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53573U - 矫直机内冷辊 - Google Patents

矫直机内冷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53573U
CN204953573U CN201520680533.9U CN201520680533U CN204953573U CN 204953573 U CN204953573 U CN 204953573U CN 201520680533 U CN201520680533 U CN 201520680533U CN 204953573 U CN204953573 U CN 204953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livery port
cold roller
pipe
stay pipe
cooling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68053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臻
陈国庆
宋益祥
李�浩
刘俊峰
吕军
李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Zhongtian Hongyuan rare earth new material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Zhongtian Hongyuan Re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Zhongtian Hongyuan Re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Zhongtian Hongyuan Re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68053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535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53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535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矫直机内冷辊,属于机械加工辅助设备领域,包括冷却水管、支撑管以及冷却辊主体,支撑管套设在冷却水管上,冷却辊主体套设在支撑管上,冷却水管、支撑管以及冷却辊主体同步转动;冷却水管具有出水口,出水口位于冷却水管的一端,冷却水管的出水口沿冷却水管的轴线方向延伸,出水口伸出支撑管,且出水口位于支撑管的端面与冷却辊主体的端面之间;出水口包括进水端以及出水端,进水端的直径小于出水端的直径,其中,进水端为连接冷却水管的一端,出水端为远离冷却水管的一端。该内冷辊结构简单合理,冷却水管的出水口处水流形成层流现象,水流在内冷辊内壁流动更加平稳,内冷辊的冷却效果好,便于钢板的加工。

Description

矫直机内冷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辅助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矫直机内冷辊。
背景技术
内冷辊是宽厚板生产线上的矫直机上的主要部件。内冷辊工作过程中,水流从冷却水管流进,经过出水口流向回流通道,回流通道的水流能够降低内冷辊的温度。现有技术中,矫直机内冷辊工作时经常出现内冷辊粘钢的现象,出现内冷辊粘钢现象就会使钢板表面出现压痕,钢板的质量降低,使钢板变成废品,增加了制造成本。这种粘钢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内冷矫直辊的温度升高所造成的。在生产过程中,内冷矫直辊表面必须保持好的光洁度状态,要想保证内冷辊表面的光洁度,内冷辊的水量、温度是一个主要环节,而且内冷辊的水套出水口大小形状、距离远近,是控制内冷辊表面温度的重要环节,由于水的温度根据季节不同水温不同,比较难控制,而出水的流量是可以控制控的。
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矫直机冷却辊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其一、现有的矫直机冷却辊的温度控制较难,使用时间较长后,冷却辊的温度过高,导致冷却辊的表面光洁度差,钢板的加工质量低;
其二、现有的矫直机冷却辊结构单一,冷却辊的水套出水口与挡水板之间形成紊流现象,导致冷却辊的降温效果差,影响钢板的压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矫直机内冷辊,以改善现有技术的矫直机内冷辊工作时内冷辊的温度过高导致钢板表面出现压痕,降低钢板的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矫直机内冷辊,包括冷却水管、支撑管以及冷却辊主体,其中:
所述支撑管套设在所述冷却水管上,所述冷却辊主体套设在所述支撑管上,所述冷却水管、所述支撑管以及所述冷却辊主体同步转动;
所述冷却水管具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所述冷却水管的出水口沿所述冷却水管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出水口伸出所述支撑管,且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支撑管的端面与所述冷却辊主体的端面之间;所述出水口包括进水端以及出水端,所述进水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出水端的直径,其中,所述进水端为连接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所述出水端为远离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的纵向截面为等腰梯形。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的进水端的直径为28mm-42mm;所述出水口的出水端的直径为50mm-54mm。
优选的,所述支撑管为钢管,所述支撑管设置有多组卡紧部,所述多组卡紧部沿所述支撑管的轴线方向排布,每组所述卡紧部包括多个卡紧块,多个所述卡紧块沿所述支撑管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多组卡紧部用于将所述支撑管与所述内冷辊主体卡紧连接。
优选的,所述卡紧块为矩形条状,所述卡紧块沿所述支撑管的轴心线方向延伸。
优选的,所述卡紧块设置为三个。
优选的,所述卡紧块焊接在所述支撑管上。
优选的,所述冷却辊主体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紧块相配合的卡紧槽。
优选的,所述矫直机内冷辊还包括挡水盖,所述挡水盖位于所述冷却水管的出水口处,所述挡水盖与所述冷却辊主体密封连接,所述冷却辊主体的内壁与所述支撑管的外壁之间形成回流通道;所述出水口的出水端与所述挡水盖之间的距离为105mm-115mm。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的出水端与所述挡水盖之间的距离为11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矫直机内冷辊,该矫直机内冷辊的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作方便,制作成本低;同时,该矫直机内冷辊在工作过程中,不易出现内冷辊粘钢的现象,钢板的表面不易出现压痕,钢板的加工质量高。具体如下:
该矫直机内冷辊包括内冷辊主体、冷却水管以及支撑管,所述内冷辊主体套设在所述支撑管上,所述支撑管套设在所述冷却水管上,通过支撑管将冷却水管与内冷辊主体固定连接,既便于内冷辊主体的安装,同时,支撑管起到保护冷却水管的作用,冷却水管使用更加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管便于内冷辊主体的定位,保证内冷辊主体与冷却水管的轴线共线,转动时,更加平稳可靠,整个矫直机内冷辊运行平稳,加工的钢板的表面更加平滑,钢板的质量高。冷却水管内通入冷却液,液体从冷却水管的进水口进入,流向冷却水管的出水口,同时,从冷却水管的出水口流出的水通过回流通道流回水源。因此,为了便于控制冷却液的流量,将所述出水口的结构设计为一端开口大、一端开口小的喇叭形,水流从出水口流向到回流通道时,水流在回流通道中形成层流,不易产生水花飞溅的情况,水流在回流通道中起到降低内冷辊的温度的作用,且降温效果好。内冷辊表面的光洁度高,内冷辊与钢板之前不易出现粘钢现象,钢板的加工质量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矫直机内冷辊的截面图;
图2为图1中A-A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汇总:
冷却水管100,支撑管200,冷却辊主体300,
出水口101,出水端102,进水端103,卡紧块104,回流通道105,挡水盖106。
具体实施方式
矫直机主要应用在宽厚板生产线上,为了保证钢板的较好的冷却,矫直机内冷辊的结构设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现有技术中的矫直机内冷辊结构单一,内冷辊主体在工作过程中温度较高,钢板加工时易出现粘钢的现象,导致钢板的表面出现压痕,常常使钢板变为废品,浪费材料,增加成本。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设计了一种矫直机内冷辊,该内冷辊通过将冷却水管的出水口的形状进行改进,将现有技术的冷却水管的出水口的平口直喷式出水方式改为了喇叭形喷水出水方式,有效改善了平口直喷式靠近挡水板的位置形成紊流现象的情况,内冷辊的冷却效果好,钢板的加工质量高。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矫直机内冷辊,包括冷却水管100、支撑管200以及冷却辊主体300,其中:
所述支撑管200套设在所述冷却水管100上,所述冷却辊主体300套设在所述支撑管200上,所述冷却水管100、所述支撑管200以及所述冷却辊主体300同步转动;
所述冷却水管100具有出水口101,所述出水口101位于所述冷却水管100的一端,所述冷却水管100的出水口101沿所述冷却水管100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出水口101伸出所述支撑管200,且所述出水口101位于所述支撑管200的端面与所述冷却辊主体300的端面之间;所述出水口101包括进水端103以及出水端102,所述进水端103的直径小于所述出水端102的直径,其中,所述进水端103为连接所述冷却水管100的一端,所述出水端102为远离所述冷却水管100的一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矫直机内冷辊,该矫直机内冷辊的结构简单合理,加工制作方便,制作成本低;同时,该矫直机内冷辊在工作过程中,不易出现内冷辊粘钢的现象,钢板的表面不易出现压痕,钢板的加工质量高。具体如下:
该矫直机内冷辊包括内冷辊主体、冷却水管100以及支撑管200,所述内冷辊主体套设在所述支撑管200上,所述支撑管200套设在所述冷却水管100上,通过支撑管200将冷却水管100与内冷辊主体固定连接,既便于内冷辊主体的安装,同时,支撑管200起到保护冷却水管100的作用,冷却水管100使用更加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管200便于内冷辊主体的定位,保证内冷辊主体与冷却水管100的轴线共线,转动时,更加平稳可靠,整个矫直机内冷辊运行平稳,加工的钢板的表面更加平滑,钢板的质量高。冷却水管100内通入冷却液,液体从冷却水管100的进水口进入,流向冷却水管100的出水口101,同时,从冷却水管100的出水口101流出的水通过回流通道105流回水源。因此,为了便于控制冷却液的流量,将所述出水口101的结构设计为一端开口大、一端开口小的喇叭形,水流从出水口101流向到回流通道105时,水流在回流通道105中形成层流,不易产生水花飞溅的情况,水流在回流通道105中起到降低内冷辊的温度的作用,且降温效果好。内冷辊表面的光洁度高,内冷辊与钢板之前不易出现粘钢现象,钢板的加工质量高。
现有的许多加工宽厚钢板的厂房中使用的矫直机内冷辊的冷却水管100的出水口加工为圆柱形,即出水口的出水方式为平口直喷式,这样的出水方式导致出水口与挡水板之间形成紊流现象。紊流现象导致内冷辊的冷却效果差,内冷辊的表面光洁度差,工作时容易出现粘钢现象;本实施例中,冷却水管100的出水口101设计为一端内径大,一端内径小的形式,有效改善了水流的紊流现象,出水口101处形成层流现象,水流流动平稳,内冷辊的冷却效果好。优选的,所述出水口101的纵向截面为等腰梯形,即所述出水口101为喇叭形,水流经过出水口101时,形成层流,水流稳定,便于在回流通道105中流动,内冷辊冷却效果好。
其中,紊流现象以及层流现象是流体的不同的流动状态,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称为层流,或称为片糖;逐渐增加流速,流体的流线开始出现波状的摆动,摆动的频率及振幅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此种流况称为过渡流;当流速增加到很大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称为湍流,又称为乱流、扰流或紊流,紊流导致水流撞击在挡水板上形成水花,不便于水流稳定的流入回流通道105,内冷辊的降温效果差。
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出水口101的进水端103的直径为28mm-42mm;所述出水口101的出水端102的直径为50mm-54mm,根据实际情况加工选择,本实施例中结合发明人的实践以及其产品的加工质量,优选的,所述进水端103的直径为30mm,所述出水端102的直径为52mm,水流的回流稳定,内冷辊的冷却效果好。
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管200为钢管,所述支撑管200设置有多组卡紧部,所述多组卡紧部沿所述支撑管200的轴线方向排布,每组所述卡紧部包括多个卡紧块104,多个所述卡紧块104沿所述支撑管200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多组卡紧部用于将所述支撑管200与所述内冷辊主体卡紧连接。内冷辊主体与支撑管200的连接方式简单可靠,实际加工时,将卡紧块104焊接在支撑管200上,然后再将内冷辊主体安装在支撑管200上,内冷辊主体与支撑管200的结构牢固,运行安全可靠。通过调整卡紧块104的形状以及尺寸,能够将不同尺寸的支撑管200与内冷辊主体固定连接,连接更加灵活。
上述实施方式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卡紧块104为矩形条状,所述卡紧块104沿所述支撑管200的轴心线方向延伸,矩形卡紧块104的定位效果好,支撑管200与内冷辊主体之间不易发生相对转动,使用更加安全可靠。卡紧块104的结构不是唯一的,能够将支撑管200与内冷辊主体卡紧即可。
该实施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卡紧块104设置为三个,加工制造方便,定位更加精确,支撑管200与内冷辊主体的连接更加牢固。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支撑管200与所述内冷辊主体的连接的牢固性,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冷却辊主体300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紧块104相配合的卡紧槽。卡紧块104为矩形条时,所述卡紧槽设置为矩形槽,配合更加紧密。
该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矫直机内冷辊还包括挡水盖106,所述挡水盖106位于所述冷却水管100的出水口101处,所述挡水盖106与所述冷却辊主体300密封连接,所述冷却辊主体300的内壁与所述支撑管200的外壁之间形成回流通道105;所述出水口101的出水端102与所述挡水盖106之间的距离为105mm-115mm。该实施例中,将出水端102与挡水盖106之间的距离进行了调整,进一步保证了出水口101流出的水流更加稳定,形成层流想现象。发明人在实践中发现,现有的出水口101与挡水盖106之间的距离为30mm,水流不稳定,优选的,将所述出水口101与所述挡水盖106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10mm。
本实施例提供的矫直机内冷辊,冷却效果明显提高,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四根本实施例提供的内冷辊配合使用,内冷辊的温度能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温度,运行3个多月没有发生过粘钢现象,具有大力推广使用的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矫直机内冷辊,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水管、支撑管以及冷却辊主体,其中:
所述支撑管套设在所述冷却水管上,所述冷却辊主体套设在所述支撑管上,所述冷却水管、所述支撑管以及所述冷却辊主体同步转动;
所述冷却水管具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所述冷却水管的出水口沿所述冷却水管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出水口伸出所述支撑管,且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支撑管的端面与所述冷却辊主体的端面之间;所述出水口包括进水端以及出水端,所述进水端的直径小于所述出水端的直径,其中,所述进水端为连接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所述出水端为远离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直机内冷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的纵向截面为等腰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直机内冷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的进水端的直径为28mm-42mm;所述出水口的出水端的直径为50mm-54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直机内冷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为钢管,所述支撑管设置有多组卡紧部,所述多组卡紧部沿所述支撑管的轴线方向排布,每组所述卡紧部包括多个卡紧块,多个所述卡紧块沿所述支撑管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多组卡紧部用于将所述支撑管与所述内冷辊主体卡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矫直机内冷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块为矩形条状,所述卡紧块沿所述支撑管的轴心线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矫直机内冷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块设置为三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矫直机内冷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块焊接在所述支撑管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矫直机内冷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辊主体的内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紧块相配合的卡紧槽。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矫直机内冷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机内冷辊还包括挡水盖,所述挡水盖位于所述冷却水管的出水口处,所述挡水盖与所述冷却辊主体密封连接,所述冷却辊主体的内壁与所述支撑管的外壁之间形成回流通道;所述出水口的出水端与所述挡水盖之间的距离为105mm-115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矫直机内冷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的出水端与所述挡水盖之间的距离为110mm。
CN201520680533.9U 2015-09-06 2015-09-06 矫直机内冷辊 Active CN2049535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0533.9U CN204953573U (zh) 2015-09-06 2015-09-06 矫直机内冷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680533.9U CN204953573U (zh) 2015-09-06 2015-09-06 矫直机内冷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53573U true CN204953573U (zh) 2016-01-13

Family

ID=55048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680533.9U Active CN204953573U (zh) 2015-09-06 2015-09-06 矫直机内冷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5357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94574A (zh) * 2016-12-06 2017-05-24 安徽马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冶金热轧板坯水冷辊道、水冷辊及其安装方法
CN106746506A (zh) * 2017-02-09 2017-05-31 四川省德阳市旌宏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混流自搅拌均温式压延辊
CN112191695A (zh) * 2020-09-17 2021-01-08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内冷式夹送辊辊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94574A (zh) * 2016-12-06 2017-05-24 安徽马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冶金热轧板坯水冷辊道、水冷辊及其安装方法
CN106746506A (zh) * 2017-02-09 2017-05-31 四川省德阳市旌宏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混流自搅拌均温式压延辊
CN112191695A (zh) * 2020-09-17 2021-01-08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内冷式夹送辊辊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53573U (zh) 矫直机内冷辊
WO2011020291A1 (zh) 一种水表表壳及其加工工艺
CN104739244A (zh) 用于饮水机的分流盘和冷罐及饮水机
CN109059294B (zh) 一种燃气热水器用扰流片
CN111905632B (zh) 一种低阻力混合器、混合方法及应用
CN107489655B (zh) 带有活动适流板的泵装置钟型进水流道
CN210280211U (zh) 一种棒材切分轧制控冷用反扑水装置
CN211259739U (zh) 一种管道用三通连接件
CN209016836U (zh) 一种车用驱动电机及其机壳
CN206398240U (zh) 分流三通和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206536010U (zh) 改进的车轮模具水冷盘
CN204617948U (zh) 用于饮水机的分流盘和冷罐及饮水机
CN204278341U (zh) 一种冷却喷管装置
CN106145615A (zh) 新型结构大拉引量压延机
CN208628130U (zh) 喷淋装置
CN212615137U (zh) 水轮机出水底座结构
CN204555026U (zh) 空调室内机和挡板
CN207050281U (zh) 一种冷媒分流器
CN206501413U (zh) 一种塑料挤出机水槽
CN215110649U (zh) 改进型的分体式混水阀阀体
CN207590522U (zh) 一种水温混合装置及饮水机
CN207846371U (zh) 一种分水闸管及引水组件
CN209385334U (zh) 泵头盖及隔膜泵
CN209001711U (zh) 一种用于低水阻并联水道的电机壳体
CN209452762U (zh) 一种连续铸造机冷却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014000 D software part of rare earth hi tech Zone, Baotou,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rt 411

Patentee after: Inner Mongolia Zhongtian Hongyuan rare earth new material Co.,Ltd.

Address before: 014000 D software part of rare earth hi tech Zone, Baotou,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rt 411

Patentee before: INNER MONGOLIA ZHONGTIAN HONGYUAN REMANUFACTU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