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40651U - 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940651U CN204940651U CN201520666645.9U CN201520666645U CN204940651U CN 204940651 U CN204940651 U CN 204940651U CN 201520666645 U CN201520666645 U CN 201520666645U CN 204940651 U CN204940651 U CN 2049406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ard
- room
- girder steel
- concrete
- concrete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包括,两个混凝土侧墙;混凝土屋面板,该混凝土屋面板呈马鞍形双曲面构造,该混凝土屋面板的长度方向与混凝土侧墙的长度方向一致,混凝土屋面板的宽度方向的中部向下形成一凹陷部,在该凹陷部的下表面形成一沿混凝土屋面板长度方向延伸的衔接部;混凝土屋面板的尾端部形成两个支撑于地面的斜撑;纵向钢梁,该纵向钢梁沿混凝土屋面板的纵向延伸,且纵向钢梁固定连接于衔接部;顺延纵向钢梁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横向钢梁,横向钢梁的中部连接于纵向钢梁、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混凝土侧墙的顶端。本实用新型在保证整个屋面结构的强度的同时,简化了整体结构,有利于混凝土屋面板进行仿生设计,增加了整个屋面结构的美观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地下通道入口大多需要设置屋面结构,用以防水,同时增加市政建筑景观的美观性,现有的屋面结构通常是有混凝土和钢结构组成,其结构较为复杂,且美观度较低,施工过程相对复杂,并且工程的造价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美观度高、施工容易且造价较低的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包括,
两个相对设置的混凝土侧墙;
设置于两混凝土侧墙上方的混凝土屋面板,该混凝土屋面板呈马鞍形双曲面构造,该混凝土屋面板的长度方向与混凝土侧墙的长度方向一致,混凝土屋面板的宽度方向的中部向下形成一凹陷部,在该凹陷部的下表面设有一沿混凝土屋面板长度方向延伸的肋梁;混凝土屋面板的尾端部形成两个支撑于地面的斜撑;
纵向钢梁,该纵向钢梁沿混凝土屋面板的纵向延伸,且纵向钢梁固定连接于肋梁;
顺延纵向钢梁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横向钢梁,横向钢梁的中部连接于纵向钢梁、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混凝土侧墙的顶端。
两混凝土侧墙的尾端向着靠近彼此的方向倾斜并衔接在一起,纵向钢梁的尾端部连接于两混凝土侧墙的衔接处。
横向钢梁呈倒置的“V”形。
两斜撑的前端衔接于混凝土屋面板的末端,且两斜撑之间的距离由与混凝土屋面板衔接的位置向着远离混凝土屋面板的方向逐渐增大。
肋梁内预埋有钢构件,纵向钢梁固定连接在该钢构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采用多个横向钢梁支撑的同时,在混凝土屋面板的末端利用斜撑支撑,保证整个屋面结构的强度的同时,简化了整体结构,并且有利于混凝土屋面板进行仿生设计,增加了整个屋面结构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
其中:10、混凝土屋面板;101、斜撑;102、肋梁;103、钢构件;20、混凝土侧墙;30、横向钢梁;40、纵向钢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其包括两个混凝土侧墙20、混凝土屋面板10、纵向钢梁40以及多个横向钢梁30,其中,两混凝土侧墙20相对设置,其作为整个屋面结构的基础支撑部分被施于地下通道入口的处地面上,两混凝土侧墙20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地下通道入口的两侧,混凝土屋面板10位于两混凝土侧墙20的上方,该混凝土屋面板10呈马鞍形双曲面构造,且混凝土屋面板10的长度方向与混凝土侧墙20的长度方向一致,混凝土屋面板10的宽度方向的中部向下形成一凹陷部,在该凹陷部的下表面设有一沿混凝土屋面板10长度方向延伸的肋梁102;混凝土屋面板10的尾端部形成两个支撑于地面的斜撑101。上述的混凝土屋面板10的整体造型可以被设置为鱼身造型,形成仿生建筑。纵向钢梁40的延伸方向与混凝土屋面板10的长度方向一致,并且纵向钢梁40固定连接于肋梁102。上述的多个横向钢梁30沿纵向钢梁40的长度方向排列,横向钢梁30的中部连接于纵向钢梁40、两端则分别固定于两混凝土侧墙20的顶端,横向钢梁30的中部可以是通过螺栓固定或焊接的方式与纵向钢梁40连接,横向钢梁30两端可以是与两混凝土侧墙20顶端预埋的金属件焊接固定或螺栓固定。
上述结构中,由于采用多个横向钢梁30支撑的同时,在混凝土屋面板10的末端利用斜撑101支撑,保证整个屋面结构的强度的同时,简化了整体结构,并且有利于混凝土屋面板10进行仿生设计,增加了整个屋面结构的美观度。
上述的两个混凝土侧墙20的尾端向着靠近彼此的方向倾斜,并且衔接在一起,也就是说,两混凝土侧墙20的尾端向内收拢,纵向钢梁40的尾端部连接于两混凝土侧墙20的衔接处,如此,利用纵向钢梁40的尾端承受一部分下压力,使下压力更为分散,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屋面结构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横向钢梁30呈倒置的“V”形,也就是说,横向钢梁30的中部向上隆起,用以避让地下通道入口上方的位置,以增大地下通道入口处的空间,当然,为了达到该目的,上述的横向钢梁30也可以是采用拱形或其他中间高两端低的梁结构。
两斜撑101的前端衔接于混凝土屋面板10的末端,且两斜撑101之间的距离由与混凝土屋面板10衔接的位置向着远离混凝土屋面板10的方向逐渐增大,如此不仅可以分散下压力,在将混凝土屋面板10设计为鱼身形状的基础上,该两斜撑101形成鱼尾,增加了仿生的逼真效果。
上述方案中,浇筑混凝土屋面板10和肋梁102时,可以在肋梁102内部预埋一钢构件103,上述纵向钢梁40固定在该钢构件103上,其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钢构件103优选的采用截面呈“T”形的梁结构,其不仅能够起到上述将混凝土屋面板10与纵向钢梁40连接在一起的作用,还能够提到混凝土屋面板10自身的强度。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相对设置的混凝土侧墙;
设置于两混凝土侧墙上方的混凝土屋面板,该混凝土屋面板呈马鞍形双曲面构造,该混凝土屋面板的长度方向与混凝土侧墙的长度方向一致,混凝土屋面板的宽度方向的中部向下形成一凹陷部,在该凹陷部的下表面设有一沿混凝土屋面板长度方向延伸的肋梁;混凝土屋面板的尾端部形成两个支撑于地面的斜撑;
纵向钢梁,该纵向钢梁沿混凝土屋面板的纵向延伸,且纵向钢梁固定连接于肋梁;
顺延纵向钢梁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横向钢梁,横向钢梁的中部连接于纵向钢梁、两端分别固定于两混凝土侧墙的顶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混凝土侧墙的尾端向着靠近彼此的方向倾斜并衔接在一起,纵向钢梁的尾端部连接于两混凝土侧墙的衔接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横向钢梁呈倒置的“V”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斜撑的前端衔接于混凝土屋面板的末端,且两斜撑之间的距离由与混凝土屋面板衔接的位置向着远离混凝土屋面板的方向逐渐增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肋梁内预埋有钢构件,纵向钢梁固定连接在该钢构件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66645.9U CN204940651U (zh) | 2015-08-31 | 2015-08-31 | 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66645.9U CN204940651U (zh) | 2015-08-31 | 2015-08-31 | 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940651U true CN204940651U (zh) | 2016-01-06 |
Family
ID=55008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666645.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940651U (zh) | 2015-08-31 | 2015-08-31 | 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494065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33770A (zh) * | 2015-08-31 | 2015-12-09 | 江苏正裕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 |
-
2015
- 2015-08-31 CN CN201520666645.9U patent/CN20494065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33770A (zh) * | 2015-08-31 | 2015-12-09 | 江苏正裕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 |
CN105133770B (zh) * | 2015-08-31 | 2017-09-15 | 江苏正裕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546320U (zh) | 一种防止带缝钢板剪力墙螺栓滑移的构造 | |
CN204940651U (zh) | 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 | |
CN104818867A (zh) | 一种移动组装式公厕 | |
CN205171532U (zh) | 一种永久性边坡支护结构 | |
CN105133770A (zh) | 地下通道入口的屋面结构 | |
CN104278773B (zh) | 一种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及其制作工艺 | |
CN203559432U (zh) | 一种地下厂房拱顶 | |
CN205259350U (zh) | 大跨度温室结构 | |
CN204920974U (zh) | 地下通道入口的玻璃幕墙屋面结构 | |
CN204919883U (zh) | 新型门式框架钢结构建筑外墙结构 | |
CN204282789U (zh) | 可移动式凹形型钢脚手架 | |
CN204475587U (zh) | 圆弧转角立柱底座结构 | |
CN206110365U (zh) | 一种轻钢结构用梁柱连接件 | |
CN207538439U (zh) | 一种稳定型操作平台 | |
CN205444454U (zh) | 一种组合式主变构架 | |
CN204081647U (zh) | 一种隐藏式防水型组合栏杆 | |
CN205205644U (zh) | 一种跨江大桥电缆钢架结构 | |
CN101230581A (zh) | 一种地下厂房各洞室的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4418367U (zh) | 钢结构楼板墙 | |
CN205329436U (zh) | 一种磁悬浮抱轨式轨道交通双线轨道梁 | |
CN204023797U (zh) | 一种钢结构屋的顶梁与中心立柱的连接配件 | |
CN204959980U (zh) | 一种安装方便的楼板连接结构 | |
CN204282533U (zh) | 一种大跨度高荷载轻型钢结构 | |
CN204098352U (zh) | 轻钢立柱 | |
CN203669201U (zh) | 一种v形桁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915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