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878450U - 碟煞结构 - Google Patents

碟煞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878450U
CN204878450U CN201520459775.5U CN201520459775U CN204878450U CN 204878450 U CN204878450 U CN 204878450U CN 201520459775 U CN201520459775 U CN 201520459775U CN 204878450 U CN204878450 U CN 2048784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ost
propelling
disk body
feed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45977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信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45977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8784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8784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87845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碟煞结构,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间形成有一避让槽,用于避让旋转中之煞车盘;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中分别容置有一轴向进给装置,且每一轴向进给装置对应于第一/第二壳体内面之第一端贴抵有一来令片;每一轴向进给装置对应于第一/第二壳体外面之第二端同时连设于一扳杆之两端。该扳杆之自由端部连设于一煞车线,当扳杆受煞车线之牵引,而同时旋动该两轴向进给装置后,该两轴向进给装置分别向内顶推其相对应之来令片,令该两相对之来令片同步夹设于该煞车盘之两侧面,而达提供煞车减速的效果。

Description

碟煞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煞车制动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碟煞结构形态。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自行车在人类短程移动上,一直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近年来吹起了节能减碳与休闲的风潮,使得不需耗能消耗能源的自行车更为普及,更加伸入每一个家庭。
自行车虽属非主流交通工具,然而也和其他交通工具一样,都会装置有煞车装置,以提高行车安全。不管是哪一种交通工具,煞车装置对于行车安全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部份。传统常见的煞车装置为鼓式煞车与碟式煞车两种,而这两种煞车装置都是利用来令片去磨擦煞车鼓或是煞车碟盘,再透过不断提高的摩擦力,来达到减速或停车的功效。一般而言,碟式煞车之制动效果会比鼓式煞车确实些,因此市售之高级自行车,或是有特殊安全考虑之自行车,都已大幅采用碟式煞车,来提高自行车之附加价值。
此种结构形态于实际使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之问题点:
1、结构复杂:结构过于复杂之碟煞结构,除材料成本外,组装成本亦高,当然,消费者买回家后,其维修成本当然也会跟着变高。
2、承前述,在有限的空间中,要同时容纳复杂之结构,许多构件之尺寸都必须跟着缩小化设计,导致提供恢复力之弹簧线径变细,因此,再完成煞车动作后,来令片复位之速度慢,造成不必要之磨擦,缩短来令片之使用寿命。
3、不容易组装:传统之碟煞结构之组装顺序,由外而内依序安装,因此,供转圜之工作空间会随着组装的零件述而逐渐变小,当然,组装难度亦随之变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碟煞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碟煞结构,包括至少一壳体,该壳体中,由内而外依序形成有一穿孔以及一螺孔,其中,该穿孔之直径小于螺孔之直径,而于穿孔与螺孔间形成有一肩部;螺孔中容置有一轴向进给装置,且轴向进给装置对应于至少一壳体内面之第一端贴抵有一来令片;且轴向进给装置对应于至少一壳体外面之第二端同时连设于一扳杆;扳杆之自由端部连设于一煞车线;轴向进给装置包括依序装设于螺孔中之弹簧、推进组以及一锁设于螺孔中之螺套,藉以将弹簧与推进组限位于螺孔中,其中,弹簧之两端分别顶抵于肩部与推进组,藉以提供推进组作动后之恢复力。
藉此创新独特设计,使本实用新型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可达到组装方便,且耗材使用寿命长等实用进步性与较佳产业经济(利用)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剖视图。
图4-7为本实用新型之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碟煞结构之较佳实施例,以下将本实用新型搭配自行车之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结构与功能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之限制。所述碟煞结构包括互相连接之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形成有一避让槽30,藉以供避让旋转中之自行车煞车盘40;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中分别容置有一轴向进给装置50,且每一轴向进给装置50对应于第一、第二壳体10、20内面之第一端贴抵有一来令片60;每一轴向进给装置50对应于第一、第二壳体10、20外面之第二端同时连设于一扳杆80之两端。扳杆80之自由端部连设于一煞车线(图中未示),当扳杆80受煞车线之牵引,而同时旋动两轴向进给装置50后,两轴向进给装置50分别向内顶推其相对应之来令片60,令两相对之来令片60同步夹设于煞车盘40之两侧面而达提供自行车煞车减速的效果。
前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外观虽略有差异,然其内部结构相同并左右镜射对应,因此,以下兹以第一壳体10以及装设于其中之轴向进给装置50为例,予以说明。
第一壳体10中由内而外依序形成有一穿孔11以及一螺孔12,其中,穿孔11之直径小于螺孔12之直径,于穿孔11与螺孔12间形成有一肩部13,且穿孔11之内缘径向设置有至少一凸肋14。
轴向进给装置50包括依序装设于螺孔12中之弹簧51、推进组70以及一锁设于螺孔12中之螺套52,藉以将弹簧51与推进组70限位于螺孔12中,其中,弹簧51之两端分别顶抵于肩部13与推进组70,藉以提供推进组70作动后之恢复力。
请进一步参阅图4、5、6、7,推进组70包括互相顶抵且同轴对应之第一推进柱71以及第二推进柱72,其中第一推进柱71仅能相对于第一壳体10作轴向往复式运动,第二推进柱72相对于螺套52作往复式旋动,藉以轴向推动第一推进柱71;第一推进柱71包括一第一柱体711,第一柱体711之第一端依序贯穿弹簧51与穿孔11,第一柱体711之第二端则形成有一第一盘体712,而弹簧51之两端则分别顶抵于肩部13与第一盘体712。第一盘体712之端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旋转推进结构713,并沿第一推进柱71之轴线伸设有一凸柱714。第一柱体711之自由端部形成有至少一供容置凸肋14之滑槽715,令第一推进柱71无法相对于第一壳体10转动。
第二推进柱72包括一与第一盘体712贴抵之第二盘体721,以及一同心延伸自第二盘体721之第二柱体722。第二盘体721相对于第一盘体712之端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旋转推进结构723,第二柱体722贯穿螺套52并连设于扳杆80,因此,当扳杆80被煞车线牵引时,会带动第二推进柱72相对于第一推进柱71旋转,进而利用互相贴抵之第二旋转推进结构723与第一旋转推进结构713将第一推进柱71向内顶推,进而驱动来令片60贴抵煞车盘40并压缩弹簧51,而达减速或停车之目的。当煞车线所提供之拉力丧失时,弹簧51之恢复力会逆向依序顶推第一推进柱71与第二推进柱72,令其退回作动前之位置,同时来令片60亦脱离煞车盘40结束煞车减速之动作。第二推进柱72延其轴线形成有一容置孔724,且凸柱714旋设于容置孔724中藉以维持第一推进柱71与第二推进柱72间之同心度。此外,为使第二推进柱72能够顺畅地相对于螺套52旋转,第二推进柱72与螺套52间设有一轴承90。
以上所选用之实施例为双面夹击煞车盘40之实施例,其主要适用于需要较大制动力之自行车;若是一般自行车可选用单边顶撑煞车盘40之制动方式,因此,当选用单边顶撑煞车盘40之煞车方式时,仅需一外壳10/20以及装设于其中之轴向进给装置50,再搭配一来令片60即可完成煞车减速之动作,避免造成质量过剩浪费成本的问题。
功效说明:
本实用新型碟煞结构主要通过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创新独特结构形态与技术特征,使本实用新型对照[背景技术]所提结构而言,其主要利用形成于各穿孔与螺孔之空间配置,再搭配螺套之使用,可简化传统碟式煞车之结构外,同时令碟煞结构之组装方向由传统之内侧组装改变为外侧组装,可大幅降低碟煞结构之组装难度,再者,由于螺孔必须锁设螺套,各壳体间之空间在安装相同规格结构时,其所形成之空间比传统碟煞结构大,故可采用(安装)较大线径之弹簧并提供较强之推进力道与较快之复位速度,故可提供精确之煞车制动效果而迅速复位之动作更能延长来令片之使用寿命。故本实用新型相较于传统之碟煞结构,确实具有新颖之结构以及功能之增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碟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壳体,该壳体中,由内而外依序形成有一穿孔以及一螺孔,其中,该穿孔之直径小于螺孔之直径,而于穿孔与螺孔间形成有一肩部;螺孔中容置有一轴向进给装置,且轴向进给装置对应于至少一壳体内面之第一端贴抵有一来令片;且轴向进给装置对应于至少一壳体外面之第二端同时连设于一扳杆;扳杆之自由端部连设于一煞车线;轴向进给装置包括依序装设于螺孔中之弹簧、推进组以及一锁设于螺孔中之螺套,藉以将弹簧与推进组限位于螺孔中,其中,弹簧之两端分别顶抵于肩部与推进组,藉以提供推进组作动后之恢复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碟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互相对向连接且内部结构相同之壳体,两壳体分别定义为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形成有一避让槽,用于避让旋转中之煞车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之碟煞结构,其特征在于推进组包括互相顶抵且同轴对应之第一推进柱以及第二推进柱,其中第一推进柱仅能相对于第一壳体作轴向往复式运动,第二推进柱相对于螺套作往复式旋动,藉以轴向推动第一推进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之碟煞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推进柱包括一第一柱体,第一柱体之第一端依序贯穿弹簧与穿孔,第一柱体之第二端则形成有一第一盘体,而弹簧之两端则分别顶抵于肩部与第一盘体;第一盘体之端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旋转推进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之碟煞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推进柱包括一与第一盘体贴抵之第二盘体,以及一同心延伸自第二盘体之第二柱体;第二盘体相对于第一盘体之端面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旋转推进结构,第二柱体贯穿螺套并连设于扳杆;当扳杆被煞车线牵引时,会带动第二推进柱相对于第一推进柱旋转,进而利用互相贴抵之第二旋转推进结构与第一旋转推进结构将第一推进柱向内顶推,进而驱动来令片贴抵煞车盘,并压缩弹簧而达减速或停车之目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之碟煞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盘体之端面沿第一推进柱之轴线伸设有一凸柱;第二推进柱延其轴线形成有一容置孔,且凸柱旋设于容置孔中,藉以维持第一推进柱与第二推进柱间之同心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之碟煞结构,其特征在于穿孔之内缘径向设置有至少一凸肋;第一柱体之自由端部形成有至少一供容置凸肋之滑槽,令第一推进柱无法相对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之碟煞结构,其特征在于穿孔之内缘径向设置有至少一凸肋;第一柱体之自由端部形成有至少一供容置凸肋之滑槽,令第一推进柱无法相对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动。
CN201520459775.5U 2015-06-30 2015-06-30 碟煞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784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59775.5U CN204878450U (zh) 2015-06-30 2015-06-30 碟煞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459775.5U CN204878450U (zh) 2015-06-30 2015-06-30 碟煞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878450U true CN204878450U (zh) 2015-12-16

Family

ID=54822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45977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878450U (zh) 2015-06-30 2015-06-30 碟煞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8784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25673A (zh) * 2017-04-18 2018-11-02 兰溪市捷克运动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式拉杆双面碟刹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25673A (zh) * 2017-04-18 2018-11-02 兰溪市捷克运动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铰链式拉杆双面碟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78450U (zh) 碟煞结构
CN106100183A (zh) 一种高温、高转速永磁电机转子结构
CN204267633U (zh) 一种能量回收装置
CN105437126A (zh) 一种增速螺丝刀
CN205298334U (zh) 碟煞
CN201633460U (zh) 单侧轮毂式节能车轮
CN104001846A (zh) 一种开式压力机的交流伺服直驱节能传动系统
CN204942339U (zh) 碟式煞车
CN202657250U (zh) 一种无人直升机内置式启动系统
CN204906039U (zh) 一种铸铝转子结构
CN203537171U (zh) 一种连接机构
CN203261787U (zh) 制动装置及具有该制动装置的园林工具
CN207554755U (zh) 一种车辆电动尾门撑杆丝杆与减速箱输出轴连接结构
CN201770809U (zh) 精梳机车头偏心套装置
CN201975909U (zh) 一种电机刹车离合结构
CN204271817U (zh) 一种可链条传动的管状电机
CN205349074U (zh) 一种用于旋转门的凸轮式间歇控制结构
CN204403219U (zh) 一种摩托车离合器
CN204168054U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线性马达
CN204784854U (zh) 旋转式三通换气阀
CN205287404U (zh) 一种跑步机用减速器
CN204628246U (zh) 一种低速永磁同步大转矩电机转子的转轴结构
CN204175869U (zh) 一种混合式发电机机组专用高速飞轮
CN203528746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磁动力高效动态驱动装置
CN202023858U (zh) 电动车中置电机用离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