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37796U - 一种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37796U
CN206037796U CN201621012261.6U CN201621012261U CN206037796U CN 206037796 U CN206037796 U CN 206037796U CN 201621012261 U CN201621012261 U CN 201621012261U CN 206037796 U CN206037796 U CN 206037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vacuum
tube
heat
hydroec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1226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荣新
黄观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iju thermal energy equi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power Boil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power Boil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power Boil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01226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37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37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377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器换热效率低、清理污垢不便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包括水室、换热通道和若干个通有换热介质的真空换热管,所述真空换热管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蒸发端安装在所述换热通道内,所述冷凝端安装在所述水室内,所述水室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换热通道上设有废水进水口和废水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废水出水口位于所述废热换热器的一侧,所述出水口和所述废水进水口位于所述废热换热器的另一侧。

Description

一种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废水热回收的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领域存在大量的废热水,废热水的温度在40℃~90℃范围内,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热泵技术回收废水热能,但是这种结构的成本较高,性价比较差。此外,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杂质、漂浮物及腐蚀性较强的物质,因此对换热设备的材料具有更高的技术要求;最后,长时间使用后,废水中的杂质会粘结在换热器上,造成换热器的热传导性降低和换热效率下降,同时这也不利于用户后期清理和去除杂质,增大了用户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能够提高换热效率,有利于后期杂质的清理去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包括水室、换热通道和若干个通有换热介质的真空换热管,所述真空换热管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蒸发端安装在所述换热通道内,所述冷凝端安装在所述水室内,所述水室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换热通道上设有废水进水口和废水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废水出水口位于所述废热换热器的一侧,所述出水口和所述废水进水口位于所述废热换热器的另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废热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管组件,所述换热管组件包括真空腔和多个所述真空换热管,所述真空腔与每个真空换热管连通,所述真空腔上设有真空压力表和真空泵。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通道的侧壁包括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所述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围成所述换热通道,所述蒸发端安装在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之间。
更进一步的,所述蒸发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胀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室的两端设有开口和用于开闭所述开口的盖体,所述盖体转动连接在所述水室上。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端外壁上设有聚四氟乙烯层或环氧树脂层。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介质为冷却水或氟利昂或酒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包括水室、换热通道和若干个通有换热介质的真空换热管,真空换热管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蒸发端安装在换热通道内,冷凝端安装在水室内,水室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换热通道上设有废水进水口和废水出水口,进水口和废水出水口位于废热换热器的一侧,出水口和废水进水口位于废热换热器的另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逆流传热的方式进行换热可以有效提高换热效率,减少热量损失;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换热通道为开放式换热通道,便于后期清洗和去除蒸发端外壁上粘结杂质;最后,本实用新型的废热换热器的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成本更低。
废热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管组件,换热管组件包括真空腔和多个真空换热管,真空腔与每个真空换热管连通,真空腔上设有真空压力表和真空泵。如此设计,可提高废热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减少热量损失,同时当换热管组件长时间使用后,真空换热管内的压力会逐渐增大,换热介质无法形成气态,此时便可通过真空泵调节真空换热管内的压力,使其始终保持设定值,保证换热介质能够蒸发成气态。
换热通道的侧壁包括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围成换热通道,蒸发端安装在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之间。如此设计,可使结构更加简单。
蒸发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胀接。如此设计,可保证真空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密封性,延缓密封度衰减。
水室的两端设有开口和用于开闭开口的盖体,盖体通过转动连接在水室上。如此设计,可便于用户清洗水室内的冷凝端。
蒸发端外壁上设有聚四氟乙烯层或环氧树脂层。如此设计,聚四氟乙烯层或环氧树脂层可避免废水中的酸性物质腐蚀真空换热管,延长了真空换热管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包括水室1、换热通道2和若干个真空换热管3,水室1的左端设有进水口10,右端设有出水口11,在进水口10和出水口11处分别设有用于测量水温的温度传感器5,其中在进水口10处还设有用于驱动冷水流动的增压泵6。换热通道2的侧壁包括第一管板23和第二管板24,第一管板23和第二管板24连接围成换热通道2,换热通道2的右端设有废水进水口21,左端设有废水出水口22,即进水10和废水出水口22位于废热换热器的同一侧,出水口11和废水进水口21位于废热换热器的另一侧。
本优选实施例的废热换热器还包括多个换热管组件,换热管组件包括真空腔4和多个真空换热管3,真空腔4与每个真空换热管3连通,真空腔4上设有真空压力表41和真空泵42。
本实施例中的真空换热管3包括蒸发端31和冷凝端32,蒸发端31安装在第一管板23和第二管板24之间,为了保证真空换热管3的密封性,延缓密封度衰减,本实施例中蒸发端31的两端通过胀接工艺分别与第一管板23和第二管板24连接,冷凝端32安装在水室1内。真空换热管3内通有换热介质30,换热介质30可为冷却水或氟利昂或酒精,为了降低成本,本实施例的换热介质优选冷却水。
废热换热器工作时,冷水从进水口10进入水室1内,此时废热水从废水进水口21进入换热通道2内,当废热水流换热组件时,真空换热管3内的水吸收热量并升温,并设定此时真空腔4内的压力以使真空换热管3内的水达到沸点并蒸发,蒸发后的水蒸汽进入冷凝端32放热形成冷凝水并回流至蒸发端31,此时水室1内的水吸热升温并从出水口11排出。当长时间使用后,真空腔4内的压力会上升,真空压力表41的数值增大,此时即可通过真空泵42抽取真空腔4内的气体,以保证真空腔4内的真空度,从而可以保证蒸发端31内的水能够达到沸点形成水蒸汽,以此提高换热效果,同时也无需更换真空换热管3,便于维修;其次,由于在整个换热过程中,本实施例采用的是逆流换热的方式,相比顺流换热的方式,可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减少热量损失;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换热通道2为开放式换热通道,由此可便于用户后期清洗和去除蒸发端31外壁上粘结的杂质;最后,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废热换热器的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成本更低。
为了便于清洗冷凝端32外壁上的污垢,本实施例中的水室1还包括开口(图中未示出)和盖体12,盖体12转动连接在水室1上以开闭开口,当用户需要清洗冷凝端32时,打开盖体12,用刷子刷洗冷凝端32的外壁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最后,蒸发端外壁上设有聚四氟乙烯层或环氧树脂层等耐腐蚀性材料。如此一来,便可避免废水中的酸性物质腐蚀真空换热管3,延长了真空换热管3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7)

1.一种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室、换热通道和通有换热介质的真空换热管,所述真空换热管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所述蒸发端安装在所述换热通道内,所述冷凝端安装在所述水室内,所述水室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换热通道上设有废水进水口和废水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废水出水口位于所述废热换热器的一侧,所述出水口和所述废水进水口位于所述废热换热器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废热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管组件,所述换热管组件包括真空腔和多个所述真空换热管,所述真空腔与每个真空换热管连通,所述真空腔上设有真空压力表和真空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通道的侧壁包括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所述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围成所述换热通道,所述蒸发端安装在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胀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室的两端设有开口和用于开闭所述开口的盖体,所述盖体转动连接在所述水室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端外壁上设有聚四氟乙烯层或环氧树脂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为冷却水或氟利昂或酒精。
CN201621012261.6U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 Active CN206037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12261.6U CN206037796U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12261.6U CN206037796U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37796U true CN206037796U (zh) 2017-03-22

Family

ID=58300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12261.6U Active CN206037796U (zh) 2016-08-31 2016-08-31 一种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377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8509A (zh) * 2018-04-09 2018-07-24 太仓鼎膳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余热利用率高的安全压力蒸汽灭菌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08509A (zh) * 2018-04-09 2018-07-24 太仓鼎膳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余热利用率高的安全压力蒸汽灭菌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58624U (zh) 一种多功能空调器
CN201764838U (zh) 烟气废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1096463Y (zh) 污水及地表水冷热源单流道壳板式换热装置
CN108592444A (zh) 一种电动热泵与吸收式热泵复合的换热机组
CN103512412B (zh) U形热管换热元件及与静电除尘器一体化的u形热管换热器
CN110469894A (zh) 一种太阳能和水源双源冷热平衡系统
CN206037796U (zh) 一种真空换热管传热的废热换热器
CN205979692U (zh) 蒸汽发生器
CN206071788U (zh) 一种冷却塔回水发电装置
CN219454793U (zh) 超导复合相变蓄热板式热水单元及热水装置
CN206037782U (zh) 一种真空非接触式换热系统
CN204007242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206459546U (zh) 一种冷却液可回收利用的高效节能散热器
CN103185425B (zh) 壳管式污水-制冷剂相变换热器
CN202372031U (zh) 一种管道式废水余热回收装置
CN201539846U (zh) 太阳能非相变管列式集热器
CN106382836A (zh) 分离型热管洗浴废水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4234763A (zh) 利用热管技术回收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CN203550341U (zh) 具有防腐功能的海水源中间换热器
CN210570119U (zh) 一种废弃热水余热收集利用装置
CN208011831U (zh) 一种有蓄热能力的热管装置
CN206208080U (zh) 分离型热管洗浴废水余热回收系统
CN209459469U (zh) 一种锅炉用板式换热器
CN105953624A (zh) 一种储能换热管道结构
CN103185473B (zh) 污水-制冷剂相变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3023 Zhejiang Liju water heater Co., Ltd., east of Jianshe North Road, shangqiang industrial functional zone, Daixi Town, Wuxing District,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Liju thermal energy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3023 Zhejiang Liju water heater Co., Ltd., east of Jianshe North Road, shangqiang industrial functional zone, Daixi Town, Wuxing District,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UNIPOWER BOILER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