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43535U - 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43535U
CN204943535U CN201520719396.5U CN201520719396U CN204943535U CN 204943535 U CN204943535 U CN 204943535U CN 201520719396 U CN201520719396 U CN 201520719396U CN 204943535 U CN204943535 U CN 204943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gas
heat recovery
recovery device
gas heat
ru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7193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一波
杨勇
王守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TXY HEAT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TXY HEAT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TXY HEAT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TXY HEATING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7193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43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43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43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涉及燃气锅炉。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用作燃气锅炉烟道,装置包括:外护板、内护板及支撑板;外护板与内护板同心设置并形成带有夹套的壳体,其中,通过外护板密封冷却水,通过壳体的内腔通过烟气;支撑板安装在夹套中且分别与外护板及内护板固定,支撑板在外护板及内护板之间隔出流道,通过流道流过冷却水。本实用新型的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用作燃气锅炉烟道,替代原有燃气锅炉烟道,因此无需占用锅炉房额外空间,使得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任意锅炉房,本实用新型通过夹套通过冷却水,通过壳体空腔通过烟气,实现了回收燃气锅炉房排烟余热,减少排烟热损失,提高锅炉效率。

Description

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锅炉,特别是涉及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燃气锅炉是供暖系统热源的主要设备之一,燃气锅炉为了避免烟气冷凝腐蚀,设计排烟温度一般在150℃左右。
如果直接排放烟气会带来大量热量损失,通常采用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回收这部分热量损失,具体利用供热系统一次回水、二次回水或者系统补水与高温烟气进行热量交换,将烟气中的热量通过水传递至供热水系统中。
由于大多燃气锅炉房空间较小,而为了能够回收更多的热量及汽水换热系数低等原因,往往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设计体积都比较大,导致燃气锅炉房由于空间原因无法安装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从而无法做到降低热损失提高燃气锅炉热效率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不但能够实现任意锅炉安装使用,而且达到降低热损失提高锅炉热效率的目的。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用作燃气锅炉烟道,包括:外护板、内护板及支撑板;
所述外护板与所述内护板同心设置并形成带有夹套的壳体,其中,通过所述外护板密封冷却水,通过所述壳体的内腔通过烟气;
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所述夹套中且分别与所述外护板及所述内护板固定,所述支撑板在所述外护板及所述内护板之间隔出流道,通过所述流道流过所述冷却水。
进一步地,所述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进水分水箱、出水集水箱、进水管和出水管,
所述进水分水箱及所述出水集水箱分别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两端,且所述进水分水箱及所述出水集水箱均与所述流道连通,其中,通过所述进水分水箱进水分水,通过所述出水集水箱汇水出水;
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进水分水箱;
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出水集水箱。
进一步地,所述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翅片,所述翅片固定在所述内护板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流道为三角形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流道为矩形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流道为平行四边形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横截面为正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横截面为长方形。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横截面为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由多个单元组成而成,每个单元均包括所述外护板、所述内护板及所述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的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用作燃气锅炉烟道,替代原有燃气锅炉烟道,因此无需占用锅炉房额外空间,使得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任意锅炉房,本实用新型通过夹套通过冷却水,通过壳体的空腔通过烟气,实现了回收燃气锅炉房排烟余热,减少排烟热损失,提高锅炉效率。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示意性外形图;
图2是图1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一种示意性截面图;
图4是沿图1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另一种示意性截面图;
图5是沿图1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另一种示意性截面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壳体,
11外护板,12内护板,13夹套,14内腔,
2支撑板,
3流道,
4翅片,
5进水分水箱,
6出水集水箱,
7进水管,
8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示意性外形图。图2是图1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图3是沿图1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一种示意性截面图。如图3所示,一种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用作燃气锅炉烟道,一般性地可包括:
外护板11、内护板12及支撑板2;
所述外护板11与所述内护板12同心设置并形成带有夹套13的壳体1,其中,通过所述外护板11密封冷却水,通过所述壳体1的内腔14通过烟气;
所述支撑板2安装在所述夹套13中且分别与所述外护板11及所述内护板12固定,所述支撑板2在所述外护板11及所述内护板12之间隔出流道3,通过所述流道3流过所述冷却水。
本实用新型的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用作燃气锅炉烟道,替代原有燃气锅炉烟道,因此无需占用锅炉房额外空间,使得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任意锅炉房,本实用新型通过夹套13通过冷却水,通过壳体1空腔通过烟气,实现了回收燃气锅炉房排烟余热,减少排烟热损失,提高锅炉效率,解决燃气锅炉排烟热损失及燃气锅炉房空间不足的问题,实现在锅炉正常排烟的情况下,不占用多余空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特别涉及小空间燃气锅炉余热冷凝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烟气流通截面积较大,所以本实用新型本身烟气侧阻力很小,不会对锅炉烟风系统带来影响。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外护板11材质为Q235钢,外护板11主要起密封冷却水的作用。
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是由材质为Q235钢的若干金属板组成,支撑板2与内护板12、外护板11之间通过焊接方式隔离出流道3,冷却水在流道3中循环流动。其中,外护板11内表面及内护板12外表面与支撑板2焊接。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进水分水箱5、出水集水箱6、进水管7和出水管8,
所述进水分水箱5及所述出水集水箱6分别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两端,且所述进水分水箱5及所述出水集水箱6均与所述流道3连通,其中,通过所述进水分水箱5进水分水,通过所述出水集水箱6汇水出水;
所述进水管7连通所述进水分水箱5;
所述出水管8连通所述出水集水箱6。
更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进水分水箱5外部与进水管7连接,进水箱分水内部与各流道3相连接。出水集水箱6内部与流道3相连接,出水集水箱6外部与出水管8相连接,出水管8与供热系统连接。
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冷却水(一般是系统回水、补水等)通过进水管7进入进水分水箱5中,通过进水分水箱5冷却水均匀分布进入流道3,在流道3流动过程吸收烟气中的热量后,进入出水集水箱6进行汇流后,再通过出水管8进入供热系统。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冷却水吸收热量均匀。
如图2所示,具体实施时,可将夹套13按照功能分割为进水分水箱5、换热部及出水集箱,其中,换热部是对应外壳中设有支撑板2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使得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翅片4,所述翅片4固定在所述内护板12内表面。
本实施例中,高温烟气从锅炉排出后进入壳体1内腔14,与壳体1的内部的翅片4相接触,通过翅片4增加与烟气的接触面积。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翅片4优选铝制翅片,翅片4形状优选三角形。采用热传导良好的铝增加导热系数,从而增加烟气与水之间的换热量。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内护板12内表面与铝制翅片层采用高温压制的方式进行连接,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易于加工。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翅片4布满整个内护板12内表面,从而不但使得热效能最优,而且对烟气的阻力最小。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道3为三角形流道。所谓三角形流道是指流道3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采用三角形流道不但保持水流通畅,而且能起到支撑作用,使得结构稳固。
图4是沿图1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另一种示意性截面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道3为矩形流道。所谓矩形流道是指流道3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采用矩形流道能够保持水流通畅。
图5是沿图1中的剖切线A-A截取的另一种示意性截面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道3为平行四边形流道。所谓平行四边形流道是指流道3的横截面形状为平行四边形。采用平行四边形流道能够保持水流通畅。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横截面为正方形。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横截面为长方形。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横截面为圆形。
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由多个单元组成而成,每个单元均包括所述外护板11、所述内护板12及所述支撑板2。本实用新型由多个单元组合而成,组装灵活方便。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用作燃气锅炉烟道,包括:外护板、内护板及支撑板;
所述外护板与所述内护板同心设置并形成带有夹套的壳体,其中,通过所述外护板密封冷却水,通过所述壳体的内腔通过烟气;
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所述夹套中且分别与所述外护板及所述内护板固定,所述支撑板在所述外护板及所述内护板之间隔出流道,通过所述流道流过所述冷却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进水分水箱、出水集水箱、进水管和出水管,
所述进水分水箱及所述出水集水箱分别连接在所述壳体的两端,且所述进水分水箱及所述出水集水箱均与所述流道连通,其中,通过所述进水分水箱进水分水,通过所述出水集水箱汇水出水;
所述进水管连通所述进水分水箱;
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出水集水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还包括翅片,所述翅片固定在所述内护板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为三角形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为矩形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为平行四边形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横截面为正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横截面为长方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横截面为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由多个单元组成而成,每个单元均包括所述外护板、所述内护板及所述支撑板。
CN201520719396.5U 2015-09-16 2015-09-16 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Active CN204943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19396.5U CN204943535U (zh) 2015-09-16 2015-09-16 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719396.5U CN204943535U (zh) 2015-09-16 2015-09-16 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43535U true CN204943535U (zh) 2016-01-06

Family

ID=55010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719396.5U Active CN204943535U (zh) 2015-09-16 2015-09-16 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4353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5875A (zh) * 2015-09-16 2017-03-29 北京华通兴远供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07436102A (zh) * 2017-09-08 2017-12-05 上海超惠通风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千度高温烟气壁流式急冷塔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45875A (zh) * 2015-09-16 2017-03-29 北京华通兴远供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07436102A (zh) * 2017-09-08 2017-12-05 上海超惠通风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千度高温烟气壁流式急冷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24510A (zh)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4943535U (zh) 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7865428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余热利用节能装置
CN203928789U (zh) 一种锅炉用组合式冷凝器
CN110595114A (zh) 一种用于循环式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的微通道冷凝器
CN106123614A (zh) 一种用于模具加热炉的环保型余热回收烟道
CN203869074U (zh) 一种燃气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CN209639582U (zh) 一种利用高温废气加热的热水箱
CN106545875A (zh) 烟道式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04501414A (zh) 冷凝式二次热交换器及其热交换器组
CN207066197U (zh) 钛套管换热器
CN217604108U (zh) 一种固废焚烧炉散热回收装置
CN203798210U (zh) 利用烟气余热进行热量回收的装置
CN212512628U (zh) 一种串联式水气换热器
CN206037796U (zh) 一种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
CN206582881U (zh) 一种烟道冷却反吹装置
CN205480931U (zh) 一种复合热管式烟气深冷除氧器
CN215003003U (zh) 一种低氮冷凝蒸汽发生器
CN103673689A (zh) 利用烟气余热进行热量回收的方法及其装置
CN212362902U (zh) 一种高效内外翅片管
CN209926590U (zh) 高效单循环独立模块
CN110631261B (zh) 一种管式燃气冷凝锅炉及系统
CN204268698U (zh) 热交换管以及包括该热交换管的冷凝换热器
CN209783341U (zh) 一种排污余热回收装置
CN110220395B (zh) 铜铝复合式高效冷凝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