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37010U - 流体导管的插接装置、用于其的保持件和包括其的预装配的结构单元 - Google Patents

流体导管的插接装置、用于其的保持件和包括其的预装配的结构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37010U
CN205037010U CN201520284325.7U CN201520284325U CN205037010U CN 205037010 U CN205037010 U CN 205037010U CN 201520284325 U CN201520284325 U CN 201520284325U CN 205037010 U CN205037010 U CN 205037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er
flange
coupling
plug
bridg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8432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205037010U8 (zh
Inventor
R·普莱兹彻
约赫姆-安德烈亚斯·黑布
弗兰克·岑瑟斯
京特·西贝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shi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shi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shi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shi Auto Part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37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37010U/zh
Publication of CN205037010U8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37010U8/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0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 F16L37/12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using hooks, pawls or other movable or insertable locking members
    • F16L37/1225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using hooks, pawls or other movable or insertable locking members using a retaining member the extremities of which, e.g. in the form of a U, engage behind a shoulder of both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0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 F16L37/084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 F16L37/08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by means of a split elastic ring
    • F16L37/0885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by means of a split elastic ring with access to the split elastic ring from a radial or tangential opening in the coup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201/00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pipe couplings
    • F16L2201/20Safety or protective coup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导管的插接装置(1)、用于其的保持件和包括其的预装配的结构单元。插接装置包括可插在一起的两个耦接件(2、3),两个耦接件(2、3)在插入状态下通过栓锁装置(4)可松脱地锁住,栓锁装置(4)一方面包括两个耦接件(2、3)的径向突出且在插入状态下轴向(X-X)沿插入方向(S)相邻的两个外部的保持桥接部(21、31),另一方面包括保持件(5),保持件在预装配状态下可轴向且径向固定地装配在两个耦接件中的一个(3)上,且保持件(5)在装配状态下利用至少一个轴向剖面尤其呈C形的、具有两个凸缘(51、52)且能径向弹性活动的保持段(53)轴向且径向地围住两个耦接件(2、3)的保持桥接部(21、31)。

Description

流体导管的插接装置、用于其的保持件和包括其的预装配的结构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流体导管的插接装置,包括可插在一起的两个耦接件,该两个耦接件在插入状态下通过栓锁装置能够可松脱地锁住,该栓锁装置一方面包括两个耦接件的径向突出且在插入状态下轴向沿插入方向相邻的两个外部保持桥接部,另一方面包括保持件,该保持件在预装配状态下可轴向且径向固定地装配在两个耦接件中的一个上,且该保持件在装配状态下利用至少一个轴向剖面尤其呈C形的、具有两个凸缘且能径向弹性活动的保持段轴向且径向地围住两个耦接件的保持桥接部。
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此类插接装置的保持件。
背景技术
WO2006/018384A1公开了一种前述类型的插接装置,其中,根据已知的栓锁原理,据此使保持件的C形保持段形锁合地围住耦接件的保持桥接部且由此锁住。为了减小保持件的脱落风险并且简化装配(尤其是在使用情况下,此时在装配地点仅提供小的环境空间,或在使用情况下将至少一个阀集成到耦接件中),在此设定,保持件如此地构造且在两个耦接件之一上如此锁紧(unverlierbar)地预装配或可预装配,使得保持件一方面轴向无间隙(spielarm)且径向确保不脱落地固定,而另一方面在保持段的区域内径向弹性地活动。在此,保持件在保持段和另一耦接件的保持桥接部的区域内如此地彼此相配合地构成沿插接方向的形锁合的止动连接,即,在耦接件插到一起时,保持段通过彼此相对移动的保持桥接部径向向外移动,随后在插入状态下通过径向的返回运动向内围住两个耦接件的保持桥接部以进行栓锁。优选的是,保持件构造为一体式的环状件,其在圆周向的位置具有轴向且径向上连续的缝隙中断部。这一已知的插接装置实现了简单、快速、令人舒服以及很可靠的单手装配。为了减小保持件与耦接件松开时的脱落风险,WO2006/018384A1提出了,通过一个附加的、尤其是带状或绳状的、一端固定于耦接件而另一端固定于保持件的防护元件,使保持件确保不脱落地与其中一个耦接件连接。
WO2009/156399A1公开了一种与前述类型相似的插接装置。该文献中的附加防护元件被认为是有缺陷的。为了去掉此类附加的防护元件,在保持件损耗脱落风险较小的情况下以减小的费用实现保持件的定位简化并实现再装配,如此地设定,即,保持件环形构造,其中,保持件以圆周向封闭的环形轮廓在预装配状态和装配状态下包围两个耦接件中的至少一个。在此,保持件优选可锁紧地预装配在一插接部插入件上,其中,保持件可固定在两个部位即预装配位置和装配位置上。通过径向移动,保持件从预装配位置进入装配位置,或通过趋向于拆卸的反向移动从装配位置返回到初始位置。这里,尤其优选如此地的设计,即,从横剖面观察,由环形轮廓围成封闭的环形开口由第一圆形子开口和第二圆形子开口构成,第一圆形子开口的中点位于保持段的区域内,第二圆形子开口的中点位于保持件的防护段内,其中,这两个子开口是穿通的。因此,保持件必然扩展地径向延伸,在仅提供很小的装配空间时,这一点尤其被认为存在缺陷。在此,“环形”也可包括卵形、椭圆形或其他诸如此类的形状,可存在于纵向侧和横向侧。因此,并不必然指圆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改进前述类型的插接装置及用于此类插接装置的保持件,使得在保持已知栓锁原理的优点前提下,进一步简化装配和拆卸,具体而言,尤其是在拆卸用的装配地点上仅提供很小环境空间的使用情况下,确保保持件的脱落风险很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对于插接装置和保持件的上述任务如此地实现,即,保持件的凸缘如此地构造成不同的大小和/或形状,使得在保持段从装配状态向外径向弹性运动时,在装配状态下倚靠在其中一个耦接件的保持桥接部上的凸缘释放耦接件的该保持桥接部,而另一凸缘则至少部分地从后侧抓住其所倚靠的另一耦接件的保持桥接部。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插接装置将已知所述的栓锁原理的优点与插接原理的优点两相结合。当保持件锁紧地预装配在其中一个耦接件上时,只需轴向插入另一个耦接件来予以装配,这就实现了简单、快速、令人舒服以及自动可靠的单手装配。另一方面,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型,在松开连接时,不会进行强烈的空间夹紧式的径向移动来拆卸保持件,这在装配地点沿径向仅具有很小环境空间时尤为有利。在此,甚至连单手指去联锁也可特别有利地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此可优选通过对压力面进行操作或按压,在保持件的沿圆周向位于两个保持段之间、尤其是弹性的操作区内产生径向扩张,这足以将耦接件再次轴向地从连接中抽离出来。保持段的两凸缘中的一个(在拆卸时仍从后侧抓住其在装配状态下所倚靠的另一耦接件的保持桥接部)在此轴向固定在耦接件的一环形槽中,由此进一步将保持件固着在该耦接件上。
德国专利申请DE102012104288.8也已提出一种可比较的技术方案,用于前述类型的相似插接装置,但其中保持件的环形轮廓不是开口的而是沿圆周向封闭。在早先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尤其这样设定,保持件的两个凸缘中的一个具有凸台状的、沿圆周向分布的、优选是额外径向向内呈弓形的凸出部,通过这一凸出部而使该凸缘在大小和形状上有别于另一凸缘,并使该凸缘较之另一凸缘从轴向投影看显得突出。除了该凸出部外,这两个凸缘在其他方面优选完全相同地构造,尤其是从俯视图看优选保持一致。如果在该早先提出的技术方案中使径向扩张(例如在操作区中通过利用某一工具进行牵拉或杠杆而产生)与整个保持件的一体变形相关联地进行,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开口式环形轮廓,则仅使保持段彼此相对地撑开,从而更可靠地防止保持件与停留在其上的耦接件松开。
通过撑开的扩张机制,在装配状态下,操作段与耦接件的纵轴所成的间距,或者说是,与耦接件的凸缘所成的间距,尤其是与构造为插入件的耦接件的凸缘的外边缘所成的间距,可有利地构造成小于早先提出的技术方案中的。就这一点而言带来意义的是,操作段与耦接件的凸缘所成的间距示出了松开连接的操作路径,并且对于插接装置的结构空间大小来说是一定的。
保持件的开口式环形轮廓尤其可这样构成,即,保持件在与操作区在直径上相对置的一侧上具有缝隙。
较之相对大的缝隙中断部,正如其在WO2006/018384A1中已知类型的插接装置中设在保持件上的那样,该缝隙呈现得要小很多。它的大小优选这样设定,即,其关于保持件的纵轴优选成一中心角,其小于15°,优选小于5°。
在此,根据本实用新型,从俯视图看,保持件的两个凸缘优选仅部分相同地构造,尤其是优选不一致。尤其是在具有大致对应相同的宽度以及连续相同的圆周向(尤其是圆弧形)的曲率时,两个凸缘对位于其间的耦接件具有不同的包容角并因此具有不同的圆周长度。
从属权利要求及下面的说明涵盖了本实用新型其他有利的结构特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示出的多个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具体地说明。其中:
图1示出了在处于耦接件插接和栓锁的状态下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持件的第一实施例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局剖立体图,其中,剖面部分地穿过纵轴Y1-Y1且部分地穿过横轴Y2-Y2延伸,如其在图3中所示的;
图2示出了带有根据本实用新型保持件的第一实施例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轴向纵剖图;
图3示出了带有根据本实用新型保持件的第一实施例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沿着图2的线III-III的剖面图;
图4示出了带有根据本实用新型保持件的第一实施例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沿着图2的线IV-IV的剖面图;
图5示出了带有根据本实用新型保持件的第一实施例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沿着图2的线V-V的剖面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持件的第一实施例从上方看的立体图;
图7和图8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持件的第一实施例从下方看的不同视角的立体图;
图9示出了图1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接装置处于装配时的轴向剖切视图,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持件在预装配状态下位于耦接件上;
图10示出了在拆卸状态时具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持件的第一实施例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局剖立体图,其中,剖面沿着横轴Y2-Y2延伸;
图11在与图3相对应的示图中示出了带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持件的第二实施例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接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12在与图6相对应的示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持件的第二实施例从上方看的立体图;
图13在与图12相对应的示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持件的第三实施例从上方看的立体图,但比图12中的小且相对于图12转动了;
图14在与图11相对应的示图中示出了带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持件的第三实施例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接装置的剖面图,但比图11中的小;
图15在与图14相对应的示图中示出了带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持件的第三实施例的本实用新型的插接装置的剖面图,但插入件处于与图14不同的转动位置;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接装置内的保持件和插入件的细节的有利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现以下的描述,在表述上需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在此亦不局限于所描述的特征组合的全部特征或多个特征,而是每个实施例的单个子特征也可以与其他在上下文中描述的子特征分开,并且也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的任意特征相组合而具有本实用新型的意义。
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部件始终采用相同的参考标记,因此,通常只相应地描述一次。
本实用新型的插接装置1尤其可用于与流体导管联合使用,其包括两个可插在一起的耦接件2、3,它们在图1所示的装配状态下相互插入并且在该状态下能够通过栓锁装置4可松脱地同轴地相互锁住。这两个可插在一起的耦接件2、3尤其为套接件2和插入件3,插入件3可利用插入柄30轴向(轴X-X)密封地插入套接件2的容纳孔20内,并且在插入状态下借助于栓锁装置4固定在那里。两个耦接件2、3可优选均由塑料制成。
在此情况下,一方面,栓锁装置4包括两个耦接件2、3的径向法兰状的、在插入状态下轴向地且沿插入方向(箭头S)相邻的两个外部保持桥接部21、31,另一方面,栓锁装置4包括保持件5。此外,保持件5尤其可用于在流体压力较小的情况下有利地构成为塑料成形部,其中,例如也可加入热塑性弹性体材料。
为了密封插接装置1,优选可在插入柄30上设置环形槽32,其内可引入未示出的尤其采取密封圈形式的圆周密封件。
正如在图1至图10的第一实施例、图11和图12的第二实施例以及图13至图15的第三实施例中所示的,保持件5具有未详细示出的、沿圆周向呈现有缝隙50、敞开的、在前述广义上称作环的轮廓,并且,可在图9所示的预装配状态下轴向且径向固定不松开地装配在两个耦接件2、3之一上(在所示实施例中,装配在插入件3上)。位于缝隙50两侧的环形部也可称为纵向侧,其关于保持件5的纵向中轴Y1-Y1对称分布。
原则上,保持件5构造为一体式的弹性的环形夹,其在圆周区域中具有作为闭合环形的中断部的在轴向和径向上连续的缝隙50,以实现径向弹性的变形性,从而构成两个弹簧弹性的弧形止动臂,它们分别具有或构成至少一个呈C形的保持段53。因此,保持件5在弹性扩张下可横向于插入轴X-X装配或拆卸。
为了进行装配首先可从预装配状态下开始进行弹簧弹性的扩张,随后,通过另一未预装配的耦接件2套上保持件5,继而弹簧弹性地恢复原状。在此,保持件5的锁紧一方面由其仅略开放的环形确定,因缝隙50的缝宽窄,该环形与闭合环形仅有小的不同。因而,保持件5以几近360度的角度(也即几乎完整地)围住耦接件2、3,从而就有利地无需额外的用于确保紧锁的防护元件。在此,缝隙50的缝宽尤其可通过在图3至图5中限定的在保持件5的位于缝隙50的两侧、未详细示出的端部之间的、缝隙开口角β进行描述,该角度尤其小于15°,优选小于5°。在此,缝隙开口角β的边从中轴X-X出发并终止于缝隙50的两侧。
从保持件5的视图,正如从图6至图8中的保持件的零件图、图5所示的预装配状态的视图以及图1和图2所示装配状态的视图中看出的,保持件5具有至少一个轴向剖面或径向剖面也呈C形的、具有两个凸缘51、52且能径向弹性活动的保持段53,其在装配后轴向且径向形锁合地围住两个耦接件2、3的保持桥接部21、31。优选的是,存在两个这样的保持段53,它们关于保持件5的纵轴Y1-Y1对称。下面还要描述的保持段53的凸缘51、52的构造在一定程度上同样有助于保持件5的锁紧。准确地说,凸缘51、52为沿圆周延伸的环形凸缘段,这里只是作了简化,说明其时仅提及“凸缘”。
正如图2剖面的情况所说明的,在此,图3示出了通过图1和图2中位于上面的第一凸缘51的剖面图,图4示出了插入件3的保持桥接部31的区域内凸缘51、52之间的剖面图,图5以对保持件5的下方的第二凸缘52的俯视图示出了在套接件2的保持桥接部21下方区域内的凸缘51、52之间的剖面图。在图1、图2、图9和图10中的保持段53的上部第一凸缘51的示范性实施例和下部第二凸缘52的示范性实施例从图7的上部中显而易见,在图7中,上部第一凸缘51位于下方,而下部第二凸缘52位于上方。
在所有示出的实施例中,分别设置有关于图3至图8中所示的保持件5的纵轴Y1-Y1对称的、沿横轴Y2-Y2在直径上相对置的两个保持段53,其中,但也可通过保持段53的可选的沿周向的分割来设置较多的保持区域。
保持件5的每一保持段53的第二凸缘52构造为具有径向内斜面54的止动元件,其优选可以为凸出状,并且其在插接过程中(图9)位于面向套接件2的那一侧。如图9所示,当为了进行装配(用卡制件进行锁止),插入件3(保持件5预装配在其上)沿着轴X-X在插入方向S上插入到套接件2的容纳孔20中时,该斜面54用作保持件5的撑开面确切而言,用作其第二凸缘52的撑开面。
为了对保持件5进行预装配固定,如图9所示,所属耦接件2、3(优选是插入件3)为构成容纳保持件5相应的径向第一凸缘51的圆周槽33,而具有附加的固定环形桥接部34。该固定环形桥接部34的直径优选大于保持桥接部31的直径。换言之,保持桥接部31的直径优选与凸缘51、52之间的内表面区域内的保持段53的内径大致相等。
当以一轴向装配路径插入时,在装配力的作用下,通过使撑开面54相对于用作对应止动元件的保持桥接部21的对应撑开面22滑动,使保持件5以一径向撑开路径径向向外撑开运动,该撑开运动横向于轴X-X。在到达撑开路径的终端之后,第二凸缘52以径向保持边缘55形锁合且止动地从后侧抓住套接件2的保持桥接部21,从而就形成了作用在插入方向S上的形锁合的止动连接,如图1和2所示。如此一来,在耦接件2、3插到一起时,保持段53通过相对于此运动的保持桥接部21径向向外地运动,并且,在接下来径向的返回运动之后,保持段53在插入状态下呈C形闭锁地向内包围两个耦接件2、3的保持桥接部21、31。
在尤为有利的构造中,撑开面54面向对应撑开面22的轮廓在此可与对应撑开面22的面向撑开面54的对应轮廓一致,也即,插入时的撑开路径根据装配路径非线性地、尤其是在插入时的不同装配阶段中至少部分比例过大、成比例和/或比例过小地改变。这样一来,一方面,可减小插入时最大使用的装配力,实现最佳装配路径-装配力特性,减小了插入时产生的装配力峰值的高度。另一方面,可实现在整个插接过程上均匀分配为装配需使用的功。在此,也可额外有利地实现,整个装配路径相较于具有平面撑开面54的构造缩短,这尤其有利地实现了从最大程度上减小所需的结构空间。
各保持段53的凸缘51、52可如图1所示在装配状态下形锁合地包围插入件3的柄30,优选是在插入件3的圆周槽33的区域中,并且,在套接件2的保持桥接部21的下方,也即,在背离插入件3的一侧,可形锁合地包围套接件2,优选在套接件2的圆周槽23的区域内。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接装置1中或针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持件5这样设置,保持件5的保持段53中的凸缘51、52以不同的大小和/或形状构造,使得在保持段53从装配状态向外径向弹性运动时,在装配状态下倚靠在其中一个耦接件2的保持桥接部21上的第二凸缘52释放耦接件2的保持桥接部21,而另一第一凸缘51至少局部地在后咬合住另一耦接件3的保持桥接部31,其中,第一凸缘51倚靠在该保持桥接部31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尤其通过图10阐明,该图尤其示出了套接件2的保持桥接部21被下部的第二凸缘52释放以及上部的第一凸缘51进入插入件3的圆周槽33中的情况。
下部第二凸缘52在该图中看不见,因为它沿着位于纵轴Y1-Y1上的箭头p的方向、从耦接件的圆周槽23内横轴Y2-Y2的平面开始越过横轴Y2-Y2区域内保持桥接部21的外径D21、在立体视图中从剖面离开向后移动。
在此,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在存在至少两个保持段53时,实现了保持段53自装配状态出来向外的径向弹性运动,其中,至少两个保持段53关于保持件5的纵轴Y1-Y1对称而置,保持件5的缝隙50位于纵轴平面内。在此,这些保持段53彼此相对地实现了钳状的撑开运动,其中,保持件5的位于缝隙50两侧端部之间的缝隙开口角β扩大。
通过观察图2、图3、图5以及图7至图9,可容易地确定,俯视图中所见的两凸缘51、52优选仅部分相同地构造,且尤其优选不相一致。尤其是,就两凸缘51、52具有大致对应相同的宽度B1(图2、图7至图9)和B2(图2、图5、图9)以及连续相同的圆周向(尤其是圆弧形)的曲率而言,它们在此对位于其间的耦接件2、3具有不同的包容角μ1、μ2,并因此具有不同的圆周向长度。
在此在装配状态下相应地,上部第一凸缘51通过比角区域μ2大的角区域μ1包围插入件3,而下部第二凸缘52以角区域μ2包围套接件2。另外,明显看出:在第一凸缘51起固定作用区域的起始端与终端之间展开的第一中心角μ1(图3)大于第二凸缘52相应的第二中心角μ2(图5)。在此,保持段53相应的上部第一凸缘51的第一中心角μ1设成如此之大,以致第一凸缘51在此始终(也即,在预装配之后、装配之后、且尤其还在拆卸时(图10),其中,在拆卸时保持件5处于撑开状态下)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插入件3的圆周槽33中。按此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持件5通过第一凸缘51轴向地固定并稳定保持在耦接件3的环形槽33中,其中,该第一凸缘51仍从后侧抓住其在装配状态(并且也在预装配状态下)所倚靠的插入件3的保持桥接部31。
在第一凸缘51起固定作用区域的起始端与终端之间展开的第一中心角μ1(图3)在此可尤其在115°至135°的范围内,由此在230°至270°的范围内实现插入件3的全包容。在第二凸缘52起固定作用区域的起始端与终端之间展开的第二中心角μ2(图5)在此可尤其在80°至110°的范围内,由此在160°至220°的范围内实现套接件2的全包容。因此,上部第一凸缘51的包容度大于下部第二凸缘52的包容度。
在保持件5的至少一个横向侧(也即,在纵轴Y1-Y1的一端或两端的纵向侧之间),优选可圆周向地构造位于保持段53的凸缘51、52之间的、优选(至少是部分地)弹性的操作区57,即,通过压力面58上的手动压力(图2至图8以及图10中的压力箭头p),有利地只按压一个手指,在拆卸时通过撑开而引起保持段53径向扩张,其足以使耦接件2、3(在目前的实例中为套接件2)再次从插接装置1中轴向拉出。这意味着,相对于保持件5的纵轴Y1-Y1彼此相对置的下部第二凸缘52之间的相互间距如此扩宽,使得其大于耦接件2的保持桥接部21的直径D21。与之相比,相对于保持件5的纵轴Y1-Y1彼此相对置的上部第一凸缘51之间的相互间距仅扩宽成仍小于插入件3的保持桥接部31的直径D31。
在所示实施例中,最佳地如图3所示出的,操作区57起始于其中一个保持段53的圆周端(μ1的角边)且终止于相对置的保持段53的圆周端(μ1的角边)。若保持件5在操作区53的区域内具有由于缝隙50而中断的筒状的(在所示剖面中为圆弧形的)外轮廓K1,操作区57环状地从该外轮廓K1突出,其中,压力面58位于圆周K2上,该圆周K2限定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持件5的径向结构大小。
在此,保持件5的在操作区57中与压力面58相对置的内壁区59可优选构成一止挡,其中,当它以一操作路径a(图2至图4)沿着保持件5的纵轴Y1-Y1的方向移动时,会在拆卸过程结束时倚靠在耦接件3上,尤其是倚靠在其柄30上,更具体地说,是倚靠在柄30的保持桥接部31上。在此,为了将施加到压力面58上的手动操作压力p(图3至图8、图11和图12中的压力箭头p)转化成保持段53的撑开运动,力偏转起着决定性影响,其在拆卸开始之时在内壁区59的边缘段59a内产生于操作区57与柄30的保持桥接部31之间的接触线K(见图2以及图3、图4,后者情况下示出为点K)。该接触线K表示了保持段53撑开运动时相应的转向轴线。接触线K的圆周向的位置在此可由角度α限定,其在通向接触线的辐射线与纵轴Y1-Y1之间展开。
操作区57顶着保持桥接部31的压力一方面使保持段53朝着图4所示的箭头O方向扩张。另一方面,在保持段53扩张的同时,在压力p的作用下,保持件5沿着其纵轴Y1-Y1径向向内地移动,其中,操作区57发生弹性变形。这里,就均衡敞开或张开运动的意义而言,有利的是,接触线K与保持件5的纵轴Y1-Y1所成的角度α几乎保持不变,其中,角度α较佳地可以在40°至50°的范围内,优选可以为45°。在此,内壁区59在变形作用下滑过保持桥接部31,直到经过操作路径a。当这一情况出现时,接触线K上的内壁区59就可位于某一位置,其由在图3和图4中以参考标记γ表示的拆卸的出口角所表征,该出口角优选在10°至20°的范围内,尤其优选为15°。因此,拆卸之时,保持件5在变形作用下沿着接触线K滚动,由此优选滚过约25°至35°(优选为自30°起)的圆周角α-γ。
内壁区59的边缘段59a因保持段53扩张期间保持件5的移动而滑过接触线K,该边缘段59a可有利地通过其轮廓构型与之相配合。因此,该边缘段59a滚过接触线。
保持件5的径向向内移动一直持续,直到正如已叙述的使相对于保持件5的纵轴Y1-Y1相对置的下部第二凸缘52之间的横轴Y2-Y2相互间距如此之大,即,其大于套接件2的保持桥接部21的直径D21,如图10所示。然后,套接件2就可离开插入件3,并且,在轴向X-X上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接装置1中抽出。通过使相对于保持件5的纵轴Y1-Y1相对置的上部第一凸缘51之间的横轴Y2-Y2的相互间距一直小于插入件3的保持桥接部31的直径D31,则保持件5会因此固定在插入件3上。
这里,在上部第一凸缘51与下部第二凸缘52的面向操作段57的相应端部之间的角度差σ1-σ2(图3、图5)也起了作用。该角度差σ1-σ2较佳地应在15°至40°的范围之内。在此,其可作这样的计算,角度σ1为在第一凸缘51起固定作用区的面向操作段57的端部与横轴Y2-Y2之间展开的角度(图3),而角度σ2为在第二凸缘52起固定作用区的面向操作段57的端部与横轴Y2-Y2之间展开的角度(图5)。在此,角度σ1为第一中心角μ1的一部分,而角度σ2为第二中心角μ2的一部分。
在去掉所施加的压力载荷p之后,保持件5通过其保持段53的弹回力以简单的方式进入其变形前所处的位置。只要套接件2离开,就会随后处于预装配状态。
为了对保持件5进行预装配固定(图9),需补充说明的是,在整件式保持件5轴向移动到插入件3上之后,该预装配固定通过其保持段53作用到耦接件3上的力及形状锁合的径向止动而实现,其中,保持件5在其保持段53的区域内最大程度地被彼此撑开。在预装配之后,保持段53的用于插入件3的包容角就变为图3中所示第一中心角μ1的两倍值。
在本实用新型的有利实施例中,尤其如图1至图3以及图6至8所示,在保持件5的操作段57的区域内,设置有自内壁区59出发的、径向向内指向的导向稳定凸台59b。该导向稳定凸台59b优选位于上部第一凸缘51的平面内,且因此在拆卸之时分别在容纳上部第一凸缘51的圆周槽33内滑动,该上部第一凸缘51位于插入件3的保持桥接部31与固定环形桥接部34之间。该导向稳定凸台59b所实现的功能在于,确保保持件5在拆卸期间不沿着插接装置1的轴向X-X移动。在此,优选这样设置,即,圆周槽33具有成梯级状的宽度,也即,其用于容纳上部第一凸缘51的自径向内置槽底出发的区域窄于其用于容纳导向稳定凸台59b的径向外置的区域。圆周槽的这种梯级防止了导向稳定凸台59b在拆卸时过深地压入圆周槽33中。图中未用参考标号表示的不同的槽宽以相应的方式与上部第一凸缘51和导向稳定凸台59b的不同厚度d51、d59相对应。在此,第一凸缘51的厚度d51小于导向稳定凸台59b的厚度d59(对此请参见图8)。圆周槽33的梯级在图3中用参考标号33a表示。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那些随后结合图11和图12描述的技术特征。这些特征实现了如下进一步地改善根据本实用新型插接装置1的一般目的,即,避免在窄小结构空间内装配时与其他周边构件发生碰撞。
为此,这样设置,保持件5在其位于耦接件2、3上的状态下通过固定件6这样与耦接件2、3共同作用,使得保持件5可选地在不同的相对转动位置被对准,并且,相应地克服绕着插入轴X-X自由的、不受限制的转动而相对于耦接件2、3被固定。在此,示出了插入件3相应的比例,此外,仅示范性地针对两个耦接件2、3作了描述。通过这一构造,有利的是,可在插入件3的插接过程中或在插接过程前,使预装配定位在插入件3上的保持件5如此对准到转动方向上(图11中的双箭头),即,保持件5在插入时自由且无碰撞地位于装配区内。保持件5随后也可在进一步的操作中不再自由地而是必要时仅在一受限制的转角区内转动,从而也就避免了与附近的构件发生碰撞。
原则上说,保持件5可相对于耦接件3沿转动方向T形锁合地固定。不过,在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保持件5通过固定件6如此地沿转动方向T力及形锁合地固定,即,保持件5相对于耦接件3能以梯级制动的方式转动且可对准到不同的转动位置上。
为此,固定件6一方面包括耦接件3的圆周止动轮廓61,另一方面包括保持件5的至少一个止动凸台62,该止动凸台62与按照凸台轨道的形状由不同于圆形的圆周分布构成的止动轮廓61共同作用。如图11和图12的实施例所示,为了进行梯级地制动,固定件6或止动轮廓61可与止动凸台62共同作用而位于至少六个不同的位置,尤其是以相同的转角分布。在所示实施例中,示范性地星状地由八个止动台阶构成的止动轮廓61与保持件5的至少两个止动凸台62共同作用,其中,止动凸台62相对于止动轮廓61如此地不对称地错开布置,使得它们分别单独地在保持件5的不同的转动位置上分别与止动轮廓61的止动台阶共同起作用。通过这一构型,较之止动轮廓61的止动台阶的数量,可能的止动转动位置的数量可实现倍增,在此为双倍。
还需注意的是,这里使用的保持件5的“止动位置”的概念不应绝对地仅指精确限定的角位置,而是在必要时理解为受限制的转动运动区。因此,必要时,保持件5可在耦接件3上在限定在两个止动位置之间且由此受限的例如各自达到45°或例如各自为22.5°的转角区内转动。
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插接装置1的实施方式中,与图2的剖面III-III相应,止动轮廓61在保持桥接部31与固定环形桥接部34之间的环形槽33内形成,准确而言,止动轮廓61由环形槽33的槽底区内相应的轮廓构成。因此,保持件5的各个上部第一凸缘51的内部区域中的所述/每个止动凸台62就设置在径向向内突出的布局中。
在附图未示出的变形实施例中,亦可将止动轮廓61设置在保持桥接部31的外圆周上或套接件2的圆周槽23的区域内,其中,保持件5在内圆周中或在下部第二凸缘52上具有止动凸台62或多个止动凸台62。
采用图13至图15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保持件5的第三实施例,可改善本实用新型的插接装置1内保持件5的稳定性。因此,尤其能在预装配状态或装配状态下发生弹性扩张时防止保持件5在可能倾斜于轴X-X延伸的力的作用(与图示中箭头p的方向不同)下过度旋转,这会导致保持件5不再径向固定。
这一得以改善的稳定性由此实现了:设置止动鼻部63代替保持件5的第二实施例中设置的、固定就位的止动凸台62作为保持件5的固定件6,各止动鼻部63分别位于弹性的止动臂64的自由端上。带有止动鼻部63的止动臂64分别位于上部第一凸缘51的面向操作区57的侧面上,并且属于第一凸缘51的一部分。如图13至图15所示,止动臂64通过在圆周向上分布的空隙65与位于径向进一步向外的直径上的操作区57分开。在该实施例中,空隙65的内封闭端标出了操作区57的端部。虽然图中为了清晰起见并未画出相应的角度,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止动臂64,插入件3还是通过一个大于第二中心角μ2的第一中心角μ1,来包围套接件2的下部第二凸缘52。
由于止动臂64的表示止动臂64弹性作用的、径向向内指向的机械应力,保持件5和插入件3的每一相对转动位置中的各止动鼻部63相互倚靠在插入件3的止动轮廓61上,如图14和图15所示。为此,上部第一凸缘51的曲率优选在上部第一凸缘51的背离操作区57的区域内,从连续的相同的圆周向的(尤其是圆弧形的)曲率开始,在止动臂64的区域内转变成较大的曲率。在此,止动鼻部63因其V形构造的尖端而在两侧与插入件3的止动轮廓61发生圆周向上的力锁合且形锁合(kraftformschlüssig)止动。
在该第三实施例中,插入件3的止动轮廓61示范性地构造为八角星,如同在第二实施例中那样。在此,在保持件5的各个上部第一凸缘51的内部区域内,止动鼻部63设置在径向向内突出的布局中,正如上面针对止动凸台62所提及的可能情况那样。通过固定件6(一方面是保持件5的止动臂64上的止动鼻部63,另一方面是插入件3的止动轮廓61),保持件5还这样力锁合且形锁合地沿转动方向T固定,使得保持件5相对于耦接件3能够梯级制动地绕着插入轴X-X转动且可对准到不同的转动位置(图14和图15)上。此外,这里要注意的是,那些保持件5同样标为“止动位置”的位置不应绝对地仅指精确限定的角位置,而是可理解为受限制的转动运动区。
在此确保了,在通过保持件5的撑开而在保持段53的径向扩张下所引起的拆卸期间,相对于保持件5的纵轴Y1-Y1相对置的上部第一凸缘51之间的相互间距始终仅扩大到这样的程度,使得该间距在通过下部第二凸缘52释放套接件2期间小于插入件3的保持桥接部31的直径D31。在此,保持件5在拆卸期间无法在插接装置1的轴向X-X上移动。
正如已从前面构型中得知的,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示出和所描述的实施例,而是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义上起到相同作用的全部构型。如此一来,当然可不同于所示出和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在这些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保持件5预装配在插入件3上且随后共轴包围插入柄30,显然,也完成了将保持件5相应地预装配在套接件2上。因此,正如针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接装置1所描述的,由根据本实用新型构造的保持件5和耦接件2、3组成的预装配结构单元同样被认为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意义。
在此还要注意的是,就运动逆转而言,还可在套接件2的保持桥接部22上设置与撑开面54相应的斜面,从而在撑开保持件5时实现所描述的插入力优化。
正如已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特别有利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保持件5的径向结构大小可较佳地构造得小一些。如此的话,对于直径为28mm的圆形特征的外轮廓K1来说,压力面58就位于直径为32mm的圆周K2上,其中,进行拆卸的操作路径仅约2mm。重要的是,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持件5中,对于K1的数值而言,轮廓K2和K1的差别可以小于15%,具体而言,可以仅约为12%。在此,对于轮廓K1而言,操作路径a可以小于10%,尤其可以约为5%。
此外,耦接件2、3在其与插接装置侧相对置的侧面上基本上具有任意的连接元件。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插入件3具有用于流体导管(管子或软管)的连接芯轴35。套接件2没有特定的构造,不过例如可具有螺纹套管,但是,耦接件2、3中的至少一个,优选是套接件2,也可直接(一体式地)形成在规定的组合体上。
如图16中所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插接装置1中的插入件3和保持件4的细节实施方式那样,在有利的构型中可这样设置,插入件3和保持件4各自具有至少一个底切(Hinterschnitt)H3、H5,优选沿轴方向X-X看具有多个底切H3、H5,以使保持件4自栓锁。在此,在力载荷的作用下,保持件4的臂咬合在耦接件3中,其中底切H3、H5的斜面相叠置。若通过媒介力产生了垂直的轴向力Fa,则在该接触区域内形成水平力分量Fh,其反作用于保持件5的开启运动。该底切H3、H5尤其可设置在缝隙50附近的某一区域内。
因此,利用这些底切H3、H5,可有利地设置可选的附加防护元件,以防止保持件5与插入件3之间的连接产生不期望的松动或开启,此连接在系统加载有内部系统压力的操作状态下起作用。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接装置1中,保持件5的底切H5可优选构造在至少两个凸台N5上,它们尤其呈对称布置地位于缝隙50区域的两侧。在此,保持件5这样径向且轴向力锁合且形锁合地从后侧抓住插入件3(插入件3在该位置上同样可具有凸台N3的构造)的保持桥接部31,即,防止保持件5径向撑开。
此外,本实用新型迄今不应局限于权利要求1、21和22中限定的特征组合,而是还可以通过一定特征的每一任意其他组合来限定所有全部公开的单个特征。这意味着,原则上并在实践中,可将独立权利要求中所述的每个单独特征去掉或由至少一个在本申请文件的其他位置所公开的单个特征来替换。就这一方面来说,各权利要求仅应被理解为对于本实用新型最初的撰写尝试方式。
参考标记一览表
1插接装置
2耦接件(套接件)
202用于3的容纳口
212的保持桥接部
222上用于54的对应撑开面
232中的圆周槽
3耦接件(插入件)
303的插入柄
313的保持桥接部
3230上的环形槽
333上的在31与34之间用以容纳51的圆周槽
33a33中的台阶
343上的固定环形桥接部
35连接销钉
4由21、31以及5构成的栓锁装置
5保持件
505内的缝隙
515的(上部)第一凸缘
525的(下部)第二凸缘
53具有51和52的保持段
5452上的斜面
5552的用于21的保持边缘
575的操作区
5857的压力面
595的在57区域内的内壁区(相对于58)
59a59的具有K的边缘段
59b5(59)上的导向稳定凸台
6固定件(61、62、63)
613(33)上的止动轮廓
625(51)上的止动凸台
635(51)上的止动臂64上的止动鼻部
645(51)的止动臂
6564与57之间的空隙
a58的操作路径
B151的宽度
B252的宽度
d5151的厚度
d5959b的厚度
Fa轴向力(图16)
Fh水平力(图16)
H33上的底切(图16)
H55上的底切(图16)
K57/31用于力偏转的接触线
K15的在53区域内的外轮廓
K2绕过58的圆周
O53的撑开运动(图4中的箭头)
p58上用以拆卸的操作压力(箭头)
S用以装配将3插入2中的插入方向(箭头)
T5相对于2的转动方向(双箭头)
X-X1、2、3、5的轴
Y1-Y15的纵轴
Y2-Y25的横轴
αK相对于Y1-Y1的角位移
β50的缝隙开口角
γ57内的拆卸的出口角
μ151的角度区(第一中心角)
μ252的角度区(第二中心角)
σ151的端部与Y2-Y2之间的角度(图3)
σ252的端部与Y2-Y2之间的角度(图5)

Claims (35)

1.一种用于流体导管的插接装置(1),包括能够插在一起的两个耦接件(2、3),所述两个耦接件(2、3)在插入状态下能够通过栓锁装置(4)可松脱地锁住,所述栓锁装置(4)一方面包括所述两个耦接件(2、3)的径向突出且在插入状态下轴向(X-X)沿插入方向(S)相邻的两个外部的保持桥接部(21、31),另一方面包括保持件(5),该保持件(5)在预装配状态下可轴向且径向固定地装配在两个耦接件中的一个(3)上,且该保持件(5)在装配状态下利用至少一个轴向剖面呈C形的、具有第一凸缘(51)和第二凸缘(52)且能径向弹性活动的保持段(53)轴向且径向地围住所述两个耦接件(2、3)的保持桥接部(21、31),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件(5)的第一凸缘(51)和第二凸缘(52)构造成具有不同的大小和/或形状,使得在所述保持段(53)从装配状态向外径向弹性运动时,在装配状态下倚靠在其中一个耦接件(2)的保持桥接部(21)上的第二凸缘(52)释放所述耦接件(2)的保持桥接部(21),而另一第一凸缘(51)则至少部分地从后侧抓住其所倚靠的另一耦接件(3)的保持桥接部(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5)构造为一体式的弹性环,其具有被缝隙(50)中断的圆周轮廓,该弹性环以径向对称的圆周分布方式具有轴向剖面呈C形的、位于纵向侧的两个保持段(5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5)位于缝隙(50)两侧的端部之间的缝隙开口角(β)小于1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5)位于缝隙(50)两侧的端部之间的缝隙开口角(β)小于5°。
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5)的第二凸缘(52)在所述保持段(53)的区域内构造为止动元件,其在在插接过程中面向耦接件(2)的侧面上具有构造为撑开面的径向内斜面(54),该径向内斜面通过所述耦接件(2)的在插入时进行相对运动的保持桥接部(21)使所述保持件(5)产生径向向外的撑开运动,其中,所述第二凸缘(52)在与所述耦接件(2)卡住之后以径向的保持边缘(55)从后侧止动且形锁合地抓住保持桥接部(2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当以装配路径插入时,在装配力的作用下,通过所述撑开面(54)相对于所述保持桥接部(21)的对应撑开面(22)滑动,所述撑开面(54)使所述保持件(5)横向于轴(X-X)以一撑开路径进行撑开运动,其中,所述撑开面(54)面向对应撑开面(22)的轮廓与对应撑开面(22)面向撑开面(54)的对应轮廓相配合,使得插入时的撑开路径根据装配路径非线性地改变。
7.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段(53)的第一凸缘(51)和第二凸缘(52)在装配状态下形锁合地围住插入件(3)的柄(30),并且,形锁合地围住套接件(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段(53)的第一凸缘(51)和第二凸缘(52)在装配状态下在所述插入件(3)的圆周槽(33)的区域内形锁合地围住插入件(3)的柄(30),并且,在所述套接件(2)的圆周槽(23)的区域内形锁合地围住套接件(2)。
9.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51)和第二凸缘(52)的大小和/或形状有所不同,其中第一凸缘(51)在装配状态下以大于第二中心角(μ2)的第一中心角(μ1)包围耦接件(2、3)中的一个,第二凸缘(52)以第二中心角(μ2)包围另一耦接件(3、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凸缘(51)在装配状态下以大于第二中心角(μ2)的第一中心角(μ1)包围插入件(3),第二凸缘(52)以第二中心角(μ2)包围套接件(2)。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凸缘(51)起固定作用区域的起始端与终端之间展开的第一中心角(μ1)在115°至135°的范围内。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凸缘(52)起固定作用区域的起始端与终端之间展开的第二中心角(μ2)在80°至110°的范围内。
13.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51)和所述第二凸缘(52)分别具有相同的宽度(B1、B2)和连续相同的圆周向的曲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51)和所述第二凸缘(52)分别具有相同的宽度(B1、B2)和连续相同的圆弧形的曲率。
1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圆周向地在两个保持段(53)之间,在所述保持件(5)的与缝隙(50)在直径上相对置的横向侧上构造有弹性的操作区(57),在该操作区(57)中,通过压力面(58)上的压力(p),沿所述保持件(5)的纵轴(Y1-Y1)的方向,在拆卸时可引起通过撑开(O)而产生的保持段(53)的径向扩张。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区(57)构成止挡,其这样构造,即,当操作区(57)经过操作路径(a)后倚靠在耦接件(2、3)之一上时,限制了保持件(5)的撑开运动,也即限制了每个保持段(53)向外的径向弹性运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区(57)构成止挡,其这样构造,即,当操作区(57)经过操作路径(a)后倚靠在所述插入件(3)的柄(30)上时,限制了保持件(5)的撑开运动,也即限制了每个保持段(53)向外的径向弹性运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区(57)构成止挡,其这样构造,即,当操作区(57)经过操作路径(a)后倚靠在所述柄(30)的保持桥接部(31)上时,限制了保持件(5)的撑开运动,也即限制了每个保持段(53)向外的径向弹性运动。
19.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耦接件(2、3)之一中,轴向地在所述保持桥接部(31)与附加的固定环形桥接部(34)之间构成圆周向的环形槽(33)。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件(3)的柄(30)中,轴向地在所述保持桥接部(31)与附加的固定环形桥接部(34)之间构成圆周向的环形槽(33)。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拆卸时,所述保持件(5)的第一凸缘(51)保持在该环形槽(33)中。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施加到压力面(58)上的压力(p)转化成保持段(53)的撑开运动,使得在位于操作区(57)的内壁区(59)的边缘段(59a)内的接触线(K)上产生了力偏转,其中,该接触线(K)在所述保持段(53)撑开运动时表示转向轴线。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线(K)的圆周向的位置由在通向接触线(K)的辐射线与所述保持件(5)的纵轴(Y1-Y1)之间展开的角度(α)限定。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α)在40°至50°的范围内。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α)为45°。
26.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5)在其位于耦接件(2、3)上的状态下通过固定件(6)与耦接件(2、3)共同作用,使得所述保持件(5)能够可选地在不同的相对转动位置对准,并且,相应地克服绕着插入轴(X-X)自由的、不受限制的转动而相对于耦接件(2、3)被固定。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5)通过固定件(6)沿转动方向(T)力锁合且形锁合地固定,使得它相对于耦接件(2、3)能以梯级制动的方式转动且可对准到不同的转动位置。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6)由耦接件(2、3)的圆周止动轮廓(61)和至少一个与该止动轮廓(61)共同作用的止动凸台(62)或保持件(5)的设有止动鼻部(63)的弹性止动臂(64)构成。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6)由所述插入件(3)的圆周止动轮廓(61)和至少一个与该止动轮廓(61)共同作用的止动凸台(62)或保持件(5)的设有止动鼻部(63)的弹性止动臂(64)构成。
30.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件(5)上,布置径向向内指向的导向稳定凸台(59b),其在拆卸时在容纳所述第一凸缘(51)的圆周槽(33)内滑动并且防止所述保持件(5)沿轴向(X-X)移动。
3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区(57)内,布置径向向内指向的导向稳定凸台(59b),其在拆卸时在容纳所述第一凸缘(51)的圆周槽(33)内滑动并且防止所述保持件(5)沿轴向(X-X)移动。
32.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5)采取至少一个底切(H5)的形式,该底切(H5)位于缝隙(50)附近所述保持件(5)的凸台(N5)处,包括附加的防护元件(H5、N5),它们防止保持件(5)在系统压力下的径向叉开。
33.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插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5)采取至少两个关于缝隙(50)对称布置的底切(H5)的形式,包括附加的防护元件(H5、N5),它们防止保持件(5)在系统压力下的径向叉开。
34.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插接装置的保持件(5),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6、16至18、21、23或26至33之一的特征部分的保持件(5)的特征。
35.一种预装配的结构单元(2、3、5),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33之一所述的插接装置(1)的耦接件(2、3),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保持件(5)锁紧固定在所述耦接件(2、3)上。
CN201520284325.7U 2014-02-28 2015-02-28 流体导管的插接装置、用于其的保持件和包括其的预装配的结构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37010U8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4102662.4A DE102014102662B4 (de) 2014-02-28 2014-02-28 Steckverbindung für Fluid-Leitungen und Halteteil für eine derartige Steckverbindung
DE102014102662.4 2014-02-28
PCT/EP2015/053896 WO2015128355A1 (de) 2014-02-28 2015-02-25 Steckverbindung für fluid-leitungen und halteteil für eine derartige steckverbindung
IBPCT/EP2015/053896 2015-02-25
EPPCT/EP2015/053896 2015-0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37010U true CN205037010U (zh) 2016-02-17
CN205037010U8 CN205037010U8 (zh) 2016-05-18

Family

ID=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0758A (zh) * 2014-02-28 2016-09-28 福士汽车配套部件责任有限公司 流体导管的插接装置以及用于此类插接装置的保持件
CN108204420A (zh) * 2016-12-19 2018-06-26 南德盘形连轴器制造有限及两合公司 弹性的支承元件
CN113738983A (zh) * 2020-12-11 2021-12-03 上海威逊机械连接件有限公司 快装式管件组件及其应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0758A (zh) * 2014-02-28 2016-09-28 福士汽车配套部件责任有限公司 流体导管的插接装置以及用于此类插接装置的保持件
CN105980758B (zh) * 2014-02-28 2018-04-20 福士汽车配套部件责任有限公司 流体导管的插接装置以及用于此类插接装置的保持件
CN108204420A (zh) * 2016-12-19 2018-06-26 南德盘形连轴器制造有限及两合公司 弹性的支承元件
CN113738983A (zh) * 2020-12-11 2021-12-03 上海威逊机械连接件有限公司 快装式管件组件及其应用
CN113738983B (zh) * 2020-12-11 2023-03-24 上海威逊机械连接件有限公司 快装式管件组件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4102662B4 (de) 2021-12-23
CN105980758B (zh) 2018-04-20
PL3111126T3 (pl) 2019-11-29
EP3111126B1 (de) 2019-06-12
CN105980758A (zh) 2016-09-28
DE102014102662A1 (de) 2015-09-03
WO2015128355A1 (de) 2015-09-03
EP3111126A1 (de)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80758B (zh) 流体导管的插接装置以及用于此类插接装置的保持件
CN103968172B (zh) 用于流体导管的插拔连接件和用于此插拔连接件的保持件
CN100501216C (zh) 用于流体管线的插头式连接
US2886355A (en) Coupled assemblies and coupling ring for use therein
JP5054930B2 (ja) 急速継手用の冗長ラッチ/確認機構
CN103423532B (zh) 用于流体导管的插拔连接件
CN104955349B (zh) 用于护目镜和面罩的支撑物
CN100595464C (zh) 用于组装两个管道的安全快速连接的接头
CN103503260B (zh) 线束的隔离装置和安装方法
US2556659A (en) Tube coupling
US9568124B2 (en) Quick connect coupling with swaged valve components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CN101825205B (zh) 连接装置和用于连接装置的闭锁环装置
US11105453B2 (en) Pipe coupling member having valve element and coil spring for use therein
JP2006189156A (ja) ワイヤーリテイナーを有する流体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CN102261488B (zh) 球阀座密封件
CN107923559A (zh) 管道接头的管道保持结构
CN104919239B (zh) 具有自复位保持机构的快速连接联接器
US20180347739A1 (en) Tubular quick coupling comprising divisible ring for secure fluid connection
JP2002295768A (ja) 管継手
US3185504A (en) Coupling arrangement
MX2009000677A (es) Conjunto de acoplamiento y reten para uso con el mismo.
US2473223A (en) Combined valve and coupling
KR101441548B1 (ko) 유압 호스의 커플링 결합체
JP5779082B2 (ja) 継手
CN103742724A (zh) 一种汽车冷却水管的连接卡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GPU Change to patent or to utility model
CU01 Correction of utility model

Correction item: Priority

Correct: PCT/EP2015/053896 2015.02.25 EP

False: PCT/EP2015/053896 2015.02.25 IB

Number: 07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32

CU03 Publication of corrected utility model

Correction item: Priority

Correct: PCT/EP2015/053896 2015.02.25 EP

False: PCT/EP2015/053896 2015.02.25 IB

Number: 07

Volume: 32

ERR Gazette correctio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7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