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98320A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98320A
CN105698320A CN201610251060.XA CN201610251060A CN105698320A CN 105698320 A CN105698320 A CN 105698320A CN 201610251060 A CN201610251060 A CN 201610251060A CN 105698320 A CN105698320 A CN 105698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ing tube
conditioning system
coolant
check valve
ai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510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5106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983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98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983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该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管路组件,压缩机的储液罐设有排液口,排液口经第一管路组件单向连通至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本发明技术方案使空调系统保持较高的换热效率,同时防止了压缩机发生回液,保障了压缩机的安全运行。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在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制冷剂经常会出现蒸发不完全,从压缩机回气管回流的气态冷媒中会含有少量液态冷媒,因此在压缩机的回气管上设置了储液罐,以储存回气管流回的液态冷媒,防止液态冷媒进入压缩机而产生液击。但是,如果储液罐中的液态冷媒不断累积,很容易造成储液罐中的液态冷媒流入到压缩机中,产生液击而损坏压缩机;并且,如果储液罐中蓄存了过多冷媒会造成整个空调系统中的循环冷媒量变少,会降低空调的换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旨在避免储液罐回液到压缩机及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降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还包括第一管路组件,所述压缩机的储液罐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经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单向连通至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第一排液管和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一排液管上串接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排液管上串接有第二电磁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排液口经所述第一排液管连通至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段,所述排液口还经所述第二排液管连通至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段。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一排液管和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一排液管上串接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排液管上串接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连接在所述排液口上,且所述第一单向阀在所述排液口的流出方向上导通;所述第一单向阀经所述第一排液管连通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段,以及经所述第二排液管连通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段。
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液管上还串接有第一节流部件,所述第二排液管上还串接有第二节流部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第一排液管以及串接在所述第一排液管上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一电磁阀,所述节流装置包括串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第三节流部件和第四节流部件,所述排液口经所述第一排液管连通至所述第三节流部件与所述第四节流部件之间的冷媒管段。
优选地,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第一排液管以及串接在所述第一排液管上的第一单向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五节流部件,所述排液口经所述第一排液管连通至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
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闪蒸器、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上串接有第三电磁阀和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二排气管上串接有第四电磁阀和第四单向阀,所述闪蒸器串接在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上,所述闪蒸器的喷气口经所述第一排气管连通至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四通阀之间的冷媒管段,以及经所述第二排气管连通至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四通阀之间的冷媒管段。
优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闪蒸器、气液分离器和第二管路组件,所述闪蒸器串接在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上,所述闪蒸器的喷气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液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经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单向连通至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路组件包括串接有第五电磁阀和第五单向阀的第三排液管,以及串接有第六电磁阀和第六单向阀的第四排液管;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经所述第三排液管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一端,以及经所述第四排液管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管路组件包括第五单向阀、设有第五电磁阀的第三排液管和设有第六电磁阀第四排液管,所述第五单向阀连接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上,且所述第五单向阀在所述出液口的流出方向上导通;所述第五单向阀经所述第三排液管连接所述闪蒸器的一端,以及经所述第四排液管连接所述闪蒸器的另一端。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压缩机的储液罐上设置排液口,且排液口经第一管路组件连通至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上,使得储液罐中的液态冷媒可通过第一管路组件排回到冷媒管段中,即让储液罐中的积存的液态冷媒回到冷媒循环回路中进行循环,如此,避免了空调系统中循环换热的冷媒量过少的问题,使空调系统中的进行循环换热的冷媒量保持充足,空调系统保持较高的换热效率;另外,这样也避免了储液罐中由于液态冷媒过多而回流到压缩机中的情况发生,防止了压缩机发生回液,保障了压缩机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第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第四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三实施例第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三实施例第二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系统。
参照图1至图9,图1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第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一实施例第四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三实施例第一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空调系统第三实施例第二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首先参照图1,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10、四通阀20、室内换热器30、节流装置40和室外换热器50,即上述五个部件(压缩机10、四通阀20、室内换热器30、节流装置40和室外换热器50)构成基本的空调系统。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管路组件60,压缩机10的储液罐11设有排液口111,排液口111经第一管路组件60单向连通至节流装置40所在的冷媒管段(即节流装置40所在的位于室内换热器30与室外换热器50之间的冷媒管段,未标号),则储液罐11中积存的液态冷媒可从第一管路组件60排出到上述冷媒管段中;并且排液口111是经第一管路组件60单向连通至冷媒管段的,因此排液口111与冷媒管段之间只能在排液口111流出冷媒的方向导通,而冷媒管段不能从第一管路组件60逆流冷媒到排液口111。
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运行制冷时,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过四通阀20后,进入室外换热器50进行冷凝换热;经冷凝后的冷媒经过节流装置40节流后进入室内换热器30蒸发换热;蒸发换热后的冷媒进入压缩机10的储液罐11,进入储液罐11中的气态冷媒直接回到压缩机10进行压缩,制冷主循环结束;冷媒还有一个支路循环:进入储液罐11中的液态冷媒则经第一管路组件60重新流入到冷媒管段中,再到室内换热器30中进行二次蒸发换热,然后再回到压缩机10的储液罐11中,其中气态冷媒又直接回压缩机10中压缩,而液态冷媒又经第一管路组件60回到冷媒管段,重复上述支路循环。空调系统在运行制热时,其冷媒循环也包括主循环和支路循环,与空调系统制冷时的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在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空调系统中的冷媒不断的重复主循环和支路循环,由于增加了支路循环的换热,因此空调系统的整体换热效率和性能提升。
本实施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压缩机10的储液罐11上设置排液口111,且排液口111经第一管路组件60连通至节流装置40所在的冷媒管段上,使得储液罐11中的液态冷媒可通过第一管路组件60排回到冷媒管段中,即让储液罐11中的积存的液态冷媒回到冷媒循环回路中进行循环,如此,避免了空调系统中循环换热的冷媒量过少的问题,使空调系统中的进行循环换热的冷媒量保持充足,空调系统保持较高的换热效率;另外,这样也避免了储液罐11中由于液态冷媒过多而回流到压缩机10中的情况发生,防止了压缩机10发生回液,保障了压缩机10的安全运行。
参照图2,提出本实施例中第一管路组件60的第一实施方案:第一管路组件60包括第一排液管61和第二排液管62,第一排液管61上串接有第一电磁阀W1和第一单向阀D1,第二排液管62上串接有第二电磁阀W2和第二单向阀D2,排液口111经第一排液管61连通至节流装置40与室内换热器30之间的冷媒管段,排液口111还经第二排液管62连通至节流装置40与室外换热器50之间的冷媒管段。本实施方案通过第一单向阀D1防止冷媒管段中的液态冷媒从第一排液管61逆流到储液罐11中,以及通过第二单向阀D2防止冷媒管段中的液态冷媒从第二排液管62逆流到储液罐11中。空调系统在运行制冷时,控制第一电磁阀W1打开并控制第二电磁阀W2关闭,储液罐11中的液态冷媒从其排液口111经第一排液管61流回到冷媒管段中;在运行制热时,控制第一电磁阀W1关闭并控制第二电磁阀W2打开,储液罐11中的液态冷媒从其排液口111经第二排液管62流回到冷媒管段中。当然,也可以在制冷时采用关闭第一电磁阀W1及打开第二电磁阀W2的方式,但由于从排液口111排出的液态冷媒的压力较大,这样从室外换热器50中流向节流装置40的冷媒容易受到从排液口111流回到冷媒管段中的冷媒的阻碍和干扰,同样制热时也会有这个问题,因此,本实施例优选采用在制冷时采用打开第一电磁阀W1和关闭第二电磁阀W2的方式,制热时采用打开第二电磁阀W2和关闭第一电磁阀W1的方式。
参照图3,提出本实施例中第一管路组件60的第二实施方案:第一管路组件60包括第一单向阀D1、第一排液管61和第二排液管62,第一排液管61上串接有第一电磁阀W1,第二排液管62上串接有第二电磁阀W2;第一单向阀D1连接在排液口111上,且第一单向阀D1在排液口111的流出方向上导通;第一单向阀D1经第一排液管61连通节流装置40与室内换热器30之间的冷媒管段,以及经第二排液管62连通节流装置40与室外换热器50之间的冷媒管段。本实施方案在空调系统运行制冷和制热时,其控制电磁阀的方式与第一实施方案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方案通过第一单向阀D1防止液态冷媒管中的液态冷媒从第一排液管61和第二排液管62向排液口111回液;相较于第一实施方案,减少了一个单向阀的使用,结构更简单。
进一步地,参照图和图,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案中,第一排液管61上还串接有第一节流部件J1,第二排液管62上还串接有第二节流部件J2;通过第一节流部件J1和第二节流部件J2对从排液口111流回到冷媒管段的液态冷媒进行节流,从而减小从排液口111流回到冷媒管段的冷媒的流量大小,使得排液口111流回的冷媒对冷媒管段中冷媒的干扰减小,进而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流动更加均衡稳定,空调系统的运行更稳定。
参照图4,提出本实施例中第一管路组件60的第三实施方案:第一管路组件60包括第一排液管61以及串接在第一排液管61上的第一单向阀D1和第一电磁阀W1,节流装置40包括串接在室内换热器30与室外换热器50之间的第三节流部件J3和第四节流部件J4,排液口111经第一排液管61连通至第三节流部件J3与第四节流部件J4之间的冷媒管段。本实施方案通过第一单向阀D1防止冷媒管段中的液态冷媒从第一排液管61逆流到储液罐11中。本实施例方案中,空调系统无论在运行制冷或制热时,储液罐11中的液态冷媒均从第一排液管61流回到冷媒管段中,且流入点是在第三节流部件J3和第四节流部件J4之间,因此从排液口111流回到冷媒管段中的冷媒需经第三节流部件J3或第四节流部件J4节流,因此排液口111流回的冷媒对冷媒管段中冷媒的干扰减小,进而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流动更加均衡稳定,空调系统的运行更稳定。本实施方案相较于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案,减小一路排液管路,管路结构更加简单。
参照图5,提出本实施例中第一管路组件60的第四实施方案:第一管路组件60包括第一排液管61以及串接在第一排液管61上的第一单向阀D1、第一电磁阀W1和第五节流部件J5,排液口111经第一排液管61连通至节流装置40所在的冷媒管段。本实施方案通过第一单向阀D1防止冷媒管段中的液态冷媒从第一排液管61逆流到储液罐11中。通过第五节流部件J5对第一排液管61中流出冷媒进行节流,从而使得从第一排液管61流回到冷媒管段中的冷媒对冷媒管段中的冷媒干扰减小,进而冷媒循环回路中的冷媒流动更加均衡稳定,空调系统的运行更稳定。本实施方案相较于上述第一、第二实施方案,同样减小一路排液管路,管路结构更加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管路组件60除以上列举的四种实施方案外,还可以为其它类似实施方案。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及的所有节流部件均可以为毛细管、电子膨胀阀、节流阀或其它具备节流作用的部件或组件。
进一步地,提出本发明空调系统的第二实施例,参照图6,本实施例基于第一实施例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闪蒸器70、第一排气管L1和第二排气管L2,第一排气管L1上串接有第三电磁阀W3和第三单向阀D3,第二排气管L2上串接有第四电磁阀W4和第四单向阀D4,闪蒸器70串接在节流装置40所在的冷媒管段上,闪蒸器70的喷气口71经第一排气管L1连通至室内换热器30与四通阀20之间的冷媒管段,以及经第二排气管L2连通至室外换热器50与四通阀20之间的冷媒管段,也就是第三单向阀D3和第四单向阀D4是在喷气口71的喷出方向上导通。
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运行制冷时,关闭第三电磁阀W3并打开第四电磁阀W4,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过四通阀20后,进入室外换热器50进行冷凝换热;经冷凝换热的冷媒从室外换热器50流出,经过闪蒸器70进行气液分离;闪蒸器70中分离后的液态冷媒再经节流装置40、室内换热器30和四通阀20回到压缩机10中;而闪蒸器70中分离出的气态冷媒则从闪蒸器70的喷气口71排出,并经第二排气管L2送回到室外换热器50与四通阀20之间的冷媒管段上,这样闪蒸器70中分离的气态冷媒再次经室外换热器50冷凝换热。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运行制热时,关闭第四电磁阀W4并打开第三电磁阀W3,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经过四通阀20后,进入室内换热器30进行冷凝换热;经冷凝换热的冷媒从室内换热器30流出,经过节流装置40后进入闪蒸器70进行气液分离;闪蒸器70中分离后的液态冷媒再经室内换热器30和四通阀20回到压缩机10中;而闪蒸器70中分离出的气态冷媒则从闪蒸器70的喷气口71排出,并经第一排气管L1送回到室内换热器30与四通阀20之间的冷媒管段上,这样闪蒸器70中分离的气态冷媒再次经室内换热器30冷凝换热。从空调系统的制冷和制热过程中可得知,压缩机10排出的气态冷媒经过换热器(室内换热器30或室外换热器50)进行冷凝换热后未液化的冷媒,会被闪蒸器70分离而送回到换热器进行冷凝换热,如此,使得压缩机10排出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被充分冷凝液化,即压缩机10排出的冷媒热量被充分利用,提升了空调系统的性能和过冷度,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
进一步地,提出本发明空调系统的第三实施例,参照图7,本实施例基于第一实施例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还包括闪蒸器70、气液分离器80和第二管路组件90,闪蒸器70串接在节流装置40所在的冷媒管段上,即冷媒管段中的液态冷媒均需流经闪蒸器70,冷媒管段中的液态冷媒从闪蒸器70一端的液态口流入,从闪蒸器70另一端的液态口流出;闪蒸器70的喷气口71连接气液分离器80的进液口81,气液分离器80的出气口82连接压缩机10的补气口12,气液分离器80的出液口83经第二管路组件90单向连通至节流装置40所在的冷媒管段,即气液分离器80中的液态冷媒能从其出液口83经所述第二管路组件90流出至冷媒管段内,而冷媒管段内的冷媒却不能经第二管路组件90逆流到气液分离器80中。
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运行时,冷媒在冷媒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冷媒管段中的液态冷媒从闪蒸器70的一端流入闪蒸器70,液态冷媒在闪蒸器70中进行第一次气液分离,分离出液态冷媒中残存的气态冷媒,分离后的液态冷媒从闪蒸器70的另一端流回到冷媒管段中,而分离出的气态冷媒则从闪蒸器70的喷气口71喷出,闪蒸器70喷气口71喷出的气态冷媒从气液分离器80的进液口81进入到气液分离器80;进入到气液分离器80中的气态冷媒再经过气液分离器80的二次气液分离,将气态冷媒中残存的少量液态冷媒分离出来,二次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从气液分离器80的出气口82排出到压缩机10中进行补气,而留在气液分离器80中的液态冷媒则从其出液口83流回到节流装置40所在的冷媒管段上。
本实施例的空调系统,通过采用将闪蒸器70对冷媒管段中的液态冷媒进行第一次分离,分离出气态冷媒后再采用气液分离器80对闪蒸器70中分离的气态冷媒进行二次气液分离,将经过二次气液分离后得到的气态冷媒送入压缩机10的补气口12,给压缩机10补气,提高空调系统制冷或制热的效率;由于送入补气口12的气态冷媒是从闪蒸器70中分离出的气态冷媒再经过气液分离器80的二次气液分离得到,因此送入压缩机10的补气口12的气态冷媒中含液态冷媒量极少,不会使压缩机10发生回液,提升了压缩机10运行的安全性,从而保障了空调系统正常运行的可靠性;并且,气液分离器80分离留下的液态冷媒从第二管路组件90流回到冷媒管段中,使空调系统中的冷媒量不会减少,又防止气液分离器80中积存过多冷媒造成气液分离器80的出气口82回液。
参照图8,提出本实施例中第二管路组件90的第一实施方案:第二管路组件90包括串接有第五电磁阀W5和第五单向阀D5的第三排液管91,以及串接有第六电磁阀W6和第六单向阀D6的第四排液管92;气液分离器80的出液口83经第三排液管91连通至闪蒸器70的一端(记为“第一端72”,本实施方案中第一端72以闪蒸器70靠近室内换热器30的一端为例,则闪蒸器70的另一端为靠近室外换热器50的一端),以及经第四排液管92连通至闪蒸器70的另一端(记为“第二端73”),也就是第三排液管91和第四排液管92是在出液口83流出的方向上单向导通。本实施方案中,通过第五单向阀D5防止液态冷媒从第三排液管91逆流到气液分离器80,以及通过第六单向阀D6防止液态冷媒从第四排液管92逆流到气液分离器80。本实施方案的空调系统,在运行制冷时,打开第五电磁阀W5并关闭第六电磁阀W6,冷媒管段中的冷媒流向为室外换热器50流向室内换热器30,气液分离器80中的液态冷媒从其出液口83经第三排液管91流出到闪蒸器70的第一端72,随闪蒸器70的第一端72流出的液态冷媒一起流向室内换热器30;在运行制热时,打开第六电磁阀W6并关闭第五电磁阀W5,冷媒管段中的冷媒流向为室内换热器30流向室外换热器50,气液分离器80中的液态冷媒从其出液口83经第四排液管92流出到闪蒸器70的第二端73,随闪蒸器70的第二端73流出的液态冷媒一起流向室外换热器50;如此,气液分离器80中的液态冷媒不会因为再次经过闪蒸器70而影响闪蒸器70的气液分离效率。
参照图9,提出本实施例中第二管路组件90的第二实施方案:第二管路组件90包括第五单向阀D5、设有第五电磁阀W5的第三排液管91和设有第六电磁阀W6第四排液管92,第五单向阀D5连接在气液分离器80的出液口83上,且第五单向阀D5在出液口83的流出方向上导通;第五单向阀D5经第三排液管91连接闪蒸器70的一端,以及经第四排液管92连接闪蒸器70的另一端。本实施方案中,通过第五单向阀D5防止液态冷媒从第三排液管91、第四排液管92逆流回气液分离器80。本实施方案中,第五电磁阀W5和第六电磁阀W6的控制方式与第一实施方案中完全相同,相较于第一实施方案的区别在于,减少了一个单向阀,结构更加简单。
当然,本实施例的第二管路组件90还可以为其它类似方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依次连通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内换热器、节流装置和室外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路组件,所述压缩机的储液罐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经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单向连通至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第一排液管和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一排液管上串接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排液管上串接有第二电磁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排液口经所述第一排液管连通至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段,所述排液口还经所述第二排液管连通至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一排液管和第二排液管,所述第一排液管上串接有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排液管上串接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连接在所述排液口上,且所述第一单向阀在所述排液口的流出方向上导通;所述第一单向阀经所述第一排液管连通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段,以及经所述第二排液管连通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冷媒管段。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液管上还串接有第一节流部件,所述第二排液管上还串接有第二节流部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第一排液管以及串接在所述第一排液管上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一电磁阀,所述节流装置包括串接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第三节流部件和第四节流部件,所述排液口经所述第一排液管连通至所述第三节流部件与所述第四节流部件之间的冷媒管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包括第一排液管以及串接在所述第一排液管上的第一单向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五节流部件,所述排液口经所述第一排液管连通至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
7.如权利要求1、2、3、5、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闪蒸器、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上串接有第三电磁阀和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二排气管上串接有第四电磁阀和第四单向阀,所述闪蒸器串接在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上,所述闪蒸器的喷气口经所述第一排气管连通至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四通阀之间的冷媒管段,以及经所述第二排气管连通至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四通阀之间的冷媒管段。
8.如权利要求1、2、3、5、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闪蒸器、气液分离器和第二管路组件,所述闪蒸器串接在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上,所述闪蒸器的喷气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液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经所述第一管路组件单向连通至所述节流装置所在的冷媒管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组件包括串接有第五电磁阀和第五单向阀的第三排液管,以及串接有第六电磁阀和第六单向阀的第四排液管;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经所述第三排液管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一端,以及经所述第四排液管连通至所述闪蒸器的另一端。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组件包括第五单向阀、设有第五电磁阀的第三排液管和设有第六电磁阀第四排液管,所述第五单向阀连接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上,且所述第五单向阀在所述出液口的流出方向上导通;所述第五单向阀经所述第三排液管连接所述闪蒸器的一端,以及经所述第四排液管连接所述闪蒸器的另一端。
CN201610251060.XA 2016-04-20 2016-04-20 空调系统 Pending CN1056983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51060.XA CN105698320A (zh) 2016-04-20 2016-04-20 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51060.XA CN105698320A (zh) 2016-04-20 2016-04-20 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98320A true CN105698320A (zh) 2016-06-22

Family

ID=56217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51060.XA Pending CN105698320A (zh) 2016-04-20 2016-04-20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98320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1311A (zh) * 2018-07-12 2018-11-02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组件及其空调系统
CN110529966A (zh) * 2019-09-09 2019-12-0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冷媒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87262A (zh) * 2021-07-26 2021-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外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289715A (zh) * 2022-08-31 2022-1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90515A (ja) * 1993-11-19 1995-07-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凍装置
WO2004013549A1 (ja) * 2002-08-02 2004-02-12 Daikin Industries, Ltd. 冷凍装置
CN101493269A (zh) * 2009-02-16 2009-07-29 林贤华 低温热泵空调系统
CN102087057A (zh) * 2009-12-08 2011-06-08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可平衡冷媒量的空调系统
CN102734881A (zh) * 2011-04-08 2012-10-17 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排出气液分离器中积存的液体的热泵空调系统及方法
CN103913005A (zh) * 2013-01-09 2014-07-09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具该制冷系统的空调
CN204176743U (zh) * 2014-06-19 2015-02-25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205037475U (zh) * 2015-08-20 2016-02-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CN205119552U (zh) * 2015-11-09 2016-03-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90515A (ja) * 1993-11-19 1995-07-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冷凍装置
WO2004013549A1 (ja) * 2002-08-02 2004-02-12 Daikin Industries, Ltd. 冷凍装置
CN101493269A (zh) * 2009-02-16 2009-07-29 林贤华 低温热泵空调系统
CN102087057A (zh) * 2009-12-08 2011-06-08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可平衡冷媒量的空调系统
CN102734881A (zh) * 2011-04-08 2012-10-17 约克广州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排出气液分离器中积存的液体的热泵空调系统及方法
CN103913005A (zh) * 2013-01-09 2014-07-09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具该制冷系统的空调
CN204176743U (zh) * 2014-06-19 2015-02-25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205037475U (zh) * 2015-08-20 2016-02-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CN205119552U (zh) * 2015-11-09 2016-03-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1311A (zh) * 2018-07-12 2018-11-02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组件及其空调系统
CN108731311B (zh) * 2018-07-12 2024-05-10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组件及其空调系统
CN110529966A (zh) * 2019-09-09 2019-12-03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冷媒量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87262A (zh) * 2021-07-26 2021-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外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87262B (zh) * 2021-07-26 2022-07-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室外机、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289715A (zh) * 2022-08-31 2022-11-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3121B (zh) 空调供热水复合系统
CN102365510B (zh) 空调热水供给复合系统
US6164086A (en) Air conditioner
CN103175344B (zh) 一种寒冷地区用多联机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6909889B2 (ja) 電気自動車用ヒートポンプ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3765133B (zh) 制冷循环装置和具备该制冷循环装置的空气调节机
CN104236155B (zh) 具有冷媒过冷、除霜制热功能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235978A (zh) 蓄冷蓄热型空调机
CN105698320A (zh) 空调系统
CN205351844U (zh)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CN102753916B (zh) 空气调节热水供给系统
CN107816818A (zh) 一种冷库用带热气融霜的复叠式制冷系统
CN103403475A (zh) 超临界循环以及利用了该超临界循环的热泵供给热水机
CN104236177B (zh) 一种相变蓄热、冷媒过冷热交换装置及采用其的空调系统
CN105333641B (zh) 空气源空调热水系统
CN104654679A (zh) 一种冷凝系统、风冷式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5588365A (zh) 一种强热型室外机、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82407B (zh) 一种防止空调压缩机液击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460863U (zh) 一种冷凝系统和风冷式空调系统
CN205448382U (zh) 制冷系统
CN108731295B (zh) 一种热回收燃气空调系统
CN204438593U (zh) 热回收空调系统
CN207600009U (zh) 一种冷库用带热气融霜的复叠式制冷系统
CN106288484A (zh) 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EP2568233B1 (en) Air conditio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