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55282U - 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55282U CN204955282U CN201520541873.3U CN201520541873U CN204955282U CN 204955282 U CN204955282 U CN 204955282U CN 201520541873 U CN201520541873 U CN 201520541873U CN 204955282 U CN204955282 U CN 2049552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re
- mounting blocks
- jacking block
- ejecting mechanism
- top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Jet Pumps And Other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模具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包括穿设有导柱的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之间设置有底板,第一安装块和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顶出机构,第二安装块和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顶出机构,第一顶出机构包括第一顶板组件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块上和底板上动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顶出机构包括第二顶板组件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二安装块上和底板上的第三驱动组件和第四驱动组件,第一顶板组件和第二顶板组件上均设置有导向移动的回针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其顶出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有效地降低模具制造的复杂程度和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的出现,使产品的批量生产成为了现实,通过模具来制造产品,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而随着模具的不断发展,对模具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市场上变出现了一种旋转模具,该模具通过转转,能够同时进行产品的成型加工和产品的脱模,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而现有的旋转模具中,用于顶出产品脱模的机构结构复杂,不利于模具的生产制造,提高了旋转模制造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其顶出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有效地降低模具制造的复杂程度和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包括相对设置、且具有凹槽的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和所述第二安装块上均穿设有导柱,所述第一安装块和所述第二安装块之间设置有底板,所述第一安装块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顶出机构,所述第二安装块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顶出机构,所述第一顶出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第一顶板组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块上和所述底板上,且用于推动所述第一顶板组件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顶出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第二顶板组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块上和所述底板上,且用于推动所述第二顶板组件往复移动的第三驱动组件和第四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顶板组件和所述第二顶板组件上均设置有导向移动的回针组。
具体地,所述回针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板组件上的第一回针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顶板组件上的第二回针,所述第一回针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顶板组件上,另一端穿出于所述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二回针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顶板组件上,另一端穿出于所述第二安装块。
具体地,所述第一顶板组件包括相叠设的第一顶针底板和第一顶针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抵顶于所述第一顶针板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抵顶于所述第一顶针底板上,所述第一回针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顶针板、且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顶针底板上。
具体地,所述第二顶板组件包括相叠设的第二顶针底板和第二顶针板,所述第三驱动组件抵顶于所述第二顶针板上,所述第四驱动组件抵顶于所述第二顶针底板上,所述第二回针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顶针板、且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顶针底板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块上的第一气孔和滑动设在所述第一气孔内的第一顶块,所述第一顶块抵顶于所述第一顶针板上,所述第一安装块上设置有第一输气接头和与所述第一气孔相通的第一输气通道;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二气孔和滑动设置所述第二气孔内的第二顶块,所述第二顶块抵顶于所述第一顶针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二输气接头和与所述第二气孔相通的第二输气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孔和所述第一顶块以及所述第二气孔和所述第二顶块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具体地,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块上的第三气孔和滑动设在所述第三气孔内的第三顶块,所述第三顶块抵顶于所述第二顶针板上,所述第二安装块上设置有第三输气接头和与所述第三气孔相通的第三输气通道;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四气孔和滑动设置所述第四气孔内的第四顶块,所述第四顶块抵顶于所述第二顶针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四输气接头和与所述第四气孔相通的第四输气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气孔和所述第三顶块以及所述第四气孔和所述第四顶块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具体地,所述第一顶针底板和所述第一顶针板之间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固定。
具体地,所述第二顶针底板和所述第二顶针板之间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通过在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顶出机构和第二顶出机构,从而在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作用下,使位于第一安装块的凹槽内的第一顶板组件能够往复移动,在第三驱动组件和第四驱动组件的作用下,使位于第二安装块的凹槽的第二顶板组件能够反复移动,并通过回针组实现产品的顶出脱模。通过这样的设置,不仅实现了旋转模具的双顶出功能,而且模具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有效地降低了模具生产制造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处于收回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处于顶出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包括相对设置、且具有凹槽13的第一安装块11和第二安装块12,第一安装块11和第二安装块12上均穿设有导柱10,为模具的开模和合模提供导向。第一安装块11和第二安装块12之间设置有底板14,第一安装块11和底板14之间设置有将产品顶出的第一顶出机构15,第二安装块12和底板14之间设置有将产品顶出的第二顶出机构16。这样,用于驱动模具整体旋转的旋转机构连接在底板14上,旋转机构根据加工要求来转动模具,调整改变模具的加工工位,以实现产品的成型生产和产品成型后的脱模能够同时进行。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降低模具整体制造的难度和制造成本,第一顶出机构15包括设置在凹槽13内的第一顶板组件151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块11上和底板14上,且用于推动第一顶板组件151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152和第二驱动组件153;第二顶出机构16包括设置在凹槽13内的第二顶板组件161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二安装块12上和底板14上,且用于推动第二顶板组件161往复移动的第三驱动组件162和第四驱动组件163,第一顶板组件151和第二顶板组件161上均设置有导向移动的回针组(图中未标示)。回针组不仅可用于导向第一顶板组件151和第二顶板组件161的滑动,还可用于顶出产品。通过这样的设置,设定第一驱动组件152用于驱动第一顶板组件151收回至初始位置,第三驱动组件162用于驱动第二顶板组件161收回至初始位置。这样,在工作时,第二驱动组件153作用将第一顶板组件151顶出,第四驱动组件163作用将第二顶板组件161顶出,而在第一驱动组件152作用时,便可将第一顶板组件151收回;第三驱动组件162作用时,可将第二顶板组件161收回。通过系统控制,如此循环动作,实现模具双顶出的功能。四个驱动组件结构相同,可以是气缸或液压缸或丝杆机构等,驱动可靠,在模具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能够有效地实现双顶出或收回对应顶板组件功能。而且,制造简单,降低了模具制造的难度和生产成本。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回针组包括设置在第一顶板组件151上的第一回针171和设置在第二顶板组件161上的第二回针172,第一回针17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顶板组件151上,另一端穿出于第一安装块11。从而第一回针171能够导向第一顶板组件151反复滑动,并在合模时,通过作用在第一回针171上,可以确保第一顶板组件151能够回到初始位置。同样,第二回针172的一端固定在第二顶板组件161上,另一端穿出于第二安装块12。从而能够导向第二顶板组件161滑动,并在合模时,通过作用在第二回针172上,确保第二顶板组件161能够回到初始位置。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设计要求,本实施例中,第一顶板组件151包括相叠设的第一顶针底板1512和第一顶针板1511,第一驱动组件152抵顶于第一顶针板1511上,第二驱动组件153抵顶于第一顶针底板1512上,第一回针171的一端穿过第一顶针板1511、且固定设置在第一顶针底板1512上。同样,第二顶板组件161包括相叠设的第二顶针底板1612和第二顶针板1611,第三驱动组件162抵顶于第二顶针板1611上,第四驱动组件163抵顶于第二顶针底板1612上,第二回针172的一端穿过第二顶针板1611、且固定设置在第二顶针底板1612上。这样设置,设计巧妙,易于加工。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驱动组件152包括设置在第一安装块11上的第一气孔1521和滑动设在第一气孔1521内的第一顶块1522,第一顶块1522抵顶于第一顶针板1511上,第一安装块11上设置有第一输气接头1523和与第一气孔1521相通的第一输气通道1524;第二驱动组件153包括设置在底板14上的第二气孔1531和滑动设置第二气孔1531内的第二顶块1532,第二顶块1532抵顶于第一顶针底板1512上,底板14上设置有第二输气接头1533和与第二气孔1531相通的第二输气通道(图中未标示)。这样,在使用时,气泵的输气管道连接在第一输气接头1523和第二输气接头1533上,然后通过系统控制通气,当高压气体从第二输气接头1533输入,从第一输气接头1523输出时,经过第二输气通道的输送,将气体输入到第二气孔1531内,从而推动第二顶块1532运动,实现将第一顶针板1511和第一顶针底板1512一同顶出。而当高压气体从第一输气接头1523输入,从第二输气接头1533输出时,经过第一输气通道1524的输送,将气体输入到第一气孔1521内,从而推动第一顶块1522运动,实现将第一顶针板1511和第一顶针底板1512一同收回。通过采用高压气体作为介质驱动,洁净度好,而且整体结构制造简单,方便加工。另外,为确保驱动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152和第二驱动组件153均设置有四个,且均匀分布设置,同一类型的各驱动组件之间通过输气通相连。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确保密封性,避免漏气,在第一气孔1521和第一顶块1522以及第二气孔1531和第二顶块1532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54。第一密封圈154可将第一气孔1521和第一顶块1522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气孔1531和第二顶块1532之间的间隙密封,确保密封的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三驱动组件162包括设置在第二安装块12上的第三气孔1621和滑动设在第三气孔1621内的第三顶块1622,第三顶块1622抵顶于第二顶针板1611上,第二安装块12上设置有第三输气接头1623和与第三气孔1621相通的第三输气通道1624;第四驱动组件163包括设置在底板14上的第四气孔1631和滑动设置第四气孔1631内的第四顶块1632,第四顶块1632抵顶于第二顶针底板1612上,底板14上设置有第四输气接头1633和与第四气孔1631相通的第四输气通道(图中未标示)。这样,在使用时,气泵的输气管道连接在第三输气接头1623和第四输气接头1633上,然后通过系统控制通气,当高压气体从第四输气接头1633输入,从第三输气接头1623输出时,经过第四输气通道的输送,将气体输入到第四气孔1631内,从而推动第四顶块1632运动,实现将第二顶针板1611和第二顶针底板1612一同顶出。而当高压气体从第三输气接头1623输入,从第四输气接头1633输出时,经过第三输气通道1624的输送,将气体输入到第三气孔1621内,从而推动第三顶块1622运动,实现将第二顶针板1611和第二顶针底板1612一同收回。通过采用高压气体作为介质驱动,洁净度好,而且整体结构制造简单,方便加工。另外,为确保驱动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组件162和第四驱动组件163均设置有四个,且均匀分布设置,同一类型的各驱动组件之间通过输气通相连。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确保密封性,避免漏气,在第三气孔1621和第三顶块1622以及第四气孔1631和第四顶块1632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64。第二密封圈164可将第三气孔1621和第三顶块1622之间的间隙以及第四气孔1631和第四顶块1632之间的间隙密封,确保密封的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为使第一顶针板1511和第一顶针底板1512能够连接为一体,将第一顶针底板1512和第一顶针板1511之间通过第一紧固件18连接固定。从而能够一起整体移动。同样,第二顶针底板1612和第二顶针板1611之间通过第二紧固件19连接固定,从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能够一起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包括相对设置、且具有凹槽的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和所述第二安装块上均穿设有导柱,所述第一安装块和所述第二安装块之间设置有底板,所述第一安装块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一顶出机构,所述第二安装块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第二顶出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出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第一顶板组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块上和所述底板上,且用于推动所述第一顶板组件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顶出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凹槽内的第二顶板组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块上和所述底板上,且用于推动所述第二顶板组件往复移动的第三驱动组件和第四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顶板组件和所述第二顶板组件上均设置有导向移动的回针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针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板组件上的第一回针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顶板组件上的第二回针,所述第一回针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顶板组件上,另一端穿出于所述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二回针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顶板组件上,另一端穿出于所述第二安装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板组件包括相叠设的第一顶针底板和第一顶针板,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抵顶于所述第一顶针板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抵顶于所述第一顶针底板上,所述第一回针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顶针板、且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顶针底板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板组件包括相叠设的第二顶针底板和第二顶针板,所述第三驱动组件抵顶于所述第二顶针板上,所述第四驱动组件抵顶于所述第二顶针底板上,所述第二回针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顶针板、且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顶针底板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块上的第一气孔和滑动设在所述第一气孔内的第一顶块,所述第一顶块抵顶于所述第一顶针板上,所述第一安装块上设置有第一输气接头和与所述第一气孔相通的第一输气通道;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二气孔和滑动设置所述第二气孔内的第二顶块,所述第二顶块抵顶于所述第一顶针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二输气接头和与所述第二气孔相通的第二输气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孔和所述第一顶块以及所述第二气孔和所述第二顶块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块上的第三气孔和滑动设在所述第三气孔内的第三顶块,所述第三顶块抵顶于所述第二顶针板上,所述第二安装块上设置有第三输气接头和与所述第三气孔相通的第三输气通道;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四气孔和滑动设置所述第四气孔内的第四顶块,所述第四顶块抵顶于所述第二顶针底板上,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四输气接头和与所述第四气孔相通的第四输气通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孔和所述第三顶块以及所述第四气孔和所述第四顶块之间均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针底板和所述第一顶针板之间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固定。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针底板和所述第二顶针板之间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41873.3U CN204955282U (zh) | 2015-07-23 | 2015-07-23 | 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541873.3U CN204955282U (zh) | 2015-07-23 | 2015-07-23 | 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55282U true CN204955282U (zh) | 2016-01-13 |
Family
ID=55050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54187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55282U (zh) | 2015-07-23 | 2015-07-23 | 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5528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36839A (zh) * | 2019-12-31 | 2020-04-21 | 无锡市铭腾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便于脱模的砂芯成型模具 |
-
2015
- 2015-07-23 CN CN201520541873.3U patent/CN20495528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36839A (zh) * | 2019-12-31 | 2020-04-21 | 无锡市铭腾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便于脱模的砂芯成型模具 |
CN111036839B (zh) * | 2019-12-31 | 2021-03-23 | 无锡市铭腾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便于脱模的砂芯成型模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89534A (zh) | 一种修边侧冲孔模具 | |
CN204800925U (zh) | 一种多腔o形橡胶密封圈模具 | |
CN204955282U (zh) | 具有双顶出机构的旋转模具 | |
CN103737790B (zh) | 一种气体辅助成型装置 | |
CN204955285U (zh) | 一种注塑模具分型面 | |
CN204673940U (zh) | 一种t型槽斜导柱哈弗滑块抽芯机构 | |
CN204309189U (zh) | 一种矩形橡胶密封圈模具 | |
CN204019897U (zh) | 倒扣出模连动抽芯装置 | |
CN207057413U (zh) | 一种汽车钣金侧翻孔模具 | |
CN203472094U (zh) | 一种注塑成型的精密塑胶模具 | |
CN202911067U (zh) | 一种pu发泡模具负压型腔结构 | |
CN205185193U (zh) | 圆形发泡挤出模 | |
CN104668509A (zh) | 低压铸造机的多工位旋转工作台 | |
CN203109019U (zh) | 一种钢制车轮轮辐斜压毛刺模具 | |
CN205310716U (zh) | 一种橡胶注射模具 | |
CN106113402A (zh) | 汽车支撑杆双墩头一次成型模具 | |
CN202293244U (zh) | 一种注塑机abs料专用螺杆止逆阀 | |
CN204235813U (zh) | 一种汽车通风盖板双色注射模 | |
CN204604706U (zh) | 胶塞模具 | |
CN202479419U (zh) | 热挤压复合锻模的多向闭式装置 | |
CN204526073U (zh) | 一种汽车用热塑性弹性体密封条模具 | |
CN204673963U (zh) | 一种新型注塑机射台储料缸储料封胶结构 | |
CN203883070U (zh) | 一种电池用电解液注液头 | |
CN203900261U (zh) | 一种轴阀紧固件连续模具曲面成型装置 | |
CN104190747A (zh) | 汽车覆盖件顶盖天窗侧整成形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7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