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76019U - 用于机床的底座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床的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76019U
CN204976019U CN201520684450.7U CN201520684450U CN204976019U CN 204976019 U CN204976019 U CN 204976019U CN 201520684450 U CN201520684450 U CN 201520684450U CN 204976019 U CN204976019 U CN 204976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e rod
slide rail
base plate
reinforcement
ch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8445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雄飞
李佳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Nimitz Precision Cnc Equipment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Nimitz Precision Cnc Equipment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Nimitz Precision Cnc Equipment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Nimitz Precision Cnc Equipment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8445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760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76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7601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机床的底座,包括承载台、底板、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支撑筋、第二支撑筋、第三支撑筋以及第四支撑筋。第三支撑筋的一端与滑轨连接,另一端与底板连接,且与底板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大于0°且小于90°。第四支撑筋的一端与滑轨连接,另一端与底板连接,且与底板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与第一夹角的大小相等。上述用于机床的底座,第一滑轨所承受的作用力经由第三支撑筋传递给底板,第二滑轨所承受的作用力经由第四支撑筋传递给底板。第三支撑筋、底板和第四支撑筋之间构成V字形结构,提高对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支撑结构的稳固性,降低底板过载变形的风险。

Description

用于机床的底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座,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机床的底座。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发展,机器换人的进程逐日推进。许多工厂已经实现了半自动化或者全自动化的生产作业。不管是过去的人工作业还是如今的自动化作业,都需要机床。而底座是机床的主要受力机构,用于承载机床的重量。若底座的稳固性不足,会导致机床存在垮塌的风险,对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性的影响很大。
传统的用于机床的底座主要为方形的箱体结构,包括承载台、支撑筋、底板以及滑轨。滑轨用于与机床的载物台滑动连接,便于调整载物台的位置,其数量一般为两根,分别设在承载台的两侧。承载台与底板相互平行,而且通过支撑筋连接,支撑筋垂直与底板。特别位于滑轨处的支撑筋受力较大,容易因过载的弯曲损坏,进而影响整个底座的稳固性。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提高稳固性的用于机床的底座。
该用于机床的底座,包括承载台、底板、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支撑筋、第二支撑筋及位于第一支撑筋与第二支撑筋之间的第三支撑筋与第四支撑筋。承载台与底板相平行间隔设置,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相互平行且分别设在承载台的两侧。第一支撑筋的一端与承载台连接,另一端与底板连接,且垂直与底板。第二支撑筋的一端与承载台连接,另一端与底板连接,且垂直与底板。第三支撑筋的一端与滑轨连接,另一端与底板连接,第三支撑筋朝第一支撑筋倾斜且与底板之间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大于0°且小于90°。第四支撑筋的一端与滑轨连接,另一端与底板连接,第四支撑筋朝第二支撑筋倾斜且与底板之间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与第一夹角的大小相等。
上述用于机床的底座,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用于将承载台的作用力传递给底板。而第三支撑筋连接在第一滑轨与底板之间,而且与底板成第一夹角,第四支撑筋连接在第二滑轨与底板之间,而且与底板成第二夹角。第一滑轨所承受的作用力经由第三支撑筋传递给底板,第二滑轨所承受的作用力经由第四支撑筋传递给底板。第三支撑筋、底板和第四支撑筋之间构成V字形结构,提高对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支撑结构的稳固性,降低底座过载变形的风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筋和第四支撑筋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平行于底板,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第三支撑筋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支撑筋连接。第一加强筋可以将第三支撑筋和第四支撑筋在沿着平行于底板方向上的分力进行抵消,进一步增强底座的稳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筋与底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的一端与第三支撑筋连接,另一端与底板连接,且第二加强筋与底板垂直。第四支撑筋与底板之间连接有第三加强筋,第三加强筋的一端与第四支撑筋连接,另一端与底板连接,且第三加强筋与底板垂直。第二加强筋减轻第三支撑筋在垂直于底板方向上的受力,第三加强筋减轻第四支撑筋在垂直于底板方向上的受力,以增强底座的稳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的结构相同,第一滑轨设有V字形的第一有滑槽,第一滑槽沿着第一滑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V字形的滑槽结构稳固,而且不容易出现偏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的结构相同,第一滑轨设有V字形的第二滑槽和V字形的第三滑槽,第二滑槽设于第一滑轨的一侧壁,第三滑槽摄于第一滑轨的另一侧壁,第二滑槽与第三滑槽相互平行。V字形的第二滑槽和V字形的第三滑槽分别位于第一滑轨的侧壁,构成一个X形滑轨,在使用时,降低载物台出现偏轨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机床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用于机床的底座的B-B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用于机床的底座的受力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第三支撑筋的受力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机床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第一滑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10-用于机床的底座;
110-承载台;
120-底板;
130-第一滑轨,131-第一滑槽,132-第二滑槽,133-第三滑槽;
140-第二滑轨;
150-第一支撑筋;
160-第二支撑筋;
170-第三支撑筋,171-第一夹角,172-第一加强筋,173-第二加强筋;
180-第四支撑筋,181-第二夹角,182-第三加强筋;
190-安装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解析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藉由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详述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参见附图1,该用于机床的底座10包括:承载台110、底板120、第一滑轨130和第二滑轨140。承载台110与底板120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第一滑轨130和第二滑轨140相互平行且分别设在承载台110的两侧。具体地,该用于机床的底座10整体呈长方形的箱体结构。第一滑轨130和第二滑轨140沿着承载台110的长度方向分布在承载台110背向底板120的一面的两侧。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设有一个安装座190,该安装座190同样是设在承载台110上,且位于第一滑轨130和第二滑轨140的一端,安装座190用于固定机床的其他结构,如驱动机构、机械手等机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轨130与第二滑轨140的结构相同,第一滑轨130设有V字形的第一有滑槽,第一滑槽131沿着第一滑轨13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V字形的滑槽结构稳固,而且不容易出现偏轨。此外,还可以参见附图6,其提供了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滑轨130。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滑轨130与第二滑轨140的结构相同,第一滑轨130设有V字形的第二滑槽132和V字形的第三滑槽133,第二滑槽132设于第一滑轨130的一侧壁,第三滑槽133摄于第一滑轨130的另一侧壁,第二滑槽132与第三滑槽133相互平行。V字形的第二滑槽132和V字形的第三滑槽133分别位于第一滑轨130的侧壁,构成一个X形滑轨,在使用时,载物台的滑块分别与第二滑槽132、第三滑槽133抵接,将第一滑轨130夹持在其中,降低载物台动作时出现偏轨的风险。
参见附图2,该用于机床的底座10还包括:第一支撑筋150、第二支撑筋160、第三支撑筋170以及第四支撑筋180。
第一支撑筋150的一端与承载台110连接且邻近第一滑轨130,另一端与底板120连接,且垂直与底板120。
第二支撑筋160的一端与承载台110连接且邻近第二滑轨140,另一端与底板120连接,且垂直与底板120。
第三支撑筋170和第四支撑筋180位于第一支撑筋150和第二支撑筋160之间。
第三支撑筋170的一端与第一滑轨130连接,另一端与底板120连接,第三支撑筋170朝第一支撑筋150倾斜且与底板120之间形成第一夹角171,第一夹角171大于0°且小于90°。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一夹角171的大小可以选取45°。
第四支撑筋180的一端与第二滑轨140连接,另一端与底板120连接,第四支撑筋180朝第二支撑筋160倾斜且与底板120之间形成第二夹角181,第二夹角181与第一夹角171的大小相等。
参见附图3,如图3中的箭头所标示,当第一滑轨130和第二滑轨140与机床的载物台连接时,第一滑轨130和第二滑轨140受到垂直与承载台110的作用力。这些作用力通过第一支撑筋150、第二支撑筋160、第三支撑筋170、第四支撑筋180分散地传递到底板120上。而第三支撑筋170、底板120和第四支撑筋180之间构成的V字形的结构,分摊了一部分第一滑轨130、第二滑轨140对于第一支撑筋150和第二支撑筋160的作用力。而且,如图4所示,以第三支撑筋170为例,第三支撑筋170与底板120构成的第一夹角171,第三支撑筋170的受力F0可以通过受力分解为与底板120平行的作用力F1以及与底板120垂直的作用力F2,避免第一滑轨130和第二滑轨140的受力,全部以垂直方向作用于底板120上,以提升底座的承重能力。
根据上述的分析,如图2所示,在第三支撑筋170和第四支撑筋180之间增加第一加强筋172。第一加强筋172平行于底板120。第一加强筋172的一端与第三支撑筋170连接,另一端与第四支撑筋180连接。第一加强筋172可以将第三支撑筋170和第四支撑筋180在沿着平行于底板120方向上的分力进行抵消,进一步增强底座的稳固性。
进一步第地,如图5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筋170与底板120之间还可以连接有第二加强筋173,第二加强筋173的一端与第三支撑筋170连接,另一端与底板120连接,且第二加强筋173与底板120垂直。第四支撑筋180与底板120之间连接有第三加强筋182,第三加强筋182的一端与第四支撑筋180连接,另一端与底板120连接,且第三加强筋182与底板120垂直。第二加强筋173减轻第三支撑筋170在垂直于底板120方向上的受力,第三加强筋182减轻第四支撑筋180在垂直于底板120方向上的受力,以增强底座的稳固性。
上述用于机床的底座10,第一支撑筋150和第二支撑筋160用于将承载台110的作用力传递给底板120。而第三支撑筋170连接在第一滑轨130与底板120之间,而且与底板120成第一夹角171,第四支撑筋180连接在第二滑轨140与底板120之间,而且与底板120成第二夹角181。第一滑轨130所承受的作用力经由第三支撑筋170传递给底板120,第二滑轨140所承受的作用力经由第四支撑筋180传递给底板120。第三支撑筋170、底板120和第四支撑筋180之间构成V字形结构,提高对第一滑轨130和第二滑轨140的支撑结构的稳固性,降低底座过载变形的风险。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5)

1.一种用于机床的底座,包括承载台、底板、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承载台与所述底板相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相互平行且分别设在所述承载台的两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筋、第二支撑筋,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筋与所述第二支撑筋之间的第三支撑筋与第四支撑筋;
所述第一支撑筋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且垂直与所述底板;
所述第二支撑筋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且垂直与所述底板;
所述第三支撑筋的一端与所述滑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三支撑筋朝所述第一支撑筋倾斜且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0°且小于90°;
所述第四支撑筋的一端与所述滑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四支撑筋朝所述第二支撑筋倾斜且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与所述第一夹角的大小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床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筋和所述第四支撑筋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平行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筋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撑筋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机床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筋与所述底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筋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且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底板垂直;
所述第四支撑筋与所述底板之间连接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撑筋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且所述第三加强筋与所述底板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床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滑轨设有V字形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着所述第一滑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床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滑轨设有V字形的第二滑槽和V字形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槽设于所述第一滑轨的一侧壁,所述第三滑槽摄于所述第一滑轨的另一侧壁,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三滑槽相互平行。
CN201520684450.7U 2015-09-02 2015-09-02 用于机床的底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76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4450.7U CN204976019U (zh) 2015-09-02 2015-09-02 用于机床的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4450.7U CN204976019U (zh) 2015-09-02 2015-09-02 用于机床的底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76019U true CN204976019U (zh) 2016-01-20

Family

ID=55110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8445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76019U (zh) 2015-09-02 2015-09-02 用于机床的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760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3115A (zh) * 2017-11-25 2018-04-24 湖南巨人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数控床身式铣床加强底座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3115A (zh) * 2017-11-25 2018-04-24 湖南巨人机床集团有限公司 数控床身式铣床加强底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32180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机械零件打孔装置
CN105501975A (zh) 一种型钢搬运机构
CN103693442B (zh) 一种带有卡紧机构的丝杆调节式玻璃周转车
CN204976019U (zh) 用于机床的底座
CN103526918A (zh) 可调钢管操作平台
CN102296702B (zh) 形状记忆合金自复位多维隔震支座
CN103043298A (zh) 魔力板类材料堆放支撑工具架
CN203200650U (zh) V形导轨结构单向型支座
CN205804157U (zh) 一种适用于斜拉桥、悬索桥的三向减隔震支承体系
CN212919250U (zh) 一种长棒料放置工装
CN204689184U (zh) 一种翻板机
CN103774752B (zh) 钢管桁架铰接节点装置
CN205604448U (zh) 可调节加强型角钢结构
CN105971149A (zh) 装配式金属阻尼器
CN204872204U (zh) 玻璃堆放a型架
CN203604352U (zh) 一种双向式水平连接块
CN210939263U (zh) 一种龙门式桁架机械手
CN203653841U (zh) 一种锭翼锁止器
CN203613778U (zh) 钢管混凝土浇筑平台
CN218668811U (zh) 一种塔机群塔防护设备
CN211172996U (zh) 一种土木工程建设用支撑装置
CN215147648U (zh) 一种玻璃用高精度磨边设备
CN109826085B (zh) 一种非线性剪切型弹簧组件
CN105715738A (zh) 一种纺织设备的固定装置
CN210238272U (zh) 一种轨道交通桥梁用橡胶支撑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809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