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006778U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006778U CN204006778U CN201420403920.3U CN201420403920U CN204006778U CN 204006778 U CN204006778 U CN 204006778U CN 201420403920 U CN201420403920 U CN 201420403920U CN 204006778 U CN204006778 U CN 2040067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rt
- interface
- heat exchanger
- air
- conditi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6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4781 super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空调技术领域,提供了空调器,其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节流组件和室外换热器,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节流组件和室外换热器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空调器还包括半导体换热组件,半导体换热组件包括具有冷侧部与热侧部的半导体制冷片、管路连接于室内换热器与节流组件之间的过冷管和管路连接于压缩机与室外换热器之间或管路连接于压缩机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回气管,过冷管导热连接冷侧部,回气管导热连接热侧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在低温制热时加大了冷媒的过冷度并提高了回流压缩机内的冷媒温度和压力,从而提高了空调器低温制热的效果,且其保证了冷媒回气加热的安全性和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一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其一般包括由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节流组件和室外换热器管路连接形成的冷媒循环回路。传统的空调器,在低温制热时,随着室外环境温度的降低,室外换热器的蒸发温度也随之降低,从而使得进入压缩机内的气态冷媒流量也减小了,最终导致空调器的低温制热量也随之减少。因此,室外环境的温度越低,空调器的制热量也就越少,这样严重影响了空调器的低温制热效果,进而降低了用户使用产品的舒适度。
为了解决上述传统空调器低温制热效果差的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提高变频空调器频率、补气增焓、热回收、电加热冷媒回气等方案,但是,这些方案在具体应用中均存在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如下:
1)提高变频空调器频率的方案只能应用变频空调器上,其电控系统设计改进成本较高;
2)补气增焓的方案中需要特制的压缩机,其改进成本相对较高;
3)热回收的方案取得的提高空调器低温制热量的效果不佳,且改进成本也较高;
4)电加热冷媒回气的方案具体是采用电加热管或电加热丝直接电加热冷媒,这样,一方面由于电加热管或电加热丝的加热表面温度较高,故,直接电加热冷媒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电加热管和电加热丝本身的发热效率不高,一般只有90%左右,甚至更低,故其加热过程中电能损耗大,不利于节约电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空调器,其旨在解决空调器低温制热效果差和电加热冷媒回气安全性差、电能损耗大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节流组件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节流组件和所述室外换热器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空调器还包括半导体换热组件,所述半导体换热组件包括具有冷侧部与热侧部的半导体制冷片、管路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节流组件之间的过冷管和管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或管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回气管,所述过冷管导热连接所述冷侧部,回气管导热连接所述热侧部。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用于切换冷媒流向的换向阀,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进气口,所述换向阀换向连接于所述排气口、所述进气口、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所述回气管的两端管路连接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换向阀之间;或者,所述回气管的两端管路连接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换向阀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案,所述换向阀为四通阀,其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节流组件具有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室外换热器具有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所述排气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一端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接口,所述回气管的两端分别管路连接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三接口,所述第六端口管路连接所述第四接口,所述过冷管的两端分别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所述第四端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五端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案,所述换向阀为四通阀,其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节流组件具有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室外换热器具有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所述排气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一端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接口,所述进气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三接口,所述回气管的两端分别管路连接所述第六端口与所述第四接口,所述过冷管的两端分别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所述第四端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五端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具体实施方案,空调器还包括第一连接管路,所述换向阀为四通阀,其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节流组件具有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室外换热器具有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所述排气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一端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接口,所述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路连接所述第三接口,所述第六端口管路连接所述第四接口,所述回气管的两端均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上,所述过冷管的两端分别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所述第四端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五端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具体实施方案,空调器还包括第二连接管路,所述换向阀为四通阀,其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节流组件具有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室外换热器具有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所述排气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一端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接口,所述进气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三接口,所述第六端口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连接所述第四接口,所述回气管的两端均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所述过冷管的两端分别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所述第四端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五端口。
具体地,所述过冷管为U形管件,其包括两间隔设置的直管部和连接于两所述直管部之间的弯管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以各所述热侧部相对的方式并排设置于两所述直管部之间,所述回气管设于两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之间,且所述回气管的两侧分别导热连接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热侧部,两所述直管部分别导热连接两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冷侧部。
进一步地,所述半导体换热组件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回气管的两侧分别通过所述导热件导热连接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热侧部,两所述直管部分别通过所述导热件导热连接两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冷侧部。
优选地,所述导热件为由导热硅胶制成的导热粘接件,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热侧部分别通过所述导热粘接件粘接所述回气管的两侧,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冷侧部分别通过所述导热粘接件粘接两所述直管部。
具体地,所述节流组件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或截止阀与毛细管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冷侧部导热连接过冷管、并使半导体制冷片的热侧部导热连接回气管,这样,在低温制热时,一方面可利用半导体制冷片的冷侧部有效冷却流经过冷管的冷媒,从而提高了冷媒的过冷度,利于提高空调器的制热效率;另一方面可利用半导体制冷片的热侧部有效加热流经回气管的冷媒,进而可提高流回压缩机内的冷媒的温度和压力,利于提高压缩机排出的冷媒温度和压力,最终提高了冷媒在室内换热器内的冷凝换热量,即提高了空调器的低温制热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的半导体制冷片的冷侧部和热侧部分别加大了冷媒的过冷度和提升了回流压缩机内的冷媒温度与压力,起到了双重提升冷媒热交效率的作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空调器的低温制热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采用半导体发热进行加热冷媒回气的技术手段取代现有采用电加热管或电加热丝发热进行加热冷媒回气的技术手段,还可取得以下有益效果:一方面由于半导体的表面温度可控且易于控制,故,大大提高了空调器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半导体的发热效率较高,故其减少了发热过程中电能的损耗,进而利于节约电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器的制热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器的制冷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半导体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器的制热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空调器的制热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空调器的制热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2、节流组件3和室外换热器4,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2、节流组件3和室外换热器4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空调器还包括半导体换热组件5,半导体换热组件5包括具有冷侧部511与热侧部512的半导体制冷片51、管路连接于室内换热器2与节流组件3之间的过冷管52和管路连接于压缩机1与室外换热器4之间或管路连接于压缩机1与室内换热器2之间的回气管53,过冷管52导热连接冷侧部511,回气管53导热连接热侧部512。冷侧部511与热侧部512分别位于半导体制冷片51的两相对侧部,冷侧部511与过冷管52的导热连接,保证了工作过程中冷侧部511可与流经过冷管52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从而可达到利用冷侧部511冷却流经过冷管52的冷媒的目的;热侧部512与回气管53的导热连接,保证了工作过程中热侧部512可与流经回气管53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从而可达到利用热侧部512加热流经回气管53的冷媒的目的。在空调器处于低温制热工作状态时,半导体制冷片51处于导电制冷制热的状态,半导体制冷片51的冷侧部511可有效冷却流经过冷管52的冷媒,从而提高了冷媒的过冷度,利于提高空调器的制热效率;半导体制冷片51的热侧部512可有效加热流经回气管53的冷媒,进而可提高流回压缩机1内的冷媒的温度和压力,利于提高压缩机1排出的冷媒温度和压力,最终提高了冷媒在室内换热器2内的冷凝换热量,即提高了空调器的低温制热效果。而当空调器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半导体制冷片51处于断电停止制冷制热的状态,半导体换热组件5只起流道作用,即半导体换热组件5的过冷管52和回气管53均只起到供冷媒流通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利用的半导体制冷片51的冷侧部511和热侧部512分别加大了冷媒的过冷度和提升了回流压缩机1内的冷媒温度与压力,起到了双重提升冷媒热交效率的作用,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空调器的低温制热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空调器,采用半导体发热进行加热冷媒回气的技术手段取代现有采用电加热管或电加热丝发热进行加热冷媒回气的技术手段,还可取得以下有益效果:一方面由于半导体的表面温度可控且易于控制,故,大大提高了空调器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半导体的发热效率较高,故其减少了发热过程中电能的损耗,进而利于节约电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空调器还包括用于切换冷媒流向的换向阀6,压缩机1具有排气口a和进气口b,换向阀6换向连接于排气口a、进气口b、室内换热器2和室外换热器4之间,回气管53的两端管路连接于进气口b与换向阀6之间;或者,回气管53的两端管路连接于室外换热器4与换向阀6之间。换向阀6的设置,可以有效实现冷媒流向的快速切换,从而可以使空调器方便地在制冷工作状态和制热工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进而可使空调器同时具有制冷功能和制热功能,其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当然了,具体应用中,也可不设置换向阀6,而使空调器只具有制冷功能或制热功能。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换向阀6为四通阀,其具有第一接口c、第二接口d、第三接口e和第四接口f,室内换热器2具有第一端口g和第二端口h,节流组件3具有第三端口m和第四端口n,室外换热器4具有第五端口p和第六端口q,排气口a管路连接第一接口c,第一端口g管路连接第二接口d,回气管53的两端分别管路连接进气口b与第三接口e,第六端口q管路连接第四接口f,过冷管52的两端分别管路连接第二端口h与第三端口m,第四端口n管路连接第五端口p。当四通阀切换至第一接口c与第二接口d导通、第三接口e与第四接口f导通的状态时,压缩机1的排气口a通过第一接口c、第二接口d导通室内换热器2的第一端口g,压缩机1的进气口b通过回气管53、第三接口e、第四接口f导通室外换热器4的第六端口q,空调器处于制热工作状态;而当四通阀切换至第一接口c与第四接口f导通、第二接口d与第三接口e导通的状态时,压缩机1的排气口a通过第一接口c、第四接口f导通室外换热器4的第六端口q,压缩机1的进气口b通过回气管53、第三接口e、第二接口d导通室内换热器2的第一端口g,空调器处于制冷工作状态。四通阀换向简单灵活,其运用于多向换向的连接管路中,在满足换向要求的前提下又可减少部件的数量。当然了,具体应用中,换向阀6也可为其它换向元件,如两个三通阀的组合等。
优选地,过冷管52为U形管件,其包括两间隔设置的直管部521和连接于两直管部521之间的弯管部522,半导体制冷片51设有两个,两个半导体制冷片51以各热侧部512相对的方式并排设置于两直管部521之间,回气管53设于两半导体制冷片51之间,且回气管53的两侧分别导热连接两个半导体制冷片51的热侧部512,两直管部521分别导热连接两半导体制冷片51的冷侧部511。具体地,两直管部521具有相对设置的内侧部,两半导体制冷片51和回气管53设于两直管部521的内侧部形成的空间内。本实施例,将过冷管52设为U形管件,并将半导体制冷片51的数量设为两个,这样,一方面使得流经过冷管52的冷媒需经过两个半导体制冷片51的冷侧部511的冷却作用,从而利于提高半导体换热组件5与流经过冷管52的冷媒的换热量,进而利于增大冷媒的过冷度;另一方面使得流经回气管53的冷媒需经过两个半导体制冷片51的热侧部512的加热作用,进而利于提高输送到压缩机1进气口b的冷媒温度和压力,最终利于提高空调器的低温制热效果。
进一步地,半导体换热组件5还包括导热件54,回气管53的两侧分别通过导热件54导热连接两个半导体制冷片51的热侧部512,两直管部521分别通过导热件54导热连接两半导体制冷片51的冷侧部511。导热件54的设置,主要用于提高热侧部512与回气管53、冷侧部511与过冷管52之间的热传导效率,进而利于提高半导体换热组件5的换热效果。
优选地,导热件54为由导热硅胶制成的导热粘接件,两个半导体制冷片51的热侧部512分别通过导热粘接件粘接回气管53的两侧,两个半导体制冷片51的冷侧部511分别通过导热粘接件粘接两直管部521。导热硅胶导热性能佳,利于提高流经过冷管52的冷媒的冷却效果和流经回气管53的冷媒的加热效果。且导热硅胶具有良好的粘性,其可将半导体制冷片51粘接固定于过冷管52与回气管53之间,这样,其在保证冷侧部511与过冷管52、热侧部512与回气管53之间均具有良好热传导性能的前提下,可避免半导体制冷片51需要额外的限位部件进行安装固定的现象,从而减少了半导体换热组件5的部件数量和节省了半导体换热组件5的成本。当然了,具体应用中,导热件54也可由其它导热性能较佳的材料制成,如铝材构件或铜材构件等。
优选地,节流组件3为电子膨胀阀,通过控制电子膨胀阀不同的开启开度,可起到不同程度的节流降压作用。且由于电子膨胀阀具有反应快、控制精度高等特点,故,其可提高节流组件3的工作性能。当然了,节流组件3也可采用其他节流元件,如热力膨胀阀或者截止阀与毛细管的组合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当空调器处于制热工作状态时,四通阀处于第一接口c与第二接口d导通、第三接口e与第四接口f导通的状态,室内换热器2作为冷凝器使用,室外换热器4作为蒸发器使用,半导体制冷片51处于导电制冷制热工作状态。以下以冷媒的一个制热输送周期进行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空调器的具体制热运行过程:经压缩机1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冷媒从压缩机1的排气口a排出,然后流经四通阀的第一接口c和第二接口d输送到室内换热器2内进行换热冷凝,高温高压的冷媒可使室内换热器2内的换热媒介温度升高,从而起到制热作用;而经换热冷凝后的冷媒则会转换为低温低压的冷媒并从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端口h流出,然后流入过冷管52内经半导体制冷片51的冷侧部511进行进一步冷却以提高冷媒的过冷度;接着,从过冷管52流出的冷媒流到节流组件3内进行节流减压,经节流组件3后节流减压后的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4内进行换热蒸发,经换热蒸发后的冷媒从室外换热器4的第六端口q流出,并依次流经换向阀6的第四接口f、第三接口e后进入回气管53内,进入回气管53内的冷媒经半导体制冷片51的热侧部512进行加热以提高冷媒的温度和压力,最后从回气管53内流出的冷媒流到压缩机1的进气口b并进入压缩机1内进行压缩,这样,即完成了冷媒的一个制热输送周期,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制热工作过程就是按照该冷媒的制热输送周期进行循环进行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当空调器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四通阀处于第一接口c与第四接口f导通、第二接口d与第三接口e导通的状态,室内换热器2作为蒸发器使用,室外换热器4作为冷凝器使用,半导体制冷片51处于断电停止制冷制热工作状态,半导体换热组件5只起到供冷媒流通的作用。以下以冷媒的一个制冷输送周期进行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空调器的具体制冷运行过程:经压缩机1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冷媒从压缩机1的排气口a排出,并流经四通阀的第一接口c和第四接口f输送到室外换热器4内进行换热冷凝,经换热冷凝后的冷媒转换为低温低压的冷媒,低温低压的冷媒从室外换热器4的第五端口p流出,并依次流经节流组件3、过冷管52后流入室内换热器2内进行换热蒸发,流经室内换热器2的冷媒可使室内换热器2内的换热媒介温度降低,从而起到制冷作用;经换热蒸发后的冷媒从室内换热器2的第一端口g流出,并依次流经四通阀的第二接口d、第三接口e后进入回气管53内,接着,冷媒从回气管53内流出并从压缩机1的进气口b进入压缩机1内进行压缩,这样,即完成了冷媒的一个制冷输送周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空调器的制冷工作过程就是按照该冷媒的制冷输送周期进行循环进行的。
根据回气管53两端连接位置的不同,以下还提供了三个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如下:
实施例二:
具体地,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空调器,换向阀6为四通阀,其具有第一接口c、第二接口d、第三接口e和第四接口f,室内换热器2具有第一端口g和第二端口h,节流组件3具有第三端口m和第四端口n,室外换热器4具有第五端口p和第六端口q,排气口a管路连接第一接口c,第一端口g管路连接第二接口d,进气口b管路连接第三接口e,回气管53的两端分别管路连接第六端口q与第四接口f,过冷管52的两端分别管路连接第二端口h与第三端口m,第四端口n管路连接第五端口p。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制热工作状态下和制冷工作状态下四通阀的工作状态与本实施例一中空调器处于制热工作状态下和制冷工作状态下时四通阀的工作状态一致,即空调器制热时四通阀处于第一接口c与第二接口d导通、第三接口e与第四接口f导通的状态,空调器制冷时四通阀处于第一接口c与第四接口f导通、第二接口d与第三接口e导通的状态。本实施例中,换向阀6选为四通阀的原理与实施例一中换向阀6选为四通阀的原理一致,在此不再详述。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半导体换热组件5的设置原理、节流组件3的设置原理与实施例一中半导体换热组件5的设置原理、节流组件3的设置原理相同,即本实施例中,过冷管52也可设为U形管件,半导体制冷片51也可设有两个,半导体换热组件5还可包括导热件54且导热件54也优选设为导热硅胶,节流组件3也可设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或者截止阀与毛细管的组合,本实施例半导体换热组件5的具体设置原理和节流组件3的具体设置原理可参照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器处于制热工作状态时,四通阀、室内换热器2、室外换热器4、半导体制冷片51的工作状态与实施例一中制热工作状态下四通阀、室内换热器2、室外换热器4、半导体制冷片51的工作状态一致,即四通阀处于第一接口c与第二接口d导通、第三接口e与第四接口f导通的状态,室内换热器2作为冷凝器使用,室外换热器4作为蒸发器使用,半导体制冷片51处于导电制冷制热工作状态。以下以冷媒的一个制热输送周期进行介绍本实施例空调器的具体制热运行过程:经压缩机1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冷媒从压缩机1的排气口a排出,并流经四通阀的第一接口c和第二接口d输送到室内换热器2内进行换热冷凝,高温高压的冷媒可使室内换热器2内的换热媒介温度升高,从而起到制热作用;而经换热冷凝后的冷媒则会转换为低温低压的冷媒并从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端口h流出,然后流入过冷管52内经半导体制冷片51的冷侧部511进行进一步冷却以提高冷媒的过冷度,接着,从过冷管52流出的冷媒流到节流组件3内进行节流减压,经节流组件3后节流减压后的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4内进行换热蒸发,经换热蒸发后的冷媒从室外换热器4的第六端口q流出,并依次流经换向阀6的第四接口f、第三接口e后进入回气管53内,进入回气管53内的冷媒经半导体制冷片51的热侧部512进行加热后流出,并从压缩机1的进气口b进入压缩机1内进行压缩,这样,即完成了冷媒的一个制热输送周期,本实施例空调器的制热工作过程就是按照该冷媒的制热输送周期进行循环进行的。
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制热工作过程与实施例一中空调器的制热工作过程不同的是,经室外换热器4换热蒸发后的冷媒流回压缩机1进气口b的流道不同,具体体现在:本实施例中,经室外换热器4换热蒸发后的冷媒先经半导体换热组件5加热后再从四通阀的第四接口f、第三接口e流回压缩机1的进气口b;而实施例一中,经室外换热器4换热蒸发后的冷媒先流经四通阀的第四接口f、第三接口e后,再流经半导体换热组件5加热后输送到压缩机1的进气口b。
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器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四通阀、室内换热器2、室外换热器4、半导体制冷片51的工作状态与实施例一中制冷工作状态下四通阀、室内换热器2、室外换热器4、半导体制冷片51的工作状态一致,即四通阀处于第一接口c与第四接口f导通、第二接口d与第三接口e导通的状态,室内换热器2作为蒸发器使用,室外换热器4作为冷凝器使用,半导体制冷片51处于断电停止制冷制热工作状态,半导体换热组件5只起到供冷媒流通的作用。由于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半导体换热组件5的作用与实施例一中空调器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半导体换热组件5的作用相同,均只是起到供冷媒流通的作用,故在此不再详述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制冷工作过程。
实施例三:
具体地,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空调器还包括第一连接管路7,换向阀6为四通阀,其具有第一接口c、第二接口d、第三接口e和第四接口f,室内换热器2具有第一端口g和第二端口h,节流组件3具有第三端口m和第四端口n,室外换热器4具有第五端口p和第六端口q,排气口a管路连接第一接口c,第一端口g管路连接第二接口d,进气口b通过第一连接管路7连接第三接口e,第六端口q管路连接第四接口f,回气管53的两端均管路连接于第一连接管路7上,即回气管53以并联方式连接于第一连接管路7上,过冷管52的两端分别管路连接第二端口h与第三端口m,第四端口n管路连接第五端口p。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制热工作状态下和制冷工作状态下四通阀的工作状态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空调器处于制热工作状态下和制冷工作状态下时四通阀的工作状态一致,在此不再详述。本实施例中,换向阀6选为四通阀的原理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换向阀6选为四通阀的原理一致,在此不再详述。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半导体换热组件5的设置原理、节流组件3的设置原理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半导体换热组件5的设置原理、节流组件3的设置原理相同,即本实施例中,过冷管52也可设为U形管件,半导体制冷片51也可设有两个,半导体换热组件5还可包括导热件54且导热件54也优选设为导热硅胶,节流组件3也可设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或者截止阀与毛细管的组合,本实施例半导体换热组件5的具体设置原理和节流组件3的具体设置原理可参照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器处于制热工作状态时,四通阀、室内换热器2、室外换热器4、半导体制冷片51的工作状态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制热工作状态下四通阀、室内换热器2、室外换热器4、半导体制冷片51的工作状态一致,即四通阀处于第一接口c与第二接口d导通、第三接口e与第四接口f导通的状态,室内换热器2作为冷凝器使用,室外换热器4作为蒸发器使用,半导体制冷片51处于导电制冷制热工作状态。以下以冷媒的一个制热输送周期进行介绍本实施例空调器的具体制热运行过程:经压缩机1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冷媒从压缩机1的排气口a排出,并流经四通阀的第一接口c和第二接口d输送到室内换热器2上进行换热冷凝,高温高压的冷媒可使室内换热器2内的换热媒介温度升高,从而起到制热作用;而经换热冷凝后的冷媒则会转换为低温低压状态的冷媒并从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端口h流出,然后流入过冷管52内经半导体制冷片51的冷侧部511进行进一步冷却以提高冷媒的过冷度,接着,从过冷管52流出的冷媒流到节流组件3内进行节流减压,经节流组件3后节流减压后的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4内进行换热蒸发,经换热蒸发后的冷媒从室外换热器4的第六端口q流出,并依次流经四通阀的第四接口f;第三接口e后进入第一连接管内,进入第一连接管内的冷媒分成两路流回压缩机1的进气口b:一路直接流回压缩机1的进气口b,另一路则先流入回气管53内,进入回气管53内的冷媒经半导体制冷片51的热侧部512进行加热后流出并经第一连接管路7输送到压缩机1的进气口b进入压缩机1内进行压缩,这样,即完成了冷媒的一个制热输送周期,本实施例空调器的制热工作过程就是按照该冷媒的制热输送周期进行循环进行的。
本实施例中冷媒制热循环输送过程与实施例一中冷媒制热循环输送过程不同的是,经四通阀第三接口e流出后的冷媒流回压缩机1进气口b的流道不同,具体体现在:本实施例中,经四通阀第三接口e流出后的冷媒分成两路流回压缩机1的进气口b,且只有一路冷媒流经回气管53加热后再流回压缩机1的进气口b,另一路则不经回气管53加热直接流回压缩机1的进气口b;而实施例一中,经四通阀第三接口e流出后的冷媒全部先流经回气管53加热后才输送到压缩机1的进气口b。
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器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四通阀、室内换热器2、室外换热器4、半导体制冷片51的工作状态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制冷工作状态下四通阀、室内换热器2、室外换热器4、半导体制冷片51的工作状态一致,即四通阀处于第一接口c与第四接口f导通、第二接口d与第三接口e导通的状态,室内换热器2作为蒸发器使用,室外换热器4作为冷凝器使用,半导体制冷片51处于断电停止制冷制热工作状态,半导体换热组件5只起到供冷媒流通的作用。由于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半导体换热组件5的作用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中空调器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半导体换热组件5的作用相同,均只是起到供冷媒流通的作用,故在此不再详述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制冷工作过程。
实施例四: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空调器还包括第二连接管路8,换向阀6为四通阀,其具有第一接口c、第二接口d、第三接口e和第四接口f,室内换热器2具有第一端口g和第二端口h,节流组件3具有第三端口m和第四端口n,室外换热器4具有第五端口p和第六端口q,排气口a管路连接第一接口c,第一端口g管路连接第二接口d,进气口b管路连接第三接口e,第六端口q通过第二连接管路8连接第四接口f,回气管53的两端均管路连接于第二连接管路8上,过冷管52的两端分别管路连接第二端口h与第三端口m,第四端口n管路连接第五端口p。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制热工作状态下和制冷工作状态下四通阀的工作状态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中空调器处于制热工作状态下和制冷工作状态下时四通阀的工作状态一致,在此不再详述。本实施例中,换向阀6选为四通阀的原理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中换向阀6选为四通阀的原理一致,在此不再详述。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半导体换热组件5的设置原理、节流组件3的设置原理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中半导体换热组件5的设置原理、节流组件3的设置原理相同,即本实施例中,过冷管52也可设为U形管件,半导体制冷片51也可设有两个,半导体换热组件5还可包括导热件54且导热件54也优选设为导热硅胶,节流组件3也可设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或者截止阀与毛细管的组合,本实施例半导体换热组件5的具体设置原理和节流组件3的具体设置原理可参照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器处于制热工作状态时,四通阀、室内换热器2、室外换热器4、半导体制冷片51的工作状态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中制热工作状态下四通阀、室内换热器2、室外换热器4、半导体制冷片51的工作状态一致,即四通阀处于第一接口c与第二接口d导通、第三接口e与第四接口f导通的状态,室内换热器2作为冷凝器使用,室外换热器4作为蒸发器使用,半导体制冷片51处于导电制冷制热工作状态。以下以冷媒的一个制热输送周期进行介绍本实施例空调器的具体制热运行过程:经压缩机1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冷媒从压缩机1的排气口a排出,并流经四通阀的第一接口c和第二接口d输送到室内换热器2上进行换热冷凝,高温高压的冷媒可使室内换热器2内的换热媒介温度升高,从而起到制热作用;而经换热冷凝后的冷媒则会转换为低温低压的冷媒并从室内换热器2的第二端口h流出,并流入过冷管52内经半导体制冷片51的冷侧部511进行进一步冷却以提高冷媒的过冷度,接着,从过冷管52流出的冷媒流到节流组件3内进行节流减压,经节流组件3后节流减压后的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4内进行换热蒸发,经换热蒸发后的冷媒从室外换热器4的第六端口q流出进入第二连接管内;进入第二连接管内的冷媒分成两路流回压缩机1的进气口b:一路直接流回压缩机1的进气口b,另一路则流入回气管53内,进入回气管53内的冷媒经半导体制冷片51的热侧部512进行加热后流出,从回气管53内流出的冷媒依次流经四通阀的第四接口f、第三接口e后经第二连接管输送到压缩机1的进气口b并进入压缩机1内进行压缩,这样,即完成了冷媒的一个制热输送周期,本实施例空调器的制热工作过程就是按照该冷媒的制热输送周期进行循环进行的。
本实施例中冷媒制热循环输送过程与实施例二中冷媒制热循环输送过程不同的是,经室外换热器4换热蒸发流出后的冷媒流回压缩机1进气口b的流道不同,具体体现在:本实施例中,经室外换热器4换热蒸发流出后的冷媒分成两路流回压缩机1的进气口b,且只有一路冷媒流经回气管53加热后再经四通阀的第四接口f、第三接口e流回压缩机1的进气口b,另一路则不经回气管53加热直接流回压缩机1的进气口b;而实施例二中,经室外换热器4换热蒸发流出后的冷媒全部先流经回气管53加热后才经四通阀的第四接口f、第三接口e输送到压缩机1的进气口b。
本实施例中,当空调器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四通阀、室内换热器2、室外换热器4、半导体制冷片51的工作状态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中制冷工作状态下四通阀、室内换热器2、室外换热器4、半导体制冷片51的工作状态一致,即四通阀处于第一接口c与第四接口f导通、第二接口d与第三接口e导通的状态,室内换热器2作为蒸发器使用,室外换热器4作为冷凝器使用,半导体制冷片51处于断电停止制冷制热工作状态,半导体换热组件5只起到供冷媒流通的作用。由于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半导体换热组件5的作用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中空调器处于制冷工作状态时半导体换热组件5的作用相同,均只是起到供冷媒流通的作用,故在此不再详述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制冷工作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节流组件和室外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节流组件和所述室外换热器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半导体换热组件,所述半导体换热组件包括具有冷侧部与热侧部的半导体制冷片、管路连接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节流组件之间的过冷管和管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或管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回气管,所述过冷管导热连接所述冷侧部,回气管导热连接所述热侧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切换冷媒流向的换向阀,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进气口,所述换向阀换向连接于所述排气口、所述进气口、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室外换热器之间,所述回气管的两端管路连接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换向阀之间;或者,所述回气管的两端管路连接于所述室外换热器与所述换向阀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为四通阀,其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节流组件具有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室外换热器具有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所述排气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一端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接口,所述回气管的两端分别管路连接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三接口,所述第六端口管路连接所述第四接口,所述过冷管的两端分别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所述第四端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五端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阀为四通阀,其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节流组件具有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室外换热器具有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所述排气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一端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接口,所述进气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三接口,所述回气管的两端分别管路连接所述第六端口与所述第四接口,所述过冷管的两端分别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所述第四端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五端口。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管路,所述换向阀为四通阀,其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节流组件具有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室外换热器具有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所述排气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一端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接口,所述进气口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路连接所述第三接口,所述第六端口管路连接所述第四接口,所述回气管的两端均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上,所述过冷管的两端分别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所述第四端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五端口。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管路,所述换向阀为四通阀,其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节流组件具有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所述室外换热器具有第五端口和第六端口,所述排气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一端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二接口,所述进气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三接口,所述第六端口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连接所述第四接口,所述回气管的两端均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所述过冷管的两端分别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三端口,所述第四端口管路连接所述第五端口。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管为U形管件,其包括两间隔设置的直管部和连接于两所述直管部之间的弯管部,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以各所述热侧部相对的方式并排设置于两所述直管部之间,所述回气管设于两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之间,且所述回气管的两侧分别导热连接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热侧部,所述两直管部分别导热连接两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冷侧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换热组件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回气管的两侧分别通过所述导热件导热连接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热侧部,两所述直管部分别通过所述导热件导热连接两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冷侧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为由导热硅胶制成的导热粘接件,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热侧部分别通过所述导热粘接件粘接所述回气管的两侧,两个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所述冷侧部分别通过所述导热粘接件粘接两所述直管部。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组件为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或截止阀与毛细管的组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03920.3U CN204006778U (zh) | 2014-07-21 | 2014-07-21 | 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403920.3U CN204006778U (zh) | 2014-07-21 | 2014-07-21 | 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006778U true CN204006778U (zh) | 2014-12-10 |
Family
ID=52046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403920.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006778U (zh) | 2014-07-21 | 2014-07-21 | 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006778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07242A (zh) * | 2015-05-06 | 2015-07-29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半导体过冷增效的冷冻箱蒸气压缩复合循环系统 |
CN104964485A (zh) * | 2015-07-03 | 2015-10-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压缩机的调温装置和换热系统 |
CN105737439A (zh) * | 2016-03-28 | 2016-07-06 |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热电过冷装置的空调系统 |
CN106679229A (zh) * | 2017-02-16 | 2017-05-17 | 山东大学 | 太阳能光伏发电驱动半导体制冷的辅助蒸汽压缩制冷系统 |
CN108560758A (zh) * | 2018-01-31 | 2018-09-21 | 海南鑫申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防雷的多功能墙体 |
CN112432399A (zh) * | 2020-12-08 | 2021-03-02 |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换热装置和空调系统 |
CN113942370A (zh) * | 2021-11-23 | 2022-01-18 | 应雪汽车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2014
- 2014-07-21 CN CN201420403920.3U patent/CN20400677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07242A (zh) * | 2015-05-06 | 2015-07-29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基于半导体过冷增效的冷冻箱蒸气压缩复合循环系统 |
CN104964485A (zh) * | 2015-07-03 | 2015-10-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压缩机的调温装置和换热系统 |
CN105737439A (zh) * | 2016-03-28 | 2016-07-06 |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热电过冷装置的空调系统 |
CN105737439B (zh) * | 2016-03-28 | 2018-03-02 |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热电过冷装置的空调系统 |
CN106679229A (zh) * | 2017-02-16 | 2017-05-17 | 山东大学 | 太阳能光伏发电驱动半导体制冷的辅助蒸汽压缩制冷系统 |
CN108560758A (zh) * | 2018-01-31 | 2018-09-21 | 海南鑫申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防雷的多功能墙体 |
CN108560758B (zh) * | 2018-01-31 | 2019-02-26 | 海南鑫申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防雷的多功能墙体 |
CN112432399A (zh) * | 2020-12-08 | 2021-03-02 | 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换热装置和空调系统 |
CN113942370A (zh) * | 2021-11-23 | 2022-01-18 | 应雪汽车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006778U (zh) | 空调器 | |
CN204963286U (zh) |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 |
CN103129348B (zh) | 一种电动汽车热泵系统 | |
CN205037475U (zh) |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 |
CN203964454U (zh) | 一种纯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及纯电动汽车 | |
CN102901156B (zh) | 热管型空调器防、除霜系统及其防、除霜方法 | |
CN105091395A (zh) |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 |
CN103574969A (zh) | 空调系统 | |
CN204963284U (zh) |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 |
CN205351844U (zh) | 冷暖型空调系统和单冷型空调系统 | |
CN104833012A (zh) | 空调器 | |
CN207335011U (zh) | 空调系统 | |
CN105222337A (zh) | 并联式互助除霜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 |
CN203274348U (zh) | 一种超低温双回路热泵空调热水机 | |
CN104279647A (zh) | 冷暖型空调器和单冷型空调器 | |
CN106996643A (zh) | 一种多功能热泵热水机组 | |
CN107940563B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 |
CN109990419A (zh) | 对流辐射空调末端以及空调系统 | |
CN103438491A (zh) | 带有热水自循环系统的采用热泵的热水供应和加热系统 | |
CN103968594B (zh) | 一种风冷热泵机组 | |
CN103438501B (zh) | 带有辅助电加热装置的采用热泵的热水供应和加热系统 | |
CN203671790U (zh) | 空调器及其换热系统 | |
CN103104964B (zh) | 具有热回收功能的冷媒循环系统 | |
CN106403345A (zh)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6739618U (zh) | 一种多功能热泵热水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