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26101U - 油脂润滑主轴轴系 - Google Patents

油脂润滑主轴轴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26101U
CN205026101U CN201520621671.XU CN201520621671U CN205026101U CN 205026101 U CN205026101 U CN 205026101U CN 201520621671 U CN201520621671 U CN 201520621671U CN 205026101 U CN205026101 U CN 205026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shaft
housing
inner chamber
grease lubrication
exhaust clea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2167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广辉
刘苏亚
肖汝锋
帖江涛
白峰
李岩
雷树德
李东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yang Bea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oyang Bea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oyang Bea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oyang Bea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2167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26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26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261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脂润滑主轴轴系,包括壳体和通过轴承结构转动装配在壳体中的主轴,主轴的前端为伸出端、后端位于壳体内腔中,壳体前端固设有密封端盖,密封端盖的穿孔和主轴之间留有密封排气间隙,密封排气间隙处布置有螺旋排气槽,壳体的后部设有进气孔,壳体的内腔中设有用于在外界空气从进气孔进入、并流向所述密封排气间隙时对壳体内腔中的零部件进行风冷降温的冷却风道。当密封排气间隙中的空气向外排出时形成负压,可将外界空气经进气孔吸入冷却风道中,冷却风道中的气体在由后向前移动的过程中,不仅补充密封排气间隙中的空气,还会带走壳体内腔中的零部件所产生的热量,对壳体内腔中的零部件进行风冷降温。

Description

油脂润滑主轴轴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脂润滑主轴轴系。
背景技术
在主轴轴系中,由于采用油润滑所产生的油雾容易污染环境、耗电耗气,目前,越来越多的厂家将目光投向了无污染、成本低的脂润滑主轴,然而脂润滑主轴的密封问题较为麻烦。目前,由于高速旋转的主轴和端盖之间设有转动间隙,为防止冷却液及切屑杂质进入,在转动间隙处多设有迷宫密封。但在实际使用应用过程中,切削时由于冷却液的大力喷射,迷宫密封无法完全阻挡冷却液夹带微小切屑颗粒的进入,致使主轴、轴承和其他零部件发生磨损,并且,进入主轴轴系内部的冷却液还会带走或稀释轴承的润滑脂,影响轴承的润滑效果,降低主轴回转精度,影响主轴轴系的使用寿命。
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1027986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电主轴轴端螺旋密封装置,这种轴端螺旋密封装置包括螺套和密封盖,螺套的外圆面上车削出左螺旋槽,密封盖内孔磨削光滑,其上端面钻孔通向外部。使用时,将螺套通过螺纹连接于高速转动的主轴上,密封盖则固定在轴承座上,在密封盖的内孔和螺套的外圆面之间留有排气密封间隙,当主轴带着螺套高速转动时,充满排气密封间隙的空气像螺母沿着螺杆松退一样,通过螺旋槽作为螺旋排气槽将排气密封间隙中的空气泵出,而开在密封盖上的通孔会不断地从外部输入空气进入到排气密封间隙中,从而在排气密封间隙中形成一股向外排出的连续气流,这股具有一定压力、连续不断的气流将阻止外部的切削液或切屑进入主轴轴系的内部,起到有效的气密封作用。
但使用上述轴端螺旋密封装置的轴系中,将用于补充排气密封间隙处的气体的进气孔设置在与螺套配合使用的密封盖上,进气孔只能补充气体,不能起到其他的作用。而主轴轴系的壳体的内腔各部件温度较高,在封闭的壳体中散热效果不好,会降低主轴轴系的使用寿命,如果另外单独配置冷却结构的话,又会提高主轴轴系的设计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脂润滑主轴轴系,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从进气孔输入的空气仅用于补充密封排气间隙中的气体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油脂润滑主轴轴系的技术方案是:油脂润滑主轴轴系,包括壳体和通过轴承结构转动装配在壳体中的主轴,主轴沿前后方向延伸,主轴的前端为延伸出所述壳体的内腔的伸出端、后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壳体的前端对应所述伸出端固设有密封端盖,密封端盖具有间隙套装在所述主轴上的穿孔,穿孔和主轴之间留有密封排气间隙,密封排气间隙处布置有用于在主轴转动时将密封排气间隙中的气体朝向所述主轴的相应伸出端的方向泵送排出的螺旋排气槽,所述的壳体的后部设有进气孔,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有用于在外界空气从进气孔进入、并流向所述密封排气间隙时对壳体内腔中的零部件进行风冷降温的冷却风道。
所述的进气孔上连通有进气管,在进气管的端部或进气管上设有空气过滤头。
所述的进气管为软管。
所述的壳体的后端具有后端封堵端盖,所述的进气孔设置在所述的后端封堵端盖上。
所述的螺旋排气槽同轴设置在所述密封端盖的穿孔的内周面上,所述主轴的与所述螺旋排气槽相对应的轴段的外周面为光滑表面。
所述的螺旋排气槽在前后方向延伸至所述穿孔的两端孔口处。
所述的螺旋排气槽为三角形螺纹槽或梯形螺纹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油脂润滑主轴轴系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油脂润滑主轴轴系中,密封排气间隙处设有螺旋排气槽,在主轴转动时,主轴的旋转带动密封排气间隙中的气体一同旋转,同时,在螺旋排气槽的引导作用下被朝向主轴的相应伸出端的方向泵送排出,从而在密封排气间隙处形成气密封效应,有效阻止外部介质经密封排气间隙进入壳体的内腔中,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同时,由于伸出端为前端,且主轴的后端位于壳体中,当前端的密封端盖的穿孔与主轴之间的密封排气间隙中的空气向外排出时,会在壳体的内腔的前部形成负压,可将外界空气经进气孔吸入冷却风道中,冷却风道中的气体在由后向前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补充前端的密封排气间隙中的空气,还会带走壳体内腔中的零部件所产生的热量,对壳体内腔中的零部件进行风冷降温,进而可有效提高主轴轴系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在进气管的端部或进气管上设置空气过滤头,这样可以对进入壳体的内腔中的气体进行过滤,避免外界杂质进入。同时,使用进气管引入外界空气,还可以经进气管的远离壳体的一端布置在远离切削液喷溅区或有水雾的地方。
进一步地,进气管采用软管,便于对进气管的位置进行布置调整。
进一步地,将进气孔直接设置在后端封堵端盖上,便于设计、制作,简化主轴轴系的结构。
进一步地,由于不需要将螺旋排气槽再设置在主轴上,而是将螺旋排气槽设在密封端盖上,这样可以有效简化主轴的伸出端的结构,也可以根据需要缩短主轴的伸出端的长度,降低了主轴设计、制造成本,提高了主轴的整体刚性。
进一步地,螺旋排气槽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至所述穿孔的两端孔口处,使得螺旋排气槽具备较大的泵送空气的能力,保证所形成的气密封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油脂润滑主轴轴系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前端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油脂润滑主轴轴系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主轴轴系包括壳体6和通过轴承结构7转动装配在壳体6中的主轴1,该主轴1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主轴1的前端为延伸出所述壳体6的内腔的伸出端,主轴1的后端位于所述壳体6的内腔中.壳体1的前部对应所述伸出端设有密封端盖2,该密封端盖2具有间隙套装在所述主轴1上的穿孔,穿孔和主轴1之间留有密封排气间隙,在密封端盖2的穿孔的内周面上同轴凹设有用于在主轴转动时将密封排气间隙中的气体朝向所述主轴的相应伸出端的方向泵送排出的螺旋排气槽21,螺旋排气槽31在前后方向延伸至所述穿孔的两端孔口处,本实施例中,螺旋排气槽21为三角形螺纹槽。
主轴1的与所述螺旋排气槽21相对应的轴段的外周面为光滑表面。
为保证在主轴1转动时,螺旋排气槽21可将密封排气间隙中的空气向前泵送排出,需要注意螺旋排气槽的旋向,具体来说,当在主轴的前端从前向后看主轴1顺时针转动时,需要使螺旋排气槽为左旋,而当在主轴的前端从前向后看主轴1逆时针转动时,需要使螺旋排气槽为右旋,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布置。
由于主轴1和密封端盖2的穿孔之间的密封排气间隙非常小,所以此处的气压很大,主轴的旋转会带动螺旋排气槽中的气体一起旋转,空气沿着螺旋排气槽向前排出,在主轴1的前端产生气密封效应,阻止外部介质进入主轴内部。同时,也在主轴1的内腔的前部形成负压,可以将外界空气吸入壳体的内腔中。
本实施例中,壳体6的后端具有后端封堵端盖3,后封堵端盖3上设有进气孔31,壳体6的内腔中设有用于在外界空气从进气孔31进入并流向所述密封排气间隙时对壳体6内腔中的零部件进行风冷降温的冷却风道。在进气孔31上连通有进气管4,此处的进气管4为软管,且在进气管4的远离主轴1的端部设有空气过滤头5。
由于在主轴转时,可以将密封排气间隙中的空气向前泵送排出,不仅可有效阻止外界切削液和杂质的进入,同时,在此处形成负压,可通过冷却风道、进气孔及进气管将外界大气吸入壳体的内腔,一方面补偿密封排气间隙处的空气,另一方面可以对壳体内腔中的零部件形成风冷散热。同时,由于另外设置有进气管,这样可以将进气管的进气口布置在远离切削液喷溅区或有水雾的地方,同时利用空气过滤头的过滤功能,保证进入主轴轴系的壳体内部的空气干燥清洁。
本实施例中,螺旋排气槽设在密封端盖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像现有技术中一样,将螺旋排气槽设置在主轴上或设置在与主轴同轴固设的螺套外周面上,只要可以在主轴转动时通过螺旋排气槽将密封排气间隙处的空气泵送排出,并通过冷却风道、进气孔将外界大气吸入壳体的内腔中即可。
本实施例中,壳体包括中间壳体及布置在前端的密封端盖和后端的后端封堵端盖,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布置壳体的结构,只要可以保证对主轴的密封即可。
本实施例中,壳体上的进气孔设置在壳体后端的后端封堵端盖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进气孔设置在壳体的后部的其他位置。
本实施例中,螺旋排气槽为三角形螺纹槽,在其他实施例中,螺旋排气槽也可以为梯形螺纹槽。

Claims (7)

1.油脂润滑主轴轴系,包括壳体和通过轴承结构转动装配在壳体中的主轴,主轴沿前后方向延伸,主轴的前端为延伸出所述壳体的内腔的伸出端、后端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壳体的前端对应所述伸出端固设有密封端盖,密封端盖具有间隙套装在所述主轴上的穿孔,穿孔和主轴之间留有密封排气间隙,密封排气间隙处布置有用于在主轴转动时将密封排气间隙中的气体朝向所述主轴的相应伸出端的方向泵送排出的螺旋排气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的后部设有进气孔,所述壳体的内腔中设有用于在外界空气从进气孔进入、并流向所述密封排气间隙时对壳体内腔中的零部件进行风冷降温的冷却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脂润滑主轴轴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孔上连通有进气管,在进气管的端部或进气管上设有空气过滤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脂润滑主轴轴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为软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脂润滑主轴轴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的后端具有后端封堵端盖,所述的进气孔设置在所述的后端封堵端盖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油脂润滑主轴轴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排气槽同轴设置在所述密封端盖的穿孔的内周面上,所述主轴的与所述螺旋排气槽相对应的轴段的外周面为光滑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脂润滑主轴轴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排气槽在前后方向延伸至所述穿孔的两端孔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脂润滑主轴轴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排气槽为三角形螺纹槽或梯形螺纹槽。
CN201520621671.XU 2015-08-18 2015-08-18 油脂润滑主轴轴系 Active CN205026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21671.XU CN205026101U (zh) 2015-08-18 2015-08-18 油脂润滑主轴轴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21671.XU CN205026101U (zh) 2015-08-18 2015-08-18 油脂润滑主轴轴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26101U true CN205026101U (zh) 2016-02-10

Family

ID=55258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21671.XU Active CN205026101U (zh) 2015-08-18 2015-08-18 油脂润滑主轴轴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261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4963A (zh) * 2015-08-18 2015-12-09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脂润滑主轴轴系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34963A (zh) * 2015-08-18 2015-12-09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脂润滑主轴轴系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18511U (zh) 一种齿轮箱密封装置
CN205026101U (zh) 油脂润滑主轴轴系
CN101710754A (zh) 一种用水或水雾润滑的电主轴
CN200999730Y (zh) 风冷式罗茨真空泵
CN207879864U (zh) 一种数控机床齿轮箱主电机轴轴承润滑结构
CN2718327Y (zh) 电动轿车齿轮箱用通气塞
CN106051163A (zh) 高速列车齿轮箱轴密封结构
CN212899171U (zh) 一种调节式离心通风机
CN201487217U (zh) 一种自生气流式旋转密封装置
CN203308726U (zh) 内置电机的净水离心泵
CN210380473U (zh) 一种玻璃机械设备用电机
CN102794465A (zh) 内部带正压密封结构的高速电主轴
CN205806277U (zh) 一种花键轴及基于该花键轴的缓速器油路结构
CN105134963A (zh) 一种脂润滑主轴轴系
CN203702666U (zh) 离心泵冷却式防尘盘
CN202811474U (zh) 一种静叶可调轴流风机脂润滑风冷水冷轴承箱
CN101757991B (zh) 一种碟式分离机立轴上的轴承润滑装置
CN206918255U (zh) 一种油脂润滑电主轴
CN201629629U (zh) 一种用水或水雾润滑的电主轴
CN107435633A (zh) 一种气密型带水泵的小型罗茨风机设备
CN202656055U (zh) 一种节能环保高速电主轴
CN208966640U (zh) 一种新型离心通风机
CN102909437B (zh) 一种吸油装置
CN209664317U (zh) 一种车床异步电主轴
CN201270444Y (zh) 高速电主轴的带反螺纹自吹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516

Address after: 471000 No. 1 axis research road, Jian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Luoyang, Henan

Patentee after: Luoyang Bearing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471039 Fenghua Road 6,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oyang, Henan.

Patentee before: Zhouy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Luoya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