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93895U - 一种发热管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热管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93895U
CN204993895U CN201520490719.8U CN201520490719U CN204993895U CN 204993895 U CN204993895 U CN 204993895U CN 201520490719 U CN201520490719 U CN 201520490719U CN 204993895 U CN204993895 U CN 2049938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generating pipe
joint
hard contact
coupling assemb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9071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浩
陈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ngji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Lejin Health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Lejin Health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Lejin Health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49071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938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93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9389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热管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发热管左右两侧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接头部以及固定部,所述接头部连接在所述发热管的端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并且其与所述接头部连接,并且两所述连接组件同轴设置从而将处于两所述连接组件之间的所述发热管组装固定。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发热管在打火时产生的接触不良的现象,且连接效率高;且三种发热管的防护支架结构能够通用,物料种类较少,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发热管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元件中的连接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发热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陶瓷发热管、石英发热管、金属发热管这三者均是一种管状的加热元件,是远红外桑拿产品的重要部件之一,其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医疗、日用品、玩具、工业加热等领域。
但传统三种发热管的连接方式都是通过O型端子锁螺丝的方式将正负极与电线连接,会出现接触不良导致打火的现象,连接效率较低;且三种发热管的防护支架结构互不通用,物料种类较多,不便于集约化生产。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创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管连接结构,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发热管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发热管左右两侧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接头部以及固定部,所述接头部连接在所述发热管的端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并且其与所述接头部连接,并且两所述连接组件同轴设置从而将处于两所述连接组件之间的所述发热管组装固定;该设计能够避免发热管在打火时产生的接触不良的现象,且连接效率高;且三种发热管的防护支架结构能够通用,物料种类较少,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较佳的,所述接头部包括圆柱形陶瓷接头,所述固定部包括接头外壳、弹性件以及安装接头,所述圆柱形陶瓷接头包括大头以及标准陶瓷头,所述标准陶瓷头上设置有金属触点,所述发热管插接在所述大头内,所述接头外壳与所述标准陶瓷头同轴设置,所述安装接头设置在所述接头外壳内并且抵触在所述金属触点上,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接头外壳内并且向所述安装接头施加顶向所述金属触点的弹力;该设计能够避免发热管在打火时产生的接触不良的现象,且连接效率高;且三种发热管的防护支架结构能够通用,物料种类较少,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较佳的,所述发热管两端的正负极引出线与所述金属触点电连接;该技术方案能够在金属触点通电时,使发热管也通电。
较佳的,所述安装接头的端部形成一平台,所述平台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金属触点适配的凸起;该设计能够增加与金属触点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的效率。
较佳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在所述安装接头上,并且其一端抵触在所述平台的下端面上,另一端抵触在所述接头外壳的内壁上;该设计能够减少物料种类,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较佳的,所述安装接头的尾部连接有电线,当所述凸起抵触在所述金属触点上时,所述电线与所述发热管的电连接;该设计能够便于给发热管供电。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避免发热管在打火时产生的接触不良的现象,且连接效率高;且三种发热管的防护支架结构能够通用,物料种类较少,有利于集约化生产;通过在平台上设置凸起,能够增加与金属触点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的效率;通过在安装接头的尾部连接电线,从而给发热管供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热管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热管;2-圆柱形陶瓷接头;3-接头外壳;4-弹簧;5-安装接头;6-大头;7-标准陶瓷头;8-金属触点;9-平台;10-凸起;11-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发热管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发热管1左右两侧的连接组件,两所述连接组件同轴设置从而将处于两所述连接组件之间的所述发热管1组装固定,该连接组件为可拆卸结构,可以分为固定部(图中未标出)以及接头部(图中未标出),固定部与防护支架连接在一起,再调整两个连接组件的固定部之间的距离,两个接头部套在发热管1的左右两端,由于接头部与发热管1直接的连接处可以根据具体发热管1来设计,而接头部与固定部之间的连接处则采用标准化连接,即使是更换了不同大小的接头部,其与固定部的接触点也是相同的,所以能够与固定部之间很好的连接在一起,且固定部与电源线连接,接头部与发热管1的正负极引线连接;在具体安装时,两个固定部间的距离与发热管1两端接上接头部后的长度相同,两接头部接在发热管1两端,安装到两固定部之间;并且发热管1分别有陶瓷发热管1、石英发热管1以及金属发热管1,这三种发热管1的接头大小不同,所以接头部与发热管1的接口也可以设置成与三种发热管1适配的大小,从而与三种发热管1一一对应,在安装拆卸时,只需要用对应的接头部即可;该设计能够避免发热管1在打火时产生的接触不良的现象,且连接效率高;且三种发热管1的防护支架结构能够通用,物料种类较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接头部包括圆柱形陶瓷接头2,固定部包括接头外壳3、弹性件(图中未标出)以及安装接头5,圆柱形陶瓷接头2包括大头6以及标准陶瓷头7,大头6就是与发热管1连接的一头,标准陶瓷头7就是与安装接头5连接的一头,大头6的内径根据需要来制造,从而制造出与相应发热管1配套的圆柱形陶瓷接头2,标准陶瓷头7上设置有金属触点8,发热管1插接在大头6内,接头外壳3与标准陶瓷头7同轴设置,安装接头5设置在接头外壳3内并且抵触在金属触点8上,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接头外壳3内并且向安装接头5施加顶向所述金属触点8的弹力,从而通过左右两侧的安装接头5将发热管1两端顶住,从而达到安装固定的目的,安装接头5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会紧密的连接在金属触点8上,从而保证两者接触良好,并且连接效率高;且三种发热管1的防护支架结构能够通用,物料种类较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发热管1两端的正负极引(图中未标出)出线与金属触点8电连接,当金属触点8通电时,发热管1的正负极引线就能够通电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安装接头5的端部形成有平台9,平台9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金属触点8适配的凸起10,该平台9呈圆盘状,并且凸起10与安装接头5同轴设置,这样能够增加与金属触点8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的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弹性件为弹簧4,弹簧4套在所述安装接头5上,并且其一端抵触在所述平台9的下端面上,另一端抵触在所述接头外壳3的内壁上,弹簧4是一种常用的弹性件,获取方式上比较方便,且能够套在安装接头5上,从而减少物料种类,有利于集约化生产的效果。
安装接头5的尾部连接有电线11,当凸起10抵触在所述金属触点8上时,所述电线11与发热管1的电连接,该设计能够便于给发热管1供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发热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发热管左右两侧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接头部以及固定部,所述接头部连接在所述发热管的端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并且其与所述接头部连接,并且两所述连接组件同轴设置从而将处于两所述连接组件之间的所述发热管组装固定。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发热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部包括圆柱形陶瓷接头,所述固定部包括接头外壳、弹性件以及安装接头,所述圆柱形陶瓷接头包括大头以及标准陶瓷头,所述标准陶瓷头上设置有金属触点,所述发热管插接在所述大头内,所述接头外壳与所述标准陶瓷头同轴设置,所述安装接头设置在所述接头外壳内并且抵触在所述金属触点上,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接头外壳内并且向所述安装接头施加顶向所述金属触点的弹力。
3.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发热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两端的正负极引出线与所述金属触点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发热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接头的端部形成一平台,所述平台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与所述金属触点适配的凸起。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发热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在所述安装接头上,并且其一端抵触在所述平台的下端面上,另一端抵触在所述接头外壳的内壁上。
6.如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发热管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接头的尾部连接有电线,当所述凸起抵触在所述金属触点上时,所述电线与所述发热管的电连接。
CN201520490719.8U 2015-07-07 2015-07-07 一种发热管连接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938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0719.8U CN204993895U (zh) 2015-07-07 2015-07-07 一种发热管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90719.8U CN204993895U (zh) 2015-07-07 2015-07-07 一种发热管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93895U true CN204993895U (zh) 2016-01-20

Family

ID=55128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9071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93895U (zh) 2015-07-07 2015-07-07 一种发热管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938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4117467A1 (zh) 电子烟快速接头
WO2009052691A1 (fr) Câble ondulé
CN204993895U (zh) 一种发热管连接结构
CN204652698U (zh) 新型电热管结构
CN203940382U (zh) 一种新型的led球泡灯连接结构
CN202917270U (zh) 一种特高压套管
CN201318598Y (zh) 一种地板灯
CN202957121U (zh) 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套管
CN201859968U (zh) 液体加热装置的温控器
CN207719450U (zh) 一种针铆机构
CN104869673A (zh) 新型电热管结构
CN204441588U (zh) 喷油嘴线束总成
CN109664054A (zh) 一种电子加工用的电焊装置
CN207379577U (zh) 一种改进的传感器固定结构
CN207966910U (zh) 一种新型复合保险丝
CN203931525U (zh) 一种漆包线
CN201750002U (zh) 一种带半刚性电缆夹线的射频连接器
CN206966817U (zh) 一种发热芯可插拔的内热式电烙铁
CN202403129U (zh) 一种新型浴霸灯泡
CN209217222U (zh) 一种电焊机二次导线交错式中间接头
CN202852750U (zh) Led球泡灯的螺旋式灯头的电源接插件
CN201745176U (zh) 一种热熔机
CN202549548U (zh) 一种变压器升高座手孔结构
CN208478731U (zh) 一种同向软母线、异向软母线以及柔性母线连接系统
CN208479964U (zh) 一种电热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0088 block AJ-9, No. 669 West Changjiang Road, Anhui, Hefei

Patentee after: Rongjie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30088 block AJ-9, No. 669 West Changjiang Road, Anhui, Hefei

Patentee before: ANHUI LEJIN HEALTH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