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13707U - 改进型进气阀结构 - Google Patents

改进型进气阀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13707U
CN205013707U CN201520703881.3U CN201520703881U CN205013707U CN 205013707 U CN205013707 U CN 205013707U CN 201520703881 U CN201520703881 U CN 201520703881U CN 205013707 U CN205013707 U CN 205013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cavity
valve
air inlet
control valve
retur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0388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建
刘毅
鲁邹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ullair Ai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ullair Ai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ullair Ai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ullair Ai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0388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13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13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1370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改进型进气阀结构,包括进气阀体、驱动气源控制阀及放空阀,进气阀体包括进气盖体及进气阀芯,进气盖体设有一带有开口的容置腔,进气阀芯移动设于容置腔内并可移动打开或封闭容置腔;驱动气源控制阀设于进气盖体上并与容置腔连通;放空阀设于驱动气源控制阀与进气盖体之间,并与容置腔连通。由于驱动气源控制阀的设置,只需要一路气源既可控制进气阀芯的开度,据此,当改进型进气阀结构应用在压缩机的气路系统上,能够调节压缩机排气量100%-0%,大大增加压缩机的用气范围,而且还可减少减压阀的应用;同时,由于该改进型进气阀结构配设有放空阀,可使到其具有卸压功用,并大大提高其整体可靠性。

Description

改进型进气阀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进气阀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进型进气阀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进气阀,主要为通过驱动气源驱动活塞往复移动,进而驱动阀芯打开或关闭阀盖的进气口,但是,在输入驱动气源时,会同时向活塞的左右两侧输入,致使活塞的移动受阻,大大影响阀芯的开合度。据此,若将该进气阀应用在压缩机的气路系统上,只能调节压缩机排气量的100%-40%,大大影响压缩机的排气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改进型进气阀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进气阀的阀芯开度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改进型进气阀结构,包括:
用以控制气体流出进入另一部件的进气阀体,所述进气阀体包括进气盖体及进气阀芯,所述进气盖体设有一带有开口的容置腔,所述进气阀芯移动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可移动打开或封闭所述容置腔。
用以控制进入所述容置腔以驱动所述进气阀芯移动的驱动气源的驱动气源控制阀,所述驱动气源控制阀设于所述进气盖体上并与所述容置腔连通;及
用以卸去所述进气盖体内部压力的放空阀,所述放空阀设于所述驱动气源控制阀与所述进气盖体之间,并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具体地,所述驱动气源控制阀为一反比例阀。
具体地,所述进气阀芯包括定位座、蝶阀、活塞及芯轴,所述定位座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且所述容置腔被所述定位座间隔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芯轴包括第一端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所述芯轴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芯轴的第二端滑动穿过所述定位座并伸入所述第二容置腔;所述蝶阀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并套设于所述芯轴的第一端上,并跟随所述芯轴移动而移动封闭或打开所述容置腔的开口;所述活塞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并套设于所述芯轴的第二端上,并且所述第二容置腔被所述活塞间隔出用以使所述进气阀芯移动打开所述容置腔的第一驱动腔、及用以使所述进气阀芯移动关闭所述容置腔的第二驱动腔;
所述驱动气源控制阀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腔、所述第二驱动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阀芯还包括用以使所述蝶阀复位的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并且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蝶阀上,所述第一复位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定位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复位件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于所述芯轴上,并位于所述蝶阀与所述定位座之间。
较佳地,所述进气阀芯还包括用以使所述活塞复位的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并且所述第二复位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塞上,所述第二复位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气盖体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复位件为第二弹簧。
具体地,所述改进型进气阀结构还包括用以调节所述驱动气源控制阀输出驱动气源的量的气量调节块,所述气量调节块设于所述驱动气源控制阀上,并与所述驱动气源控制阀连通。
具体地,所述改进型进气阀结构还包括用以对所述驱动气源控制阀输出的驱动气源进行限流止回的节流子,所述节流子与所述驱动气源控制阀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进气阀结构的技术效果为:由于驱动气源控制阀的设置,只需要一路气源既可控制进气阀芯的开度,据此,当改进型进气阀结构应用在压缩机的气路系统上,能够调节压缩机排气量100%-0%,大大增加压缩机的用气范围,而且还可减少减压阀的应用;同时,由于该改进型进气阀结构配设有放空阀,可使到其具有卸压功用,并大大提高其整体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进气阀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进气阀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A-A向的截面图;
图4为图1中B-B向的截面图;
图5为图1中C-C向的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进气阀结构应用在压缩机的气路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改进型进气阀结构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6,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型进气阀结构的实施例进行阐述。
本实施的改进型进气阀结构,以其应用在压缩机的气路系统作为实施说明,但其应用实施的范围不限于此。而该改进型进气阀结构100包括进气阀体10、驱动气源控制阀20、放空阀30及气缸60,下面对该改进型进气阀结构100的各部件作进一步说明:
进气阀体10为用以控制气体流出进入压缩机,其中,进气阀体10包括进气盖体11及进气阀芯12,进气盖体11设有一带有开口的容置腔111,进气阀芯12移动设于容置腔111内并可移动打开或封闭容置腔111。
驱动气源控制阀20为用以控制进入容置腔111以驱动进气阀芯12移动的驱动气源,其中,驱动气源控制阀20设于进气盖体11上并与容置腔111连通;
放空阀30为用以卸去进气盖体11内部压力,其中,放空阀30设于驱动气源控制阀20与进气盖体11之间,并与容置腔111连通;
气缸60设于进气盖体11上,且气缸60与容置腔111连通。
由于驱动气源控制阀20的设置,只需要一路气源既可控制进气阀芯12的开度,据此,当改进型进气阀结构100应用在压缩机的气路系统上,能够调节压缩机排气量100%-0121%,大大增加压缩机的用气范围,而且还可减少减压阀的应用;同时,由于该改进型进气阀结构100配设有放空阀60,可使到其具有卸压功用,并大大提高其整体可靠性。
请参阅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气源控制阀20的优选实施方式为,驱动气源控制阀20为一反比例阀,其中,由于反比例阀在超过设定的调节压力才起作用,若驱动气源输出的压力越高,通过反比例阀输出的控制压力就越低,那么,采用反比例阀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驱动气源进入容置腔111以驱动进气阀芯12移动,而且还能使改进型进气阀结构100的内部压力基本上保持稳定,并使得反比例阀的进口压力与出口压力在一定范围内成反比。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的进气阀芯12的优选实施方式为,进气阀芯12包括定位座(图中未标示)、蝶阀121、活塞122及芯轴123,定位座设于容置腔111内,并且容置腔111被定位座间隔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靠近于容置腔111的开口;芯轴123包括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芯轴123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容置腔,芯轴123的第二端滑动穿过定位座并伸入第二容置腔;蝶阀121设于第一容置腔并套设于芯轴123的第一端上,并跟随芯轴123移动而移动封闭或打开容置腔111的开口;活塞122设于第二容置腔并套设于芯轴123的第二端上,并且第二容置腔被活塞122间隔出用以使进气阀芯12移动打开容置腔111的第一驱动腔、及用以使进气阀芯12移动关闭容置腔111的第二驱动腔,而驱动气源控制阀20分别与第一驱动腔、第二驱动腔连通。
由此,当需要驱动进气阀芯12打开容置腔111,驱动气源控制阀20会向第一驱动腔输送驱动气源,此时,活塞122被驱动气源驱动而向一端移动,同时,该活塞122会带动芯轴123移动,而芯轴123移动时,该蝶阀121跟随芯轴123移动而移动打开容置腔111的开口;当需要驱动进气阀芯12封闭容置腔111,驱动气源控制阀20会向第二驱动腔输送驱动气源,此时,活塞122被驱动气源驱动而向另一端移动,同时,该活塞122会带动芯轴123移动,而芯轴123移动时,该蝶阀121跟随芯轴123移动而移动封闭容置腔111的开口。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的进气阀芯12的优选实施方式为,进气阀芯12还包括用以使蝶阀121复位的第一复位件124,第一复位件124设于第一容置腔内,并且第一复位件124的一端连接于蝶阀121上,第一复位件124的另一端连接于定位座上,而第一复位件124的设置,除了可使到蝶阀121初始状态时封闭容置腔111的开口,还在蝶阀121移动打开容置腔111的开口并完成相应操作后,使到蝶阀121快速移动至初始位置并封闭容置腔111的开口,保证改进型进气阀结构100的密封性。
为了便于取材及安装设置,第一复位件124为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于芯轴123上,并位于蝶阀121与定位座之间。
请再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的进气阀芯12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为,进一步地,进气阀芯12还包括用以使活塞122复位的第二复位件(图中未标示),第二复位件设于第二容置腔内,并且第二复位件的一端连接于活塞122上,第二复位件的另一端连接于进气盖体10的内壁,而第二复位件的设置,在活塞122移动带动蝶阀121打开容置腔111的开口并完成相应操作后,可使到活塞122快速移动至初始位置并带动蝶阀121封闭容置腔111的开口,保证改进型进气阀结构100的密封性。
为了便于取材及安装设置,第二复位件为第二弹簧。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的改进型进气阀结构100还包括用以调节驱动气源控制阀20输出驱动气源的量的气量调节块40,气量调节块40设于驱动气源控制阀20上,并与驱动气源控制阀20连通。
请参阅图5及图6,本实施例的改进型进气阀结构100还包括用以对驱动气源控制阀20输出的驱动气源进行限流止回的节流子50,节流子50与驱动气源控制阀20连通,由此,在压缩机的气路系统中,借由节流子50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在压缩机启动时,改进型进气阀结构100的蝶阀121开启平滑,保证压缩机平稳运行;另一方面可使压缩机卸载停机放空快,方便轻载启动,同时减少进气止回阀对阀体的冲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改进型进气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以控制气体流出进入另一部件的进气阀体,所述进气阀体包括进气盖体及进气阀芯,所述进气盖体设有一带有开口的容置腔,所述进气阀芯移动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可移动打开或封闭所述容置腔,
用以控制进入所述容置腔以驱动所述进气阀芯移动的驱动气源的驱动气源控制阀,所述驱动气源控制阀设于所述进气盖体上并与所述容置腔连通;及
用以卸去所述进气盖体内部压力的放空阀,所述放空阀设于所述驱动气源控制阀与所述进气盖体之间,并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进气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气源控制阀为一反比例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进气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阀芯包括定位座、蝶阀、活塞及芯轴,所述定位座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且所述容置腔被所述定位座间隔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芯轴包括第一端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所述芯轴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芯轴的第二端滑动穿过所述定位座并伸入所述第二容置腔;所述蝶阀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并套设于所述芯轴的第一端上,并跟随所述芯轴移动而移动封闭或打开所述容置腔的开口;所述活塞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并套设于所述芯轴的第二端上,并且所述第二容置腔被所述活塞间隔出用以使所述进气阀芯移动打开所述容置腔的第一驱动腔、及用以使所述进气阀芯移动关闭所述容置腔的第二驱动腔;
所述驱动气源控制阀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腔、所述第二驱动腔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型进气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阀芯还包括用以使所述蝶阀复位的第一复位件,所述第一复位件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并且所述第一复位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蝶阀上,所述第一复位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定位座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型进气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件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于所述芯轴上,并位于所述蝶阀与所述定位座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进型进气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阀芯还包括用以使所述活塞复位的第二复位件,所述第二复位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并且所述第二复位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塞上,所述第二复位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气盖体的内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进型进气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件为第二弹簧。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改进型进气阀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调节所述驱动气源控制阀输出驱动气源的量的气量调节块,所述气量调节块设于所述驱动气源控制阀上,并与所述驱动气源控制阀连通。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改进型进气阀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对所述驱动气源控制阀输出的驱动气源进行限流止回的节流子,所述节流子与所述驱动气源控制阀连通。
CN201520703881.3U 2015-09-11 2015-09-11 改进型进气阀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13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03881.3U CN205013707U (zh) 2015-09-11 2015-09-11 改进型进气阀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03881.3U CN205013707U (zh) 2015-09-11 2015-09-11 改进型进气阀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13707U true CN205013707U (zh) 2016-02-03

Family

ID=55212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03881.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013707U (zh) 2015-09-11 2015-09-11 改进型进气阀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137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3720A (zh) * 2015-09-11 2017-03-22 苏州寿力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改进型进气阀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3720A (zh) * 2015-09-11 2017-03-22 苏州寿力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改进型进气阀结构
CN106523720B (zh) * 2015-09-11 2018-11-13 苏州寿力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改进型进气阀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07776U (zh) 空调器
RU2014133345A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двигате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и система двигателя с наддувом
US20100084587A1 (en) Fluid-working machine
CN205013707U (zh) 改进型进气阀结构
CN105556090B (zh) 进气歧管用促动器
CN203297704U (zh) 一种用于天然气汽车供气系统的减压阀
US20150034060A1 (en) Exhaust valve assembly for a two-stroke engine
CN108035810A (zh) 一种空气涡轮起动机涡轮级前压力调节装置
US8931678B2 (en) Pneumatic tool having a passage unit
CN105443371A (zh) 气动增压装置
CN106523720B (zh) 改进型进气阀结构
CN203730278U (zh) 压缩机气路循环控制系统
CN204267747U (zh) 可调式摩托车二次进气阀
CN206190628U (zh) 机器人微型舵机电机的单体双向阀门及气缸的换气装置
CN203477396U (zh) 气动磁阀
CN208268514U (zh) 一种带缓冲功能的电磁阀
KR101480625B1 (ko) 솔레노이드 밸브
CN103832427B (zh) 一种车用气压控制装置
CN203198952U (zh) 一种电磁阀装置
CN104160120B (zh) 阀致动器布置
CN208011027U (zh) 一种带先导控制阀的燃气阀
CN105757299B (zh) 一种集成单向阀结构的电磁阀
CN204344317U (zh) 发动机egr阀、发动机和车辆
CN203463762U (zh) 先导电磁头
CN102966771B (zh) 一种单向节流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