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42339U - 碟式煞车 - Google Patents
碟式煞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42339U CN204942339U CN201520626799.5U CN201520626799U CN204942339U CN 204942339 U CN204942339 U CN 204942339U CN 201520626799 U CN201520626799 U CN 201520626799U CN 204942339 U CN204942339 U CN 2049423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post
- propelling
- brake
- feed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9 ag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80 chela (arthropod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2 seas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碟式煞车,包括互相对接结合之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间形成有一避让槽,藉以供避让旋转中之自行车煞车盘;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中分别容置有一轴向进给装置,且每一轴向进给装置对应于第一/第二壳体内面之第一端贴抵有一来令片;每一轴向进给装置对应于第一/第二壳体外面之第二端同时连设于一扳杆之两端。该扳杆之自由端部连设于一煞车线,当扳杆受煞车线之牵引而同时旋动该两轴向进给装置后,该两轴向进给装置分别向内顶推其所相对应之来令片,令该两相对之来令片同步夹设于煞车盘之两侧面,而达提供煞车减速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煞车制动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碟煞结构。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自行车在人类短程移动上,一直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近年来吹起了节能减碳与休闲的风潮,使得不需耗能消耗能源的自行车更为普及,更加深入每一个家庭。
自行车虽属非主流交通工具,然而也和其他交通工具一样,都会装置有煞车装置,以提高行车安全。不管是哪一种交通工具,煞车装置对于行车安全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部份。传统常见的煞车装置为鼓式煞车与碟式煞车两种,而这两种煞车装置都是利用来令片去磨擦煞车鼓或是煞车碟盘,再透过不断提高的摩擦力,来达到减速或停车的功效。一般而言,碟式煞车之制动效果会比鼓式煞车确实些,因此市售之高级自行车,或是有特殊安全考虑之自行车,都已大幅采用碟式煞车,来提高自行车之附加价值。
此种结构形态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之问题点:
1、结构复杂:结构过于复杂之碟煞结构,除材料成本外,组装成本亦高,当然,消费者买回家后,其维修成本当然也会跟着变高。
2、承前述,在有限的空间中,要同时容纳复杂之结构,许多构件之尺寸都必须跟着缩小化设计,导致提供恢复力之弹簧线径跟着变细,因此,再完成煞车动作后,来令片复位之速度慢,造成不必要之磨擦,缩短来令片之使用寿命。
3、不容易组装:传统之碟煞结构之组装顺序,由外而内依序安装,因此,供转圜之工作空间会随着组装的零件述而逐渐变小,当然,组装难度亦随之变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碟式煞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碟式煞车,包括至少一壳体,该壳体中容置有一轴向进给装置,且该轴向进给装置对应于壳体内侧之第一端贴抵有一来令片;而该轴向进给装置延伸出相对应壳体外面之第二端,连设于一扳杆;当该扳杆之自由端部受拉力牵引时,可旋动该轴向进给装置,令轴向进给装置向内顶推其所相对应之来令片,令该来令片夹顶推设于该煞车盘之侧面,而达提供煞车减速的效果,而当作用于扳杆之拉力消失后,该两轴向进给装置即分别带动该两来令片复位,结束煞车减速动作;该轴向进给装置包括一装设于壳体中之推进组,该推进组包括互相顶抵且同轴对应之第一推进柱以及第二推进柱,其中该第一推进柱仅能相对于第一壳体作轴向往复式运动,而该第二推进柱则相对于螺套作往复式旋动,藉以轴向内推动该第一推进柱;该第一推进柱异于第二推进柱之端面轴向形成有至少二等距环状排列之容置空间,其中,每一容置空间中容置有一压缩弹簧,且每一弹簧之自由端部顶抵于壳体之内侧;该第一推进柱向内轴向移动执行煞车动作时,并同时压缩该等压缩弹簧,藉以于煞车动作执行完毕后,提供第一推进柱适当之恢复力。
藉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可改变组装方向、依实际需求提供适当之恢复力,达到降低成本、提供精确制动力等实用进步性与较佳产业经济(利用)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扳杆与第一、二壳体分离之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拆卸扳杆后之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轴向进给装置之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壳体之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之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壳体之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之局部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之局部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3、4、5、6,本实用新型碟式煞车包括互相对接结合之第一壳体10及一第二壳体20,该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间形成有一避让槽30,藉以供避让旋转中之煞车盘40;该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中分别容置有一轴向进给装置50,且每一轴向进给装置50对应于第一/第二壳体10/20内面之第一端贴抵有一来令片60;每一轴向进给装置50对应于第一/第二壳体10/20外面之第二端同时连设于一扳杆80之两端。扳杆80之自由端部连设于一煞车线(图中未示),当扳杆80受煞车线之牵引而同时旋动两轴向进给装置50后,两轴向进给装置50分别向内顶推其所相对应之来令片60,令两相对之来令片60同步夹设于煞车盘40之两侧面,而达提供煞车减速的效果。
前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外观虽略有差异,然其内部结构相同并左右镜射对应,因此,以下兹以第一壳体10以及装设于其中之轴向进给装置50为例,予以说明。
第一壳体10中由内而外依序形成有一穿孔11及一螺孔12,其中,穿孔11之直径小于螺孔12之直径,而于穿孔11与螺孔12间形成有一第一肩部13,且穿孔11之内缘径向设置有至少一凸肋14。
轴向进给装置50包括一装设螺孔12中之推进组70以及一锁设于螺孔12中之螺套52,藉以将推进组70限位于螺孔12中。推进组70包括互相顶抵且同轴对应之第一推进柱71及第二推进柱72,其中第一推进柱71仅能相对于第一壳体10作轴向往复式运动,而第二推进柱72则相对于螺套52作往复式旋动,藉以轴向内推动第一推进柱71。
第一推进柱71包括互相同心对应之第一段711及第二段712,其中第一段711之直径小于第二段712之直径,而于第一段711与第二段712间形成有一第二肩部713。第二肩部713上等距轴向形成有至少二容置空间714。容置空间714分别径向延伸至第二段712之表面,且每一容置空间714中分别轴向容置有一压缩弹簧73,又每一压缩弹簧73之自由端部分别顶抵于第一肩部13,藉以提供第一推进柱71作动后之恢复力。第一推进柱71相对于第二推进柱72之端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旋转推进结构715,并沿第一推进柱71之轴线伸设有一凸柱716。第二段712之侧面径向形成有至少一滑槽717,而凸肋14分别滑设于滑槽717中,令第一推进柱71无法相对于第一壳体10转动。
请进一步参阅如图7所示,第二推进柱72包括一贴抵于第一推进柱71端面之盘体721,以及一同心延伸自盘体721之柱体722。盘体721相对于第一推进柱71之端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旋转推进结构723,而柱体722于贯穿螺套52后连设于扳杆80,因此,当扳杆80被煞车线牵引时,会带动第二推进柱72相对于第一推进柱71旋转,进而利用互相贴抵之第二旋转推进结构723与第一旋转推进结构715,将第一推进柱71向内顶推,进而驱动来令片60贴抵煞车盘40并压缩压缩弹簧73,而达减速或停车之目的。当煞车线所提供之拉力丧失时,弹簧73之恢复力会逆向依序顶推第一推进柱71与第二推进柱72,令其退回作动前之位置,同时来令片60亦脱离煞车盘40结束煞车减速之动作。第二推进柱72对应于第一推进柱71之端面,延其轴线形成有一容置孔724,且凸柱716旋设于容置孔724中,藉以维持第一推进柱71与第二推进柱72间之同心度。此外,为使第二推进柱72能够顺畅地相对于螺套52旋转,第二推进柱72之盘体721与螺套52间设有一轴承90。
如图8所示,图中所示者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于本实施例中,容置空间714于本较佳实施例中为完整之圆孔结构。
如图9、10、11所示,图中所示者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穿孔11之内缘径向设置有至少二凸肋14;而第一推进柱74为一完整之圆柱结构,第一推进柱74异于第二推进柱72之端面形成有至少二等距环状排列之容置空间741,其中,每一容置空间741中容置有一压缩弹簧73,且压缩弹簧73未压缩前之长度大于容置空间741之深度。容置空间741分别径向延伸至第一推进柱74之端面,令每一凸肋14可以延伸进入一相对应之容置空间741中,除顶抵于一相对应压缩弹簧73之端部,并限制第一推进柱74相对于第一壳体10转动;同样地;本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推进柱74如前述各实施例中之结构形态,其相对于第二推进柱72之端面,同样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旋转推进结构715,并延其轴线伸设有一凸柱716。如图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所选用之较佳实施例中,容置空间741之数量设为八个。
以上所选用之各实施例与其图式,皆为双面夹击煞车盘40之实施例,其主要适用于需要较大制动力之自行车或其他具旋转式煞车盘40之结构;当然,若是一般自行车可选用单边顶撑煞车盘40之制动方式,因此,当选用单边顶撑煞车盘40之煞车方式时,仅需于第一壳体10或第二壳体20中装设一轴向进给装置50,再搭配一来令片60即可完成煞车减速之动作,避免造成质量过剩浪费成本的问题。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第四实施例,即为第一推进柱74A与第二推进柱72A结合方式之另一实施态样;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推进柱74A相对于第二推进柱72A之端面环设有一挡墙744,挡墙744并围出一旋动空间745,第二推进柱72A相对于第一推进柱74A之端部则旋设于旋动空间745中,同样令第二推进柱72A通过第二旋转推进结构723A可相对于第一推进柱74A转动,进而轴向驱动第一推进柱74A,令第一推进柱74A相对于壳体10A作轴向往复式运动。
功效说明:
本实用新型碟式煞车主要通过所述第一推进柱之创新独特结构形态与技术特征,使本实用新型对照[背景技术]所提结构而言,利用形成于各中穿孔与螺孔之空间配置,再搭配螺套之使用,可简化传统碟式煞车之结构外,同时令碟煞结构之组装方向,由传统之内侧组装,改变为外侧组装,可大幅降低碟煞结构之组装难度,再者,利用容置空间数量之增减,并搭配压缩弹簧数量之增减,可依碟式煞车之实际需求与使用方式,提供轴向进给装置,不同大小之恢复力,故可提供精确之煞车制动效果,且在最小的容置空间中,通过增加压缩弹簧数量之技术手段与结构,提供最大之弹力,而能迅速复位之动作,更能延长来令片之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传统之碟煞结构,确实具有新颖之结构以及功能之增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碟式煞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壳体,该壳体中容置有一轴向进给装置,且该轴向进给装置对应于壳体内侧之第一端贴抵有一来令片;而该轴向进给装置延伸出相对应壳体外面之第二端连设于一扳杆;当该扳杆之自由端部受拉力牵引时,可旋动轴向进给装置,令轴向进给装置向内顶推其所相对应之来令片,令该来令片夹顶推设于煞车盘之侧面,而达提供煞车减速的效果,而当作用于扳杆之拉力消失后,该两轴向进给装置即分别带动该两来令片复位,结束煞车减速动作;其特征在于:
该轴向进给装置包括一装设于壳体中之推进组,该推进组包括互相顶抵且同轴对应之第一推进柱以及第二推进柱,其中该第一推进柱仅能相对于第一壳体作轴向往复式运动,而该第二推进柱则相对于螺套作往复式旋动,藉以轴向内推动第一推进柱;该第一推进柱异于第二推进柱之端面轴向形成有至少二等距环状排列之容置空间,其中,每一容置空间中容置有一压缩弹簧,且每一弹簧之自由端部顶抵于壳体之内侧;该第一推进柱向内轴向移动执行煞车动作时,并同时压缩该等压缩弹簧,藉以于煞车动作执行完毕后,提供第一推进柱适当之恢复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碟式煞车,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中由内而外依序形成有一穿孔以及一螺孔,轴向进给装置包括一锁设于螺孔中之螺套,藉以将推进组限位于螺孔中;该穿孔之内缘径向设置有至少二凸肋,容置空间分别径向延伸至该第一推进柱之端面,令每一凸肋可以延伸进入一相对应之容置空间中,除顶抵于一相对应压缩弹簧之端部,并限制该第一推进柱相对于壳体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碟式煞车,其特征在于该壳体中由内而外依序形成有一穿孔以及一螺孔,该穿孔之直径小于螺孔之直径,而于穿孔与螺孔间形成有一第一肩部;该第一推进柱包括互相同心对应之第一段以及第二段,其中该第一段之直径大于第二段之直径,而于而于第一段与第二段间形成有一第二肩部;容置空间形成于第二肩部,且压缩弹簧之自由端顶抵于第一肩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之碟式煞车,其特征在于容置空间径项延伸至第二段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之碟式煞车,其特征在于穿孔之内缘径向设置有至少一凸肋;第二段之侧面径向形成有至少一滑槽,而凸肋分别滑设于滑槽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26799.5U CN204942339U (zh) | 2015-08-19 | 2015-08-19 | 碟式煞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26799.5U CN204942339U (zh) | 2015-08-19 | 2015-08-19 | 碟式煞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42339U true CN204942339U (zh) | 2016-01-06 |
Family
ID=55009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62679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42339U (zh) | 2015-08-19 | 2015-08-19 | 碟式煞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42339U (zh) |
-
2015
- 2015-08-19 CN CN201520626799.5U patent/CN20494233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853049B (zh) | 双向间歇槽轮机构 | |
CN103032541A (zh) | 偏心型行星轮行星齿轮同步离合器 | |
CN204942339U (zh) | 碟式煞车 | |
CN104482072A (zh) | 螺杆弹簧离合器 | |
CN202914672U (zh) | 一种大惰齿轮结构 | |
CN204878450U (zh) | 碟煞结构 | |
CN201884620U (zh) | 一种差速器行星齿轮轴的固定结构 | |
CN203130954U (zh) | 偏心型行星轮行星齿轮同步离合器 | |
CN201090645Y (zh) | 传动装置之刹车器 | |
CN202056230U (zh) | 一种螺杆泵防反转全自动刹车装置 | |
CN203627579U (zh) | 一种扭力限制器 | |
CN206926779U (zh) | 自行车助力器 | |
CN205298334U (zh) | 碟煞 | |
CN201475213U (zh) | 单向离合器 | |
CN202517459U (zh) | 电动工具的冲击机构 | |
CN2911343Y (zh) | 螺旋组合机械密封装置 | |
CN206498292U (zh) | 一种具有刹车机构的管状电机 | |
CN203170985U (zh) | 传动轴 | |
CN205287404U (zh) | 一种跑步机用减速器 | |
CN205047690U (zh) | 一种转速控制动力主从换向的超越离合器 | |
CN203282445U (zh) | 电锤及用于电锤的离合组件 | |
CN204403219U (zh) | 一种摩托车离合器 | |
CN201989050U (zh) | 一种磨床修整器的传动机构 | |
CN202282684U (zh) | 多机械余度有限转角力马达轴部力矩角度限制器 | |
CN203188056U (zh) | 一种活动式引纸绳轮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