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02175U - 一种凹板电磁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凹板电磁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002175U
CN205002175U CN201520703614.6U CN201520703614U CN205002175U CN 205002175 U CN205002175 U CN 205002175U CN 201520703614 U CN201520703614 U CN 201520703614U CN 205002175 U CN205002175 U CN 205002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oven
concave panel
upper cover
notch board
insulating co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0361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陈国栋
高朝岗
王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0361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002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002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0021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凹板电磁炉,属于厨房烹饪电器领域,解决了现有凹板电磁炉上盖容易受热变形、破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凹板电磁炉包括上盖和凹形面板,所述凹形面板安装在所述上盖上,所述凹板电磁炉还包括隔热圈,所述上盖和凹形面板的结合处通过所述隔热圈隔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用于电磁炉,尤其是凹板电磁炉。

Description

一种凹板电磁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电器,尤其是一种凹板电磁炉。
背景技术
凹板电磁炉的面板结构不同于普通的平板电磁炉,其具有向下凹陷的凹形面板,以适用于底部为圆弧凸面的锅具,当锅具放置在凹板电磁炉上时,锅具底部便可置入凹板形成的凹陷空间内,能实现对锅具的立体加热,因而凹板电磁炉普遍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和欢迎。但也由于凹板电磁炉的加热面积相对较大,锅具向凹形面板传递的热量较多,较易导致用于固定凹形面板的上盖产生热变形,甚至融化破损,进而会导致面板得不到有效支撑而塌陷,影响凹板电磁炉正常使用,也降低了凹板电磁炉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凹板电磁炉,降低锅具热量对电磁炉的影响,提高使用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凹板电磁炉,包括上盖和凹形面板,所述凹形面板安装在所述上盖上,所述凹板电磁炉还包括隔热圈,所述上盖和凹形面板的结合处通过所述隔热圈隔开。
本实用新型的凹板电磁炉,上盖和凹形面板的结合处通过隔热圈隔开,这样,上盖不与凹形面板直接接触,隔热圈起到温度缓冲的作用,有效减少由凹形面板传递到上盖的热量,降低上盖温升,上盖不易受热变形,延长其使用寿命,进而也能保证上盖有效支撑凹形面板,从而确保凹板电磁炉的使用效果;由于隔热圈的设置减少了热量传递,从而能降低对上盖材料的耐温性要求,上盖可以采用价格低廉的普通塑料材料制作,由此能降低产品成本。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盖内侧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于所述凹形面板周侧,至少有部分所述隔热圈设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凹形面板周侧之间。通过上盖的支撑部来支撑凹形面板,就不需要在底座上增加其他固定结构,从而简化装配工艺。
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隔热圈下表面粘接,所述凹形面板周侧与隔热圈上表面粘接。使上盖、隔热圈、凹形面板三者固定连接为一整体,便于后期与电磁炉底座的安装。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形面板周侧与中部之间的区域形成用于支撑锅具的承重部。如此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只有凹形面板的承重部与锅具接触,凹形面板的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不与锅具接触,由于凹形面板的外围区域不与锅具接触,降低凹形面板周侧直接传递到隔热圈的热量,隔热效果更佳;由于仅凹形面板的承重部与锅具接触,使得凹板电磁炉可以适应更多类型的圆底锅具,增加了锅具的适配性,实用性更好;由于凹形面板的中心区域不与锅具接触,避免了部分配锅具底部直接冲击凹形面板底部的问题,对凹形面板形成保护,延长凹形面板的使用寿命;由于凹形面板的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不与锅具接触,即凹形面板的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与锅具外壁之间能形成散热空隙,便于散热。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板电磁炉还包括金属装饰圈,所述金属装饰圈安装在所述上盖上并且遮挡所述上盖和凹形面板的结合处。增加金属装饰圈,提升凹板电磁炉的外观效果和产品档次,同时利用金属装饰圈将上盖和凹形面板的结合处遮挡,保持产品外观性能。
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金属装饰圈与上盖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上盖设有安装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锁紧到金属装饰圈上。安装结构简单且固定效果好。
更进一步的方案,部分所述隔热圈夹持在所述金属装饰圈与上盖之间。提高隔热圈的固定效果,防止隔热圈发生位移而影响隔热效果。
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热圈夹持于所述金属装饰圈与上盖之间的部分设有定位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定位孔。进一步提高隔热圈的固定效果,能防止隔热圈周向偏转。
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金属装饰圈内侧抵靠在所述凹形面板的外侧面上。一般来说,在装配时,通过胶水粘接凹形面板需要等待胶水凝固时间再进行后续装配,避免胶水未凝固进行装配而导致凹形面板粘接不牢靠、脱落的情况发生,这样就增加了装配工时,生产效率偏低,本方案的金属装饰圈内侧抵靠在所述凹形面板的外侧面上,在金属装饰圈得到有效固定的情况下,通过金属装饰圈内侧扣住凹形面板,防止凹形面板粘胶后脱落,如此,在装配时就无需等待胶水凝固时间,从而提高缩短装配工时,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热圈为耐高温塑料件。确保隔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上盖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凹板电磁炉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上盖与隔热圈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上盖内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上盖、隔热圈、凹形面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上盖、隔热圈、凹形面板及金属装饰圈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出的凹板电磁炉,包括装有电磁线盘4的底座1和上盖组件2,该上盖组件2包括上盖21和凹形面板23,上盖21安装在底座1上,凹形面板23安装在上盖21上,电磁线盘4位于凹形面板23下方,另外,底座还通常安装有电路板、散热风扇等功能部件,凹形电磁炉的其他常规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本实施例不再详述。所述凹形面板23是相对于现有常规的平板电磁炉的面板而言,其整体弯曲呈弧形,这样能够包裹锅具更大的底部面积,配合使用立体加热的电磁线盘4,使得锅具3较大部分能够受到均匀加热,不会出现锅具局部温度偏高的情况,可以减少因此而带来的油烟,给厨房提供一个更清洁的烹饪环境,实现无火净烟烹饪,更能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实际使用这种凹板电磁炉时,由于锅具3底部置于凹形面板23中,相比平板电磁炉,锅具3热量更容易通过面板传递到上盖21上,上盖21通常为塑料材质,受热容易变形,烹饪过程中上盖21支撑凹形面板23的部位受热产生变形,甚至融化损坏,会导致凹形面板23得不到有效支撑而塌陷,影响凹板电磁炉正常使用,也降低了凹板电磁炉的使用寿命;目前一些产品通过采用耐高温塑料制作上盖21来解决这一问题,但产品总体成本会增加,而且实际效果也部理想。
本实施例提出的方案是在上盖21和凹形面板23的结合处设置一隔热圈22,通隔热圈22将上盖21和凹形面板23隔开,由于上盖21不与凹形面板23直接接触,隔热圈22起到温度缓冲的作用,有效减少由凹形面板23传递到上盖21的热量,降低上盖21温升,上盖21不易受热变形,延长其使用寿命,进而也能保证上盖21有效支撑凹形面板23,从而确保凹板电磁炉的使用效果;由于隔热圈22的设置减少了热量传递,从而能降低对上盖21材料的耐温性要求,上盖21可以采用价格低廉的普通塑料材料制作,由此能降低产品成本。
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上盖21内侧设有支撑部211,支撑部211支撑于凹形面板23周侧,具体来说,该支撑部211是由上盖21内侧向凹形面板23的内侧弧面(凹形面板23背离锅具3的侧面)延伸出的,凹形面板23与上盖21组装后,凹形面板23的周侧紧靠在支撑部211上,由此实现上盖21对凹形面板23的支撑,上盖21中心则形成开口210,以使下方的电磁线盘4能够贴近凹形面板23,确保电磁加热效果;而且通过上盖21的支撑部211来支撑凹形面板23,就不需要在底座1上增加其他固定结构,从而简化装配工艺。上述的隔热圈22至少有部分设于支撑部211与凹形面板23周侧之间,也就是说,只要保证支撑部211与凹形面板23周侧之间由隔热圈22隔开即可,隔热圈22的外侧或者内侧可以向外延伸至其他部位,从而可以满足其他部位隔热的要求。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理解:即使隔热圈的径向宽度小于支撑部的径向宽度,支撑部与凹形面板周侧之间局部形成间隙,可以达到次优的效果,这种方案也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般来说,在组装凹板电磁炉时,通常是上盖组件2先装配成一个整体,再将其安装到底座1上,本实施例采用胶水粘接的方式组装上盖组件2,具体而言:结合图5、7,支撑部211上表面涂上胶水,将隔热圈22放置在支撑部211上,再在支撑部211上表面涂上胶水,最后将凹形面板23放置在支撑部211上,由此使上盖21、隔热圈22、凹形面板23三者固定连接为一整体,便于后期与底座1的安装。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想到用其他连接方式,比如热熔焊接等。
相对整个上盖21而言,本实施例仅对隔热圈22材料有一定耐温性要求,相比现有技术中对上盖21整体提出的耐温性要求,本实施例方案的实施,显著降低了上盖组件2的制作成本。实际应用时,隔热圈22为耐高温塑料件,比如LCP(LiquidCrystalPolymer液晶高分子聚合物)、PTFE(Polytetrafluoroethene聚四氟乙烯,又名铁氟龙)、PPS(Phenylenesulfide聚苯硫醚)。
参照图图4,本实施例还对整个凹形面板23弯曲度进行了设计,使得凹形面板23周侧与中部之间的区域形成用于支撑锅具3的承重部231,简单来说,在使用过程中,只有凹形面板23的承重部231与锅具3接触,而凹形面板23的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不与锅具3接触,由于凹形面板23的外围区域不与锅具3接触,降低凹形面板23周侧直接传递到隔热圈22的热量,隔热效果更佳;由于仅凹形面板23的承重部231与锅具3接触,使得凹板电磁炉可以适应更多类型的圆底锅具3,增加了锅具3的适配性,实用性更好;由于凹形面板23的中心区域不与锅具3接触,避免了部分配锅具3底部直接冲击凹形面板23底部的问题,对凹形面板23形成保护,延长凹形面板23的使用寿命;由于凹形面板23的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不与锅具3接触,即凹形面板23的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与锅具3外壁之间能形成散热空隙,便于散热。
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上盖组件2还包括一金属装饰圈24,该金属装饰圈24安装在上盖21上表面同时遮挡上盖21和凹形面板23的结合处,增加金属装饰圈24,可提升凹板电磁炉的外观效果和产品档次,同时利用金属装饰圈24将上盖21和凹形面板23的结合处遮挡,保持产品外观性能。参照图6、8,本实施例采用螺钉连接方式安装金属装饰圈24,具体如下:本实施例上盖21上沿着周向方向间隔分布多个安装孔,利用前述胶水粘接的方式组装上盖组件2时,将金属装饰圈24放置在预定的装配位置,将上盖组件2翻转,螺钉穿过上盖21的安装孔锁紧到属装饰圈,从而将金属装饰圈24固定。当然除了螺钉连接方式外,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铆接、旋扣连接等方式来固定金属装饰圈。
更佳的: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隔热圈22外侧设有延伸段221,该延伸段221在上盖组件2组装后是贴靠在上盖21上表面,当上述的金属装饰圈24安装固定后,隔热圈22的延伸段221夹持在金属装饰圈24与上盖21之间,这样设计,一方面是为了提高隔热圈22的固定效果和可靠性,即使上盖21的支撑部211与凹形面板23周侧之间的隔热圈22粘接失效,也能保证隔热圈22不会脱落;另一方面,提升了隔热圈22的隔热效果,虽然上盖21上表面不直接接触凹形面板23和锅具3,但受热辐射影响也可能产生小幅热变形,将隔热圈22的延伸段221延伸至上盖21上表面可以起到更好的隔热效果,防止上盖21靠近凹形面板23部分的热变形。
参照图5、8,为了进一步提高隔热圈22的定位效果,本实施例还在隔热圈22上周向间隔的分布多个定位孔222,在安装金属装饰圈24时,螺钉依次穿过上盖21的安装孔和隔热圈22的定位孔222锁紧到金属装饰圈24,由于螺钉的限制,能防止隔热圈22的周向偏转。
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金属装饰圈24安装后,其内侧抵靠在凹形面板23的外侧面上,具体而言:金属装饰圈24内侧具有向下弯折的翻边241,当金属装饰圈24安装固定到上盖21后,翻边241末端抵靠在凹形面板23的外侧面(凹形面板23朝向锅具3的侧面),翻边241能将凹形面板23的边缘部分包裹在内,外观效果更佳,当锅具3放置到凹板电磁炉后,锅具3外侧面与翻边241融洽配合,达到一体化的视觉效果;另外,当有水流淌到凹板电磁炉上时,由于翻边241将凹形面板23的边缘部分包裹在内,水不会渗透到金属装饰圈24内部,避免内部连接件锈蚀;更重要的是:采用胶水连接凹形面板23和上盖21的方案中,需要等待胶水凝固时间再进行后续装配,避免胶水未凝固进行装配而导致凹形面板23粘接不牢靠、脱落的情况发生,这样就增加了装配工时,生产效率偏低,本方案由于金属装饰圈24内侧抵靠在所述凹形面板23的外侧面上,在金属装饰圈24得到有效固定的情况下,通过金属装饰圈24内侧的翻边241扣住凹形面板23,防止凹形面板23粘胶后脱落,如此,在装配时就无需等待胶水凝固时间,从而提高缩短装配工时,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用于电磁炉,尤其是凹板电磁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凹板电磁炉,包括上盖和凹形面板,所述凹形面板安装在所述上盖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板电磁炉还包括隔热圈,所述上盖和凹形面板的结合处通过所述隔热圈隔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板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内侧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于所述凹形面板周侧,至少有部分所述隔热圈设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凹形面板周侧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凹板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隔热圈下表面粘接,所述凹形面板周侧与隔热圈上表面粘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板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面板周侧与中部之间的区域形成用于支撑锅具的承重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凹板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板电磁炉还包括金属装饰圈,所述金属装饰圈安装在所述上盖上并且遮挡所述上盖和凹形面板的结合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凹板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装饰圈与上盖通过螺钉连接,所述上盖设有安装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安装孔锁紧到金属装饰圈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凹板电磁炉,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隔热圈夹持在所述金属装饰圈与上盖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凹板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圈夹持于所述金属装饰圈与上盖之间的部分设有定位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定位孔。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凹板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装饰圈内侧抵靠在所述凹形面板的外侧面上。
10.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凹板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圈为耐高温塑料件。
CN201520703614.6U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凹板电磁炉 Active CN205002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03614.6U CN205002175U (zh)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凹板电磁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03614.6U CN205002175U (zh)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凹板电磁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002175U true CN205002175U (zh) 2016-01-27

Family

ID=55159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03614.6U Active CN205002175U (zh) 2015-09-11 2015-09-11 一种凹板电磁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0021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5674A (zh) * 2016-05-06 2017-11-1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炉盘板固定结构、金属连接件固定工艺、电磁炉盘板固定工艺及电磁炉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5674A (zh) * 2016-05-06 2017-11-1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炉盘板固定结构、金属连接件固定工艺、电磁炉盘板固定工艺及电磁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85757B2 (en) Bottom electric heating element systems and ovens
CN205002175U (zh) 一种凹板电磁炉
CN215570641U (zh) 烹饪器具
CN205137574U (zh) 一种新型铸铁电炉盘
WO2014166191A1 (zh) 一种发热盘灶台组件和具有该组件的发热盘灶台烤箱
CN211526489U (zh) 一种电磁炉
CN210810608U (zh) 食物煎烤器
CN209484672U (zh) 电陶炉机芯及电陶炉
CN204438228U (zh) 一种凹板电磁炉
CN204301150U (zh) 一种凹板电磁炉
CN219920858U (zh) 一种面板结构及烹饪器具
CN207304941U (zh) 一种电热合金件
CN208658662U (zh) 锅具以及烹饪器具
CN219920861U (zh) 一种面板结构和烹饪器具
CN210611928U (zh) 电煎锅
CN218074019U (zh) 电暖桌及其桌板
CN111578344B (zh) 隔热罩及包含其的灶具
CN209744427U (zh) 一种防水电磁炉
CN213577616U (zh) 烹饪装置
CN211582751U (zh) 煎烤机及其底座组件
CN217714875U (zh) 空气炸锅照明安装结构、空气炸锅照明组件及空气炸锅
CN208124369U (zh) 一种燃气灶灶台
CN208014931U (zh) 接线端子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211093338U (zh) 一种用于明火加热的节能聚热装置
CN205790459U (zh) 一种电导线接线可靠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