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79049U - 一种便携式电动车及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电动车及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79049U
CN204979049U CN201520291248.8U CN201520291248U CN204979049U CN 204979049 U CN204979049 U CN 204979049U CN 201520291248 U CN201520291248 U CN 201520291248U CN 204979049 U CN204979049 U CN 2049790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able electric
electric bicycle
housing
support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9124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军
蒋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29124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790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790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790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便携式电动车及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涉及交通运输工具领域,其中便携式电动车包括车架、前轮、后轮、外壳电源和驱动电机,车架包括前叉、支架和后叉,前叉与支架的前端转动连接,后叉与支架的后端固定连接,前轮转动设置在前叉,后轮转动设置在后叉,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罩扣在前叉和前轮外侧,第二壳体罩扣在支架、后叉和后轮外侧,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外壳的两侧均设有车把和脚蹬,电源设置在外壳内,电源与驱动电机连接,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装置与前轮和/或后轮连接,用于驱动便携式电动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结构简单,便携轻便,能够做到随身携带,存放占用空间小。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电动车及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运输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动车及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不断进步,人类的代步交通工具的也在不断的飞速发展,飞增的传统交通工具带来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也日益严重,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雾霾,其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汽车尾气。为了降低因车辆过多而导致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情况,世界各地都在大力提倡和推广出行使用绿色环保的新型交通运输工具或者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缓解上述问题。
绿色环保的新型交通运输工具例如电瓶车,虽然采用电能能够保护环境,绿色环保,但是电瓶车本身笨重,体积大,不论是搬运还是存放都很不便。同时电瓶车需要特定场所存放,如地下停车场,社会公共区域等,在运输过程重,由于其重量大,不允许带入电梯,高楼住户不能够搬运、存放于家中;而且如果将常规的电瓶车摆放家中,电瓶车金属零部件外露,容易带来不安全因素,如小孩跌倒或奔跑撞上静止的车辆或者将电瓶车碰到,由于电瓶车自身重量,很可能砸伤附近的人。因其体积和重量,电瓶车活动范围有限,仅限于室外,一旦车主要进如室内,必须先找到合适场所存放电瓶车,在外存放电瓶车很容易丢失或者在存放期间容易损坏。
另外虽然公共交通工具能够起到一定的代步工具,但是由于公共交通工具的线路多为既定的,并不能够满足从出发地直达目的地。在前往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坐点或从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坐点前往目的地的时候,只能通过步行前行,效率低下,而如果想省时省力,只能采用便携式代步工具,例如折叠自行车或电动平衡独轮车等。
但是这些便携式代步工具使用并不方便,其中,折叠自行车体积较大,使用需要多次折叠或展开,使用步骤繁琐,同时由于采用人力驱动,费时费力,而电动平衡独轮车由于其独特的结构,虽然使用方便,同时电力驱动省力,但是电动平衡独轮车的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为直立骑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如果速度过快或者操作不当很容易发生危险,并且电动平衡独轮车前期需要复杂的学习才能够掌握,不适合大面积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电动车及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包括车架、前轮、后轮、外壳、电源和驱动电机。
所述车架包括前叉、支架和后叉,所述前叉与所述支架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后叉与所述支架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前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前叉,所述后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后叉。
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罩扣在所述前叉和所述前轮外侧,所述第二壳体罩扣在所述支架、所述后叉和所述后轮外侧,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用于使所述前叉相对所述支架转动,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的外缘均伸出所述外壳,所述外壳的两侧均设有车把和脚蹬,所述车把和所述脚蹬均对称设置。
所述电源和所述驱动电机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源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装置与所述前轮和/或后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便携式电动车。
以上所述的便携式电动车,优选地,所述支架的上端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伸出所述外壳。把手伸出外壳,同时把手与支架的上端连接,把手与支架固定更加牢固,使得使用者抓握把手抬升便可以实现对便携式电动车提携,便于使用者通过把手对便携式电动车的整体进行携带和运输。
以上所述的便携式电动车,优选地,所述车把和所述脚蹬均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车把与脚蹬均与外壳的外侧转动连接,在不使用的时候能够将车把和脚蹬折叠收纳,便于便携式电动车收纳,减少便携式电动车存放的体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以上所述的便携式电动车,优选地,所述车把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容纳折叠后的所述车把的凹槽。车把对称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上端,便于使用者坐在便携式电动车上抓握到车把对便携式电动车的前进方向进行控制。同时,第一壳体上设有凹槽,凹槽的大小和形状与车把的大小和形状相对应,凹槽的位置与车把折叠后收纳的位置对应,这样能够将车把折叠进凹槽内,保证了车把折叠收纳后,第一壳体的外侧没有凸起,更加美观。
以上所述的便携式电动车,优选地,所述脚蹬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容纳折叠后的所述脚蹬的凹槽。脚蹬对称设置在第二壳体的下端,便于使用者坐在便携式电动车上落脚,使得使用者在便携式电动车上更加稳定。第二壳体上设有凹槽,凹槽的大小和形状与脚蹬的大小和形状相对应,凹槽的位置与脚蹬折叠后收纳的位置对应,这样能够将脚蹬折叠进凹槽内,保证了脚蹬折叠收纳后,第二壳体的外侧没有凸起,外形美观,同时进一步减少收纳后的便携式电动车的体积,使得便携式电动车的携带和存放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的便携式电动车,优选地,所述便携式电动车还包括折叠背板,所述折叠背板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所述折叠背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折叠背板的展开方向与所述便携式电动车运动的方向平行。使用时将折叠背板打开,折叠背板打开后,竖向设置在第二壳体上,使用者使用时坐在第二壳体上,使用者的后背能够依靠在折叠背板上,折叠背板起到阻挡限位的作用,避免使用者坐在第二壳体上时,因没有限位的结构,而滑落下电动车,折叠背板使得便携式电动车的使用更加安全、方便。
以上所述的便携式电动车,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为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设置于所述后轮的轮轴。采用轮毂电机能够大大减小便携式电动车的体积和重量,使得便携式电动车体积减小,更加美观,同时携带更加方便。而且减少便携式电动车的重量能够使得电动车在相同的电量下能够前行更长时间,有利于提高便携式电动车的能源利用效率。
以上所述的便携式电动车,优选地,所述外壳的轮廓外沿为“8”字形轮廓外沿。“8”字形轮廓外沿使得外壳的轮廓外沿更加富有美感,造型时尚,同时流线型的外壳在前行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风阻,减少便携式电动车前进的阻力。
以上所述的便携式电动车,优选地,所述便携式电动车的高度为0.3-1.5m。这种高度的便携式电动车的高度和大小适合携带,便于存放。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携式电动车的车架车架,包括把手、前叉、支架和后叉,所述前叉与所述支架的前端转动连接,用于固定前轮,所述后叉与所述支架的后端固定连接,用于固定后轮,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端,用于提携所述车架,所述车架的高度为0.3-1.5m。这种车架前叉与支架转动连接,后叉与支架固定连接,把手设置在支架的上端,同时车架的高度为0.3-1.5m,这种车架结构强度高,能够支撑车体,前叉与支架的转动连接能够实现电动车在行驶时的运动方向的转向,同时车架体积小,使得组装后的便携式电动车携带和存放更加便利。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动车及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其中,一种便携式电动车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后叉与支架组成固定后轮的结构,前叉转动设置在支架远离后叉的一端,前叉通过转动结构与支架连接,改变前叉的方向进而实现对便携式电动车运动方向左右的控制。同时,在支架的外侧罩扣有外壳。其中外壳分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使得便携式电动车的外壳能够在转动的时候随着车架发生转动,便于便携式电动车的灵活行驶,同时在外壳的两侧设置车把和车蹬,便于使用者骑乘和对便携式电动车进行掌控,使得便携式电动车使用更加方便。电源设置在车壳内,电源为驱动电机提供动力,驱动电机带动便携式电动车进行运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结构简单,便携轻便,能够做到随身携带,存放占用空间小,同时在使用的时候,采用简单的骑乘式,使用简单,操作方便快速稳定,能够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对于短距离代步的需求,提高了生活品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结构简单,强度高,同时通过把手与支架的固定连接,使得车架的携带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轴测示意图;
图2是图1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收纳状态的轴测示意图;
图5是图4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图4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使用时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6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使用状态的侧视示意图;
图8是图4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的主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前轮101,后轮102,电源103,驱动电机104,前叉105,支架106,后叉107,第一壳体108,第二壳体109,车把110,脚蹬111,把手112,凹槽113,折叠背板114,车灯115。
具体实施方式
绿色环保的新型交通运输工具例如电瓶车,虽然采用电能能够保护环境,绿色环保,但是电瓶车本身笨重,体积大,不论是搬运还是存放都很不便。同时电瓶车需要特定场所存放,如地下停车场,社会公共区域等,在运输过程重,由于其重量大,不允许带入电梯,高楼住户不能够搬运、存放于家中;而且如果将常规的电瓶车摆放家中,电瓶车金属零部件外露,容易带来不安全因素,如小孩跌倒或奔跑撞上静止的车辆或者将电瓶车碰到,由于电瓶车自身重量,很可能砸伤附近的人。因其体积和重量,电瓶车活动范围有限,仅限于室外,一旦车主要进如室内,必须先找到合适场所存放电瓶车,在外存放电瓶车很容易丢失或者在存放期间容易损坏。
另外虽然公共交通工具能够起到一定的代步工具,但是由于公共交通工具的线路多为既定的,并不能够满足从出发地直达目的地。在前往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坐点或从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坐点前往目的地的时候,只能通过步行前行,效率低下,而如果想省时省力,只能采用便携式代步工具,例如折叠自行车或电动平衡独轮车等。
但是这些便携式代步工具使用并不方便,其中,折叠自行车体积较大,使用需要多次折叠或展开,使用步骤繁琐,同时由于采用人力驱动,费时费力,而电动平衡独轮车由于其独特的结构,虽然使用方便,同时电力驱动省力,但是电动平衡独轮车的使用者在使用的时候为直立骑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如果速度过快或者操作不当很容易发生危险,并且电动平衡独轮车前期需要复杂的学习才能够掌握,不适合大面积推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电动车及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来改善上述问题。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第二、第三等均为区别示意,并不是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轴测示意图;图2是图1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的示意图;图3是图1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包括车架、前轮101、后轮102、外壳、电源103和驱动电机104。
车架包括前叉105、支架106和后叉107,前叉105与支架106的前端转动连接,后叉107与支架106的后端固定连接,前轮101转动设置在前叉105,后轮102转动设置在后叉107。
外壳包括第一壳体108和第二壳体109,外壳全包覆在便携式电动车外侧,便携式电动车除了行驶与地面接触部分的轮胎外露,其余结构均被包覆于外壳内,外壳采用塑料外壳或泡沫外壳。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用全包覆外壳避免了传统电瓶车金属零部件外露带来的侵略感和注塑件边缘带来的劣质感。第一壳体108罩扣在前叉105和前轮101外侧,第二壳体109罩扣在支架106、后叉107和后轮102外侧,第一壳体108与第二壳体109转动连接,用于使前叉105相对支架106转动,前轮101和后轮102的外缘均伸出外壳,外壳的两侧均设有车把110和脚蹬111,车把110和脚蹬111均对称设置。
电源103和驱动电机104均设置在外壳内,电源103与驱动电机104连接,驱动电机104通过传动装置与前轮101和/或后轮102连接,用于驱动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
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利用后叉107与支架106组成固定后轮102的结构,前叉105转动设置在支架106远离后叉的一端,前叉105通过转动结构与支架106连接,改变前叉105的方向进而实现对便携式电动车运动方向左右的控制。同时,在车架的外侧罩扣有外壳。其中外壳分为第一壳体108和第二壳体109,第一壳体108与第二壳体109转动连接,使得便携式电动车的外壳能够在转动的时候随着车架发生转动,便于便携式电动车的灵活行驶,同时在外壳的两侧设置车把110和脚蹬111,便于使用者骑乘和对便携式电动车进行掌控,使得便携式电动车使用更加方便。同时电源103设置在外壳内,电源103为驱动电机104提供动力,驱动电机104带动便携式电动车进行运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结构简单,便携轻便,能够做到随身携带,存放占用空间小,同时在使用的时候,采用简单的骑乘式,使用简单,操作方便,快速稳定,能够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对于短距离代步的需求,提高了生活品质。
本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坐在外壳上,双手抓握车把110,双脚踏在脚蹬111上,通过车把110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启动、停止、前行的控制,这种控制与现有的电瓶车控制方式类似。
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能够改变现代人的日常出行习惯,满足日常出行需求,例如,在从出发地前往目的地时,先通过骑乘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快速到达公共交通工具,携带便携式电动车上公共交通工具,当到达转乘点时,在从转乘点骑乘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快速到达目的地,大大提高了代步出行效率,而且便携式电动车体积小,在行驶过程中能够从很窄的通道通过,避免了堵车的现象,微型的体积还有利于便携式电动车的携带和存放。
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也能够利用在如大型商场内部,最为场地内代步工具进行使用,使用者在大型商场内部移动更加便利。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收纳状态的轴测示意图;图5是图4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主视示意图;图6是图4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使用时状态示意图;图7是图6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使用状态的侧视示意图;图8是图4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4-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支架106的上端设有把手112,把手112伸出外壳。把手112伸出外壳,同时把手112与支架106的上端连接,把手112与支架106固定牢固,使得使用者抓握把手112抬升,便可以实现对便携式电动车提携。把手112弯折设置,两个弯折的把手112相对设置在支架106的上端,使用者通过把手112对便携式电动车的整体进行携带和运输更加方便。把手112设置在支架106的上端的中部,这样在通过把手112提升便携式电动车时,提携的位置更加靠近便携式电动车的重心位置,避免了便携式电动车在提携时因重心不稳而往复摆动。
车把110和脚蹬111均与外壳通过铰链实现转动连接。在不使用的时候能够将车把110和脚蹬111折叠收纳,便于便携式电动车收纳,减少便携式电动车存放的体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同时,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内,车把110对称设置在第一壳体108的上端,第一壳体108上设有容纳折叠后的车把110的凹槽113。车把110对称设置在第一壳体108的上端,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便于使用者坐在便携式电动车上时抓握到车把110,从而对便携式电动车的前进的左右方向进行控制。同时,第一壳体108上设有凹槽113,凹槽113的大小和形状与车把110的大小和形状相对应,凹槽113的位置与车把110折叠后收纳的位置对应。这样,能够将车把110折叠进凹槽内,保证了车把110折叠收纳后,第一壳体108的外侧没有凸起,更加美观。
相对应的,脚蹬111对称设置在第二壳体109的下端。脚蹬111通过铰链同第二壳体109连接,同时在脚蹬111与第二壳体109的转动连接处,还设置有限位机构,将转动连接处设置在凹槽113内,这样脚蹬111展开后能够保证水平。第二壳体109上设有容纳折叠后的脚蹬111的凹槽113。脚蹬111对称设置在第二壳体109的下端,便于使用者坐在便携式电动车上时落脚,使得使用者骑在便携式电动车上更加稳定。第二壳体109上设有凹槽113,凹槽113的大小和形状与脚蹬111的大小和形状相对应,凹槽113的位置与脚蹬111折叠后收纳的位置对应。这样能够将脚蹬111折叠进凹槽113内,保证了脚蹬111折叠收纳后,第二壳体109的外侧没有凸起,外形美观,同时进一步减少收纳后的便携式电动车的体积,使得便携式电动车的携带和存放更加方便。
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还包括折叠背板114,折叠背板114的一端通过铰链转动设置在第二壳体109的上端,折叠背板114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折叠背板114的展开方向与便携式电动车运动的方向平行,优选地向与便携式电动车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打开。使用时将折叠背板114打开,折叠背板114打开后,第二壳体109与折叠背板114配合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平面,便于使用者落座。第二壳体109竖向设置在第二壳体109上,使用者坐在第二壳体109上,使用者的后背能够依靠在折叠背板114,折叠背板114起到阻挡限位的作用,避免使用者坐在第二壳体109上时,因没有限位的结构,而滑落下便携式电动车,折叠背板114使得便携式电动车的使用更加安全、方便。折叠背板114在收纳时的外形与整车的外形保持一致的流线形,使便携式电动车外形更加美观。
折叠背板114、车把110和脚蹬111均设置在外壳上,折叠背板114、车把110和脚蹬111的位置相互对应,符合人体工程学,使用者骑乘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上,更加舒适。
驱动电机104为轮毂电机,轮毂电机设置于后轮102的轮轴。采用轮毂电机能够大大减小便携式电动车的体积和重量,使得便携式电动车体积减小,更加美观,同时携带更加方便。减少便携式电动车的重量能够使得本实施例在电源103相同的电量下能够前行更长时间,有利于提高便携式电动车的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为了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更加美观。优选地,外壳的轮廓外沿为“8”字形轮廓外沿。“8”字形轮廓外沿使得外壳的轮廓外沿更加富有美感,造型时尚,同时流线型的外壳在前行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风阻,减少便携式电动车前进的阻力。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高度为0.3-1.5m。优选地,便携式电动车长度为1.5m,高度为0.5m。这种高度的便携式电动车的高度和大小适合携带,便于存放。时尚的造型使便携式电动车不仅仅作为一种交通运输工具,更是一种时尚产品和潮流趋势,能够大大提高消费者自身的时尚品味,同时促进消费者购买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在第一壳体108的前端还设置有车灯115,在第一壳体108的上端设置有显示器,通过显示器能够观察电源103的剩余电量和时速表。
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在车把110和脚蹬111收纳后,便携式电动车为板状,板状的轮廓外沿为“8”字形轮廓外沿,如图所示,板状的便携式电动车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存放,而且具备安全性能,意外踢上去,或者小孩撞上去,均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存放的时候将多个便携式电动车并排设置,多个便携式电动车之间紧密贴合设置,便携式电动车之间间隙小,在相同的空间内,能够存放尽可能多的便携式电动车,当需要取出存放的便携式电动车时,提携便携式电动车的支架106上的把手112,将便携式电动车取出。同时,也可以将板状的便携式电动车竖向存放,大大提高空间利用率。这样,同时也避免了传统电瓶车因其体积、构造和重量的问题,而限制人们的生活方式,因为选择其作为交通工具,而不得不根据它的功能来改变使用者自身的生活习惯。
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动车的电源103为充电式锂电池。充电式锂电池体积、重量均比传统的硫酸铅化学电池要少很多,进而能够减少便携式电动车的体积和重量,使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携带方便。充电式锂电池与车架可拆卸连接,能够对充电式锂电池进行更换。与充电式锂电池相应的,车架的材料采用轻质铝合金,使得便携式电动车整体重量大大减轻,整个重量约为30斤左右。
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动车的专用APP,使得便携式电动车的使用者形成一个类似朋友圈的集体。在充电式锂电池电量低下,需要更换的时候,通过专用APP,查找附近的便携式电动车使用者,与其进行便携式电动车的充电式锂电池的更换,使用更加方便。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的示意图;图10是图9提供的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的主视示意图。如图9-1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包括把手112、前叉105、支架106和后叉107,前叉105与支架106的前端转动连接,用于固定前轮101,后叉107与支架106的后端固定连接,用于固定后轮102,把手112设置在支架106上端,用于提携所述车架,车架的高度为0.3-1.5m。这种车架前叉105与支架106转动连接,后叉107与支架106固定连接,把手112设置在支架106的上端,同时车架的高度为0.3-1.5m。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架的支架106的前端设有转轴,前叉固定在转轴上,能够跟随转轴进行转动,前叉为多个“U”形环的组合,多个“U”形环的开口端固定在一起,用于固定前轮101的轮轴,“U”形环之间成角度展开,两个“U”形环之间成角度设置,两个“U”形环的封闭与转轴固定连接,实现前叉105的转动连接,“U”形环之间设置有斜拉杆,来提高“U”形环结构的强度。优选地,支架106的横梁采用扁平管设置,便于放置充电式锂电池。车架的后叉107与前叉结构类似,也采用多个“U”形环组合的结构,“U”形环之间呈角度设置,两个“U”形环的封闭端与支架106的后端固定连接,其余的“U”形环通过拉杆与支架106或者其他“U”形环进行固定,来提高“U”形环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两个把手112设置在支架106的上端,两个把手116包括竖向杆与横向杆,竖向杆的一端与支架106连接,竖向杆的另一端与横向杆连接,两个把手116相邻设置,把手116的横向杆的轴线在同一根轴线上,两个把手116的横向杆的自由端相对设置,形成便于提携的把手116。
本实施例提供的车架结构强度高,能够支撑车体,前叉105与支架106的转动连接能够实现电动车在行驶时的运动方向的转向,同时车架体积小,使得组装后的便携式电动车携带和存放更加便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前轮、后轮、外壳、电源和驱动电机,
所述车架包括前叉、支架和后叉,所述前叉与所述支架的前端转动连接,所述后叉与所述支架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前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前叉,所述后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后叉,
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罩扣在所述前叉和所述前轮外侧,所述第二壳体罩扣在所述支架、所述后叉和所述后轮外侧,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用于使所述前叉相对所述支架转动,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的外缘均伸出所述外壳,所述外壳的两侧均设有车把和脚蹬,所述车把和所述脚蹬均对称设置,
所述电源和所述驱动电机均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电源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装置与所述前轮和/或后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便携式电动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上端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伸出所述外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和所述脚蹬均与所述外壳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容纳折叠后的所述车把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容纳折叠后的所述脚蹬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动车还包括折叠背板,所述折叠背板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所述折叠背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折叠背板的展开方向与所述便携式电动车运动的方向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为轮毂电机,所述轮毂电机设置于所述后轮的轮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轮廓外沿为“8”字形轮廓外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电动车的高度为0.3-1.5m。
10.一种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前叉、支架和后叉,所述前叉与所述支架的前端转动连接,用于固定前轮,所述后叉与所述支架的后端固定连接,用于固定后轮,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端,用于提携所述车架,所述车架的高度为0.3-1.5m。
CN201520291248.8U 2015-05-07 2015-05-07 一种便携式电动车及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790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91248.8U CN204979049U (zh) 2015-05-07 2015-05-07 一种便携式电动车及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91248.8U CN204979049U (zh) 2015-05-07 2015-05-07 一种便携式电动车及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79049U true CN204979049U (zh) 2016-01-20

Family

ID=55113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9124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79049U (zh) 2015-05-07 2015-05-07 一种便携式电动车及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790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0646A (zh) * 2015-05-07 2015-07-08 袁军 一种便携式电动车及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0646A (zh) * 2015-05-07 2015-07-08 袁军 一种便携式电动车及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58778U (zh) 折叠滑板包
CN205365897U (zh) 一种双轮平衡车
CN201193080Y (zh) 智能皮囊代步车
CN201272455Y (zh) 便携式电动代步车
CN204979049U (zh) 一种便携式电动车及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
GB2596206A (en) Electric scooter
CN204821880U (zh) 太阳能电动滑板车
CN204871415U (zh) 一种带适配器盒的折叠式两轮电动车
CN104760646A (zh) 一种便携式电动车及便携式电动车的车架
CN202879711U (zh) 超轻折叠便携式电动车
CN202029959U (zh) 一种模块化自行车
CN201914376U (zh) 一种便携自平衡代步车
CN205769861U (zh) 箱式折叠电动车
CN104309748A (zh) 一种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
CN203252094U (zh) 折叠滑板包
CN201863947U (zh) 单轮电能车
CN209159896U (zh) 一种便携式可折叠四轮电动微车
CN204956837U (zh) 一种箱包电动车
CN204184528U (zh) 一种小轮径竖向折叠后可推行的自行车
CN204399411U (zh) 方向盘动力自行车
CN202518420U (zh) 一种可折叠双座四轮电动车
CN202574500U (zh) 摇摆式电动滑板车
CN206781967U (zh) 滑板车及其可拆卸滑板车供电装置
CN207241846U (zh) 一种防摔倒的电动踏板车
CN205854382U (zh) 一种骑行观光一体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2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