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52229U - 纵轴流滚筒 - Google Patents

纵轴流滚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52229U
CN205052229U CN201520737109.3U CN201520737109U CN205052229U CN 205052229 U CN205052229 U CN 205052229U CN 201520737109 U CN201520737109 U CN 201520737109U CN 205052229 U CN205052229 U CN 2050522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barrel
tangle
axial flow
longitudinal 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3710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永峰
周丹丹
宋理成
李建香
周传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Lovol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vol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vol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vol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3710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522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522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522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纵轴流滚筒,属于联合收割机脱粒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滚筒体,所述滚筒体的前端设有滚筒前轴,后端设有动力输入轴,所述滚筒前轴转动安装于一滚筒前支架上,所述动力输入轴转动安装于一滚筒后支架上,所述滚筒体包括喂入部和筒身部,所述滚筒前支架和喂入部之间设有防缠元件,所述防缠元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滚筒前支架上的滚筒前防缠圈;固定于所述喂入部上且相对所述滚筒前防缠圈设置的滚筒后防缠圈。本实用新型不用更换滚筒,并且收获作业时滚筒轴不容易缠草,工作效率高,成本低,满足稻麦轮作区用户收获需求。

Description

纵轴流滚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联合收割机脱粒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纵轴流滚筒。
背景技术
在国内小麦与水稻轮作区域,用户普遍希望联合收割机基本不用更换或少更换零部件,只进行滚筒调速就可以不但能收小麦,还能兼收水稻。但是目前主流联合收割机难以实现以上功能,勉强兼收,收获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为破碎率高、夹带损失大、工作效率较低。
另一方面,用户对联合收割机投资回报率要求越来越高,单纯单季作物的收获已不能满足用户收益要求。
基于以上原因,用户迫切要求现有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离装置能够技术升级,实现多种作物兼收。
脱粒分离装置是联合收割机核心部件,目前联合收割机多采用轴流滚筒脱粒分离装置,其中轴流滚筒的结构形式、脱粒元件配置、安装形式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联合收割机脱粒分离装置的脱粒分离性能、生产效率、可靠性以及对作物品种的适应性。
目前在稻麦轮作区使用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时,通常在轴流滚筒筒身上安装了纹杆、整体式分离板等脱粒分离元件,收获小麦这种单一作物效果基本能满足用户要求。如果收获水稻等其他作物,不但滚筒前轴容易缠草,收获效果也不好,主要表现为破碎率高、夹带损失大等,用户需要更换专用水稻滚筒,存在更换不方便,使用成本高等缺点。
因此,稻麦轮作区的用户收获作物由小麦更换为水稻、或由水稻更换为小麦时,需要频繁更换专用滚筒。如果不更换专用滚筒,滚筒前轴容易缠草、收获效果不好。如果更换专用滚筒,存在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使用成本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纵轴流滚筒,实现小麦、水稻农作物兼收,不用更换滚筒,并且收获作业时滚筒前轴不容易缠草,工作效率高,成本低,满足稻麦轮作区用户收获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纵轴流滚筒,包括滚筒体,所述滚筒体的前端设有滚筒前轴,后端设有动力输入轴,所述滚筒前轴转动安装于一滚筒前支架上,所述动力输入轴转动安装于一滚筒后支架上,所述滚筒体包括圆锥台筒形的喂入部和圆筒形的筒身部,所述滚筒前支架和喂入部之间设有用于疏导作物流动且防止所述滚筒前轴缠草的防缠元件,所述防缠元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滚筒前支架上的滚筒前防缠圈;固定于所述喂入部上且相对所述滚筒前防缠圈设置的滚筒后防缠圈,所述滚筒后防缠圈的直径小于所述滚筒前防缠圈的直径,且所述滚筒后防缠圈伸入所述滚筒前防缠圈的内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防缠元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滚筒前防缠圈上的弧形的前防缠圈封盖,所述前防缠圈封盖位于所述滚筒前支架的上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喂入部的圆锥台筒面上设有喂入叶片,所述喂入叶片的后段延伸到所述筒身部的前段;所述喂入叶片有两个,两个所述喂入叶片对称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筒身部上安装有固定幅盘,所述固定幅盘上设有若干平行于所述滚筒前轴的第一杆齿轴和第二杆齿轴,所述第一杆齿轴和第二杆齿轴上均设有若干沿所述筒身部的径向向外伸出的杆齿。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在所述筒身部的脱粒分离段,所述第一杆齿轴上相邻两个所述杆齿的轴向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杆齿轴上相邻两个所述杆齿的轴向距离;在所述筒身部的排草段,所述第一杆齿轴上相邻两个所述杆齿的轴向距离与所述第二杆齿轴上相邻两个所述杆齿的轴向距离相同。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动力输入轴套装于一联轴器上,所述联轴器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筒身部的后幅盘,所述联轴器与紧固件之间设有挠性元件。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挠性元件为胶套。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动力输入轴靠近所述联轴器的一端为花键轴,所述联轴器上设有与所述花键轴相适配的花键孔。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滚筒后支架与联轴器的外端之间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设有轴承和设置在所述轴承外侧的密封元件,所述轴承与密封元件之间设有加油腔,所述轴承座上设有连通所述加油腔的润滑油道。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润滑油道与一外部油管的一端部连接,所述外部油管的另一端设有油嘴。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纵轴流滚筒设计了滚筒体、滚筒前轴、动力输入轴、滚筒前支架和滚筒后支架,所述滚筒体包括喂入部和筒身部,所述滚筒前支架和喂入部之间设有防缠元件,所述防缠元件包括滚筒前防缠圈和滚筒后防缠圈,通过滚筒前防缠圈和滚筒后防缠圈配合起到疏导喂入作物流动、防止滚筒前轴缠草作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纵轴流滚筒,实现了小麦、水稻农作物兼收,不用更换滚筒,并且收获作业时滚筒前轴不容易缠草,工作效率高,成本低,满足稻麦轮作区用户收获需求。
由于所述防缠元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滚筒前防缠圈上的弧形的前防缠圈封盖,所述前防缠圈封盖位于所述滚筒前支架的上部,这种结构可以进一步防止滚筒前轴缠草。
由于所述喂入部的圆锥台筒面上设有喂入叶片,所述喂入叶片的后段延伸到所述筒身部的前段,有利于作物流畅的喂入,实现后续有效脱粒。
由于在所述筒身部的脱粒分离段,所述第一杆齿轴上相邻两个所述杆齿的轴向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杆齿轴上相邻两个所述杆齿的轴向距离,因而在筒身部上安装疏密相间的杆齿排列结构,结构简单、脱粒分离效果好,可有效减少滚筒脱出物,降低清选负荷;由于在所述筒身部的排草段,所述第一杆齿轴上相邻两个所述杆齿的轴向距离与所述第二杆齿轴上相邻两个所述杆齿的轴向距离相同,从而方便了排草。
由于所述动力输入轴套装于一联轴器上,所述联轴器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筒身部的后幅盘,所述联轴器与紧固件之间设有挠性元件,可以在机器启动、滚筒堵塞等应力激增时保护传动部件不受损坏。
由于所述挠性元件为胶套,使得挠性元件成本低,拆装简便。
由于所述动力输入轴靠近所述联轴器的一端为花键轴,所述联轴器上设有与所述花键轴相适配的花键孔,通过花键传递动力,工作可靠,并且拆卸容易,维修方便。
由于所述滚筒后支架与联轴器的外端之间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设有轴承和密封元件,轴承座支撑住了滚筒体后部的重量,保证动力输入轴受力更加合理,即只受滚筒体扭力,不受滚筒体重量剪切力,可靠性更高;由于所述轴承与密封元件之间设有加油腔,所述轴承座上设有连通所述加油腔的润滑油道,因而可以通过润滑油道向加油腔内注入润滑油,保证其可靠性更高,同时密封元件可保证加油腔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2中B向视图;
图5是图2中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2中D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滚筒体,11、喂入部,111、喂入叶片,112、后堵盘,12、筒身部,121、固定幅盘,122、第一杆齿轴,123、第二杆齿轴,124、杆齿,125、固定座板,126、前幅盘,127、后幅盘,2、滚筒前轴,3、动力输入轴,4、滚筒前支架,5、前轴承座,6、前轴承,7、滚筒后支架,71、轴承座,72、轴承,73、加油腔,74、润滑油道,75、外部油管,76、油嘴,77、密封圈,8、防缠元件,81、滚筒前防缠圈,82、前防缠圈支座,83、前防缠圈封盖,84、滚筒后防缠圈,9、联轴器,10、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共同所示,一种纵轴流滚筒,包括滚筒体1,滚筒体1的前端设有滚筒前轴2,后端设有动力输入轴3,滚筒前轴2和动力输入轴3的轴线相重合,滚筒前轴2转动安装于一滚筒前支架4上,滚筒前轴2与滚筒前支架4之间设有前轴承座5和前轴承6,动力输入轴3转动安装于一滚筒后支架7上,滚筒体1可以绕滚筒前轴2和动力输入轴3组成的共同轴线转动。
滚筒体1包括圆锥台筒形的喂入部11和圆筒形的筒身部12,滚筒前支架4和喂入部11之间设有用于疏导作物流动且防止滚筒前轴2缠草的防缠元件8,防缠元件8包括:固定于滚筒前支架4上的滚筒前防缠圈81,在本实施例中,滚筒前防缠圈81通过前防缠圈支座82安装于滚筒前支架4上;固定于喂入部11上且相对滚筒前防缠圈81设置的滚筒后防缠圈84,滚筒后防缠圈84的直径小于滚筒前防缠圈81的直径,且滚筒后防缠圈84伸入滚筒前防缠圈81的内部。
上述防缠元件8还包括固定于滚筒前防缠圈81上的弧形的前防缠圈封盖83,前防缠圈封盖83位于滚筒前支架4的上部。
通过滚筒前防缠圈81和滚筒后防缠圈84配合起到疏导喂入作物流动、防止滚筒前轴2缠草作用;由于前防缠圈封盖83为弧形结构,位于滚筒前支架4的上部,这种结构可以进一步防止滚筒前轴2缠草作用。
为了利于作物流畅的喂入,实现后续有效脱粒,喂入部11的圆锥台筒面上设有喂入叶片111,喂入叶片111呈螺旋状,喂入叶片111的后段延伸到筒身部12的前段,喂入叶片111有两个,两个喂入叶片111对称设置。
筒身部12上安装有多个固定幅盘121,固定幅盘121上设有若干平行于滚筒前轴2的第一杆齿轴122和第二杆齿轴1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杆齿轴122和第二杆齿轴123沿固定幅盘121的周向依次布置,第一杆齿轴122和第二杆齿轴123上均设有若干沿筒身部12的径向向外伸出的杆齿124,优选的,在第一杆齿轴122和第二杆齿轴123上背离杆齿124的一侧均设有多个固定座板125,固定座板125与固定幅盘121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紧固件优选为螺栓和螺母。
在筒身部12的脱粒分离段,即筒身部12的前段和中段,第一杆齿轴122上相邻两个杆齿124的轴向距离L1大于第二杆齿轴123上相邻两个杆齿124的轴向距离L2,在筒身部12上安装疏密相间的杆齿排列结构,结构简单、脱粒分离效果好,可有效减少滚筒脱出物,降低清选负荷;在筒身部12的排草段,即筒身部12的后段,第一杆齿轴122上相邻两个杆齿124的轴向距离L3与第二杆齿轴123上相邻两个杆齿124的轴向距离L2相同,从而方便了排草。
在本实施例中,筒身部12的前端与喂入部11的后堵盘112连接为一体,例如可以采用焊接或紧固件连接等等,筒身部12的内腔前部设有前幅盘126,前幅盘126与滚筒前轴2连接在一起,筒身部12内腔后部设有后幅盘127。
为了在机器启动、滚筒体1堵塞等应力激增时保护传动部件不受损坏,上述动力输入轴3套装于一联轴器9上,联轴器9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筒身部12的后幅盘127,联轴器9与紧固件之间设有挠性元件,紧固件优选为螺栓和螺母。
为了降低成本,方便拆装,挠性元件优选为胶套10,当然,挠性元件也可以选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的其他具有缓冲作用的元件,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拆卸和方便维修,动力输入轴3靠近联轴器9的一端为花键轴,联轴器9上设有与所述花键轴相适配的花键孔,通过花键传递动力,工作可靠。
滚筒后支架7与联轴器9的外端之间设有轴承座71,轴承座71内设有轴承72和设置在轴承72外侧的密封元件,轴承座71支撑住了滚筒体1后部的重量,保证动力输入轴3受力更加合理,即只受滚筒体扭力,不受滚筒体重量剪切力,可靠性更高。
轴承72与密封元件之间设有加油腔73,轴承座71上设有连通加油腔73的润滑油道74,润滑油道74与一外部油管75的一端部连接,外部油管75的另一端设有油嘴76,可以通过油嘴76、外部油管75和润滑油道74向加油腔73内注入润滑油,保证其可靠性更高,同时密封元件可保证加油腔73的密封性。
上述密封元件可以为密封圈77或者油封等等,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纵轴流滚筒,实现了小麦、水稻农作物兼收,不用更换滚筒,并且收获作业时滚筒前轴不容易缠草,工作效率高,成本低,满足稻麦轮作区用户收获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纵轴流滚筒,包括滚筒体,所述滚筒体的前端设有滚筒前轴,后端设有动力输入轴,所述滚筒前轴转动安装于一滚筒前支架上,所述动力输入轴转动安装于一滚筒后支架上,所述滚筒体包括圆锥台筒形的喂入部和圆筒形的筒身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前支架和喂入部之间设有用于疏导作物流动且防止所述滚筒前轴缠草的防缠元件,所述防缠元件包括:
固定于所述滚筒前支架上的滚筒前防缠圈;
固定于所述喂入部上且相对所述滚筒前防缠圈设置的滚筒后防缠圈,所述滚筒后防缠圈的直径小于所述滚筒前防缠圈的直径,且所述滚筒后防缠圈伸入所述滚筒前防缠圈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轴流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缠元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滚筒前防缠圈上的弧形的前防缠圈封盖,所述前防缠圈封盖位于所述滚筒前支架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轴流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喂入部的圆锥台筒面上设有喂入叶片,所述喂入叶片的后段延伸到所述筒身部的前段;所述喂入叶片有两个,两个所述喂入叶片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纵轴流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部上安装有固定幅盘,所述固定幅盘上设有若干平行于所述滚筒前轴的第一杆齿轴和第二杆齿轴,所述第一杆齿轴和第二杆齿轴上均设有若干沿所述筒身部的径向向外伸出的杆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纵轴流滚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身部的脱粒分离段,所述第一杆齿轴上相邻两个所述杆齿的轴向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杆齿轴上相邻两个所述杆齿的轴向距离;在所述筒身部的排草段,所述第一杆齿轴上相邻两个所述杆齿的轴向距离与所述第二杆齿轴上相邻两个所述杆齿的轴向距离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纵轴流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轴套装于一联轴器上,所述联轴器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筒身部的后幅盘,所述联轴器与紧固件之间设有挠性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纵轴流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元件为胶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纵轴流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轴靠近所述联轴器的一端为花键轴,所述联轴器上设有与所述花键轴相适配的花键孔。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纵轴流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后支架与联轴器的外端之间设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设有轴承和设置在所述轴承外侧的密封元件,所述轴承与密封元件之间设有加油腔,所述轴承座上设有连通所述加油腔的润滑油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纵轴流滚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道与一外部油管的一端部连接,所述外部油管的另一端设有油嘴。
CN201520737109.3U 2015-09-22 2015-09-22 纵轴流滚筒 Active CN2050522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37109.3U CN205052229U (zh) 2015-09-22 2015-09-22 纵轴流滚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37109.3U CN205052229U (zh) 2015-09-22 2015-09-22 纵轴流滚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52229U true CN205052229U (zh) 2016-03-02

Family

ID=55378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37109.3U Active CN205052229U (zh) 2015-09-22 2015-09-22 纵轴流滚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5222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5594A (zh) * 2016-08-11 2016-11-16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一种内置式秸秆粉碎装置
CN106342490A (zh) * 2016-10-25 2017-01-25 河南瑞创通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免维护型多功能纵轴流脱粒分离滚筒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5594A (zh) * 2016-08-11 2016-11-16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一种内置式秸秆粉碎装置
CN106342490A (zh) * 2016-10-25 2017-01-25 河南瑞创通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免维护型多功能纵轴流脱粒分离滚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23146A (zh) 纵轴流滚筒
CN206728628U (zh) 同轴反转双滚筒脱粒装置及收割机
AU2018416917B2 (en) A segmenting-typed sugarcane combine harvester with a center-positioned fan
CN205052229U (zh) 纵轴流滚筒
CN205052230U (zh) 纵轴流滚筒
CN203618371U (zh) 玉米联合收获机锤片锯齿组合式秸秆粉碎机构
CN103843518B (zh) 联合收割机的拨禾轮
CN103380678B (zh) 玉米收获机割台
CN203884210U (zh) 联合收割机的拨禾轮
CN203691993U (zh) 全喂入谷物联合收割机脱粒滚筒及其排草装置
CN204634441U (zh) 一种圆草捆打捆机的成捆室
CN105723919A (zh) 一种联合收割机
CN105221708A (zh) 联合收割机纵轴流滚筒传动连接装置
CN212413866U (zh) 一种高茎秆作物收获割台装置及收获机
CN212812856U (zh) 一种防缠喂入搅龙装置及收获机
CN201299018Y (zh) 半喂入式稻麦联合收割机用输粮搅龙
CN105519310B (zh) 田间颖壳与秸秆捡拾机
CN109729820B (zh) 一种双螺旋双伸缩拨指喂入搅龙
CN203537866U (zh) 谷物联合收获机切流四滚筒脱粒分离机构
CN201234469Y (zh) 一种收割机拨禾轮
CN201789783U (zh) 秸秆捡拾输送装置
CN206728591U (zh) 一种收割机脱粒滚筒喂入装置
CN203136570U (zh) 收割机割台绞龙曲拐臂
CN204634401U (zh) 具有回转凹板筛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分离装置
CN216392135U (zh) 牧草种子联合收获机复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1206 No. 192 South Beihai Road, Fangzi District, Shandong, Weifang

Patentee after: Weichai leiwo Heavy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206 No. 192 South Beihai Road, Fangzi District, Shandong, Weifang

Patentee before: LOVOL HEAVY INDUSTR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