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63628U - 一种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63628U CN204963628U CN201520469160.0U CN201520469160U CN204963628U CN 204963628 U CN204963628 U CN 204963628U CN 201520469160 U CN201520469160 U CN 201520469160U CN 204963628 U CN204963628 U CN 2049636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heat exchange
- exchanger fin
- exchange unit
- turn 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由至少一组换热单元组构成,每组换热单元组包括连接一体的上下两个换热单元,换热单元的上下开口的壳体内设有拼叠式换热芯,拼叠式换热芯包括横向间隔排列的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均设计成剑形,并通过缘边设有的下翻卡边和上翻卡槽拼装一起,形成间隔设置的上下相通的第一换热通道和左右相通的第二换热通道;上下两个换热单元的换热片的剑头相对,且其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交叉相连通,外壳上进风口和出风口。这样即可同时进行从上往下换热和从下往上换热,并可多组拼叠使用,换热性能极强,满足不同换热需求,使用组合简单、方便、灵活,适用范围更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属于一种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各种电子元器件在密闭型工业机柜里不仅对温度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又有较严格的防尘要求。为使其内外空气隔绝,一般通过热交换器使内外空气在互不接触的情况下,分别流经热交换器金属换热片的两面进行换热,从而降低机柜内的温度。目前逆流型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相对较高,但局限于现有工艺,目前逆流热交换器的沿着气流方向的尺寸受到很大影响,同时由于现有逆流热交换器的结构问题而使得逆流热交换器无法拼叠使用。该专利所涉及的可拼叠逆热交换器彻底解放了这些局限,大大地超越现有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为机柜的扩容提供更大的换热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同时进行自上往下和从下往上串联换热,并可将多组换热单元组并联使用,换热能力极强,满足用户的不同换热需求,其组合简单、方便、灵活,适用范围广的逆流热交换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由至少一组换热单元组构成,每组换热单元组包括连接一体的上下两个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有上下开口的壳体和设有壳体内的拼叠式换热芯;所述拼叠式换热芯包括有横向间隔排列拼装一起的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所述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均设计成剑形;其中,所述第一换热片的左右两端缘边和下端剑头处的右侧缘边设有第一下翻卡边,其下端剑头处的左侧缘边和上端缘边设有第一上翻卡槽;所述第二换热片的左右两端缘边和下端剑头处的右侧缘边设有第二上翻卡槽,其下端剑头处的左侧缘边和上端缘边设有第二下翻卡边;组装时,所述第一换热片的第一下翻卡边卡在第二换热片的第二上翻卡槽内,所述第一换热片的第一上翻卡槽与相邻的另一第二换热片的第二下翻卡边卡紧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片的第二下翻卡边与相邻的另一第一换热片的第一上翻卡槽内;在拼叠式换热芯上形成间隔设置的上下相通的第一换热通道和左右相通的第二换热通道;
而且,所述每组换热单元组的上下两个换热单元的换热片的剑头相对,同时上方换热单元的第一换热通道与下方换热单元的第二换热通道相连通,下方换热单元的第一换热通道与上方换热单元的第二换热通道相连通;所述上方换热单元的壳体的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下方换热单元的壳体的下端左侧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翻卡边和第二下翻卡边呈阶梯状,所述第一上翻卡槽和第二上翻卡槽是由上翻至水平的缘边构成,且所述第一下翻卡边和第一上翻卡槽与第一换热片一体成型,所述第二上翻卡槽和第二下翻卡边与第二换热片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两个换热单元的壳体的连接端均设有横梁,且所述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的剑头端与横梁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换热单元组的两个换热单元的壳体的连接端缘边设有相对的凸起连接板,并通过穿过凸起连接板的螺钉连接固定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的剑头端的剑尖角度为0~9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的至少一侧表面设有凸包,且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的表面相对设置的凸包一一对应接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片和第二换热片的表面为锯齿状,所述锯齿形状表面和凸包与第一换热片或第二换热片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可同时进行自上往下和从下往上串联换热,并通过上下两个换热单元的壳体左右两侧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以及拼叠式换热芯左右相通的第二换热通道实现多组换热单元组拼叠并联使用、换热,满足用户的不同换热需求,换热效果极强,使用组合简单、方便、灵活,适用范围更广,具有很强市竞争力,易于推广销售,最终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实施例中上方换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实施例中下方换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实施例中拼叠式换热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实施例中第二换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实施例拼叠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实施例拼叠使用的换热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实施例另一拼叠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12中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由至少一组换热单元组1构成,每组换热单元组1包括连接一体的上下两个换热单元2,所述换热单元2包括有上下开口的壳体3和设有壳体3内的拼叠式换热芯4。所述拼叠式换热芯4包括有横向间隔排列拼装一起的第一换热片41和第二换热片42,所述第一换热片41和第二换热片42均设计成剑形,其剑头端的剑尖角度为0~90°;其中,所述第一换热片41的左右两端缘边和下端剑头处的右侧缘边设有第一下翻卡边43,其下端剑头处的左侧缘边和上端缘边设有第一上翻卡槽44;所述第二换热片42的左右两端缘边和下端剑头处的右侧缘边设有第二上翻卡槽45,其下端剑头处的左侧缘边和上端缘边设有第二下翻卡边46。组装时,所述第一换热片41的第一下翻卡边43卡在第二换热片42的第二上翻卡槽45内,所述第一换热片41的第一上翻卡槽44与相邻的另一第二换热片42的第二下翻卡边46卡紧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片42的第二下翻卡边46与相邻的另一第一换热片41的第一上翻卡槽44内;在拼叠式换热芯4上形成间隔设置的上下相通的第一换热通道47和左右相通的第二换热通道48;而且每组换热单元组1的上下两个换热单元2的换热片的剑头相对,同时上方换热单元2的第一换热通道47与下方换热单元2的第二换热通道48相连通,下方换热单元2的第一换热通道47与上方换热单元2的第二换热通道48相连通;所述上方换热单元2的壳体3的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31和出风口32,所述下方换热单元2的壳体3的下端左侧设有出风口33和进风口34。
其中,所述第一下翻卡边43和第二下翻卡边46呈阶梯状,所述第一上翻卡槽44和第二上翻卡槽45是由上翻至水平的缘边构成,且第一下翻卡边43和第一上翻卡槽44与第一换热片41一体(冲压)成型,所述第二上翻卡槽45和第二下翻卡边46与第二换热片42一体(冲压)成型。所述上下两个换热单元2的壳体3的连接端均设有横梁35和相对的凸起连接板36,且第一换热片41和第二换热片42的剑头端与横梁35连接、固定,每组换热单元组1的两个换热单元2的壳体3通过穿过凸起连接板36的螺钉连接固定一体。
这样,本实用新型所述热交换器的换热单元组1即可同时进行自上往下换热和从下往上串联换热,并通过上下两个换热单元2的壳体3左右两侧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以及拼叠式换热芯4左右相通的第二换热通道48实现多组换热单元组1拼叠并联使用(如图10~12)、换热,满足用户的不同换热需求,换热效果极强,使用组合简单、方便、灵活,适用范围更广,具有很强市竞争力,易于推广销售,最终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换热片41和第二换热片42的表面为锯齿状,且其至少一侧表面设有凸包49(即第一换热片41的凸包49为上凸包,第二换热片42的凸包49为下凸包。);所述锯齿形状表面和凸包49与第一换热片41或第二换热片42一体(冲压)成型,且第一换热片41和第二换热片42的表面相对设置的凸包49一一对应接触连接。这样,锯齿状表面有效地增加换热片的换热面积,同时凸包49既起到支撑作用,加强换热芯的强度,又起到增加换热面积作用,极大地提高换热效果。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可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一组换热单元组(1)构成,每组换热单元组(1)包括连接一体的上下两个换热单元(2),所述换热单元(2)包括有上下开口的壳体(3)和设有壳体(3)内的拼叠式换热芯(4);所述拼叠式换热芯(4)包括有横向间隔排列拼装一起的第一换热片(41)和第二换热片(42),所述第一换热片(41)和第二换热片(42)均设计成剑形;其中,所述第一换热片(41)的左右两端缘边和下端剑头处的右侧缘边设有第一下翻卡边(43),其下端剑头处的左侧缘边和上端缘边设有第一上翻卡槽(44);所述第二换热片(42)的左右两端缘边和下端剑头处的右侧缘边设有第二上翻卡槽(45),其下端剑头处的左侧缘边和上端缘边设有第二下翻卡边(46);组装时,所述第一换热片(41)的第一下翻卡边(43)卡在第二换热片(42)的第二上翻卡槽(45)内,所述第一换热片(41)的第一上翻卡槽(44)与相邻的另一第二换热片(42)的第二下翻卡边(46)卡紧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片(42)的第二下翻卡边(46)与相邻的另一第一换热片(41)的第一上翻卡槽(44)内;在拼叠式换热芯(4)上形成间隔设置的上下相通的第一换热通道(47)和左右相通的第二换热通道(48);
而且,所述每组换热单元组(1)的上下两个换热单元(2)的换热片的剑头相对,同时上方换热单元(2)的第一换热通道(47)与下方换热单元(2)的第二换热通道(48)相连通,下方换热单元(2)的第一换热通道(47)与上方换热单元(2)的第二换热通道(48)相连通;所述上方换热单元(2)的壳体(3)的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31)和出风口(32),所述下方换热单元(2)的壳体(3)的下端左侧设有出风口(33)和进风口(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翻卡边(43)和第二下翻卡边(46)呈阶梯状,所述第一上翻卡槽(44)和第二上翻卡槽(45)是由上翻至水平的缘边构成,且所述第一下翻卡边(43)和第一上翻卡槽(44)与第一换热片(41)一体成型,所述第二上翻卡槽(45)和第二下翻卡边(46)与第二换热片(42)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两个换热单元(2)的壳体(3)的连接端均设有横梁(35),且所述第一换热片(41)和第二换热片(42)的剑头端与横梁(35)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换热单元组(1)的两个换热单元(2)的壳体(3)的连接端缘边设有相对的凸起连接板(36),并通过穿过凸起连接板(36)的螺钉连接固定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可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片(41)和第二换热片(42)的剑头端的剑尖角度为0~9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可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片(41)和第二换热片(42)的至少一侧表面设有凸包(49),且第一换热片(41)和第二换热片(42)的表面相对设置的凸包(49)一一对应接触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片(41)和第二换热片(42)的表面为锯齿状,所述锯齿形状表面和凸包(49)与第一换热片(41)或第二换热片(42)一体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69160.0U CN204963628U (zh) | 2015-07-01 | 2015-07-01 | 一种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469160.0U CN204963628U (zh) | 2015-07-01 | 2015-07-01 | 一种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63628U true CN204963628U (zh) | 2016-01-13 |
Family
ID=55058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469160.0U Active CN204963628U (zh) | 2015-07-01 | 2015-07-01 | 一种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63628U (zh) |
-
2015
- 2015-07-01 CN CN201520469160.0U patent/CN20496362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09013802A1 (ja) | プレート積層型熱交換器 | |
CN103115509A (zh) | 板式换热器 | |
ATE551576T1 (de) | Anordnung von wärmetauscherplatten, die in thermischem kontakt mit einem adsorbens stehen | |
CN204177241U (zh) | V型换热器及空调器 | |
CN206146261U (zh) | 一种新型换热器芯体 | |
CN204963628U (zh) | 一种串并联相结合拼叠式的逆流热交换器 | |
CN201100835Y (zh) | 端面成形密封的板式热交换器 | |
CN103781331B (zh) | 散热装置 | |
CN206410590U (zh) | Hv换热板和高效板式换热器 | |
CN202350609U (zh) | 折叠式微通道多孔扁管 | |
CN114485223A (zh) | 一种具有瓦楞结构的全热交换器 | |
CN201966203U (zh) | 一种扣合式鳍片组 | |
CN103047892A (zh) | 一种四边形换热器用传热板片 | |
CN209840760U (zh) | 板式换热器 | |
CN206131822U (zh) | 一种新型板式换热器 | |
CN203432433U (zh) | 一种具有双面微通道的换热板 | |
CN206113424U (zh) | 一种便于增减换热片的蒸发器 | |
CN200972350Y (zh) | 散热片组合构造 | |
CN206131825U (zh) | 一种高效板式换热器 | |
CN105571358A (zh) | 一种一次表面换热器 | |
CN205119919U (zh) | 一种冷却塔收水器 | |
CN205690920U (zh) | 一种用于换热器的导流片结构 | |
CN203216346U (zh) | 板式换热器 | |
CN206310964U (zh) | 一种细波纹板式换热器 | |
CN211717244U (zh) | 一种波纹板式换热器及其之字型波纹板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