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65009U - 电压力锅及其内锅 - Google Patents

电压力锅及其内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65009U
CN204765009U CN201520532974.4U CN201520532974U CN204765009U CN 204765009 U CN204765009 U CN 204765009U CN 201520532974 U CN201520532974 U CN 201520532974U CN 204765009 U CN204765009 U CN 204765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ior pot
pot
arc section
flange
interi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329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锋
杨兴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329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65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65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650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压力锅及其内锅。该内锅包括内锅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内锅本体开口端的内锅翻边,所述内锅本体与所述内锅翻边之间具有内锅翻边过渡段,所述内锅翻边过渡段包括多个圆弧段,所述多个圆弧段由所述内锅本体至内锅翻边依次为第一圆弧段至第N圆弧段,其中,所述第一圆弧段至第N圆弧段相对应的圆弧半径分别为R1至RN,所述R1至RN依次减小,且所述第一圆弧段至第N圆弧段依次内切连接,电压力锅包括上述所述内锅,避免吸锅现象的发生,同时保证内锅与密封圈、锅盖配合的密封性。

Description

电压力锅及其内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压力锅及其内锅。
背景技术
现有电压力锅为保证使用时的密封性,一般会在锅盖上设置有密封圈,当合上锅盖时,密封圈紧贴内锅的内壁,在开合盖时会与内锅的内壁之间形成相对较大的摩擦力,因此在打开锅盖时,密封圈在沿着内锅的内壁滑动一段距离后才会与内锅分离,在使用时所看到的现象为:在打开锅盖时,内锅被吸在锅盖上,并被锅盖提起一段距离后掉落,即行业内所说的吸锅现象,在吸锅严重时,内锅从外锅内被完全提出,如果是在冷态空锅时,吸锅易磕碰到内锅,且会影响客户及消费者对产品的第一感觉,直接影响产品销量;如果是热态时,吸锅则会有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威胁到使用者的安全。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需要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吸锅现象发生,同时密封性较好的内锅及包括该内锅的电压力锅。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内锅易发生吸锅现象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锅,包括内锅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内锅本体开口端的内锅翻边,所述内锅本体与所述内锅翻边之间具有内锅翻边过渡段,所述内锅翻边过渡段包括多个圆弧段,所述多个圆弧段由所述内锅本体至内锅翻边依次为第一圆弧段至第N圆弧段,其中,所述第一圆弧段至第N圆弧段相对应的圆弧半径分别为R1至RN,所述R1至RN依次减小,且所述第一圆弧段至第N圆弧段依次内切连接。
优选地,所述内锅翻边过渡段包括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
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圆弧半径R1的取值范围为10mm≤R1≤14mm,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圆弧半径R2的取值范围为4mm≤R2≤7mm。
优选地,所述内锅翻边过渡段的高度H取值范围为6mm≤H≤10mm。
优选地,所述内锅本体和内锅翻边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内锅本体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包括上述所述的内锅。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锅,包括内锅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内锅本体开口端的内锅翻边,所述内锅本体与所述内锅翻边之间具有内锅翻边过渡段,所述内锅翻边过渡段包括多个圆弧段,所述多个圆弧段由所述内锅本体至内锅翻边依次为第一圆弧段至第N圆弧段,其中,所述第一圆弧段至第N圆弧段相对应的圆弧半径分别为R1至RN,所述R1至RN依次减小,且所述第一圆弧段至第N圆弧段依次内切连接,避免吸锅现象的发生,同时保证内锅与密封圈、锅盖配合的密封性。
内锅翻边过渡段包括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降低内锅的制造难度、减少加工成本。
内锅本体和内锅翻边为一体结构,提高内锅的结构强度,而且可以降低内锅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括上述所述内锅的电压力锅,避免吸锅现象的发生,同时保证密封圈与内锅配合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内锅半剖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压力锅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4的B-B截面图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内锅半剖示意图;
图8是图7的D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内锅;11:内锅本体;12:内锅翻边;13:内锅翻边过渡段;131:第一圆弧段;132:第二圆弧段;133:第三圆弧段;2:外锅;3:外壳;4:锅盖;41:锅盖本体;42:锅盖裙边;43:锅盖翻边;5:密封圈;51:密封圈本体;52:上裙边;53:下裙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锅1,包括内锅本体11和设置于内锅本体11开口端(与锅盖配合的一端)的内锅翻边12,内锅本体11和内锅翻边12一体成型,在折弯翻边时,内锅本体11和内锅翻边12之间会形成过渡段,即内锅翻边过渡段13,为了减少密封圈5与内锅1内壁的摩擦力,并同时保证锅盖4、密封圈5和内锅1之间配合的密封性,优选地,内锅翻边过渡段13包括多个圆弧段,多个圆弧段由内锅本体11至内锅翻边12依次为第一圆弧段131至第N圆弧段,其中,第一圆弧段131至第N圆弧段相对应的圆弧半径(即内锅翻边的折弯半径)分别为R1至RN,且R1至RN依次减小,第一圆弧段至第N圆弧段依次内切连接,使内锅本体11开口端与密封圈5接触部分形成类似喇叭口的结构,但其过渡比直面喇叭口更平缓,在减少摩擦力,进而避免吸锅现象发生,同时还保证了内锅1与密封圈5、锅盖4配合的密封性。
在满足密封性要求的情况下,为了减少加工成本,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内锅翻边过渡段13包括第一圆弧段131和第二圆弧段132两个圆弧段。
考虑到实际产品中内锅1的尺寸,及相配合的密封圈尺寸,在解决吸锅问题的同时,为了优化内锅1的结构,并保证密封圈5与内锅1的密封性能,优选地,第一圆弧段131的圆弧半径R1取值范围为10mm≤R1≤14mm,第二圆弧段132的圆弧半径R2取值范围为为4mm≤R2≤7mm,第一圆弧段131和第二圆弧段132内切平滑连接,其连接后的高度,即内锅翻边过渡段13的高度H取值范围为6mm≤H≤10mm,优选地,R1为12mm,R2为5mm,H为8mm。
为了提高内锅的结构强度,而且可以降低内锅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内锅本体和内锅翻边为一体成型。
当然地,内锅也可以由多层材料复合而成,保证内锅翻边满足上述所述的设计要求,即可避免吸锅的现象,同时也保证了内锅与密封圈配合的密封性。
内锅本体11为热导性较好的不锈钢材料制成,使烹饪效果更好,且更加节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所述内锅1的电压力锅,如图3-图5所示,该的电压力锅还包括锅盖4、设置于锅盖4上的密封圈5、外锅2和外壳3,锅盖4通过密封圈5与内锅1密封配合,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腔室,内锅1套设于外锅2内,而外锅2设置于外壳3内,避免吸锅现象的发生,同时保证内锅1与密封圈5、锅盖4配合的密封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仅对重要发明点进行了描述,而锅盖4、内锅1、外锅2和外壳3之间的连接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连接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并未对此做过多的描述。
为了加强锅盖4、密封圈5与内锅1的配合密封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性,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密封圈5的结构包括密封圈本体51、从密封圈本体51向上延伸的上裙边52和从密封圈本体51向下延伸的下裙边53,且上裙边52与锅盖4的内壁连接,下裙边53抵靠在内锅本体11的内壁上,与内锅1密封连接。
为了进一步加强锅盖4、密封圈5与内锅1的配合密封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性,并优化电压力锅的结构,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锅盖4包括锅盖本体41、锅盖裙边42和锅盖翻边43,其中,锅盖裙边42的上沿与锅盖本体41相连,且从锅盖本体42向下延伸;而锅盖翻边与锅盖裙边43的下沿相连,具体地,密封圈本体51夹持在锅盖翻边43与内锅1之间,上裙边52抵靠在锅盖裙边42的内壁上,在合上锅盖4时,下裙边53抵靠在内锅1的内壁,形成相对密闭的腔室。
需要说明的是,锅盖4上的把手、阀体和面板盖等的设置连接为现有技术的常规设置,在此不再过多描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锅盖本体41、锅盖裙边42和锅盖翻边43可以一体成型,即锅盖4可以是一体件。由此不仅可以提高锅盖4的结构强度,而且可以降低锅盖4的制造难度和制造成本。
使用时,密封圈5固定于锅盖4上,烹煮时,合上锅盖4,密封圈5的下裙边53抵靠于内锅1的内壁,形成相对密闭的加热腔室,且内锅1对下裙边53的力从下到上依次减少,在打开锅盖4时,下裙边53与内锅1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不足以提起内锅1,从而避免吸锅现象的发生,同时保证了电压力锅的密封性。
实施例二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内锅翻边过渡段13包括三个圆弧段,三个圆弧段从下到上依次为第一圆弧段131、第二圆弧段132和第三圆弧段133。
考虑到实际产品中内锅1的尺寸,及相配合的密封圈尺寸,在解决吸锅问题的同时,为了优化内锅1的结构,优选地,第一圆弧段131的圆弧半径R1取值范围为10mm≤R1≤12mm,第二圆弧段132的圆弧半径R2取值范围为5mm≤R2≤mm,第三圆弧段133的圆弧半径R3取值范围为2mm≤R3≤4mm,第一圆弧段131、第二圆弧段132和第三圆弧段133相切连接,其连接后的高度,即内锅翻边过渡段13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6≤H≤10mm,优选尺寸为,R1为11mm,R2为6mm,H为9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压力锅及其内锅,括内锅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内锅本体开口端的内锅翻边,所述内锅本体与所述内锅翻边之间具有内锅翻边过渡段,所述内锅翻边过渡段包括多个圆弧段,所述多个圆弧段由所述内锅本体至内锅翻边依次减小,且由所述内锅本体至内锅翻边依次内切连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内锅的电压力锅,该内锅及包括该内锅的电压锅避免开盖时吸锅现象的发生,同时还保证了内锅与密封圈、锅盖配合的密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内锅,包括内锅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内锅本体开口端的内锅翻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本体与所述内锅翻边之间具有内锅翻边过渡段,所述内锅翻边过渡段包括多个圆弧段,所述多个圆弧段由所述内锅本体至内锅翻边依次为第一圆弧段至第N圆弧段,其中,所述第一圆弧段至第N圆弧段相对应的圆弧半径分别为R1至RN,所述R1至RN依次减小,且所述第一圆弧段至第N圆弧段依次内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翻边过渡段包括第一圆弧段和第二圆弧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圆弧半径R1的取值范围为10mm≤R1≤14mm,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圆弧半径R2的取值范围为4mm≤R2≤7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翻边过渡段的高度H取值范围为6mm≤H≤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本体和内锅翻边为一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本体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7.一种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内锅。
CN201520532974.4U 2015-07-21 2015-07-21 电压力锅及其内锅 Active CN204765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32974.4U CN204765009U (zh) 2015-07-21 2015-07-21 电压力锅及其内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32974.4U CN204765009U (zh) 2015-07-21 2015-07-21 电压力锅及其内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65009U true CN204765009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05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32974.4U Active CN204765009U (zh) 2015-07-21 2015-07-21 电压力锅及其内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6500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5775A (zh) * 2016-08-10 2018-02-2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07912961A (zh) * 2016-10-10 2018-04-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09924867A (zh) * 2017-12-15 2019-06-2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器具及其密封圈和其内胆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25775A (zh) * 2016-08-10 2018-02-23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07912961A (zh) * 2016-10-10 2018-04-1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09924867A (zh) * 2017-12-15 2019-06-2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器具及其密封圈和其内胆
CN109924867B (zh) * 2017-12-15 2021-07-2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器具及其密封圈和其内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65009U (zh) 电压力锅及其内锅
CN107773029A (zh) 烹饪器具
CN206120115U (zh) 搅拌杯及电动食品加工机
CN206213832U (zh) 烹饪器具
CN205658784U (zh) 上盖及烹饪器具
CN203789706U (zh) 真空电热容器的胆体及电热水壶
CN203369765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4970827U (zh) 电压力锅和用于电压力锅的内锅
CN208463669U (zh) 一种新型养生壶壶身及具有其的养生壶
CN205697336U (zh) 一种煎烤盘
CN208404158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202128299U (zh) 电磁炉用硅胶锅
CN214258921U (zh) 烹饪器具
CN205758319U (zh) 一种电磁炉用水壶
CN206166612U (zh) 锅盖的装配结构及包括该装配结构的锅
CN207012065U (zh) 锅具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5053861U (zh) 一种带有发热管挡板装置的电烤箱
CN206006900U (zh) 煲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105212773B (zh) 一种带有发热管挡板装置的电烤箱
CN203400022U (zh) 锅盖组件
CN205606667U (zh) 盛物器皿和微波炉
CN210748700U (zh) 一种多用型平底锅
CN205568662U (zh) 一种卡线结构及采用该卡线结构的盖体、电饭煲和电器
CN204427750U (zh) 内锅及烹饪装置
CN201996292U (zh) 一种电压力锅内胆及电压力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