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37475U -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37475U CN205037475U CN201520632000.3U CN201520632000U CN205037475U CN 205037475 U CN205037475 U CN 205037475U CN 201520632000 U CN201520632000 U CN 201520632000U CN 205037475 U CN205037475 U CN 2050374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interface
- gas
- conditioning system
-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冷暖型空调系统包括:喷气增焓压缩机、室内室外换热器、闪蒸器、气液分离装置、控制阀和电控换热器。闪蒸器包括三个接口,第一接口与室内换热器连通,第二接口与室外换热器连通。气液分离装置包括进口、液体出口和气体出口,进口与第三接口相连。液体出口通过出液管连接到室内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路上,控制阀串联在出液管上。电控换热器串联在气体出口和压缩机的喷气口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暖型空调系统,保证了电控元件的使用安全,提高了喷气冷媒的气态含量,避免对压缩机产生液击。同时可提高喷气口的喷气干度,避免冷媒回灌压缩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及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大部分采用喷气增焓压缩机的空调系统,都是通过闪蒸器对冷凝后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气态制冷剂通过喷气口回到压缩机,从而提升空调器性能。根据喷气增焓压缩机的特性,如果有液态制冷剂直接回到压缩机,不仅会降低空调器性能,还会对压缩机造成损坏,可见如何避免或减少液态冷媒直接回到压缩机,是提升空调器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问题。
变频空调的电控系统中,室外机电控部分尤其是变频模块发热大,在高温环境下极大地制约了压缩机运行的频率。具体而言,电控散热通常使用金属散热器并通过空气对流散热。但在室外温度较高时,由于发热量大,金属散热也会遇到散热瓶颈。这种情况下为避免烧坏电控器件,通常做法的降低压缩机运转频率以降低电控发热,从而影响变频空调在高温下的制冷效果。
相关材料中,也有一些利用冷媒对电控元件散热的方案。但是采用液态冷媒散热,会损失空调器的制冷量和能效,而且由于制冷剂蒸发过程中温度过低导致电控上有冷凝水生成,存在电控使用安全的隐患。也有采用通过闪蒸器分离出的气态冷媒对电控元件散热,但是容易产生液击,方案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冷暖型空调系统,能够有效的解决高温制冷时电控元件的可靠性问题,同时避免产生液击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冷型空调系统,也能够有效解决高温制冷时电控元件的可靠性问题,同时避免产生液击现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暖型空调系统,包括:喷气增焓压缩机,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回气口和喷气口;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具有第一端口至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三端口连通,且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四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口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口相连;闪蒸器,所述闪蒸器包括第一接口至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所述闪蒸器构造为将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中的其中一个流入的气液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且将分离的气体部分从所述第三接口排出、分离后剩余的部分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中的另一个排出;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串联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串联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一接口之间;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进口、液体出口和气体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所述液体出口通过出液管连接在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闪蒸器之间,或者所述液体出口通过出液管连接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闪蒸器之间;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串联连接在所述出液管上;用于对冷暖型空调系统的电控元件进行散热的电控换热器,所述电控换热器串联连接在所述气体出口和所述喷气口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暖型空调系统,通过在闪蒸器与喷气增焓压缩机的喷气口之间串联电控换热器,闪蒸器分离出的气态冷媒可流经电控换热器以对电控元件进行散热,有效保证电控元件高温时的正常工作,保证了电控元件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通过在闪蒸器与电控换热器之间串联设置气液分离装置,二次气液分离可提高喷气冷媒的气态含量,避免对压缩机产生液击。同时电控换热器的设置可以提高喷气口的喷气干度,控制阀的设置可避免冷媒存在回灌压缩机的风险,提高冷暖型空调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以及整体性能。
可选地,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为毛细管或者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为毛细管或者电子膨胀阀。
可选地,所述控制阀为单向阀或者电磁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为从所述室外换热器到所述闪蒸器的方向单向节流的第一单向节流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为从所述室内换热器到所述闪蒸器的方向单向节流的第二单向节流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均包括第一毛细管、并联连接的第一冷媒通路和第二冷媒通路,所述第一冷媒通路上串联有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二冷媒通路上串联有单向阀,所述第一毛细管与并联连接的所述第一冷媒通路和第二冷媒通路串联。
优选地,所述换向组件为四通阀。
可选地,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为储液罐或者气液分离器。
优选地,所述液体出口连接在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闪蒸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单冷型空调系统,包括:喷气增焓压缩机,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回气口和喷气口;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回气口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相连;闪蒸器,所述闪蒸器包括第一接口至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串联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串联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一接口之间;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进口、液体出口和气体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所述液体出口通过出液管连接在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闪蒸器之间,或者所述液体出口通过出液管连接在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与所述闪蒸器之间;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串联连接在所述出液管上;用于对单冷型空调系统的电控元件进行散热的电控换热器,所述电控换热器串联连接在所述气体出口和所述喷气口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单冷型空调系统,通过在闪蒸器与喷气增焓压缩机的喷气口之间串联电控换热器,闪蒸器分离出的气态冷媒可流经电控换热器以对电控元件进行散热,有效保证电控元件高温时的正常工作,保证了电控元件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通过在闪蒸器与电控换热器之间串联设置气液分离装置,二次气液分离可提高喷气冷媒的气态含量,避免对压缩机产生液击。同时电控换热器的设置可以提高喷气口的喷气干度,控制阀的设置可增大支路的压阻,避免冷媒存在回灌压缩机的风险,提高单冷型空调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以及整体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节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冷型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冷暖型空调系统A、单冷型空调系统B、
喷气增焓压缩机1、排气口a、回气口b、喷气口c、
换向组件2、第一端口d、第二端口e、第三端口f、第四端口g、
室外换热器3、室内换热器4、
闪蒸器5、第一接口h、第二接口i、第三接口j、
第一节流装置6、第二节流装置7、电控换热器8、控制阀10、
气液分离装置9、进口k、液体出口p、气体出口q、出液管91、
第一单向节流阀61、第二单向节流阀71、
第一毛细管m1、第二毛细管m2、单向阀m3、第一冷媒通路l1、第二冷媒通路l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系统A,其中冷暖型空调系统A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系统A,包括:喷气增焓压缩机1、换向组件2、室内换热器4、室外换热器3、闪蒸器5、第一节流装置6、第二节流装置7、控制阀10、气液分离装置9和电控换热器8。
其中,喷气增焓压缩机1具有排气口a、回气口b和喷气口c,喷气增焓压缩机1用于将回气口b流入的冷媒进行压缩,冷媒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并从排气口a排出,气态冷媒可从喷气口c喷射通入压缩机以进行压缩,达到增焓目的,提升空调器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喷气增焓压缩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均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详细描述。
换向组件2具有第一端口d、第二端口e、第三端口f和第四端口g,第一端口d和第二端口e中的其中一个与第三端口f连通,且第一端口d和第二端口e中的另一个与第四端口g连通。也就是说,换向组件2具有两种导通状态,一种导通状态为第一端口d与第三端口f连通,且第二端口e与第四端口g连通。另一种导通状态为第一端口d与第四端口g连通,且第二端口e与第三端口f连通。其中,第一端口d与排气口a相连,第二端口e与回气口b相连。
可选地,由于四通阀在空调设备中的应用技术较为成熟,且四通阀体积小、成本较低,四通阀换向稳定、可靠,因此换向组件2优选四通阀。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换向组件2还可为现有技术中公开的由多个控制阀并联、串联构成的阀门组件,这里不作具体限制。
室内换热器4的第一端与第三端口f相连,室外换热器3的第一端与第四端口g相连。
闪蒸器5包括第一接口h至第三接口j,闪蒸器5构造为将从第一接口h和第二接口i中的其中一个流入的气液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且将分离的气体部分从第三接口j排出,分离后剩余的部分从第一接口h和第二接口i中的另一个排出。
其中第一接口h与室内换热器4的第二端连通,第二节流装置7串联连接在室内换热器4和第一接口h之间,第二节流装置7用于冷媒的节流降压。
第二接口i与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连通,第一节流装置6串联连接在室外换热器3和第二接口i之间,第一节流装置6用于冷媒的节流降压。
气液分离装置9包括进口k、液体出口p和气体出口q,进口k与第三接口j相连,液体出口p通过出液管91连接在第二节流装置7与闪蒸器5之间,或者液体出口p通过出液管91连接在第一节流装置6与闪蒸器5之间。优选地,如图1所示,液体出口p连接在第二节流装置7与闪蒸器5之间。控制阀10串联连接在出液管91上。
电控换热器8用于对冷暖型空调系统A的电控元件进行散热,电控换热器8串联连接在气体出口q和喷气口c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电控元件是空调器的控制部分,如电控元件可与喷气增焓压缩机1和换向组件2相连以控制喷气增焓压缩机1和换向组件2的工作状态。
具体地,喷气增焓压缩机1、换向组件2、室内换热器4、室外换热器3、第一节流装置6和第二节流装置7限定出用于流通冷媒的制冷循环路径和制热循环路径。闪蒸器5、气液分离装置9和电控换热器8连接在上述部件上以限定出喷射冷媒的流通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四通阀、室内换热器4、室外换热器3、闪蒸器5、气液分离装置9及节流装置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等均为现有技术,电控换热器8也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换热器结构,这里就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对参照图1的冷暖型空调系统A的两种工作模式进行叙述:
制冷模式:如图1中的单箭头所示。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由喷气增焓压缩机1的排气口a经换向组件2进入室外换热器3换热,换热完成后大部分气态冷媒冷凝成液态冷媒。气液混合冷媒经过第一节流装置6实现一次节流成中温中压状态的冷媒,中温中压的冷媒经过第二接口i进入到闪蒸器5中分离成两路:
第一路:液态冷媒经第一接口h,过第二节流装置7进行二次节流为低温低压状态,然后进入室内换热器4进行换热,换热完成后蒸发为气体并经过换向组件2回到喷气增焓压缩机1的回气口b,之后被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排出进入下一循环。
第二路:由闪蒸器5中分离出来的气体部分通过第三接口j流入气液分离装置9,由闪蒸器5流入到气液分离装置9的冷媒进行二次气液分离。二次分离出的高纯度气态冷媒从气体出口q流入电控换热器8中,电控换热器8中的冷媒通过喷气口c喷入喷气增焓压缩机1中,与第一路进入回气口b被压缩到一定程度的气体混合再进行压缩后排出,进入下一循环。而从气液分离装置9分离出的其余部分则通过液体出口p,流经出液管91上的控制阀10回到第一路的循环中。为便于描述,在下文的描述中将进入到喷气口c的冷媒称为喷气冷媒。
制热模式:如图1中的双箭头所示。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由喷气增焓压缩机1的排气口a经换向组件2进入室内换热器4进行换热,换热完成后大部分气态冷媒冷凝成液态冷媒。气液混合冷媒流入第二节流装置7进行第一次节流成中温中压状态,中温中压状态的冷媒经过第一接口h进入到闪蒸器5中分离成两路:
第一路:液态冷媒经第二接口i,过第一节流装置6进行第二次节流为低温低压状态,低温低压状态的冷媒进入到室外换热器3中进行换热,换热完成后蒸发成气体,该气体经过换向组件2回到喷气增焓压缩机1的回气口b,之后被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排出进入下一循环。
第二路:由闪蒸器5中分离出来的气体部分通过第三接口j流入气液分离装置9,由闪蒸器5流入到气液分离装置9的冷媒进行二次气液分离。二次分离出的高纯度气态冷媒从气体出口q流入电控换热器8中,电控换热器8中的冷媒通过喷气口c喷入喷气增焓压缩机1中,与第一路进入回气口b被压缩到一定程度的气体混合再进行压缩后排出,进入下一循环。而从气液分离装置9分离出的其余部分则通过液体出口p,流经出液管91上的控制阀10回到第一路的循环中。
需要说明的是,电控元件工作时发热量较大,在夏季工作时热量不易疏散,影响电控元件的安全运行及工作性能。变频空调器的电控控制系统中,其室外机的电控元件容易发热,尤其是电控元件中的变频模块发热大,在高温环境下极大的制约了压缩机频率的运行。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系统A中,利用喷气冷媒在电控换热器8中吸收电控元件的热量,实现喷气冷媒与电控元件的换热,结构合理,散热效率高。
由于喷气冷媒是经闪蒸器5和气液分离装置9二次分离获得,提高了流入喷气口c的气态冷媒含量。且喷气冷媒吸收电控元件的热量后,喷气冷媒中混入的微量液态冷媒可部分蒸发或者完全蒸发成气态,进一步提高了流入喷气口c的气态冷媒含量,避免对压缩机产生液击。同时喷气冷媒提高了温度后,再回到喷气增焓压缩机1的喷气口c被压缩,保证了喷气的干度,避免喷气增焓压缩机1的回液,同时电控元件的热量被喷气冷媒带走温度降低,达到电控盒组件的高温运行可靠的目的。
这里,通过闪蒸器5和气液分离装置9二次分离出的气态冷媒流入电控换热器8,而不是采用液态冷媒直接流入电控换热器8,可避免液态冷媒持续蒸发吸热而导致电控换热器8表面与电控元件之间由于温差过大而导致容易产生冷凝水的现象,保证了电控元件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
控制阀10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避免四通阀切向以后造成液态冷媒回灌进压缩机的风险。另外,控制阀10的设置,可气液分离装置9分离出的液体量的多少,来选择出液管91的导通与截止,让液态冷媒及时回到系统中进行循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系统A,通过在闪蒸器5与喷气增焓压缩机1的喷气口c之间串联电控换热器8,闪蒸器5分离出的气态冷媒可流经电控换热器8以对电控元件进行散热,能够有效保证电控元件高温时的正常工作,保证了电控元件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通过在闪蒸器5与电控换热器8之间串联设置气液分离装置9,二次气液分离可提高喷气冷媒的气态含量,避免对压缩机产生液击。同时电控换热器8的设置可以提高喷气口c的喷气干度,控制阀10可避免冷媒存在回灌压缩机的风险,提高冷暖型空调系统A的运行可靠性以及整体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液分离装置9可为储液罐,气液分离装置9也可为气液分离器,这里不作具体限制。
具体地,控制阀10可为单向阀,该单向阀从气液分离装置9单向向外导出液态冷媒,这样,换向组件2换向时,循环管路中的液态冷媒无法通过气液分离器9流向喷气增焓压缩机1。
控制阀10也可为电磁阀,在换向组件2换向时,电磁阀关闭以截断出液管91,避免液态冷媒通过气液分离器9流向喷气增焓压缩机1。可选地,该电磁阀可在气液分离装置9中积存液态冷媒量较多时打开,在气液分离装置9中积存液态冷媒量较少时关闭。
节流装置的结构类型也可为多种,具体地,第一节流装置6和第二节流装置7也可分别为毛细管,如图5所示,第一节流装置6和第二节流装置7可分别为电子膨胀阀。第一节流装置6和第二节流装置7可结构相同,第一节流装置6和第二节流装置7也可为不同节流元件的组合。
另外,当冷媒的流动方向变动时,第一节流装置6和第二节流装置7的节流量也可相应变动,以满足第一节流装置6和第二节流装置7在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中的不同节流需求。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节流装置6和第二节流装置7可分别为单向节流阀。又如图3所示,第一节流装置6和第二节流装置7还可分别为毛细管与单向阀构成的组合部件。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节流装置6为从室外换热器3到闪蒸器5的方向单向节流的第一单向节流阀61。也就是说,当冷媒从室外换热器3向闪蒸器5的方向流动时,第一单向节流阀61对流经的冷媒进行节流,当冷媒从闪蒸器5向室外换热器3的方向流动时,第一单向节流阀61对流经的冷媒不节流。
第二节流装置7为从室内换热器4到闪蒸器5的方向单向节流的第二单向节流阀71。也就是说,当冷媒从室内换热器4向闪蒸器5的方向流动时,第二单向节流阀71对流经的冷媒进行节流,当冷媒从闪蒸器5向室内换热器4的方向流动时,第二单向节流阀71对流经的冷媒不节流。
在该实施例中,换向组件2为四通阀,液体出口p连接在第二节流装置7与闪蒸器5之间,其具体循环模式如下:
制冷模式:高温高压气体由喷气增焓压缩机1的排气口a→经四通阀2→进入室外换热器3换热→换热完成后冷凝成液体先流经第一单向节流阀61实现节流→进入闪蒸器5进行气液分离成两路→第一路:液体经过第二单向节流阀71不节流→进入室内换热器4进行换热→换热完成后蒸发为气体经四通阀2→回到喷气增焓压缩机1的回气口b被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排出进入下一循环;第二路:由闪蒸器5中分离出来的气体经过气液分离装置9二次分离→二次分离出的气态冷媒再流经电控换热器8,在电控换热器8中与电控元件换热→完成后吸入喷气增焓压缩机1的喷气口c→与第一路由回气口b进入被压缩到一定程度的气体混合再进行压缩后排出,进入下一循环;二次分离出的液态冷媒经出液管91上的控制阀10后回到第一路的循环中。
制热模式:高温高压气体由喷气增焓压缩机1的排气口a→经四通阀2→进入室内换热器4进行换热→换热完成后冷凝成液体先流经第二单向节流阀71实现节流→进入闪蒸器5进行气液分离成两路→第一路:液体经过第一单向节流阀61不节流→进入室外换热器3进行换热→换热完成后蒸发为气体经四通阀2→回到喷气增焓压缩机1的回气口b被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排出进入下一循环;第二路:由闪蒸器5中分离出来的气体经过气液分离装置9二次分离→二次分离出的气态冷媒再流经电控换热器8,在电控换热器8中与电控元件换热→完成后吸入喷气增焓压缩机1的喷气口c→与第一路由回气口b进入被压缩到一定程度的气体混合再进行压缩后排出,进入下一循环;二次分离出的液态冷媒经出液管91上的控制阀10后回到第一路的循环中。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节流装置6和第二节流装置7均为毛细管与单向阀构成的组合部件。
具体地,如图4所示,组合部件包括第一毛细管m1、并联连接的第一冷媒通路l1和第二冷媒通路l2,第一冷媒通路l1上串联有第二毛细管m2,第二冷媒通路l2上串联有单向阀m3,第一毛细管m1与并联连接的第一冷媒通路l1和第二冷媒通路l2串联。在图4的示例中,当冷媒沿r1方向流动时,单向阀m3导通第二冷媒通路l2,冷媒流经第一毛细管m1后从第二冷媒通路l2流出。当冷媒沿r2方向流动时,单向阀m3截止第二冷媒通路l2,冷媒从第一冷媒通路l1流经第二毛细管m2,之后流经第一毛细管m1后流出。也就是说,在该组合部件中,当冷媒沿r1方向流动时,冷媒经第一毛细管m1节流,当冷媒沿r2方向流动时,冷媒经第二毛细管m2节流,实现冷媒流动方向不,节流量不同的目的。
更具体地,在第二节流装置7中,第二节流装置7的单向阀m3构造为从闪蒸器5到室内换热器4的方向单向导通。这样,当冷媒从室内换热器4向闪蒸器5的方向流动时,冷媒流经第二节流装置7的第一毛细管m1、第二毛细管m2。当冷媒从闪蒸器5向室内换热器4的方向流动时,冷媒流经第二节流装置7的第一毛细管m1。同样的,在第一节流装置6中,第一节流装置6的单向阀m3构造为从闪蒸器5到室外换热器3的方向单向导通。
当然,毛细管与单向阀构成的组合部件的结构形成有多种,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单向阀m3也可串联在第一冷媒通路l1上。或者,第一毛细管m1和第二毛细管m2也可由节流阀代替,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下面参照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冷型空调系统B。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冷型空调系统B,如图6所示,包括:喷气增焓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4、室外换热器3、闪蒸器5、第一节流装置6、第二节流装置7、气液分离装置9、控制阀10和电控换热器8。
喷气增焓压缩机1具有排气口a、回气口b和喷气口c。室内换热器4的第一端与回气口b相连,室外换热器3的第一端与排气口a相连。
闪蒸器5包括第一接口h至第三接口j,第一接口h与室内换热器4的第二端连通,第二接口i与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连通。第一节流装置6串联连接在室外换热器3和第二接口i之间,第二节流装置7串联连接在室内换热器4和第一接口h之间。
气液分离装置9包括进口k、液体出口p和气体出口q,进口k与第三接口j相连,液体出口p通过出液管91连接在第二节流装置7与闪蒸器5之间,或者液体出口p通过出液管91连接在第一节流装置6与闪蒸器5之间,控制阀10串联连接在出液管91上。
电控换热器8用于对单冷型空调系统B的电控元件进行散热,电控换热器8串联连接在气体出口q和喷气口c之间。
具体地,喷气增焓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4、室外换热器3和第一节流装置6、第二节流装置7限定出用于流通冷媒的制冷循环路径。闪蒸器5、气液分离装置9和电控换热器8连接在上述部件上以限定出喷射冷媒的流通路径。
单冷型空调系统B的制冷循环及喷射冷媒的流通路径与冷暖型空调系统A大体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在单冷型空调系统B中,气液分离装置9可为储液罐,气液分离装置9也可为气液分离器。第一节流装置6、第二节流装置7可为电子膨胀阀、毛细管等。控制阀10可为从气液分离装置9单向向外导出的单向阀,控制阀10也可为电磁阀。
同样,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单冷暖空调系统B,通过在闪蒸器5与喷气增焓压缩机1的喷气口c之间串联电控换热器8,闪蒸器5分离出的气态冷媒可流经电控换热器8以对电控元件进行散热,能够有效保证电控元件高温时的正常工作,保证了电控元件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通过在闪蒸器5与电控换热器8之间串联设置气液分离装置9,二次气液分离可提高喷气冷媒的气态含量,避免对压缩机产生液击。同时电控换热器8的设置可以提高喷气口c的喷气干度,控制阀10的设置可增大支路的压阻,避免冷媒存在回灌压缩机的风险,提高单冷型空调系统B的运行可靠性以及整体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冷暖型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喷气增焓压缩机,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回气口和喷气口;
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三端口连通,且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中的另一个与所述第四端口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回气口相连;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口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口相连;
闪蒸器,所述闪蒸器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所述闪蒸器构造为将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中的其中一个流入的气液混合物进行气液分离,且将分离的气体部分从所述第三接口排出、分离后剩余的部分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中的另一个排出;
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串联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串联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一接口之间;
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进口、液体出口和气体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所述液体出口通过出液管连接在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闪蒸器之间,或者所述液体出口通过出液管连接在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闪蒸器之间;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串联连接在所述出液管上;
用于对冷暖型空调系统的电控元件进行散热的电控换热器,所述电控换热器串联连接在所述气体出口和所述喷气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型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为毛细管或者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为毛细管或者电子膨胀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型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为单向阀或者电磁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型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为从所述室外换热器到所述闪蒸器的方向单向节流的第一单向节流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型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为从所述室内换热器到所述闪蒸器的方向单向节流的第二单向节流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型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和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均包括第一毛细管、并联连接的第一冷媒通路和第二冷媒通路,所述第一冷媒通路上串联有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二冷媒通路上串联有单向阀,所述第一毛细管与并联连接的所述第一冷媒通路和第二冷媒通路串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型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为四通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型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为储液罐或者气液分离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暖型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出口连接在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闪蒸器之间。
10.一种单冷型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喷气增焓压缩机,所述喷气增焓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回气口和喷气口;
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回气口相连,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相连;
闪蒸器,所述闪蒸器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
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串联连接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串联连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第一接口之间;
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进口、液体出口和气体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所述液体出口通过出液管连接在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闪蒸器之间,或者所述液体出口通过出液管连接在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与所述闪蒸器之间;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串联连接在所述出液管上;
用于对单冷型空调系统的电控元件进行散热的电控换热器,所述电控换热器串联连接在所述气体出口和所述喷气口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32000.3U CN205037475U (zh) | 2015-08-20 | 2015-08-20 |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32000.3U CN205037475U (zh) | 2015-08-20 | 2015-08-20 |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37475U true CN205037475U (zh) | 2016-02-17 |
Family
ID=55296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632000.3U Active CN205037475U (zh) | 2015-08-20 | 2015-08-20 |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37475U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98320A (zh) * | 2016-04-20 | 2016-06-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CN105737423A (zh) * | 2016-04-29 | 2016-07-0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冷暖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758043A (zh) * | 2016-04-29 | 2016-07-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冷暖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758042A (zh) * | 2016-04-29 | 2016-07-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冷暖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783307A (zh) * | 2016-04-29 | 2016-07-2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冷暖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783305A (zh) * | 2016-04-29 | 2016-07-2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单冷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928233A (zh) * | 2016-04-29 | 2016-09-0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单冷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016505A (zh) * | 2016-06-12 | 2016-10-12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电路板降温装置 |
CN109026704A (zh) * | 2018-09-13 | 2018-12-18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CN114001484A (zh) * | 2020-07-13 | 2022-02-01 |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冷媒系统和制冷设备 |
WO2024179182A1 (zh) * | 2023-02-27 | 2024-09-06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2015
- 2015-08-20 CN CN201520632000.3U patent/CN20503747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98320A (zh) * | 2016-04-20 | 2016-06-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 |
CN105737423A (zh) * | 2016-04-29 | 2016-07-0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冷暖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758043A (zh) * | 2016-04-29 | 2016-07-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冷暖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758042A (zh) * | 2016-04-29 | 2016-07-13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冷暖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783307A (zh) * | 2016-04-29 | 2016-07-2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冷暖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783305A (zh) * | 2016-04-29 | 2016-07-2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单冷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928233A (zh) * | 2016-04-29 | 2016-09-0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单冷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928233B (zh) * | 2016-04-29 | 2019-03-1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单冷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WO2017215281A1 (zh) * | 2016-06-12 | 2017-12-2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电路板降温装置 |
CN106016505A (zh) * | 2016-06-12 | 2016-10-12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电路板降温装置 |
CN106016505B (zh) * | 2016-06-12 | 2019-05-31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电路板降温装置 |
US10976062B2 (en) | 2016-06-12 | 2021-04-13 |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 Ltd. | Cooling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er circuit board |
CN109026704A (zh) * | 2018-09-13 | 2018-12-18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CN109026704B (zh) * | 2018-09-13 | 2023-10-03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CN114001484A (zh) * | 2020-07-13 | 2022-02-01 | 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 冷媒系统和制冷设备 |
WO2024179182A1 (zh) * | 2023-02-27 | 2024-09-06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037475U (zh) |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 |
CN204963286U (zh) |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 |
CN204963284U (zh) |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 |
CN105091395A (zh) |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 |
CN101457949B (zh) | 寒冷地区家用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 | |
CN205351844U (zh) |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 |
CN204962968U (zh) |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 |
CN104235978B (zh) | 蓄冷蓄热型空调机 | |
CN103175354B (zh) | 蓄热相变除霜装置 | |
CN103925753A (zh) | 空调设备 | |
CN103129348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系统 | |
CN202254464U (zh) | 跨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制冷系统 | |
CN203731763U (zh) | 一种热泵型中高温制热及除霜系统 | |
CN103673138B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4006778U (zh) | 空调器 | |
CN203642549U (zh) | 压缩机组系统及热泵系统 | |
CN104236155B (zh) | 具有冷媒过冷、除霜制热功能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7327997A (zh) | 空调系统 | |
CN203908097U (zh) | 喷气增焓空调器 | |
CN104236164A (zh) | 一种超高温复叠式水源热泵系统 | |
CN104236177A (zh) | 一种相变蓄热、冷媒过冷热交换装置及采用其的空调系统 | |
CN109386985A (zh) |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 |
CN105588360A (zh) | 一种蓄热室外机、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4279647A (zh) |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 |
CN103335439B (zh) | 制冷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