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37630U - 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37630U CN205037630U CN201520662131.6U CN201520662131U CN205037630U CN 205037630 U CN205037630 U CN 205037630U CN 201520662131 U CN201520662131 U CN 201520662131U CN 205037630 U CN205037630 U CN 2050376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lector
- assembly
- entire body
- runner
- body f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涉及一种空调冷凝换热器。本实用新型包括集管Ⅰ、集管Ⅱ、集管Ⅲ、集管Ⅳ1以及两组通孔扁管,其中一组通孔扁管的两端分别插入集管Ⅰ和集管Ⅳ中构成组件Ⅰ,另一组通孔扁管的两端分别插入集管Ⅰ和集管Ⅳ中构成组件Ⅱ,组件Ⅰ和组件Ⅱ前后双排平行布置;在通孔扁管的各行之间布置有通体翅片,通体翅片贯穿前后两组组件;在组件Ⅰ和组件Ⅱ的一侧集管上分别设置有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组件Ⅰ和组件Ⅱ的另一侧集管上通过一组弯管连通;在集管Ⅰ或/和集管Ⅱ或/和集管Ⅲ或/和集管Ⅳ中设置有隔片;每一个集管的两端均安装一个堵头,构成串联密封流道。抗脏堵能力强,散热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冷凝换热器,具体是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局限于结构设计、制作钎焊工艺的限制,空调冷凝换热器多是单排结构;考虑散热需要,多是采用加密翅片、翅片开窗等结构设计来增大散热面积给予解决,但又引申出因翅片间隙小,造成风阻大、灰尘容易滞留,导致脏堵、散热效率下降,进而出现空调系统运行压力大,增加功率消耗,甚至引起运行故障;同时对于结构比较紧凑散热空间,单排散热不足问题,配置空调往往以降低系统整体性能来解决,致使制冷满足不了需求;两换热器直接并联,翅片交错,透光率差,风阻大,更容易脏堵而出现上述问题;多腔集管结构复杂,结构工艺实现性差,多是停留在手工样件阶段,无法大规模推广,尤其在粉尘比较大机型象农机收获机械、铲运机械体现更为明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抗脏堵能力强,散热效率高,降低功率消耗,降低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包括集管Ⅰ、集管Ⅱ、集管Ⅲ、集管Ⅳ1以及两组通孔扁管,其中一组通孔扁管的两端分别插入集管Ⅰ和集管Ⅳ中构成组件Ⅰ,另一组通孔扁管的两端分别插入集管Ⅱ和集管Ⅲ中构成组件Ⅱ,组件Ⅰ和组件Ⅱ前后双排平行布置;在通孔扁管的各行之间布置有通体翅片,通体翅片贯穿前后两组组件;在组件Ⅰ和组件Ⅱ的一侧集管上分别设置有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组件Ⅰ和组件Ⅱ的另一侧集管上通过一组弯管连通;在集管Ⅰ或/和集管Ⅱ或/和集管Ⅲ或/和集管Ⅳ中设置有隔片;每一个集管的两端均安装一个堵头,构成串联密封流道。
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包括集管Ⅰ、集管Ⅱ、集管Ⅲ、集管Ⅳ以及两组通孔扁管,其中一组通孔扁管的两端分别插入集管Ⅰ和集管Ⅳ中构成组件Ⅰ,另一组通孔扁管的两端分别插入集管Ⅱ和集管Ⅲ中构成组件Ⅱ,组件Ⅰ和组件Ⅱ前后双排平行布置;在通孔扁管的各行之间布置有通体翅片,通体翅片贯穿前后两组组件;在组件Ⅰ和组件Ⅱ的一侧集管上分别设置有进口接头和出口接头;组件Ⅰ和组件Ⅱ的另一侧集管上通过一组弯管连通;每一个集管的两端均安装一个堵头,构成串联密封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双排串联以增加换热流程,进而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解决单排芯体散热不足问题;同时解决因空间、结构紧凑限制问题,简化结构工艺复杂性,便于批量推广;通体翅片解决直接并联翅片交错问题,抗脏堵能力强,散热效率高,降低功率消耗,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集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通体翅片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6是通体翅片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7是通体翅片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串联流道示意图。
图中:1.进口接头,2.通孔扁管,3.通体翅片,4.弯管,5.隔片Ⅰ5,6.隔片Ⅱ,7.堵盖,8.出口接头,9.隔片Ⅲ,10.隔片Ⅳ,11.集管Ⅰ11,12.集管Ⅱ12,13.集管Ⅲ,14.集管Ⅳ,1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包括集管Ⅰ11、集管Ⅱ12、集管Ⅲ13、集管Ⅳ14以及两组通孔扁管2,其中一组通孔扁管2的两端分别插入集管Ⅰ11和集管Ⅳ14中构成组件Ⅰ,另一组通孔扁管2的两端分别插入集管Ⅱ12和集管Ⅲ13中构成组件Ⅱ,组件Ⅰ和组件Ⅱ前后双排平行布置;在通孔扁管8的各行之间布置有通体翅片3,通体翅片3贯穿前后两组组件;在组件Ⅰ和组件Ⅱ的一侧集管上分别设置有进口接头1和出口接头8;组件Ⅰ和组件Ⅱ的另一侧集管为圆管,上下设置有多个弯管,弯管将两个集管连通。在集管Ⅰ11或/和集管Ⅱ12或/和集管Ⅲ13或/和集管Ⅳ14中设置有隔片,也可以根据需要不设置隔片,隔片将集管上下隔离开;每一个集管的两端均安装一个堵头,构成串联密封流道。
本实施例中,每组通孔扁管2包括28行通孔扁管;在从下往上数第16行和17行通孔扁管2中间的集管Ⅰ11和集管Ⅱ12内插入隔片Ⅰ5;在从下往上数第4与第5行通孔扁管2中间的集管Ⅰ11和集管Ⅱ12内插入隔片Ⅱ6;在从下往上数第4与第5行通孔扁管2中间的集管Ⅲ13内插入隔片Ⅲ9;在从上往下数第16与第17行通孔扁管2中间的集管Ⅳ14内插入隔片Ⅳ10。
在通孔扁管2的各行之间布置有通体翅片3,通体翅片3贯穿前后两组组件;通体翅片直接整体贯穿,避免翅片交错现象,增强通透性。
通体翅片4为U形波翅片(如图5)或矩形波翅片(如图6)或梯形波翅片(如图7),U形波、矩形波及梯形波形截面的通体翅片结构通透性好,避免风阻大、灰尘滞留问题;同时抗脏堵能力强,散热效率高,降低功率消耗,进而降低使用成本。各波形的通体翅片根据散热及工况环境需要制作成3~10mm不同波距,可增强通透性,便于灰尘贯穿通过,不会形成阻滞现象。
如图4所示,组件Ⅰ和组件Ⅱ的另一侧集管为D形管,两个D形管连接在一起,在连接处设有多个通孔15,两个D形管通过多个通孔15连通,省去弯管4结构,工艺、工序更简化。
隔片及隔成的折返流道流程数量及每一流程所含通孔扁管数量均可根据散热工况需要进行数量调整(增加或减少),本实用新型的串联流道如图8所示。
本实施例中上述部件的连接是通过钎焊实现焊接及密封。
工作过程:高温、高压气态冷媒(或高温水)从进口接头1进入集管Ⅳ14,在后组件Ⅰ从上往下数第16与第17行通孔扁管2中间的集管Ⅳ14内插入隔片Ⅳ10,将集管Ⅳ14隔断,冷媒从(从上往下数)第1至16行通孔扁管2流向集管Ⅰ11;在从上往下数第16行和17行通孔扁管2中间的集管Ⅰ11和集管Ⅱ12内插入隔片Ⅰ5,将集管Ⅰ11和集管Ⅱ12隔断,弯管4将集管Ⅰ11和集管Ⅱ12连通,冷媒通过弯管4进入集管Ⅱ12;进入集管Ⅱ12的冷媒通过第1至16行通孔扁管2流向集管Ⅲ13;进入集管Ⅲ13的冷媒通过从上往下数第17至25行通孔扁管2折返流进集管Ⅱ12;在从下往上数第4与第5行通孔扁管2中间的集管Ⅰ11和集管Ⅱ12内插入隔片Ⅱ6,将集管Ⅰ11和集管Ⅱ12隔断,弯管4将集管Ⅰ11和集管Ⅱ12连通,进入集管Ⅱ12内的冷媒通过弯管4进入集管Ⅰ11;然后通过从上往下数第17至25行通孔扁管2流进集管Ⅳ14,经后从下往上数第1与第4行通孔扁管2折返流进集管Ⅰ11;弯管4将集管Ⅰ11和集管Ⅱ12连通,冷媒通过弯管4进入集管Ⅱ12内,然后通过组件Ⅱ从下往上数第1与第4行通孔扁管2流进Ⅲ13,从出口接头8流出。冷媒折返串联流通前后组件过程,通过热传导,由通过芯体通体翅片4的强制循环风进行散热。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管Ⅰ(11)、集管Ⅱ(12)、集管Ⅲ(13)、集管Ⅳ(14)以及两组通孔扁管(2),其中一组通孔扁管(2)的两端分别插入集管Ⅰ(11)和集管Ⅳ(14)中构成组件Ⅰ,另一组通孔扁管(2)的两端分别插入集管Ⅱ(12)和集管Ⅲ(13)中构成组件Ⅱ,组件Ⅰ和组件Ⅱ前后双排平行布置;在通孔扁管(2)的各行之间布置有通体翅片(3),通体翅片(3)贯穿前后两组组件;在组件Ⅰ和组件Ⅱ的一侧集管上分别设置有进口接头(1)和出口接头(8);组件Ⅰ和组件Ⅱ的另一侧集管连通;在集管Ⅰ(11)或/和集管Ⅱ(12)或/和集管Ⅲ(13)或/和集管Ⅳ(14)中设置有隔片;每一个集管的两端均安装一个堵头,构成串联密封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组通孔扁管(2)包括28行通孔扁管;在从下往上数第16行和17行通孔扁管(2)中间的集管Ⅰ(11)和集管Ⅱ(12)内插入隔片Ⅰ(5);在从下往上数第4与第5行通孔扁管(2)中间的集管Ⅰ(11)和集管Ⅱ(12)内插入隔片Ⅱ(6);在从下往上数第4与第5行通孔扁管(2)中间的集管Ⅲ(13)内插入隔片Ⅲ(9);在从上往下数第16与第17行通孔扁管(2)中间的集管Ⅳ(14)内插入隔片Ⅳ(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体翅片(3)为U形波翅片或矩形波翅片或梯形波翅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各部件的连接是通过钎焊实现焊接及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件Ⅰ和组件Ⅱ的另一侧集管为圆管,上下设置有多个弯管,弯管将两个集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件Ⅰ和组件Ⅱ的另一侧集管为D形管,两个D形管连接在一起,在连接处设有多个通孔(15),两个D形管通过多个通孔(15)连通。
7.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管Ⅰ(11)、集管Ⅱ(12)、集管Ⅲ(13)、集管Ⅳ(14)以及两组通孔扁管(2),其中一组通孔扁管(2)的两端分别插入集管Ⅰ(11)和集管Ⅳ(14)中构成组件Ⅰ,另一组通孔扁管(2)的两端分别插入集管Ⅱ(12)和集管Ⅲ(13)中构成组件Ⅱ,组件Ⅰ和组件Ⅱ前后双排平行布置;在通孔扁管(2)的各行之间布置有通体翅片(3),通体翅片(3)贯穿前后两组组件;在组件Ⅰ和组件Ⅱ的一侧集管上分别设置有进口接头(1)和出口接头(8);组件Ⅰ和组件Ⅱ的另一侧集管上通过一组弯管(4)连通;每一个集管的两端均安装一个堵头,构成串联密封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体翅片(3)为U形波翅片或矩形波翅片或梯形波翅片。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各部件的连接是通过钎焊实现焊接及密封。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件Ⅰ和组件Ⅱ的另一侧集管为圆管,上下设置有多个弯管(4),弯管(4)将两个集管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62131.6U CN205037630U (zh) | 2015-08-28 | 2015-08-28 | 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62131.6U CN205037630U (zh) | 2015-08-28 | 2015-08-28 | 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37630U true CN205037630U (zh) | 2016-02-17 |
Family
ID=55296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662131.6U Active CN205037630U (zh) | 2015-08-28 | 2015-08-28 | 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37630U (zh) |
-
2015
- 2015-08-28 CN CN201520662131.6U patent/CN2050376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421425U (zh) | 换热装置 | |
CN201028900Y (zh) | 一种新型平流行式冷凝器 | |
CN204854428U (zh) | 一种mggh换热系统 | |
CN204830592U (zh) | 一种一体式客车空调用双层平行流冷凝器 | |
CN101696862B (zh) |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全焊接板束 | |
CN204943980U (zh) | 一种流道并联式通体翅片冷凝换热器 | |
CN203908123U (zh) | 平行流冷凝器 | |
CN205037630U (zh) | 一种流道串联式通体翅片双排冷凝换热器 | |
CN205642108U (zh) | 一种多孔微通道型材的热交换器 | |
CN202613757U (zh) | 热泵热水器 | |
CN205619629U (zh) | 一种微通道冷凝器 | |
CN209945093U (zh) | 一种封闭式风冷换热器 | |
CN106016840A (zh) | 一种换热效率高的空调换热器 | |
CN204373274U (zh) | 一种平行流换热器 | |
CN205102465U (zh) | 一种制冷装置u型管蒸发器 | |
CN205227937U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换热器 | |
CN203785527U (zh) | 闭式冷却塔的新型冷却管结构 | |
CN205172719U (zh) | 热交换器 | |
CN205352147U (zh) | 一种高效的热交换器 | |
CN203163547U (zh) | 改进的热交换器 | |
CN204128400U (zh) | 微通道换热器 | |
CN201945089U (zh) | 一种环形结构的管片式换热器 | |
CN202521958U (zh) | 一种双排平行流换热器及应用此换热器的空调 | |
CN203561119U (zh) | 一种平行流式汽车空调冷凝器 | |
CN219141557U (zh) | 一种节能冷却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