独立,并间隔设置在甩灰腔(101)的外围,内腔(100)的截面积等于集尘室(102)和甩灰腔(101)的截面积之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尘器尘杯,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密封槽(128)内的二级密封圈(40)、以及设置在上旋风部(161)和下旋风部(122)之间的旋风密封圈(50),其中二级密封圈(40)一体形成有径向向内的凸部(42),而旋风密封圈(50)则一体形成有位于底部的倒扣(52)。
7.一种吸尘器尘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内腔的杯体、位于杯体底部且具有进风口的底盖、位于内腔中且具有甩灰口的旋风筒、位于旋风筒外侧且与甩灰口相连通的甩灰腔、伸入到旋风筒内的旋风网罩、位于旋风网罩下游的若干个旋风锥、以及位于相应旋风锥下方的至少一个集尘室,其中旋风筒为一体式零件并包括旋风腔、围绕在旋风腔外侧的旋风部、设置在旋风部上的甩灰口、位于旋风部上方且径向向外延伸的外缘、以及设置在外缘上且允许旋风锥底部穿过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外缘将内腔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密封隔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吸尘器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包括与甩灰腔相连通的集尘腔、与旋风网罩相对设置的凸柱、围绕着凸柱螺旋上升的螺旋叶片、以及位于集尘腔外侧且与集尘室对应的密封槽,其中底盖与旋风筒底部密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吸尘器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甩灰腔上方设置有呈弧形或螺旋形的一引导部,而集尘室的个数为单个。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吸尘器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室为多个且相互独立,并间隔设置在甩灰腔的外围,内腔的截面积等于集尘室和甩灰腔的截面积之和,所述旋风网罩和旋风锥一体成型,所述内腔还设置有引导灰尘由相应通孔向对应集尘室的多个引导部、与多个引导部相连的中心部、以及设置在中心部上并允许旋风筒穿过的中心孔,其中引导部在向下和径向向外两个方向延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43256.0U CN204520530U (zh) | 2015-01-22 | 2015-01-22 | 吸尘器尘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043256.0U CN204520530U (zh) | 2015-01-22 | 2015-01-22 | 吸尘器尘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520530U true CN204520530U (zh) | 2015-08-05 |
Family
ID=53734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043256.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520530U (zh) | 2015-01-22 | 2015-01-22 | 吸尘器尘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520530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65707A (zh) * | 2015-01-22 | 2015-06-03 | 上海飞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吸尘器尘杯 |
CN112006606A (zh) * | 2019-05-30 | 2020-12-01 |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 集尘装置及电动吸尘器 |
CN114305201A (zh) * | 2016-03-31 | 2022-04-1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吸尘器 |
US11937758B2 (en) | 2016-03-31 | 2024-03-26 | Lg Electronics Inc. | Cleaner |
US11992169B2 (en) | 2016-03-31 | 2024-05-28 | Lg Electronics Inc. | Cleaner |
-
2015
- 2015-01-22 CN CN201520043256.0U patent/CN204520530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665707A (zh) * | 2015-01-22 | 2015-06-03 | 上海飞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吸尘器尘杯 |
CN104665707B (zh) * | 2015-01-22 | 2017-05-31 | 上海飞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吸尘器尘杯 |
US11992169B2 (en) | 2016-03-31 | 2024-05-28 | Lg Electronics Inc. | Cleaner |
US12004701B2 (en) | 2016-03-31 | 2024-06-11 | Lg Electronics Inc. | Cleaner |
CN114305201B (zh) * | 2016-03-31 | 2023-08-1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吸尘器 |
US11844486B2 (en) | 2016-03-31 | 2023-12-19 | Lg Electronics Inc. | Cleaner |
US11937758B2 (en) | 2016-03-31 | 2024-03-26 | Lg Electronics Inc. | Cleaner |
US11963654B2 (en) | 2016-03-31 | 2024-04-23 | Lg Electronics Inc. | Cleaner |
US12318056B2 (en) | 2016-03-31 | 2025-06-03 | Lg Electronics Inc. | Cleaner |
CN114305201A (zh) * | 2016-03-31 | 2022-04-1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吸尘器 |
US12011135B2 (en) | 2016-03-31 | 2024-06-18 | Lg Electronics Inc. | Cleaner |
US12053137B2 (en) | 2016-03-31 | 2024-08-06 | Lg Electronics Inc. | Cleaner |
US12064079B2 (en) | 2016-03-31 | 2024-08-20 | Lg Electronics Inc. | Cleaner |
US12070179B2 (en) | 2016-03-31 | 2024-08-27 | Lg Electronics Inc. | Cleaner |
US12121199B2 (en) | 2016-03-31 | 2024-10-22 | Lg Electronics Inc. | Cleaner |
CN112006606A (zh) * | 2019-05-30 | 2020-12-01 | 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 集尘装置及电动吸尘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65707A (zh) | 吸尘器尘杯 | |
CN201123782Y (zh) | 吸尘器的除尘装置 | |
CN105249891B (zh) | 一种三级龙卷风尘杯过滤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吸尘器 | |
CN100405965C (zh) | 吸尘器的扩散式除尘装置 | |
WO2016119503A1 (zh) | 一种二级尘气分离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尘杯 | |
CN204520530U (zh) | 吸尘器尘杯 | |
CN201958793U (zh) |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 |
WO2016197546A1 (zh) | 一种具有螺旋式二级龙卷风尘气分离结构的手持式吸尘器 | |
WO2012089073A1 (zh) |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 |
KR102116662B1 (ko) | 사이클론과 백필터 일체형 집진기 | |
CN202739915U (zh) | 吸尘器尘杯 | |
CN202365717U (zh) | 一种吸尘器的旋风分离尘杯 | |
CN110811421A (zh) | 一种多级旋风分离集尘装置及吸尘器 | |
CN102319043A (zh) | 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 |
CN209032135U (zh) | 回收桶及其清洗机 | |
CN202184687U (zh) | 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 | |
CN202136278U (zh) | 旋风式吸尘器尘杯 | |
CN109691934B (zh) | 旋风分离装置及扫地机器人 | |
CN201500495U (zh) | 一种旋风分离过滤器 | |
CN107837036A (zh) | 杆式吸尘器尘杯过滤系统及使用该过滤系统的杆式吸尘器 | |
CN202113009U (zh) | 具有可拆式尘杯上盖的吸尘器 | |
CN205286243U (zh) | 一种吸尘器螺旋进风装置 | |
CN204260668U (zh) | 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
CN208659171U (zh) | 单锥结构和吸尘器 | |
CN208851384U (zh) | 能够干湿两用的手持式吸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