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06615U - 内锅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内锅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06615U
CN205006615U CN201520687877.2U CN201520687877U CN205006615U CN 205006615 U CN205006615 U CN 205006615U CN 201520687877 U CN201520687877 U CN 201520687877U CN 205006615 U CN205006615 U CN 2050066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ior pot
stage portion
surface treatment
boundary stage
treatment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8787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国营
陶惠钧
林达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8787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066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066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066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锅及烹饪器具,其中,内锅包括内锅本体(10),内锅本体(10)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多个表面处理区域(20),每相邻的两个表面处理区域(20)之间通过分界台阶部(30)分隔开,相邻的两个表面处理区域(20)是采用不同的表面处理程序形成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内锅的多个经过不同表面处理的外表面区域之间的分界面不好处理、不整齐的问题。

Description

内锅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锅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内锅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电压力锅、电饭煲等家庭常备的烹饪器具,其核心部件主要是内锅。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内锅经过了很多次的升级:从普通的铝质内锅,到软质氧化铝内锅、硬质氧化铝内锅、复合内锅等。同时,内锅的表面处理方式也在不断升级:由最初的裸铝表层,到做氧化处理表层,再到喷涂不粘层,以及现在的陶晶涂料表层等。除了上述变化,内锅的外观方面也有很大变化:在形状上,由直身内锅到现在的球釜内锅;在颜色上,内锅外表面出现了黑色、金色、变换色等颜色。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内锅1的多个外表面区域2无论在处理方式或处理效果上往往不同。例如,为了美观,将内锅上部的外表面区域2和下部的外表面区域2为不同颜色;采用不同的材质,将内锅上部的外表面区域2为不锈钢表层,而下部的外表面区域2为黑色铁表层;为了不同的性能,将内锅上部的外表面区域2为不导磁材料,而下部的外表面区域2为导磁材料等。然而,当内锅的外表面区域2做不同表面处理时,多个外表面区域2之间的分界面不好处理,不易做整齐,影响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锅及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内锅的多个经过不同表面处理的外表面区域之间的分界面不好处理、不整齐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锅,包括内锅本体,内锅本体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多个表面处理区域,每相邻的两个表面处理区域之间通过分界台阶部分隔开,相邻的两个表面处理区域是采用不同的表面处理程序形成的。
进一步地,内锅本体由板材拉深形成,分界台阶部通过在内锅本体上胀形形成。
进一步地,分界台阶部沿内锅本体的外侧壁的周向设置,并且分界台阶部呈封闭的环形。
进一步地,分界台阶部使内锅本体位于分界台阶部上侧的外侧壁相对位于分界台阶部下侧的外侧壁向外凸出。
进一步地,分界台阶部使内锅本体位于分界台阶部下侧的外侧壁相对位于分界台阶部上侧的外侧壁向外凸出。
进一步地,在每相邻的两个表面处理区域中,位于分界台阶部上侧的表面处理区域为上部表面处理区域,位于分界台阶部下侧的表面处理区域为下部表面处理区域,分界台阶部为回转结构,分界台阶部的母线包括:第一圆弧段,第一圆弧段的第一端与上部表面处理区域连接;第二圆弧段,第二圆弧段的第一端与下部表面处理区域连接;连接段,连接第一圆弧段的第二端和第二圆弧段的第二端,第一圆弧段、第二圆弧段和连接段圆滑过渡。
进一步地,分界台阶部与内锅本体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表面处理区域为沿竖直方向布置的两个。
进一步地,分界台阶部位于内锅本体的外侧壁的中部。
进一步地,不同的表面处理程序包括不同材料的表面喷涂或不同颜色的表面喷涂。
进一步地,位于分界台阶部的下侧的表面处理区域的表面处理程序为表面喷涂导磁性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壳体,具有烹饪内腔;内锅,设置在烹饪内腔内,内锅为上述的内锅。
进一步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或者电饭煲。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每相邻的两个表面处理区域之间设置分界台阶部。该分界台阶部将上述每相邻的两个表面处理区域分隔开。其中,每相邻的两个表面处理区域通过不同的表面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表面处理程序包括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例如表面喷涂处理、表面电镀处理等。其中,表面喷涂处理包括不同材料(易喷涂金属材料、耐腐蚀材料、导磁性材料等)或不同颜色的表面喷涂。表面电镀处理包括不同材料(金属材料、合金材料等)或不同颜色的表面电镀。具体地,不同表面处理方式能够带来不同的表面处理效果。内锅下部的表面处理区域通常与烹饪器具的底座直接接触进行加热,为了提高下部的表面处理区域的导磁性,可以在下部的表面处理区域进行表面喷涂形成导磁层,而上部的表面处理区域进行表面喷涂形成不导磁的铝层;内锅下部的表面处理区域通常与厨房桌面上的水油等杂质接触,为了提高下部的表面处理区域的耐腐蚀性,可以在下部的表面处理区域进行表面电镀形成不锈钢层,而上部的表面处理区域进行表面喷涂形成铝层;或者,为了提高美观性,可以将两个表面处理区域设置为不同颜色,例如下部的表面处理区域进行表面喷涂形成黑色铁层,而上部的表面处理区域进行表面喷涂形成银白色铝层。
当进行上述不同的表面处理程序时,两个表面处理区域的表面处理层之间方便遮覆,在上述分界台阶部的台阶边沿处可以形成较为规整的分界线,处理效果好,美观性强,可以大大提高产品合格率。同时,操作方便,提高了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内锅的主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内锅的仰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的内锅的主视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图5的内锅的A处放大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内锅;2、外表面区域;10、内锅本体;11、底壁;20、表面处理区域;21、上部表面处理区域;22、下部表面处理区域;30、分界台阶部;31、第一圆弧段;32、第二圆弧段;33、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3至图5所示,实施例一的内锅包括内锅本体10。内锅本体10的外侧壁上形成有两个表面处理区域20。两个表面处理区域20沿竖直方向布置,并且两个表面处理区域20之间通过分界台阶部30分隔开。在上述两个表面处理区域20中,位于分界台阶部30上侧的表面处理区域20为上部表面处理区域21,位于分界台阶部30下侧的表面处理区域20为下部表面处理区域22。两个表面处理区域20是采用不同的表面处理程序形成的。
应用本实施例的内锅,在两个表面处理区域20之间设置分界台阶部30。该分界台阶部30将上述两个表面处理区域20分隔开。其中,两个表面处理区域20是通过不同的表面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后形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表面处理程序包括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例如表面喷涂处理、表面电镀处理等。其中,表面喷涂处理包括不同材料(易喷涂金属材料、耐腐蚀材料、导磁性材料等)或不同颜色的表面喷涂。表面电镀处理包括不同材料(金属材料、合金材料等)或不同颜色的表面电镀。具体地,不同表面处理方式能够带来不同的表面处理效果。内锅下部的表面处理区域20通常与烹饪器具的底座直接接触进行加热,为了提高下部的表面处理区域20的导磁性,可以在下部的表面处理区域20进行表面喷涂形成导磁层,而上部的表面处理区域20进行表面喷涂形成不导磁的铝层;内锅下部的表面处理区域20通常与厨房桌面上的水油等杂质接触,为了提高下部的表面处理区域20的耐腐蚀性,可以在下部的表面处理区域20进行表面电镀形成不锈钢层,而上部的表面处理区域20进行表面喷涂形成铝层;或者,为了提高美观性,可以将两个表面处理区域20设置为不同颜色,例如下部的表面处理区域20进行表面喷涂形成黑色铁层,而上部的表面处理区域20进行表面喷涂形成银白色铝层。
在本实施例中,不同的表面处理程序为不同材料的表面喷涂。位于分界台阶部30的上侧的表面处理区域20的表面处理程序为表面喷涂铝层,位于分界台阶部30的下侧的表面处理区域20的表面处理程序为表面喷涂导磁性材料。通过上述不同表面处理程序形成的内锅可以适应于通过电磁感应加热器加热(IH加热)的烹饪器具,下侧的表面处理区域20为导磁层可以更加有利于提高加热效果。
当进行上述不同的表面处理程序时,两个表面处理区域20的表面处理层之间方便遮覆,在上述分界台阶部30的台阶边沿处可以形成较为规整的分界线,处理效果好,美观性强,可以大大提高产品合格率。同时,操作方便,提高了处理效率。
当然,表面处理区域20的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关系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表面处理区域2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表面处理区域20之间也可以为并列设置。
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内锅中,分界台阶部30沿内锅本体10的外侧壁的周向设置,并且分界台阶部30呈封闭的环形。封闭环形的分界台阶部30可以将上部表面处理区域21和下部表面处理区域22完全分隔开,使两者之间的处理分界线更加明显规整,并且易于加工。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内锅中,内锅本体10具有底壁11,分界台阶部30的台阶面朝向底壁11设置。即分界台阶部30使内锅本体10位于分界台阶部30上侧的外侧壁相对位于分界台阶部30下侧的外侧壁向外凸出。当进行不同的表面处理程序时,分界台阶部30的台阶面上有可能也会出现不同表面处理层覆盖参差不齐的情况。如果遇到上述情况,上述分界台阶部30的台阶面朝向底壁11设置,可以使参差不齐的一面朝向下方,不会影响到整体美观性。同时,上述结构易于加工,容易实现。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内锅中,分界台阶部30为回转结构,分界台阶部30的母线包括第一圆弧段31、第二圆弧段32以及连接段33。其中,第一圆弧段31的第一端与上部表面处理区域21连接。第二圆弧段32的第一端与下部表面处理区域22连接。连接段33连接第一圆弧段31的第二端和第二圆弧段32的第二端。第一圆弧段31、第二圆弧段32和连接段33圆滑过渡以形成台阶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圆弧段31的圆弧角R1的大小与内锅本体10位于上部表面处理区域21的部分的壁厚相等,第二圆弧段32的圆弧角R2为0.3~3mm,上部表面处理区域21的表面与位于下部表面处理区域22的表面在横向方向上的距离H1为0.5mm~5mm,上部表面处理区域21的表面与位于下部表面处理区域22的表面在纵向方向上的距离H2为1~3mm。经实验分析,上述R1、R2、H1以及H2的数值可以使上部表面处理区域21和下部表面处理区域22的表面处理分界面更加规整。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内锅中,分界台阶部30与内锅本体10为一体结构。上述结构能够保证整体强度,并且易于制造,有利于批量生产。在本实施例中,内锅本体10由板材拉深形成,分界台阶部30通过在内锅本体10上胀形形成。其中,拉深是指利用模具,将冲裁后得到的一定形状板材冲压成各种开口空心零件或者将开口空心毛坯减小直径、增大高度的一种机械加工工艺。通过拉深工艺可以制造成筒形、阶梯形、锥形、球形、盒型和其他不规则形状的薄壁零件。与翻边、胀形、扩口、缩口等其他冲压成形工艺配合,还能制造形状极为复杂的零件。胀形是在板坯一侧通以高压液体﹑气体或放入刚体瓣模﹐迫使板坯塑性变形﹐以制成工件的冲压成形工艺。在本实施例中,先将板材拉深形成筒状的内锅本体10,再在内锅本体10上的中部通过胀形形成分界台阶部30。
如图3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内锅中,分界台阶部30位于内锅本体10的外侧壁的中部。在本实施例中,上部表面处理区域21和下部表面处理区域22的区域面积要求大体上相同,因此将分界台阶部30设置在内锅本体10的外侧壁的中部。当然,分界台阶部30的设置位置不限于此,在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分界台阶部30的位置可以根据不同表面处理区域20的需要进行选择。
实施例二的内锅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分界台阶部30的台阶面朝向背离底壁11的方向设置,分界台阶部30使内锅本体10位于分界台阶部30下侧的外侧壁相对位于分界台阶部30上侧的外侧壁向外凸出(图中未示出)。这种分界台阶部30的设置也可以实现使上部表面处理区域21和下部表面处理区域22的表面处理分界面规整,处理效果好,提高了产品合格率。本实施例的内锅的其他结构和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图中未示出),包括壳体和内锅。其中,壳体具有烹饪内腔。内锅设置在烹饪内腔内。内锅为上述的内锅。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整体美观性更强,合格率更高。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当然,烹饪器具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内锅,包括内锅本体(10),所述内锅本体(10)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多个表面处理区域(20),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个所述表面处理区域(20)之间通过分界台阶部(30)分隔开,相邻的两个所述表面处理区域(20)是采用不同的表面处理程序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本体(10)由板材拉深形成,所述分界台阶部(30)通过在所述内锅本体(10)上胀形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界台阶部(30)沿所述内锅本体(10)的外侧壁的周向设置,并且所述分界台阶部(30)呈封闭的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界台阶部(30)使所述内锅本体(10)位于所述分界台阶部(30)上侧的外侧壁相对位于所述分界台阶部(30)下侧的外侧壁向外凸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界台阶部(30)使所述内锅本体(10)位于所述分界台阶部(30)下侧的外侧壁相对位于所述分界台阶部(30)上侧的外侧壁向外凸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在每相邻的两个所述表面处理区域(20)中,位于所述分界台阶部(30)上侧的所述表面处理区域(20)为上部表面处理区域(21),位于所述分界台阶部(30)下侧的所述表面处理区域(20)为下部表面处理区域(22),所述分界台阶部(30)为回转结构,所述分界台阶部(30)的母线包括:
第一圆弧段(31),所述第一圆弧段(31)的第一端与所述上部表面处理区域(21)连接;
第二圆弧段(32),所述第二圆弧段(32)的第一端与所述下部表面处理区域(22)连接;
连接段(33),连接所述第一圆弧段(3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圆弧段(32)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圆弧段(31)、所述第二圆弧段(32)和所述连接段(33)圆滑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界台阶部(30)与所述内锅本体(10)为一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区域(20)为沿竖直方向布置的两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界台阶部(30)位于所述内锅本体(10)的外侧壁的中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的表面处理程序包括不同材料的表面喷涂或不同颜色的表面喷涂。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分界台阶部(30)的下侧的所述表面处理区域(20)的表面处理程序为表面喷涂导磁性材料。
12.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壳体,具有烹饪内腔;
内锅,设置在所述烹饪内腔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为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或者电饭煲。
CN201520687877.2U 2015-09-07 2015-09-07 内锅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050066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7877.2U CN205006615U (zh) 2015-09-07 2015-09-07 内锅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7877.2U CN205006615U (zh) 2015-09-07 2015-09-07 内锅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06615U true CN205006615U (zh) 2016-02-03

Family

ID=55205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87877.2U Active CN205006615U (zh) 2015-09-07 2015-09-07 内锅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0661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7502A (zh) * 2016-03-17 2016-08-2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锅胆和使用该锅胆的电热锅
CN107692799A (zh) * 2017-06-20 2018-02-16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烹饪器具和制造内锅的方法
CN108143267A (zh) * 2016-12-06 2018-06-12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内胆、液体加热容器和液体加热容器的内胆的制造方法
CN109419347A (zh) * 2017-08-29 2019-03-05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内胆以及液体加热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7502A (zh) * 2016-03-17 2016-08-2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锅胆和使用该锅胆的电热锅
CN108143267A (zh) * 2016-12-06 2018-06-12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内胆、液体加热容器和液体加热容器的内胆的制造方法
CN107692799A (zh) * 2017-06-20 2018-02-16 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烹饪器具和制造内锅的方法
CN109419347A (zh) * 2017-08-29 2019-03-05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内胆以及液体加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06615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102477574B (zh) 包括着色的硬质阳极氧化外表面的烧煮容器的获得方法
CN202919904U (zh) 一种新型多元复合炊具
CN205018858U (zh) 用于煮饭器的内锅及煮饭器
CN102441654B (zh) 导磁铝锅制造方法
CN204765009U (zh) 电压力锅及其内锅
CN204306625U (zh) 一种具有硬氧及电磁感应涂层的铝合金炊具
CN203369765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106826116A (zh) 五金炊具的制造加工工艺
CN205697140U (zh) 一种厨房烹饪用的锅具及其厨房烹饪器具
CN207886095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1902602U (zh) 一种陶瓷水龙头
CN201327036Y (zh) 中心火盖与长明小火孔一体结构的灶具燃烧器
CN208355195U (zh) 一种一体化搪瓷结构
CN207298010U (zh) 一种扁弯感应水嘴
CN207666439U (zh) 一种电热水壶
CN205433463U (zh) 一种可调式粉篱
CN206934001U (zh) 一种可与不同口径锅匹配的锅盖
CN107087985A (zh) 一种电热水壶
CN213757719U (zh) 一种铁瓷不粘锅
CN209421711U (zh) 一种无线加热水壶
CN203776671U (zh) 电压力锅
CN209966093U (zh) 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2686980U (zh) 带有景泰蓝装饰片的金属容器
CN21012462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