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92910U - 差速双输出电机 - Google Patents

差速双输出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92910U
CN204992910U CN201520568657.8U CN201520568657U CN204992910U CN 204992910 U CN204992910 U CN 204992910U CN 201520568657 U CN201520568657 U CN 201520568657U CN 204992910 U CN204992910 U CN 204992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tricks
box
out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6865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56865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92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92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92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差速双输出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定子和转子,定子与电机壳体相对固定,转子在定子内旋转设置,转子轴心处为空腔结构,转子轴心处的腔体内设有差速机构,差速机构包括同轴心相对设置的两个行星齿轮和同轴心相对设置的两个半轴齿轮;差速机构的行星齿轮轴与转子相对固定,差速机构的两个半轴齿轮分别连接电机的两个输出半轴。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半轴输出和空心转子结构设计,在转子空心腔体内集成差速机构,实现双半轴差速输出功能,大大减少动力总成的采用空间,而且输出效率高,能量损耗低,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差速双输出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动汽车的电机。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主要包括电机和差速器,电机与差速器之间通过减速齿轮组连接,在现有电动汽车(如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汽车)的动力总成中,差速器输出轴与电机转子中轴平行设置,电机与差速器并排设置,电机位于差速器输出轴一侧,占用体积相对较大。电机转子中轴与差速器通过齿轮组连接。结构复杂,能量损耗大,传动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体积较大、结构复杂、传动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差速双输出的电机方案。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差速双输出电机,包括电机壳体,电机壳体内设定子和转子,定子与所述电机壳体相对固定,转子在定子内旋转设置,其特征在于,转子轴心处为空腔结构,转子轴心处的腔体内设有差速机构,差速机构包括同轴心相对设置的两个行星齿轮和同轴心相对设置的两个半轴齿轮;差速机构的行星齿轮轴与转子相对固定,差速机构的两个半轴齿轮分别连接电机的两个输出半轴,两个输出半轴的轴心与转子轴心同轴,两个输出半轴的输出端分别从电机壳体两端伸出。
具体地,所述电机壳体包括筒形机座和分别设置在机座两端的两个端盖,定子固定在机座内壁上,转子中间设空心中轴,转子的空心中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装配在两个端盖上。所述差速机构设置在转子的空心中轴内。
作为转子设置方式的变形,转子悬空设置在定子内,每个输出半轴与转子通过至少两个轴承装配在一起。
所述差速机构在转子的空心中轴内的设置方式至少有两种:第一种,差速机构包括差速机构壳体,差速机构壳体与空心中轴内壁固定,差速机构的行星齿轮的齿轮轴装配在差速机构壳体上,差速机构的半轴齿轮通过轴承装配在差速机构壳体上。第二种,差速机构不设壳体,差速机构的行星齿轮的齿轮轴直接装配在在转子的空心中轴的内壁上,差速机构的半轴齿轮通过轴承装配在转子的空心中轴内。
两个输出半轴可以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端盖装配在一起,也可以分别通过轴承与转子的空心中轴装配在一起。
作为一种变形,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差速双输出电机,包括电机壳体,电机壳体内设定子和转子,定子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转子在定子内旋转设置,其特征在于,转子轴心处为空腔结构,转子轴心处的腔体内设有差速机构,差速机构包括同轴心相对设置的两个行星齿轮和同轴心相对设置的两个半轴齿轮;差速机构的行星齿轮的齿轮轴与转子相对固定,差速机构的两个半轴齿轮分别用于连接输出半轴。
同样地,差速机构在转子的空心中轴内的设置方式至少有两种:第一种,差速机构包括差速机构壳体,差速机构壳体与空心中轴内壁固定,差速机构的行星齿轮的齿轮轴装配在差速机构壳体上,差速机构的半轴齿轮通过轴承装配在差速机构壳体上。第二种,差速机构不设壳体,差速机构的行星齿轮的齿轮轴装直接配在在转子的空心中轴的内壁上,差速机构的半轴齿轮通过轴承装配在转子的空心中轴内。
作为改进,为了实现给电机降温,同时对电机内部的齿轮及轴承起流动润滑作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计了一套冷却润滑方案,具体地:在电机前后端盖上设与电机转子中轴内腔连通的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进油孔和出油孔通过油管与油泵连接。
作为改进,也可以不采用油泵提供冷却润滑油循环动力,而是直接将进油孔和出油孔通过油管连接,取代油泵的是在电机转子中轴内壁上设螺旋槽。利用中轴旋转推动冷却润滑油流动,给冷却润滑油提供循环动力。
为了防止冷却润滑油进入电机内腔,影响转子的旋转,可以在电机前、后端盖上用于安装转子中轴的轴承座内设置用于封闭转子中轴与轴承座之间间隙的油封。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半轴输出和空心转子结构设计,在转子空心腔体内集成差速机构。实现双半轴差速输出功能,可以单独作为动作总成用于汽车车轮驱动,无需另行配置差速器以及电机与差速间的传动机构,大大减少动力总成的采用空间。输出效率高,能量损耗低,节能环保,尤其适合小型车辆,更适合微型电动汽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差速双输出电机的一种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差速双输出电机的另一种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差速双输出电机的冷却润滑系统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差速双输出电机转子一种设置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差速双输出电机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简易原理图,电机壳体由包括筒形机座1和分别设置在机座两端的两个端盖5、14,定子8固定在机座内壁上,转子9中间设空心中轴6,转子的空心中轴6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装配在两个端盖上。转子的空心中轴内部设有差速机构,差速机构包括壳体7,差速机构的壳体与转子的空心中轴内壁固定配合,差速机构壳体内同轴心相对设置两个行星齿轮4,以及同轴心相对设置的两个半轴齿轮2。差速机构的行星齿轮轴3与差速机构的壳体固定,差速机构的两个半轴齿轮2分别通过轴承与壳体7装配,差速机构的两个半轴齿轮分别连接电机的两个输出半轴11,两个输出半轴的输出端分别从电机壳体两端伸出。
参照图2,本图所示差速双输出电机与图1所示电机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差速机构,不设壳体,差速机构的行星齿轮轴直接与转子的空心中轴内壁固定装配。差速机构的两个半轴齿轮分别通过轴承与转子的空心中轴内壁装配。
参照图3,电机前后端盖上转子中轴安装用轴承座底部设有进油孔15和出油孔16,进油孔和出油孔经油管与油泵17连接。电机转子的空心中轴内壁上设螺旋槽18。在油泵作用下,冷却润滑油经油管从进油孔进入转子中轴安装座10内,然后从转子中轴后端进转子中轴,从转子中轴内腔向前流动,对转子中轴进行冷却降温,冷却润滑油从转子中轴前端进入前端转子中轴安装座内,最后从出油孔流出经油管回到油泵形成循环。电机转子中轴内壁上设置的螺旋槽起推送冷却润滑油作用,在设置该结构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油泵。
参照图4,该图所示方案特点在于,转子与电机壳体不直接装配在一起,而是与两个输出半轴分别通过双轴承装配在一起,由两个输出半轴支撑悬空设置在定子内。

Claims (10)

1.一种差速双输出电机,包括电机壳体,电机壳体内设定子和转子,定子与所述电机壳体相对固定,转子在定子内旋转设置,其特征在于,转子轴心处为空腔结构,转子轴心处的腔体内设有差速机构,差速机构包括同轴心相对设置的两个行星齿轮和同轴心相对设置的两个半轴齿轮;差速机构的行星齿轮轴与转子相对固定,差速机构的两个半轴齿轮分别连接电机的两个输出半轴,两个输出半轴的轴心与转子轴心同轴,两个输出半轴的输出端分别从电机壳体两端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双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包括筒形机座和分别设置在机座两端的两个端盖,定子固定在机座内壁上,转子中间设空心中轴,转子的空心中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装配在两个端盖上,所述差速机构设置在转子的空心中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双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差速机构包括差速机构壳体,差速机构壳体与空心中轴内壁固定,差速机构的行星齿轮的齿轮轴装配在差速机构壳体上,差速机构的半轴齿轮通过轴承装配在差速机构壳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双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差速机构不设壳体,差速机构的行星齿轮的齿轮轴直接装配在转子的空心中轴的内壁上,差速机构的半轴齿轮通过轴承装配在转子的空心中轴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双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两个输出半轴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端盖装配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差速双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两个输出半轴分别通过轴承与转子的空心中轴装配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双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转子悬空设置在定子内,每个输出半轴与转子通过至少两个轴承装配在一起。
8.一种差速双输出电机,包括电机壳体,电机壳体内设定子和转子,定子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转子在定子内旋转设置,其特征在于,转子轴心处为空腔结构,转子轴心处的腔体内设有差速机构,差速机构包括同轴心相对设置的两个行星齿轮和同轴心相对设置的两个半轴齿轮;差速机构的行星齿轮的齿轮轴与转子相对固定,差速机构的两个半轴齿轮分别用于连接输出半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差速双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包括筒形机座和分别设置在机座两端的两个端盖,定子固定在机座内壁上,转子中间设空心中轴,转子的空心中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装配在两个端盖上,所述差速机构设置在转子的空心中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差速双输出电机,其特征在于,转子悬空设置在定子内,每个输出半轴与转子通过至少两个轴承装配在一起。
CN201520568657.8U 2015-08-01 2015-08-01 差速双输出电机 Active CN204992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68657.8U CN204992910U (zh) 2015-08-01 2015-08-01 差速双输出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68657.8U CN204992910U (zh) 2015-08-01 2015-08-01 差速双输出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92910U true CN204992910U (zh) 2016-01-20

Family

ID=551272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68657.8U Active CN204992910U (zh) 2015-08-01 2015-08-01 差速双输出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9291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6770A (zh) * 2015-08-01 2015-12-23 谷伟 差速双输出电机
CN112092540A (zh) * 2020-08-24 2020-12-1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驱动桥总成和一种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86770A (zh) * 2015-08-01 2015-12-23 谷伟 差速双输出电机
CN112092540A (zh) * 2020-08-24 2020-12-1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驱动桥总成和一种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6770A (zh) 差速双输出电机
CN103765735B (zh) 发电电动机和使用了该发电电动机的电动车辆
CN103459181B (zh) 用于能电驱动的车辆的用来驱动车轮的驱动装置
CN104377881A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一体化驱动装置
CN204271815U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一体化驱动装置
CN103742607B (zh) 一体化的半直驱风力发电机传动链及其所用齿轮箱
CN103496321B (zh) 电机与行星减速器一体化动力传动系统
CN110065374B (zh) 一种集成化两档电驱系统
CN201827074U (zh) 一种双螺杆空气压缩机
CN204992910U (zh) 差速双输出电机
CN105508155A (zh) 风力发电机组
CN113824238A (zh) 一种多电机合成箱
CN105034798B (zh)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
CN102358157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机集成结构
CN105048743A (zh) 一种双转子驱动电机
CN111391646A (zh) 一种带行星减速器的双电机嵌套式行星混联机电一体化系统
CN205622367U (zh) 端盖凹入式差速双输出电机
CN215763202U (zh) 一种同轴式驱动润滑结构
CN101746265A (zh) 变速箱用后取力器
CN201869005U (zh) 两端出轴电动机发电两用机
CN201178337Y (zh) 可任意调整速比的节能微型电动行星减速机
CN114977606A (zh) 多电机耦合结构
CN204323033U (zh) 总成壳体及使用该总成壳体的动力总成和车辆
CN204623146U (zh)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
CN201388104Y (zh) 无端盖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