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54097U - 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54097U CN204954097U CN201520748518.3U CN201520748518U CN204954097U CN 204954097 U CN204954097 U CN 204954097U CN 201520748518 U CN201520748518 U CN 201520748518U CN 204954097 U CN204954097 U CN 2049540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cuum
- chamber
- eutectic chamber
- vacuum eutectic
- reaction fo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包括机箱、用于置入待焊接半成品的真空共晶腔、升温系统、冷却系统和变速驱动机构,真空共晶腔位于机箱内且沿竖直方向与机箱滑动配合;变速驱动机构安装于机箱内,与真空共晶腔驱动相连并用于驱动真空共晶腔沿竖直方向变速移动;升温系统设于真空共晶腔内,冷却系统设于机箱内并位于真空共晶腔外。本实用新型能在避免芯片损伤的前提下,对芯片施加加速度反作用力,能有效降低焊点空洞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共晶焊接装置,尤其涉及真空反作用力焊接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共晶焊接技术在微电子与光电子封装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芯片与基板的粘接、基板与管壳的粘接、管壳盖板封装等。焊点作为器件的连接材料,担负着机械、电路连接以及热交换等任务,相比于普通的导电胶粘接方式,共晶焊接技术具有热导率高、电阻小、可靠性强等优势,特别适用于各类大功率或高频芯片与基板、基板与管壳的互联。对芯片较高散热要求或可靠性要求的功率器件均采用共晶焊接,如IGBT封装、微波功率器件、大功率LED芯片、激光二极管、多芯片组件、航空航天电子器件等。影响共晶焊接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升降温速率,共晶压力,温度均匀性,保护气氛和焊料匹配等。这些因素处理不当极易产生的金属间化合物层(IMC)过厚、分布不均,空洞率偏高,引发可靠性隐患。
目前主要的共晶焊接设备工艺有:红外回流焊炉、带有吸嘴和镊子的共晶机、真空共晶炉等,上述设备及工艺方法均存在以下不足:
(1)红外回流焊炉存在升降温速度慢、温区不均匀、传送过程存在抖动容易导致芯片移位;
(2)采用带有吸嘴和镊子的共晶机存在产量低,易对芯片尤其光电类芯片造成损伤、影响产品光电性能,同时因采用逐个芯片共晶,如果是多芯片组件易致部分先共晶的芯片长时间芯片重复受热造成芯片材料性能劣化,焊料多次融化影响焊接的寿命和性能;
(3)真空共晶炉具有较高的升降温速率,但为保证共晶质量,常常用额外的治具对芯片施加压力,适合较大芯片封装,不适合小芯片和表面脆弱的芯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能在避免芯片损伤的前提下,对芯片施加加速度反作用力,能有效降低焊点空洞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包括机箱、用于置入待焊接半成品的真空共晶腔、升温系统、冷却系统和变速驱动机构,真空共晶腔位于机箱内且沿竖直方向与机箱滑动配合;变速驱动机构安装于机箱内,与真空共晶腔驱动相连并用于驱动真空共晶腔沿竖直方向变速移动;升温系统设于真空共晶腔内,冷却系统设于机箱内并位于真空共晶腔外。
优选地,真空共晶腔包括金属腔体和抽真空装置,金属腔体的腔壁开有气孔,该气孔经真空管道与抽真空装置相连。
优选地,真空共晶腔的腔底开有用于卡装待焊接半成品的卡槽,卡槽外侧的真空共晶腔腔底螺接有用于固定待焊接半成品的固定垫圈。
优选地,升温系统包括加热板和红外加热管,加热板内嵌于真空共晶腔的腔底,红外加热管固定于真空共晶腔的腔顶。
优选地,真空共晶腔的外围围罩有可开合的保温壳体。
优选地,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用于向真空共晶腔吹风的风冷装置和用于向真空共晶腔喷射低温气体的气冷装置,散热器连接于真空共晶腔的外底部,风冷装置和气冷装置均安装于机箱内并位于真空共晶腔外。
优选地,机箱内还设有支撑件、滑轨、滑块,变速驱动机构为直线电机,直线电机的输出端与支撑件相连,真空共晶腔通过支撑件与滑块相连,滑块与滑轨滑动配合,滑轨固定于机箱内。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快速升降温、真空、加压,由于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形成与焊料组分和升降温曲线密切相关,因此共晶焊料通过升温系统、冷却系统的快速升温和退火可达到最佳焊接效果。而焊点空洞通常是由焊料表面的氧化膜、粉尘微粒、熔化时未排出的气泡形成,本实用新型通过真空、对芯片施加压力等措施,尤其在加压过程中采用的是超重原理,即通过变速驱动机构对真空共晶腔的加速度产生的反作用力来对半成品施压,使芯片挤压基板,不存在外界压力对芯片造成的损伤,在实现良好焊接效果的同时,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可以有效降低焊点空洞率。
另外,传统工艺在焊接过程中必须多次对芯片、焊料和基板进行加热降温,对于最早进行焊接的芯片来说,这个过程必须反复直到整板焊接完成,在此过程中存在芯片损伤、焊料产生空洞、芯片移位等可靠性风险,而本实用新型可在真空共晶腔内实现一次同时焊接数十个芯片,与传统加压共晶焊接工艺必须一个一个芯片地进行焊接相比,生产效率可提升数十倍,且本实用新型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的机箱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的机箱内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的机箱内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的真空共晶腔和保温壳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的工作温度、真空度与时间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的共晶段焊料温度、芯片与基板相互作用力的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的加速度变化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箱体;3、安全门;4、状态指示灯;5、触摸屏;6、真空共晶腔;601、卡槽;602、固定垫圈;603、气孔;7、加热板;8、红外加热管;9、散热器;10、气冷系统;11、保温壳体;12、直线电机;13、滑轨;1301、滑块;14、支撑架;15、支撑件;16、半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5所示,采用所述真空反作用力焊接方法的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包括机箱、用于置入待焊接半成品16的真空共晶腔6、升温系统、冷却系统和变速驱动机构,真空共晶腔6位于机箱内且沿竖直方向与机箱滑动配合;变速驱动机构安装于机箱内,与真空共晶腔6驱动相连并用于驱动真空共晶腔6沿竖直方向变速移动;升温系统设于真空共晶腔6内,冷却系统设于机箱内并位于真空共晶腔6外。
通过变速驱动机构来带动真空共晶腔6在机箱内作变速运动,以使待焊接半成品16上的芯片对基板形成反作用力压力,以使使芯片、焊料和基板紧密连接,同时有助于降低焊点空洞率。在此期间,在升温系统、冷却系统的作用下,焊料通过快速升温和退火可达到最佳焊接效果。
如图1所示,本例的机箱包括底座1、箱体2、安全门3、状态指示灯4、触摸屏5底座1位于箱体2底部,用于支撑整个焊接装置。所述箱体2位于底座1之上,用于保护焊接装置内部结构,以及隔离内部热量。安全门3位于箱体2正面,可通过推拉方式打开关闭所述箱体2。所述状态指示灯4位于箱体2之上,用于指示装置的工作状态。所述触摸屏5,位于机箱体2侧面,用于输入操作控制指令。箱体2背部可增设散热风扇,用于对装置内部进行散热。
如图4所示,本例的真空共晶腔6,包括金属腔体和抽真空装置,金属腔体的腔壁开有气孔603,该气孔603经真空管道与抽真空装置相连。具体是,金属腔体可采用一个半封闭腔体结合金属密封盖构成,金属密封盖的形状与半封闭腔体开口形状吻合,用于密封真空共晶腔6。抽真空系统具体包括真空泵、真空管道、储气罐、真空阀门,该抽真空系统置于真空共晶腔6外,通过真空管道与气孔603相连,用于对真空共晶腔6进行抽真空。
如图4所示,真空共晶腔6的腔底开有用于卡装待焊接半成品16的卡槽601,卡槽601外侧的真空共晶腔6腔底螺接有用于固定待焊接半成品16的固定垫圈602。卡槽601的形状大小与待焊接半成品16的形状大小吻合,用于对半成品16定位,固定垫圈602可锁紧固定待焊接半成品16。
如图4所示,本例的升温系统包括加热板7和红外加热管8,加热板7内嵌于真空共晶腔6的腔底,红外加热管8固定于真空共晶腔6的腔顶。通过电热加热方式使加热板7发热,进而从下往上对真空共晶腔6进行快速加热;通过红外加热方式的红外加热管8,从下往上对真空共晶腔6进行快速加热。
如图4所示,为实现加热过程中的保温,本例的真空共晶腔6的外围围罩有可开合的保温壳体11。在真空共晶腔6需要运动时,保温壳体11打开,真空共晶腔6可从保温壳体11中移出。保温壳体11可采用两个半壳对接而成,通过外部的气缸来驱使打开或闭合。
如图2、图4所示,本例的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9、用于向真空共晶腔6吹风的风冷装置和用于向真空共晶腔6喷射低温气体的气冷装置,散热器9连接于真空共晶腔6的外底部,风冷装置和气冷装置均安装于机箱内并位于真空共晶腔6外。散热器9可直接对真空共晶腔6进行散热,风冷装置可采用风扇加速空气流动对真空共晶腔6进行散热;气冷装置可通过低温气体直接喷射对真空腔进行散热。
如图2、图3所示,为实现真空共晶腔6的稳定变速移动,机箱内还设有支撑件15、滑轨13、滑块1301,变速驱动机构为直线电机12,直线电机12的输出端与支撑件15相连,真空共晶腔6通过支撑件15与滑块1301相连,滑块1301与滑轨13滑动配合,滑轨13固定于机箱内。直线电机12竖直放置,用于产生竖直上下的加速度。滑轨13和滑块1301设置于直线电机12左右两侧,以提升稳定性。滑轨13可通过一支撑架14固定于机箱内。
此外,可增设PLC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抽真空系统的真空泵和开关阀、升温系统、冷却系统的温控器以及直线电机12的伺服驱动器实现对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的逻辑、运动及过程控制。
使用于上述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的真空反作用力焊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芯片通过焊料固晶于基板形成半成品16;
S2.半成品16置入真空共晶炉的真空共晶腔6内;
S3.对真空共晶腔6进行抽真空;
S4.预热真空共晶腔6,使温度缓慢上升;
S5.迅速加热真空共晶腔6,使焊料融化;
S6.对真空共晶腔6施加作用力,使真空共晶腔6下降后加速上升;
S7.对真空共晶腔6外部进行强制制冷,内部通入保护气体;
S8.在焊料固化后解除真空共晶腔6的真空状态。
可在真空共晶腔6外设置保温壳体11,以对加热时的真空共晶腔6进行保温。上述步骤S3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加入保护气氛或还原气氛。在步骤S4中,通过升温系统慢速均匀升温,使系统温度分布均匀,升温曲线如图5所示,慢速升温后进入一定保温阶段。在步骤S5中,本例设定当温度超过180℃时,进入快速加热阶段(图5中所示的共晶段),真空共晶腔6内温度迅速提升至300℃以上,焊料融化并进入润湿状态(定义:熔融焊料在被焊金属表面形成均匀、平滑、连续并且附着牢固的合金的过程,称为润湿),要得到一个优质的焊点,须在液态焊料充分填满全部焊缝间隙,以保证焊接质量。
在步骤S6中,对真空共晶腔6下降后加速上升的操作,目的是使半成品16处于超重状态,在半成品16超重的同时,如图6所示,此时温度曲线开始快速下降,同时真空共晶腔6由于加减速运动产生芯片对基板的反作用力,形成压力,在焊料固化的温度点,芯片因严重超重产生较大的压力向基板方向挤压,使芯片、焊料和基板紧密连接,同时有助于降低焊点空洞率,优化焊接效果。步骤S7中,可通过冷却系统对真空共晶腔6进行强制制冷。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步骤S6中,通过驱动机构带动真空共晶腔6先以加速度a1加速下降,然后以加速度a2减速下降,再以加速度a3加速上升,最后以加速度a4减速上升。其中,加速度a2>加速度a1,加速度a3>加速度a4。
而本例的驱动机构带动真空共晶腔6运动产生加速度,如图7所示。t0-t1时刻,真空共晶腔6以约0.9g(g=9.8m/s2)的加速度向下加速运动,芯片处于轻微失重状态,但不影响芯片与基板的结合(芯片对焊料及基板的压力约为0.1mg,m为芯片重量);t1-t2时刻,真空共晶腔6以约5g的加速度减速向下运动直至最低点,芯片处于严重超重状态,芯片向焊料和基板施压(芯片对焊料及基板的压力约为6mg);t2-t3时刻,真空共晶腔6以约5g的加速度加速向上运动,芯片处于严重超重状态,芯片向焊料和基板施压(芯片对焊料及基板的压力约为6mg);t3-t4时刻,真空共晶腔6以约0.9g的加速度向上减速运动直至回到原位停止,芯片处于轻微失重状态(芯片对焊料及基板的压力约为0.1mg)。
在真空共晶腔6以5g加速度运动同时,启动冷却系统对真空共晶腔6进行快速降温。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用于置入待焊接半成品的真空共晶腔、升温系统、冷却系统和变速驱动机构,真空共晶腔位于机箱内且沿竖直方向与机箱滑动配合;变速驱动机构安装于机箱内,与真空共晶腔驱动相连并用于驱动真空共晶腔沿竖直方向变速移动;升温系统设于真空共晶腔内,冷却系统设于机箱内并位于真空共晶腔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真空共晶腔包括金属腔体和抽真空装置,金属腔体的腔壁开有气孔,该气孔经真空管道与抽真空装置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真空共晶腔的腔底开有用于卡装待焊接半成品的卡槽,卡槽外侧的真空共晶腔腔底螺接有用于固定待焊接半成品的固定垫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升温系统包括加热板和红外加热管,加热板内嵌于真空共晶腔的腔底,红外加热管固定于真空共晶腔的腔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真空共晶腔的外围围罩有可开合的保温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却系统包括散热器、用于向真空共晶腔吹风的风冷装置和用于向真空共晶腔喷射低温气体的气冷装置,散热器连接于真空共晶腔的外底部,风冷装置和气冷装置均安装于机箱内并位于真空共晶腔外。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机箱内还设有支撑件、滑轨、滑块,变速驱动机构为直线电机,直线电机的输出端与支撑件相连,真空共晶腔通过支撑件与滑块相连,滑块与滑轨滑动配合,滑轨固定于机箱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48518.3U CN204954097U (zh) | 2015-09-23 | 2015-09-23 | 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48518.3U CN204954097U (zh) | 2015-09-23 | 2015-09-23 | 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54097U true CN204954097U (zh) | 2016-01-13 |
Family
ID=55049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48518.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54097U (zh) | 2015-09-23 | 2015-09-23 | 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54097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08258A (zh) * | 2015-09-23 | 2015-12-02 | 广州硅能照明有限公司 | 真空反作用力焊接方法及其装置 |
CN106876288A (zh) * | 2017-02-27 | 2017-06-20 | 无锡中微高科电子有限公司 | 陶瓷封装用的共晶焊装片工装治具系统 |
CN108574189A (zh) * | 2017-03-13 | 2018-09-25 | 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 | 钎料单元、具备其的电线处理装置及电线处理方法 |
CN109541261A (zh) * | 2017-09-22 | 2019-03-29 | 江苏中盟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控温的高低压计量装置 |
CN110434417A (zh) * | 2019-08-28 | 2019-11-12 | 苏州猎奇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能保持压紧力恒定的高精度共晶焊接设备 |
-
2015
- 2015-09-23 CN CN201520748518.3U patent/CN204954097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08258A (zh) * | 2015-09-23 | 2015-12-02 | 广州硅能照明有限公司 | 真空反作用力焊接方法及其装置 |
CN106876288A (zh) * | 2017-02-27 | 2017-06-20 | 无锡中微高科电子有限公司 | 陶瓷封装用的共晶焊装片工装治具系统 |
CN106876288B (zh) * | 2017-02-27 | 2019-04-12 | 无锡中微高科电子有限公司 | 陶瓷封装用的共晶焊装片工装治具系统 |
CN108574189A (zh) * | 2017-03-13 | 2018-09-25 | 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 | 钎料单元、具备其的电线处理装置及电线处理方法 |
CN108574189B (zh) * | 2017-03-13 | 2021-04-13 | 新明和工业株式会社 | 钎料单元、具备其的电线处理装置及电线处理方法 |
CN109541261A (zh) * | 2017-09-22 | 2019-03-29 | 江苏中盟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控温的高低压计量装置 |
CN109541261B (zh) * | 2017-09-22 | 2021-11-16 | 江苏中盟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控温的高低压计量装置 |
CN110434417A (zh) * | 2019-08-28 | 2019-11-12 | 苏州猎奇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能保持压紧力恒定的高精度共晶焊接设备 |
CN110434417B (zh) * | 2019-08-28 | 2024-04-09 | 苏州猎奇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能保持压紧力恒定的高精度共晶焊接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954097U (zh) | 真空反作用力焊接装置 | |
US10043734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vacuum reacting force soldering | |
CN201143585Y (zh) | 真空/可控气氛共晶炉 | |
CN101352110A (zh) | 焊接方法及半导体模块的制造方法以及焊接装置 | |
US9272352B1 (en) | Vacuum reflow voiding rework system | |
JP2021507813A (ja) | 真空溶接炉の溶接機構 | |
US10307849B2 (en) | Vacuum-process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vacuum solder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 |
CN101351874A (zh) | 焊接方法和半导体模块的制造方法 | |
CN110948074A (zh) | 一种惰性气体保护环境下的冷却板封闭腔内钎焊设备及工艺 | |
CN102615370A (zh) | 一种利用液氮冷却的回流焊接系统及其焊接方法 | |
CN105108258B (zh) | 真空反作用力焊接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6654820B (zh) | 一种板条激光晶体的双面封装方法 | |
CN105436647B (zh) | 自动再流焊机 | |
CN203003301U (zh) | 台车式真空钎焊炉 | |
CN102886581B (zh) | 一种钎焊机 | |
KR200423571Y1 (ko) | 자동차용 플라스틱 부품의 열융착 장치 | |
CN210429866U (zh) | 全自动真空共晶设备 | |
CN104493145A (zh) | 新型感应炉及新型感应炉用铸造模具 | |
JP6484100B2 (ja) | 電力変換装置の製造方法 | |
CN105364288A (zh) | 一种应用于空调网罩制造的连续式点焊设备 | |
CN214053991U (zh) | 一种分支器的冷却装置 | |
CN110335930B (zh) | 全自动真空共晶设备 | |
JP2008284557A (ja) | 加熱冷却装置 | |
CN105014173A (zh) | 一种可减少溶蚀的铝合金真空钎焊方法 | |
CN216096922U (zh) | 一种模块机壳焊接机器人工作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